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村鎮規劃;管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towns and villages in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n the work schedule, and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and towns. In real work is play a decisive role pos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villages and towns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principle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itiatives, in practice must to truth-seeking spirit, explore actively the way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Seize past opportunity, advance with the time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Enhance sense of urgency and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implement central spirit, further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in the work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villages and towns.
Key words: town planning; management; measure
中圖分類號:F1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前言
伴隨著我國城市化政策從“城市化”向“城鎮化”轉型,村鎮規劃管理工作日益提上日程,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積極穩妥地加快村鎮建設和發展,是各級政府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加強村鎮規劃建設,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對于培育發展農村市場、發揮城鄉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搞活流通,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村鎮規劃管理是指鄉、鎮人民政府為了實現村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根據國家、市、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與規劃,以及村鎮的歷史、自然條件和經濟基礎,合理確定村鎮的性質、規模和發展方向,協調村鎮布局和進行各項建設而制定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以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為導向,建立一個人口、資源、科技、環境及區域定位、分工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所做的總體安排和部署,建設村鎮未來發展和建設的藍圖 。
一、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
村鎮規劃管理這項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及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重要體現,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放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必由之路,我們必須充分認識抓好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的重大意義,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認真落實,抓出成效,確保村鎮規劃管理的有序進行。
科學編制村鎮規劃、做好村鎮建設管理工作,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防止村鎮無序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促進集聚發展,節約土地資源的有效手段;是指導農村房屋建設,推進村鎮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中心村聚集,實現資源節約、降低建設成本、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重要保證。
二、村鎮規劃管理工作堅持的原則
1.合理用地、節約用地原則。我國人多地少,節約用地是基本國策.各類建設用地均應按國家有關標準、法規執行,充分挖掘原有村鎮用地的潛力,嚴格控制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地和薄地.村鎮建設區與基本農田保護區要協調、統一規劃.
2.可持續協調發展原則??沙掷m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目標和要求,村鎮規劃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促進經濟、社會、環境、人口、資源相互協調和共同發展,并在規劃中體現科教興鎮(村)的戰略.
要在立足現實的情況下,既要考慮經濟基礎與發展速度對今后建設的影響,又要考慮長遠目標與近期修建的關系。
3.超前高效管理的原則。以現狀為基點,適度超前.村鎮規劃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規劃要做到遠近結合,以近期為主,提高近期規劃建設的完整性和對遠期發展的適應性,使村鎮的性質和規模、速度和標準,與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相適應.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努力從單純追求規模擴大轉變到提高質量和水平上來,適應農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求。
4.生態環境保護原則。村鎮的基本自然資源直接來自于它周邊的區域,村鎮規劃建設中必須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村鎮規劃要盡可能地保留鄉村原有的資源、地貌、自然的形態,生物的多樣性及人與自然、生物之間的緊密不可分離的共生共存關系。要發展生態產業,開發生產綠色產品,在加快農民致富的進程中保留一片青山綠水。
三、村鎮規劃管理工作應注意三個方面的著重點
1.注重人文環境
鄉鎮規劃建設是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村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鄉村規劃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力求在舊村落改造中注意保護原來風貌,保留原有建筑形式,一定程度上延續舊村落的歷史文脈,使得建成后既體現出一種文化傳統的沉積,又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環境,滿足了人們對鄉村人文氛圍和社區功能的要求。
2.公眾參與村鎮規劃管理工作
想要新的規劃具有可行性,就要讓農民的需求得到滿足。在制度上做到村鎮規劃中評審的公開性,建立和健全規劃的評審委員會,在評審的過程中做到公平公開公正,廣泛積累各方意見。尊重村民的意愿,結合規劃編制工作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在村鎮規劃編制、實施、管理的全過程中都體現出公眾參與和群眾監督,可保障村鎮建設參與各方特別是農民的合法權益,達到農民自愿、社會力量參與和政府引導扶植,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引導性和可操作性,共同推動村鎮規劃與建設管理。
3.注重服務設施的完善
在鄉村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村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村民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村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動軌跡,如鄉村級商業服務設施的布置,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存放與垃圾處理問題,村民住宅的垃圾處理問題,村民家畜各家應規劃飼養場所的管理問題。
四、加強村鎮規劃管理工作的舉措
首先,加大村鎮規劃編制力度。各村鎮在編制規劃時,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莊規模和撤舊建新方案,合理安排村莊總體布局。二要與市域、縣域城鎮體系規劃相銜接,統籌安排好城鄉發展空間。三要銜接好與防洪等其他自然災害防治規劃的關系,合理確定農民點選址,保障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四要充分考慮各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意愿,分新建型、改造型、環境整治型、古民居保護型等幾種類型因地制宜地編制規劃,切忌不切實際和不顧群眾意愿的大拆大建。六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始終堅持保護耕地和節約用地的原則。深入農村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真實有效的第一手資料.結臺當地的客觀實際.綜合考慮新農村村鎮建設工作的特點,編制具有適度的前瞻性科學性,又使老百姓能夠接受的規劃方案。
其次,規范村鎮施工隊伍管理工作。組建好施工隊伍.禁止不合格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必要時可從正規的施工企業里選派工程施工技術員.安全員等來指導工程施工,確保施工質量與安全。
第三,要注重規劃政策的宣傳。提高本村鎮人民在城鎮規劃上的意識,同時加強對村民城鄉規劃法律法規上的認識。深入開展村鎮規劃政策法規宣傳工作,宣傳規劃的法定性和控制性,加大宣傳關于加快城鎮化進程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優惠方針、政策,切實增強廣大農村群眾的規劃意識和依法建設意識。
第四,注重規劃管理的動態性。村鎮規劃不是對村鎮發展終極藍圖的描繪,而是一個通過規劃手段調控、實現向理想目標趨近的可持續的、動態的過程.因此村鎮規劃管理要密切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同時要處理好近期建設與遠期發展、舊村改造與新村建設的關系,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第五,切實維護村鎮規劃管理的嚴肅性。要進一步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建設,逐步配備專業人員從事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有計劃錄用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到村鎮規劃建設部門工作。加強對村鎮規劃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培訓,提高規劃執法水平,在工作中要嚴格辦事程序,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建立市場準入制度,規范規劃設計市場,提高村鎮規劃設計水平。
第六,轉變政府的職能意識。在政府的職能意識上需要有所轉變,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行為規范,做到鄉鎮行政管理體制上能夠廉潔和高效,處理事物上能在運轉上協調。辦理過程中做到公正透明。村鎮建設管理機制有一定的創新意識,逐步落實和解決人員、編制和經費等問題,強化基層村鎮管理指導力量。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會支持、農民主體”的工作機制,把村莊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此外還應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吸收群眾參與規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讓與村鎮規劃關系最密切的廣大農民群眾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和監督權.同時將規劃意圖逐步為群眾所掌握,以利于規劃的實施.規劃是村鎮建設和管理的指導和依據。
五、結語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是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政府管理部門必須落實做到以下幾點: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優點與必要性,帶動村民積極性才能保證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并處理好村民主導與政府引導的關系;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讓村民切實體會到新農村能夠帶來利益,村民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建設中去;加大村鎮規劃力度,銜接好村鎮與市區的基礎保障體系。我國新農村建設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這一過程中還有著很多的問題,在村鎮規劃管理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相關的經驗積極地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使新農村建設能夠更一步臺階,村鎮規劃管理也更為合理科學。
參考文獻
[1]仇保興. 追求繁榮與舒適――轉型期間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若干策略[ M ] .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 0 0 2 .
[2]仇保興.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城市規劃變革[ M ] .上海:同濟大
學出版社,2 0 0 5 .
[3]劉殿華. 村鎮建筑設計――新世紀中國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書
村鎮規劃與設計子叢書[ M ]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 9 9 9 .
[4]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Z] .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