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廢舊電池回收的好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時間的消逝,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經邁入了2008年。2008年,是屬于我們中國的奧運之年,也是充滿著歡樂的一年。但是,2008年5月12日,就在國際護士節這一天;就在全國人民滿懷激情迎辦奧運的時候;就在奧林匹克圣火在中國境內傳遞的日子里,地震災難降臨在了中國的四川省,8.0級的特大地震摧毀了許多四川同胞的家園,這次地震使四川地區的大部分房屋、建筑物坍塌,許多學校的教學樓在地震時間:14點28分后被夷為平地,震后所能看到的,只剩下一片廢墟。
在這次地震中,不論是救援現場還是其他地方,都涌現出了一個個英雄少年,這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省綿陽市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學生:申龍。
地震時,申龍和他的同學正在上物理課,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申龍與同班同學王佳明幫助老師迅速組織同學們撤離,隨后,他們又組織已經脫離危險的同學展開救援,用手掏,用木棒撬,很快,他們在廢墟中救出了四名同學。為便于救助垮塌教學樓里的師生,他們組織同學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開了兩條路,一條專門走擔架,一條供救援人員進入。在王佳明和申龍等同學的努力下,總共救出20多名師生。他們還冒著余震給被困的同學送水,扶送受傷的老師去安全地帶。晚上八點,同學們自發分組,王佳明為第三組組長,參加運送傷員、遇難者遺體以及氧氣瓶和小型機械等。第二天早上,幫救援部隊抬帳篷、向受災群眾分發食物。向綿陽轉移時,由于所有老師仍在救災,申龍、王佳明擔任了臨時班主任,經過他們的努力,他們成功使同學們安全抵達目的地。
雖然我們與災區同胞相隔萬里;雖然我們與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素不相識,但是,災區的情況時時刻刻牽動著我們的心;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的事跡一直鼓舞著我們。盡管我們現在沒有能力去支援災區的災后重建工作,但是,我們熱切期盼的奧運會即將來到,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奧運貢獻一份力量。
我的家鄉是2008年奧運會帆船項目的比賽城市:青島,作為“帆都”的小主人,我也為奧運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記得有一次,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玩,一聽說要出去玩,我興高采烈的上了車,不一會兒,就來到了目的地——臺東,走著走著,我突然聽到一個小妹妹“哎呦”的叫一聲,坐在了地下,我急忙走上前,扶起了這位小妹妹,仔細向她一打聽,噢,原來是她腳下的廢舊電池在作怪,我心想:這電池危害真不小!小妹妹就是因為踩到了廢電池而滑倒,多危險啊!而且,據我所知,廢電池無論埋在大氣中還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屬成分都會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一粒紐扣電池可污染60萬升水,等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一節電池爛在地里,能夠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所以把一節節的廢舊電池說成是“污染小炸彈”一點也不過分。 我們日常所用的普通干電池,主要有酸性鋅錳電池和堿性鋅錳電池兩類,它們都含有汞、錳、鎘、鉛、鋅等各種金屬物質,廢舊電池被遺棄后,電池的外殼會慢慢腐蝕,其中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入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屬污染的最大特點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日積月累,會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想著想著,我的腦海中閃現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收集廢舊電池。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哥哥后,也奪得了哥哥的同意,這一天,我們收集了許多廢舊電池,放到了廢舊電池回收箱中。
回都家后,我的心里還是十分不安,雖然我意識到了廢舊電池當今對我們人類的危害,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許多人亂仍廢舊電池,于是,我動員全家人幫助我一起宣傳廢舊電池的危害。作為這次宣傳活動的“總指揮”——我,要求爸爸、媽媽都幫助我在他們所在的單位中進行宣傳 。而我自己呢,這次我給了自己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我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是:在學校宣傳環保知識,宣傳廢舊電池對人類的危害。并且我和爸爸媽媽決定要將自己了解到的所有環保知識,宣傳給左鄰右舍,使社會上的更多人了解到廢舊電池對人類的危害。
可是,目前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困擾著我們,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應該怎樣宣傳呢?
全家人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進行走訪宣傳?”媽媽說。“不行!”聽到媽媽的建議后,我馬上進行了反駁。“咱們又不知道別人家住在哪,怎么進行走訪呀?”這時爸爸又提出了建議:“在社區中貼幾份宣傳單吧!”“啊!社區中到處都是宣傳單,多不美觀呀!”“是呀!雅雅說的對,的確不能貼宣傳單。”“那我們怎么辦?”爸爸皺著眉頭,模仿著著名雕像“思想者”的動作問我和媽媽。
到底該怎么辦呢?我心想:那些抗震救災英雄少年都能夠運用自己的機智克服困難,我一定也能行。“有了!”我靈機一動。“我們可以打印幾張關于環保知識再寫一封倡議書,放入信封中,再投到樓下的報箱里,每當有人拿報紙時就能拿到這封信了。”“這樣既不會影響社區的美觀,又能讓每個人都了解到環保知識……”我滔滔不絕的講著這種做法的好處。這時,爸爸說:“好吧,就照你說的做幾封信。”我這個“總指揮”又開始下達命令了:“爸爸:你明天去買信封,媽媽:你把倡議書和環保知識裝信封里。”這時,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問我:“那你呢?”“我負責編寫倡議書呼吁人們保護環境,打印環保知識以及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告訴人們廢電池亂扔對生態環境的巨大危害。”我說。
第二天,我很快就將倡議書編寫完成,和環保知識一起打印了出來,這時,爸爸也買好了信封,我,爸爸,媽媽又一起將打印好的資料裝入了信封,由爸爸投到了樓下的信箱里。
幾天后,我發現,社區中的廢舊電池少了,到處飄舞的塑料袋也少了,我開心極了,把這個發現告訴了爸爸和媽媽。
你的床頭小燈可能只有40瓦的耗電量,但別忘了,在城市醒來的這一刻,你正在和全中國的13億人口一起對著發電廠“張開大嘴”,而接下來的24小時中,你將陸續和全球其他50億人口一起,瓜分地球固有的電力資源。
響應政府的節能號召,將室內空調控制在26℃,改用節能型電器,做到隨手關燈,人走燈滅;使用帶有分項電源控制的插線板,把不在使用中的電器及時關閉電源――保守估計,全國家庭電器待機耗費的電量每年高達60億度。
2、水
水資源短缺是中國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問題,且中國7大水系中的5條河流的水質都處于“可接受”的級別。有近三分之一的中國人還生活在沒有自來水管線的地區。在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缺乏可靠的飲用水資源。與1900年相比,地球上多了4倍的人口,但飲用水卻比100年前少得多。到2025年前后,全球將有27億人面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一些科學家甚至預測,下一場世界大戰很可能因水而起。
先裝一個節水型的馬桶吧!洗漱的時候,沒有必要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涂抹洗面奶的時候,別忘了順手關上水龍頭。
3、有機時裝
每公頃棉花的生長需要120斤氮肥,部分肥料會被土壤中的細菌分解,轉化成硝酸鉀,這是一種有毒且極易被溶解的物質,它會滲透到地下水系中,再流入河流和湖泊,使水生物因缺氧而死亡。被揮發進入空氣中的部分,是導致酸雨的另一種因素。
選擇具有有機(Organic)標志的純棉制品,它們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化肥,不但對自然無害,你穿在身上也會覺得安心一些。
4、紙
17棵大樹可以制造一噸新聞紙,一份中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每期印量約為130萬份,這意味著森林里每周減少50000棵大樹。而這130萬份報紙中的大多數,在經歷一個小時的閱讀之后又會被隨手扔進廢紙堆。電腦時代的到來,打印機的普及,使紙張消耗得更加迅速,在2000年~2005年間,全球紙張消耗量增加了20%,如今,全球每年有1300萬公頃的森林被砍伐用于造紙,其中大部分是珍貴的原始森林。在一些地區,人們甚至會砍掉天然森林,改種松樹――這是造紙業最主要的原料。
盡量享受E時代帶來的好處吧!在網絡上閱讀電子報刊,使用電子郵件和文檔進行辦公;需要打印的文件,在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使用雙面打印;購買紙張時,優先選擇再生紙。
5、咖啡
每一年,全世界要喝掉5000億杯咖啡。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飲用需要,全球最大的咖啡豆出產國巴西每年要砍掉沿海地區的大量熱帶雨林,以擴大咖啡豆的種植面積。除此之外,每年被大量用于外帶咖啡的一次性杯子,也造成驚人的紙張和塑料浪費。最可怕的還是一些咖啡廳使用的透明一次性杯,這種杯子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它的分子可以通過飲料進入你的身體,影響你體內的性激素分泌和生殖系統,增腺癌或癌的可能。如果實在拒絕不了那股醇香的誘惑,就盡量使用陶瓷杯子。
6、汽車
車排放的尾氣要對地球溫室效應負上30%的責任,一輛跑車要比普通汽車多排放30%的二氧化碳和75%的二氧化氮。
選用配備混合式發動機的汽車,它們是環保汽車的最新趨勢;另外,柴油發動機也逐漸成為環保主義者的選擇,它們能夠使燃油燃燒得更加充分,并因此而減少2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駕駛汽車的時候,盡量運用各種省油的駕駛方式,這不單單是減少加油費用的問題,你的每升汽油跑得越遠,就越能減少空氣中的廢氣含量。
7、電子時代的浪費
電腦屏幕,就像你家中的電視機屏幕一樣,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比如鉛。但這并不是E時代最大的危險。日新月異的科技為我們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各種各樣的電腦、相機、手機等電子產品不停地更新換代,我們自愿或被迫買了又買,那些被更換下來的產品,通常就被直接扔進了舊貨堆,它們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回收利用,其余都成為了E―waste。
我們熱愛消費,但不要浪費,被淘汰的電子用品,可通過網站或其他機構,捐給貧困地區,或進行回收再利用。
8、電池
我國每年要消費80億只電池。在對自然環境威脅最大的幾種物質中,電池里就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滲透進土壤,污染地下水,進而被魚類、農作物吸收,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盡量使用可重復充電的電池;堅持將廢舊電池放入專用的電池回收箱,專業的分解處理技術會把電池的毒害降低到最小。
9、塑料
大部分飲料瓶都是塑料制造的,它需要大量的原油作為材料。僅在美國銷售的部分,其制造塑料所需的石油就足以供應每年10萬輛汽車的動力。另一大塑料制品是購物用的塑料袋。每年,有超過一萬億的塑料袋被制造使用,它們中的大部分在使用25分鐘后就會被扔進垃圾桶,如果進行填埋處理,需要數百年才能分解完畢。許多塑料袋被直接扔進河流和海洋,使大量不小心吃下它的魚類窒息而死。
塑料回收很重要,但在回收前,可以先試著再利用。喝過的礦泉水瓶,可以裝水再喝;可以反復使用的購物袋,應該走進我們的生活。
10、旅行
每一年,全球航班向大氣中排放6億噸二氧化碳和其他廢氣,等于世界上又多了兩億人的呼吸,而這些飛行所需的燃料和能源,更使我們日益枯竭的資源雪上加霜。
你的旅行是真正必需的嗎?你們的會議是否可以通過電話、視頻和郵件進行?請思考一個事實:即使全人類都在瞬間停止呼吸,不再釋放一分一毫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現存的二氧化碳仍需要100年才能被大自然轉化成萬物生長所需的氧氣。
雜音不堪入耳的收音機、漏水的洗衣機、不制冷的冰箱、淘汰的計算機等電子垃圾日益泛濫,世界各國環保機構和市政部門為如此的增長速度傷透了腦筋。
由于計算機、CD播放機、電視機及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過時或失去功效馬上就會被淘汰,于是電子垃圾掩埋場的高度日益見長,年增高率約為3%到5%。據不完全統計,歐盟成員國每年生產的電子垃圾達700至900萬噸,其中90%被送往垃圾掩埋場或垃圾焚燒廠,電子垃圾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郵局“新職業”
在這個電子產品風行的時代,郵局已經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移動電話和個人電腦設備使紙質化的私人信件和企業郵局已愈發罕見。但是最近德國新推出的一項電子垃圾回收政策,使郵局系統獲得了新生。
德國郵政署日前規劃通過郵局回收廢舊手機、打印機硒鼓以及其他任何能裝入一個A4大小信封的家用廢舊電子設備,操作流程也非常簡單,只需上網下載一枚免費郵票,即可通過郵寄方式完成回收。每一個瀕臨被遺棄的電子設備中其實都隱藏著金、銀、銅等多種金屬原料,據統計多達80%的舊電子產品的材料可以回收利用,但一旦以不當的方式處置這些產品,就有可能帶來污染。
為鼓勵民眾主動參與電子垃圾回收,普及知識的同時培養民眾回收星期,德國政府倡導民眾從德國郵政的官方網站下載一個證明郵資已付的郵政標簽,貼到回收信封上寄出即可,對于參與人來說幾乎零成本。目前,德國郵政部門及有關環保機構都對這一政策實施的效果拭目以待,年內的回收量也將決定這一政策未來是否長久實施。
丟垃圾有學問
在德國,丟垃圾是很講究的。如果你一不留神扔錯了地方,整個小區都可能跟著遭殃。初到德國,可能你需要花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學會怎么扔垃圾。
德國的垃圾箱很少有敞口式的,基本都是滑蓋式設計。丟垃圾的時候要用力把蓋子推開,松手后蓋子自動回復原位。這樣有兩個好處:一是防止雨水落入箱中,把垃圾箱變成水箱。其次可以減少臭味逸出。
早在2005年,歐盟對電子垃圾的收集已經作出有關規定,要求有毒垃圾必須與普通垃圾分放,并要求所有成員國自2005年開始,人均至少分檢出4公斤電子垃圾。這個數量不大,因為在許多家庭的地下室或閣樓上還有大量的電子垃圾。歐盟還表示,消費者有義務將廢舊電器送往專門的電子垃圾收集處。若有人隨手將壞的電吹風機等電子垃圾扔進生活垃圾堆中,那么他將面臨罰款。
德國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居歐洲第一,垃圾分類系統也非常復雜。生活垃圾可以分成5個大類:有機垃圾、可回收包裝、紙、玻璃制品及電池。不同的垃圾由不同的垃圾箱收集,并且為了便于收集,垃圾箱往往放在不同的地方。街道上的垃圾桶,罩的塑料袋一般分黃色和藍色。前者收集紙包裝等可回收的垃圾,后者容納果皮等生活垃圾。廚房里的垃圾桶一般要求罩上藍色塑料袋,平常吃剩的飯菜,瓜皮果屑等等就丟在這里。袋子滿了后打個結,拎到屋外指定地方,清潔工人一看塑料袋顏色就知道怎么分類處理。在有機垃圾箱的旁邊通常會有綠色的箱子,那是丟紙的地方,不需要的廢紙、報紙、雜志、書籍等都丟在那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紙盒、紙箱不能丟進去。因為它們屬于可回收包裝,應丟到專門的黃色塑料袋里。德國的每一個超市門口都有一個收集廢舊電池的箱子。玻璃瓶、玻璃罐根據顏色丟到不同的垃圾箱里。通常玻璃制品的垃圾箱三個一組,箱上標有醒目的顏色標志:褐色、綠色、透明無色,提醒你不要丟錯了。
為了讓電子垃圾處理起來更加方便,歐盟要求各市政管理機構必須在同一種類垃圾收集處擺放6個集裝箱,用于大型電器、冰箱、熒光燈管、計算機、各種顯示器和小電器。所有收集來的廢舊電器必須根據其種類將70%至80%的材料實現再利用。這一標準對某些大電器來說相對容易些,因為這類電器主要是由金屬板和容易拆卸的材料制成。但對像手機、剃須刀、電動牙刷等小電器來說,要將塑料、玻璃、金屬分開,再處理成新的基礎材料就顯得十分困難,也是一種賠本的買賣。
對環保理念的宣傳,德國人更是不遺余力。從1996年開始到2006年的十年時間,德國藝術家哈•舒爾特用垃圾制造了一個1000人組成、浩浩蕩蕩的“垃圾人”方陣,這些垃圾人在法國、俄羅斯、瑞士、德國科隆、美國、智利、澳大利亞、巴西甚至南極等多地展出,參觀者可以隨意走近和接觸這些藝術品。哈•舒爾特說,創作這組雕塑的目的就是傳達環境保護的理念,引起人們對當前環境危機的關注。
難啃的“內核”
然而,收集只是電子垃圾處理的第一步,就像宋丹丹說的把大象放進冰箱過程的“打開冰箱”,怎么樣把大象放進去,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最難啃的問題“內核”。
一、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作為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只有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才能使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布魯納認為:認識結構是指在感知、理解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形成的心理結構,是學習和理解知識的內部因素和基礎。學習不是被動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而是積極主動的信息加工過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成功學習的基礎。只有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認識、主動獲取教學內容,主動吸收人類精神財富,他們才能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合理選擇編排方式
舊教材中,化學課程內容偏重于學科知識專業化、系統化,講究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存在著“繁難偏舊”的弊病,這是以知識為中心教學和片面追求升學率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有鑒于此,新課程立足于21世紀公民科學素質的提升,著眼于課程內容與學生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的內在聯系,提出新的學習主題和相應的內容標準。由此出發,新課程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不再刻意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注重與學生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使新知識、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首先,教材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發展的現實,展示化學對推進社會文明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才能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其次,教材內容的安排也體現科學探究的特點,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教材內容的信息傳遞也用文字陳述、圖形表格和各種醒目的欄目等多種途徑,從而增添化學知識的魅力,讓學生喜歡化學和主動學習化學。最后,教材在知識安排和版面設計上富于開放性和彈性,給老師和學生留有個性化創造的空間。總之,化學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充滿了個性活力,體現了濃郁的人本意識。
三、增加了實驗探究內容,初步了解科學研究方法
新課程開設了一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如高一化學有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資源情況及燃燒物對環境的影響,對家庭燃料的選擇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燒提出自己的看法。高二化學調查常用電池的種類、使用范圍、性能和價格以及電池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調查廢舊電池如何處理以及回收廢舊電池的意義和價值。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從生活、自然界和社會現象中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問題或化學學科內一些適合于通過探究來學習掌握的基本問題。這種方式要求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時,要遵循科學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步驟和過程,要敢于面對困難和障礙。科學探究更注重學生在探究中表現出的創造性,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空間不局限于教室,他們還要到工廠、社區、科研所、圖書館等地進行調查訪問和查資料。要經歷問題探究的實踐過程,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體驗,加深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激發起探索、創新的興趣和欲望,建立一種主動宏觀、獨立思考并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積極的學習方式。
四、加強化學與社會的聯系,能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
新課程更好地體現了化學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能使學生更好地全面認識世界,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它貼近生活,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可以結合日常所聞,并由此得出科學的認識和解釋,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便捷,更有感性認識的基礎。因此,新課程中編寫了一些課外小實驗或家庭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在課余利用日常生活用具或物質就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當學生能用化學知識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后,他們是十分高興的,并有一些成功感。由此,可以進一步激發對知識的渴望,有助于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很有好處。
五、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擁有正確的價值觀
21世紀,隨著現代科學與技術進步,給人類社會帶來了高度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明,但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產生各種公害。在眾多的環境污染問題中,以大量化學物質進入環境、破壞生態、影響人體健康最為嚴重。為了預防和解決我國環境問題,新教材《化學》(必修1)開辟了專門的章節,讓學生們學習環境保護。首先,教材告訴我們如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的方法;其次,教材介紹了常見的污染及其防治;第三,教材以生動的圖片向我們展示了環境污染和造成的危害,從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我們得到了感性認識。在《化學與技術》(選修2)中,進一步要求學生在生產設計或進行實驗操作時,均應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對于廢氣、廢水、廢渣及有害物質不能任意排放到空氣中。總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新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充分滲透環境教育思想,體現了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要求。
綠色環保倡議書(一)
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中國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4,森林覆蓋率僅為世界水平的60%左右,于是國家提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號召。教育資源是社會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約型社會呼喚節約型校園,期待建設節約型校園。學校是育人的場所,環境教育是提高我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之一,建立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校園,這不僅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我們學生應有的社會責任。
當你在這美麗的校園中學習,為我們美好的未來而努力著時,相信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渴望有一個干凈的校園,渴望健康的生命,渴望綠色,渴望我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為了增強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營造建設節約型校園的良好氛圍,讓校園、班級環境更加整潔靚麗,我校團委懇切地向師生們提出如下倡議:
1、廢品回收:每班在各自的教室后面設置一個資源回收角(可用紙箱或袋子代替),將可回收垃圾,如: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橡膠、廢織物等置入其中。
2、節約用水:用完水后,要及時關掉水龍頭;見到滴水的龍頭,及時擰緊;避免大開水龍頭,提倡使用臉盆洗臉、洗手;洗滌劑要適量投放,避免過量浪費水;有損壞的龍頭及時找管理人員更換。
3、節約用電:做到人走燈滅,光線充足時,不要開燈,避免白晝燈、長明燈的情況發生。
4、生活節儉:不盲目攀比,不隨意浪費糧食,在食堂就餐酌量打飯,節約每一粒糧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讓節約美德代代相傳。
5、愛護校園一草一木:做綠色使者,保持空氣清新。
6、養成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和廢棄物,不制造影響他人的噪聲。選購綠色產品,少用一次性制品,減少白色污染。
7、維護校園環境:看見紙張垃圾及時撿起,遇到破壞校園環境衛生的現象及時制止,想到校園環境衛生的好建議及時提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中華民族歷來倡導節約,孔子把儉和溫良恭讓一同列為基本的道德準則。校園文明我文明,校園美好我美好。同學們,讓我們義不容辭地承擔各自的使命,讓知識在純潔的環境中傳播,讓美好的心情在學習中延續,樹立環保意識,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共建節約環境友好型的和諧校園而努力吧!
綠色環保倡議書(二)
尊敬的各位家長、社區的叔叔阿姨,小朋友們: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一個清潔、舒適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健康地成長,而美麗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營造,文明的習慣靠我們平時一點一滴地養成。在此,我們向全體小朋友、家長、社區的叔叔阿姨們發出如下倡議:
1.少吃零食,健康飲食。吃零食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如零食中多余的熱量會使我們身體變得肥胖,零食中的色素和防腐劑會損害我們的健康。
2.垃圾分類,環境整潔。不管在什么場合,不亂丟果皮紙屑及廢棄物,進行垃圾分類,回收廢紙和易拉罐等可利用的物品。世界上本來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財富。回收廢紙可以使我們的大片森林免遭砍伐,回收易拉罐等物品我們可以用來制作工藝品,裝點我們的生活環境,各位教師、家長、小朋友從自身做起把垃圾及時放入廢紙回收箱,在教室、家庭中設立可利用物品回收箱,以便再利用。
3.杜絕浪費,節約資源。節約用紙、用水、用電,愛惜糧食、節約使用自然資源。
4.良好習慣,從小培養。在幼兒園內不吃口香糖,不隨地吐痰,不亂拋紙屑、瓜皮果殼。主動撿拾丟在地上的垃圾。養成文明清潔的良好習慣,共同創建`一個美麗的幼兒園。
5.綠色生活,減少污染。認識環境標志,選購綠色產品,少用一次性制品,減少白色污染。不追求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在家里盡量使用綠色電器。
6.變廢為寶,再生資源。對垃圾和廢舊電池要分別進行定時定點的分類回收和再利用,生活中積極發揮才智。
7.親近自然,和諧共處。與我們的動植物朋友和諧相處。拒用野生動物制品,拒食野生動物,不養籠中鳥。
親愛的家長、老師、社區的叔叔阿姨們,心動不如行動,讓我們攜手努力,從現在做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日常小事做起,積極行動起來,為營造一個優美和諧的宜人環境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