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水利工程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水利工程項目;環境評價方法;生態效益
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境,除了工業對環境的影響,農業的水利工程項目同樣對環境產生影響,為了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了子孫的長遠利益,重視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共識,怎樣能準確的衡量這一影響,成為了當前人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農業水利工程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忽視水資源的載力問題。一定意義上說環境也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在短期內是無法恢復的,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復。水資源自身的生態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滲入地下的水、蒸發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鹽堿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維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國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內徑流為多年平均值的30%,這是保持大多數水生生物有好的棲息條件所推薦的基本徑流量。與大自然和諧發展,大自然才會給我們最多的回報,否則大自然的報復常常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塵暴已不再是距離我們很遠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國北方的沙塵暴天氣已讓我們認識到大自然的懲罰。
(2)對地質結構考察不細致,工程選址不當造成大面積庫岸崩塌,誘發強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鹽堿化問題。
(3)在水庫建設中缺少生態考慮,給一些瀕臨滅絕的水生生物帶來致命打擊。規劃中還應設計一定的工程構造,以滿足大壩流域內水生物的生活習性。
(4)給社會環境如工程帶來的移民問題和耕地補償問題,以及由于其安排不當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都是我們要考慮的。
(5)工程施工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
二、農業水利工程對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及具體實施內容
以上重點闡述了水利工程設計和施工不當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態和社會問題,農業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起開始受到重視,國務院規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進行環境評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導致我們在環境保護這方面做得仍然不夠。但是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這一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也總結出了很多評價方法,形成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論。
水利工程對環境的評價方法可以歸納為3種:預斷評價、回顧評價和現狀評價。評價方法很好理解,這里就不做過多的陳述,重點說一下評價方法的具體實施內容,可以分為四個部分:①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研究;②環境狀況的具體分析;③環境影響的預測;④綜合分析評價,在此我相應的展開論述。
2.1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
環境狀況的預先調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項工作,它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據,所以預先調查的翔實準確與否直接影響的由此的產生的一系列結論。簡單說就是對工程范圍內的自然和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為現狀的分析和今后發展變化的預測提供基礎資料和依據。具體執行上又分為自然方面和社會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質、水文、水質、泥沙、氣候、生物等等,社會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經濟發展、文物、軍事設施等等。
2.2環境狀況的具體分析
在環境狀況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的特征,列出與工程有關的環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預測,根據每項因素對環境影響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進行分析,根據各自的權重綜合平衡評價。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1)清單法:將可能影響的環境因素根據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單,這一方法又分簡單清單法、分級加權清單法和提問式清單法3種,分級加權清單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陣法:將影響環境的因素排在縱列上,將環境效應排在橫行上,構成陣列。其中,各項效應對環境因素的正負影響均按不同等級示出其影響的程度。通常,還多采取加權的辦法,以識別各項因素對整體環境影響的總和。
(3)網絡法:屬于一種流程圖的結構,由箭頭與方框做有序的組合,用以說明人類活動可能產生的逐漸影響。這一方法的特點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類活動——效應——環境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
(4)疊置法:其做法是先區分影響類型并加以分別制成環境質量等級分布圖,然后再將各分布圖疊置起來,進行識別,篩選。
2.3環境影響的預測
環境影響的預測即預測工程興建后可能發生的變化和影響。預測的結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兩種。對一些能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素,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預測估算。如預測水庫建成后對局部氣候的影響和對水庫水質、水溫的變化影響等,已能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進行估算;預測水庫對庫區泥沙淤積和對下游河道沖刷的影響,多兼用數學和物理兩種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對一些難以用量度單位表示的環境因素,則可通過類比分析或機理分析作定性的預測。如預測水庫形成后對疾病流行的影響,多采取類比分析法,即選擇與擬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會環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類比工程,進行對照并作出判斷;對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的影響,多采用生態機理分析法,即針對各類生物對環境要求和對環境變化的適用性,按工程興建后的環境狀況,預測分析其在數量上或種群、群落上的變化。
2.4綜合分析評價
根據環境影響預測結果,將工程興建對各個環境因素產生的影響或出現的主要環境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工程對環境的綜合影響,提出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對各個環境因子產生的影響錯綜復雜,環境效應之間又往往具有相關性,因此綜合評價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三、農業水利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意義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作為第一產業歷史悠久,勤勞的中國人自古就有行修農業水利工程的傳統,都江堰、鄭國渠被人們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歷經二千多年仍然造福著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國之稱。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時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執的相信人定勝天的思想,違背自然規律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給當地的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給當地的人民造成越來越嚴重的危害。新疆的農墾區越來越多的內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嚴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庫也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典型,給人們帶來深刻的教訓。所以怎樣才能與環境和諧發展、怎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都成為我們這一代人要深刻考慮的問題,這是我們必須承擔的歷史責任。
任何一項水利工程都會帶來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只要我們考慮周密,科學計算,科學管理,按自然規律辦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響發揮到最大,把負面影響壓縮到最小。以往我們總是先破壞后治理,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環境效益,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有責任保護好環境,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
四、總結
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當地原有的生態平衡,人類要生存要發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惡性的生態平衡,使其變成良性。這個過程往往要帶來一些問題,從經濟學上說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們作出科學的評估、科學設計和施工完全可以把這個成本壓縮到最小,趨利避害。加強建設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問題,觀念上要更新,認識上要提高,做到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合理利用資源,造福人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參考文獻
1郭宗樓.農業水利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研究[J].農業工程學報,2000(16)
2黃賢全.區域農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體系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07
論文關鍵詞:水利工程 建設 生態農業 重要地位
論文摘要;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其次,就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前言
生態農業建設是我國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逐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實現生態農業建設快速穩健發展之路。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態農業建設的關鍵就在于必須利用好水資源、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實現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農業建設中的作用
1.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需要加強水利建設
生態農業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農業,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種資源,,能夠全面協調發展人口與資源、人口與環境,形成林木、果樹、魚類、畜禽、農作物和農產品加工良性循環發展的態勢。水利工程建設作為生態農業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對于生態農業的作用極為重要。實現農田的有效排澇和有效灌溉,能夠有效提高耕地產出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生態農業建設的發展是以運轉協調、功能齊全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基礎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農業建設協調發展,才可以有效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2.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農業建設的重要性還體現在水利工程建設能夠有效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如果沒有健全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那么必然就會造成旱澇現象常發,洪澇災害會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傳染病流行、糧食絕收等問題,干旱缺水會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土地鹽堿化嚴重、草原退化、樹木干枯等問題。因此,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加大農田水利建設的力度,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洪澇災害和干旱缺水的問題, 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從根本上扭轉我國農業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態現狀。
3.加強水利工程建設是生態農業滿足人們不斷提高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水利工程建設,還能夠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奮斗目標,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率,不斷提高糧食的產量。同時,生態農業建設是以產出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產品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所以,生態農業的標志就是通過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來體現,加強農產品加工、經濟作物、糧食生產、水產、畜禽等一體化發展的綠色農業生產就極為重要。那么如果想要加強綠色農業生產,那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就顯得很有必要,它能夠減輕農業用水污染, 切實改善土地退化現象, 有效避免土壤鹽堿化及荒漠化, 改善植被條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從而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
三、如何有效加強水利工程建設
1.強化各水利站所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責任意識
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轄區內新建的水利工程,當地水利站所要無條件的協助施工隊搞好工程建設和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旦發展工程質量問題,要在第一時間內向水利局質監站或水利局主要領導匯報情況,及時制止和處理,減少損失,確保工程建設質量,便于今后工程移交當地站管理后少出問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同時,各水利站所要全面掌握轄區水利工程的基本情況,既要向當地黨委、政府,又要向縣局搞好服務,提出本轄區內的水利發展思路,供當地黨委、政府的決策參考。
2.嚴格按照合同施工
繼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嚴格履行監管程序,從項目立項、可研、初設到施工,嚴格履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合同制,完善工程建設從立項到施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環節程序,確保工程高標準設計,高質量施工,高水平發揮效益。同時,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務必要按照合同中的各項條款約定,“以法律為準繩、以合同為依據”,進一步規范施工程序,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明確甲乙雙方的義務、權利和責任,確保水利工程施工項目的順利完成。
3.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堅持“興水治旱,治水興縣”的方針,加大興水治水力度,切實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節灌、水庫灌區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設,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擴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認真實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設,切實加強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為重點的戶辦抗旱水源工程建設,著力解決旱山村“飲水難”和農村飲水安全。加大病險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復水毀水利設施,確保農業生產用水。務必做到辦農民之所需,急農民之所急,想農民之所想,用民主來組織廣大農民群眾共同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必須充分認識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實行項目業主負責制,成立專項安全管理機構,認真對施工安全生產工作中每個環節存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堅決克服消極厭戰情緒和輕視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點和規律,不斷規范水利工程施工組織和現場管理。從安全帽、網罩、接電、現場布置、防火防雷、特殊工種、特殊施工、高空作業、機械設備、警示標志等諸多方面進行嚴格檢查和具體的規定,在檢查中整改,在整改中提高,目的是不留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林宏派. 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及體會[J]. 科技資訊 , 2010,(15):125-128.
[2] 廖冰, 何小洲, 白寓今. 項目經理選拔的一種模型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 , 2005,(02):133-136.
[3] 方廣友, 高建華, 高立山. 淺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態工程的環境措施問題[J]. 大眾科技 , 2005,(05):105-108.
[4]王愛民. 論建筑企業項目經理的規范管理[J]. 科學管理研究 , 2004,(S1):144-147.
新疆水利困境水資源
一、新疆水利概況
新疆本區地表水資源量有794億m3,含國外入境水量的河川徑流總量為882億m3,扣除羌塘高原等無人生態自身涵養區不可利用量38億m3,新疆的地表水河川徑流總量為844億m3,這是新疆平原綠洲資源性可以利用總量的地表水量。現狀全新疆總用水量460億m3,其中農業灌溉用水420億m3,農業用水效率為50%。地下水開采量40億m3,其中南疆地區開采量不足6億m3。目前北疆西北部河流的出境水量達228億m3,占844億m3地表河川徑流總量的27%。新疆已建成水庫498座,總庫容83.78億立方米,各級灌溉渠道34.12萬公里,配套機電井4.6萬眼,一批大中型水利項目相繼建成。灌溉面積由解放初期的1700多萬畝增加到現在的70萬畝作為干旱地區,新疆始終高度重視節水建設。近年來,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等一批節水項目相繼實施,先進適用節水新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天山南北噴滴灌面積已達80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11.8%;推行“供水到戶”面積2850萬畝,年節水7億多立方米,已成為我國推廣節水規模最大的地區;成立農民用水協會1336個,用水戶人數達195013萬人,協會轄區的灌溉面積達971.71萬畝。因此,新疆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和利用量不充分是目前水資源問題所在。根據新疆50年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經驗來看,要解決新疆的農業灌溉問題山區水庫的建設和渠道防滲和節水灌溉建設工程尤為重要,沒有這兩者,就不能解決河流季節來水不均的矛盾,同樣也不會降低地表水的利用度和需求量。
目前新疆水利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洪澇災害仍是新疆水利急需處理的問題,水資源“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點,造成新疆洪旱災害交替發生,防洪問題十分突出。(2)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新疆干旱缺水問題嚴重。天山北坡經濟帶水資源短缺,全疆每年春季缺水,烏魯木齊市、哈密、庫爾勒等城市也面臨嚴重的生活用水問題。(3)水及生態環境惡化日益嚴重。據測算,新疆水土流失面積已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的28.1%。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萬人口遭受荒漠化危害,全疆約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和二分之一的宜農荒地受到鹽堿侵害。?投入不足,發展機制尚不完善由于歷史上欠賬太多,投資不足的問題仍然很突出。(4)前期經費不足,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一些急需建設的水利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滯后,無法立項,在建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發揮效益。
二、新疆水利發展具體思路
(一)思想先行
按照唯物辯證主義的思想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因此要做好新疆水利事業,從思想上出發,大力推行節約用水,實行開發利用程度總量控制的原則,讓新疆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農業生產者、普通居民認識到水資源與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對于水資源節約利用的宣傳教育也能確保自然生態環境的需水,以便保護新疆脆弱的生態環境。但是對于新疆這個擁有多種民族的地區,對于如何進行宣傳這個問題,要做到具有針對性。例如要找少數民族的辦事人員,同時也要注意利用雙語進行宣傳。對于宣傳的內容主要針對節水的意識養成和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新型的節水設施進行宣傳,進行這樣更能推行節水意識和對于新興水利設備的認識,更好的進行水資源的利用。
(二)技術先導
先進的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新疆的水利部門要提高對于先進水利設備的敏感度,及時普及先進的水利設備,培訓相關水利人員。同時也可以開展類似于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研討會等學術討論會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服務于新疆水利建設。但是對于技術的推廣普及要具有針對性。
例如在南疆地區,南疆大部分地區是典型的暖溫帶內陸干燥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稀少。年平均降雨量64.6毫米,年均蒸發量2051.5毫米,以山區降水和冰雪融水為主要來源,大部分地區是地下地表水匯集區,存在“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現象。對于這種情況,就需要推廣各種節水灌溉設備,興修節水防洪水利工程,根據當地特色制定出詳細,具有高效、節能、節水、增產的水利方案,保證南疆各地區棉花、小麥、玉米、安西茴香以及瓜、杏、葡萄、酸梅等農產品的用水需求,保證農業發展。?
(三)金融支持
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但是修建水利工程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水利工程與其他工程相比,具有工程量大、投資多、工期長、工作條件復雜、受自然條件制約,施工難度大、失事后果嚴重的特點,因此需要資金的支政府可以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提供意向性信用額度專項支持新疆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建設。
新疆的各大金融機構應當認識到水在新疆是第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新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命脈。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水利建設作為本金融機構的重要內容和信貸投放重點領域。但是,對于水利工作的支持應該根據新疆的本地區特色進行有針對性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不可否認,新疆的水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水利基礎設施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從總體上看,洪澇災害、水資源緊缺、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尚未得到完全解決,水利投資、科技和管理等發展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谷苞.兩北通史[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36.
關鍵詞:水利工程施工 生態工程環境
1、水利生態工程應用原則
1.1 生態環境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協同發展原則在水利開發中要處理好工程與人類、自然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證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以求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所以,水利工程施工生態工程系統必須按照生態環境效益與社會經濟效益協同發展原則.從對人類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負責的高度來進行這種經濟活動.從過去單純的施工管理轉變為施工、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的全面管理.從過去單純考慮工程效益轉變為尋求工程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優組合。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應做到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并結合工程建設.尋求生態環境的后發效益。如向下游提供可靠優質的生態用水、發展水利旅游業等。
1.2 共生互補原則
所謂共生,是指一種合作共存、互利互惠的現象。工程在處理施工或運行與生態環境問題上采用多種手段共存的方法,對它們進行規劃與協調,建立工程與自然環境和諧平等的相互關系,以期達到效益的最優組合.這就是共生互補原則。工程建設的土地利用問題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工程基礎開挖的大量棄碴,需要占地堆放,工程運行的生產與生活場所,又需占地建設,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若結合考慮,形成共生土地利用系統.不僅可節約土地資源,而且還可節約勞力和資金。在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再生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材料,運用循環再生的原則,處理施工垃圾,變廢為寶,保護生態環境.創造經濟效益。
1.3 時程需求與主體空間利用原則
主體空間利用原則是應用生態工程的生物種群分布原則。結合水利工程施工理論而提出的。我們知道生物種群分布主要有平面和垂直兩種分布格局。根據生態工程對象和目的。合理地安排生物種群,將有助于實現工程的預定效益。主體空間利用原則主要是為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總體布置中施工區域的空間組織問題。同時統籌兼顧施工區域有關土地的合理利用、水流的有效控制、周圍的最小干擾等生態環境問題.全面規劃,科學安排。
2、生態水利工程的環境問題
2.1 水環境問題
蓄壩攔水勢必會對下游的用水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工程施工也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由于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發生改變,直接導致一些動物不能洄游過冬和繁殖,一些植物因不適應這種改變,逐漸退化等現象。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設中,一定做好現場的管理工作,盡量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2.2 給施工區域的地理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對當地的土質等地理環境的影響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水利工程建設可以通過建壩蓄水、打通河道等方面保護農業用田免遭洪澇等自然災害的損壞,通過雨水徑流來實現土壤中水分的相互補充和調節,改善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另一方面在水利工程的運行中。上游夾雜著大量的泥沙等沉積物導致庫區水位不斷上升,導致周圍地下水位的上升,再加上周邊的氣候發生變化,氣溫升高,加大了水汽的蒸發,由于庫區周圍土壤中的含水量明顯增加,就很容易造成土地鹽堿化現象。
2.3 施工過程中造成的噪音問題
實現水利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有序施工,是生態水利工程的一個重要目標。但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建在峽谷、山區等地方,經常需要對一些地段進行爆破、挖填等作業,這勢必會對施工人員以及周邊地區的居民安全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爆破和機器操作產生的噪音會對施工人員和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擾。
2.4 對當地空氣的污染
水泥、石灰等,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但由于它易揮散、易傳播,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粉塵污染,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呼吸到這些有害氣體,會對人體內部器官造成一定傷害,使當地民眾和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受到威脅。
3、生態水利工程的環境措施
生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一個旁系,是在滿足社會經濟和利益需求的基礎之上,實現工程周邊水域和生態環境健康持續發展的一門工程學。隨著科學的發展以及人類意識的提高,我們可以清楚的意識到傳統意義上的水利工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類的某些需求,但也對當地的氣候、水域以及生態環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不僅影響了當地經濟發展和工農業生產,也對人類的長遠利益帶來損害。而生態水利工程是從長遠出發,從全局著手,通過科學規劃和指導、河流綜合管理以及傳統除污技術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實現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上,滿足社會經濟和利益需求的同時,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
3.1 共生互補
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應盡量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建立起水利工程和區域生態環境和諧平等相互協調關系,以實現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2 循環再利用以及綜合利用
在施工過程中,要實現對施工材料、物品的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爭取將每一種原材料和物品都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以確保在施工時,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實現工程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3.3 主體空間利用
主體空間的利用是在水利工程建設的理論基礎之上,結合當地的生物物種的分布規則而提出來的。主體空間利用的目標就是在合理利用施工區域土地、有效控制水流、減少對當地生態環境破壞的基礎之上,實現對工程建設區域的總體規劃和布置進行科學規劃、整體安排。
3.4 加強和完善環境監控體系,切實保護好當地的生態環境
已經竣工或者還在施工過程中的水利工程,應該按照國家規定的環境監測標準對工程進行監控管理,嚴把審核關,確保工區的環境監測工作能夠正常運行,將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明確化,同時要配置專業的監測設備,并將監測出來的數據和信息整理成報表。通過加強和完善環境監控體系,切實做好當地的生態環境工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水利工程 影響環境 風險評價 生態平衡
中圖分類號:F407.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農業經濟也受到了充足的發展,農業通過機器,也變得更加地專業化,機械化,這些,使得農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然而,隨著我國人口的增加,土地的逐漸減少,增產,就成為了我國的重點目標,興修水利,不讓所有的地區,出現旱災,或者南水北調,等等大量的水利工程啟動了,這些工程給人們帶來收益的同時,同時,也在威脅著人們的安全。存在著大量的危險因素。
二、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1、水利工程改變了生態鏈:人們在意識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時,大量地興修水利,水庫,大壩,水電工程,確實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但是,由于修建的水庫工程數量過大,不合理性,改變了河流的連續性,甚至產生了大量的人工河流網,這些,容易造成河流的斷層,使得大量的水生動物,由于生存條件不適合,而瀕臨滅絕。而修建大量的水壩,使得大量的人口遷移使得大量陸地變成水庫,一些被遷的城鎮,大量的生產和工業廢料,被沉入水底,使得環境產生了質變,改變了水質。給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改變地質結構:很多水庫工程在修建時,往往忽略了地質的考察,在一些地殼不穩定的地方興修水庫,不僅不能給人民帶來便利,反而會因為水質長期浸泡,而使得地殼變得更加地不穩定,產生板塊裂縫,從而產生地震,給當地人,帶來嚴重的災害,而地下水上升,使得水質堿化,也是嚴重的問題。
3、對水質造成污染:一些大型的水電工程,往往忽視了在運營期,對水質的保護,導致一些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排入大壩,對當地的水質,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特別是下游水少區的地區,傷害效果更加明顯。
4、對民眾造成困擾:有一些干部,為了給當地帶來一些政績,往往不顧人民的艱辛,強行地命令小鎮撤離,搬離小鎮,而給他們的搬遷補助,耕地補償,卻一直沒有落到實處,使得那些被強制搬遷的農民,從此生活變得更加地困難。興建水利,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傷害了另一部分人,而這些,卻被人們忽略了。
5、阻斷了魚類的繁衍:在水中,各類的魚類,都有它們不同的繁殖地,產卵地,棲息地,有的可以在同一片水區完成,有的,往往是要經過上游和下游之間巡游才可以完成,有的魚類,甚至是有季節性的,有南北移動的,而這些魚類,因為水壩的建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被阻斷在了水壩里面,從而造成了繁衍的不通暢,逐漸地會造成,水生魚類的越來越少,迫使其適應改變,而無法適應這種改變的魚類,面臨的,就是滅絕的危險。
三、水利工程對環境的風險評價及實施辦法
水利工程的不合理使用,給環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如同地震,水庫崩塌,各種魚類面臨生存的,一些植物的生長,都受到影響,甚至,會使得環境惡劣,水土流失,造成沙塵暴之類的風險,這就是人們惡意破壞環境,所需要遭遇的懲罰。可是,人們在不斷遭受其困擾的同時,又不得不正面其的利益性,往往近期,給人們帶來的效益,更加實際。所以,水利工程,已經成為科研的重要研究對象,希望能夠更加合理地使用水利。
水程工程對環境風險評價
1.1自然環境評價:各類水利工程大壩蓄水后,將會改變當地的水文情勢,讓有一部分的水生動植物產生部分影響,不利于它們的生長,也會影響部分陸地植物,這些淹沒在水里的植物,也會因此,遭到在部分死亡,但也會因為水域面積的增加,各類浮游動植物,魚類,能夠適應生存的,大量地增產,增加了適應能力強的魚類產量。
1.2社會環境評價:施工期大量的物資需求和勞力的需求,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的快速發展,水利的形成,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水利帶來的商業利益,使得部分人民,脫離農耕,走向城市,逐漸地有了經濟意識,更好地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1.3人文環境評價:水利工程的建設,除了給當地的居民帶來噪聲和水質的浸染之外,使得不少農民得遷移他鄉,同時,也因為水利,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商業利益,增加了國家稅收,保證農民灌溉,在刺激當地發展的同時,也給社會帶來了正面的收益。
1.4經濟環境評價:水利工程建設不合理,很可能,會對社會和公民帶來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健康方面的,合理建設,可以使得當地農業增收,增加不少就業崗位,增加農民的收入,使得農民生活更加富裕,為當地社會穩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2、實施辦法
2.1保護生態環境:對施工期間產生的棄渣,油污,施工廢水,要合理地排放,對各種魚類的繁殖期,排卵期等,建立各種仿生態的環境,使得這些魚類,能夠正常地繁殖后代,保證生態的平衡。對各種下游的珍貴植物,進行移植,確保它能夠健康成長。
2.2了解地質結構:對需要進行興修水利工程的地方,進行地質的探測,確保生產的安全性,對公民不會造成嚴重的傷害,并且選擇已經成功的相似工程,對其板塊進行對比,分析其施工的合理性,預測工程對地質無太大損害,確保工程能夠安全地進行。
2.3努力保證水質:對已經修建水壩的地方,進行合理地植被,盡量不要有工業染污的工業,在周圍,加強水質的檢測,禁止船舶和河道污染的隨意排放,保證水質達到國家要求的安全標準。
2.4保證居民健康:對移民的生活,進行合理的安排,重新耕地的安排也要及時到位,確保農民生活無憂,在搬遷期間,更加要注意疾病的預防,就制定緊急預案和常用醫用器材,消防設備等。組織人員,把生活,工業垃圾清理干凈,落閘,以免污染水質。
2.5放養魚苗:在水利工程建立后,除了要對珍稀魚類,建立專門的排卵,系列保護站以外,更加需要放養適應水質生活的魚類,它們是最好的垃圾清理器,很多的死亡動物,都會成為它們的食物,以免它們得不到及時的清理,而污染水質環境。
四、結論
水利工程的開發及建設,不僅影響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電利,灌溉,漁業,防洪抗旱,等多方面的作用,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性,所以,它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在很多的時候,都必須依賴于它,如果合理地使用,它不僅可以給人帶來以上各種正面的作用,解決了社會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種社會問題,而且,能夠刺激當地的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可忽略的重要性影響。但是,必須謹慎地使用,采取國家規定的,嚴格的保護措施,合理開發,使它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歡. 淺析農業水利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方法. [J]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2] 沈工. 永安河拓灘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 201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