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平面鏡成像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初中物理 凸透鏡 成像規律 課堂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82-02
一、通過分析小孔成像,初步建立實像的概念
在我們的物理教材《光的傳播》一節后有這樣一道關于小孔成像的習題:在空的易拉罐的底部中央,用釘子敲個小孔,罩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就制作成了一個針孔照相機。利用它觀察窗外的景物,你看見了什么?記下所成像的特點,并試著加以解釋。針對這道習題,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按小組在課下制作好實驗裝置,并制造的針孔照相機觀察窗外的景物,記錄下看到的景物的像的特點。在課上,學生要匯報課下實驗情況,并展示實驗的結果,通過觀察不難發現,觀看窗外的景物時,學生只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實像。然后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驗情況適當拓展題目,用點燃的蠟燭代替景物,調整燭焰到小孔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觀察成像的特點變化,最終總結出像距和物距與成像特點之間的關系,給學生在腦海中初步建立一個實像的概念,為討論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打下基礎。
平面鏡成像知識雖然比較簡單,但教師要充分重視平面鏡成像教學。因為平面鏡成像使學生第一次接觸了虛像的概念,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學習凸透鏡成像規律。有了平面鏡成像的知識基礎,在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平面鏡成像與凸透鏡成像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了解兩者的區別,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知識結構。無論是小孔成像還是平面鏡成像都是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基礎,做好這些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學習凸透鏡成像。
三、精心設計凸透鏡成像課程教案
在設計凸透鏡成像的教案時,首先要選對教學方法,物理規律的教學比較適合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但如何讓學生順利地探究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還需要教師全面考慮各個概念的前后聯系,精心進行教學設計。選好教學方法后,教師還要考慮課堂實驗要采用什么實驗器材;如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需要觀察到哪些現象;記錄哪些實驗的數據;怎樣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教學會遇到問題。本節課中,討論分析數據是的重點和難點,直接讓學生自己進行分析,學生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總結,以便得出正確的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四、深入分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畫光路圖,給學生展示凸透鏡成像的連續變化規律,學會畫不同物距的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可以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掌握的更加牢固。在總結成虛像還是實像時,要讓學生自己觀察物距連續變化時,像和像距的變化規律,并找出一倍焦距和兩倍焦距這兩個特殊位置,分析這兩個位置的特殊意義。
凸透鏡的成像可以從正立或倒立、縮小或放大、虛像或實像三個方面來描述,這些就是凸透鏡成像性質,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成像的虛實、像距和物距的關系、像距大小和像大小之間的關系、物距與像大小之間的關系等,引導學生從凸透鏡成像的過程出發,總結歸納凸透鏡成像的性質和規律,并靈活地運用它們解決具體問題,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鏡成像知識。
將凸透鏡成像與小孔成像、平面鏡成像比較可以找出它們的異同點。凸透鏡成像是光經過折射形成的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等于一倍焦距時,成平行光不成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放大實像;等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等大實像;大于二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實像。小孔成像證明的是光沿直線傳播,成的是倒立的實像。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大小相等,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只有凸透鏡所成的像為實像時,與小孔成像現象相同。
五、認真解答課堂上學生遇到的問題
凸透鏡成像一課中涉及到的實驗探究,并且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學生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很可能會遇到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或不能在光憑中央等問題。此時,教師就要耐心教給學生調節的方法,并強調實驗前調節的重要性。在操作技巧方面,教師要給學生做好正確、標準的示范,引導學生正確實驗。在探究思考時,要鼓勵學生討論分析實驗數據,獨立思考,得出結論。
六、適當應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便于總結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演示凸透鏡成像的過程。用鼠標拖動光源,隨著光源移動讓學生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大小、正倒,還有像距、物距發生的變化,多媒體呈現的動態效果一目了然,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實驗結果和演示效果進行對比,并討論分析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七、及時做好課堂反饋
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鞏固并進行問題反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進行提問測試,并統計測試結果,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教師通過反饋信息也可以及時了解授課效果的好壞,并針對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鞏固和矯正。
總之,對于整個光學部分的教學,教師要注重教學策略,總攬全局,強調把握基本概念和性質,并找準性質、規律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集中精力完成實驗、分析數據、總結規律,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真正掌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參考文獻:
[1]宋尚雪.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 2011年11期
[2]劉連印. 談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 2012年04期
[3]張東華.淺談“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教學處理 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