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士工作經驗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眼科醫護實習工作總結1
在眼科門診一個多月的實習,我見到了各種眼科疾病。如:角膜病、白內障、青光眼、眼底病、視網膜脫離、眼外傷、眼部矯形、眼腫瘤、斜視屈光不正等病例。
見識到視電生理為眼外傷病人檢查的一切程序。了解了視電生理是應用3H紅閃爍光ERG、暗適應ERG和視覺誘發電位對不同程序的眼外傷病例進行聯合檢測,以全面評估眼球挫傷后視網膜、視神經及黃斑區視網膜的功能損傷程度,來進一步診斷病情的嚴重性。
在各位老師的指導下能正確的應對各種疾病的分類,能正確的幫病人測視力、測眼壓、點眼藥水。了解了青光眼病人不能散瞳。教會我身為一名護士所不容忽視的問題,懂得了護士為人處事的原則,這些都是書本上所學不來的。
通過實習我知道了救死扶傷的真正含義,希望在下一個科室實習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使我能夠得到鍛煉。感謝門診老師對我實習的幫助,感謝門診領導的關懷。
眼科醫護實習工作總結2
不知不覺中,我已經輪轉到了第二個科室——眼科。雖然已經實習了一個科室,但由于性質完全不一樣,所以對于我來說仍然是陌生的。剛剛熟悉了一個環境,熟悉了科室里的老師們,現在又要準備迎接新的挑戰了。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學習與鍛煉,我學會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護士,不僅要學會最基礎的扎針技術,還要學會其他的各項操作,例如:導尿、灌腸、吸痰、鼻飼以及各種儀器的使用等很多東西。所以,學習是貫穿整個臨床始終的一條主線,我們不僅要學習各項技能,各種儀器的使用,還要學習怎樣去溝通,怎樣與人交流。以前我們每天大部分時間的學習是在課堂中完成的,現在我們已經步入社會,生活將會是我們成長的的導師。
在眼科的實習生活,并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簡單,大家都說“眼科能有什么忙的啊,不就是滴滴跟藥什么的嗎。”其實,這樣說是不對的,滴眼藥也有著很多學問,例如:眼藥水、眼藥膏、散瞳藥水、縮瞳藥水、激素類眼藥水,這些先點哪個后點哪個,都要注意些什么,都是有規則的。查視力法,也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樣簡單,對于那些在5米之內看不見東西的患者,我們要測指數還有光感,這些都是從前我不知道。雖然,實習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我們學習的內容在不斷充實深入,知識也在不斷的鞏固增長。從點滴做起,從基礎護理、清潔鋪床做起,持之以恒。
“態度決定一切!”要培養自己對護理工作的責任心和對患的愛心與耐心,為我們所選擇的職業而努力奮斗。
眼科醫護實習工作總結3
今天下午我們去到我們學校的附屬醫院的住院部十七樓進行眼科實習,臺風剛過不久的湛江雖然有點優傷,但是我們還是帶著好奇興奮心情來到28層的住院大樓。
帶我們的老師是上一次和臨床技能培訓中心中,上眼視光解剖豬眼的老師。別看她那么年輕,其實她已經是碩士生了,并且她好象掛著一個住院醫生的版在胸前。來到上課的課室(其實只是在醫院中一個會議室的房間,只是加多個電腦投影儀才叫它教室),然后她跟我們講:“誰等下想做眼底觀察的,先滴眼藥水”當然我們也是正常人嘛,誰都想有這個機會啦,就沒有想到老師說這些是有后遺癥的,就是用了這眼藥水會造成眼睛瞳孔放大,等我們都用了之后(每兩個人一組每個人只能滴一只眼睛,組員間滴的是相反的眼睛),老師才說這個放大瞳孔需要6個小時才能恢復,然后我們就想到以后6個小時不能正常在陽光正常使用滴眼藥水的眼睛這個情境,就有點后悔啦!心里暗罵老師不早點說明,不過也算了,為了科學的學習,這點苦都不能挨,以后怎么做大事呢。
沒想到好事盡在后頭,在使用裂隙燈顯微鏡的時候,我成功成為被研究生,首先觀察的是角膜、鞏膜等前眼的結構,因為不需要使用和眼睛直接接觸的,所以觀察得還挺順利,等到想觀察前房角的時候,需要和眼睛直接接觸的,而且還會使用到點麻藥和點膠水,最重要的是會對角膜會有一點傷害,檢查的時候,眼睛會很難受,整個過程被鏡筒卡住眼,這些都需要經過被檢測者同意才行。我想就在這個時候,剛開始學習專業課,我怎能退縮呢,只要沒有什么后遺癥,過幾天眼睛就會沒事啦,況且我們這個組也需要一個人被檢查的嘛,于是我就同意啦,因我相信老師的操作水平,事實上,在整個檢測的過程和我想象一樣,她操作非常小心,也要求觀察的同學要快點,說被檢測者感覺不受,嗯,其實,感覺也并不可怕,只卡住眼睛,另一個眼睛也不怎么動,怕會影響老師的操作,只好閉上,那個被測的眼睛滴著眼藥水沿著流了下來。說真的,當時的感覺挺辛苦的,但是內心一直有一定要堅持住。(或許是老師的一句話,或許是不想老師的操作帶來復雜化,或許是想讓同學都看到觀察的現象,或許。)
[關鍵詞] 輪轉護士;帶教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7(c)-162-02
作為三級甲等的綜合醫院,我院每年都要招收一批新的聘用制護士,并且實行5年規范化培訓,特別在剛工作的前兩年里,要在各個科室之間進行輪轉,以求能夠對全院各科室的工作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及能力,同時也是提高護理管理的一個有效方法。而我所在的急診科對護理人員的各項要求都有較高的標準,集輸液、搶救危急重病人、護理、留觀病人的病情觀察等工作于一體,這就要求每個護理人員都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各項技術操作,特別對于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和各種常見病急救措施的熟練掌握度都有較高的要求,尤其在工作量大、人員少的情況下,力求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夠獨當一面,這些高標準的要求對于剛進科室、對環境還不熟悉的輪轉護士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
1 輪轉護士在新的工作環境中潛在的問題
1.1 對急診科的環境、物品存放、各班工作程序不熟悉
輪轉護士剛進入科室,對病房的布局,床位的擺放,各種醫療常用物品,無菌物品等的存放不清楚;有哪些班次、各班次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都不了解,從而影響到工作的質量和速度,而急診工作講求的是分秒必爭。
1.2 對各種常見病的急救程序不熟練
急診工作就是要在面對每一個急救病人時能夠迅速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就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不僅要熟悉各種急癥的搶救措施,而且能根據各種突發狀況采取應變措施。但輪轉護士由于剛走上工作崗位對各項業務還不熟練,又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往往遇到緊急情況不知所措,不能及時有效地配合醫生,從而影響到搶救的效率。
1.3 對各種急救儀器的操作不熟練
在急診科搶救、護理病人的首要工作就是熟練操作,正確使用各種急救儀器,如薩勃機,除顫儀、洗胃機、心電監護儀、心電圖機、呼吸機等,這么多的儀器設備,對于新工作的護理人員只是在書本上學習過,在實習時偶爾見到過,而對急救儀器在實際工作中的操作規程還不甚了解,使用起來比較困難,但儀器使用是搶救病人的重要環節,因此儀器使用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到搶救工作的效率。
1.4 對于各項護理操作的收費不能熟練掌握
我院急診科的各項搶救及護理操作都需要通過護士根據收費標準開出的繳費單來進行收費,項目繁多,要求護士將各項收費標準熟記于心,準確運用,多收會影響到護患關系及病人的利益,少收則影響到醫院的效益。因此收費的快慢及準確性直接影響到工作效率和醫院的形象。
2 對策
針對以上出現的主要問題我們科采取了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2.1 入科介紹
到科室第一天的輪轉護士由工作經驗豐富的老護士帶領參觀科室,熟悉病室的環境、布局、科室成員、各個班次的工作時間、工作程序、工作制度以及各種物品的擺放位置等。這樣上班時就不會有心理負擔,也能順利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總結經驗,認真學習
平日針對急診科工作中容易出錯的地方以及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進行系統地分析和總結,并把總結的經驗完整的歸列,納入到急診工作須知的帳夾中,要求每一個輪轉護士認真學習,養成良好的工作風范,切實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確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少出偏差,提高工作質量。
2.3 認真帶教,嚴格考核
由護士長安排經驗豐富、能熟練操作科室內各項急救儀器的護士帶教,向輪轉護士詳細介紹各種急救儀器的使用方法,采用全方位的綜合教學方法,做到多評價、快反饋來控制教學質量,并最終由護士長進行考核,一項一項過關,確保每一個護士都能熟練地使用各種急救儀器,提高搶救質量和效率。
2.4 創新帶教程序,提高護理水平
我們將急診科常見病的急救措施分為詳細的文字描述和簡單的示意圖放在帳夾中方便護士經常翻閱學習;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一套非常簡單且容易掌握的能適用于各種急癥的急救程序,作為入科須知要求每一個護士熟練掌握,并能準確運用,同時在一段時間內對科室輪轉護士實行護理程序帶教,即采取“老護士示范,新護士觀察―新護士實踐,老護士觀察―新護士再實踐”的帶教方式,由護士長不定時地進行提問,以提高輪轉護士的急救護理水平。
2.5 熟悉、掌握收費標準
針對收費問題,我們將急診科的一些常用收費標準歸納列表,做到收費標準人手一份,并且在收費標準的帳夾內備存一份,方便大家參閱,以保證收費工作的順利進行。
2.6 及時總結
不定期地召開科務會,由護士長主持,召集大家討論,如何更好地促進科室的發展,以提高每一個護士的主人翁精神和責任心,推動科室的發展。
2.7 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搭配
合理安排好新老護士的搭配,讓新輪轉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工作能力。
1.1一般資料
對2015年9月—2016年8月在該院產科接受治療護理的158例產婦開展品管圈活動,作為該次研究的一般資料。該次參與研究的患者都知情該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提供研究信息同時簽定了知情同意書,此次效果研究已通過該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與批準。接受品管圈活動管理的產婦年齡在20~39歲,平均年齡(26.7±6.3)歲,懷孕次數為1~3次,該次品管圈分成孕產婦護理、新生兒護理、健康宣教3個小組,各小組的成員均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工作年限超5年的超80%,且每組成員在所負責的品管圈小組內臨床經驗豐富。
1.2方法
在該次研究之前該院產科護理工作未應用過品管圈管理模式,護理管理措施在應用品管圈活動之后進行了以下調整。1.2.1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各小組成立前,組織產科所有護理人員接受品管圈知識的培訓學習,使其對品管圈有一定的了解,積極主動參與本活動。根據護理人員的個體情況和技能專項,由護士長將其合理分配到孕產婦護理、新生兒護理、健康宣教3個品管圈小組內,每個品管圈小組均包括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和4名護士,各組自由選出圈長,2名主管護師作為該品管圈小組的督導。各小組根據所負責的項目,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產科護理資料并分析護理缺陷,辨別潛在的風險和質量影響因素,根據組內討論等方式制定有效的護理策略[3]。1.2.2品管圈小組活動(1)孕產婦護理品管圈小組活動[4]:經調查,在產婦身份識別有偏差、臨產孕婦的送房時機不準、孕產婦隱私保護不良等為常見問題,原因主要是護士技術不熟、責任感不強等。對此采取以下措施:①提高巡視頻次,及時處理緊急情況,密切觀察產婦狀態,看準送房時機;②完善產婦信息的查對,要求護士嚴格核對信息,避免身份信息識別錯誤,提高病歷書寫質量,充分尊重并保護孕產婦隱私;③在使用催產素時提高警惕、注意觀察并掌握孕產婦生產進程,避免胎兒宮內窘迫;④注意產后產婦的身體恢復,及時有效的進行產后指導,幫助孕產婦解決問題,減少產后并發癥的發生。通過滿意度調查表對工作進行總結,小組每15d對統計結果進行討論整理,肯定取得的效果,同時分析不足。全員探討,收集、整理大家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并研討制定下一步的改進措施,將成功經驗加入到標準化的管理。(2)新生兒護理品管圈小組活動[5]:新生兒手圈、胸牌時常脫落是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組內討論,此類問題的發生主要與孕產婦和家屬對手圈、胸牌重視程度不夠、護士沒有將手圈系緊、手圈本身質量不穩定有關,整改措施:①與本院采購科溝通,購買質量過關的手圈和胸牌;②加大對護士的培訓力度,標準規范的為新生兒佩戴手圈,同時增佩足圈,雙重保險;③強調手圈和胸牌對新生兒的重要性,不可隨意摘除,且注意避免其破損或脫落。(3)健康宣教品管圈小組活動[5]:部分產婦對孕產知識的掌握不確切,為了更好地提供服務,品管圈小組:①通過查閱資料及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編制“孕產婦健康宣教資料”并在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改進,上交護理部,由其組織審定,并制作“健康教育路徑表”;②組織組員學習健康宣教的有關內容及業務,并能有效的應用到工作中,加強同孕產婦的溝通;③為保證健康宣教的有效性,對“健康教育路徑表”中的內容、作用為孕產婦進行詳細的講解,爭取孕產婦的積極配合;責任護士要根據要求,嚴格對孕產婦及家屬進行有計劃性的教育并適時評價。品管圈每半個月調查孕婦及家屬對宣教內容的掌握,認真總結分析,并對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改進實施方式等,確保健康宣教的有效性。
1.3觀察項目
記錄并比較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新生兒手圈和胸牌丟失情況、孕產婦護理缺陷事故的發生情況、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及滿意度情況。
1.4統計方法
將該次實驗結果錄入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品管圈活動實施前后孕產婦滿意度和知識掌握情況,較實施前均明顯提高,見表1。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新生兒手圈丟失率為2.53%,胸牌丟失率為1.27%和,均明顯低于實施前,見表2。
3討論
由于產科需求的特殊,要求醫療護理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降低孕產婦及新生兒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此,較一般的護理更有難度,在管理上要求必然會更加嚴格,對于產科的護理工作人員要求則會更全面、具體。品管圈作為一種科學的管理工具,被應用到產科不僅僅是因為其能有效地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調動了員工們的工作熱情,通過對工作中問題的自我查找、分析、組間討論、制定方案、積極實施,并取得效果,這一系列活動都對員工有很大的激勵[7]。品管圈活動不僅增強了員工的自信心和責任感,同時也強調了團隊的整體意識,提高凝聚力。從該次的研究結果來看,實施品管圈活動后孕產婦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明顯提高,很大地改善了護理過程中的缺陷,護理流程更加順暢自然,孕產婦與護理人員之間建立了默契的聯系、氣氛融洽,醫護人員的付出也得到了回饋,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產科護理工作中,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了護理質量,是醫護都愿意配合和接受的一種有效途徑,臨床效果顯著。但還應重視實施環節,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不斷調整優化品管圈的實際適用條件,使其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發揮最優效果。
作者:袁碧波 單位:岳陽市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張春梅.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168-169.
[2]陳孝芳.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6,3(2):185-186.
[3]文玲玲.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89-190.
[4]周美珍,吳秀芳,周春霞.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1):825-826.
[5]萬志紅.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41(12):164.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以本院的神經外科護理單元為研究對象,包括神經外科護理單元的護士長和其下屬全部的護士,共26人。
1.2方法
1.2.1護理管理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9月以傳統口頭傳遞模式進行護理信息傳遞(使用前),2014年10月—2014年12月以微信傳遞模式進行信息傳遞(使用后)。由神經外科護理單元護士長創建微信群,邀請其下屬的所有護士加入群聊。護士與護士之間,護士長和護士之間隨時隨地雙向交流。運用群聊上傳護理控制方面、需改進的地方、下達的通知、每日護理記錄(護理部各種會議或者講課安排,輪班等)、心得體會、護士之間心意(誤會的解除、醫院好人好事宣傳、互相之間節日問候、工作時間調整)、學習交流(護理學習資料、個人經驗交流、提醒警告、建議、新知識、新技術分享等)。上傳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傳統的文字以外,像語音、圖片、視頻等均可。護士長每日在群里發起群聊,進行互動交流,使信息及時化,共享化,提高護理質量和工作效率[2]。
1.2.2評價標準
護士重要信息知曉率以每月進行重要事件(包括醫院、護理部、科室)內容考試,以百分制形式計算,取全科人員的考核均數。護理防范及改進措施執行率以醫院護理部每日護士長夜查檢查分值作為考核標準。本周重點工作的完成率以醫院發放的護長手冊中的每周質量控制作為評判標準。護理質量檢查平均分取每月護理部質量控制檢查分值的均值。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壓瘡、墜床、跌倒、燙傷、給藥差錯等。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使用后護士重要信息知曉、護理防范及改進措施執行、本周重點工作的完成、護理質量檢查平均值高于使用前。見表1。使用前發生了3例護理不良事件(皮膚燙傷1例,院內壓瘡1例,給藥差錯1例),使用后發生了1例院內壓瘡,使用前不良事件發生率高于使用后。
3討論
神經外科病人的發病都具有突發性,變化性,病情還十分的危急。所以神經外科的護理單元的工作責任十分重大,工作量十分大,風險性隨之而增長。所以,神經外科的消息的傳遞比起其他科需要更加及時。特別是,護士因為有倒班制,所以口頭轉達就顯得十分浪費時間而且效率低下。但是,在投入了微信的使用了之后,神經外科的工作的各方各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就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新信息、技術以及經驗總結的交流平臺
神經外科的護士常因為工作繁忙以及倒班制的緣故,對科室的最新動態了解不足,對于醫院的最新的文件精神也沒有充分把握。護士與護士之間的經驗交流也十分地貧乏,知識與技術難以更新。但是,有了微信之后,護士們獲得院級和護理單元的消息更加及時和方便了。醫院最新的文件精神,科室臨時通知或者工作任務等都可以一鍵掌控了,避免了工作上的誤差[3]。護士們在朋友圈積極分享自己參加的各種學術交流活動,曬出自己的工作經驗等有利于護士之間的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此外,上傳形式可以多樣化,除了文字以外,像語音、圖片、視頻等均可。多樣化的方式使得護士們減輕了護理工作的枯燥與無聊,有利于身心的放松。在學習之余輕松,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
3.2提高了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及參與管理的意識
管理工作往往都是護士長事事把關,親力親為。護士基本很少意識到大家是集體中的管理者,人人都有管理權。所以,護士長的工作往往十分繁多,管理效果也是差強人意。但是,自從微信群建立了之后,護士的主人翁意識大大提高,人人都主動參與到科室的管理工作中。對于出現的各種問題都能積極地上報,如儀器安全管理,病房、危重病人統一管理、管道護理、備用品等出現的問題。今年,本科室還在上級部門的檢查中,護理質量名列前茅[4]。
3.3科室呈現和諧氛圍,人性化特點突出
神經外科由于工作繁多、風險大、夜班又多、環境條件也并不理想。所以很容易感到郁悶、情緒低沉,此時情感的安慰和支持就顯得十分的重要[5]。護士與護士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護士與護士長之間的關系就顯得更為突出了。有調查顯示,護士長對下屬的適當的通情行為可以有效地緩解護理工作的緊張感。這也是在這個壓力山大的現代職業生活中,管理以人為本,重視情感管理的原因所在。因此,護士長對科室氛圍的調節上需要更加注重了,在嚴格要求之外,要適當地給予護士關懷、理解與支持。通過微信,就可以很好地處理這些問題了,通過朋友圈,可以很好地了解互相的最新動態,可以互訴衷腸。護士長通過留言了解護士所愿所想,最大限度地滿足她們,如排班,可以適當地根據護士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地調班、排班,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人員更加優化。護士與護士之間節假日互相發送祝福信息,留下一段段溫馨的字眼,讓互相都能感受來自同事的祝福,感受節日的快樂,有利于護士之間的和諧共處。
[關鍵詞] 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分析;護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55-02
消毒供應中心是一個面向全院供應各類無菌敷料、器械以及其他醫用無菌物品的關鍵科室[1]。消毒供應中心擔負著全院各臨床科室的污染物回收、清潔滅菌以及再次發放等工作,是全院無菌物的供應站,同時也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站[2]。因此,消除消毒供應中心的安全隱患是提升全院安全質量標準的重要環節。本院針對消毒供應中心的特點總結以往工作經驗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經實踐驗證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現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供應室從業人員共計7名,其中,男3名,女4名;年齡21~48歲,平均(46.78±5.62)歲;主管護師1名,護士3名,助理護士1名,技術工人2名;學歷:大學本科2名,大專2名,中專1名,高中2名。實施前1年中清洗器械件數為15 600~23 454件/月。實施后供應室從業人員無變化,器械清洗件數約為35 000件/月。
1.2 方法
1.2.1 管理措施 根據以往工作經驗總結出導致安全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設備儀器管理、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消毒滅菌物品質量以及工作質量等因素。根據相關因素制定出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執行。
1.2.2 評價指標及方法 依據消毒供應中心18項質量評價指標統計兩組質量合格率。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滿意率調查,向全院各臨床科室發放問卷調查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滿意率。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前后共向臨床科室發放問卷204份,實施前后各102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04份。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質量合格率明顯高于實施前(P < 0.05);臨床科室滿意率也顯著高于實施前(P < 0.01)。詳見表1。
3 討論
3.1 安全隱患分析
3.1.1 設備儀器的管理 消毒供應中心中最主要的醫療設備是高壓蒸汽滅菌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的操作不規范、設備保養不到位、監測未定期執行以及小故障未能及時排除等均可影響設備的安全運行,從而造成安全隱患。
3.1.2 人員職業素質 消毒供應中心從業人員對于消毒供應中心的專業要求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執行相關操作的過程中發生簡化流程等情況,導致安全系數降低。另外,從業人員身體基本素質偏低,學歷水平較低且參差不齊,接受與操作能力相對較低。個別從業者責任心不強,滿足現狀,缺乏進取精神[3],在工作中易發生偏差,導致日常工作中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
3.1.3 消毒物品的質量因素 清潔的質量未達標,隨意簡化或更改操作流程致使污漬、銹漬以及微生物清潔不徹底;清潔消毒后的包裝物質量不達標,包裝材料的質量、清潔度等不合格,包裝后未按要求標記等;物品的裝載與存放不達標,未按要求擺放,存放超過有效期,存儲條件不達標等;滅菌物品的監測不嚴格,儀表不精確、橡皮墊密封不嚴、冷空氣排出不凈、滅菌時間設定有誤以及壓力溫度未達標等。
3.1.4 工作質量因素 各項管理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健全、安全教育環節薄弱、業務技術的培訓松懈、預防交叉感染措施不全面等均導致了工作中安全隱患的發生。
3.1.5 職業風險 消毒供應中心是全院污染物的集中處,因此從業人員的職業暴露風險極高,其中,銳器傷風險為74.5%左右,患者藥液、體液感染風險約為6.7%[4]。
3.2 管理措施
3.2.1 建立健全相關操作規程與規章制度 將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制定出各崗位的崗位職責及監管制度,量化各項職責標準,采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全部從業人員對相關要求與標準達到熟練掌握程度,通過定期檢查與非定期抽查的方式確保制度要求的真正落實[5]。對于高風險儀器與設備采取專人負責制,并建立起保養維修檔案。
3.2.2 加強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培訓 定期進行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培訓,使全室人員熟練掌握并從思想上真正引起重視;同時開展職業素質評比,將評比結果與績效工資相掛鉤,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與重視度。
3.2.3 加強質量監控 確保滅菌物品的質量,建立起質量控制小組,不定期對各崗位進行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指出,并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對發現的質量問題與安全隱患進行通報并提出整改方案。
3.2.4 加強從業人員防護 向從業人員詳細說明職業防護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避免因怕麻煩、趕時間等原因出現防護不到位從而引發從業人員的職業風險[6]。進行危險操作時必須按照相關規定穿好防護服,避免被灼傷或感染。
[參考文獻]
[1] 易顯林.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的管理[J]. 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26(4):271.
[2] 閆曉東,張喆,郭鳳玲. 消毒供應中心的職業危害及防護[J]. 中國實用醫藥,2011,6(16):274-275.
[3] 李薇,董春蓮,郭亞波,等.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安全隱患管理[J]. 中國健康月刊,2011,30(1):230-231.
[4] 廖春華,崔彩萍. 新管理模式下消毒供應中心人員職業安全的探討[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33(3):393-394.
[5] 莫敬先. 消毒供應中心醫院感染隱患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