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醫生護士成為最后逃生的人
都江堰人民醫院醫生鄒建文回憶起5月12日下午那驚心動魄的一幕,仍然心有余悸。
當時,1名護士、1名麻醉師,包括鄒建文在內的5名醫護人員正在4樓手術室為患者楊某做闌尾切除手術。剛剛成功切除闌尾,地面突然強烈震動起來,“砰!”一聲巨響,手術室的空調機應聲倒地,燈突然熄滅,手術室立刻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出于本能,醫生們伏在手術臺上,空氣中彌漫著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但沒有一個人丟下病人獨自逃生。幾分鐘后,震感減輕,醫生們站起身來,在應急燈的照耀下,用了大約半小時時間,為病人完成了手術,并抬著病人走出大樓,成為這棟樓中最后逃生的人。
“病人在,醫生在。這是我們的職責?!编u建文說。地震發生后,成都市各家醫院都在最短時間迅速轉移出病人。12日15時20分,地震后僅32分鐘,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近900名住院病人全部安全轉移到院壩上的“臨時醫療點”,無一病人在地震中受傷。在川大華西醫院,近5000名病人被及時轉移到安全地帶。
汶川地震發生后,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發生整體垮塌,而這時8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園長在出差,有5名老師在園內。在這個幼兒園中,一共有50多個小孩和3位老師死亡,現在仍然有兩位老師在醫院搶救,一個孩子生死不明。
地震發生后,孩子家長很快就聚集在幼兒園廢墟周圍,不停地呼喊著孩子的名字,淚水流滿面頰。開始孩子們還能在廢墟中發出微弱的回應,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回應聲越來越弱,幾乎聽不到了。家長們也只能無奈地坐在廢墟邊上,焦急地等待著救援隊伍到來。
幼兒園園長李娟一回憶起瞿萬容老師被救援隊發現的情形,就泣不成聲:“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后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個小孩?,F在,這個小孩小孩獲救了,可是……可是,瞿老師卻永遠的離……離開了我們……”
愛是令人感到溫暖的母愛、是令人感到溫馨的父愛,是令人充滿力量的友愛!
這個關于母愛的故事發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在人們挖一座民房時,挖出了一位母親,可是她早已經死去,她是跪臥著的,肯定有什么名堂,人們便移開了那位遍體鱗傷的已經僵硬的母親的身體,在她的懷里人們發現還抱著一名熟睡的嬰兒,在那位母親的手中有一部手機,上面有一條沒能發出去的短信“親愛的寶寶,如果你能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在場的人們看到這情景,無不失聲痛哭……
有一個在5.12大地震中發生的關于父愛的感人故事。在5.12大地震中的一位幸免于難的父親在余震中沖向她女兒的學校,在女兒教室的廢墟上拼命的挖啊挖,四小時、六小時、八小時、十小時……雖然他已經疲憊不堪,筋疲力盡,可他還在以自己堅信的決心挖著,終于在過去了11個小時,他終于發現了幾個劫后余生的孩子,包括他的女兒,可是遍體鱗傷的她們已暈了過去,于是那位父親又把她們背向了一里外的營救隊。雖然他已筋疲力盡,但他還是掛念著女兒的安危,把僅有的水留給女兒,在場的人都非常佩服那位父親。
我極不情愿的拿出語文書,趴在桌子上等著老師來上課。老師來了,我們開始上課。
張老師先叫我們把《地震中的父與子》讀一遍,然后把詞語圈出來讀一遍,再標出段落序號。我只標出段落序號,因為我怕詞語畫錯,等著老師來公布答案。接著老師也公布了答案。
之后老師開始提問題:“這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全班沉默了一、兩分鐘,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的聲音都聽的見!接著有幾個同學舉起手,越來越多。我也舉了起來,但是我根本就不會,因為我知道老師只會叫不舉手的同學。我把手舉得高高的,被張老師看見了,叫我來回答問題,我頓時呆若木雞!
我站了起來,心想∶老天對我也太不好了,沒辦法,誰叫我聰明反被,我只能回答問題了。我想了想,說:“課文主要講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場大地震,一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孩子,經過了長達38個小時的挖掘,把自己的的兒子及他的同學救出來的感人故事。”張老師聽了說∶“很好,請坐。”接著又說∶“大家把它寫下來!”坐下之后,心想:原來我這么聰明,看來學語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以后我一定要學好語文。
1. 課堂激趣導入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先導,是會學的前提。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的:“學習最好的刺激就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只有把學習當做一種需要、一種享受,才會產生巨大的驅動力,激發起強烈的求知欲,從而引起人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和探索。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開頭授課的十分鐘效果是最佳的,因為學生往往懷著一種“開頭究竟是什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能抓住激趣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使學生帶著好奇心來學習,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激趣導入上可采用游戲導入法、故事和設疑導入等。
A.游戲導入。我在七年級的政治上冊第一課第一節《校園里的新鮮事》,這一課的教學上,采用游戲導入,讓學生分成兩組,互相模仿新鮮事,然后相互競猜來創設情境來激趣導入新課,很自然的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做到了游戲性和理論性的有效結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B.故事和設疑導入法。如我在七年級上冊思想政治課第二課第一節《珍愛生命》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是以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的:a.先讓學生講講汶川地震中發生的感人故事;b.組織學生思考從道理上分析地震中發生的事給我們的啟示,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解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就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緊接著我又用“水母墜鏈”的故事進一步激趣設疑:這一故事體現了怎樣的道理?給我們什么啟示?步步深入,讓學生學會探究、學會釋疑,師生互動,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