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一經濟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高職環藝專業學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適應市場、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高職教育的特色是辦學方式靈活,課程設置和社會、市場需求對接。然而,從我們對浙江省6所開設環藝專業的高職院校調查來看,情況不容樂觀。2012年,為了解社會對高職環藝專業學生的需求及評價情況,我們分別在杭州、寧波、湖州選擇了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共8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選擇的是近3年6所高職院校從事本專業工作的畢業生,其中男性占77.5%,女性占22.5%。從社會對環藝專業畢業的人才結構情況來看,需要技術性人才的數量最大,占63.8%;其次是業務型人才,占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9.5%,其他的占2.1%。在調查中反映出的最突出問題是:雖然社會對高職環藝專業畢業生需求量較大,但由于培養方向、總體素質等問題,短期內畢業生整體素質與社會需求不匹配。在關于對學校開設課程與社會需求的問題調查中,有46.5%的受調查者認為現有高職環藝專業開設的課程與社會需求不太符合;有20.2%的學生認為不符合;15.6%的學生認為符合;17.7%的畢業生認為一般。在對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進行調查時,有46.2%的畢業生提出要注重教學內容知識結構上的總體交叉和整合,有必要在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中拓展專業基礎知識。有53.8%的受調查者提出:課程設置要與時俱進,結合社會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并在專業知識教育中增強實踐技能培養方面的內容。調查發現,目前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由于高職設立環藝專業的時間不長,其課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為藍本,教學內容、計劃缺乏社會需要的時代性和針對性,不符合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其次,由于對“環藝專業”學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差異較大,造成環藝專業與室內設計專業沒有區別、缺乏特色。再次,課程設置上沒有突出職業教育特點,造成專業理論知識沒有本科院校學生扎實,動手能力、實踐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強,畢業生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
(二)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現狀
教育部[2000]2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通知中規定,高等職業院校學制三年,課內總學時一般以1600-1800學時為宜。三年制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不低于教學活動總學時的40%”。目前浙江省調查的6所高職院校總學時都在2500左右。與教育部的要求基本一致。課程設置分必修課、選修課兩大類。其中必修課2350學時左右,選修課150學時左右,選修課比例明顯偏低,影響學生培養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必修課又分為四大模塊,其中公共課模塊550學時左右,開設政治思想、英語、體育、國防教育、計算機基礎、就業指導等課程。專業基礎課模塊350學時左右,開設素描與色彩、設計構成、設計速寫、設計制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課程。專業課程模塊約350學時,開設快圖設計、材料與構造、住宅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電腦效果圖、景觀設計等課程。專業實踐課模塊1000學時,包括專業認知、戶外寫生、專業實踐、畢業設計答辯、頂崗實習等。高職環藝專業培養的是服務于環境藝術設計第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環藝設計包含了藝術與技術,科學與社會人文等多方面、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內容。社會上對環藝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技術、技能和素質有較全面的要求。所以“環境藝術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提倡厚基礎、寬口徑、專業化的模式”。據此,可以看出,目前浙江省高職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是有較大差距的。主要表現在公共基礎課、選修課模塊的設置口徑不夠寬;專業基礎課模塊沒有體現基礎厚的培養目標。同時專業課模塊的專業化教育也有待調整,特別是專業實踐課的課時安排必須加強。
二、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改革
高職環藝專業學生在校時間只有3年,由于受目前國家高考體制制約,高職環藝專業所招的學生基本上有以下兩個類型:第一類是以前學過美術,有一定美術基礎,但在文史或數理方面基礎較差;第二類是文化素質還可以,但原來沒有學習過繪畫技能,美術基礎欠缺。因此,在短短三年時間內,完成高職環藝專業學生教育培養目標,必須對課程設置進行改革。
(一)創新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基本原則
1.預見性原則
這是面向21世紀,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職環藝專業人才的前提,也是高職環藝專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只有對社會、市場需求進行認真研究,準確預測,課程設置才能有的放矢。
2.適應性原則
環藝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它所涉及的學科范圍廣、內容多。而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實踐任務重,總學時不可能增加太多,因此必須對教學內容和實踐項目進行符合社會和專業需求的取舍。力求避免教學資源的損失和浪費,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使教學工作在有限的課時內收到最合理、最經濟、最有效的教學成果,達成培養目標。
3.特色性原則
要緊緊圍繞環藝專業培養目標,辦出高職環藝專業特色,即要突出高素質、應用型,這是由高職的培養目標、生源和社會需求所決定的。在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時必須牢牢掌握這一原則。
4.創新性原則
創新是設計的靈魂,環藝專業集藝術與工藝于一體,創新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樹立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為主的課程設置理念。
(二)改革高職環藝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路
高職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要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緊緊圍繞“厚基礎、寬口徑、專業化、應用型、高素質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強調基礎知識扎實,專業面寬泛,改變目前圍繞室內設計為中心構建課程體系的思路。
1.必修課的公共課模塊
總學時按原課程設置550學時基本不變,在原有的8門課基礎上增加“當代中國經濟與政治”“大學語文”和“文獻檢索”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課程的學分數和課時數。“思想和中國特色理論”由60學時調整為36學時;“高職英語”由180學時調整為144學時;“就業指導”由40學時調整為18學時,以體現高職教育寬口徑、厚基礎的教育目標,改變浙江省高職環藝專業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口徑不夠寬的缺點。
2.專業基礎課模塊
適當增加課時數,專業基礎課由原來360學時增加到414學時。專業基礎課在保持原有的五門課基礎上增加:“藝術概論”“設計史”“建筑概論”三門課程。同時調整各門課程的課時數與學分,素描與色彩由120學時調整為108學時,學分也由8學分調為6學分。構成、計算機輔助設計、設計與速寫三門課程由60學時調整為54學時,學分由4學分調整為3學分。
3.專業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較大幅度調整課程設置
保持原設置的6門課程外,增加“設計程序”“景觀設計”兩門課程,同時大幅度調整教學內容,對現有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和創新。積極吸納近幾年專業領域內的新知識、新技術。力求體現環藝專業研究最新成果,體現高職環藝專業學生高素質的要求。
4.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課的學習效果
積極引入項目教學法等先進的實踐課教學手段,選擇企業實踐設計的典型案例作為教學載體引導專業實踐課教學,提高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果。
5.選修課的設置總課時基本不變,大幅度增加選修課的課程設置門數
由原來的9門增加至15門,增幅達60%,以增加學生選課的余地和興趣。同時,提高選修課的學分數量,以提高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并以學科發展與社會需求為導向,積極開設符合高職環藝專業發展需要的特色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使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
三、結語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人,好的員工是企業重要的基石,因此企業管理離不開對人的管理,這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業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員工思想政治行為的最直接因素就是管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融入到企業管理中才能增強其主觀能動性,才能更貼近企業生產實踐和員工,并且充分吸取廣大員工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用來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二、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員工的思想觀念及價值觀的轉變
就現在來看多數的干部職工屬于一些工作多年的人員,他們在工作崗位上具有很多的實踐經驗等,思維也比較的開闊。愛國思想以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觀念等是這些干部的主流型的思想,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新的思想觀念已經成為社會的主流性觀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世界觀,在這種背景下滋生出了許多的不良的思想,嚴重腐蝕了他們的世界觀,如享樂主義,金錢至上或者是一味的追求權利等對員工思想造成影響。
(二)員工思想多樣化
科技以及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改變了我們傳統的信息接收以及傳播方式,擴大了我們信息獲得的渠道,而且信息量的加大以及更新速度的不斷推進,企業員工的信息接收也在不斷的擴大,高新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展思政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同時也使得一些不良的信息迅速的傳播,在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思政工作開展的難度,科技是一個客觀的事物,它本身不具有一定的選擇性,這就使得網絡信息傳播表現的很是混亂,再加上現在的企業員工以及干部對于思政工作的內在需求是不那么強烈的,所以可見思政工作開展的話會是有一定難度①。
三、企業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一)結合企業實際,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的實踐性非常強,社會的發展實踐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結合實際,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作為政工干部,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了解人員的思想實際,加強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指導路橋施工企業工作②。由于我國企業市場規模大,在這種形式下,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應該不斷改革創新,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工作的生命線,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從實際出發,堅持基本原則,把握正確方向,以不斷提高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③。
(二)建設長效機制,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規范化
信息化時代的逐步推進和改制工作的逐步深入,要求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斷調整和改進組織機制、管理體系以及工作制度,建立切合實際的企業長效機制④,將思想政治工作目標分配到各干部身上,明確政工領導的工作職責,各施其責。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解決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問題,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領導干部更應該以身作則,起帶頭作用,遵守法紀法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另外,還要落實人員、機構和經費,保證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順利運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規范化和正規化建設。
(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推動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都是以人為主體,作用于人的思想和行為,促進企業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文化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調動企業職工工作熱情,可以促進企業文化建設,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企業文化還可以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觀念、價值以及精神載體,體現企業管理者和企業職工的思想理念和行為。隨著經濟的開放化、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以及職工思想的動態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理解人、尊重人和激勵人為基礎,探索適合新形勢的理論和方法。企業可以通過展覽室、讀書室等文化形式,促進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的滲透;企業可以通過職工之家建設、幫扶救助工作,加強企業與職工的信任與和諧,體現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企業還可以通過表彰先進個人、樹立模范典型的方式,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日常各項工作中,尊重和肯定職工,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成果。
四、結語
情況近年來,為保障果農穩產穩收,促進荔枝產業持續穩固發展,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一直致力于解決荔枝品種結構失衡、上市期過于集中等阻礙荔枝產業發展的難點問題。體系育種團隊一方面兼顧極端成熟期(早熟或晚熟)與豐產穩產優質的新品種選育秦樂思賀梅英(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642)摘要:近年來,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通過研究推廣高接換種技術調整荔枝品種結構和產期結構。如何評價其技術經濟效應?作者對廣東茂名信宜市荔枝示范戶徐啟志果場、陽江市陽西縣華翔果場進行了案例分析,從投入成本、用工量、產量變化和收益變化4個方面對比分析果場實施高接換種技術前后的成本收益情況,運用產值成本率、成本利潤率、資金產品率評價實施高接換種技術的經濟效益,采用追加資金產品率比較同一果場不同砧穗組合的經濟效益。結果表明,通過高接換種技術實現品種改良,提高了果場的經濟效益;不同品種的砧木與接穗組合,經濟效益有差異。關鍵詞:高接換種技術;荔枝;成本收益工作,先后培育出井崗紅糯、嶺豐糯和廟種荔3個晚熟優質品種,以及選育貴妃紅、草莓荔和鳳山紅燈籠等優質高產品種與三月紅、馬貴荔等極端成熟期品種;另一方面,通過大量不同荔枝品種間的嫁接試驗,研究高接換種砧穗組合的親和度,將表現良好的砧穗搭配組合廣泛推廣運用。體系產業經濟團隊通過對采用高接換種技術更換優質新品種的荔枝種植戶進行跟蹤調查,評價荔枝高接換種技術的經濟效益,以期為高接換種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經濟分析依據。根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各試驗站的統計數據,2014年,在體系覆蓋區域內全國應用荔枝高接換種面積新增7.64萬畝,應用面積總共達62.86萬畝。荔枝高接換種技術應用最多的地區集中在廣東茂名、湛江,廣西欽州、玉林等主產區,其中廣東茂名高接換種技術應用面積達20.26萬畝,占全國的32.22%;玉林高接換種技術應用面積達13.55萬畝,占全國的21.56%。廣東、廣西荔枝主產區的主栽品種上市期集中,導致價格低迷,故采用高接換種技術拉開產期的需求較大;廣西荔枝主栽品種較為集中,且與廣東茂名地區上市期重疊,品種結構調整的需求更大。海南是早熟產區,占據價格優勢,加上海南以妃子笑等優質品種為主,基本沒有采用高接換種技術的需求。
二、荔枝示范園高接換種技術經濟效益評價
(一)茂名試驗站徐啟志果場實施高接換種技術經濟效益比較分析
1.果場實施高接換種的成本收入情況
2004年,果場實施高接換種,種苗費150元/株,400株,共6萬元;使用斧頭砍枝條、繃帶捆綁種苗與樹枝,工具費共170元;場主及其家屬共同實施高接換種,自家工折價人工費共2000元。砍下的枝條可作柴火,折價收入共360元。由此可得,實施高接換種全過程總成本6.22萬元,總收入360元,凈投入6.18萬元。
2.果場高接換種前后投入成本變化情況
2004年果場實施高接換種,2008年開始逐漸恢復產量。由于徐啟志果場并沒有記錄每年具體支出收入,取2000—2004年、2008—2014年各項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別作為高接換種前和高接換種后的年均投入,對高接換種前后各項年均投入作比較分析。從各項投入成本的變化趨勢來看,有所減少的成本有化肥費、農家肥費和采果費,增加的成本有人工費和農藥費。(1)高接換種后化肥費、農家肥費和采果費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高接換種前化肥費年均投入2公斤/株,合計1.28萬元;高接換種后化肥費年均投入1.5公斤/株,合計9600元。高接換種前農家肥費年均投入7.5公斤/株,共900元;高接換種后農家肥費年均投入6公斤/株,共720元。高接換種前采果費年均投入10元/株,共4000元;高接換種后采果費年均投入8元/株,共3200元。高接換種后果園化肥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減少了25%,農家肥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減少了20%;在工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高接換種后果園采果費比高接換種前減少了20%。(2)高接換種后農藥施用量和人工成本增加高接換種前農藥費年均投入10公斤/株,共8000元;高接換種后農藥費年均投入12公斤/株,共9600元。高接換種前人工費年均投入4元/株,共1600元;高接換種后人工費年均投入5元/株,共2000元。高接換種后果園農藥投入比高接換種前上升了20%,主要由于糯米糍落果裂果較多,保果素施用量較大;高接換種后果園人工投入比高接換種前增加了25%,主要由于工價上漲,以及噴灑保果素的次數較多。
3.果場高接換種前后用工量投入變化情況
取2000—2003年、2008—2014年各環節年均用工量的均值分別作為高接換種前和高接換種后的年均工日,對高接換種前后各項年均工日作比較分析。高接換種前年均用工投入35個工日,高接換種后年均用工投入29個工日,高接換種后年均用工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減少17%。從各個生產環節用工情況來看,修剪用工量由高接換種前年均10個工日減少到高接換種后年均8個工日,減少了20%;除草用工量由高接換種前年均9個工日減少到高接換種后年均5個工日,減少了44.44%。施肥、噴藥和除草年均用工量保持不變。
4.高接換種后產量變化情況
從長遠來看,采用高接換種技術引進優良荔枝品種有利于提高產量,但會影響短期產量。2004年徐啟志果場實施高接換種,2005—2007年連續2年無產量,2008年開始產量逐漸回升:2008年年均單株產量10公斤/株,2009年年均單株產量25公斤/株,比2008年上升了150%;2010年年均單株產量35公斤/株,比2009年上升了40%。高接換種前年均總產量平均值2100公斤,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量平均值6000公斤,高接換種后年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2.86倍。
5.高接換種后收益變化情況
高接換種后每畝產值比高接換種前明顯提高。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總產值6300元,高接換種后2008—2014年年均總產值3.60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5.71倍。高接換種后每畝純利潤比高接換種前明顯增加。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純利潤-2.57萬元,高接換種后2008—2014年年均純利潤3.12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2.21倍。高接換種后每畝投入與高接換種前大致相同。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和高接換種后2008—2014年年均總成本均為3.20萬元。高接換種后的產值成本率(產值成本率=總成本/總產值)明顯低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產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總成本3.20萬元,年均總產值6300元,產值成本率5.08;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成本3.20萬元,年均總產值3.60萬元,產值成本率0.89。高接換種后的成本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純利潤/總成本)明顯高于高換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帶來的純利潤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純利潤-2.57萬元,年均總成本3.20萬元,成本利潤率-0.80;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純利潤3.12萬元,年均總成本為3.20萬元,成本利潤率0.98。高接換種后的資金產品率(資金產品率=總產量/總成本)明顯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產量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總產量2100公斤,年均總成本3.20萬元,資金產品率0.07公斤/元;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產量6000公斤,年均總成本為3.20萬元,資金產品率0.19公斤/元。
(二)陽西縣華翔果場實施高接換種技術經濟效益比較分析
華翔果場位于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塘口鎮,種植面積80畝,種植密度4米×4米、4米×5米、4米×6米,主栽品種妃子笑、桂味和井崗紅糯,果場固定職工2人,臨時工人8人。2004年,將300株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2010年,將500株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160株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白糖罌、白蠟的豐產穩產性差,雙肩玉荷包含酸量高。妃子笑、桂味為品質優良的著名品種。井崗紅糯為遲熟品種,高產穩產,抗荔枝霜霉病。據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中國荔枝龍眼市場價格信息檢測與分析系統收集的2014年各荔枝品種的價格數據,桂味平均地頭價10.35元/公斤,比白蠟高89.56%;桂味平均批發價12.40元/公斤,比白蠟高24.12%;妃子笑平均收購價6.04元/公斤,比雙肩玉荷包高62.80%。
1.華翔果場實施高接換種的成本收入情況
華翔果場雇傭技術能手實施高接換種,人工費20元/株,合計約1.92萬元。接穗由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課題組提供,故種苗費用可忽略。由此可得,實施高接換種全過程總成本1.92萬元。
2.高接換種后收益變化情況
2004年華翔果場將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華翔果場并沒有記錄每年具體支出收入,取2000—2004年、2005—2014年各項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別作為高接換種前和高接換種后的年均投入,對高接換種前后各項年均投入作比較分析。2010年華翔果場將白糖罌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將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取2005—2010年、2011—2014年各項年均投入的均值分別作為高接換種前和高接換種后的年均投入,對高接換種前后各項年均投入作比較分析。從各項投入成本的變化趨勢來看,有所減少的成本有化肥費、農家肥費和農藥費,增加的成本有采果費、人工費。高接換種后化肥費、農家肥費和農藥費均下降。高接換種后,華翔果場采用勤施薄施的栽培方式施肥用藥,總施用量減少。2005年華翔果場建成雙管滴灌設施,肥料、農藥用量大大降低。高接換種后采果、人工成本上升。高接換種后,果園實施精細化管理,注重病蟲害防控,農藥化肥勤施薄施,故人工費用上升。優良品種的單株產量高,采果費用升高。
3.高接換種后產量變化情況
(1)白糖罌和白蠟高換桂味后產量變化情況華翔果場的人工栽培管理技術較精湛,滴灌設備較先進,高接換種后果樹產量恢復較快。2004年華翔果場將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2005年無產量,2006年開始掛果,單株產量約10公斤/株;2007年單株產量恢復到25公斤/株,比2006年上升了150%;2008年單株產量達到40公斤/株,比2007年上升了60%。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高接換種前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20公斤/株,高接換種后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40公斤/株,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2倍。
(2)雙肩玉荷包高換妃子笑后產量變化情況調查研究2010年將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2011年開始掛果,單株產量約10公斤/株;2012年恢復到30公斤/株,比2011年上升了200%;2013年單株產量達到45公斤/株,比2012年上升了50%。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25公斤/株,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45公斤/株,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1.8倍。
(3)雙肩玉荷包、白糖罌高換井崗紅糯后產量變化情況2010年將雙肩玉荷包、白糖罌高接換種井崗紅糯,2011年無產量,2012年開始掛果,單株產量約10公斤/株;2013年恢復到20公斤/株,比2012年上升了100%;2014年單株產量達到35公斤/株,比2013年上升了75%。雙肩玉荷包、白糖罌高接換種井崗紅糯,高接換種前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20公斤/株,高接換種后年均單株產量平均值35公斤/株,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1.75倍。
4.高接換種后收益變化情況
(1)白糖罌、白蠟高換桂味后收益變化情況
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每畝產值比高接換種前明顯提高。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2.40萬元,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24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10倍。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每畝純利潤比高接換種前明顯增加。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9000元,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21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23.3倍。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每畝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有所增加。高接換種前2000—2004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1.50萬元,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均3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成本是換種前的2倍。高接換種后的產值成本率低于高換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產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換種前。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總成本1.5萬元,年均總產值2.4萬元,產值成本率0.625;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成本為3萬元,年均總產值24萬元,產值成本率0.125。高接換種后的成本利潤率明顯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帶來的純利潤高于高接換種前。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純利潤9000元,年均總成本1.5萬元,成本利潤率0.6;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純利潤為21萬元,年均總成本為3萬元,成本利潤率7。高接換種后的資金產品率與高接換種前相等,高接換種前每單位成本帶來的純利潤與高接換種后相等。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前2000—2004年年均總產量6000公斤,年均總成本為1.5萬元,資金產品率0.4公斤/元;高接換種后2005—2014年年均總產量1.2萬公斤,年均總成本為3萬元,資金產品率0.4公斤/元。
(2)雙肩玉荷包高換妃子笑后收益變化情況
華翔果場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每畝產值比高接換種前明顯提高。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為5萬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為22.5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4.5倍。華翔果場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每畝純利潤明顯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2.5萬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17.5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7倍。華翔果場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每畝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有所增加。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為2.5萬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為5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成本是高接換種前的2倍。高接換種后的產值成本率低于高接換種前,高換后每單位產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換種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總成本2.5萬元,年均總產值5萬元,產值成本率0.5;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成本為5萬元,年均總產值為22.5萬元,產值成本率0.22。高接換種后的成本利潤率明顯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帶來的純利潤高于高接換種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純利潤2.5萬元,年均總成本為2.5萬元,成本利潤率1;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純利潤17.5萬元,年均總成本5萬元,成本利潤率3.5。高接換種后的資金產品率略微低于高接換種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前2005—2010年年均總產量1.25萬公斤,年均總成本為2.5萬元,資金產品率0.5公斤/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產量2.25萬公斤,年均總成本為5萬元,資金產品率0.45公斤/元。
(3)雙肩玉荷包、白糖罌高換井崗紅糯后收益變化情況
華翔果場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每畝產值比高接換種前明顯提高。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為2.16萬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產值平均值為56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25.93倍。華翔果場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每畝純利潤比高接換種前明顯增加。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為1.36萬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純利潤平均值為54.72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40.24倍。華翔果場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每畝投入比高接換種前有所增加。高接換種前2005—2010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為8000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成本平均值為1.28萬元,高接換種后年均總成本是高接換種前的1.6倍。高接換種后的產值成本率明顯低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產值消耗的成本低于高接換種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前2005—2010年年均總成本為8000元,年均總產值為2.16萬元,產值成本率0.37;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成本為1.28萬元,年均總產值為56萬元,產值成本率為0.02。高接換種后的成本利潤率明顯高于高換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帶來的純利潤高于高接種換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前2005—2010年年均純利潤為1.36萬元,年均總成本為8000元,成本利潤率1.7;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純利潤54.72萬元,年均總成本為1.28萬元,成本利潤率42.75。高接換種后的資金產品率明顯高于高接換種前,高接換種后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產量高于高接換種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前2005—2010年年均總產量3600公斤,年均總成本為8000元,資金產品率0.45公斤/元;高接換種后2011—2014年年均總產量5.6萬公斤,年均總成本為1.28萬元,資金產品率4.38公斤/元。
5.不同品種高接換種后效益比較
從追加資金產品率(追加資金產品率=總產量增量/總成本增量)來看,華翔果場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年均總產量增加6000公斤,年均總成本增加1.5萬元,追加資金產品率為0.4公斤/元;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年均總產量增加1萬公斤,年均總成本增加2.5萬元,追加資金產品率為0.4公斤/元,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年均總產量增加5.24萬公斤,年均總成本增加4800元,追加資金產品率為10.92公斤/元。華翔果場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追加資金產品率最高,增加每單位投入帶來的產量增量最大。
三、結論與討論
結果表明,通過高接換種技術實現品種改良,提高了果場的經濟效益;不同品種的砧木與接穗組合,經濟效益有差異。2004年徐啟志果場實施了高接換種,將20畝、400株白蠟高接換種糯米糍。①實施高接換種全過程總成本6.22萬元,總收入360元,凈投入6.18萬元。②高接換種后化肥費、農家肥費、采果費比高接換種前減少20%~25%,人工費與農藥費有所增加。③高接換種后修剪用工量比高接換種前減少20%,除草用工量減少44.44%。④高接換種后年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2.86倍。⑤高接換種后年均總產值是換種前的5.71倍;高接換種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2.21倍。
華翔果場2004年將300株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2010年,將500株雙肩玉荷包高換妃子笑,160株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①實施高接換種全過程總成本1.92萬元,凈投入1.92萬元。②高接換種后化肥費、農家肥費和農藥費減少,人工費和采果費有所增加。③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2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1.8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年均總產量是高接換種前的1.75倍。④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10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4.5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年均總產值是高接換種前的25.93倍。⑤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23.3倍;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7倍;白糖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年均純利潤是高接換種前的40.24倍。⑥白糖罌、白蠟高換桂味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的追加資金產品率均為0.4公斤/元,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井崗紅糯后的追加資金產品率達到10.92公斤/元,比白糖罌、白蠟高接換種桂味和雙肩玉荷包高接換種妃子笑高出2630%。根據調研掌握的高接換種技術實施情況,為今后推廣荔枝高接換種技術提出2點建議:
一是應用高接換種技術進行荔枝品種改優涉及眾多技術要點,砧穗組合、高換樹齡、高換部位、實施季節、接穗選擇以及嫁接方法直接影響高接換種后樹勢恢復與掛果投產時期。各地農業推廣站可成立荔枝高接換種技術服務隊,為荔枝種植戶提供免費高接換種技術指導,確保高接換種方法科學、技術先進,以保障高接換種后果園明顯增產增收。
作者:黃建湘 單位: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文秘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業務難以拓展的原因
調查發現,全國高職院校成立的秘書事務所不下10家,但高職文秘專業直接服務地方經濟的整體形勢不如理工科發展得好,主要原因有:文秘專業技術含量特點不像理工專業那樣明顯;企業的工作內容行業性較強甚至一定程度上帶有保密性質,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業與秘書事務所合作的力度有限;學校難以調動教師資源和所擁有的企業資源進行協助,從而影響到高職文秘專業秘書事務所難以更深入和廣泛地與企業進行有效合作。
高職文秘專業服務地方經濟業務拓展的新途徑
鑒于文秘專業的特點和當前校企合作政策環境不夠給力,服務地方經濟的業務拓展形式不要局限于以專業實體形式進行,只要有利于服務地方經濟,它既可以是師生共同承擔實體生產經營服務任務的形式,也可以是學生到企業實習等形式。(一)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實習生文秘專業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實習生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前景廣闊;二是能夠批量接收實習生;三是學校能夠獲得商務部和商務廳兩級政府補貼。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具有信息技術承載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國際化水平高等特點。大力培養服務外包人才,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利用外資水平,對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教育部商務部關于加強服務外包人才培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高[2009]5號)中制定了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目標:各類高校要在相關專業開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工作,在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等層次培養高質量的服務外包人才,力爭在5年內培養和培訓120萬服務外包人才,新增100萬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2013年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300億美元。服務外包企業能夠批量接收實習生。如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院35名學生已經與湖南省青蘋果數據有限公司達成了實習意向,學生為公司提供文字錄入、排版和編輯工作,公司為學生提供培訓、住宿、中餐和實習工資,而學校能夠獲得商務部和商務廳兩級政府補貼。教高[2009]5號文件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培訓的從事服務外包業務人才(大專以上學歷),通過服務外包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考核,并與服務外包企業簽訂1年期以上勞動合同的,給予培訓機構每人不超過500元的培訓支持。(二)為社會用人單位提供實習生一方面,安排學生實習要遵循學生自愿的原則;另一方面,文秘專業實習生要找到專業對口的服務外包公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為廣大的社會用人單位提供實習生成為高職文秘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的重要途徑。學校從2004年開始連續7年在第四學期安排學生進行一個月的校外綜合實習,7年中服務對象經歷了一個從服務行政事業單位為主到服務企業單位為主的過程;業務的拓展經歷了從以老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過程;服務效果受到了社會用人單位的好評。1.實習單位和業務拓展主體的轉變擴大了服務地方經濟的領域。安排學生進行校外實習,學生有80%以上通過親友、同學介紹或其它途徑找到了實習單位,其中90%以上是企業,服務面覆蓋了商務、制造、電子、裝飾、物流、文化、化工、醫藥、食品、通信和房地產等行業。服務企業的崗位主要集中在文員、銷售、服務員和流水線作業崗位,文員類工作崗位約占50%;為實習單位提供的工作服務內容包括(按由高到低比例排列):文字錄入和接打電話65%,檔案整理36%,文字校對35%,文書擬寫28%,商務禮儀28%,會務操辦26%,市場調查18%。服務對象和業務拓展主體的轉變的事實表明:只要把學生推向廣闊的社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主體作用,高職文秘專業就能夠找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廣闊舞臺。2.服務地方經濟的效果比較好。首先是服務時間增加了,開始幾級學生實習時間都是1個月,2009級實習2-3個月的學生已經達到了62%;其次是實習工資覆蓋面擴大了,2006級拿到實習工資的學生有36%,2009級達到100%;此外,實習單位對實習學生工作效果“滿意”和“較滿意”的比例分別是29%和54%,滿意率達到了83%,月薪1000元以上比例達到了80%。3.培養學生專業素質效果良好。學生認為敬業精神得到培養的比例達91%,勝任工作能力得以培養的比例達96%,吃苦耐勞精神得以培養的比例達到99%,團隊精神得到培養比例達99%。
論文關鍵詞:高新,出口,競爭力,安徽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企業創新奮進下,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提升,結構優化,出口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不斷增加。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最直接表現,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的地位,決定了貿易產品的結構優化,決定了對外貿易發展的前景。因此,加強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十分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在概括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情況后,利用TCI指數、MI指數和GL指數測度了安徽省高新產品出口的貿易競爭力、比較優勢和產業內貿易情況,并得出結論,最后提出了擴大高新產品出口規模和優化出口結構的政策建議。
一、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概況
近年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呈現出跨越發展態勢,出口產品和企業集中度較高,一批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涌現出來,帶動了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升。
(一)高新產品出口跨越式發展。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從1995年的1.2億美元國際貿易論文,發展到2009年的15億美元,年均增長高達19.7%。出口額占全省總額比重從1995年的7.6%提高到2009年的16.9%。高新產品出口額的年均增幅遠高于同期全省GDP的增長速度,通過高新產品出口,拉動了我省精細化工、汽車配件等產業的發展,為省內產業升級、技術更新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
(二)產品集中度較高。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產品集中度較高。2009年全省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中,全鋼子午線輪胎、鍍鋅板等新材料出口4.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2.6%,生物醫藥及器械出口4.6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30.6%,電子信息產品出口2.9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9%,光機電一體化1.5億美元,占高新產品出口額10.1%。高新產品出口呈現產業集聚現象,產品集中度不斷提高核心期刊目錄。高新產品的九大類產品中,以上四類產品出口額占總額高達92%。
(三)出口企業集中度高。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佳通乘用子午線輪胎、豐原集團、華文國際、華安進出口、水泥研究院等20家骨干企業累計出口10.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70%。戶均出口規模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隨著出口企業發展壯大,其抵御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也日益增強。
(四)出口主體性質多元化。全省高新產品出口中,國有、外資、集體民營企業三分天下。外商投資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4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36%,國有企業出口5.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35%,集體民營企業出口4.3億美元,占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29%。
二、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研究
隨著全省高新技術產品規模的不斷提升,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逐步提上議事日程,首先要做的是摸清家底,掌握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現狀,下面將從TCI、MI和GL三大指數,詳細分析近年來安徽高新技術產品分類競爭力情況,以期做到了解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情況,進而揚長避短,全力推動高新技術產品提升出口競爭力。
(一)使用貿易競爭力指數衡量[1]。貿易競爭力指數(TCI:Trade CompetitionIndex)是判斷一國或地區的某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是否具有相對競爭優勢的衡量指數。其計算公式為TCI=(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別表示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產業i的出口額和進口額。TCI指數取值范圍為-1≤TCI≤1國際貿易論文,當0≤TCI≤1時,意味著該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當-1≤TCI≤0,意味著該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
表1列出了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九類產品在2003-2009年的TCI指數:
表1:2003-2009年安徽省高新技術產品TCI指數
產品名稱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高新技術產品
0.017
0.14
0.239
0.156
0.371
0.363
0.368
其中:
電子信息
0.615
0.683
0.617
0.111
0.579
0.425
0.541
軟件
1
1
1
1
1
航空航天
-0.98
-0.87
-0.963
-0.97
-0.854
-0.776
-0.594
光機電一體化
-0.672
-0.586
-0.592
-0.437
-0.406
-0.338
-0.274
生物醫療器械
0.358
0.463
0.558
0.513
0.66
0.633
0.651
新材料
0.332
0.419
0.537
0.746
0.793
0.653
0.699
新能源
-0.581
-0.458
-0.442
-0.226
-0.033
0.038
-0.113
環保與海洋
-0.494
-0.007
0.157
-0.407
-0.362
0.261
-0.227
現代農業
-1
0.963
0.91
0.736
0.978
0.997
-0.492
數據來源:根據安徽省商務廳進出口數據整理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