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寶寶的早期教育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方法:選取80例兒童,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研究組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照組未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兩組兒童的發育健康狀況進行統計學分析。
結果:觀察組出現發育不良或患病的幾率為5%,對照組為37.5%,觀察組發育健康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P
結論: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兒童的健康發育至關重要,社區干預保健計劃的實施有效的提高了醫師的專業技能,增強了父母對孩子的保健意識,促進了兒童早期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保健知識兒童發育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1-0105-01
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在兒童健康教育領域中占有晚間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兒童健康教育的基礎。通過對兒童早期健康狀體的影響因素進行醫學研究,接受早期生理健康教育的兒童身體健康狀況良好,而沒有接受早期生理健康教育的兒童身體發育出現問題的幾率在10%以上[1]。本文對早期兒童生理健康教育對兒童身體健康發育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生產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其中男孩38例,女孩42例,年齡范圍在4-12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8.12±2.03)個月。將所有兒童按照1∶1比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兩組兒童從出生情況、性別、成長環境以及父母的健康狀況等情況進行對照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對研究組兒童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照組兒童則不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兩組兒童在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后4、8、12個月時采用運動發育指數(PDI)和智能發育指數(MDI) 進行測評。
1.3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內容。在對嬰幼兒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過程中,按評估、指導分類、預防和接種4個部分進行教育管理。在嬰兒出生時,醫院就要對其進行發育評估,結合健康檢查將1歲嬰幼兒的發育狀況進行評估,分為發育正常、發育遲緩、存在生理問3類;針對其評估結果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健康管理指導,對存在嚴重發育健康問題的兒童,建議其父母帶孩子到相關綜合兒童醫院進行診治并且對其進行相應的早期兒童保健教育,按照醫生要求制訂教育計劃規范,并且將身體發育體檢時間與早期保健教育時間相結合。根據其影響結果,使早期保健教育計劃制定的更加完善。健康體檢的內容主要包括:心理、生理發育檢查,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必須及時將兒童轉診至高級醫院,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對進行早期保健教育的兒童極其父母進行調查問卷,提高父母對兒童早期保健教育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提高父母對兒童早期保健教育的重視程度[2]。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以P
2結果
2.1發育健康狀況比較。觀察組出現發育不良或患病的幾率為5%,對照組為37.5%,觀察組發育健康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
2.2MDI評分比較。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后對兩組兒童的MDI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4個月和12個月時MD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
2.3PDI評分比較。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后對兩組兒童的PDI評分進行比較,觀察組4個月和8個月時PDI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意義(P
3討論
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對于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智力發育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這也是成人對兒童教育的開始,其意義十分重要[3]。本次研究當中對觀察組兒童進行早期保健知識教育,其健康狀況、MDI評分以及PDI評分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本研究表明早期保健知識教育能夠顯著加強兒童的健康發育,并且能夠將運動與智能兩者進行綜合提高,在兒童的成長當中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智超.兒童保健早教知識對兒童發育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229
【關鍵詞】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術; 改良根治術; 臨床療效
doi:10.14033/ki.cfmr.2016.34.08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4-0142-02
據最新研究報道,早期乳腺癌的發病率在我國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作為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的發病無疑是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極大威脅 [1]。臨床專家對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一直在積極探索,研究顯示,早期乳腺癌具有高達90%以上的長期治愈率。而對于早期乳腺癌及時準確的診療可大大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上,傳統的改良根治術逐漸被保乳手術取代。多個研究表明,早期保乳手術遠期預后指標與根治手術無顯著性差異。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經綜合治療可長期存活,但并不能完全杜絕復發,局部復發或遠處轉移率約為5%~30%。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對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療均具有一定的療效,但對比兩者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顯示保乳手術效果更佳。當然,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腫瘤形態、大小等臨床病理因素也是選竦墓丶。本文研究將早期乳腺癌患者應用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對比,探討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中選擇何種術式效果最佳,為臨床治療乳腺癌疾病提供可靠依據和指導。現對本次相關研究成果敘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進行相關研究,將所有患者根據隨機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同時本次研究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配合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改良根治術,首先切口以腫瘤具體部位及大小形態進行橫向或縱向的選擇,切口與腫瘤邊緣的距離不得少于3 cm,切除范圍包括大于3 cm的腫瘤周圍組織包括,對全、胸大小肌間淋巴結及腋窩淋巴結至第 2 組進行清掃,對鎖骨下血管進行解剖,清掃腋窩淋巴結至第2組,胸大肌、胸小肌保留。
觀察組采用保乳術,對腫瘤所處的廣泛區域進行切除處理,并將腫瘤切除邊緣以最快的的速度進行冰凍,進行病理切片檢查,確保腫瘤邊緣為陰性,并進行淋巴結清掃,清掃范圍包括內至胸小肌深面腋窩淋巴結、外至背闊肌前緣,上至腋靜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方式后的臨床療效、手術各項指標情況及近遠期療效復發率、轉移率等。外形作為臨床療效的評定指標,外形評價標準:乳腺雙側對稱性良好,之間距離在2 cm及以內為優;乳腺雙側對稱性一般,患側有厚韌感,之間距離在2 cm及以內為良;乳腺明顯不對稱,但并未出現水腫、痙攣或變硬等為可;乳腺明顯不對稱,之間距離在3 cm以上,厚韌感較明顯,出現水腫、痙攣或變硬情況為差[2]。同時對手術出血量、術后出現的并發癥、手術用時和引流量等手術指標進行觀察并記錄。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中涉及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優良率及恢復情況比較
經過不同治療方式后,觀察組術后的臨床優良率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中各項指標情況比較
經過不同治療方式后,觀察組手術用時、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早期乳腺癌常見于女性,是威脅女性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改良根治術在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該方法是通過將患者切除來達到治療的目的,此法雖然從根本上消除了癌癥隱患,但對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很大。多項研究顯示,在進行全切除的患者與保乳術加放療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率的對比研究中發現,二者無顯著差異[3]。隨著醫學技術和影像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早期乳腺癌的診斷技術越來越高,早發現早治療為乳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保乳手術也在廣大醫生學者的不斷研究中相繼問世,20 世紀70 年代,臨床經過多次研究證實,乳腺癌屬于全身性疾病,早期也存在病灶轉移的可能,乳腺癌治療失敗主要是由于疾病發生全身性轉移導致,而在沒有轉移的情況下盲目將切除范圍擴大對患者生存率并不能產生有利影響。因此,患者對于手術方式的選擇上還需慎重[4]。1991 年,保乳手術在美國癌癥研究中心被正式作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優選的治療手段[5]。
現今保乳手術和改良根治術是治療乳腺癌常用的術式。改良根治術的治療方式是將進行切除,雖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不利于患者今后的生活質量。而保乳手術在保留,減少對患者日后生活影響的基礎上也具有顯著的療效。同時保乳手術對形態的影響較小,更適用于年輕女性。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實施改良根治術,觀察組實施保乳術,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臨床優良率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因為保乳術創傷小,且整形效果好,而改良根治術切除了全部的乳腺組織,創傷大且很難維持形態,同時,也說明早期乳腺癌的治療上應用保乳手術效果更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兩組患者無顯著的復發率、轉移率,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保乳術術后仍存在復發風險,數據顯示,腫瘤邊緣2 cm以內存在復發風險,因此術后為了確保效果、降低癌癥復發、轉移的機率,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等治療方案也是術后必不可少的[6-8]。另外,對比兩組患者手術中各個指標情況發現,觀察組手術用時、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保乳術與改良根治術在早期乳腺癌患者臨床治療中均有效,但保乳術短期療效優于改良根治術,保乳術具有整形效果好,手術時間短,患者出血量少,恢復快等優勢。但從長期療效來看,復發、轉移的機率在兩種手術中無明顯差異,具體采用何種治療手段應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
參考文獻
[1]付路寬.保留手術聯合放化療治療早期乳腺癌效果觀察[J].慢性病學雜志,2016,17(4):396-398.
[2]王亞國,錢軍.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48 例療效及美容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9):1345-1346.
[3]馬志軍.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1):1345-1347.
[4]武文杰,劉瑞麗,王蘇.保乳手術治療早期乳腺癌實效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0):36-37.
[5]李偉,王冰濤,尚宏清.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治療早期乳腺癌的臨床療效比較[J].局解手術學,2014,23(1):79-81.
[6]屈士斌,孟鑌,楊金云,等.乳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臨床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1,20(4):416-417.
[7]何洪彬,劉愛菊,王璜.保乳整形術治療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J].2016,22(16):3315-3317.
一、抓好宣傳,營造氛圍
新一代的父母年紀較輕,社會競爭壓力大,學習如何科學育兒的機會少。年輕的父母缺乏一定的教養經驗,只能向長輩請教一些傳授的育兒經驗,或是簡單從書本中尋找或是模仿成為主要的育兒經驗學習方式,而所知所懂大多是生搬硬套,簡單了事,對于嬰幼兒的科學教養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還有部分祖輩照看的和年輕父母,他們卻認為人的成長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就象“瓜熟蒂落”。對于嬰幼兒開始進行的早期教育還不能完全接受。因此,為了打破常規,讓早期教育有著生命的活力,作為早期教育的主陣地——幼兒教育的專門機構幼兒園,就必須積極為社區、為家長服務,積極營造科學育兒輿論宣傳,使更多的人能正確認識0-3歲的教育。
我園從“走好人生第一步”的社區早期教育的宣傳、咨詢活動做起,每學期在開學之際,社區和教育局的相關領導配合我園,一同參加并指導了宣傳活動。活動吸引了無數的家長與孩子,有趣的禮品讓寶寶們興奮不已,在場的幼兒園老師及保健醫生耐心地解答了家長的疑難問題,并主動向參加活動的家長提供了早教咨詢聯絡方式,分發了有關“嬰幼兒發展水平、內容與要求”的幼兒發展評價指標參考資料。每次活動觸動了社區群眾認識并關注0-3歲的嬰幼兒的教育,為早教教育活動打開了光明之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為了讓早期教育氣氛更加濃厚,我們還把它納入教研計劃中。2011年1月8日,我園承辦了全縣首次《永春縣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活動現場會》,與會人員觀看了“嬰幼兒的科學護理與指導”的育兒錄象,觀摩了兩節1-2歲、2-3歲嬰幼兒親子游戲活動。期間,與會者依據各自開展的早教活動進行經驗介紹與交流。活動對全縣幼兒園開展0-3歲早教活動提供了示范參考,對全縣幼兒園全面開展早教活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橋梁作用。在觀摩互動交流研討中,也構成了幼兒園早教工作的新思路,從而讓早教活動充滿活力。
二、抓好建設,創設環境
建設,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建設,需要一個美好的氛圍;建設,需要一個展示的平臺;建設,需要一個大愛的維護。為了抓好早起教育的建設,讓早期教育充滿活力,我們在幼兒園內新增設了固定式和流動式的早教宣傳欄,充分利用空間,設立一間約50平方米的專門早教親子活動室“聰明屋”,一處“嬰幼兒體能訓練區”,在墻面與地板均鋪設了軟墊,添置適宜的中型游樂器械和教玩具,提供符合0-3歲兒童年齡特點的各種玩具、圖書、矮小的桌子、椅子、玩具柜、娃娃家小屋和幼兒手頭操作探索玩具等,為早教寶寶的學習、鍛煉提供了溫馨的室內環境,給家長和孩子提供安全、優雅、舒適的活動環境。
除此之外,為了早期教育不僅是一個幼教機構的工程,更是一個社會的系統工程,我們成立“永春縣0-3歲嬰幼兒早教基地”,這基地得到了市、縣、鎮等各級領導及其各界人士的支持與關愛,這樣更擴大了早期教育的影響。與此同時,我們還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的方式,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我們請泉州兒童發展職業學院高級講師、啟明星國際教育集團早期教育專家林吟玲老師進行《0-3歲嬰幼兒早期智能發展專題》講座。建立了影響力頗深的早教基地,促使了我園0至3歲嬰幼兒早教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和正規的道路,從而讓早期教育充滿了活力。
三、抓好活動,提高質量
活動,是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的關鍵;活動,是煥發早期教育生命活力的主渠道;活動,是尋求早期教育模式科學有效的途徑;活動,是打開孩子和家長一起進步的窗戶。因此,我們舉行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如早教宣傳活動,集體示范講解活動,分發材料閱覽活動,個別交談指導活動,與臨近園進行互動教研活動,走出去學習或請進來講座活動,園中班與班老師收獲交流活動,親子活動等。
早期教育的每一次活動,對于孩子、家長、教師都是一次靈魂的洗禮,觀念的更新。我們舉行的全縣性示范活動——親子游戲觀摩:“我快樂我成長”歡樂親子游戲大比拼,整個游戲活動有20多位早教寶寶和爸爸媽媽共同參與。親子間的游戲讓爸爸媽媽更好、更準確地了解自己的寶寶的成長,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幫助寶寶們鍛煉動作協調發展,智力不斷得到提高。整個游戲過程緊湊有序,寶寶們可愛有趣的動作,不時引起現場來觀摩的專家、與會老師、家長開心的歡笑。家長們積極參與整個早教活動過程,通過和孩子們一同游戲,在活動體驗育兒的快樂,獲得教育行為的改善,家長有效的行為指導能力得到了提升,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質量,從而讓早期教育充滿了活力。
四、抓好培訓,提高成效
早教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必須依賴于教師的專業化程度。因此,教師全方位培訓是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早期教育成效的重要措施。這樣,讓教師走出去,學習別人之長,帶回他人的經驗、結合自己園中實際,為之所用是一條有效之路。
為更好地開展和指導早期教育工作,我們鼓勵教師不斷學習和主動進修早期教育相關知識。我們讓教師到福州、泉州、晉江等地參觀早教現場,學習培訓早教知識,還推薦4位骨干教師參加泉州市高級育嬰師培訓考核,她們均以優異成績取得合格證。更重要的是,我們幼兒園成立由四位高級育嬰師為骨干,規范早教親子活動的培訓,于2011年12月分兩批組織開展了較為科學規范的2-3歲嬰幼兒親子活動觀摩研討培訓。在研討基礎上,由育嬰師每月定期組織親子活動進行培訓。一些孩子進入親子園,經過2~3次活動培訓之后,明顯地從怕生、哭鬧、不配合轉向樂意、開心、投入地參加活動,家長也由剛開始的不適應變適應,教師從照教材上課轉向自主設計、重組、創新,多方的配合與努力,使教師和家長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早期教育;學習習慣
早期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豐富環境的教育活動,能有效地促進正常健康的寶寶的智能發育。簡單來說就是對孩子從0歲開始的教育,一般3到6歲是學齡前教育,在這之前叫做早期教育。這個階段里,實施的通過游戲,通過生活的良好的安排,和孩子的一種交流,促進他發展的活動稱作早期教育.。
1 早期教育的教育觀念
早期教育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發育智商,而是讓孩子在教育活動中開發潛能,是一種重在學習過程而不單純追求技能訓練和知識掌握的教育。大多數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非常認同,但是一些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觀念還很模糊,有悖于初衷。
一是認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二是早期教育“越貴越好”。
2 早期教育的教育方法
端正了對早期教育的教育觀念,下面,就要談談早期教育怎么教、教什么的問題了。首先是應該怎么教?一是注重家長自身的行為和語言。當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以身作則,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影響孩子。二是選擇正規的早教機構。早教機構的選擇是如何開展好早期教育的又一關鍵,選擇早期教育機構前,要進行認真的考查研究,并進行試聽,查看課程安排,最后根據自已孩子的實際選擇適合的早教機構開展早期教育。
其次是應該教什么?一個是要生存能力的發展。從不會主動地活動,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站、走,從不會動手到手的能力越來越強,關于生存能力,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二是關于學習能力的發展。所有的小寶寶都是愛學習的,關鍵看你怎么培養,看他學習能力有多高。三是關于創新能力的學習。一是運動能力的發展;二是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三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四是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五是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 早期教育與學習習慣
[關鍵詞]0―3歲;感覺統合;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6 ― 0174 ― 02
一、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0―3歲早期教育方向感覺統合課程設置
(一)制定課程教學大綱
前期進行了調研,根據調研結果研究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0―3歲早期教育方向課中設置感覺統合課程,確立課程名稱為《0-3歲感覺統合》,為了將課程更好的實施,制定好教學大綱至關重要,根據高職高專辦學特色,本著“夠用、能用、會用、適用;教精學實”的教學原則,大綱中關于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課程的基本內容及學時,教學方法與手段,考核及成績評定,參考書目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參考早期教育機構的實際需要,教學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初步制定了《0-3歲感覺統合》課程的教學大綱。
(二)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在實際授課結束后反思學生的反饋等并與教學團隊進行了共討,修訂了教學大綱,尤其深入研究了課程的性質、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教學方法與手段。
1.課程性質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需要思考課程性質的制定,由于是初步嘗試與探索,將課程的性質初步制定為選修課,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適應個別差異,因材施教,發揮專長。同時能夠查找問題進行整改,如,可以發現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礎。但感覺統合訓練是每個兒童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隨著兒童教育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感覺統合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與需要,家長也越來越重視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個別家長缺少對早期教育知識的了解,給孩子做了盲目選擇,影響孩子發展。另外,早期教育機構也越來越重視感覺統合這一內容,高職高專為培養優秀早期教育師資肩負起重要使命,我們認為可以嘗試將課程性質修訂成必修課,這更契合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向,進一步增加學生就業砝碼,將會有更多兒童受益。
2.課程教學內容與學時
確定教學內容很關鍵,教材選取上參考感覺統合相關書籍的精華部分,結合早期教育機構的調查結果與學情分析,同時邀請企業從事感統訓練專業人員參與課程內容研究,生成最終的教學內容。教學中發現課程的內容符合學生,內容具有系統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趣味性等特點。學生首先認識感統,理解各種感覺,掌握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特征、表現,在此基礎上能夠針對0-3歲兒童進行測評、評估與診斷、設計訓練方案并實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例設置成1:1也比較合理。授課中發現學生對學過的0-3歲兒童發展特點掌握的不夠扎實與細致,尤其掌握感統訓練所需要的0-3歲兒童認知、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社會性五方面掌握的不夠全面,因要根據兒童特點進行感覺統合訓練,以上五方面雖然《兒童發展心理學》課程學過,但感統課對其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更要具體、細膩,高職高專學生又欠缺自學、研究的學習習慣。課時有限,這方面的內容不能分配到課上,這樣就加大了學生課下的學習任務,教師將這五個方面總結成復習材料給學生,設置成作業,課前十分鐘進行訓練,個別學生自學能力弱些,掌握的不是很樂觀。由于這部分內容需要更多學時來完成,可以作為實習內容繼續延伸學習,學生接觸到兒童時掌握這部分內容會更有效果,但缺少教師引導,就要靠學生自己去領悟,教師可以準備結課后留給學生反思的問題,總之,有些內容在計劃的課時內不能夠進行深入學習,選定的內容也進行了反復推敲,每節課的內容幾乎無法刪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要經過深入講授與訓練學生才能夠靈活掌握課程內容。增加課時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已經制定合理并進行了論證,基于此將實踐課延伸到見習、實習、頂崗實習中去,如果學生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可以建立一個網上交流平臺,作為繼續研究的有效途徑。
3.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預期采用了范例教學法、情境模擬法、講授法、討論法等,創設問題空間,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興趣,增強動手操作能力,增加感性認識,符合高職高專學生認知特點。此課程的范例教學方法非常受學生歡迎,取得較好的效果,高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非常強,這里的范例教學是指課上邀請了我校0-3歲兒童教師,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帶著自己的寶寶來到課堂上,學生們能夠實際觀察到案例,并針對每個寶寶設計了個別化的訓練方案,學生分組分配寶寶,每組設計相應訓練方案,同時能夠將設計好的方案進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考慮到今后不一定能夠恰好邀請到適合的寶寶,及時錄制下來,作為下一個階段的資源,有了這樣的教法,學生們學習的比較扎實,并能夠靈活運用,同時給他們提供精心編制和搜集的案例讓他們設計方案,學生完成的不錯。采用此方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有些弊端,此方法選取的學生數量不能太多,0-3歲兒童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只是萌芽,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么多學生觀摩,寶寶們也難以集中注意,也不利于有意注意的培養和發展。另外,個別學生忍不住要與寶寶們玩些與本課教學內容無關的游戲,其次,寶寶不一定能夠堅持配合完成設定的教學任務,案例可能會脫落等,最終使教學未能達到良好效果。基于此可以將范例教學法與情境模擬教學法交叉進行,學生先情境模擬法進行內訓,通過內訓將方法和要求等事項準備好,之后通過范例教學法進行觀摩與操作,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今后深入研究如何將這兩種方法更好的結合。同時,其他各種方法靈活融入其中,比如,講授與討論法有機結合融入其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挖掘學生潛能,教學相長。另外,采用多媒體播放教師課下訓練的樣例實況、校企合作(學生見習、教育實習、頂崗實習等)等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形散而神不散,做到了理實一體化,教、學、做一體化。以上方法與手段只是初步的嘗試與探索,今后還需要幾輪的嘗試才能找到較好的、適合的、科學的方法與手段。
二、授課方式與考核
1.理論授課
理論授課按照教學大綱進行,遵循我校教學原則和學生特點進行。教師接受過感統培訓,認真備課,參考了多本感覺統合教材,掌握0-3歲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作為理論基礎,參閱了相關網絡資源,有企業問卷調查與帶隊見習、實習、實際訓練等經驗,是使得理論授課順利完成的必備條件,也是設置本課程的前提基礎。
2.實踐
實踐分校內與校外實踐兩部分,校內實踐有專業感統實訓室做支撐,邀請本校教師家0-3歲寶寶,作為課上教學案例與課下訓練,為了讓寶寶們樂于訓練,達到我們的訓練目的,想到了創設情境,即訓練時訓練師將寶寶們帶入想象的情境中,如,豎抱桶想象坐上大輪船。這樣也同時提高了寶寶的興趣、發展了寶寶的有意注意,開發了寶寶的想象力等。同時也讓學生分組設計情境,小組間比較設計的方法數量和質量,學生們也學的十分起勁,積極參與訓練,學生在校內邊理論學習邊實踐;另外,有學校建立的實習基地做保障,學生在學校學習課程后到實習單位進行實踐。學生們是先見習、之后教育實習與頂崗實習,這樣進行了初步嘗試。見習后搜集學生課下反饋,學生反饋了這樣結果:接受訓練后就可以在實習單位運用了,實習單位有感統設備,但沒有合理運用起來,正好利用假期我們可以去幫忙,而且他們也非常需要。元旦放假剛好一名學生到實習單位上了感統課,她對自己授課的實施也進行了反饋。這將為下一步教育實習與頂崗實習提供思路,拓寬學生就業方向,同時為下一步研究提供思考方向,期待更多的學生給予實踐反饋。為實踐授課提供寶貴資源。
通過這樣教學,學生掌握了感覺統合的理論基礎,同時能夠初步進行實踐,并且把課程的理念與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取得較好效果。
3.考核
考核比例平時與期末成績各占50%,平時出勤占20%,平時技能30%(隨堂考核、技能作業等),平時技能評價也增加了感統家訪能力,這樣才能夠保障設計完整、科學的個別化感統訓練方案,學生具備優秀感統訓練師素質。期末技能50%,從評價比例上看,更注重技能培養,為了培養實用型人才,我們邀請企業感統訓練師參與課程研究與考核。通過考核能夠良性循環,查找問題,有利于不斷提升與進步。
三、課程反饋與總結
課程設置在大二開設,學生具備了理論基礎,通過教學驗證在此開設非常合適,學生學習過《學前心理學》等基礎課程,在設計方案時就發現他們有一定基礎,很容易就理解了教學內容,另外,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比較好,因為他們有比較扎實的專業技能基礎,比如,《學前兒童活動設計》等課程都是本課程得以順利進行的專業技能基礎。通過學生們的報名情況、學習狀態、實踐反饋、考核等情況,課程設置的非常合理,實際授課也取得了較好效果,學生們的最終成績平均分達到95分。授課時邀請了本校教師家0-3歲寶寶,他們也對本課程進行了反饋,他們說自己的寶寶對課程內容很感興趣,課程結束也特別想來玩,利用了周末時間他們繼續來,周末有時間的學生也繼續來為寶寶們做訓練,將設計好的訓練方案繼續實施。學生們說“這門課程不用考勤,但我們不想缺勤”。同時也有來自企業反饋“學生掌握的這門技術正是我們急需的”,我們也收到了來自實習基地的一名教育實習學生反饋,學生說“領導非常滿意,我把感統這門課程抓了起來,感統器材之前一直閑置在活動區,自從到這里實習,我建議將感統做為增值服務,作為這里家長VIP增值課程,家長們上完本課也十分滿意,我很有成就感,領導打算今后還要發展為特色感統早教,但當我高興的同時,也反思我掌握的有些不夠深入,缺少經驗,今后回學校我要繼續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訓練,請老師幫我們建立這樣的機會,學習挺快樂,得到領導和家長的認可感到幸福”。我們繼續期待學生們的回饋,他們的回饋為今后研究提供最大幫助,同時我們也反思了學生、家長等反饋的情況,今后要不斷為學生們創造機會,增加他們的實踐經驗,課內課時不夠時就利用周末,另外,下一屆開設時他們也可以繼續復訓,尤其針對這一屆沒有深入理解的知識點,熟讀百遍,其義自見。建立好溝通平臺,及時保持溝通與聯系,雖然課程停止了,但與學生的溝通與聯系只是開始。總之,及時總結將作為修訂今后課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