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主權基金論文

      主權基金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主權基金論文

      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提要: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之間的金融聯系更為緊密,也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日益高漲,再次對國際貨幣體系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

      前言

      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世界各國或地區的金融活動趨于全球一體化的趨勢。在金融全球化下,信息跨國界的傳播和現代化電子技術的應用使得國際資本流動加速,國際金融市場規模擴大,各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然而,金融全球化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和運行格局,并使得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越來越無法滿足世界經濟發展的需求。現行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在“牙買加體系”的基礎上逐步演化而來的,也被稱為“無體系的體系”,它既沒有同一的匯率安排,也沒有明確的本位貨幣,各國的經濟政策行為也難以受到約束。當爆發金融危機時,金融全球化使得各國共同遭受危機影響的程度加深,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過程中處于更加弱勢的地位,極易受到攻擊。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爆發的多次金融危機,究其根源就是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貨幣體系矛盾的凸現。

      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西方發達經濟體紛紛進入衰退期,世界經濟重心逐步向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轉移。由于這些發展中國家并未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獲得相應的話語權,因此他們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意愿極為強烈。隨著近年來其影響力的逐漸擴大,改革的呼聲也更加高漲,發達國家已無法再忽視發展中國家的聲音,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金融全球化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引發的問題

      (一)導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加劇。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國際資本流動的增長速度已超過國際貿易和國際生產的增長速度。而且隨著金融全球化的發展,短期國際投機資本數額仍在不斷膨脹。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規模的增長主要得益于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正是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為短期性國際資本的流動提供了便利。反過來,跨國資本流動尤其是短期性國際資本的快速流動又強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不穩定性。這些基于套利性動機的短期國際資本總是對一國金融體系的缺陷伺機攻擊,并導致貨幣危機的爆發。隨后,當短期國際性資本大批逃離該國時,又會將貨幣危機放大成銀行危機、金融危機、甚至整個宏觀經濟的衰退。

      (二)導致國際儲備供求矛盾深化。國際貨幣體系決定國際儲備體系,在現行的多元貨幣體系下,一國的儲備資產中的特別提款權、儲備頭寸和黃金儲備是相對穩定的,這時,外匯就成了一國增加國際儲備的主要手段。通常來看,外匯收入的增加來源于國際收支盈余,這樣在國際收支差額與外匯儲備的關系上,一些國際收支長期盈余的國家外匯儲備需求較低,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過剩,而赤字國雖有強烈的外匯儲備需求,卻出現了外匯儲備的短缺。于是,就出現了國際收支差額對外匯儲備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矛盾。

      此外,國際儲備的供求矛盾還體現在儲備貨幣發行國與非儲備貨幣發行國的不平等上。對于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可以輕松的通過貨幣發行和貨幣互換來取得外匯儲備,但是他們作為發達國家往往又都是國際收支順差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積累。對于非儲備貨幣發行國來說,他們只能通過增加出口來取得外匯,但是這些國家往往是發展中國家,出口能力有限。這樣,在國際儲備的管理中,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處境形成強烈反差,迫切需要儲備的國家面臨儲備短缺,而不需要儲備的國家反而出現儲備過剩。

      (三)導致國際收支調節混亂。多元化的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允許各國在國際收支不平衡時可采用不同調節方式,但除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外,其他幾種調節方式都由逆差國自行調節,并且國際上對這種自行調節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或支持,也不存在政策協調機制和監督機制。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調節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已經發生了異化,他的主要義務由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維護固定匯率、為嚴重逆差國提供資金援助及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常項目交易的多邊支付體系,轉移到了維持貨幣的自由匯兌,因為他假定自由浮動的匯率具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功能,無需過多干預。這樣,當部分逆差國出現長期逆差時,由于制度上無任何約束或設計來促使逆差國或幫助逆差國恢復國際收支平衡,逆差國只能依靠引進短期資本來平衡逆差,而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為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了隱患。在國際收支調節問題上的這種混亂狀態,成為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與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矛盾的集中體現。

      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構想

      (一)提高特別提款權的地位和作用。早在1969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缺陷暴露之初,基金組織就創設了具有超主權貨幣性質的特別提款權,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風險。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缺陷,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由于特別提款權具有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征和潛力,它的擴大發行有利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克服在經費、話語權和代表權改革方面所面臨的困難。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些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因此,當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推動改革特別提款權的分配,考慮充分發揮特別提款權的作用,實現對現有儲備貨幣全球流動性的調控,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改革不合理的份額制,應綜合考慮一國國際收支狀態和經濟規模來調整份額,以此來降低某些經濟大國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絕對控制;另一方面繼續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基金份額,擴大其資金實力,以便有足夠的可動用資金來應對危機。

      (二)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和作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重要的載體,理應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被弱化和異化,因此有必要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廣泛的改革。(1)擴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援助的范圍,強化其國際最終貸款人的職能。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缺乏一個國際的最終貸款人,顯然是難以應付國際貨幣危機的;(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實行資金援助時,不僅要考慮恢復受援助國的對外清償能力,還要考慮促進其經濟發展。這就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應改變將短期內恢復受援國償付能力作為唯一目標的做法,并把重點放在危機防范而不是補救上;(3)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監測和信息功能。當成員國經濟出現問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義務對成員國內經濟政策提供建議,并為投資者和市場主體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4)促進交流與合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加強與成員國交流的同時,還應積極促進成員國之間或成員國與其他組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三)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改善各國經濟政策的協調性。金融全球化為資本的無序流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同時,世界上主要貨幣的匯率大幅度波動,為發展中國家平衡國際收支和穩定匯率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成本,也使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變得更加困難。因此,發達國家應主動擔起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這就要求各國加強國際金融的合作與協調,這是確保國際貨幣體系穩定的基礎。從國別上看,這種合作與協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協調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各發達國家之間應經常相互協調與溝通,共同承擔起應有的國際責任,并以積極的態度,加強各國在貨幣和經濟政策方面的合作,以保證國際貨幣體系穩定;二是協調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發展關系。在支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同時,更多地考慮促進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注意保護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利益;三是加強區域性經濟貨幣政策的合作。在總結歐盟與歐元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一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共同探討區域性貨幣合作的有效途徑,以抵御外部危機對該區域經濟體的沖擊。此外,從加強合作的領域看,還應加強國際金融經營環境、國際金融內部控制、國際金融市場約束以及國際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合作與協調。

      (四)建立和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在金融全球化下,建立和完善國際金融監督機制已成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制度包括:(1)提高信息透明度,公開披露有關信息;(2)抑制國際范圍內短期資本的無序流動,特別是加強對“對沖基金”、離岸金融中心的監管。對對沖基金以及其他種類繁多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已成為國際貨幣新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3)加強對銀行的跨境監管。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某些國際性銀行經營轉移到管理不嚴的離岸避稅港,以便規避國內的管理和監督,這無疑中增加了資本無序流動的風險。因此,對銀行的跨境監管是國際監管體系的重要內容。 轉貼于

      主要參考文獻

      [1]冉生欣.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6.

      [2]國慶.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及改革方向.上海經濟研究,2009.2.

      [3]周文貴等.國際貨幣體系論.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第2篇

      會計經濟觀是對權益主體范圍及歸屬的認識,由此設計對企業性質的認識,對相關會計和會計信息進行最基本記錄、計量和報告的觀點。傳統會計經濟觀主要有業主權理論、主體理論(稱實體理論)和經濟理論,其他的會計觀包括基金理論、剩余權益理論、投資者理論、企業理論和指揮理論。傳統收益計量思想“收入費用觀”的顯著特點是“面向過去計量”,該思想堅持收入實現原則和穩健原則,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屬性,以交易法確認收入,很少考慮企業未來的環境變化,不能如實地反映企業的全面收益。新會計經濟準則體系以反映企業全面收益為直接目標,其指導思想部分放棄收入費用觀,而大范圍使用資產負債觀這一收益計量思想,更多考慮企業未來面臨的環境變化,充分揭示企業的風險,全面反映和計量企業的收益,以反映企業的價值,“面向未來計量”是該思想內核的集中體現。本文旨在對傳統會計經濟觀進行研究的同時探討新會計準則下的經濟形態的轉變。

      2.文獻的搜集和選取

      2.1文獻數據的來源

      本文基于對相關學術期刊的分析,在相關文獻的搜集過程中,主要搜索范圍為6種會計類核心期刊及5種經濟期刊中的相關文獻,檢索的時間段為1995—2013年。如下表所示。

      2.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獻檢索法,對表中所示的期刊從1995到2013年進行檢索,篩選條件為論文名稱中至少有一個詞為會計觀或經濟理論、業主權理論,然后對篩選出來的文獻進行分析,最終得到30篇在會計觀方面有一定代表意義的研究文獻。

      3.研究結果與分析

      現階段的傳統會計經濟觀主要分為業主權理論與經濟理論(也稱實體會計觀)。業主權理論的理論來源是復式記賬法,認為企業的唯一主體是企業的所有者,基本原理是資產-負債=業主權益,這一原理也是資產負債表觀的理論基礎;經濟理論的核心思想認為企業與業主是兩個獨立主體,業主并非唯一的權益持有人,會計信息以企業為中心,基本原理是資產=權益(債權+所有權)。基于相關學術期刊與文獻,現作如下分析:

      褚洪生、卜華認為這兩種理論在以下四個方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3.1起源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是圍繞業主權益展開研究的。業主權益理論最初形成于對13世紀地中海沿岸各國出現的復式記賬法的解釋,復式記賬是從業主立場上看待賬戶的意義,對復式記賬的這種解釋標志著業主權益理論的形成;經濟理論是圍繞經濟實體展開研究的,企業主體理論產生較早。

      3.2企業目標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下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和分析業主的凈財富,主要內容是以業主權益為出發點保持會計記錄和編制財務報表;經濟理論下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其核心思想是凈收益歸企業所有,而不是業主所有。

      3.3主體不同

      業主權益理論下的主體是單個企業家或股東(即業主),他們通過人經營企業;經濟理論認為企業是經濟實體,企業單位是經濟利益的中心。企業與業主是不同的實體,企業作為一個法人在法律上是獨立的實體,在經濟上是獨立于業主的。

      3.4會計等式與會計要素的含義不同

      ①業主權益理論下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業主權益,企業主體理論下的會計等式為:資產=權益。②業主權益理論下會計要素的含義。業主權益理論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和分析業主的凈財富,因此對于要素的解釋以業主權益為中心;經濟理論下會計要素的解釋是以企業實體為中心的。

      胡紅梅認為,在業主權理論下,債務利息和所得稅都代表業主的一項費用,應在決定業主的凈收益之前予以扣除。企業某年創造的價值就是收入大于費用(包括債務利息和所得稅)形成的凈收益,即在宣告紅利(股利)前公司的全部凈收益都是企業價值的增值;在經濟理論下,企業賺取的收益是企業自身的財產。利息、所得稅及股利都應視為收益的分配而非費用,即是對各種權益持有人進行的分配,均屬于公司收益的分配。因此,企業某年創造的價值應視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即在支付利息、所得稅及股利前的利潤額。

      業主權理論是一種凈財富概念,即代表所有者(業主)擁有的凈財富(凈價值)。按照業主權理論,收入即為業主權益的增加,費用為業主權益的減少,收入大于費用而形成的凈收益直接歸屬于業主權益的增長。發放現金股利應視為業主資本的撤出,留存收益則是業主權益的一部分。股票股利僅表示業主權益之間的內部轉移,并不代表股東的收益。然而,債務利息代表業主的一項費用,應在決定業主的凈收益之前予以扣除。公司所得稅在業主權理論下也應視為一項費用,或者說它是股東應納的所得稅而由企業代為支付而已。

      總括收益觀是基于業主權理論的,因為這時的凈收益包括期間內影響業主權益的全部項目,僅排除股利發放和資本交易。業主權理論特別適用于獨資企業組織。

      經濟理論認為,企業主體本身是獨立存在的,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企業的創立者和業主并非與企業的存在相同。主體理論主要適用于公司組織。

      其理論依據的會計恒等式是:資產=負債+業主權益,即資產=權益(負債+業主權益)。根據主體理論,負債是企業自身的特定義務,資產代表企業自身收受特定物品和服務或其他利益的權利。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看,企業賺取的收益是企業自身的財產,只有股利分派部分才代表股東的收益。因此,留存收益應視為“公司自有的權益”。經濟理論還為債務的利息應視為收益的分配而非費用,即對各種權益持有人進行的分配,均屬于公司收益的分配。凈收益不被視為直接屬于股東的收益,收入和費用并不代表股東權益的增減,這樣,收入只是企業的成果,費用就是企業為獲得收入而消耗的物品和服務。

      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第3篇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危機原因;啟示 

       

      過去的2011年,是內憂外患多種因素繁雜交織的一年。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發酵,主權信用危機惡化,歐美各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整體來看,歐債危機是中國外部經濟面臨的一場重要危機,怎么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探究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之前,我們先簡單談一下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將債務杠桿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政府聯手利用公共財政的“再杠桿化”掩蓋了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但是這種掩蓋是暫時性的,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以來,人們最常想起的詞語就是“高赤字”。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歐元區經濟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元區現階段實行的是統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然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常年的不對稱性使得各項矛盾和問題得以積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沖擊之下,矛盾開始暴露,直指主權債務危機。盡管貨幣一體化為歐元區成員國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競爭優勢,但是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對稱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勢。另一方面,歐元區簽訂的《穩定與增長公約》并沒有完全遵循最優貨幣區的要求,各國的實體經濟結構不盡相同,這樣更容易遭遇“不對稱沖擊”的影響。由于各成員國經濟周期不同步,歐元的誕生也未能顯著縮小這種差異。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無法也不可能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從而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 

      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的歷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著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隨的則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不得不說,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二、歐債危機給中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出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由于中國的經濟主要還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人民幣“升值” 

      最近在歐債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 

      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企業如果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于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貿易盈余還可能會繼續下滑。 

      (三)外匯儲備縮水 

      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縮水。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的資產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投機資本流入可能增加 

      現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范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五)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影響較大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同時還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承壓。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財政刺激計劃要在可控的范圍內,把握好財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但是不能太樂觀。因為首先,我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觀”,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發展,財政入不敷出;其次,當面臨經濟下行是,政府刺激計劃會使財政負擔加大,可能造成通脹的壓力以及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所以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債務負擔,做好債務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 

      (二)注重轉方式、調結構,由投資出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 

      希臘的局面警示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出口是我國促進經濟發展的殺手锏,但是這種方式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該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擴大內需是經濟結構轉換的核心環節,消費是拉動經濟更好更長效的動力。此外,在出口戰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 

      (三)與國際接軌,增加中國財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國應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溝通、協調,縮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的差距。 

      (四)正視地方債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第4篇

          參考文獻

      [1]李珊珊.我國涉外網絡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

      [2]劉峨.論我國海洋環境侵權的法律適用[D].北京化工大學2011

      [3]聶萼輝.中國留學生回流的技術外溢效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4

      [4]杜文睿.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職業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4

      [5]趙少欽.在昆高校越南留學生跨文化適應狀況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3

      [6]張曉.論我國綠色貿易保護法律制度的完善[D].北京化工大學2011

      [7]劉志松.我國國際私法對弱者利益保護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

      [8]汪超.外國留學生演唱中文歌曲的問題及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4

      [9]李萌.創業型留學歸國人員滿意度及人才引進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4

      [10]趙瑞.日本第三高等學校中國留日學生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5

      [11]張志群.加強閩臺合作辦學學生素質教育管理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

      [12]王卓.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terculturalSensitivityandPsychologicalWell-beingBasedonanInvestigationinChineseOverseasStudentsinAustralia[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4

      [13]馬菁.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內部質量保障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14]譚舟宇.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立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4

      [15]安仲偉.中國主權財富基金(CIC)“去主權化治理”路徑探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4

      [16]蘇曉敏.CAFTA投資者與東道國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

      [17]張軒.中國涉外產品責任法律適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

      參考文獻

      [1]鐘毓卓.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天津大學2008

      [2]張漾濱.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3]李勇軍.現代公司的本質:營利性、贏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詞義辨析與營利性內涵的分析[J].北方法學.2010(04)

      [4]付樹林.非居民稅收工作有關問題探討[J].涉外稅務.2010(04)

      [5]徐潔.寧波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6]稅兵.非營利法人概念疏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2)

      [7]馬強等撰,趙中孚主編.商法總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8]孔峰,李志文.淺析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法律性質[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4)

      [9]稅兵.民辦學校“合理回報”之爭的私法破解[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8(05)

      [10]郭健威.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11]潘起波,范永輝.論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法律問題的完善[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

      [12]王德廣.發達國家國際間合作辦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3(03)

      [13]張蕾,楊艷,張淑玲.中外合作辦學實踐中的法律問題及法律建議[J].高等教育研究.2001(03)

      [14]王一兵.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趨勢與戰略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1999(02)

      參考文獻

      [1] 鐘毓卓.  中外合作辦學研究[D]. 天津大學 2008

      [2] 張漾濱.  改革開放以來中外合作辦學問題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 2008

      [3] 李勇軍.  現代公司的本質:營利性、贏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詞義辨析與營利性內涵的分析[J]. 北方法學. 2010(04)

      [4] 付樹林.  非居民稅收工作有關問題探討[J]. 涉外稅務. 2010(04)

      [5] 徐潔.  寧波大學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9

      [6] 稅兵.  非營利法人概念疏議[J]. 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02)

      [7] 馬強等撰,趙中孚主編.商法總論[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8] 孔峰,李志文.  淺析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法律性質[J]. 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4)

      [9] 稅兵.  民辦學校“合理回報”之爭的私法破解[J]. 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 2008(05)

      [10] 郭健威.  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研究[D]. 東北師范大學 2011

      [11] 潘起波,范永輝.  論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法律問題的完善[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12] 王德廣.  發達國家國際間合作辦學的特點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3(03)

      主權基金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上市公司; 經理人員; 薪酬; 公司法

      【摘要】 理人員薪酬問題上的角色。由于現代公司法對于公司機關權力的安排,股東對于公司經理人員薪酬的質疑其實是在拷問公司董事會的相關決策。司法機構應股東的請求介入此問題事實上是對公司董事會的決策進行審查。然而,法院并非作出會計博士論文此方面判斷的最佳角色,由股東來判斷經理人員的薪酬是否合理是更為妥當的。因此,司法機構雖然無法完全推托自己作為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的角色,但是其不情愿、遲疑和保守的態度是毋庸疑問和可以理解的。第五章主要討論上市公司經理人員薪酬結構變動帶來的會計處理問題。

      2會計流程再造的集成網絡財務系統研究

      【關鍵詞】 會計信息系統; 流程再造; 流程評價; 作業成本法; 事件驅動; rea會計

      【摘要】 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的新變化。面對挑戰,會計界也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推動會計的變革,但是“與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并迅速發展的經營管理革命相比,在財務與會計領域所發生的革新落后了一代(thomas walther,1997)”。制約著會計變革的因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傳統會計流程。在傳統會計流程下,即便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也只是傳統流程的自動化,會計實時控制觀在企業無法得以落實,會計提供的信息也仍然無法滿足企業管理需要。 因此,如何借鑒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的管

      3產業效應視角下中國企業兼并問題實證研究

      【關鍵詞】 企業兼并; 實證研究; 產業效應; 經濟效益; 轉軌經濟

      【摘要】 采取實證研究范式,借助產業經濟學、統計學、財務會計和數據包絡算法等相關工具,基于過去十年企業兼并的數據和資料,通過大量的數據運算,針對我國企業兼并產業效應的時機、動機、經濟和社會效益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主要創新性包括:(1)企業兼并時機的研究。在宏觀層面,我國企業兼并活動與宏觀經濟和經濟自由度具有正相關性,而與股票指數的相關性較弱;在產業層面,資本密集型和tobins’q較高的產業發生企業兼并的頻率較高,而產業成長性和產業收益率對兼并頻率沒有影響。(2)企業兼并動機的

      4以激勵機制強化公司治理之研究

      【關鍵詞】 公司治理; 理論; 激勵機制; 員工分紅入股; 股票選擇權

      【摘要】 方面,或許可增加建立「外部稽核制度,不但厘清會計師之查核責任,亦加強舞弊作假之嚇阻及防范,在誘導方面,應以恰當的激勵機制,引導經營者做決策時,不只著重短期策略,對中、長期之未來利基亦應考慮入經營決策中。現在各公司皆以公司之每股盈余做為獎金、升遷、調薪、分紅或認股權之績效評估中心,以至經營者專注當期公司的每股盈余,在執行決策時,偏向于當期或短期有利的策略,常造成危害中、長期或永續經營的影響,甚至扭曲或造假會計報表。本論文認為應重新建立照顧到短、中、長期經營的績效制度,并與短

      5知識資本化理論研究

      【關鍵詞】 知識資本; 知識資本化; 知識資本價值; 知識資本產權; 股票期權

      【摘要】 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知識價值與知識資本化理論研究”(01bjy030)的研究成果之一。知識資本,即知識轉化為資本,是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知識資本化,體現了知識資本對產權與合理報酬的基本要求;實現了對知識資本主體的吸引與激勵;降低了企業所有者的成本,并解決了內部人控制問題;遏制了經營者的短期行為。本文在閱讀和分析國內外的大量文獻以及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知識資本形成的前提基礎和環境條件以及知識轉化為資本的實現手段,并從知識資本化的角度重新界定了知識資本的含義,

      6中國國有企業制度性尋租行為研究

      【關鍵詞】 制度; 尋租; 制度性尋租行為; 整體性制度安排

      【摘要】 論界已經提出了眾多方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由于尋租所導致的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市場秩序的混亂、社會誠信的喪失甚至對政府的執政能力產生影響等一系列現象,屢見不鮮。本文通過分析尋租與制度的內在共生性,提出國有企業的尋租行為的實質是制度性尋租行為。因此,對國有企業尋租問題的研究,必須從制度的角度進行深入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產權制度、融資制度、會計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構成了國有企業尋租行為的制度根源,必須通過整體性制度安排,才能實現對尋租問題的有效治理。

      7中國會計制度經濟學研究

      【關鍵詞】 經濟體制; 會計制度; 產權制度; 會計準則; 公司治理; 會計目標

      【摘要】 本文是從經濟學角度研究中國會計制度問題。論文堅持基本經濟理論的指導地位,以馬克思和西方經濟學家對有關具體經濟制度的論述為直接理論基礎,對中國會計制度問題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分析。首先立足于經濟與會計的發展關系,分別闡述了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與會計學的關系。然后著重闡述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會計制度演進、現代產權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之間的關系。我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體制經過有計劃商品經濟體制到現代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會計制度也相應地從計劃經濟型會計制度經過有計劃商品經

      8經濟轉軌中中國國有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實質、實現與治理

      【關鍵詞】 內部人控制問題; 剩余所取權; 合謀; 內部人控制問題治理

      【摘要】 在1978 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在經濟轉軌過程中,我們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對國有企業的改造。由于體制的不完善,隨著政府對國有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逐漸下放,我國國有企業經理人員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侵犯國有資產權益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這個問題在1994 年經青木昌彥以內部人控制的命題提出后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注。而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國有企業的內部人控制問題也呈現出新的現象。這些現象比較明顯地體現為: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員通

      9海峽兩岸證券市場效率研究的一個視角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经典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激情在线播放|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久久综合日韩亚洲精品色|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久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秋霞|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色一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亚洲AV人无码激艳猛片|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AV无码成H人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乱码|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