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貿易戰論文

      貿易戰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貿易戰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貿易戰論文

      貿易戰論文范文第1篇

      傳統的貿易理論認為自由貿易,即不干預政策是最佳政策選擇,但這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的。當這些條件不存在時,對貿易實施政策干預可能是最佳的選擇。幼稚產業保護論、最優關稅論、經濟機制扭曲下的政策干預論及發展中國家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政策都是基于傳統貿易理論基礎上的貿易政策主張。當然,它們都有各自特定的適用范圍。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政策主張都暗含傳統貿易理論的兩個基本假定: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及規模經濟不變。

      80年代初,赫爾普曼和克魯格曼的集大成之作《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Helpmanandkrugman,1985)標志著新貿易理論的形成。新貿易理論認為市場中不完全競爭是普遍現象,完全競爭才是特例;而且,產業領域存在規模經濟遞增?;谶@種現實,新貿易理論對國際貿易的形成、格局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解釋,并提出了新的貿易政策主張?,F實經濟中,由于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的存在,使一國經濟運行并非處于最佳狀態。適當的政策干預可改善經濟運行。戰略性貿易政策(Strat-egicPolicy)便是干預性政策之一,又稱策略性貿易政策,主張對存在規模經濟遞增和壟斷性的行業,在同國外廠商競爭時,采取關稅或對本國廠商補貼等措施,使本國廠商企業獲得“壟斷租”(rent)。它之所以稱作“戰略性的”,是因為這種干預政策把市場競爭看作一場競賽成博弈,雙方的反應都具有“戰略性”。另一方面,象通信產品、計算機、飛機制造等知識密集性的高技術產業,存在外部經濟,若一國對其扶持,將有利于這些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這種國家干預性的政策也被認為具有“戰略”意義,但這種干預政策基本上屬于國內產業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與貿易政策相關,還存在很大爭論(Alam,Asand,1995),故本文不加詳述。要注意的是,戰略性貿易政策主張的干預是以市場不完全競爭和產業規模經濟遞增為前提的條件的,不同于傳統貿易理論的干預政策主張。

      2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目的:爭奪壟斷租金

      2.1理論分析

      在一些產業里,只由幾家大公司壟斷和控制,它們獲取的利潤遠高于存在充分競爭情況下的利潤,即存在壟斷租金。在一個開放的世界經濟中,各國都競相角逐壟斷租金。假定目前該壟斷租金由國外公司所有,那么,從理論上講,本國政府可以采取戰略性貿易政策,諸如征收關稅,對本國企業進行補貼等,把壟斷租金從國外企業轉移到國內企業,從而使本國總福利水平改善(當補貼或關稅額低于壟斷租金時)。

      最早提出這一觀點的是BarbaraSpencer和JamesBrander(1981)。他們構建的模型表明,從國外廠商手中奪取壟斷租金的最簡單方式是,當國內廠商是壟斷市場一個潛在的進入者時,對國外廠商征收關稅。這與最佳關稅論采取的措施結果相同。但二者在本質上有所區別:最佳關稅論要求一國是“大國”,以便能影響貿易雙方的貿易條件。而壟斷租金轉移沒有這種限制,這就為小國對處于寡占結構下的國外供應廠商征收關稅提供了理論依據。

      當本國廠商與國外廠商在第三國進行雙頭壟斷競爭時,對本國廠商給予補貼,也能達到轉移壟斷租金的目的。(RranderandSpebcer,1985)但其前提是國內企業得到政府補貼后,必須采取進攻性的策略,以擴大在第三國的市場份額。上述情況是假定本國和外國均只有一家企業的情況。Dixit(1984)進一步證實,當本國有多家企業,但數目不太多時,Brander和Spencer的結論仍能成立。不過,在雙頭壟斷時,由政府給予補貼的方式,并非最佳選擇。Bhgwati,Ramaswami和Srinivas-an(1969),及Bhagwati(1971)早就指出,在雙頭壟斷競爭中,最佳政策應該是政府向本國廠商提供更多的市場信息。

      另外,Spencer和Blander(1983)還說明了,若競爭對手不采取相同措施,那么只對本國廠商在研究開發階段給予補貼,使本國廠商在技術上處于優勢,從而使其在以后的市場競爭中以高質量、低成本占有較大市場份額,也能逐步將壟斷租金轉移到本國。

      除上述方式外,戰略性貿易理論認為,從長遠看,保護幼稚產業也能轉移壟斷租金(Krugman,1984a)。其基本思想是:假定存在規模經濟,全部產業都存在動態的外部經濟,那么政府可以對其未達到規模經濟的行業進行保護,直至該行業達到最佳規模,并與國外競爭對手競爭時擁有優勢為止,同時,轉向對下一個行業進行保護。這樣,可使本國廠商擁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從而達到轉移壟斷租金的目的。在這里,國內必須有足夠大的市場容量以便使被保護產業達到最佳規模。克魯格曼的這一觀點是在基于他的另一論文(Krugman,1984b)中形成的,該文論述了進口保護能促進出口,從而干預性貿易政策能行之有效。戈登(Gorden,1990)認為克魯格曼(Krugman,1984a)的結論沒有古諾寡頭競爭假定也能成立。

      2.2實證研究

      克魯格曼和鮑德溫對戰略性貿易政策進行了實證分析(Krugmana-ndBaldwin,1988)。他們發現,日本對半導體芯片的保護盡管擴大了其市場份額,但日本國內使用芯片的產業由于支付較高價格而受到損失。所以,從整體上看,日本經濟的凈福利并未得到改善。他們對戰略性貿易政策分析結果為:雖然能通過轉移壟斷租金提高一國的福利水平,但其幅度并不太大。

      對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證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汽車、半導體及飛機制造領域。90年代以來,其它行業也受到了關注,有關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證研究》一書中(KrugmanandSmith,1994)。該書收入了一系列的論文,其中比較共同的結論為:①一些國際性公司的行為確實帶有戰略性,至少,涉及國際貿易時,其行為受到市場結構的影響。②一般來說,單方面的關稅或補貼確實使本國受益,但幅度有限。③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有效程度與各自模型的特殊限制條件相關。一旦改變其假定條件,其有效性便大打折扣,甚至結論完全相反。

      3對戰略性貿易政策的批評

      戰略性貿易政策都是在有損他國利益的基礎上來改變本國的福利,因而被指責為掠奪性政策或以鄰為壑戰略;同時,它又不利于整個世界福利水平的改善,因而受到了許多尖銳的批評。對其批評主要來自兩方面:實證的和規范的。

      3.1實證的批評

      Eaton和Grossman(EatonandGrossman,1986)指出,據戰略貿易模型的古諾寡頭競爭假定,每一廠商的最佳產出是假定對手的產量給定而推測出來的。但是,當對手采取的是貝爾蘭特(Bertrand)戰略,即以價格而非產出競爭時,得出的結論就成了出口稅是最佳選擇。這與戰略貿易措施正好相反。這一批評,幾乎動搖了戰略貿易模型的基礎。對此,Spencer(1986)作出了回應。他認為,寡頭壟斷廠商之間的競爭可以分為研究與開發、生產、銷售三階段。只有銷售階段是以價格競爭為主,前兩階段仍將以產量競爭為主,故古諾假定在前兩階段仍成立,可以用來達到轉移壟斷租金的目標。

      國內廠商占有的市場份額擴大之后,能轉移的壟斷租是否相應增加,也是值得懷疑的(HerstrumanandMarkusen,1986)。因為,得到補貼的國內廠商,其效率原本就很低,進入市場之后,其平均成本曲線不是下降,反而會上升,從而會使向國內轉移的壟斷租金越來越少。此時,從國內廠商得到的回報遠小于期望值,國內總福利水平就會低于不采取補貼時的情況。

      Grossman(1986)認為,獲得高利潤率的廠商,都是產品研究和開發、市場調查等早期作了大量風險投資的企業,它們的失敗率較高。平時所觀察到的企業,僅僅是幸存的取得成功的企業,失敗的高風險投資則沒被估算在內,從而在總體上高估了這些廠商的行業總利潤率。而政府給予補貼的又恰恰是這些存在風險的寡頭壟斷企業。因此,被轉移壟斷租沒有考慮到行業總風險成本而被夸大了,政府補貼方式的效果也就不如原先估計的大。

      當國內出口行業面臨共同的外部環境,又具有相同生產能力時,對其中一兩個行業進行補貼,會把國內資源從其它行轉移到受補貼的行業,從而受補貼行業的擴大和出口增加是以其它行業規模縮小及出口減少為代價的,而且,這種情況下,代價往往要高于轉移的壟斷租,所以,自由貿易仍是最佳選擇(DixitandGrossman,1986)。若各出口行業面臨的條件不相同時,一國之福利確實有可能得到改善,這要取決于國內稀缺資源用于出口行業擴張后每一單位資源取得的額外壟斷利潤大小,而這又取決于國內外技術條件對比、國內外產品替代程度、出口市場需求彈性及寡頭競爭性質等因素。這樣,要選擇一個目標行業對其進行補貼就需大量的信息,而這往往又是難以辦到的??傊?,若忽視了國內產業間要素轉移及要素價格變化的影響,會使戰略貿易政策模型的說明力大受影響。

      3.2規范的批評

      以鄰為壑的戰略性貿易政策常會遇到其它國家的報復而兩敗俱傷。Bhagwati(1989)認為,在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更易出現相互報復的現象。另外,作為小國,遭到報復的可能性也極大。這樣,世界總福利水平也因之而下降。即使戰略性貿易政策充分有效,它也是一方受損另一方得益的一種政策,世界總福利水平絕不會增加,而只是全球福利分配的再調整。這種把本來由市場力量決定的貿易福利分配格局代之以人為的手段加以干預,必然不及市場有效,從而,從長遠看,會使世界總福利水平下降。

      Bhagwati(1989)指出,政府干預的有效性也值得懷疑。政府作出的決策,有時并不符合改善大多數人福利的目標。少數人或特殊利益集團把持政策制定與執行的情況并不少見,其后果是少數人或特殊集團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而獲得巨大的利益。所以,采取戰略性貿易政策,也許總體上能改善一國的福利,但其分配可能極不公正。

      另外,得到政府補貼的國內廠商往往會發現依賴補貼本身較參與同國外廠商的激烈競爭收益更大。于是,它們轉而進行尋求補貼的活動,而不關注國家賦于它們的轉移壟斷租的職責。這是一種典型的DUP(D-irectlyUnproductiveProfit-seeking)活動,因為它占有了資源而毫無產出(Bhagwati1982)。

      總之,大部分經濟學家堅持認為戰略性貿易政策要在特定限制條件下才有效,并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世界各國都從日益增長的世界貿易中獲得了巨大利益這一不容置疑的事實也證明自由貿易依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Bhagwati,1992;Baldwin,1992)。

      4小結

      以新貿易理論為基礎的戰略性貿易政策雖然受到了各方面的批評,但現實經濟中畢竟存在著大量的壟斷現象和規模經濟遞增,因而它有一定的用武之地。連克魯格曼本人也宣稱,他已從一個謹慎的不干預者,成為一個謹慎的干預主義者了(克魯格曼,1992)。Bliss(1994)把戰略貿易政策同關稅同盟理論結合起來來說明貿易集團也可以象一個國家一樣采取一些干預措施來改善集團內部各國的福利水平。這意味著,貿易集團之間極易爆發貿易戰,而非貿易集團成員的國家則可能成為絕對受害者。

      總之,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戰略性貿易政策一方面適用的范圍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其適用的范圍內,其作用也不顯著。更為重要的是,采取戰略性貿易政策,無益于整個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戰略性貿易政策要想得到普遍的認同和支持,除非能找到一種使世界整個福利水平改善的方式,并在理論上加以證明。

      參考文獻

      1赫爾普曼,埃爾赫南;保羅·克魯格曼.市場結構和對外貿易.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4

      2克魯格曼P.著;鄒薇,莊子銀譯(1992):“新貿易理論呼喚著新貿易政策嗎?(上)”?,F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93:(12)

      3王建業.“開放條件下的貿易和產業政策”?,F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第一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89

      4BaldwinR."AreEconomistsTraditionalTradePolicyViewstillValid?".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1992:30,804~829

      5BhagwatiJN."TheGeneralizedTheoryofDistortionsandWelfare".inJ.Bhagwntietal(eds),Trade,GrowthandtheBalanceofPayments:EssaysinHonourofGottfriedHaberler,ChicagoandAmsterdam:Rand-McNallyandNorthHolland.1991

      6BhagwatiJN."DirectlyUnproductive,Profitsecking(D-UP)Activiti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0,988~1002

      7Bhgawati,J.N."IsFreeTradePasse''''AfterAll?"W-eltwirtschaftlicksArchiv.1989:125,17~44

      8Bhgawati,J.N."TheThreat,totheworldTradeSystem".TheWorldEconomy.1992:15,433~456

      9Bhgawati,J.N.RamaswamiVandSrinivasanTN."DomesticDistortions,TariffsandtheTheoryofPoliticalSubsidy:SomeFutureResult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69:77,1005~1010

      10Bliss,christropher,EconomicTheoryandPolicyforTradeBlocks.(Manchester:ManchesterUniversityPress)1994

      11BranderJAandSpencer,"TariffsandtheExtractionofForeignMonopolyRentsunderPotentialEntry".CanadianJou-rnalofEonomics.1981:371~389

      12BranderJAandSpencer."ExportsubsidiesandInternatienalMarketShareRivalry".JournalofInternationolEconomics.1985:18,83~100

      13DixitAK"TradePolicyforoligopoliticIndustries".EconomicJournal,Supplement.1984:94,1~16

      14DixitAKandGrossmanG.M."TargetedExportPromotionwithseveralOligopoliticIndustries",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6:21,233~249

      15EatonJ.andGrossmanG.M"OptimalTradeandIndustrralPolicyVnderOligopoly,"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86:2,283~406

      16GordenWM.(1990),"Strategictradepolicy:HowNew?HowSensible?",WorkingPaperSeries,1992(396)(WashingonD.C:TheWorldBank)

      17GrossmanGM."StrategicExportPromotion:ACritique,"inPKrugman(ed.),StrategicTradePolicyandtheNewInternat-ionalEconomics,(Cambridge:MITPress)1986

      18Helpman,E,andKrugmanP."MarketStructureandForeign:IncreasingReturns,imperfect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E-conomy".Cambridge,Mass:MITPress.1985

      19HorstmanIJandJ.R.Markusen,"UptheAveragecostCurve:InefficientEntryandtheNewProtection",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86:20,225~247

      20Krugman,P.R."TheU.SResponsetoForeignIndustrialT-argetingandtheU.SEconomy,"BrookingsPaperonEconomicAct-ivity,1984,1

      21KrugmanPR,"ImportProtectionasExportPromotion:InternationalCompetitioninthePresenceofOligopolyandEconomicsofscale",inH.Kierzkowski(ed.),Monopolistic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Trade(Oxford:clarendPress).1984

      22Krugman,PandBaldwinR,"MarketAccessandInternatio-nalCompetition:ASimulationStudyof16KRandomAccessMemor-ies",inFeenstra,R.C.(ed.)EmpiricalMethodsinInternationalTrade,MITPress,1988

      23Krugman.PR.andLasdairSmithA.(ed.),EmpiricalStudiesofStrategicTradePolic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4

      貿易戰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是企業進行規模擴張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業因為實施多元化戰略而敗走麥城,文章在對我國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失敗的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成功實施多元化戰略應采取的策略,為擬實施此戰略的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啟迪。

      【關鍵詞】多元化;核心競爭力;戰略

      20世紀70年代開始,全球興起了一股多元化浪潮。多元化經營作為一種戰略選擇,為許多國際大型企業成功應用,帶動了企業的高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國企業也躍躍欲試,在各個行業紛紛開展多元化擴張。20世紀90年代以后不少通過多元化經營形成的大產業開始出現問題,許多企業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為數不少的企業因實施多元化戰略而折翼而歸,或在落花流水中倒下,多元化的熱潮也開始消退。據《中國企業報》2006年8月8日報道,中國企聯近日公布一份關于中國失敗企業之原因分析的研究報告,這份報送國務院有關領導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報告說,在所搜集的失敗企業案例中,絕大多數敗于多元化。三九、德隆、三株等企業被認為是多元化失敗的典型案例。企業實施多元化戰略的經驗教訓表明,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成敗,不僅取決于多元化經營戰略管理模式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實施多元化戰略的具體策略有密切關系。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正確的多元化戰略管理模式,則多元化戰略的效果就與實施多元化戰略過程中的所采取策略有密切的關系。在實施多元化戰略時,如果所采取的策略不當,實施多元化戰略根本就很難成功。為了保證多元化戰略成功實施,應當做到:

      一、科學的進行環境條件的分析研究,確定實施多元化戰略的前提條件

      企業要成功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必須具備充分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我國的一些企業在沒有對所處的環境條件進行科學分析論證的情況下,采取大規模的“非相關多元化經營”,不僅使企業所有者與高層經理由于進入全新領域易產生決策的失誤,而且相應組織機構的變革也加大了管理和協調的難度和成本。使企業在實施多元化戰略后由于資源的分散直接造成財務危機,繼而導致全線潰敗。對外部環境的研究,主要分析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新技術革命對經濟發展的作用、競爭形勢的不斷演變等;內部條件主要分析企業內未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高層管理者是否具有掌控新業務的能力、企業的經濟規模、企業在準備進入的行業中是否具有比較競爭優勢、實行多元化能否提高企業的資本收益水平、多元經營的產業與當前的主業是否密切相關,目前的主業是否有足夠的品牌影響力、企業是否有充分的人才儲備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只有對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進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才能做到審時度勢,為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提供科學的依據。

      二、科學選擇多元化經營的進入領域,把握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時機

      企業多元化產業領域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多元化戰略的成功與否。企業進行多元化時要在現有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之上的選擇,而不能哪個行業領域利潤高就進入哪個行業。要選擇正確的進入領域,要求做到:(1)要對新進入經營領域發展前景進行科學的預測。(2)科學預測企業原有資源的運用效果。(3)所選擇的經營領域應有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轉移。(4)避免“大而全,小而全”低水平重復建設。(5)避免企業投資膨脹,企業應當充分考慮投資的機會成本。(6)在選擇經營領域時要避免盲目的多元化。(7)應盡可能進入與主業的相關性較強的行業。這對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成敗往往起關鍵作用。(8)盡可能選擇熟悉的領域。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不僅選擇好所要進入的產業領域,還需要把握多元化發展的時機。國內很多知名企業那么短命的原因就在于開始企業多元化的時間選擇不當,不同程度地犯了“過早多元化”的錯誤,在其盲目多元化的背面,就是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實行跨越發展。

      現實中的企業往往在企業原來產業尚有潛力充分發展、市場也尚可進一步拓展時,為其他領域的高預期收益所吸引,于是便抽出資金投入新產業,結果勢必削弱原產業的發展勢頭,而原產業可能恰恰是其企業最具競爭優勢的領域。并且,新進入的行業也需要有一定的技術、人才、銷售等核心能力作為支撐。因此,此時的多元化發展可能是新的產業未發展好,原有的產業領域又被競爭對手搶占,結果得不償失。

      三、建立具有強勢凝聚力和控制力的企業文化,從而通過公司的共同理念降低管理成本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與管理,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建設具有自身特色并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企業文化體系。一些企業通過企業間的聯合、兼并、購買等方式實現多元化擴張,這種擴張方式不僅涉及產品、技術、人員、管理方式、資金運作方式等方面的整合,還包括企業間文化的整合。因為這種擴張方式進行跨行業的出擊,往往會因為業務性質的差異而出現文化上的差異和沖突,這種沖突對企業經營往往是致命的,如不在企業文化和經營模式上加以整合,極容易使企業定位迷失,可能會因“內耗”導致

      兩敗俱傷。企業要想通過實施多元化戰略實現成功的提升和跨越,要做好企業文化的對接、提升和跨越。在文化整合過程中,應深入分析文化差異形成的歷史背景,客觀地判斷其優劣利弊,判明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吸收雙方文化的優點同時摒棄其缺點,從而形成一種優秀的有利于企業戰略實現的文化,并實際穩妥地推行,(下轉第35頁)(上接第63頁)使之達到真正的融合狀態。

      四、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造成我國企業多元化戰略失敗的具體原因很多,如急于求成,擴張無度,只求規模,不重協調;簡單套用西方投資組合理論等,往往只關注多元化的業務組合,而忽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培育,最終的結果是原來的優勢被削弱了或者是沒有了,而新的核心競爭力又沒有形成。這對于企業的發展顯然是極其不利的,以致于使我國很多企業都走上覆滅的道路。核心競爭力是在組織內部經過整合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關于如何協同不同生產技能和整合多種技術的集合知識與技能。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多元化發展的基礎。首先核心競爭力為基點的多元化戰略能夠進一步保證企業主營業務的競爭優勢,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經營實力。其次核心競爭力能夠為企業提供進入相關多元化產業領域的潛力,能夠保證企業競爭優勢的延伸。再次,核心競爭力為基點的多元化能夠推動企業的資源共享并強化協同效應。協同和資源共享能夠使組合中的一個企業比作為一個獨立運作的企業有更高的盈利能力。最后核心競爭力能夠保證企業經營的獨特性,不被競爭對手模仿和復制。企業應該通過保持和擴大企業自己所熟悉與擅長的主營業務,盡力擴展市場占有率以求規模經濟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作為第一目標,并視作為企業的生命,在此基礎上兼顧多元化。

      貿易戰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后WTO時代;農產品貿易;綠色壁壘;逆差

      1入世以來中國農產品貿易取得的成就

      2001年,中國加入了WTO。中國的農業由于長期分散經營,缺乏現代化,科技含量偏低、市場意識淡薄等缺陷,不被人們所看好。現在,當我們掀開過渡期的保護網后,卻發現中國農業非但沒有被沖垮,反而在嚴峻的市場競爭面前,穩住國內市場,積極主動出擊,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

      1.1降低進口關稅方面

      加入WTO以后,中國承諾農產品的平均進口關稅稅率到2008年要降到15.1%。而實際上中國農產品的關稅總水平2005年已下降到9.9%,提前達到10%以下水平的目標,成為世界上農產品關稅水準最低的國家之一。

      1.2敏感商品的關稅配置制度管理方面

      中國農業對外全面開放市場的各種壁壘也已經基本消除。自2004年起,糧食等重點農產品的進口關稅配額數量達到最高點,2005年仍維持同樣的高水準,小麥配額達963.6萬噸、玉米720萬噸、食糖194.5萬噸、棉花89.4萬噸。2006年1月1日起取消豆油、棕櫚油、菜子油進口的關稅配額管理,實行9%的單一關稅管理。

      1.3國營貿易制度的改革方面

      農產品國營貿易比例逐漸縮小,2005年取消羊毛和毛條的進口指定經營制度。各種化肥進口關稅配額數量達到最高點,除尿素繼續保持90%的國營貿易比例外,其它化肥的國營貿易比例將逐步縮小。2005年起對外資開放農藥、農膜的零售和批發業務,2007年起開放化肥零售和批發業務。

      1.4停止農產品出口補貼、限制對農業的國內支持等方面

      2006年12月7日,經過6天的談判,在香港參與世貿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的成員終于達成共識,通過了《香港宣言》。在最關鍵的農產品問題上,一直擺出強硬姿態的歐盟,最終與其他成員達成一致,同意在2013年底前,世貿組織成員國都將取消所有農產品出口補貼。而中國自加入WTO之日起,就同意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并承諾將國內支持中的“黃箱補貼”上限是8.5%,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

      2后WTO過渡期中國農產品貿易面臨的挑戰

      2.1國際農產品貿易形勢日趨復雜

      貿易壁壘的消除,使得中國的農產品面臨著外國產品的激烈競爭。中國完全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而農產品主要出口國都不同程度地給予出口補貼,這使得中國農產品處于不平等的競爭地位。除此之外,一些國家運用反傾銷、技術標準、進口配額管理、知識產權保護、反出口補貼等多種手段,對進口農產品設置了多種貿易障礙,導致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遭受較大壓力。

      2.2“綠色壁壘”問題突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多年以來,由于我國在環境標準制定實施及資金投入、環境技術水平等方面與歐美日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再加上我國出口商品市場又多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所以綠色壁壘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阻礙作用不斷加強。統計顯示,入世以來,我國出口農產品遭遇了11個國家和地區貿易救濟調查15起,涉案金額約5億美元,占同期總案件數和總涉案金額的比例分別為5%和6%。目前,我國有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影響,造成每年損失約90億美元,出口受阻的產品從蔬菜、水果、茶葉到蜂蜜,進而又擴展到畜產品和水產品。令人擔憂的是,國外貿易壁壘日趨綜合化,且范圍還在擴大。

      2.3農產品進口壓力日益增大,農產品貿易逆差可能保持下去

      入世之后,在中國外貿進出口順差擴大的時候,中國農業逆差卻日益突出。2004年,農產品貿易逆差在入世后三年首次出現,并達到年度逆差46.4億元,改變了中國農產品外貿長達20年順差格局。據統計,2005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558.3億美元,貿易逆差11.3億美元。2006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雙增長,農產品貿易逆差由2005年的11.3億美元縮小為9.6億美元,下降41.3%。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這3年期間,中國農產品貿易逆差減少幅度達79.4%。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干預下,逆差發展趨勢得到遏制,短時期內對中國大宗農產品的生產以及農民收入的直接影響在減輕,而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將不可避免地對我國農業發展產生一系列影響。

      2.4出口風險的擴大來帶新的壓力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逐步提升,企業對外貿易自得到進一步放寬,中小企業的外貿活動也日益頻繁。但是出口風險這個重要問題,仍然沒有引起貿易企業界的足夠重視,而忽視出口風險的直接后果,就是存在大量的逾期未收回的海外應收賬款。據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韓家平估算,大約在1000億美元左右,而且每年還會新增約150億美元。尤其是近些年來,國際詐騙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有些國際詐騙分子正是利用我農副產品出口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管理制度不完善、風險意識不強的弱點,頻繁地對它們下手,出口風險帶來的損失令一些中小型企業倒閉的案例并不罕見。

      3沉著面對新形勢和挑戰,制定有效對策

      市場的開放是雙向的,中國開放市場的同時,其他市場也將給中國提供更多的機會。中國的農產品將更有可能走向國際市場。因此,如果要從根本上改善我國農產品貿易現狀,必須抓住機遇,因地制宜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對策。

      3.1加快對外貿易體制創新,全面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

      面對西方國家不斷提高技術壁壘和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局面,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個戰略性任務,就是加快農產品對外貿易體制創新,建立起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的外貿體制。近幾年來,盡管在農產品對外貿易體制創新和建設方面有所進展,但還遠不能適應國際農產品市場的變化。目前,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發展已經明顯受到體制缺位的制約,構建一個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并且富有成效的農產品對外貿易運行機制,需要在經濟體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完善。

      3.2進一步優化對外貿易結構,改善逆差狀況

      進入WTO以后,我國農業連年保持了較好發展態勢,農產品進出口價格保持平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使兩個問題逐步顯性化:一是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的某些農產品的質量差距;二是農產品出口數量的迅速擴大,將導致貿易磨擦增多。持續的逆差現象也表明: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實踐表明,應根據國際市場的需要,進一步優化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包括加強國外市場調研和銷售渠道開拓、調整農產品出口品種及其比重、加快發展有機農產品和加工品,這既有利于破除國外技術壁壘,擴大農產品出口金額,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又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改善外部經濟環境。

      3.3打破“綠色壁壘”

      要打破“綠色壁壘”,就要加快農村產業組織創新,發展農民合作組織和行業協會,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和抗綠色壁壘風險的能力;提高農產品質量檢驗檢疫標準,促進與環境有關的認證工作,使我國產品標準和相關環境標準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盡快建立健全有效的農獸藥殘留監控體系,改進檢驗檢疫監管模式;在農產品生產和出口企業在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實施綠色營銷策略,走品牌戰略之路。

      3.4積極防范出口信用風險

      企業要建立信用管理體系,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員工考核和培訓,借鑒國際通行的信用管理方式,入國際保理業務等。此外,國家相關部門可以建立出口企業信息交換平臺,采用信息共享的方式將惡意詐騙的外國公司資料予以公布,防止更多的出口企業受騙上當。

      參考文獻

      [1]石廣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知識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貿易戰論文范文第4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服務貿易不斷發展,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排名不斷上漲,貿易額不斷加大。隨著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不斷提升,中國越來越成為全球服務貿易的重要國家之一。服務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服務貿易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對于當前中國服務貿易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1.1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整體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體競爭力

      2007年,在世界15個經濟體中,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額與服務貿易進口額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規模較前幾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務產品國際市場占有率為3.9%,位居世界第7位,與美國、英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務貿易出口額占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9%,而我國服務出口占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僅為9.44%,在15個經濟體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國際貿易統計數據計算,我國服務貿易比較優勢指數自1992年以來基本為負數,且變動幅度不大。

      1.2中國服務貿易知識含量不高,結構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運輸和旅游收入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別占服務貿易總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計占服務貿易總規模的56%。而對于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服務、專利、版稅和許可證費用等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等服務貿易領域,中國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現出貿易逆差。

      1.3中國服務貿易地區發展不平衡,出現東強西弱的現象

      由于我國各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較低,導致現代服務業地區發展也不平衡,服務貿易的地區分布過于集中,出現東強西弱的現象。東部沿海地區服務貿易發展態勢良好,在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行業所占份額較大,中西部地區服務貿易雖然有所發展,但規模較小,所占份額仍然很小。同時服務貿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和廣東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

      2對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建議

      針對上述提到的關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使得中國服務貿易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2.1加快我國服務貿易的產業結構調整

      現階段,中國服務貿易總體水平落后,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中國第三產業規模和比重較小,服務業發展水平較低,且服務部門、種類和設施尚不健全。為此,必須大力發展服務業,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有影響的戰略產業與行業。要優化服務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科技、會議等行業,從而帶動服務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2.2積極穩妥地加大服務貿易的開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總體上是不利于競爭的,政府管制對競爭行業的影響更為顯著,加大國內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力度,改革部分行業壟斷經營嚴重,市場準入限制過嚴和透明度不高的狀況,按市場主體資質和服務質量,逐步形成規范,統一的市場,有利于中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可以吸引大量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增強創新動力,改變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后的現狀,最終將有利于國內服務業的發展和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務貿易立法

      針對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筆者認為,中國應客觀地根據我國的實際國情,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進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在各個服務貿易領域中現存的基本法律法規缺位和不足的部分,在保持與服務貿易基本法原則相一致、與服務貿易現行法律規范相對應、與現行非服務貿易的法律相協調的基礎上,根據服務貿易領域中現行行政法規、規章的執行情況和司法實踐,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服務貿易法規,確保我國的服務貿易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得到穩定的發展。

      2.4加快對服務貿易人才的培養

      我國服務貿易人才奇缺,尤其缺少知識密集型服務的外向型人才,應該加大對相關教育產業的投資,有計劃地在現有高校中增設緊缺服務的專業,完善崗位和職業培訓機制,建立門類齊備的服務貿易培訓機構,多方面多渠道地培養服務貿易人才。同時還應注意人才的引進,防止人才流失,完善人才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性。

      貿易戰論文范文第5篇

      近年來,上海依托科技、教育、管理、信息和人才優勢,積極發展旅游、運輸、金融、保險、郵電、廣告、展覽、人力資源、信息、咨詢、審計、法律等國際服務貿易業。80年代,上海每年的國際服務貿易額為20億美元左右。進入90年代,國際服務貿易額明顯增長。1999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達到60億美元左右。同時,上海加快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外資逐步進入銀行、保險、交通運輸、房地產、信息咨詢、設計裝潢、廣告等領域。到1999年底,上海服務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31,85億美元,占比達47.55%。到2005年,國際服務貿易總額已達到近324.6億美元。

      (一)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

      從服務貿易規???,貿易規模加速增長。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不斷增長。出口額從2000年的36.1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1.1億美元,進口額從2000年的43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63.5億美元。進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79.1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4.6億美元,如表1-1所示。根據計算,2000-2005年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2.7%,出口年均增長35.4%,進口年均增長30.4%,均高于同期上??诎顿Q易進出口的年均增長率。

      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服務貿易的比重不斷上升。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20.5%。其中出口額占全國服務貿易出口總額從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8%,進口額占全國服務貿易進口總額從2000年的11.2%上升到2005年的19.2%。

      但是從總體規模來看,上海服務貿易總額仍較小,2002年新加坡、中國香港服務貿易出口分別為269億美元和452億美元,是上海的4.7倍和7.9倍;服務貿易出口分別為206億美元和242億美元,是上海的3.5倍和4.1倍。

      (二)各服務行業進出口狀況

      從行業分類來看,在十四個子項中,有一半以上的項目出現逆差,前三位分別是運輸、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和教育醫療保健,2004年其服務貿易逆差分別為11.77億美元、9.15億美元和2.62億美元。順差主要來自于旅游行業、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廣告宣傳,2004年順差分別為13.02億美元、4.32億美元和2.02億美元,但后兩者的順差額明顯偏低。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具有比較優勢且一直保持順差的工程承包項2003年出現逆差,這主要是受“非典”和伊拉克戰爭的影響所致。扣除這一因素,可以看出上海在傳統的旅游、工程承包行業仍然保持著較大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在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等新興服務業的領域,上海企業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這預示著上海在服務業領域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正在慢慢發生變化,新興服務業的異軍突起將可能成為上海未來服務貿易和服務產業整體能級和規模提升的助推器。br>

      (三)服務貿易結構和形態

      從貿易結構看,上海服務貿易近年來形態相對單一,但貿易結構有所優化。上海國際服務貿易出口結構在近幾年維持穩定,但服務貿易類型較少。其中,運輸、旅游、咨詢所占比重最大,分另0約占出口總額的50%、20%和10%。從進口結構看,運輸基本保持在占服務貿易進口總額的50%以上;旅游這一項從2000年的19%下降到現在的9%,2003年因“非典”下降到4%;特許權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咨詢一直保持穩步上升,現在穩定在10%左右。

      從服務貿易結構看。上海服務貿易類型較少,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建筑工程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領域,其貿易額約占服務貿易總額的70%,總體呈略微下降趨勢,而計算機信息、專利權利使用和特許經營、教育醫療等技術、資本、知識密集型服務行業所占份額雖較少,但比重持續上升,貿易結構有所優化。

      (四)服務貿易競爭力

      從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來看,上海服務貿易總體逆差呈縮小趨勢,但核心競爭力仍有待提高。表5中TC指數大多呈負數。上海總體競爭力較弱,2005年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指數同2004年持平,均為-0.01。旅游、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是產生順差最大的三個項目。而體現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運輸、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以及教育醫療保險一直是產生逆差最大的三個項目,國際競爭力不高,與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發展目標和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上海服務貿易發展三大途徑

      (一)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共同發展

      關于目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到底是重點發展服務業還是重點發展制造業,對照借鑒香港的發展經驗,現在有兩種觀點;在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道路上,是應該繼續維持制造業中心的地位還是要大力建設國際服務中心,筆者也有自己的看法。

      1、產業結構兩種發展道路之爭

      香港20世紀80年代后的增長主要依賴服務業作為經濟的支柱,制造業向周邊地區轉移,形成離岸形式。主張上海走此道路的人認為上海發展的瓶頸在于:長期以來,即使在人均GDP增長和產業結構自發演進的轉折階段,仍不斷強調制造業的主導地位,不符合產業結構的升級規律。香港正是強調了服務業的主導地位才保持其較高的GDP水平,在2004年服務業更是占到GDP的85.7%;世界其他城市的發展也同樣顯示了這個規律。另一種思路是,上海應認識到今天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就在于喪失了制造業優勢,單純依賴服務業特別是金融地產業的發展,使整體經濟失卻了依托,產業空心化現象嚴重削弱了香港經濟的增長動力,并增加了由金融地產業所引起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鑒此,上海更應強調制造業中心的地位,不應削弱它以促成第三產業份額上升和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城市地位的確立。香港近幾年一直提出發展高增值服務業以及重振制造業。香港的發展經驗也告訴我們,在追求服務業的發展服務貿易額提升的同時,也應加快高增值制造業的發展。

      2、本文的觀點

      我們認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可以互相推動、互補相長,亦即可以協同發展的。先進制造業的本質含義是指高科技制造業、科技密集型的制造業。因此,發展先進制造業,就要提高其科技、知識的含量,而不是提高資源消耗的比重?,F代服務業的發展必定會為制造業提供更好的生活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等等。制造業的發展也必定會對服務業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上海過多地強調制造業主導地位、忽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必定會喪失很多發展先機和競爭優勢。同樣,如果一味單純地依賴服務業,那么整體經濟失卻依托,產業空心化會削弱經濟的增長動力。而新加坡卻由于仍然重視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平衡發展,因此能更快地擺脫1997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保持增長動力。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無需對立,而是應該共同發展、協同發展。

      以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業的發展帶動服務貿易的提升,以服務貿易的提升促進服務業的發展。除破各種不合理的行政性壁壘,加大市場開放程度,積極吸引有國際水平的服務性跨國公司人駐上海,優化上海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能級的進一步提升。充分利用優勢資源,通過國際運輸、國際物流、國際旅游、國際貿易等行業的發展,促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對目前不具有優勢的服務行業,加大開放力度和深度,以開放促進發展,培育區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技術中心。

      商務成本的適度提高,有利于城市產業向資金、技術密集型、附加值高的方向升級。這已經在跨國公司加速將其地區總部、研發中心、營運中心向上海轉移上體現了出來。對上海而言,人均GDP達5000美元顯示出其已經和上世紀80年代時候的香港一樣進入了后工業化階段。借鑒后者二十多年來的直接經驗,上海應在發展服務業、產業結構輕型化的同時,順應制造業自身的演進,注重培養長三角地區的產業鏈分工,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某些環節上發揮比較優勢并形成集聚,從而增強價值增值。與此同時適當發展部分有優勢的高端制造業,避免制造業空心化。

      總的來說,就是應使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更好地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而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會促進現代服務業,使之具有更準確地發展方向。

      (二)加大對外開放度

      1、上海加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的必要性

      要加快上海服務貿易的發展,盡快優化產業結構,我們認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加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當今世界經濟正在向服務貿易傾斜發展,發達的服務貿易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標志之一。面對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以及上海加大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勢在必行,它是加速發展服務貿易,適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客觀要求。

      根據杜珍兒《中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評估模型》的研究結果,服務貿易市場開放度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影響最大,其次為人力資本、外商直接投資、服務業發展水平。另外還指出,對于整個服務市場,對外開放度是最重要的,但不同的影響因素對于不同的行業,它的影響力卻是不一樣的。WTO前副總干事、印度計劃委員會委員安瓦魯爾·豪達在2005年6月份舉行的世界服務貿易論壇上表示,開放的服務業發展進程要高于低自由度的行業,實現各種服務也對內對外的市場“自由化”有助于在充分競爭的條件下做大作強。張蘊如(2002)較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國服務業的開放度和競爭力問題。她認為,我國服務業發展不足的相當一部分原因在于服務業的開放度不夠,包括服務業對外貿的開放度和外資的開放度都較薄弱。香港服務業高度發達和服務貿易快速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高度自由化的經濟制度,實行低稅率的自由貿易政策,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轉口貿易,帶動本地運輸、倉儲、金融、商業咨詢等服務業共同振興。

      2、上海服務貿易對外開放度現狀

      近幾年上海服務貿易開放的程度有所加大。自浦東開放以來,中央授予浦東和上海各項功能性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有許多與服務貿易有關,比如允許外商在金融和商品零售等行業投資經營,允許外資在整個上海的范圍內開辦銀行、財務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允許外商在外高橋保稅區開辦貿易機構,批準建立中外合資外貿公司,批準部分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等。

      根據WTO公布的《服務貿易分類表》所列的12大類150多個項目,除金融保險部分項目以及新聞、出版、電信等大類外,上海已向全世界開放了大部分的服務貿易項目。

      從表6,我們可以看到目前跨國公司投資上海服務業領域各行業的現狀及需要采取的戰略措施:第一,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其他類服務業等行業在服務業領域中利用外資的項目數和金額都相對較小,需要從數量和金額方面同時加大與跨國公司的合作;第二,房地產業利用外資的項目數雖然相對較少,但投資總額卻相對較大,根據這一特點,今后要重點與更多的跨國公司進行合作,力爭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投資上海的房地產業;第三,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社會服務業等行業在服務業領域利用外資的項目數雖然較大,但投資總額相對偏小,需要提高項目合作的水平和層次。目前,在服務業領域中還沒有利用外資的項目數量和金額都相對較大的、相對處于強勢地位的行業,這也表明上海服務業領域利用跨國公司投資分散度較大,沒有形成具有明顯優勢的行業。

      3、上海加大服務貿易開放度的建議

      第一,通過各種優惠政策扶持服務業的發展,吸引有國際水平的服務性跨國公司入駐上海,優化上海服務業結構,促進服務業能級的進一步提升。

      第二,謹慎漸進開放。采取漸進的方式開放國內服務業市場,并針對不同行業制定不同的開放計劃,確定不同的開放深度,盡可能使競爭能力弱的行業有較長的適應和緩沖時間。

      (三)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上海服務行業貿易競爭力普遍非常弱,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除了要加大對外開放度之外,其次要考慮的就是服務外包。

      1、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必要性

      所謂服務外包就是企業將信息系統構架、應用管理和業務流程優化等業務,發包給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以降低成本、優化產業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融合的背景下,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正逐步把部分服務內容通過項目外包、業務離岸化、外商直接投資等方式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且這一趨勢呈愈演愈烈之勢。發展服務外包,特別是積極承接跨國公司的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是上海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提升服務業的能級和水平;是上海轉變外資增長方式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優化外資結構,推動實物貿易向服務貿易轉變;是上海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有利于促進上海經濟與國際接軌,更好地服務全國,帶動上海及周邊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服務外包,已成為上海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產業結構的一個新增長點。

      2、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若干建議

      一是要主動承接跨國公司內部的離岸外包,大力吸引、承接全球的服務外包;鞏固目前服務市場,加快向高端服務市場轉變,進一步拓展服務空間;重點發展軟件開發外包、研發設計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臺服務等領域,提升上海服務外包能級;大力培育若干個知名的本土服務外包企業,使之成為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總承接商和對內服務外包總發包商。

      二是要加快政府管理模式的創新。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規章和規定,健全相關行業的管理規范和行政執法機制,推動行業信用管理,規范市場秩序,提高行業服務質量。

      三是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管理和服務。設立市知識產權舉報投訴中心,依法嚴懲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和違法行為。通過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方便、快捷、專業的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和運用的信息服務。

      四是建立服務外包統計指標體系。根據國家最新統計標準,結合上海實際,研究建立反映服務外包發展特點的統計指標體系,并試行服務外包統計制度;加強服務外包發展的趨勢分析,為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市場信息服務。

      三、結論

      綜上所述,上海服務貿易在初級勞動力、現代化通信設施等生產要素上需求條件和相關產業支持等方面具有一定競爭優勢,但進出口規??偭科 ⒑诵母偁幜Σ蛔?、國際競爭力不高、結構形態相對單一、服務類型相對較少以及技術和高素質人才的缺乏等是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的劣勢所在。在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服務貿易趨向自由化的背景下,上海應以自身優劣勢為基礎,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深入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同發展,這是比較符合上海當前經濟發展狀況的,因此,上海應就此思路來推進服務貿易的發展;而發展服務貿易的首要方法就是加大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度,拓寬對內對外開放范圍,在服務業內部廣泛引入競爭機制,構建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大對外開放度將會進一步提升滬上知識密集型企業的競爭力和服務外包能力;同時,人才的培養也不能放松,應加強服務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有針對性地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素質,突破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瓶頸。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电影|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一级黄色视频|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先锋 | 亚洲欧美第一成人网站7777|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丫|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另类激情综合偷自拍图|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亚洲欧洲第一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亚洲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www.亚洲精品.com|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合集青青草原精品| 日韩国产欧美亚洲v片|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