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寫老師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書寫是語文素養的重要表現之一,中考語文也稱之為卷面或卷面書寫。對于中考作文,書寫好比一個人的面貌外表,使閱卷老師產生對作文的第一印象,直接影響著作文判分的“感情要素”。每個備考同學都要高度重視書寫的心理作用,要樹立書寫不過關作文無檔次的意識,努力改善自己的書寫,讓閱卷老師在第一眼就被打動,激發其“愛心”,使其不忍扣分。
書寫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字體美觀。漢字書寫是以字為單位,中考作文書寫是一字一格,寫好每個字是卷面美觀的基礎與前提,單字書寫要做到清楚、端正、勻稱。2.書寫正確。盡量少寫錯別字,正確使用和書寫標點符號,作文的各部分要做到書寫格式正確。3.卷面整潔。作文書寫要做到行列整齊,字體大小一致;盡量少涂改,盡最大可能保持卷面潔凈。許多省市將卷面書寫獨立設為一個評分項目,制定了具體細致的評分標準,下面列舉兩例供大家參考:
例一:
例二:
【備考指導】
對于考場作文,書寫確實很重要,同學們確應重視書寫,但也不必產生畏難心理,因為卷面書寫不是按書法家的水平來要求大家,而是從實用角度來提出要求的,寫得正確、清楚、整潔、美觀就行。只要大家有寫好的信心和認真書寫的態度,就一定能多得卷面分。
那么,同學們如何才能做到卷面書寫正確、清楚、整潔、美觀呢?下面就分項具體來說說。
一、關于寫字。漢字首先要寫得端正。漢字是方塊字,橫、豎是最基本的筆畫。中國書法講究“橫平”“豎直”,同學們只要做到這一點,就立起了字形的“骨架”,寫出的字就比較端正了。一般說來,橫要與方框的上下框線平行,豎要與方框的左右框線平行。其次,字要寫在方框內,不能超出方框,這樣字才顯得方正,整齊。還有,字的大小要注意比例。一般來說,方框與字的黃金比例為5∶3,字太大顯得臃腫,太小顯得小氣,閱卷老師看得費勁。再有,字的大小胖瘦要和諧勻稱,大小勻稱,高低適度,視覺效果才好。同學們要想將字寫得清楚整齊,最保險的辦法是寫正楷字,一筆一畫書寫,做到每個字都筆筆清楚,又相對集中為一體。如果在正楷的基礎上適當來一些連筆,寫成行書,既保留了正楷的優點,又會顯得氣韻生動,那就更好了。
二、關于標點。首先要會使用標點符號。有些同學的作文,夸張點說,只有逗號與句號,缺失其他標點符號,這樣的作文會給閱卷老師留下單調死板的印象。恰當地使用多種標點符號,可增添作文的豐富性與生動性,是寫作成熟的一種體現。同學們要將各種標點符號的用法熟記于心,將它們在中考作文中派上用場,幫你去贏得高分。
當然,同學們不僅要會用標點,還要做到正確書寫,特別是標點在文中的位置很有講究,如果書寫位置不正確,就會適得其反。
句號、問號、嘆號、逗號、頓號、分號書寫時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不能出現在一行之首。問號、嘆號居方格中間,其他偏左下方。冒號占半個字的位置,居左方偏下,也不能出現在一行之首。
括號、書名號的前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現在一行之首,前一半與后一半各占一個字的位置。引號中的前引號、后引號一般各占半個字的位置。破折號和省略號都占兩個字的位置,中間不能斷開。連接號和間隔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這四種符號的位置都上下居中。
三、關于格式。格式是指作文在卷面上呈現的樣式,對此,有些方面中考寫作有明確的規定,必須遵守,有些方面沒有具體的要求,同學們可靈活處理,但也要做到明晰、美觀,讓閱卷老師看著舒服。
下面就中考作文格式,具體談一些注意事項。
1.標題一般不要超過10個字,居行中書寫,既突出醒目,又有對稱美。每個自然段的開頭要另起一行空兩格。有同學的作文采用某種應用文樣式來寫,如書信體、實驗報告體在中考作文中出現較多,就必須嚴格遵守其文體格式,否則,就會有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尷尬。
2.中考作文一般要求不少于600字,但要獲高分,一般應不少于700字。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內容豐富飽滿是寫作功底的反映。從版式上看,中考作文答卷紙如果是兩頁,同學們要爭取寫到第二頁的3/4處;如果是三頁,同學們爭取寫到第三頁,不能將第三頁全空著。這樣作文至少在表面看來顯得內容充實。中考作文段落通常以4~8段為宜,既不繁,又不簡,給人一種版式的清晰之美。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一:首先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這一點,所有的同學們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二: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段落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涂改得亂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寫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三:開頭結尾要簡練,最好首尾兩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的卷面。頂多也不能超過三行半。想想看,一個開頭就占太多的空間,閱卷老師的視覺又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四:動筆之前要擬題,漂亮標題如美女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怎么擬題呢?對于成績一般的考生,應該采取特別措施了。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你去百度上搜索一下作文擬題目,可以找到作文老師講述的類似技巧。二是考生家長或考生,趕緊去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比葫蘆畫瓢地就能采用到。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五: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靚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希望考生們準備好一些關于道德、學習、禮儀、愛國、美德等方面的典故、名人名言,到時候就用得上。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里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么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后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六:動筆之前不要慌,想了題目列提綱
上面說了好幾種技巧,其實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列提綱很關鍵。譬如,寫記敘文要設計好開頭結尾,同時要把你敘述的事情分成幾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一段,中間如果能設置好一個過渡句或過渡段更好。列提綱的時候,一定要把開頭結尾寫詳細寫,中間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話語或名言俗語、詩詞典故,要寫準。一個合格的學生,列提綱,大約5分鐘到8分鐘。時間要掌握好,如果時間緊張,提綱就要簡練些。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七:想好主題和文體,非驢非馬不可取
寫作文,要么是記敘文,要么是議論文。一般來說,多是“總—分—總”結構。記敘文的結尾要注意抒情和總結哲理,議論文最好是“1—3—1”或者“1—4—1”結構,中間的3或4,是分層解題。當然也可以靈活采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但是注意,千萬別議論文說了那么多事例卻不歸納主題,千萬記敘文忘記說事卻議論過多。因此,寫考試作文,事先要想好了,我寫的是什么文體,就按相應文體的寫法來寫。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八:適當克隆和"抄襲",考前備料攢信息
考試前,建議考生翻閱大量的范文,積累一些考試作文的結構。如果寫記敘文,最好翻閱《讀者》和《青年文摘》,其中的一些散文,結構是很好的,可以把寫作的梗概和套路歸納出來。到考試的時候,你采用別人的“筐”,把自己的東西向里面裝就可以了。關于感情、愛國、人生之類的優美語言,可以分別背個三五句,到時候直接抄上去就行了,這不算抄襲。關于國家大事,時事政治和要聞什么的,也要注意搜集一下。譬如,去年有奧運,今年是建國60周年,還有汶川地震的感人事跡等,都可以做考試作文的題材。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規范的方法,譬如別家的感人事跡,可以搬到自己家。這在考試的時候要靈活慎重運用。
小升初分班考試作文技巧九:篇幅爭取要寫滿,多寫一點是一點
學生怕寫作文,老師怕教作文,作文真那么難嗎?我們來看看葉至善先生回憶他父親葉圣陶先生是怎樣教他作文的。
葉老從不給孩子教授作文入門、寫作方法之類的東西。他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讀些書,至于讀點什么,悉聽尊便。但是讀了什么書,讀懂點什么,都要告訴他。納涼時,葉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讓孩子把當天寫的東西朗讀給他聽。葉老傾聽著孩子朗讀,從不輕易說“寫得好”與“寫得不好”之類的話,比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葉老說:“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調遣詞語或重新組織句子,盡力讓父親聽得明白。直至葉老說:“噢,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我懂了”時,再繼續讀下去。葉至善先生小時候就是這樣學會作文的。
葉老教子作文,看似平常,實則意味深長,細細想來,對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還是頗有啟示的:啟示1,自由生活,自在閱讀,是寫好作文的前提;啟示2,“懂”是標準,“讀”為手段,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啟示3,寬嚴有度,持之以恒,是寫好作文的保障。
[魏星點評]
賈萍老師,你舉的關于葉老的例子,對作文教學很有啟發!作文教學不能降低到一些技法上,怎么開頭,怎么結尾等,而要引導學生留心生活,把感受深的記下來。作文的標準是文通句順,恰當的表情達意,不能強化“小大人化”的傾向。當前關于作文的標準,存在著“三高”,立意要求高,文采要求高,起點要求高,結果讓學生望而生畏。你在作文教學方面的見解很好,希望你能深入研究下去。
蘇州市金閶區陽光城實驗小學范疇老師:
第一,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和社會人群真實現狀,不是人人都能寫好作文的,但是,我們可以促使所有人不那么討厭作文,甚至喜歡提起筆來隨便寫寫。不論怎樣,想方設法讓學生不討厭,是作文教學的頭等大事。
第二,對于作文后進生,甚至到了“必須每一句都教他怎么寫”的程度。那么,教師采用鼓勵借鑒法——我會讓實在不會寫的學生,到全班的作文本中挑出他最喜歡的(也包括我推薦的)幾本,拿回去念念,念完了還給我,回去仿照著寫。除了不允許直接抄,后進生可以憑記憶去模仿,寫到一半卡殼了,再到我這兒拿了優秀作文讀讀,回去再模仿。就這么一來二去的,能寫出來,能寫完就好,至于與優秀作文之間有多少雷同,完全沒關系。最后,我鼓勵、再鼓勵艱難寫完的后進生。
第三,作文技法訓練直接明了。作文技巧與手法,盡量嚼嚼爛,簡單說說清,讓學生明白是關鍵。比如構段,告訴學生,這篇文章就分五段:總起、總結,中間就舉三個事例。
第四,課內外閱讀量與提高作文水平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大多數人基本上不用思考就能判定這句話是錯的。但是有多年經驗的教師就能體會到:愛讀書的孩子不一定擅寫作;擅寫作的孩子不一是愛讀書。這絕對是真的,不信我也沒辦法。愛讀書與擅寫作之間存在邏輯關系只有一條——讀書能積累語言,熟練語感,從而提升寫作技巧。但“只要多讀書,就能寫好作文”卻是非必然的。影響作文水平的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怎樣引導學生愿意寫,怎樣讓學生寫完后有成就感,怎樣讓學生把寫作當成內發的一種需求。只有順著這條線走,再輔以大量閱讀,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劉荃點評]
范老師的觀點我贊同。作文技法不要搞得那么復雜,有時往往說者有趣,而聽者乏味。在教學時,我們不能機械地灌輸方法,可以呈現精心挑選的若干范文,為兒童創設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閱讀感受、思考辨析、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悟寫法,然后把領會到的方法積極地付諸于習作實踐。
[孫景華點評]
范老師關于作文教學的思考比較深刻。第一,作文教學不是培養學生人人都能成為作家,甚至也不一定要求人人都能“寫好作文”。但是,應該讓學生人人“會作文”,這里的“會作文”,是指學生走向社會,應該具備基本的書面表達、交流的能力。第二,小學生作文應該提倡模仿,特別是“后進生”更應該引導從模仿開始,逐步提高,范老師的經驗值得借鑒。第三,我同意范老師“‘只要多讀書,就能寫好作文’卻是非必然的”觀點,但是我認為,不多讀書,就一定不能寫出好作文。
安徽省全椒縣孤山小學賈家忠老師:
我們農村學生能樂于主動閱讀的很少,加之留守兒童較多,監護人大多只關心孩子的生活和安全,很少有關心孩子是否進行課外閱讀的。實際上,孩子回家玩耍、看電視的偏多,極少有同學去讀讀優秀的課外讀物。這樣,多數學生就沒有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關于作文,我想說……
如今,我可算寫過不少的作文,如我們每天寫日記,這不也是作文嗎?可是到了考試的作文或是老師出的,可又不知如何去寫,關于作文,我只想說:好難寫呀!
不錯,發自肺腑的真情往往都是好的文章,因為有了真情,有了氣勢,下筆可當然如風行水了。可是我卻是有了真情卻不知如何下筆呀!記得2、3年級的時候寫了幾本日記,在課堂上老師讀了我的日記,表揚了我,我非常高興,可我還是難以逃脫作文這個陷阱呀,作文是寫下自己的心里話;寫下自己親生經歷的事……作文就像做人,人做得正,作文就寫得好,所以作文只要開一個頭,下面的內容說得就沒寫的那么快了吧!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嘛。
今天我知道了作文并不難,只要你去拼,我相信一定能拼得的,我們去拼一拼吧!
高考作文指導園地里是比較荒蕪的,可謂“雜草園”,所缺的是真正可供我們借鑒的好“花”。市面公開發行的什么《滿分作文快遞》《真卷作文》有相當多的文章都是粗制濫造的,并不能給中學教師和學生帶來多少有用的東西。
也許書的作者不服氣,那就讓我們舉例說明一下。比如方才提到的《滿分作文快遞》,書中關于2014年全國卷“山羊過獨木橋”的材料作文,所選示例有文曰《生命因相擁而美麗》,因篇幅限制不能全錄,僅看標題便知其陋。“山羊過獨木橋”的材料作文題是道好題,既通俗大氣,又有深刻內涵。而這篇選文簡直在褻瀆這道試題,文題明明講的是體育比賽,規則要求賽手從橋兩端相向而行,相遇后以“對決”形式迫使對方落橋,自己成功到達端點者為勝,但有一組選手相擁共保平衡,雙雙順利過橋。此題考的是關于“序”的認知,“序”動詞之義是管控,名詞之義是秩序。通過管控保障秩序,而“序”的改變則要求“有序”進行,正如當前談“法”的修改要按“法的修改法”去修改一樣。“相擁”過橋無疑是違背當時賽規的,“當場”為犯規選手辯解爭吵也違背“序的有序改變”之精神。哪來的“美麗”?以非為是,無是無非,不能是是,不能非非,如此為學生示范,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文章,都是很大的誤導。此類文章在此類書中不是僅有此而絕 無他。
也正是出于對此類“雜草”的憤怒,南開大學文學院徐江老師以七旬“高齡考生”的身份寫下《一位大學教授的高考“下水文”》。正如徐江老師在書中前言自述,“就是與此風對抗而作”!教育興衰,匹夫有責!在這里我感受到一位老教師對當下語文教育的憂慮!他在做“匹夫”撼“大樹”的事情啊!
我們唐山有俗語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徐江老師既然放言與高考偽劣“滿分作文”對抗,當然就得寫出真正的好作文。《一位大學教授的高考“下水文”》堪稱是我們中學教師教學生寫高考作文的學步車,堪稱學生學習寫高考作文的學步車。
“學步車”一概念出自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一書。康德說,知識可以被教導,但能力只能被鍛煉。但是,這并不意味教師可以不作為。教者要為學習者按其所教親自“下水”寫作,制造出“學步車例文”。在教師講是“下水文”,在學生講是“學步車”,顧名思義,老師要為學生打造寫高考作文的“學步車”。
讀徐江老師《一位大學教授的高考“下水文”》,可學什么“步”呢?
比如可學“邏輯思維應試步”。
讓我以2014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試題為例分析。其題大意是說有某些人作登山游,凡信山腰有美景者,皆登至山腰見到了參天古木、山幽林靜之美;而不信者留在山腳。在山腰,凡信山頂有美景者,會當凌絕頂,看云海茫茫,一覽眾山小;而不信者流連山腰。
面對這類試題,徐江老師教你先按照一定的方法,從試題中歸納一個具有一般性的道理――“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有所前進,大都緣于美好期盼的激勵;沒有它,往往止步于當下”。
之后,他又示范如何以上述歸納的一般道理為綱,寫出內含這一道理的精美散文――《山上有一片紅葉》。文中敘述一群學生爬山,有幾個胖子在半山想打退堂鼓,恰在這時腿快的同學已下來,并對他們說“山上有一片紅葉”。結果,為看幾個紅葉胖子居然爬上山頂。在山頂,大失所望,只有幾株小樹長出些褐紅的嫩葉。當他們向騙人者問罪時,人家說:“我們說的是一片兒紅葉,沒說一片紅葉。”還有調皮者說:“要不是一片紅葉的誘惑,你們上得去嗎?”是啊!人生的旅途需要有“一片紅葉”的期盼,沒有它,就沒有動力,就會止步于當下!
比如可學“哲學思維應試步”。
讓我以2014年全國卷“給動物喂食”材料作文試題為例分析。這道試題是――不少人因喜歡動物而給它們喂食,某自然保護區的公路邊卻有如下警示:給野生動物喂食,易使它們喪失覓食能力。不聽警告執意喂食者,將依法懲處。
面對這樣的試題,徐江老師給我們講,我們是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的統一論者。他寫出了《用“懲罰”制止“愛”的行為引發的思考》示范文,他說:“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須統一,不但要有善的愿望,而且還要看其行為有善的結果,這時才能評判他的行為是好是壞。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善良的意愿,還要有足夠的智慧,把好事 做好。”
從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統一的角度寫這題的應試文顯然就能大大超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