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第1篇

      一、實習工作

      2019年上半年,完成了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及2016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共10個班共計446人實習工作,其中有1人被醫院提前終止實習,遣返學校,后自行聯系就業單位完成實習。完成了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2017級康復治療技術專業、2017級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及2015級五年制康復技術專業共計11個班506人的實習安排工作。其中,統一安排實習生人數434人,實習基地36所;另有71名學生,因個人需求,自行聯系實習醫院,共計61所。

      二、就業工作

      2019年上半年,在推進應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方面,為應屆畢業生提供大量就業招聘信息,于5月27日成功舉辦醫學專場招聘會1次,本次招聘會共有13家招聘單位到會,提供超過200個就業崗位,并根據我系2018屆畢業生及20畢業生上報的就業情況將信息錄入就業系統。在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方面,為我系149名應屆畢業生完成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申報工作。在在校生方面,組織我系2017級及2018級學生完成學院求職簡歷大賽及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在比賽中獲得2個二等獎、4個優秀獎的好成績。

      三、見習工作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第2篇

      1 改革背景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順應了社會對高層次臨床應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扭轉醫學研究生臨床能力不足,實際臨床工作能力與取得的學位不相稱的局面,但由于臨床專業學位培養模式試行時間較短,尚不能很好地解決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的問題,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1)傳統觀念有待轉變。由于受到醫學科學學位傳統培養模式的影響,許多導師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往往對學生臨床輪訓時間過長,學位論文要求相對偏低表示不理解,擔心影響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因此培養過程往往為了追求畢業論文的科研份量,從臨床輪訓時間中抽出過多時間去做實驗、準備論文,直接影響了臨床型研究生臨床能力的培養,造成臨床能力和科研能力兩不精的局面。

      (2) 學位課程設置沒有很好地突出臨床能力培養的特點。目前為研究生開設的學位課程較適合于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缺乏針對臨床型研究生培養需要所開設的臨床基礎課和臨床技能課,不利于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的掌握。

      (3) 研究生臨床水平參差不齊,給臨床帶教工作帶來難度。研究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和不同學校,學習經歷和工作經歷各有不同,因此,對臨床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如果按統一的培養方式進行培養,達不到個性化培養的目的,也會給科室臨床帶教帶來困難。

      (4)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質量尚未成熟。醫學臨床學位的核心是臨床能力的培養,客觀有效的評價方法是衡量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如何評價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培養質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客觀公正的評價方法。

      以上是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阻礙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實施相應改革勢在必行。

      2 改革實踐

      研究生培養方案是整個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指導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個人培養計劃、進行培養工作的主要依據。制定科學、合理、規范的培養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培養方案包括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學習年限、培養方式、課程學習要求、學位論文標準等內容。為了規范研究生的培養行為,我院在制定出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2.1增設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

      根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的特點,我院壓縮了原來的4門研究生學位課程(政治、外語、DME、醫學統計學)的學習,把原來1個學期完成的課程,壓縮到10周內完成,騰出的時間增設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目的是在研究生進入臨床之前對其臨床基本操作技能進行全面地訓練,為進入臨床作準備。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內容包括:基礎教育、護理技能訓練、醫技技能訓練、藥學技能訓練、中醫傳統技能訓練、基本診療技能訓練、術科診療技能訓練等7個方面,時間安排在第11周。上課形式主要是課堂講授、多媒體示教以及分批操作訓練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的開設填補了目前研究生臨床學位課程的空白,為臨床型研究生進入輪訓以及專科培養做好準備。

      2.2實施個性化培養

      針對臨床專業研究生入學前臨床水平參差不齊這一特點,我院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輪訓計劃作了相應的調整,使臨床型研究生的培養更切合實際。

      (1) 入學前曾從事本專業臨床工作并已取得〈〈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試行方法》中第一或第二階段培訓證書的研究生,經導師同意、教研室審核后、可直接進入專科培養。

      (2) 應屆或入學前未從事本專業臨床工作的研究生,經二級學科臨床培養、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專科培養。

      (3) 進入專科培養并已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研究生,經導師同意、科室考核、醫教部批準后,可以參加一線獨立值班。

      2.3增設臨床前期訓練的內容

      臨床輪訓是臨床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研究生臨床診療思維和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徑,臨床前期訓練的目的是讓研究生早曰了解醫院運作模式、醫院文化氛圍、以及本專科診療常規,為進入科室輪訓和專科培養做前期準備。

      2.4明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畢業論文標準針對許多導師對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標準不明確的情況,我們在做好宣傳和解釋工

      作的基礎上,經過多方論證,確定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畢業論文的選題范圍和形式:①利用現有臨床資料分析總結;②設計新的研究課題,收集臨床資料,并作分析總結。③臨床個案總結。論文標準的調整,減輕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負擔,從而可以專心進行臨床輪訓和專科培養。

      2.5加強臨床能力考核

      臨床能力是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核心任務,也是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為了切實提高我院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保證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我院加強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考核的力度。

      (1) 在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中突出臨床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采用“必考+選考”方式進行,必考項目(占總分70%)共15個項目,內容包括:醫德醫風、病歷書寫和醫療法規、傳染病防治、臨床檢驗項目、無菌操作、X光教學讀片、中藥臨床應用、西藥臨床應用、針灸基本技能、問診、專科體格檢査、常用診療技術、心肺復蘇術和臨床醫技學等內容,考核分理論和和實踐兩部分,分別占40%和60%。

      選考項目(占總分的30%),共8個項目,研究生可根據專業方向的培養需要,在8個選考項目中任選4項,任選項目的考核以實踐操作為主。取各項操作的平均分為選考項目的總分。

      (2) 加強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出科考核。出科考核是臨床型研究生在各科室輪科質量的保證,只有嚴把各科室的臨床質量,才能提高整個臨床輪訓的質量。因此,我院制訂了〈〈第二臨床醫學院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輪訓出科考核規范》,在原來出科考核的基礎上,重新明確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出科考核的內容和方法,嚴格把好各科出口。出科考核由3部分組成:平時情況(根據〈〈臨床輪訓考核表》的內容進行考察)、現場考核(臨床技能、理論知識、病歷檢査等)及醫德評價,采取口試與筆試相結合的形式,合格者方可出科。

      (3) 提高畢業前臨床考核標準。 畢業前臨床考核是衡量研究生臨床診療水平和臨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為了客觀反映我院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能力培養情況,我院建立了臨床醫學專家庫,按專業不同隨機抽取成立各個考核小組,并且聘請校外、院外專家參加研究生畢業前臨床考核,考核以國家中管局頒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中醫部分臨床能力考核指標體系〉〉〈〈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中西醫部分臨床能力考核指標體系》為標準,重點在于考核研究生是否掌握規范的臨床操作、是否具備獨立處理本學科常見病的能力。

      3 改革成效

      主要以座談和問卷調査的方法考察了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改革方案的實施效果,向實施改革的2004級臨床型研究生80名同學下發問卷,回收71份,有效問卷68份,調査結果如下??

      (1)對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開課情況看法,見表1。

      從以上調査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贊同增設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并且有98.48%的學生認為開設該門課程是有必要的;89.39%的學生認為通過課程的學習收獲較大;學生對講課內容、講課質量、考試方式的設計也比較滿意,有92.42%的學生認為課程對鞏固理論知識的學習有幫助;80.30%的學生認為課程對強化診療思維和臨床操作能力有幫助;有78.79%的學生認為課程對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有幫助。

      (2)對臨床前期訓練的看法,見表2。

      從以上調査顯示?學生對開展“臨床前期訓練表示充分肯定。有98.48%的學生認為“臨床前期訓練”對熟悉診療常規是有幫助的;有90.91%的學生認為“臨床前期訓練”縮短了從理論到實踐過渡的磨合期;有78.79%認為“臨床前期訓練”增強了進入正式臨床輪訓的信心;有81.82%的學生認為“臨床前期訓練”有助于及早了解自身專業特點;認為“臨床前期訓練”有助于熟悉臨床的運作規律的學生有84.85%。

      (3) 學生對根據術科、非術科的特點安排輪訓計劃的看法。認為合理的有86.39%,認為不合理的有12.12%。

      (4) 對整個改革方案的看法,見表3。

      學生對整個改革方案持肯定的態度。有60.61%的學生認為改革方案要比傳統的培養方案好;有74.24%的學生認為改革方案對臨床型研究生綜合能力培養有好處;有72.73%的學生認為改革方案強化了臨床能力的培養,對促進臨床研究生培養質量很有幫助;54.55%的學生認為改革加強臨床技能訓練,有利于査漏補缺,掌握各科常用操作技能;有78.79%的學生認為該改革方案是可行和值得推廣的。

      以上調査結果顯示,改革方案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認可,表現在更加符合臨床專業學位培養的目標,突出了臨床思維能力和診療技能的培養,從課程設置、授課方式、考試方式、輪訓安排各環節都體現了以上特點,切實地提高了臨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同時改革方案突出了研究生培養的個性化特點,有利于高級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在整個培養方案改革中,我們一方面堅持質量第一的宗旨,另一方面突出了學生個性培養的特點。根據術科和非術科以及入學前的知識結構的個別差異,安排臨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臨床輪訓工作,絕大多數的學生表示贊同。

      另外,改革方案實施過程還注意了對學生良好醫德醫風的培養。醫德醫風是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基本的思想素質,本方案通過增設醫德醫風以及醫院文化教育,有效地促進了研究生良好醫德醫風的形成,為研究生盡快地融入醫院文化作了充分準備。

      4改革思路的進一步完善

      (1) 學位課程時間的調整。改革方案中,學位課程在時間上作了適當的調整,但從調査的結果來看,學生對目前學位課程安排的時間感到過緊,學習壓力較大。根據以上情況,我院將爭取學校研究生處的支持,進一步壓縮原來4門研究生課程的學時,把臨床醫技與技能訓練課往前移,讓學生有消化知識的時間。

      (2) 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培養方案的實施成功與否取決于導師的配合程度,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是保證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從各方面提高導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保證。我們將在推行本方案的同時,加強導師培訓,以達到統一認識的目的。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第3篇

      1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1)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對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核心課程分別進行整合。各門課程應精選和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加強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外語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初步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加強早期接觸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滲透,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增強預防為主的觀念,加強文、理知識,提高心理素質,拓寬學生的專業面和知識面,注重人際交流,增強社會適應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2)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主體,通過自學和課堂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為了讓學生早期、反復、多次接觸臨床,加強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融合,設置“基礎醫學PBL課程”和“臨床醫學PBL課程”。

      2教學改革的內容

      2.1課程整合

      1)課程整合是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系統整合為手段、以人體系統為基礎、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的新課程體系,整合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和社會人文科學等內容,構建模塊化課程。

      2)課程整合的實踐:從生命科學課程、基礎醫學課程和臨床醫學課程三方面進行課程整合。生命科學課程整合:將“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整合為“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將“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醫學遺傳學”的實驗內容整合為單設實驗課“醫學細胞分子生物學實驗”。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每一個系統的教學都是從形態到功能、從正常到異常、從疾病到藥物治療,形成一個完整而有機的基礎醫學課程體系,符合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對基礎醫學知識的掌握,為后期的臨床醫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將基礎醫學的9門課程整合為“基礎醫學概論”(有關學科的總論部分)、“呼吸系統基礎”、“心血管系統基礎”、“消化系統基礎”、“泌尿生殖系統基礎”、“骨骼、肌肉、皮膚、頭頸、神經系統基礎”“、血液、內分泌、免疫系統基礎”和“感染病學基礎”。將“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和“病理學實驗”整合為“系統形態學實驗I”和“系統形態學實驗Ⅱ”。將“生理學實驗”、“病理生理學實驗”和“藥理學實驗”整合為“系統機能學實驗I”和“系統機能學實驗II”。臨床醫學課程整合:根據臨床醫學教育的規律和發展,設置必修課程。將“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和“兒科學”整合為“臨床醫學概論”(有關學科的總論部分)、“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和“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將“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整合為“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將“傳染病學”變更為“傳染性疾病”。將“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整合到“實驗診斷學”中。增設“臨床實踐技能”“、風濕免疫系統疾病”為必修課。

      2.2自主學習

      促進醫學生的自主學習,相信學生有一定自學能力;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選擇;教學活動重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強化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是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要配備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水平高的師資隊伍;要提供各種必要的教學設施、儀器設備和教學場所;要建立各種教學實驗室和教學基地;要提供學生學習和自學用的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要營造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校園環境和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教師的責任是給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助:要給學生講清課程的目標和要求;復習前期已學習的相關知識,并指出與本課程的聯系;檢查學生是否學到應學的理論知識和必需的操作技能;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指導其學習的方法;提供知識的信息來源和參考資料目錄;在學生自主學習或小組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加強管理;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給以咨詢和反饋等。學生的責任是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判斷個人學習需求;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鑒別學習資源;決定學習順序和學習節奏;形成自己的學習計劃;注重管理好個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習情緒、學習動機、學習動力、學習信心和學習毅力等;注重團隊合作和溝通。2)自主學習的實踐。在教學計劃中將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列入計劃,設立講授學時和研習學時。研習學時占講授學時的比例:專業基礎課程為15%;專業課程為25%。通過自學和課堂互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方案一:研習學時的2/3用于課堂自主學習,1/3用于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換位教學或其他形式的教學。方案二: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研習學時全部用于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換位教學或其他形式的教學(如微課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編寫課程學習指南,其作用主要是幫助學生管理學習、提供與學習相關的學習要點、提供學習課程主題的相關信息;討論自主學習的考核標準,制定“自主學習規范”。

      2.3PBL教學

      1)PBL教學基本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引導、以自學為基礎、以小組討論和團隊合作(TBL)為主要形式,多學科知識整合和應用,教師是管理者和引導者而不是授課者。

      2)PBL教學的實踐:在臨床醫學本科專業中設置“基礎醫學PBL課程”和“臨床醫學PBL課程”。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推行基于團隊的學習,按照自學、討論學習和應用知識訓練分成三階段的模式開展PBL教學:第一階段自學,圍繞某一臨床案例的教學內容,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學生獨立學習;第二階段討論學習,學生通過自學,首先獨立完成案例測試答案,然后學生以小組團體為單位進行集體討論,檢索資料,歸納出小組的測試答案,各組公布答案,討論之后得出大家認可的答案,教師對結果進行總結和評價;第三階段應用知識的訓練,教師提供一系列需要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經過綜合分析才能完成的測試題,學生分組討論,組間討論,教師做出總結,最后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PBL教學評價表,評價表包括導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導師、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四部分。

      3總結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第4篇

      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的必要性 

      既往醫學研究生“重基礎科研輕臨床實踐”、高學位與臨床能力不相稱的矛盾引起了廣泛關注。1998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布了《關于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工作的通知》,決定增設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這是我國醫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重大改革和發展。相對學術型學位而言,臨床醫學專業學位以培養應用型高層次臨床醫師為目標,具有明顯的實踐取向,其本質是職業型學位。以系統掌握本學科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為基本要求,以掌握本學科的臨床技能、并能夠獨立處理本學科領域的常見病合并疑難病癥,從而提高臨床工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最終目標。它的建立,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研究生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促進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健全和發展。 

      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的實踐 

      我院從2014年開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試點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接軌,這為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來高素質的臨床醫學人才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也促使醫院不斷加強研究生臨床能力培養。 

      1.完善培訓工作的規章制度 

      在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醫院將參加專科醫師培訓的碩士研究生組成一個培訓班,各科室成立專科醫師培訓指導小組,由臨床科室副主任及個人素質好、業務水平高、工作責任心強的副高以上職稱的人員組成。為了提高我區專科醫師培訓質量,醫院作為專科醫師培訓基地完善了專科醫師培訓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完整的碩士研究生專科醫師培訓計劃;成立專科醫師培訓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在臨床科室建立輪轉學習導師負責制;建立培訓前一周的軍事化訓練制度;成立院內臨床技能專項培訓導師組,負責研究生每月病歷修改,體格檢查、心肺復蘇、穿刺等多種技能培訓;建立班主任負責制,由班主任負責分管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管理、考勤、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補貼發放及培訓手冊填寫等。 

      2.提供有力的培訓保障 

      在培訓期間,為研究生提供以下保障:給予工資和補貼以及本單位同年資職工的同等待遇;提供規定的社會保障;妥善解決人事檔案和工齡累計;辦理研究生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開放實驗室、技能操作場所、標準化模擬人及圖書、文獻檢索平臺等條件。 

      3.培養綜合能力 

      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的目的是使住院醫師達到某一臨床專科(包括普通專科和亞專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成為能獨立從事某一專科臨床醫療工作的專科醫師。在此基礎上培養醫師的醫教研的綜合能力。 

      醫療:臨床能力培養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點和基礎環節,其強弱是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硬標準。每個臨床科室由臨床業務能力強、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高年資醫師擔任研究生帶教老師,輔導研究生采集病史、體格檢查、閱片、檢查報告單分析、診療、病歷書寫,采用專業知識講座、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手術操作演示等方法,對研究生進行充分、系統、規范的臨床綜合能力培訓。臨床能力考核分為出科考核、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采取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與口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階段考核和畢業考核分別在醫院和大學的考核基地完成。為保證考核質量,醫院建立健全相關考核制度和標準,將考核貫穿于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能力培訓的全過程。醫院每年還組織研究生進行臨床能力專題培訓、參加臨床技能大賽,以此促進研究生臨床能力的提高。 

      教學:醫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必須在聽課、集體備課、撰寫教案試講后進行。教學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本科生的臨床見習和實習,講授示教課程,進行教學查房,進而組織簡單的病例討論:也可以參與科室的小講課、通過講授臨床理論課程等形式完成。基地還采取觀摩教學、示范教學、教學比賽、教師聽課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學能力。 

      科研:醫院要求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選題結合科室特色和優勢,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與臨床實踐脫節。課題來源廣泛,類型多樣,涉及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等,包括調查研究、經驗總結、隨訪研究、實驗研究等。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訓練的同時,還要參加學術會議交流,參與研究生學術論壇,開闊學術視野,拓寬科研思路,激發創新潛能。為保證學位論文質量,基地還經常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研講座,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題也進行開題、預答辯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的過程監控。醫院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完成。 

      綜上所述,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相銜接,使培養的研究生一畢業就具有醫療機構所要求的臨床實踐能力,增加競爭能力,利于實現就業;反過來,也可以提高招生吸引力,使招生一培養一畢業進入良性循環,做出研究生品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卓越醫師。 

      參考文獻: 

      [1]張曉楓,粱萬年.醫學教育學制學位與專科醫師的培養.心肺血管病雜志,2006,25(2):125—126 

      [2]梁軍,曾甫清.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現狀調查分析及應對策略.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23-24 

      [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2-01-09)[2012-01—12] 

      [4]汪玲,包一敏,吳海鳴.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和專科醫師準人制度的相互作用.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2):78-80 

      臨床醫學畢業總結范文第5篇

      1口腔醫學中教育實用性的突出點

      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應用的教材《口腔科學》高度概括和濃縮了口腔醫學系學生幾乎所有的專業課程,很多章節在口腔醫學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是作為獨立的專業課開設的。由于口腔醫學的課時較短,教學內容較多,若所有章節進行全面、系統的講解,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但假若是粗略講解,又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教育實用性需要保證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用上,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所以,面對不同的章節,需要確定好其教學突出點。口腔頜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學習時,著重學習下頜第三磨牙冠周炎、頜面部間隙感染與淋巴結炎等,掌握局部與全身表現的關系,讓學生能夠在未來的臨床實踐中能夠更好的應用。又如在學習口腔黏膜疾病時,重點學習口腔念珠菌病、創傷性潰瘍、口腔黏膜病損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這些知識點。對于牙體牙髓病學,則著重講解牙髓病與根尖周病,臨床表現與鑒別診斷,讓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實踐中能夠診斷及知曉治療原則。至于口腔頜面部損傷以及口腔頜面部腫瘤,重點講解患者口腔頜面部損傷的應急處理、軟組織損傷分類和處理等,同時讓學生掌握頜面部腫瘤的分類,針對其他章節,可以不作為教學的重點,但同樣需要引起重視,讓學生結合課本知識,課后聯系時間進行自學。此外,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條件,在授課過程中,適當引入病例,讓學生根據病例資料進行診斷,在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以便學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夠更好地辨別。總的來說,實用性的原則便是讓學生在獲得課堂記憶的同時能夠靈活運用。

      2加強臨床醫學學生口腔醫學教育實用性措施

      2.1提高學生對口腔醫學的認識

      當前,臨床醫學的學習內容較為復雜,涉及面較廣,口腔醫學作為其中的一門基礎性學科,很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并不會從事口腔科臨床工作,所以,絕大部分學生便萌生出聽不聽無所謂的學習態度,往往只是在臨考試前進行突擊學習,對口腔醫學課程的重視程度較差。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教學時向學生講解口腔醫學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學習口腔醫學之前,在緒論教學中應用典型病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在感性上體會“口腔醫學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實踐性很強”的臨床學科,與每一位臨床醫生的工作存在緊密聯系。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計口腔醫學方面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可以利用書本、互聯網等,通過不同的途徑尋找問題的答案。此外,考慮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分小組進行討論,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討論完畢后,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總結本組的觀點,若課堂時間較為充裕時,可讓每一個同學均發言,最后由教師進行匯總、總結和點評,完善學生們的答案。在當前高等教育中,教師可以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相關疾病的圖片、視頻等,對于加深學生的印象。

      2.2激發學生對口腔醫學的學習興趣

      加強臨床醫學學生口腔醫學教育實用性還需要努力提高學生對口腔醫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內容穿插安排講述可以提高學生興趣、與實踐應用聯系緊密的內容。比如:口腔衛生宣教與保健常識、牙齒美容修復方法、種植義齒、口腔顱頜面多發聯合外傷的治療等。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3結束語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综合亚洲专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国产综合久久久| 亚洲女子高潮不断爆白浆|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一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含羞草国产亚洲精品岁国产精品|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日本在线看片| 91亚洲自偷在线观看国产馆| 麻豆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 亚洲日韩看片无码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77|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亚洲AV无码久久寂寞少妇|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爱av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免费的视频看|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