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三年級作文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備課之初,體現習作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課文中大部分是講讀課文,實際上這些講讀課文就是被編者選入書中的優秀作文;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將習作教學體現在講讀課文中;千萬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有選擇性的備課。但有的教師為了完成備課節數,忽略了備習作;造成備課單一,沒有突出“讀寫結合”。為此,我們在備課過程中,把每篇課文與習作教學緊密相連。如:用心留意好的詞語、精彩的片斷、優秀的篇章等內容簡要地書寫在教案里,課準備得充分,指導習作才有內容。只有這樣學生在以后習作時才能熟練地用字組詞、詞造句、句成段、段連段,出口成章,從而使學生做到“怕寫愿寫會寫樂寫”,動筆寫作也就成為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二、課堂之中,聯系習作
《語文標準》第一學段提出:“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第二學段提出:“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讀課文過程中必須讀寫結合、學用結合。在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并且了解作者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鼓勵學生在閱讀時把文中好的句子、詞語,變為自己的語言。在“讀”和“思”中自己悟出道理來,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技能。如:作者在課文中的寫作方法是先總后分,就布置學生在課后作業時采用這個方法寫一個片斷。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日常之時,不忘習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平常必須捕捉積累習作的素材,獲取信息。這些素材和信息是寫作的基礎。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教師只能要求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事或一段話,并培養他們有每天寫日記的好習慣。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引導他們學會有良好的自學方法;鼓勵他們閱讀大量課外有意義的書籍及上網欣賞各地風景名勝,搜索寫景狀物的句子,再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風景寫下來。無論是學校組織的野外春游、看電影、運動會、各種比賽,還是學生自己探親訪友、逛商場及超市等,讓他們采集有用的素材。總之平常的素材千千萬萬,讓他們在積累有意義的素材、篩選材料的過程中,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儲備了許多語言。為此,教師不僅要定期布置習作,更要及時檢查講評、指導;發現優秀的習作予以表揚和獎勵。天長日久才能讓他們產生樂于習作的興趣,學生頭腦中的素材多了,興趣濃厚了,自然是有話可說可寫,寫出的文章才能真實、生動、感人。
四、復習之際,指導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