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英語詞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存在一系列影響英語教學的問題,進而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單詞教學,在單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記單詞,是我們每個教師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1.教師孤立教詞,講解過多
孤立地教詞、孤立地講解,是以往詞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這種教法讓教師的講解占用了過多時間,使學生記憶一堆互不聯系的詞義和用法例句。而實際上詞匯是有規律、成體系的詞匯,一方面與語音、句型、課文結合,另一方面在聽、說、讀、寫之中體現,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整體教學法,大幅度減少教師講知識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依據詞匯內部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掌握詞匯。
2.學生與詞匯接觸少,吸收少
不少詞在初學時雖被記住,但以后則被漸漸地忘卻。由于缺少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詞匯教學進行聽、說、讀、寫,而導致學生詞匯重復量不夠、吸收少;反過來,詞匯量小又導致聽、說、讀、寫難以大量進行。不少學生英語難過關,由于害怕記單詞而討厭學英語。
3.不同詞匯的教學主次不分,負擔過重
在實際中不少教師經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學生將所有詞匯的音、形、義、用法全掌握,聽、說、讀、寫都會用。結果是該達到的要求沒達到,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未在詞匯的教和學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二、詞匯教學的原則
1.質與量并重原則
在詞匯教學中,質和量是分不開的,學的詞多,搭配使用就廣,聯系性、系統性因之加強,鞏固和熟練程度自然會有所提高。因此逐層加深反映了詞匯學習的客觀規律,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使學生容易適應詞匯教學的要求,達到教和學的協調一致。學生在詞匯教學中心理上的滿足會成為學習的一種內在的原動力,有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2.立足于詞匯系統原則
英語詞匯教學的第一訣竅,就是向學生展示英語詞匯的系統性、聯系性,使學生掌握英語詞匯在各方面變化和轉化的規律,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這樣,教師在備課時,就不是只從多種詞典中查抄大量的詞義,上課時全部端給學生,讓學生死記;而是要研究并找出新詞與舊詞在形、音、義上的聯系,探求能夠使學生在心理上受到最強烈的感受。學生在詞匯學習中首要任務是觀察、思考,以發現詞和詞之間的聯系。特別要鼓勵學生發現詞典、課本、參考書上沒有提到的聯系,發現一個詞與其他詞的多種多樣的聯系。
3.集中與分散互補原則
詞匯教學實行集中速成記憶和分散鞏固使用,是很有效、很可行的措施。集中可以使詞匯系統性更強,更能發揮智力因素的作用,而且學習強度大,可迅速提高非智力因素的修養。集中教學之后一定要進行分散鞏固。所謂分散是指集中成組的詞分散于詞組、句子、文章中去,進行聽、說、讀、寫,化知識為學生的技能,使詞匯記憶由暫時過度到長久。
三、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1.單詞教學要形象化
小學生學習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直觀,因為他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是單獨出示單詞或中文意思,學生就是讀了很多遍,還是很難記住。但若是在教學單詞的時候能配上圖畫、動作或聲音,學生就很快地在情境中想起所學過的單詞。
2.單詞教學要趣味化
小學生活潑好動,學習自覺性較低,枯燥無味的單詞很難吸引他們。因此,采用生動有趣的方法來教學單詞,能夠使學生自覺地樂學和愛學。
如在教學食物類單詞時,讓學生用各種表情說單詞,狂喜地說、微笑地說、發愁地說、饑餓地說、甚至悲痛地說;在教學數字類單詞時,讓學生一遍比一遍加快說,數字大串燒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方法,學生非常喜歡。
3.單詞教學要多樣化
把單詞教學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中,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輕松地學單詞。朗朗上口的韻律詩、歌謠、順口溜和節奏明快的Let’s chant,都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
如在教學顏色類單詞的時候,把代表其顏色的事物也編排進去。“黃色、黃色是yellow, yellow 、yellow黃香蕉;白色、白色是white,white、 white白云飄;紅色、紅色是red,red 、red紅旗搖;綠色、綠色是green, green、 green是小草。
總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是十分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急需改變方法不當、深入不夠的現象,這要求老師們加強訓練,用創新思維和新方法去認真提高英語詞匯教學。
參考文獻:
一、 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一)教師孤立教詞,講得過多
孤立地教詞、孤立地講解,是以往詞匯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大弊病。這種教法讓教師的講解占用了過多時間,使學生記憶一堆互不聯系的詞義和用法例句。而實際上詞匯是有規律、成體系的詞匯,一方面與語音、句型、課文結合,另一方面在聽、說、讀、寫之中體現,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應充分運用整體教學法,大幅度減少教師講知識的時間,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思考,依據詞匯內部的形、音、義、構造、用法的縱橫聯系掌握詞匯。
(二)學生與詞匯接觸少、吸收少
不少詞在初學時雖被記住,但以后則被漸漸地忘卻。由于有計劃、有目的地結合詞匯教學進行聽、說、讀、寫不夠,而導致詞匯重復少、吸收少;反過來,詞匯量小又導致聽、說、讀、寫難以大量進行。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中學英語教學步履艱難,不少學生英語難過關。由于害怕記單詞而討厭學英語。
(三)不同詞匯的教學主次不分,平均用力,負擔過重
在實際中不少教師經常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學生將所有詞匯的音、形、義、用法全掌握,聽、說、讀、寫都會用。結果是該達到的要求沒達到,教師和學生雙方都未在詞匯的教和學上抓住主要矛盾,因而效果不佳。
由此可見,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并沒有我們以往想象的那么簡單,實際教學中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還有待解決。作為英語教師,應該認真地研究和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并結合實際去付諸實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
二、詞匯教學內容
(一)讀音和拼寫的教學
詞的讀音和拼寫形式是詞的存在基礎,是各個方面相互區別的第一要素。音和形的教學歷來受到重視,無論中學英語教學采取何種方法和路子,對此都不能忽視。在詞匯的音和形的教學中,要注意音和形的統一與結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既能見形而知音,又能因音而記形。
(二)意義和用法的教學
教單詞除了讀音和拼寫之外,還要讓學生掌握詞的意義和用法。在一些意義具體的單詞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把多方面的感知活動加入詞匯學習之中去。對于詞的用法教學,則要注意與句型、會話教學緊密結合,在句型中練習詞的用法,并強化詞與詞之間的縱向(一詞多用)和橫向(一義多詞)聯系,使學生更準確更迅速地掌握詞匯。
三、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法
《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以交際為目的,以任務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語言的交際本質,強化了語言交際運用的過程。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把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探究發現以及語言交際能力作為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參與、體驗、思考、討論、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要提高教學效果,必須將科學理論與實際需要相結合。在詞匯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教材中詞匯反映的不同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組織教學,使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在訓練中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義。一般而言,詞匯教學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一) 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主要是通過實物、圖片、手勢、動作、表情等使學生建立形象思維,可大大提高記憶效果,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1. 利用實物進行教學。主要用于實物名稱教學,如鐘表、杯子、蘋果、桔子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極容易準備且面積不大,便于攜帶。上課時,教師可一邊呈現物品一邊將單詞讀出、板書,將單詞的音、形、義一次性完成,既生動又形象。接著按照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方法套入一些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或 “I like …very much”引導學生進行操練,強化學生對單詞音、形、義的統一意識。
2. 利用掛圖、簡筆畫、課件等多媒體手段進行詞匯教學。對于那些不便于通過實物來進行教學的詞匯,如家庭成員、日期、天氣、動物等,可利用掛圖、簡筆畫或電教媒體,如何運用視學校實際條件而行。在條件較差的學校,可利用簡筆畫或掛圖來進行;在條件較好的學校,則可運用多媒體。通過這些教具,教師能輕易地將詞匯的意、形、義呈現給學生。
3. 借助手勢、動作或表情進行教學。英語中有許多動詞,我們可通過手勢、動作、表情,使學生易于領會。如:sing 、run、jump、swim等,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說出英語單詞,也可以請一些英語較好、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按教師所示做動作,教師可先敘述,接著要求學生跟著單詞及句型:run-He is running;jump-He is jumping等等,教師并將動詞及相關句型板書,帶領學生操練熟悉詞匯。
(二)創造情景法
教師教詞匯應盡量避免單調地直接板書單詞到黑板上教學生認讀,要努力地創造情景,用創造情景法進行詞匯教學,把學生置于情景中學習掌握單詞。如教授地點名詞(如:hospital、station、cinema)時,教師可預先把地點名次分別簡單地畫在卡片或紙上,同時寫上單詞,上課時特定幾個學生上臺拿著。教師說:I want to go to Beijing. Where must I go?等等,并引導學生說出生詞station等,同時請拿著相應單詞的畫的學生向前跨步展現該詞的詞形、詞義。或者是教師設計一個情景,把兩組間的過道當作街道,那些拿著畫的學生為車站、醫院等地點,教師引導學生在這一特定情景里把單詞套入特定的句型中反復聯系,直至能靈活運用為止。
(三)對比教學法
詞匯教學的對比教學法可分為三種:一種是近(同)義詞對比,一種是反義(相對)詞對比,還有同音(異形)詞對比。同義詞對比:英語中大量的詞匯都有與其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利用同(近)義詞代換或對比的方法講授詞匯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如:glad-happy;
enjoy-like等等,可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反義(相對)詞對比:對比反義詞或相對詞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聯系地記憶。如:Now the shop is open. It isn’t closed.或It is not very cold. It is warm.這樣的對比不僅便于熟記,還能使單詞在句中一目了然,幫助學生準確地運用。同音異形詞對比:教師在教生詞時,可讓學生把以前學過的同音詞板書出來。如:no-know,week-weak等等,區別這些詞書寫和意義上的不同,并分別用這些詞造句,促使學生深刻記憶,牢固掌握生詞的讀音、詞性、意義、拼寫。(四)詞匯組織法 隨著學生詞匯量的增加,教師可根據單詞按照一定的范疇進行組織、歸類,幫助學生發現記憶規律,利用詞匯組織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歸類組織法:即根據同類關系來將單詞歸類,教師先提出一個概括詞,讓學生將學過的屬于這一類的詞歸集起來。如,fruit:apple、banana、pear etc。這樣的歸類使分散的單詞集中起來,便于聯想和回憶。接近組織法:即根據接近聯想的原理,將兩個以上在空間和時間上很接近的印象聯系在一起,這樣只要想出一個,便會聯想和回憶出與之接近的一種印象來。如想到天體,就會想到star、sun、earth、moon,進而想到plane,spaceship,再聯想到astronaut、airman等等。
(五)英漢釋義法
這種方法包含英語釋義和漢語解釋。首先是用英語來解釋詞匯,鍛煉學生用英語想英語的思維能力。如:bank-a place for keeping money等。其次是用漢語解釋詞義。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母語的使用。但遇到一些表示抽象概念的詞匯時,如air、traffic等,用英語解釋可能中學生較難接受,此時教師可以直接用漢語解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意思清晰明了。
(六)游戲、競賽法
青少年活潑、好強、好表現,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努力在英語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說和做的機會,使他們處于學習的主人地位。把競爭機制引入課堂,把游戲搬進課堂,不僅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而且能使學生整個身心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游戲方法有“找朋友”,“猜測游戲”、“單詞接龍”等;競賽的形式也有多種,如“看誰舉例多”、“看誰最快完成”等等。游戲、競賽可用于詞匯教學的各個環節,前面所介紹的幾種教法中也可將游戲或競賽滲透其中,但教師要注意合理控制時間,且要避免只追求趣味而忽略效果。
(七)單詞拼讀規則法
這種方法要建立在良好的語音基礎上。英語作為拼音文字,字母和讀音之間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音規則。教師在教學詞匯中應讓學生熟練掌握讀音規則,并通過大量的例句進行更直觀、形象的講解。如a在開音節中讀[ei]:name、cake、late等,引導學生利用讀音規則發音和記憶單詞。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單詞的能力。
(八)探索法
直接出示單詞教學生發音是大多數教師過去常用的方法,它只注重傳授知識本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認讀法”。在詞匯教學中也可以將它變為“探索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規律。
下面是一個詞匯“bread”的教學實例。
T(teacher): Do you know how to read it in English? ( Showing a picture of bread.)
S(students): No.
T: 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that we have learned) with “ea”.
S: (All the students begin to think and find out the following words: tea, teacher, head, please, meat, …)
T: Now please read them and tell me how to pronounce“ea” in each word.
S: tea[ti:], please[pli:z], meat[mi:t],head[hed],…
T: Oh, wonderful! Now, you know, sometimes we may pronounce “ea”[i:], but sometimes we may pronounce “ea”[e]. Here“ea” in bread should be pronounced [e], the same as “head”.
S: Ok, we can read it (bread) [bred].
采用“探索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該單詞的讀音,掌握了讀音規則,還學會了思考以及尋求知識的方法。這種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探究能力。它是一種“探究式” 的學習:它既重視結果又強調知識獲得的過程,既關注意義建構又注重應用。因此, 它特別有利于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詞匯,特點,教授,記憶,鞏固
掌握詞匯的多少,決定著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高低。學生的詞匯量越大、越豐富,對他們參與語言交際活動就越有利。他不但能獲得較多的信息,而且也能比較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的語言運用得更加自如、流暢。當他想不起某個詞時,便立即可用另外一個有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來代替。在洪子銳和惠幼蓮老師編者的《小學英語教學法》中提到語言是以詞為基本單位、以語法為構造規則的符號系統。本文就詞匯教學在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的意義、教學方法進行展開研究。
1. 詞匯的目的及意義
英語單詞不同于漢字。在我們的詞匯教學中往往會忽視詞性的這些特征,只注意詞匯各方面的單獨作用,而沒有把它們聯系在一起。詞匯的教學應著重于音和義的聯系,這樣有利于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詞的語音形象上來,過早地出現詞形會破壞學生對詞的語音形象的感知。因此,詞匯教學的第一步是使學生確切地聽清生詞,進而指導他們準確地模仿,最后才出現詞的形式,并把它們有機地統一起來。
2. 詞匯教學的常用方法
2.1 直觀法。通過實物或借助動作形象直觀地認識與理解詞義。比如在教名詞doctor時,可直接畫一位醫生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形象直接與詞匯發生聯系,避免借用母語為中介物,以此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考的能力。或者有時我們可以利用一幅圖畫將幾個要求學生學習的新詞所代表的物品同時出現,當然這些物品必須是同類的。比如在學習水果時,我們可以直接畫一幅在水果商店的圖畫,同時出現新詞grape, apple, banana, orange等。
2.2 詞源分析法。利用構詞法判別詞義,是在教學過程中處理生詞的一種又快又準確的方法,同時也是迅速擴大詞匯量、記憶新詞的一條捷徑。它可以分為轉化法、合成法、綴合法三種。
2.3 猜詞法。根據上下文的多種關系的分析,推測出詞義的一種方法。教學中多用于課文的整體講解及閱讀之中。這里的“多種關系“,主要有下列幾種:
對比關系:She gets up at 5:30. She gets up early. He gets up at 10:00 He gets up late.
結果關系:I’m sleepy. So I want to go to bed.
原因關系:I have no paper. But I need to write a composition. I have to buy some.
3. 英語詞匯的記憶。在英語詞匯的學習過程中,“丟失”某些已進入大腦的詞匯信息是不可避免的。要想過好詞匯關,關鍵是記憶。記憶單詞最根本的方法是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的練習,通過語言運用來記憶單詞,具體的方法有:
3.1 及早運用課堂用語。在一開始的教學中,就要把課堂用語引進到課堂之中,在教師的反復使用之中讓學生進行足夠的聽力訓練。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學生每日作值日匯報。從中使學生能夠輪流運用學習過的語言材料。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給學生講一些簡單的小故事,以達到更多地復現詞匯的目的。
3.2 提高學生獨立拼讀詞匯的能力。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常見的語音規則,使音、形在詞匯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內在的聯系,達到易認、易讀、易記的目的。
3.3 重視第一次感知。在學習詞匯的過程中,仍然要注意學生的首次感知,特別是對要識記的新詞中的弱成分加以注意。比如有些字母在單詞中不發音,如island, comb; 有些名詞的單復數形式相同,如sheep, deer;有些復數變化形式較特別,如;roof, roofs;有時有些詞通過重音位置轉移而變成另一種詞類,如record。 對于這些弱成分,在教學中有必要給以強刺激,如用紅色或藍色粉筆書寫等。
3.4 運用聯想記憶法降低單詞的遺忘率。聯想有助于暫時神經聯系的恢復與再現,并且往往運用在意義識記上。聯想通常分為接近聯想、相似聯想、對比聯想、關系聯想。
3.4.1 接近聯想。接近聯想是指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如從winter(冬天)聯想到white snow(白雪),frost(霜),ice(冰),bare trees(光禿禿的樹木),north winds(刺骨的北風)等。
3.4.2 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指性質上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所引起的聯想,如反義詞:thick--thin, fast--slow, lose--get, front--back, heavy--light, bright--dark等。
4.英語詞匯的鞏固
要提高詞匯的識記效率是有條件的,需做到以下幾點:
4.1 要有明確的識記目標。要讓學生給自己訂一個計劃,有重點、有目的地記憶,特別是要注意發揮上課時的記憶效率。有經驗的教師在新授課時往往把本課要學習的生詞呈現在黑板的一側,并保留至下課,目的之一就是隨時能讓學生復習,在臨下課時還要組織學生作依次總的復習以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記憶80%以上的生詞,那么下課后的復習與鞏固工作就會容易許多。
4.2 避免對詞匯記憶產生干擾。學生在記憶外語單詞時,最好不要把它安排在學習漢語拼音前后進行,以免發生前后干擾。其次在采用記憶的方法上也要盡量避免類同,比如,在學習漢語拼音內容時用的是機械記憶,那么記憶英語詞匯時就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式。注意將學習內容難易錯開,文科與理科交替進行,這樣學生在進行一種緊張而艱難的識記活動之后,避免過度疲勞。
4.3 要有科學的識記方法。在英語的詞匯中,有不少詞在構詞上都體現了有序的特點,只要記住某些規律,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就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既要把詞匯所體現的音、形、義三方面的特點聯系起來,又要注意利用正確的教授詞匯的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新詞。在教授完新詞之后,教師還要多幫助學生對所學詞匯進行回憶及鞏固,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陳莉萍. 大學英語教學策略. 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論集[J]
2. 洪子銳等. 小學英語教學法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單詞拼讀缺乏規范 小學英語詞匯學習中,因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短,所以最基本的發音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教師發音的模仿,并在模仿中找到字母的拼讀發音。詞匯的學習有一定的規律性,既能夠將詞匯與音標、句式或課文聯系起來,也能夠通過聽、說、讀的練習達到學習目的。此外,還可以使學生按照單詞的音形義與相應的用法進行詞匯學習。但是很大一部分學生的英語發音很不準確,尤其是在接受了音標教學后,單詞的發音經常混淆,無從下手。
2.講解和接受銜接不上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是用形象思維思考問題,抽象思維較為落后。而當前小學英語教師在講評每個單詞時往往是單獨的,而且還是以直接灌輸的方式為主。但是,教學卻忽略了小學生自身的發展特征,即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識的能力較低,特別是在學習多種音標的發音時,如果沒有詞匯基礎,那么學生的單詞學習效果將難以得到提升。
3.單詞記憶方法有限 西方教育家曾明確指出,研究方法的知識要有更大的價值。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過程也必須要采用最佳的方法,尤其是在英語單詞記憶方面。單詞的記憶必須要尋找最有效的方法,而如果教師能夠在詞匯教學中有目的地傳授拼讀規律以及單詞記憶法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單詞的記憶質量。而單詞的記憶方法不一而同,主要包括構詞法、聯系法等。然而當前,大部分小學教師向學生傳授的單詞記憶法都過于單一,而且學生的記憶效果也不好。
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對策
1.直觀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就是通過具體、實際的方式,例如動作、五官以及教具等使學生建立形象思維,從而讓他們對單詞有深刻的記憶。一般情況下,直觀教學法包括兩種:其一為借助肢體語言。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所以教師在課堂中需要同時應用多種方式來吸引其注意力。在詞匯教學中,實際上有很多單詞教師都可以通過四肢與表情傳授。例如laugh,cry,run,swim等,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單詞時,可單純地做出哭或笑的表情,可配合肢體動作,雙臂擺動做游泳動作等。其二,通過實物完成詞匯教學。小學英語課程中有很多單詞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這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堂上把課前準備的“教具”展示給學生看,例如橘子、葡萄以及鉛筆等。教師在講解單詞的同時展示這些“教具”,由于這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件,所以會很快被吸引注意力,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Dear,What's this?”學生便會異口同聲地說:“It's a/an...”如此一來,就可以在這種直觀教學法中加強單詞的記憶了。
2.音形結合法 盡管英語詞匯的數量非常多,但從整體上看其基本構詞成分卻并不是無限的。不管是音、形,亦或是意,任何一個單詞均和其他單詞之間有著一定的關系,它們共同構成了詞匯這個整體。準確發音能夠幫助學生通過英語進行交流與表達情感,還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對學生的發音進行有效的規范,并注意英語音標中的字母、字母組合的發音特點。如果學生讀不出正確的發音,而且也沒有學會拼讀規律,單一地通過死記硬背記單詞,效果將不會樂觀,并影響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
3.類比教學法 類比教學法主要包括三種:首先,近義詞類比。英語詞匯和漢語的用法相同,一個單詞可能有多重含義或相近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慣用的一種方法就通過近義詞類比或代換來提高詞匯學習質量。這種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已學知識的前提下,對新單詞進行對比與想象,實踐表明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其次,反義詞類比。人們在進行聯想時,大都會想起某一事物的反面,單詞學習亦是如此。在反義詞類比過程中,學生便可以對多組單詞同時進行記憶,這可以強化其記憶。例如,tall和short,open和close,hot與cold等。此外在記憶這些成對單詞時,學生還會掌握各個單詞的具體用法。最后,同音異形詞類比。不斷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時常會看到和過去所學單詞發音極為相似甚至相同的單詞,對此教師則應幫助學生區分他們的形與義的差異。同時,還可練習在不同語境中這些單詞的用法,以此來加深學生印象。
三、總結
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目的是為初、高中以及大學英語學習奠定基礎,高效、高質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開端。而詞匯作為英語教學中的內容之一,更是要抓好這一教學內容。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必須要通過多種途徑做好這一教學工作,從而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3-076-1
一、“生”――生動有趣
1.導入激發興趣。俗話說“Well begun is half done.”給一節詞匯教學課設計一個有趣的、能夠吸引學生的課堂導入是至關重要的。新穎有趣的導入能迅速穩定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不再厭煩枯燥的單詞學習,使學生進入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為更好地學習英語詞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呈現單詞。導入的方法要新穎,避免單一和古板的講解,努力營造有趣的詞匯學習氛圍。
2.朗讀提升興趣。語言類的學習,讀是很重要的。提到朗讀,想到的都是句子的語音語調,文章的抑揚頓挫。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傳統的朗讀就是教師范讀學生跟讀。一遍一遍,讀得口干舌燥,效果卻不甚理想。改變單詞朗讀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讀的興趣和對詞匯的掌握。如高低聲音讀(老師先讀學生跟讀,如果老師用高音讀,學生就用低音讀,老師用低音讀,學生就用高音讀);變化聲音讀(教師說Tiger / Bird says,學生就模仿老虎/小鳥的聲音讀單詞);快速朗讀(即老師快速抽取單詞卡,學生快速讀出出示的單詞)等。除了多種形式的讀以外,把所學單詞編排成有韻律的歌謠,讓學生有節奏地朗讀也是一種能提升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播放“chant”,師生共同隨著錄音帶邊打節奏邊說歌謠。一般而言,學生朗讀一段朗朗上口的詩歌遠要比讀單詞有興趣得多。學習和掌握教師自編的歌謠不僅有利于學生掌握英語語音、語調和節奏,更有利于學生熟悉并理解單詞。
3.記憶延伸興趣。小學生因年齡小,抽象思維不發達,學習與記憶英語詞匯大多是靠機械模仿,反復跟讀,因此記憶效率不高。在實際的教學中,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對背單詞所產生的抵觸情緒。很大一部分學生由于怕記單詞而對學英語產生了抵觸情緒,但單詞的拼寫也是小學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放棄記憶單詞只注重口語是不切實際的。如何把枯燥的記憶單詞變得讓學生樂于去背且背得輕松,是每一個小學英語教師都應思考的問題,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記憶特點,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記憶單詞,并適當對學生進行記憶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記憶習慣,從而提高記憶效果。
競賽是孩子們永遠樂此不疲的游戲,也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手段,針對兒童好動的特點,在記憶單詞時也可采用競賽的形式。在教學人體器官的單詞時,教師可快速說出nose、ear、eye、leg、hand、arm、finger等單詞,學生聽到指令時用手觸摸這個部位,最快最準的獲勝。當學生做得非常熟練后,還可以增加難度,可要求學生聽到哪個單詞不許摸哪個部位。
二、“活”――鮮活真實
1.恰當真實地呈現詞匯。心理學家發現,語言習得在第一次學習時愈好、愈深、愈透,也就愈不容易忘記。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從呈現單詞開始,就要給學生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1)巧用實物及圖片,直觀地呈現詞匯。小學生的思維具有明顯的直觀性、形象性,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事物、圖片等直觀手段呈現詞義,讓學生把英語單詞與實物、圖片產生直接聯系,增強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感,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bag, pencilbox, pen, rubber, pencil, book等文具類單詞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學生的很多文具,并把它們放進一個學生的書包。上課時,教師像魔術師一樣,把學生的文具一個個變出來。學生覺得很有趣,注意力相當集中,單詞的讀音和意思學起來容易,記起來也印象深刻。特別是當老師拿到自己的文具時,他們朗讀得特別起勁。
(2)以多種感官參與,形象地導入詞匯。電教媒體具有動感特征,它能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結合在一起,加深印象。例如教學cat, dog, tiger, zebra等動物類單詞時,教師可以播放這些動物發出的聲音,讓學生們聽聲音猜動物,若輔以圖片效果則更好。電教媒體運用得當將給英語教學帶來很大的收益。有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味覺、嗅覺和觸覺感知詞匯。如教學水果類詞匯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摸一摸水果感知,適時地導入教學,也可以事先切好一些水果讓學生閉上眼睛,聞一聞、嘗一嘗,然后導入到詞匯的學習中。
(3)創設語境,生動地感知詞匯。對任何語言信息,接受“言傳”都不如在語境中“意會”來得便捷、準確。小學生記憶力強,善于模仿和表演,容易接受直觀,具體和形象的事物,而對于抽象的知識則較難理解。因此,教師應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中創設各種場景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感知,思考和表演,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