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故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there are all kinds of animals in the sea. look! they are coming. this is an octopus. the octopus is spraying ink. this is a shark. the shark has sharp teeth. this is a whale. the whale shoots water into the air. this is a sea turtle. the sea turtle has a hard shell. these are starfishes. the starfishes have five legs. these are angelfishes. the angelfishes have beautiful colors. this is a lobster. the lobster has strong claws. this is a jellyfish. the jellyfish has a soft body. they are different. but all of them live in the sea.
翻譯:海里有什么動物?
在海洋里有各種各樣的動物。 看!他們過來了。 這時一條章魚,章魚在噴墨。 這是一條鯊魚,鯊魚有銳利的牙齒。 這是一只鯨魚,鯨把水噴射到空中。 這時一直海龜,海龜有堅硬的殼。 這些是海星,海星有五條腿。 這些是扁蛟魚,扁姣魚有美麗的花紋。這是一只龍蝦,龍蝦有強壯的爪子。 這是一個水母,水母有一個柔軟的身體。 他們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居住在海洋里。
2、naughty monkey it’s very hot.
an old man is asleep on the chair. a fly comes and sits on the end of the man’s nose. the old man has a naughty monkey. he chases the fly. the fly comes back again and sits on the old man’s nose again. the monkey chases it away again and again. this happens five or six times. the monkey is very angry. he jumps up, runs to the garden and picks up a large stone. when the fly sits on the old man’s nose again, the monkey hits it hard with the stone. he kills the fly and breaks the old man’s nose.
翻譯:調皮的猴子
2、正文:
這年冬天,天氣寒冷,這可苦壞了烏鴉。在森林里,大雪埋沒了一切,想找一點兒吃的比登天還難。
烏鴉實在餓極了,就去敲松鼠的門,對它說:“松鼠大哥,我實在餓得受不住了,請給我一點吃的吧!”
松鼠是個好心人,便對烏鴉說:“烏鴉妹妹,我這里有松籽,只要餓了就可以到這里來吃,你就不要客氣了。”說著,松鼠將烏鴉領到自己的家讓它吃得飽飽的。有松鼠的幫助,烏鴉總算熬過了這個冬天。而在這個冬天里,狐貍可就沒有烏鴉那種好運氣了。狐貍一向待人不善,它不是今天騙黑熊,就是明天嚇唬大灰狼。有時見到小兔子,非要捉到吃了不可。
什么也沒有儲存下,這個冬天可怎么過呢大雪封山了,要吃沒吃,要喝沒喝,狐貍只好求東家,告西家,可是大家都煩它。
沒有辦法,要活下去,只有磕頭作揖了。好話說了無數,大家才動了惻[cè]隱之心,你拿根胡蘿卜,它拿根小骨頭。
也別說,對對付付,狐貍居然也將這個冬天過來了。春天來了,花紅柳綠,一切欣欣向榮。
烏鴉跑出窩,大著嗓子唱了起來。它展開翅膀在空中飛呀飛,心里真高興。烏鴉在樹叢中無拘無束地飛著。突然,前面一塊東西吸引了它。
它飛過去一看,啊,是一塊鹿肉,好香啊!它銜在嘴里,心里好美烏鴉銜著肉,美美地落在一棵樹上,口水沿著嘴角,一滴滴地流到地上。這一切都被狐貍看在眼里,于是它馬上跑到樹下。它是多么想得到那塊肉呀。
“烏鴉,你真太高大、太漂亮了,人們都說你能成為百鳥之王。特別是你的歌聲,能讓百靈鳥的歌失色。但是,我卻沒有聽到過你的歌聲,恐怕百鳥之王你要做不成了。”狐貍別有用心地在樹下對烏鴉說。
烏鴉多么想一展自己的歌喉,便張開自己的大嘴唱了起來。
它剛張開嘴,那塊肉便掉在了地上。狐貍立即跑上去,將那塊肉搶到了嘴里,接著它得意地說:“喂,烏鴉,假如你有頭腦,成為百鳥之王就沒有問題了,可是你還是沒有頭腦的。”
烏鴉很后悔自己不該太虛榮,愛聽好話,到嘴的一塊肉被狡猾的狐貍騙走了。
根據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可知,3歲到6歲之間的階段對幼兒來說是能夠快速學習并掌握詞匯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幼兒的大腦器官、聽覺能力和語言能力也在不斷發展,因此可以通過模仿說出其他語言。以心理功能來說,這個階段的幼兒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因此可以實現詞匯的積累和理解,并且在說話的過程中使語言能力得到提升。知識與意義是緊密相聯的,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習主題,不管是文法或者發音,都需要和幼兒的興趣與幼兒的發展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幼兒對語言的記憶。根據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在教授英語的過程中使用故事教學的方式是最合適的。
第一,幼兒英語故事是非常適合用來進行語言教學的。幼兒在上學之前的階段,特別適合發展口語,這個階段中的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語言有著很強的敏感性。英語故事中生動的情節可以吸引他們的興趣。就語言方面來說,幼兒英語故事可以說是比較完整的一種素材,有著特定的語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語言樣本。由于幼兒英語故事是意義豐富的、語境完整的語言素材,所以將其運用到幼兒英語的教學中,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語境對幼兒學習英語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特定的語境,幼兒想要學習一個句子甚至一個單詞都是十分困難的,更不用說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即使幼兒勉強記住了單詞和句子,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語境的引導,他們也無法對句子進行應用。通過故事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幼兒對語言的意思和使用環境有一個理解,知道在什么環境下使用什么句子,并且幼兒通過聽故事還可以學習到正確的發音,學會用合適的單詞和句子來表達自己,對事物進行描述,進而可以把學到的語言都串連起來。
第二,幼兒英語故事可以促進幼兒積累語言。在幼兒英語教育階段,主要目標是讓幼兒通過運用語言,慢慢能夠聽懂別人說的話、記住別人說的話,能夠想到合適的詞和句子來與人進行交流并且說得流利。所以,英語老師既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熏陶,又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語言訓練,提高學生學習和使用語言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語言潛力。幼兒英語故事不僅能夠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還能夠讓學生進行專門的語言訓練,例如學生通過復述故事可以掌握句型和用詞等。不僅如此,英語故事教學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語言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為幼兒今后的英語學習準備了條件。
2 個性和社會性發展
幼兒時期是自我概念逐漸明確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可以對他人的思想感情有自己的理解,幼兒對各種關系的認知能力也在日益發展,并且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在快速提高。同時,幼兒時期也為其將來的道德發展奠定了基礎,幼兒長大后所具有的那些良好的行為和習慣基本上都是在這個時期培養起來的。幼兒英語故事可以幫助幼兒提高自我意識,促進與父母之間關系的和諧,提高幼兒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幼兒英語故事特別是童話故事中,國王和皇后是美德的化身,仙子意味著同情,后母和不漂亮的姐妹往往具有嫉妒心理,女巫代表著反派力量,動物可以表達心聲。對此,幼兒往往會通過這些形象背后的象征性來表達情感,其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也是通過這些形象來獲得的。
幼兒英語故事中一個比較關鍵的角色就是親子關系,例如《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主要肯定了分離在走向成熟過程中的作用,認為它是走向成熟的一個必經階段,只有戰勝了這些困難,才能不斷發展自己走向成熟。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表達的主要是母愛,在這則故事中,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是無所不在的。
心理學充分肯定了語言的重要性,認為幼兒只有獲得語言才能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不斷地向社會化邁進。用故事來教授幼兒英語的過程中,其情節的再現、對話的表演都能夠為幼兒和同齡人之間的活動提供條件,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可以說其他語言的幼兒在心理上也比較成熟。
故事的作用不只是局限在這些方面。故事還可以還幼兒的心靈自由,讓他們擁有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有一個認識,同時還可以讓他們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等。
3 幼兒的審美發展
Sara Cone Bryant在他的書How to Tell Stories to Children中說到:“故事是藝術作品。對幼兒來講,它最大的價值是有著對美的永恒的吸引力一一觀念更新的吸引力,渴望成長的吸引力,重塑靈魂的吸引力……”
幼兒英語故事可以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知識,培養他們的美感,讓他們在閱讀故事中體會到故事多帶來的美的享受。在這些英語故事中,風格是由故事的內容和情節來決定的,內容情節不同,風格就不同,在這些不同風格的故事中,幼兒可以感受到不同的美。一部分英語故事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例如《愛麗絲漫游仙境》,這個故事與孩童天真爛漫的想象和渴望得到知識的特點是相吻合的,蘊含著一種荒誕美;一部分英語故事在使用詞語和句子時不斷重復,能夠加深幼兒對語言的記憶,例如《小熊看到了什么》,在這個故事中,一個句子多次出現而且十分有節奏感;一部分英語故事設計新奇,版面優美,把故事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都通過視覺效果表達出來,當孩子翻開故事時,會有一種視覺的沖擊,吸引他們繼續讀故事。幼兒在講述這樣的故事時,不僅有動態美感,還有音樂,提高了幼兒感受藝術的能力,激發其參加到藝術活動中來,有利于提高其審美能力。
留白幼兒教材課堂教學幼兒課程語言教材中的故事,篇章內容往往從簡,容易找到其中的“留白”空間,這現象有的是人物或角色描繪簡略,或沒有完整的對白,有的是故事情節跳躍太快,故事的描述不全面,有的是背景不清楚、場景地點未詳細說明等。這些既為教師在幼兒故事課堂教學尋求空白,創造了極佳的切入口,又為發揮幼兒想象能力,拓展幼兒思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一、在故事開講前留白,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在故事開講前,巧設懸念,布下空白,能激發幼兒傾聽故事的激發興趣。課堂導語是一堂課的“序曲”,它雖不是,卻很重要。我們可用它來創造課堂氣氛,幫助幼兒迅速進入課堂角色。課前可以用一張有趣的圖片、一個精彩的鏡頭或一組生動形象的語言做“引子”,將幼兒帶入情境,也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一首詩、一個課本劇片段等導入,將幼兒的注意力抓住,使其充滿好奇心,產生強烈的探求欲。隨后設置懸念,留下空白,等幼兒進入最佳思維狀態和求知狀態時,自然引入故事,可以收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案例:幼兒故事《小猴賣“”》。
在講這個故事前,我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或貼一張圓形圖片,問:“小朋友,睜大你的眼睛,開動你的腦筋,說說這個‘’像什么呀?”頓時,下面小手林立,個個躍躍欲試。有的說是像蛋,有的說像球,有的說像鐵圈……眾說紛紜。我接著說:“是呀,這個‘’實在是太有趣了。今天啊,有一只可愛的小猴他要去賣‘’,你們覺得奇怪嗎?小朋友一定想知道他為什么要賣‘’?會賣給誰?干什么用呢?是不是?下面請小朋友仔細聽哦!”接下來,所有的小朋友都饒有興趣,自始至終把故事聽完。
二、在故事情節中留白,發揮幼兒想象
案例:幼兒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它想向朋友借一條尾巴。
“向誰借一條尾巴呢?”小壁虎爬到小河邊,向魚阿姨借尾巴,“魚阿姨,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劃水呢。”
小壁虎爬到大樹旁,向牛伯伯借尾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趕飛蟲呢。”
小壁虎一直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媽媽知道了,讓它轉過身去,小壁虎一看,開心地笑了:“我長出了一條新尾巴了!”
這個故事里面,角色有小壁虎、魚阿姨、牛伯伯和壁虎媽媽。情節是尾巴斷了,到處借尾巴,借不到尾巴,自己長出尾巴。背景有:樹林、小河邊、大樹旁。主題是“一切要靠自己”。
情節開始是十分恐怖的,“小壁虎的尾巴被咬斷了”,它在哪里遇到了蛇?蛇怎么追它?它的尾巴怎么被蛇咬斷了呢?它在危險的時候,媽媽在哪里?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斷了,一定很痛。他發現自己的樣子那么丑,心里很焦急,所以要借尾巴。這里可以寫一段開始的故事情節。
故事接下來的另一矛盾,是小壁虎應向誰借尾巴,它應和自己身形一樣的動物借尾巴,它不應向魚阿姨借尾巴,魚尾巴那么大,怎么接得上;也不應向牛伯伯借尾巴,牛尾巴那么重,問小朋友如果你是小壁虎應向誰借尾巴呢?此處可以設計一個活動,標準答案可以是向小老鼠、小蜥蜴借尾巴。
在教學時我們要觀察作者用什么語言形式說話,從以上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他是用對話發展情節,反映角色的語言和行動。所用的句式有:“魚阿姨,您把尾巴借給我,好嗎”“不行啊,我要用尾巴劃水呢”……這里我們可以利用借東西的對話模式,加強幼兒日常生活的語言應用,設計對話模式的模仿:“你把(某種東西)借給我,行嗎”“不行啊,我要用(以上的東西)(作用)呢”。
三、在故事結尾處留白,拓展幼兒思維
案例:幼兒故事《老鼠和鐘》。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只肚子餓極了的老鼠,因為不知道黑夜房間里的鐘聲是什么東西,而一夜不敢出洞找東西吃的事。這種場景在幼兒生活中也常出現:因為怕黑,所以不敢走出房門。
故事最后問:“鐘聲還在滴答!滴答地響,餓了一夜的的小老鼠怎么辦呢?”故事也沒有給出答案,這里教師就要引導幼兒自己去想辦法了。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會想出不同的辦法來的。然而正是這個問題,就可以讓幼兒自由想象、自由回答,從而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在生活中遇到這種情況做好心理準備,提供自己的解決辦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視故事“留白”能突破時空,在有限中求無限,可以調節教學節奏,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帶領幼兒進入學習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讓幼兒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打破思維定勢,集中注意力將“空白”造成的斷裂用思維和想象來“焊接”合縫,并增強教學的藝術性。
有人認為:“教師和孩子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確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確定性與新異性打交道。”在這種情況下,預先設計好學習的程序和終點,不讓孩子有充分思考和表達意見的自由,是對孩子學習潛力的束縛和阻礙,是把幼兒園推向“有教而無學”的境界。把大腦還給孩子,使教師由權威的管理者、學習的主宰者轉變成為學習的診斷者、催化者及資源的提供者。給幼兒充分自主學習的權利:凡是孩子能說的,讓孩子去說;凡是孩子能想的,讓孩子去想。
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創設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幼兒展開自由聯想和想象,來構思故事情節并進行完整表達,激發幼兒頭腦中的鮮活表象,解放幼兒的嘴,幼兒就能自抒己見,娓娓道來。
參考文獻:
\[1\]劉淑蘭.幼兒園課程實施指導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在我們名苑幼兒園,生活、工作在我周圍的同事們,每天、每時、每刻都以她們暖心的行為感動著我,他們關心同事、愛護幼兒、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平凡的崗位、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蹉跎歲月中,以不變的熱誠去挑戰每一個教育的高度,以不變的熱情去關愛每一位孩子。 讓每個孩子都快樂的成長。他們是值得我學習的榜樣。
一、 飯菜中的同事愛
胡老師是我們幼兒園的機動老師,她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平時她作為保健助理,負責保健后勤方面,但遇到哪個班級有需要,她就很樂意去幫忙;她性格溫和,同時又是一個熱心的人,她會在同事受傷時主動關心、詢問,會在同事過生日主動送祝福……
她還是一名出色的料理師,普通的菜經過她的料理、加工,變得非常美味。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很多老師都熱的吃不下飯菜,胡老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私下經常會犧牲自己的時間,在家里做一些美味的、下飯的可口小菜,很多老師就著小菜都吃了好幾碗,大家都笑著說“我又胖了幾斤”“哈哈,這幾天白減肥了”“哎喲,這個夏天瘦不可能了”……
跟胡老師的相處,我心里從來都是充滿感動的,她對同事間細致關心、友好相處值得我們學習。
二、工作中的崗業愛
何老師是我們園的資深教師,擔任了業務園長的職位,同時也兼任了工會主席一職。我作為新入職工會員工,與她這一年里接觸頗多,我所見的何老師一直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從來沒有懈怠過,更沒有抱怨過。在工會方面,她每一次都積極組織我們工會人員開會、討論、組織豐富多彩的工會活動,給大家繁忙的工作帶來放松。她那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與強烈的責任心時時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位教師。
作為一名業務園長,她求真務實、勇于探索,一直以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為己任,為園內老師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積極鼓勵與支持教師們不斷進步,在每學期她會積極組織“星秀杯”“師德培訓”等活動,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同時她也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師德修養,自覺維護教師的光輝形象,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三、生活中的師生愛
每一個班級就如同一個大家庭一樣,家里有三位愛心滿滿的長輩,家里還有很多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習慣,大家都生活在一起。幼兒教師,似長輩,是要給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個人一個溫暖、歡樂、身心健康的環境。保育老師尚老師是我們這個大家庭中最年長的長輩,她擁有兩個孩子,作為新入職教師,她主動求教、虛心學習做事情一絲不茍。記得剛接小班時,由于孩子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情況發生,但是尚老師作為班級的保育老師,總是勤勤懇懇、認真負責的對待班上的每一個孩子,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來對待,讓他們感受到如家一般的溫暖、如母親一般的關愛。
榛榛是我們班個別午睡要穿紙尿褲的孩子,且我們了解到家長與孩子的陪伴時間比較少,所以榛榛初到幼兒園極為不適應,沉默寡言。發現孩子這樣的情況后,我及時的與尚老師溝通,讓她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注意他,給他動手鍛煉的機會。尚老師對他很有耐心,只要她在,她都會陪著去小便,耐心地告訴他小便的方法,仔細地為他把褲子拎好。
記得有一天午睡,尚老師坐在榛榛旁邊,突然說聞到一股臭味,果不其然榛榛將大便拉在褲子里,而且他很緊張想要悄悄地在被子里弄干凈,卻弄得滿身、滿床都是大便,尚老師發現后收拾被褥,幫助他洗身體、洗褲子、,還邊洗邊溫柔的對榛榛說“沒關系,下次記住有大便要去衛生間解決”。然后把他安排到自己帶來的另一被褥上睡覺,午睡醒來后,我和尚老師忙著幫助孩子們穿衣褲,我掀開了榛榛的被子叫他起床,他依舊昏睡著,我吃力地拖起沉重的榛榛準備給他穿褲子,卻發現榛榛的被子里熱熱的、濕濕的。“啊呀,榛榛又尿床了。”“讓他先躺在這個沒人睡的床上吧,我拿衣服來給他換上。”尚老師邊給其他孩子穿著衣服邊對我說。這期間尚老師一句埋怨的話語都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可是每次榛榛發生尿床的事情,她也總是微笑著說:“呵呵,這個榛榛……”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榛榛現在能主動的入廁了,很少將大小便拉在褲子里。
有一次我問“榛榛,你喜歡尚老師嗎?”。他重重地點了點頭。“喜歡就抱抱尚老師。”他給了尚老師一個緊緊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