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十佳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經過多年的養雞和種植蔬菜的實踐,鄒淑玲深深的體會到:要想富,不靠科技不行。前些年的苦心經營,從養蛋雞到種植普通蔬菜,家庭收入和經濟效益并不太樂觀。1996年,由于信息不靈,市場行情不對路,秋季種植的30畝早秋1號大白菜,上市不受歡迎,有20畝大白菜扔在地里,賣不出去。經驗和教訓再次啟發了鄒淑玲,靠過去粗放型經營方式已經是不行啦。進入信息時代,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對農業沖擊特別大,這對于一個農村婦女來說,經營管理這么多土地,如果不運用現代技術管理手段,確實是風險很大。于是,鄒淑玲同丈夫反復商量,于99年投資1萬元購置1臺電腦并上了網,使蔬菜從引種到銷售都實現了信息化。
電腦進家后,鄒淑玲和丈夫一起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快、精、好這一優勢來進行管理。
一是廣泛收集信息。鄒淑玲從網上先后收集到日本的甘藍系列、白菜系列、國內膠州系列、北京井田種苗等,這些品種都是適合當地種植的。可以說,電腦能使你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從99年開始,鄒淑玲就引進日本甘藍系列新品種,利用當地蔬菜節氣,打好時間差,種植反季菜。八月份定植,十月份采收,產品全部銷往日本。鄒淑玲種植的蔬菜色澤新穎,味道鮮美,營養高,深受日本客戶的歡迎。她種植的30畝甘藍僅一季就收入14萬余元,畝產達1.2萬斤,畝產值達4400余元。
作為一名普通家庭婦女,雖然談不上對社會有什么大的貢獻,但在整個家庭中,確也擔當著重要的角色,整個家里上有七十多歲的老人,下有風華正茂的孩子,哪一個都不能讓人省心。由于丈夫也整天忙著單位的事,顧不上家,對于她來說對家庭付出責無旁怠,只要家庭和睦,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在和睦的家庭中,才能盡情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天倫之樂。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要讓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又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對于她來說,深知自的家庭責任。為了讓老人生活愉快,經常隔三差五到老人跟前,與他們拉家常,或把老人接到家里住上幾天,讓老人開心;天涼了,給老人添上幾件衣物,讓他們暖暖和和的,照顧好他們的身體。家里老人還好照顧,但最讓人費心的還是孩子,剛考了高中,眼看著要考大學,作為家長的壓力也不比孩子輕松多少,孩子早起晚歸,她也跟著孩子早起晚睡,還時刻跟蹤他的成績表現。丈夫單位忙,家里的活都包在她一個身上,整天買菜做飯洗衣服,雖說家務活不是太重,但忙活動起也是一天到晚忙不完。辛勤的付出,也換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他一有空也主動為她分擔一些家務,或多做一些重點的體力活,或在孩子的學習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對她來說夫妻能相濡以沫,平等互愛,共同支撐著這個家庭,給家庭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她感到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把家庭比作心靈的港灣,那么單位就是事業遠航的風帆,是作為一個人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愛崗敬業不僅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一個人的立足點,更是成就一個人事業的重要平臺。
她是一名普通的民政部門職工,平時的工作就是在辦公室里收發文件,做好文件的整理。看起工作輕松,不是太忙。但對于她來說,文件的收發傳閱整理,也并不想象的那樣簡簡單單,每一份文件都可能牽扯著全局的一項工作,及時收發和傳閱,對于傳達文件精神,落實文件內容,提高工作效率,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每收到一份文件她都要謹慎地對待,及時做好記錄,并根據文件的要求,向有關領導做好文件的報送工作。在文件的批閱處理過程中,有時可能由于領導工作太忙,一時疏忽,忘了文件的處理,這時她要根據文件的期限要求,及時的提醒領導做好處理。對于處理完畢的文件,需要發出的及時發出,使文件的要求得到落實;需要歸檔的及時整理歸檔,做好歸檔登記,備查備案。為做好文件的收發工作,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正在處理中的有哪些文件,哪些文件需要及時處理,哪些文件有處理期限要求,她都做到心中有數。
多年來,她一直這樣堅持著,并時刻提醒自己,工作中有哪些做的不好地方,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她認為對工作的追求,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努力,才能勝任自己的這份工作,這份使命。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傳承這一美德,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我是柳泉煤礦機電工區35kv變電所一名普通值班工,丈夫是生產科科長。談起我的家庭很多人都會流露出羨慕的眼神,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夫妻同在一個礦工作,更主要的是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的家是一個三代同堂的傳統家庭。我們夫妻敬業愛崗,兒子熱情禮貌,健康上進。父母安享幸福晚年生活。我們結婚二十四年來,夫妻恩愛、孝敬老人、熱心助人、鄰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贏得了周圍人們的贊美。
1983年進礦以來,從事35kv變電所值班工。在工作中要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僅要時刻以高度的責任感做好值班,并且要將自己的業務技能毫不保留的傳授給新來的值班人員。丈夫是生產科科長,工作任務重,在家時間少,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繁重的家務重任都落在我的肩上,我總是理解與支持丈夫的工作,從無怨言。我尊重丈夫,認為丈夫的工作有特別的重要意義,是為了煤礦的安全與生產做好保障。最近一段時間,井下的煤層條件不穩定,他就天天堅持在現場抓安全、抓生產。作為妻子我及時為丈夫做好可口的飯菜、把工作服洗干凈、照顧好家里的一切,讓他安心的在井下工作。
為了使兒子能夠更加的健康成長,我們夫婦一方面潔身自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經常教育兒子一菜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提倡節約、精打細算、用之有度,在學校不追求新潮,不擺闊氣。在我們的教育下,兒子衣著樸實大方,從不大手腳花錢,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兒子現在已經是在校的大四的學生了!
自結婚起,父母就同我們一家共同生活,對兩位老人我尊敬和孝順。不僅在生活上予以照顧,家中的大小事也征詢他們的意見,使他們覺得受尊重,在家里有地位!
用我們的智慧與雙手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航天北里社區有這樣一位居民,她叫尚紅麗,今年52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她上有婆婆,下有外孫女,擁有一個四世同堂的和睦幸福家庭。
她的老婆婆今年85歲,在1997年,患有腦出血,經過醫生的及時搶救,才挽回了生命。從這以后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只能在床上。在家人地精心照顧下,一天天的康復起來,基本上可以行走,但是必須在家人的陪護下。XX年,其公公過世之后。照顧婆婆的擔子就由她承擔起來了。婆婆每天的生活起居,做她愛吃的飯菜,買她愛吃的水果,就是尚洪麗每天的日程安排。夏天,由于天氣炎熱,為了讓婆婆舒服一些,她每天給她洗澡,讓她涼快涼快。也有時候大小便失禁,把大小便弄到褲子上,她馬上給老人洗澡,換上干凈的衣服。婆婆每天干干凈凈的,自己看著高興,就連鄰居串門時看到了也夸她精神。鄰居們總是說“林娘,您是有福氣啊!有這樣孝順的好兒媳。”老人也是總念叨“我這兒媳婦可好了,比閨女對我都好。”
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來沒有紅過臉,鬧過意見。她總是想:善待老人有利于夫妻感情,對婆婆好,丈夫自然就對她好。從而,幸福和睦的家庭更加的鞏固了,家庭的溫馨,使她們一家人也受益。另外,還有她的外孫女,漂亮可愛,讓她們這個家每天都是其樂融融。
她們的家庭因為互相尊敬和關愛而幸福美滿!她的人生也因為有愛心和付出而精彩!
有句歌詞唱到:回家的感覺真好!一提到“家”,總會給人以親切、溫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點,是成長的避風港和歸宿。在這里,父母用慈愛的傘為兒女撐起一方晴空,兒女用孝順的心給父母奉上一縷慰藉;在這里,洋溢著濃濃的親情。
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論是自己父母還是岳父岳母)有個頭疼腦熱的,他無論多忙,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伴左右,尋醫問藥。對工作的認真負責讓詹陳林常常早出晚歸,工作繁忙時,幾天幾夜不著家更是家常便飯。對于這一切,作為一名周寧縣郵政局普通員工的妻子周葉容,她毫無怨言。眾所周知,郵政局日常工作緊張忙碌,時常加班加點,但是她從來不覺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臉,聽到老人溫暖的關懷,她覺得一切疲憊都消失了。結婚十多年來,丈夫對待工作的認真努力,她看在眼里,體諒在心里,在她心中認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
不僅如此,她對待工作也從不輕忽,多次被評為優秀工作者,先進個人,2013年更是被評為省級優秀營銷員。孝順老人,教育孩子,認真工作,這已經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對妻子的辛苦,詹陳林滿懷內疚,他常說老婆跟著我吃苦了。家中的兩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鄰右舍夸:“兒子孝順,更難得的是媳婦孝順,跟女兒一樣呢。”老人家來自農村,手腳勤快,為人淳樸善良,體諒兒子媳婦的不容易,常常幫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家中唯一的獨女,既聽話又懂事,成績優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時,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學習,給夫妻倆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讓辛苦撫養自已長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養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諧美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