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網絡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網絡教學課件;普通多媒體課件;優點中圖分類號:G633.6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21-01網絡教學課件是教師利用Internet技術模式,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素材合成,經過高效壓縮的,具有交互性的計算機軟件。它克服了普通教學課件的不足,能更方便地應用于日常教學當中,使教學課件不再只是公開課或觀摩課時髦的點綴物,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成為教師實施教育教學的一種常用工具,真正意義上實現信息技術與各大學科的進一步整合。
1.網絡教學課件的優點
網絡教學課件與普通教學課件相比,具有更鮮明的優點:
1.1占用空間容量少,使用效率更高。普通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最初興起的時候,一節課教學課件容量般在1MB左右。但是教師制作的一節課的教學課件容量突破了10MB,甚至達到了百兆,大容量使得相互交流復制困難,網絡傳送速度大大減慢。
而網絡教學課件都是經過高效壓縮的,信息占用空間容量少。同時對于素材的調用,各大學校已安裝了教學資源庫,并不斷進行更新。因此,教師在制作網絡教學課件時,只要通過一個邏輯鏈接就可以方便調用各種素材,而不需要直接引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對不同的素材有一份就滿足需要了,從而學校有限的存儲設備能保存更多、更精的教學素材,可以大大提高學校存儲設備的使用效率。
1.2制作容易,通用性更強。多媒體課件制作時,占用教師的工作時間長,制作一個課件的時間大約都在18小時,使教師花費相當多的精力在制作技術的學習上,而不是花費在本學科的研究上。網絡教學課件都是網頁組成的,只要設計好一個教學課件頁面的框架界面后,其它的頁面都可套用,只需把不同的內容置于相應頁面就可以了。而且在網頁中可方便地插入文字、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素材,尤其是教師、學生都喜歡的Flas,使網絡教學課件更加精彩動人,更加吸引學生。而制作交互性的教學課件可以利用不同網頁鏈接的功能。因此,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所花費的時間大大被節省出來,減輕了教師的工作量。
網絡教學課件在使用時,只需網頁瀏覽器,就可以方便地展現教學內容。而多媒體課件由于制作的工具軟件多,在異地教學時,若沒有相應的多媒體工具支持,以至于不能正常地開展教學。即使多媒體工具軟件增加了“打包”這一功能,還是有許多教師在異地上公開課或觀摩課時,背著自己的電腦來上課。而網絡教學課件的使用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因為目前的操作系統都帶瀏覽器,異地開展教學無任何技術障礙。
1.3生命周期更長。普通的教學課件存在著較多弊端,如制作技術復雜,不能方便地進行修改,利用他人的課件有較大束縛等。
而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修改都很方便,在網上共享利用也很容易。利用網絡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后,可將此教學課件置于校園網上,或置于教研組的網頁上,或置于個人網頁上。學生課后調用也很方便,此課件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其“生命”還在延續。尤其是制作者本人可在今后對此教學內容有深刻理解的部分進行再加工,就可以繼續使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科研活動。而且更容易被他人下載,達到教學資源共享的目的。
2.使用網絡課件應注意解決的問題
網絡教學課件雖然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但要真正發揮其巨大作用,還須解決以下問題:
2.1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網絡教學課件的生命力源于Internet,源于校園網,如果沒有強大的網絡信息資源的支持,那么教師制作網絡教學課件就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必須加強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教學資源,不斷升級教學資源庫,才能保證網絡教學課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2加強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在網絡教學環境下,教師是教育教學的激勵者、促進者、指導者、輔助者、協作者,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管理和指導作用越來越重要,而教師對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成了網絡教學的瓶頸。因此,教師要順利開展網絡教學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必須學會使用各種軟件,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根據教學的需要加以組合,使設計、制作出的網絡教學課件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展示事物的發展過程和自然現象。這就需要對教師進行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培訓。
2.3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充當著傳授者的角色。而對使用網絡教學課件進行教學的教師,應該有意識的提醒自己,其角色成為學習的引導者了。通過網絡教學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自主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的展現,教師又要以組織者的身份加以整理組織,到網絡上。教師將從以往教學中僅為傳授者的身份,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將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使用好網絡教學課件的一個要點。
關鍵詞:CAI;積件;積件系統結構;網絡課件
中圖分類號:C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97(2008)12-027-02
一、積件思想的基本特點
(一)注重人的主體性
積件將教學信息資源與教學思想、教法、學習理論相互結合的主動權交給了師生,將過去課件設計者從事的教學設計回歸到教師學生自己的手中,成為教師和學生教學活動的工具,因此適應任何類型的教師和學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可重組性,充分體現了面向21世紀尊重人、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教學設計和學習理論的運用。不是在課件開發之初,而是由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真正做到以不變(積件)應萬變(教學實際),計算機成為課題教學的有力工具,成為教師和學生個性與創造性充分發揮的技術保障。
(二)積件與教材版本無關性
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這樣,無論教材課件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應用于當前教學活動中。
(三)基元性與可積性
教學資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邊界約束條件愈少,其重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課件總是有啟承轉收,有頭有尾,自成整體,斷了哪一環節都不行。這種看似完美的軟件固化了知識的聯系,模式化了思維過程,機械化了教學程序,很不適應于千變萬化的課題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創造性、學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忽視了教學環境與學生原有發展水平、最近發展區的多變性。積件則不然。積件中的積件基元就是一個基本知識點,它不困于任何特定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也不局限于課件體系和教材版本,其附加的約束條件少,因而可積性(可重組性)就較大。
(四)開放性,自繁殖性
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知識都是以原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因而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學生)都可以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范,積件在教學活動中就自然具有開放性,自繁殖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全體師生的參與,積件的迅速發展將不可思議,就像今天intemet網上的信息爆炸一樣。
(五)繼承性與發展性
積件系統在具體課題教學中應用的臨時組合可成為一種臨時課件,或者說課件就相當于積件系統中的“微教學單元”,因而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一種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應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應于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題教學情境。課件經過適當加工(除去冗余部分,規范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積件經某老師組合成為適合當前教學情境的內容,也就構成了一個臨時的課件(準確的說,是堂件)。當積件庫(甚至組合平臺)的載體從磁盤、CD光盤發展到網絡時,積件的思想和著眼點就發展到全球化、虛擬化、社會化,它會超越今天人們關于課件的種種經驗和理論,提出更多新的課題等待我們去探索。
(六)技術標準規范性
為了實現積件在校、地區、全國、全球的可重組性,積件的各類信息資源必須遵從當今世界主流標準和規范,例如,文本的格式,圖形的格式、聲音的格式、動畫的格式、intemet網絡接口的格式等都必須與世界主流應用軟件一致,否則無法實現素材資料的組合。教學信息的分類、編碼,應有類是“中圖法”圖書分類的法則。此外,還應考慮光電閱讀、條碼掃描系統、CD=ROM、VCD制作等多方面因素。這需要在國家一級層次上確立法規性的標準。
(七)易用性、通用性、靈活性、實用性
積件集中了當前應用軟件的設計思想精華,它有大量豐富的教學素材、用起來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觀、明白、人性化、教學化,適于全體師生,適于不同的教學環境,成為課堂教學的使用工具。
二、“積件”系統的基本結構
“積件”是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需要自己組合運用多媒體教學信息資源的教學軟件系統。“積件”庫是教學資料和表達方式的集合,可將大量的知識信息素材提供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自由使用。“積件“庫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多媒體教學資料庫:以知識點為基礎、按一定檢索和分類規則組織的素材資料,包括圖形、表格、公式、曲線、文字、聲音、動畫、電視多維信息的素材資料庫。分為最常用庫、次常用庫和擴展庫三類,并配以方便、快速、自動、智能光盤和網絡檢索方法。
微教學單元庫:以幫助教師講授某個教學難點,或幫助學生學習某個知識技能點為目的,或為學生探究認知而創設的學習環境等而設計的“小課件”和“微世界”,它的設計開發方法與原來的課件類似,不同的是微教學單元是提高教師學生在教學中重組使用而準備的資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設計,也不需要多余的背景、多余的解說配音等,短小精悍、符合“積件”組合平臺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師學生檢索和組接在當前的教學情境中運用。
虛擬“積件”資源庫:將網絡上的資源作為“積件”資源庫。可以由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網絡進行檢索、重組、靈活地結合。當前教學需要建立的教學資源庫包涵了學科教學、政治思想、教學管理諸方面的信息和素材,部分已在教室里安裝了計算機和聯網的學校,可以直接調用該教學資源網上的素材用于課堂教學。
資料呈現方式庫:供師生選用的各種教學素材表達的方式。例如,屏幕上的圖形和文字的移動,變化大小,反向,閃爍,聲音開關-各種強調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到方式,該國總結的方式等,將多種多樣的資料呈現方式進行歸納分類,設計成供教師容易調用與賦值的圖標,就形成了教學資料呈現方式庫。
教與學策略庫:課堂教學的模式、方法與策略千千萬萬、如講述方式、問答方式、習題演練方式、記憶背誦方式、動手操作方式等;將不同的策略方式設計成可填充重組的框架,以簡單明了的圖標表示,讓師生根據自己需要將不同的素材、微教學單元與不同的資源呈現方式與教學策略方式相結合,將產生“組合爆炸”式的效果,靈活地應付各種教與學情況;更能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積極探索和認知學習。
三、網絡課件的設計思想
網絡課件作為一種教學材料,能夠使學生在交互狀態下進行學習,實現因材施教;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師分析教學效果使用:能夠創造和諧有趣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跟其他教學材料一樣,在“積件”思想的指導下,網絡課件的設計和實現同樣必須遵循教學設計的方法和原則。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地選擇和設計教學媒體信息,并在系統中有機地組合,形成優化的教學體系結構。教學設計原則是住宅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分析;設計教學活動是注意情境創設。強調“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信息資源設計,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支持“教”):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自主學習設計;強調“協作學習”,注重協作學習環境設計;注重基于網絡教學策略設計。
1、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希望通過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思維、情感和行為上發生改變的闡述。它是教學活動的向導,是學習評價的依據。確定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首要工作,也是其他設計的基礎。為了使網絡課件達到預期的效果,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分析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制定出學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指出通過該單元的學習后,學生在行為上應該發生哪些變化。
2、教學內容的選擇
就多媒體表現的效果,課程本身的特性來講,不是說所有的課程都要做成網絡課件;就一門課程來講,也不是所有的部分都要用網絡課件來呈現。基于此,在選擇內容時,應該選擇那些適合多媒體技術呈現的內容,教學過程可以通過人際對話來實現,如對抽象的理論或過程。另外,選擇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量體裁衣,有的放矢。
3、教學策略和教學媒體的選擇
在確定教學內容和相應的教學目標之后,應該選擇最適合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和所有媒體。教學策略反映在網絡課件中,就是學生與計算機之間交互形式,或者將它稱之為模式。
媒體的選擇指的是對信息載體的選擇,根據學科特點和內容,選擇那些能高效實現教學目標的媒體,合理的設計課本中文本、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媒體的運用形式。舉例來說,在幾何、物理等理科內容。應該選用模擬模式,在媒體選用中就應該選擇動畫來實現;在講授性教學模式中,選用視頻、圖像來呈現學習的內容。
(二)系統設計
由于網絡課件的信息量大,而且要求具有友好的交互性,因此,必須認真設計網絡課件的系統結構。一包裝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交互性設計
課件內容的設計盡量加入交互方式,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在陰暗的知識點上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展現其內涵,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2、屏幕頁面的設計
課件的網頁無論從形象、風格還是課件的前后順序,以致對象的形式都保持統一的風格和操作界面。具有友好的頁面,使學習者在使用時,可以很快領會如何使用軟件。
3、課件導航設計
建立信息間的層次結構和瀏覽順序。在網頁中有到課件起始頁、前一頁、后一頁、上一頁、上一層、相關內容的超鏈接,提供由關鍵詞(基本概念)和目錄查找相關網頁快速跳轉功能。對于描繪教學內容的重要媒體提供查詢和直接顯示功能。
(三)稿本編寫
稿本的編寫是課件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媒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教學設計和課件制作的紐帶。稿本編寫是依據教學設計的原理,選擇應設計各種信息媒體,給出制作網絡科技的各種具體要求。稿本分為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兩種。文字稿本是安裝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思路及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描述的一種形式。制作稿件是制作者根據文字稿件編寫的制作時的稿本,他包括系統設計思想、媒體信息的選擇和表現方式等。
(四)開發制作
1、素材收集網絡課件需要用到大量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素材。在進行持續編制之前,應將素材數據準備好,方便編輯使用。素材數據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文本的鍵入,圖形和圖像的掃描與處理,動畫的制作和視頻、音頻的制作和采集等。素材數據要根據教學內容和選擇設計的內容來準備,同時要考慮數據的文件量大小,一般來說,在保證素材質量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數據量小的文件格式來存儲素材數據,以確保網絡課件在應用時的運行速度。
2、選擇開發工具文本、音頻、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數據準備好以后,便要根據實際情況選定多媒體素材編輯工具,利用素材編輯工具將各種數據進行編輯。目前用于網絡課件的工具軟件比較多,各種開發軟件和語言特點不同,使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及課件的使用場合。選擇好的開發工具才能成功地實現教學設計,減少課件開發時的時間,有利于推廣。
3、制作按“制作腳本”,用所選的工具軟件來制作開發網絡課件。這些軟件在制作網絡課件時步驟通常是:建立文件、內部制造素材、導入或鏈接實現做好的各種媒體素材、設計交互、制作效果及打包。
(五)應用評價
網絡課件的測試、評價和修改是課件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網絡課件制作完成并投入運行以后,要廣泛征集各方面的意見,就出現的問題進行修改,網絡課件的評價基本從信息呈現、人際交互、教學過程控制、文檔提供等方面提出課件評價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指標。
【關鍵詞】信息檢索課;多媒體課件;系統設計
一、引言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克拉克(Clark)說:能引起教學質量變化的是使用媒體的方法——軟件的設計,而不是媒體本身,因此,在設計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時我們著重考慮以下幾點:
(1)知識內容的新穎:在講述信息檢索知識基礎上,重點介紹檢索工具的使用及網上信息資源的開發,并將文獻的篩選、鑒別、利用融于檢索之中,突出實用性。
(2)基礎理論部分是吸引學生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基礎,但涉及較多概念和抽象性問題,也是學生較難理解的部分內容,要求課件通過視頻等方式,化靜為動,化難為易。
(3)涉及到具體的實驗和操作方法的內容,操作性強,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要求真實演示和記錄其過程或以視頻形式展示其過程。
(4)設計風格的規范性和靈活性:對課程內容的整體功能上實現較為嚴格的規范,而在具體內容的表達上,根據內容的需要,進行靈活的個性化設計。通過功能鍵可以控制課程進度,便于學生靈活掌握進度。
二、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的設計與開發
1.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設計及開發要求
(1)學生自主性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不同的要去選擇使用不同的媒體形式、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來自主學習。
(2)系統的開放性。展示教學內容中的素材。
(3)系統的可擴性。教學內容,形式可隨時增加、刪除、修改。
(4)系統的可控性。課件的導航清晰明確,鏈接準確、無死鏈接。
(5)系統的易用性。降低課件開發難度,克服下載延遲時間過長或存儲空間不夠的技術問題,保護知識產權。
2.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包括結構和內容的設計、功能的設計。在教學內容確定后,如何將這些知識內容在計算機上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加以表達,發揮多媒體的優勢,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整體上需要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設計;更具體的表現在對課程內容、封面導言、界面、交互方式、導航、超文本等設計。
(1)結構及內容設計
該系統包括信息檢索基礎理論、手工檢索工具介紹和計算機檢索系統三個模塊。每個模塊下又分課程簡介、課程學習、專題論壇四個子功能模塊。
課程簡介;簡單介紹本學科信息檢索課的主要內容,學習的重點、難點及學時安排。
課程學習:它是信息檢索課網絡課程的主體部分,以篇、章、節縱向目錄導航為主線展示學習內容,將所有檢索工具從概況、編排結構、檢索途徑、實例分折、練習等五個層面展開介紹,針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較重要的名詞、概念、定義、教學用圖、表以及實例分析等設置了相關鏈接;
專題論壇:設置了有關信息檢索與利用的專題討論組,體現出人機交互和人人交互的功能,在討論區,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地區與老師討論問題,也可以與其它同學互相討論。
本課程的內容設計方法,能夠有效的引起和維持學習者的興趣。
(2)功能設計
導航:導航功能設計的如何直接影響到網絡課件的功能和質量,對課件規范化和標準化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該功能可控制學習進度,增強交互活動。該課程設置了當前位置導航、章節導航、功能目錄導航、知識點導航等。
交互提示:教程提供了多種交互方式,按操作形式分:文本方式、按鍵方式、鏈接方式等,使操作過程更接近實際;按交互活動分:人機交互、人人交互。
同步播放功能:利用流式傳輸技術,服務器將經過特殊方式壓縮過的聲音、文本、圖像、視頻多媒體文件打成一個個壓縮包,連續、實時傳送給用戶,在網絡上同步播出。在這種方式中,用戶只要等待很短的一段時間用來下載一定量的緩沖信息,就可以開始利用播放設備對壓縮的多媒體文件進行觀看,多媒體文件的剩余部分將邊播放邊下載。
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是一個基于WWW的自主式異步遠程教學的信息檢索課多媒體課程開發系統,并且通過Intranet/Internet實現多媒體課件的與分布式存儲。
(3)腳本編寫
在課件設計中腳本的編寫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設計階段的總結,又是開發和實施階段的依據,從內容上看,它是網絡課件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載體。腳本編寫可分為文字腳本和制作腳本。文字腳本是按照教學過程的先后順序,將知識內容呈現方式描述出來的一種形式;制作腳本包含著學習者將要在屏幕上看到的細節,并詳細說明各種信息表示的邏輯關系。腳本編寫主要內容包括:
①顯示信息。指屏幕上將要顯示的教學信息、反饋信息。
②注釋信息。說明顯示信息呈現的時間、位置和條件以及連接要求。
③邏輯編號。顯示常常是以屏幕為單位表述的,為了說明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每個顯示單位沒有一個邏輯編號,以便說明連接時使用。
④媒體、交互信息的表示。為了清楚地表示教學信息中使用的不同媒體(文字、聲音、圖形或圖象等),交互過程中呈現的各種信息,腳本中常常采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它們。
(4)素材搜集
素材準備是課件制作中工作量最大的一部分工作。這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件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著素材內容是否能順利地加載到多媒體課件合成系統中,并能完成打包工作。素材主要有:文本、圖像、音頻、視頻。
①靜態圖象
要求圖像素材為.GIF格式,每一幅圖像在800×600分辨率下的尺寸為200×200—800×800像素之間。
②音頻素材
要求音頻素材為CD音質,立體聲,采樣頻率為44100HZ、8位。音頻素材主要為語音錄音,以.WAV格式存儲。錄制的聲音文件還要在GOLDWAVE軟件程序中進行修改,主要進行去雜音、分配合理的停頓時間等處理,并對每句或每段話的起迄時間記錄在案。
③視頻素材
視頻素材從數碼相機攝像獲取。與音頻轉換相似,先設置所需的采樣頻率等參數,選擇需要轉換的視頻文件,其默認的畫面大小就是352×288,采樣基準頻率為350赫茲。這些素材通過PINNAC視頻采集卡,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數據文件,然后轉換成AVI格式保存。
④文本素材
文本素材為純文本的.DOC格式,文字素材可通過鍵盤輸入、掃描資料并進行文字自動識別(OCR)處理等方法獲得。
素材搜集完畢后,就要把文本、靜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媒體內容組合在一起。同步多媒體合成語言SMIL可以把多媒體對象集成到同步表現中。利用SMIL語言,我們研制開發了“流式多媒體文本同步制作子系統”和“流式多媒體同步課件合成系統”,將收集的素材進行同步合成。
文本同步文件的生成:利用流式多媒體文本同步制作子系統,在其屏幕區添加屏幕序號,一屏內容最多13行,在其內容編輯區將文本素材輸入或拷貝到此區域,按屏幕內容區的“加入”按鈕,即可將文本素材加入到該屏,在屏幕內容屬性區根據已經記錄在案的每句或每段話的起迄時間,輸入某段要顯示的文字的起迄時間,然后輸出REALTEXT(.RT)格式的文字與聲音同步文件。
圖像文件生成:圖像素材無須壓縮和格式轉換。
聲音文件的生成:.WAV格式的音樂素材需用REALPRODUCER PLUS轉成RM格式,以便于流式多媒體素材的合成。
視頻文件的生成:保存后的AVI文件再利用REALPRODUCER PLUS工具壓縮成RM格式文件,以便于流式多媒體素材的合成。
文本同步文件及其它壓縮文件準備好之后,就要利用流式多媒體同步課件合成系統,將這些元素合成為RM格式的同步流媒體播放文件。
3.網絡多媒體課件教學環境設計
“流式多媒體同步課件教學子系統”其用戶界面如圖1所示。
流式多媒體同步課件教學子系統課件以多媒體為主要表現手段,所以其中加入了視頻文件使真實圖像、原始聲音、現場情況等真實地展現在學習者面前,增強了學習者的感性認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
如圖1所示頁面的右側是用來播放同步文本內容(即教師的教學同步電子文稿)的區域。頁面的左上側是用來播放同步視頻、同步圖像以及同步動畫的區域。這樣利用多媒體的視頻、音頻材料的時候能夠使之與課堂電子文稿同步的話將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頁面的左下側是課件內容的滾動目錄,通過點擊目錄中的滾動標題可以很容易的在教學內容之間跳轉。例如用鼠標點擊“EI年刊本編排及著錄格式”標題就可以將屏幕右側和左上側的演示內容跳轉到“EI年刊本編排及著錄格式”這一小節,并在Real
-Player控件中開始播放。在頁面的下方是用于控制播放內容的控制條。它們可以控制播放的內容快進、倒退、暫停、停止以及播放的音量和屏幕的大小等眾多功能。
三、結論
信息檢索網絡多媒體課件系統根據信息檢索課課程的教學目標,結合網絡自助教學的特點和要求開發研制,初步解決了信息檢索課網上自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本系統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真實再現課程內容,跳躍式學習方法,使學生寓學于樂,克服了自助教學中學生脫離了教師便無所適從的最大障礙,解決了網上教學中自助教學的難點。同時啟發提示教學內容凝聚了教師多年豐富的教學經驗,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完成自助教學中難以達到甚至無法達到的教學目標,大大減少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工作量。
總之,該課件系統是采用網絡多媒體技術研制的文檢課教學課件,它體現和貫穿了素質教育思想,注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愛霞.數字化環境下法學專業信息檢索實踐課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1(1).
[2]姚敏,滑海.信息檢索課教學輔助網站建設現狀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0(14).
[3]張妍妍.以用戶搜索行為為導向的信息檢索課實踐教學設計[J].圖書情報工作,20010(13).
關鍵詞:網絡課件、開發模式、素材
一、網絡課程的基本概念
課堂教學課件是在課堂教學中由授課教師控制并能與授課教師交互的教學軟件,它是課堂教學系統的組成之一,有人稱“單機板課件”。網絡課件一般是用于學生自主學習環境的(少數情況下可運用于網絡教學),個體學習者是課件的主要使用者。本文主要討論網絡課件。與課堂教學課件相比,網絡課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征:一是學生使用個人計算機終端通過網絡瀏覽器作為主要學習平臺,課件一般使用流媒體格式以減少對網絡傳輸的壓力。二是課件內容按課程章節分類并有目錄和導航,網絡課件大多使用人機交互手段完成對學習內容的索引、幫助、答疑等。較高級的網絡課件可以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進行自動化的評價和智能化的分析,有的網絡課件還能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方式進行記錄和評估。三是網絡課件有強大的素材資源支持,學生能得到豐富的學習資源。四是同一所學校一門課程的網絡課件是唯一的,是由一位教師或多位教師集體完成的一個網絡課件。
二、網絡課件的技術特點
(一)人機對話
首先,網絡課件的交互是方便學習者即時判斷學習的正誤或自我評價,這種交互不僅有學習內容的交互,還要有學習過程的交互。其次,網絡課件要設計導航和鏈接以方便學習者快速進入想要查看的學習內容,并能查找資料和參考文獻,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要有答疑、在線交流和在線討論等。總之,網絡課件要有很強的人機對話功能。
(二)素材豐富
網絡課件要有強大的素材支持,從素材特點來看,網絡課件除了具有文本、圖片外,還有相對多的數字視頻和數字音頻,如背景音樂、解說、教學實況錄音,現場實訓直播等。其主要功能是向學習者提供充分必要的學習資源。
(三)智能管理
網絡課件要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或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高質量的網絡課件要對每個學習單元進行測評,包括對學習者的在線時間和在線“蹤跡”進行評估并記錄到后臺數據庫中,還可以給學習者即時修改的機會,必要時可提出學習方法和建議等。期末可以自動生成學生自主學習成績單,并與數字化校園系統有機結合。
(四)網絡平臺
網絡課件大多是基于HTML設計制作的,加上JavaScript、Flash等各種流行的技術,學習者終端機上一般必須有網絡瀏覽器,學習平臺主要基于Web的網絡環境,還包括一些特殊傳輸協議。
三、網絡課件“聯合開發模式”分析
所謂“聯合開發模式”就是指教師主要負責編寫課件腳本,并開發網絡課件的文本內容、框架及導航等,其它技術實現和動畫、視頻、音頻等素材以及美工由專業人員的負責。因為教師對精品課及學習對象有深度了解,所以他們對網絡課件的內容掌握得當,知識運用自如。教師面對的問題就是掌握網絡課件開發的工具和方法。
1.網絡課件開發的主要環節
網絡課件開發主要有以下幾個主要環節:制作腳本、設計框架及導航、美工設計、素材收集、網頁制作、調試維護。在聯合開發模式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編寫網絡課件腳本,將網絡課件的每一個細節進行詳細說明。課件腳本中應有:網頁序號、網頁框架、網頁導航、交互與鏈接、文本內容、動畫內容、視頻內容、音頻內容、色彩、時間長短要求等。
2.框架開發工具
框架開發工具有很多,比較簡單的就是Microsoft FrontPage,很容易普及推廣,一般教師幾分鐘后就可以上手,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導航和鏈接。甚至Microsoft Word也可以制作出網頁框架。相對專業一點的就是Dreamweaver, 如果這個軟件僅用于制作框架難度也不大。
3.網頁開發工具
網頁開發工具比較多,只要能輸出成 .html格式的軟件都行。常用的Word, PowerPoint等就已經很好了,然后將 .html格式文件插入到相應的框架網頁中就完成了。也可以直接在FrontPage或Dreamweaver 中制作網頁。
4.素材開發
從網絡課件開發的全過程來看,教師開發網絡課件的主要困難還是在素材方面。 素材開發包括字幕、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素材開發涉及到的軟件比較復雜,技術相對專業。經驗表明,普通教師難以短時間掌握素材制作技術,一般需要專門訓練并有一定的藝術技能才行。
四、關于“聯合開發模式”的幾點建議
1.做好招投標工作
招投標的關鍵是制定網絡課件的技術標準和售后服務。要將腳本一同寫入招標文書和合同中并標明每個網頁技術要求及招標價格。如框架、導航、交互、鏈接、文本內容、動畫內容、視頻內容、音頻內容、色彩、時間長短要求等。網絡課件招投標存在兩個關鍵問題,一是網絡課件技術標準描述難,二是網絡課件定價難。
2.做好與企業的溝通
課件開發不是一般的廣告開發或網頁開發,它的最大不同是要有教學功能、框架結構、交互鏈接等要求。而這些恰好是企業開發人員難以短時間掌握的。因此,溝通變的至關重要。不僅要有口頭上的溝通,還要有落實在文字上溝通。要定期與企業開發人員詳細研究腳本,解釋有關內容及技術要求。
3.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教師隊伍中有計算機技能相對高的個體成員,特別是對網絡軟件和多媒體軟件了解的教師學校要注意組織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給他們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通過他們的帶領與企業聯系,通過分工合作,完成素材開發任務。
4.重視積累和交流
各學校應重視課件素材開發,有序地進行課件素材開發技術交流。對于教師開發完成的素材,學校及全國專業學科委員會應注意保存和管理,加強各學校間的素材共享。建議通過專業學會建立健全網絡課件素材交流平臺,各自專業同一課程所使用的素材基本相似,如文科類專業的歷史圖片、機電類專業的交流電動機轉動動畫、機制類專業的機器零件三維視頻,藝術類的經典音樂等等。這些素材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學校之間共享。
5.重視后備力量培訓
學校應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工作,要通過“聯合開發模式”的全過程,提高教師的課件開發能力。一是在校內開展講座或課件評比活動,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二是將教師送出去培訓,學習新的課件發展技能,并注意他們在校內的交流匯報。
五、小結
課件開發首先要建立腳本、導航和框架,然后就是添加內容并建立鏈接。腳本要盡可能地詳細,以作為后繼工作的依據。“聯合開發模式”有利于加強學校與企業的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謝振寶;積件思想――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新方向,《現代企業教育》 2008年第20期,25-26
[2] 熊天信;用PowerPoint制作平拋運動的演示課件,《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年第05期 ,
關鍵詞:多媒體網絡;課件;開發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9)27-7763-02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Network Courseware
LI Xiao-lin
(Wulanhaote Municipal Party School, Wulanhaote 1374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computers are widely used in all walks of life, it's efficiency, it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gradually. Modern distance learning network in the multimedia courseware, the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three technologies. Network to develop multimedia courseware, not only to master the technology, but also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making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onstantly search for the most concise and efficient way to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ourseware.
Key words: multimedia networks; courseware; development
縱觀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開拓了各個領域的發展空間,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以其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高超的交互能力,靈活多變的適應性的獨特個性得到了廣泛使用。因此,現在我們正經歷一場改變我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包括教育、管理乃至領導決策和發展方式的知識革命。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模式已經在教育領域普及起來,但類似PowerPoint幻燈的傳統模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已經逐漸不能適應教學的需求。多媒體技術與Web技術的發展,使得多媒體網絡課件在教育中漸漸嶄露頭角。
1 什么是多媒體網絡課件
何謂多媒體網絡課件呢?顧名思義,它的本質是課件,用于教學的一種輔助工具;它采用的是多媒體技術,即集成了文字、圖片、動畫、音效與視頻;它的特點在于結合了Web技術,與普通多媒體課件比較,大大增加了知識的交互性和共享范圍。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帶來教師角色的轉換。首先是教學理念上的徹底轉變。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恰是對教師職責在于“傳道、授業、解惑”的一種挑戰―――學會學習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其次,體現在教學實踐上,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結果、教師地位等都有了根本的轉變。
由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綜合刺激,還能按超文本、超鏈接方式組織管理學科知識和各種教學信息,目前在教育界,越來越多的教學都在積極運用這一新的技術和方法,發展網絡課件,實現網絡教學。本研究試圖通過開發多媒體網絡課件,在網絡教學方面做出初步的嘗試,并探討學生自主學習模式。
2 網絡多媒體課件的特點
網絡多媒體課件是基于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模式開發的、能在互聯網或局域網上的CAI課件,其本質是一種Web應用程序。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不同于傳統的多媒體課件。網絡課件是在網絡上傳播的以網頁形式呈現的教學單元,通過網頁集成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聲音等媒體表現形式,能在網絡上傳播,突破時空限制,任何時候都可以在線或者下載觀看學習,真正實現教學的時、空分離。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課件與單機的多媒體課件相比有更多的優越性。
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與一般的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相比應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傳統多媒體課件在網絡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使用Authorware、VB、VC等制作工具。這些工具都可將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媒體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開發出優秀的多媒體課件,給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但將這些多媒體課件直接運用于網絡教學,會出現不少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用上述工具生成的課件不能脫離開發工具的環境,也就是說即使生成可執行文件(.exe),也需要動態鏈接庫(.d11)的支持。這就要求網絡用戶必須在自己的客戶機上事先安裝相應的輔助程序,才能通過網絡正確地使用該課件。這給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也很難滿足網絡教學的要求。
而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是用類似制作網頁的方法制作的。課件本身存放在服務器上,學生通過網絡客戶端調用,使用本機的瀏覽器進行播放。因此,具有網絡通用性,能很好地適應網絡教學的需要。
網絡多媒體課件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客戶端只需要安裝瀏覽器(如Windows自帶的Internet Explor),通過網絡與服務器連通,學生就可以在客戶端執行該課件,而不需其他的軟件支持。
采用制作網頁的方法來制作課件,不僅能達到與傳統課件制作工具相同的效果,還具有以下優越性:
1) 簡單方便、開發周期短。網頁制作工具采用的“所見即所得”的工作模式,幾乎不需編程。由于工具容易使用,使得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多媒體課件的開發中來。
2) 鏈接容易。基于網頁的超鏈接性,課件內的上下、前后鏈接更為容易。
3) 可擴展性強。由于網頁中每一頁為一單獨文件,在對課件進行升級修改時,只需改動相關文件,對其他文件和整個課件的結構不會有影響。
3 多媒體的應用
課件設計要選好多媒體制作工具,如今多媒體制作工具琳瑯滿目,層出不窮,如:Microsoft 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方正奧思等等。別外還有很多處理圖片和動畫的軟件,如:Photoshop,3Dmax等,這些軟件各具特色。有的軟件簡單易學但功能相對較少,交互性差,如:Microsoft Powerpoint。不過,對于以演示為主的課目來說,用它開發課件也不失為一種選擇。在網絡多媒體教學很大程度上要考慮到網絡的傳輸速度問題,因此課件開發還要考慮盡可能減少存儲空間,使課件輕型化,同時最好選擇與網頁兼容的軟件工具。FLASH是目前開發網絡多媒體課件的較理想工具之一,與其它工具軟件相比,其最大的優點是用該軟件制作的多媒體作品可以直接插入網頁,文件小、下載快, 同時交互性也比較好。
3.1 多媒體網絡課件在互聯網的應用
1)將多媒體網絡課件上傳到服務器,教師在互聯網上通過對多媒體網絡課件服務器端的修改,將課件將內容進行不斷完善。
2)教師通過多媒體網絡課件在論壇上習題作業對學生進行專業要求。
3)在線答疑,學生和教師通過論壇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專業課程的交流。
4)學生可在網上自行操作多媒體網絡課件,進行自學。
5)學生利用既已擬定的疑問解答欄目中的疑問,在教師離線時解答自己的疑問、按照自己的進度學習專業課程。
6)在教師離線后,學生可將疑難的問題通過論壇留言的方式與教師進行課后溝通。
3.2 多媒體網絡課件在一般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教師應用多媒體網絡課件更合理的將教學資源整合,通過動畫、圖片、視頻演示,音頻祥解更加完善課堂的講學。
2)教師不用攜帶課件,在連接上校園網的計算機上就直接打開課件進行教學。
3)學生可自行購買光盤進行自學。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基于網絡多媒體課件的開發研制,是一項涉及教育學、美學、專業學科知識、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等領域的系統工程。網絡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制作是一項繁重的創造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設計者反復推敲或修改,特別是投入教學后還要及時收集反饋信息,發現不理想的部分要進一步完善升級使之為網上學習者更好地服務。另外,有關部門要統籌規劃,倡導開放性開發課件,避免低層次上重復開發。多媒體網絡課件在教育信息化的改革中,對于知識與文化的傳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利用Web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從知識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上達到前所未有的廣泛性,更證明著多媒體網絡課件是課件發展的趨勢所在,是有著遠大發展前景、有待更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隨著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和完善,網絡課件在網絡運行中會更加流暢、教學資源將更加豐富,必將給21世紀的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許駿.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