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最有哲理的一句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個人堂堂正正的活在這世上,他很在意自己的外表有何不可?他注意著自己穿著河道的什么,有什么不可以嗎?或者有一些人天生頭發就有幾根白發等他長大后去把自己的白發染成自己想要的顏色,這樣沒有什么不可以吧!現在的一些婦女呀!都趕時髦呢!而且希望自己的外貌漂亮一些不惜一些費用去買了一些高檔的化妝品擦在自己的臉上,這樣也不是不可以的只要不過于打扮就行了。只有這些人啊!可以完全不顧多嘴都舍的人那些無聊的議論,勇敢的追求這種正當的美。
契可夫不是說過這樣一句話嗎這句話就是:‘人的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心靈面貌衣裳’。震正當的追求這一切美都是合理的。
一次我們應該告訴人們,心靈美,以及由它產生的一切行為美是最高尚的美;其他的一切美,如果離開了這個基礎,那就會黯然失色。人們不是常說“鳥沒在羽毛,人美在靈魂。”靈魂美,即是人的道德品質是一種精神的神界,思想意識和志趣情操之美;托爾斯泰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我認為“人不是因為自己的外表多美麗,而是因為自己內心的美才好看”這才是真正的美。我認為一個人外表很美的話,而他的內心并不是你看到他時的那種美。如果這樣的話,別人會越來越瞧不起你。相反的,一個外表雖丑陋的人;如果我們一旦發現他具有崇高的心靈,并且行為又很高尚可敬的話,我們便會漸漸地忘記他的丑陋,甚至覺得他變得好看起來了。我們要知道現在的社會就是這么的復雜多變。所以我們應該倍加珍惜那些心靈美而且有愛心的人。要知道品質是一個人活在這世上最不可缺少的一樣東西。有這樣一個人說過“最美的猴子與人類比起來也是丑陋的”也有一個人說過“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沒有內心的美,我們常常會厭惡他的外表”。這些話都富有哲理性。
飽滿的智慧和豐富的學識,也能使一個人的儀表美好起來。大家應該知道這樣一句話“外表美的缺陷可以用內心美來彌補,而心靈的卑污丑惡卻不是外表美可以抵消的。懂嗎?
人應當勇敢的追求真正的美,既追求內心美,也要追求儀表美。
一個偶然的意念,會成為改變一生的重要決定,也許只因為聽到一句話,也許只因為讀到一行字,也許只因為看到一幅畫,也許只因為聽到一首歌,也許只因為偶爾抬頭望見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間走出了陰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要求:聯系生活,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一、審題立意
抓三主要:主要對象、主要關系、主要意向。
①主要對象:一個偶然意念(一念)、一生。
②主要關系:一念與一生、一句話與一生、一幅畫與一生、一首歌與一生……
③主要意向:一念之間走出了陰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傾向于重視一念的積極。
因為這則材料有著總分總的關系,所以我們可以走捷徑從“總”入手,提取材料中的核心對象,即主要對象:一個偶然意念(一念)、一生。再理出對象之間的關系,即主要關系:一念與一生、一句話與一生、一幅畫與一生、一首歌與一生……最后借助第二個總句 “一念之間走出了陰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看清命題材料的主要傾向。
二、擬寫題目
1.擬題的方法
“三主要”明確以后,擬題就水到渠成了。筆者把材料作文的擬題方法叫作“就地取材,優化組合”。
具體地說就是借助抓三主要所獲得的信息,遵循材料內定的“主要關系”和“主要傾向”,把材料中的關鍵詞組合成短句,有時還會找到現成的關鍵短句來做標題。
所謂“優化” 既是指所組成的句子要簡潔、醒目,富有詩意,或富含哲理而能搶人眼球,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又是指自己要對這個標題感到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如此,我們的作文就成功一半了。
2.擬題角度
因為作文命題材料隱含對象往往不是單一的,且對象之間往往有著整體和局部的包含關系,所以從抓三主要入手的擬題方法,就有著整體和局部兩種角度。下面,我就針對以上作文材料作個擬題示范。
①從整體入手擬題:
《一念之間》、《一念與一生》、《把握人生的每一個“偶然” 》、《不放過“偶然”》
②從局部入手擬題:
《一句話一輩子》、《改變人生的一句話》、《聽懂了一首歌〈真心英雄〉》
三、謹防離題、偏題
諸如《意念》、《信念》這樣的題目就有偷換概念的傾向,這主要是沒有認真抓三主要,或是曲解了“三主要”所造成的。我們要注意比較、排除這些看似切題實則離題的“近義詞”。因為近義詞并非等義詞,它的干擾、混淆是造成偏題、離題的罪魁禍首。
四、素材積累
素材來源渠道多種多樣,這里我只給大家介紹一條“終南捷徑”,那就是從名著中提取。名著中的素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句句精彩的話語,一處處經典的情節,一個個典型的形象,都可以入題。從名著中開掘素材,就是根據標題、主旨或內容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塊布料,剪裁師傅根據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縫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裝,做到一材多用。還要注意概述整合、切題、銜接。比如:同是赤壁之戰的素材,蘇軾用來贊周瑜雄姿英發、年輕有為,嘆自己早生華發,功業未成。而筆者下面的下水作文卻要用它來論述“一念”的重要作用。
五、下水作文
一念之間
一個偶然的意念,會成為改變一生的重要決定。――題記
過去,我曾對周瑜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年紀輕輕就能在史上最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中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真可謂“周郎妙計安天下”。而今重讀《三國》,卻著實為周瑜當時的險勝捏了一把冷汗。平心而論,周瑜火攻破曹之計,起先并未作全面周詳的通盤考慮,充其量只是“一個偶然的意念”。這才會落得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尷尬境地。
而曹操呢?對于手下謀士的忠告――提防東吳周瑜火攻,他卻鐵定:“方今隆冬之際,但有西風北風,
信手拈來材料中的關鍵句做題記,詮釋題意。
品《三國》,挖素材,切題意。
安有東風南風邪?”殊不知諸葛孔明能請來東南風,促成周瑜的火攻。其實,隆冬之際刮起東南風純屬偶然,只是周瑜抓住了這個“偶然”而彪炳史冊;而曹操卻因忽視了這個意外的偶然而遺恨千古。倘若沒有這場東南風,抑或是曹操早有提防,那么周、曹兩人的人生歷史都得重新改寫了。無怪乎晚唐杜牧如是說:“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可見,平常的一個偶然意念,會成為影響人們一生的重要關鍵。
相傳,牛頓發現萬有引力也得益于一個偶然事件。有一天他坐在蘋果樹下打瞌睡而被成熟掉落的蘋果打中,從而看到了萬有引力的存在。其實,蘋果成熟落地,這在別人眼里早已司空見慣,而牛頓卻能抓住這個偶然的刺激而獲得重大發現。這也不得不歸功于這個“偶然意念”。
大膽假設,正反對比,深刻有力地點擊主題。
獨句成段,承上啟下,反復點題。
過渡自然靠的是“相傳”和“也”字。變換素材類型,別有洞天。
或許你會說,這只是一個兒童版的“童話故事”,未可當真。可下面還有一則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千真萬確的故事,叫你對這種“偶然意念”再也不敢小視。
我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獲得者閔恩澤說起關于“創新發明”的最大收獲。他不無感慨地提到1980年他從美孚石油公司中的研究室主任嘴里聽到的一句話:“工業催化劑基礎研究的關鍵是開發新催化材料。”偶然的一句話為閔恩澤帶來認識上的重要轉變。最終造就了他輝煌的“催化人生”。試想如果閔恩澤當時只顧埋頭走路,而對這句話充耳不聞,那么,也許閔恩澤就不會是這個獎項的獲得者,而我們中國的石油化工工業也必將在國際上大大滯后。
一念之間,成敗異變,一念之間功業相反啊!愿大家能牢牢把握人生的每一個“偶然”。
揣摩讀者心理,順勢宕開一筆。
可是,如何才能保證自己時刻都在做最有生產力的事情呢?有一個詞可以回答你。這個詞就是“生產力”,用英語表述就是PRODUCTIVITY。
第一個字母P提醒你記住這樣的一個英語表達:Prioritize your works (確定需要優先做的工作)。優先做的工作應該是最重要的工作,而未必是最緊急的工作。學會把重要的工作變得很緊急,你就會開始做高生產力的工作了。
第二個字母R可聯想到Right Attitude,即“正確的態度”。面對桌上的半杯水,樂觀者會說,還有半杯水;悲觀者會說,只剩下半杯水。其實,這半杯水折射出的依舊是一個樸素的哲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你要做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積極的一面,不要讓消極的一面壓在頭上。
第三個字母O即Organize Your Thought (管理你的想法)。你的想法是被你管理的。“忙”是現代人普遍的一種狀態,但要忙得有價值,實在要看個人對自己想法的管理。今天的計劃決定了明天的成就。
第四個字母D是告訴你Doing Things Right (正確做事),尤其是第一次就要把事情做對。提高做事的品質,無需完美,但要追求高品質,尤其是在事情開始做時。減少與朋友的閑聊時間,以及漫無目的的爭論和閑逛,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
第五個字母U是說Use Resources Smartly (聰明地利用資源)。聰明地利用資源會節省你很多時間。比如,你跟一位成功者在一起,他花了40年成功,你跟10個這樣的人在一起,你是不是就濃縮了400年的經驗?
第六個字母C即Commitment(承擔責任)。不為他人或團隊承擔責任,團隊和他人也不會為你承擔責任,提升生產力的重要一條就是對團隊和團隊成員承擔責任。
第七個字母T提醒你Take Ownership (保持主人翁意識)。強調主人意識,理解付出與索取、責任與權利的正確關系,是你提升高效個人生產力的關鍵。
第八個字母I要你Improving Continuously (不斷改進)。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不要去抱怨,因為改變事實的是做而不是抱怨。
第九個字母V即Vision (看到愿景)。有愿景的個人和團隊才有活力和激情,也才能消除習慣性疲勞癥。
第十個字母I指Influence Others (影響他人)。消除溝通障礙,運用溝通技巧去影響他人,從而做到同心同德協同工作。
其實,說來說去,一個人是否幸福,是沒有一個固定標準的。說到底,幸福只是一種感覺,一種自我的心里反映和變化,因為,它只是一種感覺,與他人無關。可是,如果你把幸福的目光投向他人時,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那么,你就會覺得自己很不幸福,因為,你的幸福是由別人來掌控的。所以,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
幸福與不幸福,有時,就像一對并蒂蓮,從一面看是不幸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卻是幸福的。“春風桃李花開日”,是一種心情,“秋風梧桐葉落時”,其實也是一種心境;一帆風順是風景,逆水行舟其實也是一種風光。這里,全在于自己一時一地的感覺和體驗。著名作家史鐵生曾將生病比喻是上帝對自己的偏愛。他說:“生病,其實也是人生的一種體驗。它教會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感謝上帝,它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真諦。”這種把生病也是作為一種人生的幸福感覺,使幸福派生出新的意義和哲理,讓人充滿著一種對生命的敬畏和感動的元素,內心里涌動著一絲柔軟。
從某種意義上說,幸福本身也包含著一種人的道德范疇。一種對自己的道德,一種對他人的道德。人們大都喜歡阿慶嫂式的人物,但卻很少有人喜歡祥林嫂式的人物。這是因為,我們也許有不善待自己的自由,但我們卻沒有影響他人的自由。一個人對幸福感的包容,不僅自己感覺到幸福,而且也會把自己的幸福指數傳遞給身邊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20xx年軍訓心得體會
軍訓已經進行到第三天了,我也開始漸漸適應這嚴格的軍事化訓練了。
今天的訓練沒有前兩天那么累了,主要還是練齊步走。因為教官說要把我們的訓練成果展示給大家看,所以我們訓練的格外認真,賣力,教官更是喊口號喊的嗓子都啞了。
幾天軍訓我似乎明白了一條生活哲理:人應該而且能夠適應環境。如此繁重的任務,如此緊張辛苦的日子,如此一個新環境,如此一種全新的生活……我適應了,證明我有極強的適應能力。我自信這一點會讓我受用終生。
以前我對“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這句話不是很理解,直到今日,我終有所悟。我們軍訓時一切聽教官指揮,竟沒有誰敢違抗命令。這是為什么?也許是如此一個環境吧,或許是怕受懲罰,或許是我們紀律觀念強。總之,我能理解服從命令的重要,我也學會了服從命令。
一個人總會有精神上的支撐與寄托,一旦沒有,這個人將會崩潰,一事無成。軍訓時,我心里有著要鍛煉身體的目標,有不給班級拉后腿的信念,有堅持到底不服輸的意念……
我們要像白居易寫得一首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就是一棵棵小草,任憑烈日驕陽,都壓不垮了我們。
環境越是艱難,就越需要堅強,毅力和信心。
或許由于漸漸適應了這軍訓生活,時間過得快多了,轉眼一天又過去了。我期盼著明天的到來……
關于20xx年軍訓心得體會
其實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應該印滿一條自己腳步的路,即使那路到處布滿了荊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樣的泥濘、那樣的坎坷,也得讓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進!我想那樣的路才是真實的自我寫照,決無半點虛假偽裝之意。如果說人生是一本書,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書中美麗的彩頁;
如果說人生是一臺戲,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戲中精彩的一幕;
如果說人生是一幅畫,那么,軍訓的生活便是畫中奪目的顏色。
的確,幾天的軍訓是短暫的,但它給我們留下的美好回憶卻是永恒的。五天軍訓七天回家睡了一個長覺,而這一覺醒來,望著艷陽高照的窗外,忽然覺得,軍訓,就如夢一樣,匆匆地來,又在我沒有細細品味那份感覺的時候悄然而逝,就好象徐志摩說的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幾天的疲勞在肩頭隱隱告訴我,已經結束了。很累,而且有酸酸的感覺。教官走了,那么匆匆,卻留給我們深刻的回憶。
陽光照進來,落在堆在角落的軍訓服上,軍訓的記憶一股腦全翻了出來,我在呆呆地想著,想著那整齊或凌亂的踏步聲。軍訓究竟帶給了我什么,有嗎?唉,軍訓,真像一場夢啊!記憶已經在疲勞的壓迫下變得愈發模糊,對于軍訓,我能說什么,是從崇高的為保衛祖國而刻苦訓練來說,還是充斥在這期間的鐵骨柔情。當然,這些都是值得回憶和懷念的,但是否還有更重要的呢?
其實我覺得軍訓幾天,我們學到的不僅是站軍姿,走正步,練隊形。而是在磨練我們一種意識,一種吃苦的意識,一種堅持的意識,一種團結的意識,一種遵守紀律的意識!其實這些已經太多太多,足以讓我們一生享用。
有位哲人說過:無法回味的感覺才是最美妙的感覺。對于軍訓,有些感受真的不能言傳,只能在淙淙的意會中回味。那味道就如品一味很濃郁的茶,只有嘗過的人才知曉其中的蘊味,然后才能和有同樣經歷的人相對一笑,讓美妙的感受在彼此之間傳遞。就如有多少個讀者就有多少個哈姆雷特一樣,軍訓,對于每個人,都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對于我,軍訓,已經成為一種寶貴的難得的一種經歷,寫進我的記憶中,而成為不可抹殺的一部分,它已經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在困難時給我的動力,一種生命的支持力,支撐著人生旅途的各種風雨中動搖的心靈.
大樹般佇立在草坪上,那一聲聲口令響亮的回蕩在每一個莘莘學子當中。口令變了,隊形也變了,這就是軍訓,一次有組織性的活動。 軍訓,是一種考驗、磨練、成熟性的活動。兒時的軍訓,純粹是游戲;少年時的軍訓,僅不過是一種鍛煉;大學的軍訓截然不同,性質也得以升華。長達十二天的大學軍訓,讓我明白的太多太多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話讓我感觸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軍訓后才真正感覺到它的內涵。 陽光明媚,學子們都面對陽光在站軍姿。北方的太陽,曬在皮膚上是干干的,對南方的學子們來說就更是受不了。曬著眼睛都睜不開。這是我深有感觸的。但無論誰都沒有退縮,在跟太陽作戰。在站軍姿中,學子們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齊步、跑步等訓練都是很耗體力的活動,只要認真去做就能走齊、跑齊。內務訓練亦如此,就拿疊被來說吧,壓被壓的時間長,被就薄;扣被扣的時間長,被就能更好成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確如此呀,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20xx年軍訓心得
三年前,我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北師大附中,一個嶄新的環境,一群從未謀面的同學朋友,無論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曾一度年少輕狂,想離開北師大,結果命運弄人,我已一分之差留在了北師大;三年后的現在,多了幾分成熟與穩重,中考的失誤使我再度重新認識了自己,姐姐說,我給人的感覺很強,但中考卻顯現出我外強中干,我不甘心....
開始高一入學前的軍訓,我只是想要好好鍛煉下自己,做好本職,是的,這一次,我做的還不錯,獲得訓練標兵的稱號,這只是做好了我該做的。站著軍姿,20或30分鐘不等,其實也就是那么回事,就看心態罷了。我記得在這段時間里,我背誦著《沁園春 長沙》,一遍一遍,喜歡這首詩的豪邁與磅礴氣勢!就這樣,時間悄然流逝了,腳酸了,麻了,我認真了....
軍訓的六天里,偶爾淅淅瀝瀝的小雨傾灑,偶爾炎炎烈日高照,不論怎樣的天氣,都挺了下來。我記得,揮灑的汗水,浸濕了帽子與衣領;我記得,高亢的歌聲,在每一次開飯前響徹天際;我記得,休息時間與教官同學們的交談,笑聲一片;我記得,嚴厲的教頭一遍一遍讓我們疊豆腐塊被子,大家哀怨聲四起;我記得,教頭毫不留情地把疊得不好的被子從四樓扔到一樓,那些同學臉上的羞愧與不安......這一切的一切,就在今天早上結束了,累過,痛過,認真過,收獲過,也就不枉此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