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五年級下冊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學過近三年科學課,他們愿意合作交流,能自己動手實驗探究,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高,這就需要我們科學教師引導。本課就是在學生認識形狀與承受力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動手制作活動,研究形狀與承受力、結構與穩固性的關系。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活動,也會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不同的形狀結構,穩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結構不容易變形。
過程與方法:
學會用三角形增大支架牢固程度的方法,會設計和制作立體支架。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驗自主設計、自主發現的樂趣,意識到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認識三角形結構不容易變形、最穩定、用材少的特點。
教學難點:
會設計并制作立體支架,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結構的穩定性。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演示教具(三角形
四邊形
五邊形
六邊形)
2、分組材料:塑料吸管、大頭針、剪刀、報紙條、木筷、膠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認識這個建筑物嗎?(課件展示埃菲爾鐵塔)
教師介紹:它建于1889年由建筑師艾菲爾設計,全塔高307米,相當于百層樓房那么高,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可它仍然巍然屹立。想知道這樣美麗、雄偉、堅固的高塔是怎樣建成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搭支架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穩定性
①老師這里有幾個平面支架,請你猜測一下:哪種形狀的穩定性最強?
②學生活動:小組成員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搖一搖,晃一晃,比較哪種形狀的支架最不容易變形,省材料。
③匯報看和自己的猜測是否一致,小結:三角形最穩固最省材料
2、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辦法使其它的支架變得穩固嗎?(學生動手實驗)
匯報
3、解決前面開課問題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鐵塔的結構,說一說它如此堅固的秘密吧!
4、提問: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了三角形穩定牢固的特性,平時你們發現哪些地方用到三角形的支架?
5、剛才同學們說的高壓線塔,電視塔、橋梁等為什么那么牢固又能承受巨大的重量?
(它們中有許許多多的三角形,而三角形是穩定牢固的。
6、拓展為后繼學習準備
正因為埃菲爾鐵塔如此堅固美麗才使眾多人前往觀賞,你也想搭一座這樣的高塔嗎?那怎樣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穩、省材料)請同學們先在你的小組內設計一份高塔的圖紙,咱們進行一場建塔比賽好嗎?
三、設計并搭建立體支架
1、談話:同學們,將三角形支架、四邊形支架、五邊形支架組合在一起會是什么?(一個立體支架)
你們能用盡量少的材料搭一個又高又穩固的立體支架嗎?
在搭建前,我們要先干什么呢?
2、學生討論回答并分組設計草圖。
3、學生動手搭建立體支架,教師巡視參與其中并及時進行指導。
4、談話:我看同學們動手搭建高塔的熱情非常高,但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到這里。下面請那個小組上來匯報并展示你們的作品?
學生交流,教師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作出評價。
5、教師小結:一個不穩定的高塔,可以增加其三角形結構,使它變得穩定。
四、拓展
1、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小結本課內容)
2、今天我們就學習到這里。搭建立體支架沒有完成的小組課后繼續完成你們的作品。
3、同學們要用一雙探索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會有很大的發現!
板書設計
:
搭
支
架
不易變形
三角形結構
最穩固
用料少
架梁
增加穩固性
《搭支架》導學單
實驗一:搭支架
將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支架,用一定的力往兩邊拉拽,記錄實驗情況:(用的多少表示承受力的大小)
支架形狀
預測穩固性
實際穩固性
三角形
正方形
多邊形
通過實驗,我們認為:(
)形狀的支架最穩固。
單元訓練重點
藍精靈
教學內容
可愛的藍精靈
教材分析(簡要)
《可愛的藍精靈》是動畫片《藍精靈》的主題歌,該片畫片描述了一群勤勞智慧的“藍精靈”友愛無助、戰勝壞巫師“格格巫”的故事,展現了人類高尚的情懷和善良的品質。歌曲為2/4拍,歌曲每一句都是弱拍起演唱,增加了歌曲的動感。節奏跳躍緊湊,舒展、連貫、顯得活潑可愛;抒情的贊美了該曲的音樂形象
教學目標
1.
能夠準確、熟練地演唱歌曲《可愛的藍精靈》,并能用自創的律動演繹歌曲所表達的歡樂、愉快的情緒。
2.
掌握“變音記號”的小知識,能聽辨出變化音,并能對變化音作出反應。
3.
熟唱歌曲,能選擇合適的演唱方法或與同學合作表演等方式,富有歡樂活潑地情緒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
《可愛的藍精靈》歌曲的演繹
教學難點
歌曲的音準及音樂中的小知識點
教學方法
聽唱、模仿、創編
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1.播放音樂,帶領學生律動。
2.問:誰的耳朵最靈敏?
3.誰的理解最犀利?
1.聽音樂,隨老師律動,感受音樂歡快情緒。跟著老師腳步走,回答問題。
通過聽不同聲音,引出課題
二、新課導入
1.出示課題《可愛的藍精靈》
2.
簡單介紹歌曲背景故事,看藍精靈視頻
3.
出示藍精靈圖片
1.學生帶問題看視頻
2.學生回答藍精靈的特點。
讓學生感受歌曲回答問題,從中提高學生的自覺性。
三、歌曲教學
1.播放歌曲,讓學生再次感受音樂。
2.認識拍號,教學生識讀歌譜。
3.
掌握小知識:“變音記號”
4.彈琴旋律,讓學生嘗試記詞演唱。
6.指導學生演唱歌曲。
1.跟隨音樂節奏擊拍,感受音樂。
2.跟老師識讀歌譜。
3.掌握歌曲的小知識
5.隨鋼琴旋律加入歌詞一起演唱。
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掌握旋律和歌譜,并學會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四、鞏固
1.鞏固音樂知識
2.
指導學生演唱。
3.讓學生用豎笛練習,并齊吹。
1.學生鞏固知識點
3.把豎笛帶入,分組練習。
4.學生展示
通過練習,學生更容易把握歌曲熟悉度。能夠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五、小結
1.熟唱歌曲
2.了解歌曲中的道理
有情感的再唱歌曲
再次加深學生的印象。
分層布置作業
基礎題:
拓展題:
板書設計
一.
組織教學
二.
新課導入
三.
歌曲教學、鞏固
四.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沉浮》是教科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沉和浮》中的第七課。五年級下冊科學第一單元《沉和浮》共有8課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觀察物體沉浮的方法,知道物體的沉浮與物體的體積、輕重有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學情分析:在未學習本課之前,學生無論是在生活當中還是在前面的知識學習中對沉浮的關注一般落在物體本身,既僅關注到物體的體積和重量對沉浮的影響,很少會關注到液體的性質對沉浮的影響,這節課對學生來說將是個意外的發現。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認識到液體的性質可以改變物體的沉浮,而且更深地認識到只有具有一定濃度的液體才能改變物體的沉浮,這樣的液體有很多。
2、探究目標:讓學生經歷一個典型的“觀察——發現——推測——驗證”的科學探究活動過程。通過加熱液滴和調制液體,來探索未知液體的性質,并學會給液滴加熱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懂得確定一種物質的性質,需要很多的證據。
教學重點:讓學生懂得馬鈴薯的沉浮還與液體的性質有關系。
教學難點:讓學生知道只有在液體中溶解足夠多的物質時,也就是液體的濃度達到一定量時,馬鈴薯才能浮起來,滲透改變液體密度會影響物體沉浮的概念。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一個馬鈴薯,一杯清水,一杯濃鹽水,一個天平稱。
小組實驗:每組一個馬鈴薯、酒精燈、蒸發皿、3只燒杯、一個木片、2個滴管、一個玻璃棒等,另外提供鹽、味精、白糖、小蘇打供實驗。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發質疑。
創設情境,設置懸念,回顧舊知,演示馬鈴薯在兩杯液體中的浮沉情況
,引發質疑。
猜測馬鈴薯的浮沉情況。
思考結果與猜測不同的原因,發現新問題
創設情境,引發探究欲望。通過觀察,發現事實與猜測的不同,和以往的舊認識產生矛盾,發現新問題,引出下面的研究。
二、引導推測,實驗驗證。
1、引導學生大膽猜測,提出驗證方案。
2、幫助學生甄別各種方法的可行性。
3、做稱重演示實驗。
4、拋出問題引發思考。
1、想出驗證兩種液體不同的各種方法,并用加熱實驗進行檢測,證明猜測。
2、觀看演示實驗,再次確定兩種液體是不同的。
3、思考問題,想到用實驗來驗證。
讓學生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推測。再通過分析,幫助學生弄清哪些驗證辦法是建立在合理、安全、科學的基礎上的,哪些是危險的,不可行的。通過實驗驗證猜測是正確的,突破難點。
三、觀察操作,調制液體。
1、引導學生說出能溶于水的固體物質,并準備其中的四種。
2、強調實驗要求。
3、巡視并及時解決有可能出現的問題。
4、將學生對觀察物體沉浮的注意力引導到液體濃度上,突破難點。
5、簡介中國的死海。
6、從浮力和重力關系解釋馬鈴薯在不同液體中的沉浮。
7、引發思考,為下節課學習埋下伏筆。
1、說出所知道的溶于水的固體物質。
2、明確實驗操作步驟。
3、認真觀察實驗過程,發現問題。
4、匯報實驗結果和發現。
5、用浮力和重力關系解釋為什么馬鈴薯在兩種液體中的沉浮表現不同。
6、提出疑問。
通過在實驗中的觀察、體驗和經歷,讓學生建立起溶解不同物質的液體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時才能使馬鈴薯浮起來的認識。從而接受液體的性質也是改變物體沉浮的一個重要因素的道理。開闊眼界,明白死海淹不死人的秘密。再深入引發思考“為什么液體的濃度必須達到一定時才會改變物體的沉浮”,激發學習下節課的欲望。
四、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出示練習題,明確對錯。
判斷對錯,明白對錯的原因。
加深對新知的理解,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準確程度。
五、總結整理,完成板書。
展示學習收獲,完成板書。
說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收獲。
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
六、課外延伸,鼓勵探究。
出示課外探究任務。
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獲得更多探究的樂趣。
板書設計
馬鈴薯在液體中的
沉
浮
體積
語文五年級下冊《橋》教學設計方案
一、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借助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朗讀,從而感受課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3. 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4.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 教學重點|:
1.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借助課文插圖指導學生朗讀,從而感受課文洋溢的童真童趣。
2.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三、 教學難點|:
1. 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合作能力。
2.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四、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圖片、詞語卡片
五、 教學過程:
六、 復習引入,細讀感悟:
出示丁丁圖片,學生打招呼
師:昨天丁丁帶我們遠遠的欣賞了一座與眾不同的橋。今天,就讓我們再次
追隨著丁丁的腳步,走進那神奇美麗的影子橋吧!(多媒體課文背影圖片)
生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配樂)
師:讀的真好。掌聲送給你們。能用一個字說說你對這影子橋的感受嗎?
生:美
師:影子橋究竟美在哪里呢?請孩子們用心去讀課文,邊讀邊用喜歡的符號勾畫出描寫影子橋美的句子,勾畫完畢后,小聲地讀一讀。
師:好東西要與同伴分享。請同桌的寶寶貝貝們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讀給對方聽聽。如果讀得有感情的,就請你夸夸她。如果有困難,就請你幫幫她。
同桌學習
師:得到同桌夸獎的和我招招手,幫助了同學的也和我招招手。我喜歡幫助人的孩子。
師:誰愿意來匯報你的收獲呢?
生匯報
生:我喜歡“站在橋上往下看,河水清清,水底有許多五顏六色的石子,還有好多好多的小魚游來游去。”
師:你從哪里找到這句話的呢?
生:我從第二段找到的這句話。
師:你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生讀
師引讀 生有感情齊讀
同上
生匯報 師指導朗讀
師:我們的好朋友丁丁喜歡這美麗的影子橋,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他也會坐在橋邊欣賞那美麗的風光。
他都看見了什么呢?六人小組合作學習
課件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 一切聽從組長指揮。
2、 別人發言的時候認真仔細的傾聽。
3、 默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用喜歡的符號勾畫自己覺得這段用得好的詞語,并思考:這些詞語好在哪里?
生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分組匯報
智慧組匯報員:我們小組認為‘你追我逐’這個詞用得好,因為它說明了魚兒很快樂。
師:你能把魚兒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嗎?
生有感情讀
師:我們在平時在什么情況下會‘你追我逐’?
生:我們在平時在做游戲時會‘你追我逐’。
師:這就是我們的操場,誰愿意來“你追我逐’?
請生表演,并采訪他們表演后的心情
師:那就讓我們把魚兒的快樂告訴給大家吧!
生齊讀這句
開心組匯報員:我們這組覺得‘一忽兒’這個詞語用得好,因為我們組的文潤洲說‘一忽兒’可以換成‘一會兒’。
師:你們真聰明,會用換詞語的方法理解‘一忽兒’的意思,我真佩服你們這組的學習能力。那這個詞語好在哪里?
生:它說明魚游的很快,很調皮,
師:把你們的感受帶進去,小組一起讀。生評
師:和他們小組想的一樣的孩子們就站起來讀。
聰明組匯報員:我們覺得‘快樂’這個詞語用得好,因為它說明了魚兒很快樂。
師:那54條小魚兒,我們一起把快樂的心情與別人分享吧!
運動組匯報員:我們組覺得‘藏貓貓’這個詞語用得好,因為‘藏貓貓’是人做的,而這里把小魚寫成了人,說明它很快樂。
師:你們小組真是團結合作的小組。那你們喜歡藏貓貓這個游戲嗎?
生:喜歡。
師:做這個游戲時快樂嗎?
生:快樂。
師:是啊,小魚也和你們一樣,在水里做著藏貓貓的游戲。它們一忽兒躥上橋面,一忽兒跳進水里。多么快樂啊!就讓我感受你們的快樂吧!
生齊讀
師:讀得太好了,我真為你們喝彩!在文中也有一個用‘喝’字組的詞是?
生:吆喝。
師:誰在吆喝?
生:丁丁在吆喝。
師:丁丁在吆喝什么?插上想想的翅膀想想,丁丁在吆喝什么?
生:小魚快跑,有人來抓你們了。
師:你好像在和別人說話了,能用吆喝的語氣說說嗎?
生再試。
師:你吆喝的很好,還有誰想吆喝吆喝?
指明生匯報
師:丁丁為什么要吆喝呢?
生:因為丁丁要保護影子橋,不想人家破壞它。
生:因為丁丁愛橋,所以他要吆喝,嚇走那些破壞影子橋的人。
生匯報
師:是啊,丁丁愛這美麗的影子橋,也要用自己的行動去保護這美麗的影子橋,你們愿意像丁丁那樣做一個愛橋、護橋的好學生嗎?
生:愿意。
師:愿意的孩子,你們知道嗎?白天的影子橋很美麗,晚上的影子橋更美麗,請你們閉上眼睛,用心去看看這座晚上的影子橋。
配樂:夜幕降臨。四周靜悄悄的,青蛙在田地里呱呱地叫著,小蟲子在草叢你低聲唱著歌,一輪圓月慢慢地升上了天空,在月光的照映下,河水像穿上了一層薄薄的紗,水里的魚兒也安靜地睡著了,這時,一群螢火蟲提著燈籠遠遠地飛過來了……
師:你們看到了嗎?
生:看到了。
師:看到什么了呢?
生匯報
師:還看到什么?
生匯報
師:帶著這些美景,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地再去欣賞那美麗迷人的風光吧!(配樂讀)
師:在我們身邊有許多像影子橋那樣有著迷人風光的景色,那我們又應該怎樣去保護他們呢?
生:我們應該欣賞這些美麗的景色,不去破壞它。
生:我們應該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
數
乘
整
數
教學內容:冀教2011課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
2、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了整數和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現在,我們開始來學習分數的計算方法,大家喜歡學嗎?
復習:1、5個12是多少?
3個0.5是多少?
怎樣列式?
2.++=
++=
學生做完1后,提問:整數乘法的意義
做完2后,提問這兩道題各有什么特點?
++=
這道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整數
(板書課題)
二、組織探究。
1.教學例1
多媒體出示例1,出示直條圖,標注出長是“1米”
教師:你能在圖中涂色表示出這個已知條件嗎?
出示問題:小芳做3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
你能在圖中涂色表示出來嗎?學生涂色。
問: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列怎樣的算式?
++=
教師:求3個相加的和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你會列式嗎?
學生回答,×3或3×
提問:這個算式中的是什么數?
式中的3是什么數?
教師:由此可以看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三、探索。
1.學生嘗試計算
×3。
啟發:×3的積是多少?你能聯系已有的知識從不同角度說明嗎?
學生試做得出:
提問: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
(3×3)
教師接著寫
=
=
=(米)
進一步啟發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提問:×3=
由此你發現分數乘整數是怎樣計算的?(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
教師:以后計算分數乘整數時,不必再寫加法算式,直接根據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就行了。為了計算簡便,乘法計算能約分的要約分。
2.解決例題的第(2)題
出示:小華做5朵這樣的綢花,一共用幾分之幾米綢帶?
學生嘗試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明確:計算結果不是最簡分數時,要約分成最簡分數。
3.總結計算方法。
引導:比較剛才兩道算式的計算過程,你發現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數與證書相乘,可以怎樣計算?在小組里交流。
小結:分數與整數相乘,要用分數的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出結果。
三、鞏固運用。
第1題
(課件出示)⒈
先在右邊的長方形中涂出4個,再算出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
請同學們按要求獨立完成,計算時能約分的,要先約分,注意約分書寫格式。
4×==
答: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
[師:把這個長方形平均分成16份,涂色是其中的3份。那么,要涂出4個,就是要涂色4×3=12份。求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就是求4個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第2題
出示計算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分數與整數相乘,要用分數的分子與整數相乘,分母不變。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出結果。
第3題
(課件出示)⒈
看圖寫算式
請同學們獨立完成,想一想:你列出的乘法算式與加法算式有什么關系?
看圖可以列出3個算式。加法算式+表示2個相加的和,而2個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計算2×或×2。
第4題
一個正方體的底面積是平方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學生獨立計算,想一想,正方體的表面積與底面積之間是什么關系?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數學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六、作業
計算19/20×21
計算19/20×19
七、板書
分數乘整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