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街道市民文化節

      街道市民文化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街道市民文化節

      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農時節氣”舞蹈 風格特征 主要類型 審美意義 藝術價值

      一、“農時節氣”與舞蹈

      “農時”指從事耕種、收獲的好時節。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時”的悠久歷史及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孟子在勸誡梁惠王時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漢書?東方朔傳》記載:“故務苑囿之大,不恤農時,非所以國富人也。”

      春秋戰國時期“農時”概念誕生以后,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與月運行的位置,天氣,以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通過改進、總結、完善,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并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用名稱,就是二十四節氣。“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

      由于經濟、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生存基本方式就是靠天吃飯,因此產生了祭祀天祖的原始崇拜方式,也產生了農時節氣的民俗文化。在彝族民間生產性民俗活動中,祭祀、巫術的內容很濃重,但都以發展生產為目的,如剪羊毛節、護山節、頌牛節、拉麻節等均屬農事性民俗活動。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三,是苗族人民慶豐收的節日――吃新節;春播節又叫播種節、試種節,本是試套的意思,現指試耕土地。甘肅南部博峪藏族,每年農歷二月二日舉行頌贊山神大地神的儀式,跳舞樂神,預祝雪年豐收。“昂瑪突”是哈尼族每年春耕開始前(一般在一月中旬)舉行的一種祭祀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由此可見,各民族都設置有各種各樣或祭祀天地的儀式,或慶賀豐收的民俗活動表達農耕意愿。

      農作與人們物質生活密不可分,舞蹈也與人們精神生活息息相關。自然而然,以“農時節氣”為主題的舞蹈漸漸多了起來,而通過舞蹈來表現“農時節氣”的活動節日逐漸將二者關系越拉越近,可以說“農時節氣”依靠舞蹈,舞蹈依偎“農時節氣”。

      二、“農時節氣”舞蹈的風格特征

      “農時節氣”舞蹈,如今已成了舞蹈中一個重要的分支,并表現出以下風格特征。

      1.模仿性。各個民族的民間舞蹈中,許多動作形態都是模仿人們所喜愛的動物、植物,大部分是原始崇拜的遺存,與本民族的密切相關,而更多的則是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勞作方式有關。草龍舞,主要流行于南方各地區,“龍”主要用稻草、青藤或者柳枝等扎制而成。甘肅一些地區在舞草龍時,人們將水潑向舞龍人,寓意祈雨。所以,在甘肅、四川也稱它為“水龍”。[1]這種朝舞龍人潑水的方法,正模仿了人們身體接觸雨后表面會濕潤的正常生活現象。

      2.自娛性。舞蹈作為一種自發成立的藝術形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用自己的方式來充裕勞作時間、豐富精神生活,最終達到愉悅自己、娛樂他人的目的。流傳在廣大農村的一種自娛性集體歌舞形式被大眾稱為“果諧”,常見于村頭、廣場、打麥場上。人們在打青稞、筑造墻屋時,一邊手提著木棍,一邊往下甩砸,配合著雄厚的呼喊聲或歌聲,雙腳也隨著節奏搖擺起來。古丈縣斷龍鄉土家族集居的一個村落,農作后休息時,因為沒有什么娛樂項目,就赤身拍拍打打借以取樂。而今,草地上,還能看到這種男人們光著上身和女人們一起,各自拍打著自己的胸脯,邊唱著“絲撲獵好(諧音)”,同時不斷變化時而圓形、時而分成四列的舞蹈隊形,跳起赤膊溜舞來。

      3.傳承性。“農時節氣”舞蹈的特殊之處在于,不僅要關注其舞蹈的娛樂性,而且要發掘其在我國農業歷史發展中的潛在價值。通過這類表達方式,不僅實現了人民精神生活的滿足,而且對我國農業傳播和發展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滿族秧歌舞中,男角步伐中“拉蹲步”、“七山步”、“矮蹲步”等,雙臂大悠大晃,多數模擬雄鷹飛翔和拉弓射箭的姿勢,舞步貼近生活,易于學習。

      三、“農時節氣”舞蹈的主要類型

      1.祈祖求神的祭祀性舞蹈。在中國民間舞蹈中,起源于平常社會勞動、原始部落間戰爭和原始宗教圖騰崇拜等內容的舞蹈有很多,如達斡爾族、鄂倫春族模擬鳥獸的舞蹈,佤族、景頗族反映古代狩獵、戰爭生活的祭祀舞蹈,赫哲族、鄂溫克族的薩滿舞和納西族的東巴舞則帶有著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獨龍族舞蹈多為祭祀性舞蹈,剽牛舞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剽牛祭天”活動中承襲至今。

      2.春播農耕的說教性舞蹈。以“馬背上的民族”著稱的蒙古族,以抖肩、揉臂和馬步最有特色,這與他們的游牧生活密切相關。打獵、套馬、放牧、剪羊毛、擠奶等動作,一揚鞭一騰躍、一細細修剪一節奏般擠壓之間,使人不僅感受到蒙古人彪悍、大氣的風格,而且從舞蹈中捕捉到生活的技藝技巧;壯族的“扁擔舞”是一種壯族傳統民俗舞蹈,由打礱舞發展演變而來,源于舂米的勞動生活,由“舂米舞”發展為用扁擔敲打板凳的形式。表演者手執扁擔圍繞于木槽周圍,上下左右邊唱邊打。形式雖然簡單,但氣勢恢宏、節奏感強,場面歡快、熱烈,充分展現了農民從種谷到舂米的主要勞動場面,因此一直深受壯族人民的喜愛與歡迎。至今,每逢新年,群眾還多以此為教、以此為樂;采茶是表現漢族茶農勞動愛情生活的民間歌舞形式。采茶的舞蹈由表演者持茶籃或折扇,斗笠或涼傘等邊歌邊舞,又因此舞多在燈節中表演,故有“采茶舞”“茶籃燈”“唱茶燈”等稱號。采茶的舞蹈動作靈巧、輕盈,有小的跳躍感。福建采茶的基本動律還帶有一些微小的顫動,舞蹈變化雖不多,但動作細膩并講究隊形多樣,且舞蹈清新自然,在描寫生活細節的同時,傳播了采茶技巧,深得群眾喜愛。

      3.慶賀豐收的慶典性舞蹈。豐收使勤勞的人民群眾在提高糧食產量、生活質量的同時,又獲得了舞蹈創作的大豐收,可謂一舉兩得。居于中國東北長白山腳下的朝鮮族,長期從事水稻生產,為了便于對大面積植物的種植和管理,朝鮮族多采取集體勞動、相互協作的勞動形式,而由此帶來的時間消耗自然增多。人們每逢下地種田,都將農具和樂器例如嗩吶一同帶上前往。休息時,人們便在明快的鼓樂聲中即興舞蹈,用歡樂的舞蹈卸去疲勞。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即興舞蹈形式逐漸流傳開來,成為表現農民集體勞作和表達豐收喜悅心情的舞蹈形式。薩滿舞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節慶日集體歡跳的一種民間舞蹈。薩滿本身是一種原始宗教,古代維吾爾族信仰薩滿教,由于當時生產力相對比較落后,人們在司祭者的帶領下用歌、鼓、舞的形式,向自然界的神靈祈求狩獵和農業的豐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生活的改善,薩滿舞逐漸從祭祀的禮儀演變為勞動群眾年節時慶賀豐收的集體娛樂活動之一。

      4.農事傳授的勞作性舞蹈。我國是農業大國,在沒有先進技術支援的勞作歷史中,勞動技法完全依靠群眾通過親身實踐、仔細總結、口口教授的方法得以傳播。其中,舞蹈也可作為一種清新明快的方式得以發展。以祭祀為主的“剽牛舞”共有五十多個套路,大多數在剽牛舞場內進行。剽牛舞內容極為豐富,其中就有反映勞動、生活的“搓小米舞”、“洗衣舞”、“刀舞”,有反映狩獵勞動生產和模擬動物的“烏鴉舞”。在滿族民間舞蹈中,或多或少帶有騎射之姿,他們經常在除夕時表演以騎射為內容的“揚烈舞”。這種舞蹈以弓作為道具,有四面圍追堵截、追殺猛獸的情節,頌揚了先世英武剽悍的英雄氣質,通過舞蹈向族人傳授捕殺訣竅,實屬新意。

      四、“農時節氣”舞蹈的審美意義與藝術價值

      農時節氣舞蹈范圍很廣,大多依附于各民族傳統風俗活動,如生產勞動、歲時節令、婚喪禮儀、信仰崇拜,等等,這類舞蹈源于藝術的萌芽期,至今仍大量存在,并且在民俗舞蹈中仍占有重要比例。“農時節氣”舞蹈,有聲有色地涂點著生活,守護著每一個社會成員從幼年走到開始承擔社會責任,而又最后停滯在眾人的回憶里。

      1.審美意義。民俗舞蹈是民族的標志,“農時節氣”舞蹈及其文化是在中國幾千年民族民間勞作文化傳承中作為一種特有的生活和藝術方式在人民群眾中不斷發展和積淀形成的。它作為一種文化,遠遠早于其作為人類審美的對象。但無論是審美的對象還是文化的發生,藝術都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并且伴隨著人類實踐的不斷深入而發展。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農時節氣”舞蹈的審美價值取向都在起著重要的影響和積極的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雖然最初以編導的主觀意識為出發點,但是當它作為一種藝術行為進行教育和傳承的時候,審美的定位及取向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如今,當歷史的原貌開始被我們美化、修飾的時候,我們就要用現代的審美方式來欣賞表現大眾平常生活、勞作細節的“農時節氣”民俗文化。當人們開始了解民族地區生活特點、關注民族地區風格特征、在“農時節氣”舞蹈中得到精神的愉悅時,我認為,這種藝術形式才得到了真正的認同和理解。

      2.藝術價值。民俗活動帶動了民間舞蹈事業的發展,它們因地制宜、各自為政,在祖國的廣闊疆土上播種開花,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農時節氣”舞蹈打破了中規中矩的舞蹈外形,其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產物,也是人們生活變化的重要標志。因而,它具有自身獨特的功能和美學價值。舞蹈是鮮活的藝術形式,“農時節氣”舞蹈則是整個民俗板塊中最具形象性和傳播性的形式之一,它為地域的生活勞作進行了概括總結,為了解民族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需要挖掘、保護和傳播,讓國人了解民族,讓世界了解中國。

      參考文獻:

      [1]李北達.中國少數民族舞蹈.五洲傳播出版社.

      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第2篇

      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著力營造新春佳節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集中展示多姿多彩的傳統民間藝術,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將文娛活動辦的豐富多彩,紅紅火火,讓廣大市民在歡樂、文明、和諧、喜慶的氛圍中歡度佳節。按照《東勝區2013年“萬家樂”元宵文化節活動方案》的要求,結合我辦事處實際,制定《富興街道2013年“萬家樂”元宵文化節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2013年東勝區富興街道辦事處元宵節文娛活動以“富民強區建和諧,萬眾歡騰鬧元宵”為主題。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寓教于樂、群眾喜聞樂見的陣地文娛活動和大型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廣大市民節日文化生活,打造節慶文化品牌,集中展示多姿多彩的傳統民間藝術和近年來我區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激發廣大居民群眾熱愛東勝、建設東勝的熱情,為街道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二、活動安排

      根據東勝區委、政府、區文化局的安排部署要求,富興街道辦事處組織兩支60人秧歌隊、一支舞獅隊及獨唱、對唱、舞蹈、小品等節目。

      1、活動時間:

      正月十四上午9:30-11:30組織舞獅、健身操和兩支秧歌隊表演,同時進行政策宣傳。

      正月十四下午3:00-4:30組織舞獅、小品和兩支秧歌隊雜耍表演,同時進行政策宣傳。

      正月十五上午9:30-11:30組織游藝活動,帶動居民廣泛參與互動。同時進行舞獅、秧歌表演及政策性宣傳。

      正月十五下午3:00-4:30組織綜合性文藝表演。

      2、活動地點:

      氣象公園萬家惠農貿市場門前

      3、活動內容:

      秧歌雜耍表演、舞獅表演、舞蹈、獨唱、對唱、小品、游藝活動、有獎猜謎、政策宣傳。

      每個社區至少準備兩個文藝節目,(獨唱、對唱、舞蹈、小品、器樂)形式不限,組織干部和幫扶聯系的轄區各企事業單位,制作一組特色彩燈,突出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彩燈造型要工藝性與觀賞性于一體,體現農歷龍年特色與民間傳統文化特色,反映本單位、本部門基本職能和工作成績。

      四、大型文化活動

      配合宣傳部和文化局組織轄區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各類大型文化活動,豐富廣大市民的節日文化生活。

      五、“六個一萬”系列活動

      (一)萬條迎春燈謎會

      1、活動時間:正月十二至十五

      2、活動地點:青銅文化廣場;

      3、活動內容:設置10000條迎春燈謎,將傳統的有獎猜謎以賞月觀燈的形式,融入各個燈藝中,既能觀燈,又能猜謎。

      (二)“萬人吃元宵”活動

      1、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2、活動地點:鐵西新區科技街(青銅文化廣場和鐵西公園之間的街道)

      3、活動內容:組織轄區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參加“萬人吃元宵”活動。

      (三)萬人撲克大賽

      1、活動時間:從正月初八開始,組織舉辦萬人撲克大賽。

      2、活動要求:各社區組織撲克大賽,正月初十將參賽名單上報文化站。

      (四)萬件禮品贈送活動

      1、活動時間:正月十四、十五;

      2、活動地點:鄂爾多斯廣場、鐵西廣場;

      參加由東勝區委宣傳部、文化局主辦的元宵文化節萬件禮品贈送活動。

      (五)為確保活動有序開展,特成立七個領導小組,具體成員如下:

      1、督查組:

      組 長:溫義忠

      副組長:倪世忠、李 茜

      成 員:張占文、王為成、任永莉、龐靜、王國華

      高 崎、郭寶霞、李慧、牛美蓮、秦帆

      2、演出組:

      組長:倪世忠

      成員:牛美蓮、郭美玲

      工作職責:負責秧歌、舞獅、舞臺節目等表演

      3、陣地活動組:

      組長:倪世忠

      成員:劉瑞、秦帆、楊菊帆、楊青、楊芳、郝伊寧、折麗、郭宏利、田海東、藺守軍、孟建忠、邱香、史俊梅、李艷萍、牛美蓮、郭美林、王軍、阿爾色愣、賀瑞、李忠強

      工作職責:秦帆、楊菊帆負責猜謎活動,劉瑞、王軍、阿爾色愣、負責組織游藝活動

      4、宣傳報道組:

      組長:郭寶霞

      成員:劉瑞、高海龍

      工作職責:高海龍負責照相,劉瑞負責攝像,

      5、舞臺組

      組長:倪世忠

      成員:王潤喜、郝伊寧

      工作職責:負責聯系萬家惠布置舞臺

      6、電工組

      組長:倪世忠

      成員:王為成、李忠強、呼樂

      工作職責:負責演出期間電力暢通

      7、安全保衛組

      組長:倪世忠

      成員:王國華、高琦

      工作職責:負責演出期間的安全工作

      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第3篇

      與路名有關的歷史和故事

      有人說,路名印刻著城市的歷史烙印,踏在腳下的路往往會告訴你這個城市走過的歷史。到了臺北和高雄,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臺北,一切都很親切,不僅文化與飲食和廣州相近,臺北的路名更讓人覺得親切,往往在不經意間,就走上了一條以自己家鄉為名的街道上。一如臺灣知名作家龍應臺所說,臺北的路名與上海的路名一樣,就像一紙打開的中國地圖。

      打開一張臺北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假若以東西向的忠孝路和南北向的中山路為十字坐標的話,那么這個坐標的左上角方塊里就會有寧夏路、涼州街和酒泉街等以西北地區省份與城市為名的街道;而要找杭州路、溫州路和金華路這些用江南城市命名的路名,則要到象征東南的右下角尋找。于是,當臺北的朋友約我們在長春路見面時,我們很自信地說:“一會回吉林路的住處很近了呢。”朋友很詫異地問:“你們怎么知道的?”答曰“我們熟悉中國地圖”,于是大家會意一笑。

      而高雄的路名。聽起來很祥和:一心、二圣、三多、四維、五福、六合、七賢、八德、九如、十全。每一條街路都與希冀與祝頌有關。易記好找,又不失傳統特色,聽起來像一個個優美跳動的音符。一心。即同心,寓吁請高雄市民一心同德。團結自強及自勉專心市政;二圣,即文王和武王兩圣人,有希圣齊賢之意;三多,因世人稱多福多壽多男子為三多之頌辭。寓高雄市民脫離日帝壓迫。藉以三多頌祝之:四維,即禮、義、廉、恥;五福,謂壽、富、康寧、好德、考終命五者之為福;六臺,取六合同春之義,即上、下、東、西、南、北等所有空間都祥和康泰;七賢,取自晉朝竹林七賢;八德,即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九如,世人以天保九如為祝頌之辭;十全,傳統文化以“十”為滿足之意,寓十全十美的祝頌之意。

      深巷老街里的文化傳承

      有人說,除卻某些政治的操弄,臺灣社會從上層的言論到市井生活都浸潤在濃郁的中華傳統里。雖然我們的參訪行程短促,但所見所聞,亦足以讓人深刻地體驗到這一點。特別是在臺南,孔廟祭孔大典、關公文化節、鄭成功文化節、七夕十六歲藝術節等活動,都會讓你看到這個城市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臺南曾長期為閩、粵移民入臺首要口岸,人文薈萃,古跡眾多,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廟”的比喻,以赤嵌樓、安平古堡、鄭成功祠、文廟、鹿耳門舊跡等最為著名。清代所砌筑的城樓、城垣仍有跡可尋,臺灣巡撫沈葆楨的臨危受命仍然是當地人講述歷史時繞不開的傳奇。

      臺南的小吃很多,臺南的朋友為此而無比自豪,一路介紹著,最后還一定要帶我們到一家名叫“度小月擔仔面”的傳統小吃店去嘗個究竟。“度小月”,聽起來像個女性的名字,我一度以為是老板娘芳名。繞過幾條老街,到了店門我們才知道,原來“度小月”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段艱苦的歲月。與閩臺漁民曾經的生活形態有關。原來。在光緒年間,“度小月”的開店先祖洪老先生,常年在安平與大陸沿海捕魚謀生。每年清明節前后,海象不佳,七八月份時更因颶風季節海上狂風巨浪,捕魚業因而生意清淡。當地漁民把這一階段稱為“小月”。為了讓全家人溫飽地度過“小月”。洪老先生每到這一時節就挑擔賣面。并在擔前掛上燈籠寫著“度小月擔子面”,久而久之,便由此出名。流傳百年。在“度小月擔仔面”宣傳畫上,人們能還清楚地看到一行表述先人足跡的文字:“創始洪芋頭先生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城縣四都青埔堡高港甲大厝社”。

      “四維八德”的熏陶與影響

      在臺灣,謝謝、感恩、對不起、抱歉等禮貌用語,我們幾乎時刻都能聽到。在臺北開往高雄的高鐵列車上,報紙是可以借閱的,厚厚的報紙用活動圓環裝訂好,乘客翻閱時很方便也不至于翻亂或翻破。乘務員告訴我,報紙雖然不斷地被借閱與翻看著,但丟失或破損事情很少發生,因為每個人都很遵守借閱規則。在高鐵的宣傳冊上人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句靜思語:“與人相處,猶如對鏡,要鏡中人笑,必須自己先綻露笑顏。”

      在臺北時,一位蘇姓太太跟我們講述她爸爸從江蘇來到臺灣的故事。可后來又說她們家世代生活在臺南。我覺得奇怪,于是問:“您剛剛不是說您爸爸是從江蘇過來的嗎?”。蘇姓太太粲然一笑:“是啦是啦,那是我先生的爸爸,先生的爸爸也是我爸爸,不是嗎?”媳婦如此親切地稱呼公公為爸爸,聽起來很溫馨。她的先生立刻接過話來說。“她很孝順的哦,不過臺灣的媳婦像她們這個年紀的(40多歲),都很孝順,那都是受了‘四維八德’的熏陶與影響。包括你們認為的臺灣人都很有禮貌的問題,都與這有關。”

      原來,臺灣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曾經推行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竭力彰顯臺灣對“中華傳統”的繼承地位。以倫理為出發點,期使民眾在固有文化“四維八德”的熏陶之下,在食、衣、住、行、育和樂的日常生活中,確立生活規范,走向現代化與合理化的生存境界。

      等待“少女的祈禱”

      在臺灣,街道上的垃圾桶很少,但路面很干凈。我經常要拿著一塊垃圾,走過大街小巷,走過拜訪單位的大廳,走過酒店的大堂,最后只好拿著垃圾回到酒店的房間里扔掉。一位臺灣的朋友為我解疑道:“這是出于環保考慮,垃圾箱少意味著節約了垃圾袋,也便于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這是臺灣民眾非常熟悉的名詞。據說如果居民把垃圾歸錯類而混雜傾倒的話,可能會被處以新臺幣1200元到6000元的罰款。桃園市民藍小姐告訴我們,早在上世紀90年代,臺灣的有識之士就認識到資源回收對環保的緊迫性。于是,從民間發起垃圾分類和回收運動,特別是以宗教團體宣傳的“惜福愛物”理念深入人心。學校和社區也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和資源回收的教育工作,為如今進行垃圾分類積累了很好的民心與社會基礎。“垃圾不著地”的原則人人遵守。所謂“垃圾不著地”就是市民要等到垃圾車來了才能將垃圾往外拿,直接交給清潔隊員。于是市民要丟垃圾。就要等待一首名叫《少女的祈禱》的曲子,幾乎每一輛臺灣垃圾車都會播放這一曲目,市民都得“聽曲”而動。

      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第4篇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由過去單純的欣賞型演變為娛樂、欣賞、享受融為一體的需求方式。而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正順應了群眾的這種需求和追尋,是一種綜合自我參與自我娛樂的最好載體。

      合肥市隨著城市化過程的不斷加快,廣場文化活動呈現出勃勃生機,每年都要舉辦五十場以上各類示范性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加上各區、街道、社居委以及基層文藝團隊組織的廣場演出活動,平均每年舉辦各類廣場文化活動不少于兩百場。而在各小區廣場、社區空地、商場門前、公園空地等處群眾自行組織文體活動更是不計其數。這些廣場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成為我市弘揚民族文化。開展精神文明建設,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大舞臺,成為現代城市文明標志之一。

      合肥市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多種多樣:

      一、自發式自娛自樂性廣場文化。這種廣場文化主要表現在群眾以強身健體和自娛自樂為目的,來去自由,自愿結伴。特別是清晨,一些中老年人幾乎是不約而同地走到一起,做廣播操、跳交誼舞、扭秧歌、打太極拳、舞木蘭劍、扇子舞、做健美操等。由于這種活動日趨發展,出現了有組織的、常年活動的團體,如:老年大學合唱隊、戲曲票友團隊、書畫社、民樂隊、鑼鼓隊、時裝表演隊等。

      二,主題性廣場活動。合肥市目前已形成全市性的“廣玉蘭文化藝術節”、合唱節,形成了以全市業余文藝調演、全市少兒藝術節、新春文化廟會、以及各類廣場文化活動為標志的六大社會文化支柱品牌。以合肥市市樹“廣玉蘭”命名的文化藝術節已舉辦九屆,規模一屆比一屆大。每屆都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廣泛的社會影響,在全市形成轟動效應。幾十項活動以廣場文化節為載體,以群眾為主體,有力地營造出省城節慶期間熱烈喜慶的氛圍。如2004年國慶節舉辦的“第三屆廣玉蘭文化藝術節”規模空前,先后組織三十八項活動,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建設“文化強市”的主題,充分展示出全市人民投身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的精神風貌。

      三、示范性、指導性、宣傳教育型群眾廣場活動。合肥市屬縣、區也分別打造出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廣場文化品牌。如:肥東縣“元霄燈會”、長豐縣的“花燈一條街”、肥西縣“三河民間藝術節”以及“紫蓬山廟會”、廬陽區“長江中路文化藝術節”、瑤海區“群眾歌詠活動”等。這種廣場文化活動不僅具有實用功能,更多的是一種人文精神和當下文化的體現,展示著城市的精神風貌,積淀著歷史文化,表現著現代氣息,使市民從中感受城市文化氣質,潛移默化中促進市民文化素質提高。

      合肥市廣場文化活動有兩大特點比較明顯:一是廣場晨練已成為廣大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這些活動無人組織。但參加者自覺自愿、和睦有序,沒有出現過晨練中群眾鬧糾紛吵架的現象。相反,熟人見面互相問好,笑臉相迎。活動形式多樣,有交誼舞、腰鼓、太極拳等,使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二是大型節慶廣場文化規模盛大,觀眾如潮。如:從1999―2004年國慶期間舉辦3屆以“歌唱祖國”為主題的合唱節,每屆都有近百個部門近萬名演員登臺。在此期間,全市街頭巷尾歌聲飛揚,演出現場更是成了歌聲的海洋。“合唱節”這種增強凝聚力,激發人們斗志的藝術形式已成為城市廣場文化主旋律,成為合肥市群眾文化經典之作。2001年慶祝建黨80周年,在合肥勝利廣場上舉辦“光輝歷程”大型音樂會,規模宏大,場面壯觀,32架古箏、56架鋼琴。380把小提琴同臺演出,吸引數萬名觀眾,盛況空前,成為我市廣場文化活動之最。

      充滿勃勃生機的文化活動,提高了市民生活質量,改善了文化氛圍,優化了城市軟環境,提高了城市綜合競爭力。廣場文化活動吸引了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使他們在文化活動中獲得文化知識提高,獲得精神上的娛樂和對美的綜合體驗,在此過程中打造和展示富有鮮明個性的城市精神。

      廣場文化重要特征是它的浩大聲勢。成千上萬的人在一起互動,這種文化上的聲勢是許多劇場文化節或其他一般意義上的校園文化、軍營文化、社區文化難以取代的。由于影響特別巨大,受教育的面就特別廣。

      街道市民文化節范文第5篇

      寧波北侖,臨海而建,依港興市。北侖港、北侖區的名字源于北侖山,它是 “中國港口皇冠上的明珠”的點睛之筆。它的建設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北侖港口和城市發展的縮影和形象代表。但現在卻面臨著形象不佳,環境污染,特色漸失,土地被蠶食……

      一、北侖山區域的優勢

      1、歷史悠久,文化薈萃。港口發端于秦漢之際,連綿近2000年;唐代時期已是全國最大的開埠之港;宋元時期已與泉州、揚州和廣州并稱中國古代四大海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北侖山區域是港口建設、航海歷史、海洋文化發展的淵源地之一;它不但見證了港口興衰、文化交融、城市變遷;還是我們最大的形象資產和最重要的文化財富。

      2、建設的縮影,形象的代表。北侖山上的燈塔,是指引“海上絲綢之路”的航行明燈,伴隨著海港建設、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它的形象早已融進了港口發展和城市建設之中。

      3、地域較廣闊,資源很獨特。北侖山區域約50公頃,是北侖港海岸線中心及三條母親河匯集點,是我們的“海上明珠”的生活出海口。山矗海中,周環灘涂、濕地、沙灘、礁石;遠映藍天、闊海、巨輪、大港;集中體現了北侖海港資源特色。

      4、展大港神韻,現港城秀姿。登山極望,北眺“洋洋東方大港”,是觀看大港雄姿,領略港城景致的絕佳勝地;南望是蓬勃發展的新城,凸顯了城市的朝氣與秀美;是一軸生活與建設和諧共生的自然畫卷。

      5、生活創業熱土,休閑旅游勝地。北侖依港臨海而建,不但可以給您帶來港口的壯闊、激情和成功事業;它還能讓您領略海洋給予的輕松、悠閑和愜意生活。今年,北侖成功舉辦了“港口文化節”,建設考古博物館等行動,宣傳北侖形象,傳承海港文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港口游覽、海洋體驗等項目已受到更多人得青睞和熱望,北侖海港游已成熟,正待東風起航。

      二、現實面臨的問題

      1、海無優勢資源,港缺特色形象。無論是作為擁有“歐洲桅桿”的荷蘭

      鹿特丹港,還是日本神戶港內的神戶塔及海洋博物館,都是通過挖掘特色,突出個性,塑形揚名。北侖港展現是巨輪和雄偉的塔吊,與其它港口無異,沒有形成只屬于我們北侖港的特色形象。

      2、宣傳力度不夠,重視程度不足。大家往往只知道北侖有港口和海洋,

      卻不知道我們的海港擁有兩千年多年的歷史和建設,人民沒有因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港口給北侖經濟帶來了騰飛,雖然能成功舉辦“港口文化節”,擴大北侖港口的影響力,但港、城互動乏力,北侖山區域的保護和建設仍被重視。

      3、岸線破亂不整,大港神韻不存。港口的建設雖然日新月異,但沒有正

      確引導,任其自由發展,造成岸線被無序利用,形象不存。隨著過往船只,港口“形象”也隨之傳向五洲四海,有損大港形象。

      4、自然生態遭破、海港資源漸失。自然被破壞、生態廊道消失、河流污

      染、航道堵塞、山脈被挖斷、生活岸線被侵占、礁石遭損。。。。。很多具有海港代表性僅有資源已遭到無情的破壞,形勢日益嚴峻。

      5、土地開發無序,違建屢禁不止。周邊臨時集裝箱堆場、沙場、垃圾場、

      電鍍廠等不停地破壞了土地資源。由于經濟利益驅使和缺乏監管,違建車棚、廠房、修理店、等越來越多,極大破壞了環境和港口形象,壓縮了海港的建設空間。

      6、歷史逐步被忘,文化漸少傳揚。雖然經濟在騰飛,城市在進步,但這

      與文化建設則沒有成正比,雖然我區舉辦了幾屆“港口文化節”、建設港口考古博物館等方面取得了進步,但傳揚海港文化的實質內涵還遠遠不夠。現實是大家對港口的輝煌歷史未感榮耀和重視,傳播海洋文化的腳步仍在蹣跚和艱辛。

      三、未來發展建議

      1、塑造海港文化名片。極具代表性的北侖山則正好滿足海港形象的特質要求。把北侖山區域塑造為“傳揚海港歷史文明之窗,彰顯東方大港神韻之門;追求卓越品質生活之地,品享山河陸海風情之境。”我區宣傳、規劃、旅游、文體、建設等部門應密切配合,共同謀劃海港形象的塑造,打造城市名片。

      2、加強土地與特色資源保護。面對日益嚴重的土地、海港特色資源漸失

      危機,我們應馬上行動起來,高瞻遠矚、長遠謀劃,落實海港特色資源保護措施,遏制土地日益嚴重的破壞,促進港口的良性建設。文保、港口與海洋等部門加強保護珍稀的港口特色資源;國土部門加強土地違法查處力度,街道、規劃及城管部門做好違章建設的監督工作;共同保護我們北侖的寶貴財富。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中文字幕 亚洲 有码 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国产人成网站在线电影动漫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 亚洲日本乱码卡2卡3卡新区| 亚洲日产乱码一二三区别|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狠狠综合久久|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