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中學化學

      中學化學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化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學化學范文第1篇

      英文名稱:Teaching and Learning Reference f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2-2201

      國內刊號:61-1034/G4

      郵發代號:197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中學化學范文第2篇

      關鍵詞:規范 示范 細節

      隨著高考改革的開始,對近幾年高考化學的研究,發現對學生“化學用語”的考查越來越嚴格,但是每年高考閱卷后反饋到得信息卻不容樂觀,“化學用語”卻成了學生們的主要失分點,從中可以看出“化學用語”的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還是個薄弱環節。因此,化學教師如何深入理解化學用語的概念內涵,準確而熟練地運用化學用語,掌握化學用語的教學規律、方法和特點是實現高考成功的關鍵。“化學用語”的教學不是一天兩天能掌握的,必須把它充實到平時的教學中,那么如何規范學生的“化學用語”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化學用語”包括哪些?

      在中學化學中,化學用語主要包括化學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化學圖式四個部分。它是按現行中學化學課本知識體系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入的。在初中階段初步形成體系,在高中階段得到充分提高。

      對于每一種“化學用語”,都要明確它們的表示方法和表示的意義。例如:乙炔和苯的最簡式的表示方法為CH,它表示的意義是:表示組成物質的各種元素和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最簡整數比。因此,教師要統觀全局,理清脈絡,認清各種化學用語的特點,比較各自的異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從整體著眼,從具體入手,環環扣緊,嚴格要求,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完成化學用語教學目標中確定的教學任務。

      二、學生的盲區和出錯區在哪里?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從學生的作業、試卷總結出他們哪些方面存在不規范,分析造成不規范的原因,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針對性。例如①錯別字方面:將酯化反應寫成“脂”化反應,消去反應寫成“消化”反應,羧基寫成“酸”基,苯寫成“笨”,碳碳雙鍵寫成“炭炭”雙鍵等。②描述實驗操作:把“倒放”寫成倒置、反轉、反置、反轉、倒扣、反扣、倒著、朝上放、朝天放、底部朝上平放等,“試管口稍微向上傾斜”寫成試管口朝上、向上等。③化學概念上:“煙”和“霧”在化學中是嚴格不同的兩個概念,“煙”是固體小顆粒在空氣中形成的分散系,而“霧”則是小液滴在空氣中形成的分散系。④要求規范上: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分清是 “== ”還是“?葑 ”,如一種鹽水解方程式一定用“?葑”不能用“==”,其產物也不能標“”或“”,弱酸、弱堿的電離一定要用“?葑”不能 用“==”等等還有很多。

      三、教師該如何做呢?

      為培養學生的規范能力,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而且還得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學語言示范化,使學生有樣可學。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科學性、啟發性、教育性和藝術性,做到準確、簡練、有條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運用準確、科學的語言表達各種概念、原理和理論。例如“1摩水是18克”的說法就不夠科學,而應該說“ 1摩爾水分子的質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師在說有機分子式時,將“碳”元素讀成英文字母“C”,這種不科學的語言表明,化學教師注意嚴格的化學標準語言表達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中學化學范文第3篇

      1.初三《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和《酸的性質》中要用銅片、鐵片、鋅片和稀硫酸,稀鹽酸反應。在準備實驗時把三種金屬剪成0.5~1.0cm寬,12~15cm長條備用,學生用12×100mm的小試管,加1ml酸放入金屬片觀察反應現象,反應完取出金屬片洗凈下一班再用,這樣做既達到實驗簡潔方便、現象明顯,又減少藥品用量。

      2.初三《鋼鐵的銹蝕及其防護》,根據實驗內容可以事先做好幾個樣品,然后用蠟燭封口,這樣存放4~5年都可以用。

      3.初三《酸堿指示劑和PH試紙》,實驗中要準備花瓣、紫包菜、胡蘿卜,如果每個學生三樣都做時間來不及,可分三組,每組做一樣,然后互相交流觀看,包菜和胡蘿卜不易研碎,事先用攪拌機粉碎再發給學生,節省實驗時間和藥品。

      4.初三分子運動的分組實驗,如按書中的要求用大燒杯罩住兩個小燒杯,根據中學常用的實驗儀器我試驗了一下,需要一個1000ml的大燒杯和兩個50ml的小燒杯,我們不可能專門購買更小的燒杯專用,我改用包藥片的小塑料板,剪取兩個,分別放氨水和酚酞各1~2滴,用50ml的燒杯罩住,實驗現象非常明顯,既節省藥品又減少儀器數量(如圖1所示)。

      5.初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改用圖2和圖3的方法進行實驗。找一個青霉素小藥瓶,一只小氣球,氣球內放半角匙碳酸鈉固體,在青霉素小藥瓶內加入1ml1:2的鹽酸,將氣球套在瓶口上,然后把氣球內的碳酸鈉倒入青霉素小藥瓶內,可以看到反應產生的氣體把氣球漲大,(因為反應容器小,氣球漲大的浮力在稱量時可以忽略不計)改進后的實驗既節省藥品又簡單,學生還有興趣。

      中學化學范文第4篇

      一、演示實驗的作用

      教學中使用演示實驗,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教學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接受新知識,還可以使學生了解正確使用儀器及試劑的方法和操作過程,以便日后獨立進行實驗時能使用或容易學會使用這些儀器和試劑,并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提高教學效果;它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從宏觀向微觀過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于記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例如:火能不能在水下燃燒?學生受到前知識的影響,往往認為不可能,但把白磷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的底部,然后用導氣管向白磷上通入氧氣,會發現白磷燃燒起來,水下能著火。鮮明的實驗事實與學生原有的經驗所形成的觀念發生了矛盾,產生了認識失調,于是心理上就產生了欲望,必然產生認知動機,并采取認知行為。

      另外,演示實驗中,合理而美觀的講臺布置,適當而協調的布局比例,正確而整潔的實驗裝置,清潔而明亮的實驗儀器,教師正確、規范的操作,鎮靜自若的演示,變化無窮的實驗現象,對學生形成正確的操作技能、方法,嚴謹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學習作風以及培養審美的能力等都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演示實驗的類型

      演示實驗的教學可分為四種類型

      (一)傳授新知的演示

      這是以讓學生獲取新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通常是邊講邊演示。教師在演示時,先講述實驗原理、條件及注意事項;當學生觀察到實驗現象后,教師再通過談話啟發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解釋,引導其得出正確的結論。

      (二)鞏固舊知的演示

      這是以驗證或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通常是在講授完新知識以后進行的實驗。教師講課時,先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對比,結合使用各種直觀教具講授新知識,待學生初步掌握了這些知識后,再進行有關的演示實驗以驗證和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該演示實驗由于不適合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在現行教材中大大減少,變為探究型的實驗。

      (三)指導型的演示

      這是指以指導學生進行正確實驗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例如,在學生上分組實驗課時,為了使學生能正確而迅速地進行實驗操作和觀察,避免在實驗方法或使用實驗儀器和試劑方面出現大錯誤,教師一般都要先進行部分實驗的演示。例如,學生在進行初中化學第一章“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分組實驗時,教師應先進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導學生準確、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然后學生在獨立完成,避免學生出現較大錯誤或危險。

      (四)探究型的演示

      這是以指導學生以探究形式獲得知識而進行的演示實驗。先提出問題,然后進行實驗,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礎上,經過歸納概括得出結論。例如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的探究,提出問題:哪個方法最適合制氧氣? 然后進行實驗,并根據三個試管中的現象加以分析,歸納得出結論,同時引出催化劑的概念。

      三、演示實驗的原則

      (一)目的明確,有針對性

      每一個演示實驗,根據它的內容和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不同,有它特定的目的性。所以教師演示實驗時,對于每一個演示實驗說明什么問題,得出什么結論,培養哪些方面的技能,實驗的重點、難點以及主要現象是什么,哪些地方應特別注意等等,不僅教師自己必須清楚,還必須向學生交待清楚。通過演示實驗,揭示概念、原理、規律。使重點、關鍵、難點知識形象化,使學生便于觀察,容易理解記憶。并要教會學生觀察實驗的方法以及觀察實驗的順序。

      例如:灼燒密閉在注射器中一定體積空氣中的銅絲的實驗。如果是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則觀察重點是反應前后注射器活塞的位置;如果是為了說明質量守恒,則反應前后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是觀察的重點。教師在實驗前,應明確實驗的目的和觀察的對象。

      (二)儀器整潔,操作規范

      儀器裝置要整潔。演示實驗所用的儀器及其他用品都應該整潔,而且要擺放協調。如儀器的大小、高低、長短要協調,布局合理,重心沉穩;玻璃器皿的內外壁不能有污痕;破舊的配件如膠皮管、藥匙、鑷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不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逐漸使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化學實驗是一項嚴肅、認真、來不得半點“湊合”的工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整潔習慣和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

      演示操作應規范。教師的實驗操作速度要快慢適中,使學生對每一個動作甚至動作細節都能看清,不可隨意。對于第一次接觸的較復雜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的動作,然后再演示連續動作。這樣容易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

      (三)現象明顯,便于觀察

      教師應選擇那些在反應中有可見(氣體、沉淀)、可感(熱、光、氣味)、可辨(顏色變化)、可稱(質量增減)等能給學生較強的感官刺激的現象實驗作為演示實驗。實驗中如果現象不明顯,不管你教師如何解釋,學生都不能得到滿意的答案。實驗時教師可采取一些使觀察對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證演示時間的情況下,選用較大的實驗儀器,加背襯,作空白對比,或用實物投影儀放大等。如需要觀察一些細微現象的演示實驗(如少量氣泡),最好配合多媒體設備加以放大,同時,還要考慮自己所站的位置以及手勢是否擋住某些學生的視線,所穿衣服的顏色是否干擾實驗現象等。

      例如:介紹“酸和堿的反應”時,就不宜選用HCl和NaOH的反應,因為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無色的,反應前后無顏色的變化,而借助酚酞指示,雖然現象明顯但畢竟是間接現象,理解上有難度。而用Cu(OH)2固體中加入HCl溶液,效果就很好。因為在反應過程中,既可觀察到到反應物Cu(OH)2固體的溶解,又可觀察到HCl溶液由無色變為美麗的藍色CuCl2溶液,現象非常鮮明,十分有利于說明酸和堿反應的規律,且給人以視覺的美感。

      (四)安全可靠,力求成功

      演示實驗中必須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可出現任何傷害師生的事故發生,如濃硫酸、濃硝酸、金屬鉀等易燃、易爆、強腐蝕性物質要規范操作、妥善保管、謹慎使用,氯氣、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應避免在空氣中彌散。否則,不但有害師生的身心健康,還會造成學生對化學實驗的恐懼心里,進而導致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選擇、準備和演示實驗時。為了確保實驗的安全性,教師應做到:(1)改革實驗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2)操作力求正確、規范、熟練。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實驗成功的保證,更是學生的一種示范。 (3)采取必要的針對措施。如必要的保護措施。

      教師課前應進行預備實驗,其目的在于探索影響實驗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條件和關鍵,從而保證課堂上演示的成功。

      (五)引導啟發,掌控全局

      演示過程中,教師除了演示,還要把演示與講授完美的結合起來 。既要認真實驗,又要注意講清實驗的原理和步驟;既要組織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和結果,又要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另外演示實驗中,教師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應該是“怎樣講”應該是“如何導”,做到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邊講解,這樣才能體現“主導”和“主體”關系。這樣學生觀察與思考同步進行,緊密結合,達到啟智養能的目的。

      (六)改進設計, 激發興趣

      有些實驗,教師略加設計改進,使實驗更有趣味和觀賞性。

      例如氫氣的燃燒和爆炸,課本上的實驗學生只能聽到爆鳴聲,如果略加改進:把集滿氫氣塑料瓶直接放地上,在尖嘴金屬管處點燃氫氣,不但能聽到爆鳴聲,而且塑料瓶也會騰空起。點燃時放在空曠處且是塑料瓶,所以實驗沒有危險性。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都感受到震撼,進而產生了了解“氫氣燃燒為什么會生爆炸”的強烈的欲望。

      (七)師生配合,相互合作

      實驗操作,要避免教師唱“獨角戲”。只要是安全的實驗,都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師可以導演,引導學生上臺演示或共同參與,同時要求下面同學細心觀察演示學生的實驗操作是否規范,做到觀察與分析相結合。特別是讓一些化學基礎稍差的學生與老師一起參與實驗操作,不僅能及時發現錯誤,改正錯誤,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平等的愛,在融洽的氛圍中學到知識,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八)體現環保,提倡節約

      中學化學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化學;綠色化學;環境教育

      新世紀化學發展的方向和議題是綠色化學。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人類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化學,是面向新世紀提出的化學新概念,同時它也為化學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中學化學教育工作者,面對的是新世紀的中學生,讓他們盡早地對綠色化學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有所了解,把綠色化學教育貫穿于中學化學教學的全過程之中。本文將通過對綠色化學現代內涵的介紹,從綠色化學角度分析現行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來討論一下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貫穿綠色化學的意識,并讓綠色化學通過課堂教學走向生活。

      1 綠色化學的內涵

      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是指設計沒有或者只有盡可能小的環境負作用,并且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它是實現預防污染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科學手段,包括許多化學領域,如合成、催化、工藝、分離和分析監測等。綠色化學概念從一提出來,就明確了它的目標,是研究和尋找能充分利用的無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地節約能源,在各環節都實現凈化和無污染的反應途徑。它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采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

      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原子經濟性”,即充分利用反應物中的各個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防止污染。

      綠色化學的核心內容之二,其內涵主要體現在五個“R”上:

      ①Raduction-減量。②Reuse-重復使用。 ③Recycling-回收。④Regeneration-再生。⑤Rejection-拒用。

      對于上述綠色化學現代內涵在學術界已得到理解,在工業上也已日漸得到認可和應用,因此它的概念與內涵在教學中的貫徹也將成為必然趨勢,特別是中學化學教育教學,面對的是接受啟蒙化學教育的中學生,貫徹綠色化學內涵,推廣綠色化學成果顯得尤為重要。

      2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

      2.1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在中學化學教材中,包含許多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從不同角度建立了與綠色化學內涵相一致的基本概念。從環境保護角度介紹了環境污染、三廢、大氣污染物、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等概念,在介紹概念的同時還分析了有關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及危害。從減量、減廢的角度介紹了循環操作、交換劑再生、催化劑中毒等概念。課本還在有關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內容編排中從綠色化學角度有重點地介紹了有毒物質的性質、使用、保存等。如介紹了氯氣、硫化氫、氟氣、氟化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基苯、白磷、偏磷酸等有毒、劇毒物質的毒性及使用方法,甚至用黑體字寫出加以強調;在選學內容中安排了臭氧空洞的形成、合成洗滌劑的功與過介紹等。教師在講述有關內容時應該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可見的污染造成的危害,然后再結合相關物質的性質分析造成污染的實質,從而使學生對污染的危害有更深刻的體會,并且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避免和解決的有效措施。

      教材中的工業化學也滲透了綠色化學觀點。工業合成氨、接觸法制硫酸、侯氏制堿法等工藝流程中,為了節省資源、提高原料轉化率和利用率,采取了循環操作(氧化);為了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的發生,設立了尾氣處理裝置,并介紹了尾氣回收的方法及回收物的利用;為了防止催化劑中毒,使催化劑重復使用,對原料氣或爐氣進行凈化。在講述這些內容時應明確指出實際生產中反應條件選擇的依據,循環使用有哪些好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重復使用”的綠色化學理念。另外,教材還介紹了電鍍工業中采取無氰電鍍,乙炔制乙醛中使用非汞催化劑的原因。從而引導學生理解“拒用”的綠色化學理念。

      2.2 在化學試驗過程中,進行環境教育。實驗教學與綠色化學聯系最緊密、最直接,因此在實驗教學中貫徹綠色化學思想最為重要。在中學化學課本的編制和修訂過程中,有關實驗內容安排也充分體現了綠色化學原理:(1)對常見實驗的固液試劑的取用給出了限量要求;(2)在教材修訂時刪除了有一定危險或危害的硫化氫和苯磺酸制備實驗;(3)介紹了聞氣體的方法;(4)強調了實驗中常見的事故避免、應急處理等;(4)介紹了特殊試劑的保存和使用原則及方法;(6) NO、NO2等有危害的制備實驗只安排在實驗室中進行;(7)在有毒氣體的制備實驗中強調了尾氣的處理辦法。

      由此可見,為了適應綠色化學新要求,在進行中學化學實驗時可進行如下改進:(1)大力推行微型實驗,即要對常見實驗儀器進行微縮,對常用試劑要給出限量。在微型化帶來實驗現象不明顯時,可借助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把實驗結果放大。(2) 對化學課本中有環保問題的實驗,進行改進或用多媒體課件來代替演示實驗。如有些顏色變化明顯的定性實驗可放在點滴板中進行,如Fe3+的顯色實驗等;有些定性實驗可放在濾紙上完成,如電解飽和食鹽水,檢驗醛基存在等。有些課本實驗裝置也可改進,如銅和濃稀硝酸的反應根據實驗室不同的實驗儀器可增加尾氣處理或中間裝置,以增強NO2、NO氣體的觀察效果。

      2.3 結合習題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教育。平時作業以及鞏固練習中涉及到很多題目與綠色化學理念相關,因此在做練習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從綠色化學的角度來分析。如有些題目考到預防污染的手段,有些考到環境污染問題,有些涉及到原子利用率等等。

      2.4 在化學課外活動中,加強環境教育。一方面,可以通過化學課外興趣小組,開展環境保護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測定大氣污染物濃度、測定附近河、湖水的酸堿度,到附近工廠進行污水排放觀察及污水處理參觀,利用節假日到野外收集廢電池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強環境觀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如電池回收、不亂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環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噴發膠等),敢于同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行為作斗爭,努力將環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護好我們的家園。

      參考文獻

      理论亚洲区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久久综合图区亚洲综合图区|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 亚洲一级大黄大色毛片|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国语在线视频手机在线|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亚洲成AV人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 亚洲色欲色欲www|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亚洲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不卡|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噜亚洲AV| 亚洲国产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va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