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長試卷簽字評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今天的作業是訂正考卷,并給家長簽字。”老師說道。又是家長簽字,唉,家長簽字給我歡喜給我憂。
記得有一回,數學老師發考卷,喊到我的名字時,我的心里砰砰直跳,這次考試肯定考砸了。果然,我一看分數,差點暈過去,只考了59分!天哪,以前我都會考八九十分以上,如今居然考了個不及格,還要家長簽字,這叫我怎么辦?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家里走去。一回到家,我表現得特好,立刻拿出作業做了起來,希望能減輕媽媽對我的懲罰,可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媽媽在檢查書包時,還是發現了我的數學試卷,一看只有59分,頓時火冒三丈,就大聲叫道:“欣瑋!快給我進來!”我一聽這聲音就知道大事不妙,慢吞吞地進了房間,大氣也不敢出,只見媽媽板著臉,生氣地指著考卷上的計算題說:“這么簡單的計算題,也會算錯,小數點也不知道飛到哪兒去了!”接著又指著應用題說:“這數字從上面抄下來也會抄錯,太不應該了……”我聽了連氣都不敢出。最后,還好在一旁的爸爸替我解了圍:“好了,罵也罵了,這次先給你簽字了,但你要從中找出失敗的原因,吸取教訓,如果下次再考不好,我們就不給簽字了。”說完,拿起圓珠筆“刷刷”幾下,就簽上了自己的大名,我終于松了一口氣。
又到了數學發考卷的時候,我聽馮宇同學說我的這次成績是全班最高分,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這時,發到我的考卷了,我仔細一看,97分,果真是全班最高分!我高興得跳起來,終于到我揚眉吐氣的時候了,心想:這下我不用擔心被媽媽教訓,說不定還能得到獎賞呢!放學后,我背著書包連蹦帶跳地往家中跑去,覺得今天的天格外得藍,鳥兒在樹上快樂的歌唱,魚兒在池溏里歡快地游玩,仿佛在祝賀我,使我感到世界是多么美好!回到家,我大聲叫到:“媽媽快出來,你猜我這次數學考多少?”媽媽聽見我這聲音,微笑地說:“看把你得意的,拿出來我瞧瞧。”我高舉試卷,得意地說:“你看,我考了97分,還是全班第一呢!”媽媽一聽,頓時眉開眼笑,直夸我:“有進步,有進步,今晚媽媽請你去吃西餐,好好犒賞你。”說完,在考卷上寫了一句評語:勝不驕,敗不綏,以后再接再厲,爭取更大的進步,并簽上她的姓名。
說真的,家長簽字給帶來的喜和憂,使我終身難忘。它給了我壓力,但也成為我學習的動力。
一、更新觀念,優化評價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科學、實效、與時俱進的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新模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
(1)學生自評。學生自評主要是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學習策略、努力程度和學習效果等評價。學生可以從課堂活動、學習過程、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
如班級每周四節英語課,那么我就每周發給學生一張課堂自我評價表,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認真填寫后存放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另外,學生可針對教師的每次測試卷給予評價。我在每次測試卷后都給學生設計一個小專欄“自我評價”,在此學生可用簡短的話語在試卷上寫出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可寫出對本次測試的意見,這樣,有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對終結性命題做出修改,真正發揮評價的實效性與促進作用。
(2)小組評價。合作小組成員之間的評價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學習的作用,有利于激發學生你追我趕的上進心。
(3)教師評價。教師根據學生平時所參與的課堂活動,從情感態度、學習策略以及學習效果等評價學生,教師除給予學生等級評價外,還可以適當加上激勵性評語或希望等,鼓勵學生奮發向上。
我根據班里每個同學在不同方面的進步,設計具有個性的喜報,對之進行評價。
學生很受鼓舞,喜報的內容和設計上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更好、更有效地對學生給予評價,激勵學生。評價策略切莫模式化,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創新才能喚起內動力,具有實效性。
(4)家長評價。把傳統的家長簽字轉變成更有意義,更有實效性的評價。
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從他們的興趣出發,為學生設計了一張課后的家長評價表,改變了以往課后作業家長簽字的舊形式。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英語教給父母的同時就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家長也無需耽誤很多時間即可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起到督促與配合老師工作的作用。
二、不斷探索,提高評價實效性的策略
不斷探索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新模式,從學生實際出發,激發內動力,多元主體參與,評價方法多樣,以學校大力支持、家長配合為保障,評價公正、科學、客觀、與時俱進,具有實效性。
1.關注非學業性評價
首先在評價方法上,不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對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創新精神、合作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評價,作業評價上除了描述性的評語式評價,還開展一些實踐性作業的展示性評價。其次,課堂上老師們還特別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習內容、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面的評價。英語教師對于學生的不同表現的評價語言一定要有區別,如“Try again!Good!Good job!Well done! Excellent!Wonderful!……”給學生以激勵。教師還隨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靈活地引導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使學生對自己、對他人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2.評價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生命,極大地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空間。“You are great!”“You can do it!”等貫穿教學過程的隨機性口頭評價已經成為教師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種表現。小組間的比賽競爭,形式多樣,易于評價。
3.評價要及時,也要適度
評價是否頻率越高越好?心理學研究證明,答案是否定的。根據心理學原理,評價過分強調定期評價、頻率高、次數多,既費時又效果不佳。因此,發展性評價一定要適時適度,才更有效。試想如果學生的每次回答都要獎一個“大蘋果”、每一節課都要評比優勝小組,勢必占用過多的時間,而且隨著運用次數的增多,對學生的誘惑力也越來越小,這樣的評價便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勵的作用,成為無效評價。
4.教師評價要有科學性、藝術性
教師評價要與時俱進。比如我買了壓花器,凡是有進步的同學,我都在他的書上壓個圖案,孩子們特別喜歡。還有仿照超市,積分換禮。什么事都貴在堅持,堅持久了就逐漸形成了好習慣。評價也要講究藝術性,教育無痕,潤物無聲。
實踐證明,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通過評價,使教師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教學效率;通過評價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及英語校本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研究與探索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我們去開拓與探究。
關鍵詞:愛滿天下; 陶行知教育思想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4-087-001
最近,或許是因為學校教學工作中事務繁忙,抑或生活中存在著磕磕碰碰,總感覺心中留存著些許煩躁的情緒,教學中對學生的態度也隨即變得有些生硬。靜下心來,想起之前拜讀過的陶行知老先生有關愛的教育思想,頓生重溫之趣,以解心中煩愁。
再次看完陶先生對于愛的教育思想的闡述及其生動的例子,不由得想到自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似乎對“愛滿天下,樂育英才”這句話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中也更加感受到它在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分量。
一、尊重和欣賞學生的前提,應該是愛學生
我雖然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教育的天職決定著關愛學生不僅僅是語文教師或班主任的專利。況且“親其師,則信其道”這句古訓也時刻告誡我們:誰會愛學生,誰就能贏得學生發自內心的愛戴,誰的教育才有力量。正因如此,在教學中,我恪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
1.愛學生——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
真心對待學生,表現在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上也是如此。如:學生問‘老師好’,我會發自內心地回應一句‘你好’,而不會置若罔聞,或目不斜視。不小心弄掉了學生的小盒,我會說聲‘對不起’;對學生的幫助,我會說聲‘謝謝’。是的,教育的真諦不僅僅是教書,更是在育人,師生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況且全國優秀教師竇桂梅老師也說過,小學教師,本身就應該姓“小”!正是在這點點滴滴的碰撞中,我雖然沒有像班主任那樣與他們呆的時間長,但我照樣贏得了學生的心,這應該是助我教學不可或缺的力量。
2.愛學生——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欣賞
這些表現在我的課堂鼓勵性語言里、單元試卷的評語中。每當進行完單元小測驗,我面對著一張張試卷,宛若對著一張張稚氣的面孔。考好了,我與他(她)一道歡欣。記得我曾在班中年齡最小的學生試卷上寫道:你刻苦學習的精神真讓老師欣賞,如此努力下去,老師相信,你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而第二天的家長簽字中就有了這樣一段話:孩子,看到你的成績,媽媽真為你高興,繼續努力,別辜負了如此愛你的老師對你的一片期望!說實在的,看完之后,我的眼眶直發酸——老師的心就這么容易滿足!對于考不好的,我與他(她)一起加油:祝賀你,又進了一步!再細心一點,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而結果往往是學生真的又前進了一步!我管這叫做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3.愛學生——小心呵護著學生不擇場合表露的興趣
數學自習課上,他(她)在津津有味地看一本童話書,我或是收上來,囑他用不同的方式掙回去;或是在她看到的地方輕輕地疊起一道折痕,再悄悄地替她放回桌洞里……有一次我就聽見課代表在班里新聞:老師把書真的給我留著,并沒有給她的女兒呢!是的,你對他的好,他知道!
有時我想,今天我俯視的或許是不諳世事的小孩,明天我將仰視的可能就是祖國的棟梁!今年暑假,有幾個曾經教過的學生來看我,他們都是剛剛初中畢業的學生,講述了他們最近幾年的學習經歷,也向我匯報了這次中考的結果,有幾個學生讓我很是欣慰,其中之一被省重點中學提前錄取,另兩位學生也如愿考上了重點中學,雖然他們都只是跨過了一道小溝渠,但從他們自信的眼里,我看到了走上成功大道的希望,或許,不久的將來,祖國會因為他們而自豪。
二、尊重和欣賞學生,意味著對學生的守信
俗話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教學中,我也深刻認識到表揚、激勵的作用。并且利用形式多樣的表揚欄來量化學生的成長足跡!為了兌現學生的學習成果獎,我都信守承諾,并且也經常自己花錢去批發市場買小本子或是轉筆刀什么的。10元錢或許在我不經意間就花掉了,但投資在這里,我卻發現了它更大的用場。是的,學生在乎老師發給他的每一樣東西,而對我,也在乎學生領到獎品后發自內心的那份歡呼雀躍,那雙亮晶晶的眼睛里所折射出的興奮!
但有時代價也不小,記得我曾經承諾如果考試成績好,每人獎一個溜溜球,而學生果然不負所望,我也只有遵守諾言。當時我也真不知溜溜球的價格,等當我買了幾個回來,才知道現在學生的玩具都是價值不菲的,回家告訴妻子,妻子說我太“大方”了,我嘴里雖然說,真愛無價,真愛無價!但身上也真是大汗淋漓了。當然,看到孩子們如獲至寶的樣子,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誠信的分量!尤其是聽到有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把數學老師發給的東西都當成寶貝,一點也不讓別人動著,不亞于奧運會冠軍胸前戴的金牌呢!我聽了也是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學生面前,我們要說到做到,不失信。對待學生,我們更要信任有加。說到這里,我想起當年自己初二時的一段經歷。當時,我是一個性格不算外露的學生,課堂上,難得能看到我站起來回答問題的身影。一節數學課,在一道題目的集體交流中,老師看到我的解題方法新穎方便,便把我叫上臺去板演,之后讓我介紹解題方法,我站在臺上,愣是沒吐出一個字,老師只得無奈的“放”我下去。雖然我只做得出,卻說不出,但心里還是感到很欣慰,并且也讓老師發掘了我在數學上的一些潛力。之后,每當有這樣的機會,他時常會讓我嘗試,半個學期過去,我的表達能力大有長進,同時也促進我的學習,更增強了我的自信心。正是有了老師對我的信任,不厭其煩地給我鍛煉機會,才能培養起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8月22日,教育部召開新聞會,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羅方述,介紹了全國統一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制度研究制訂和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有關情況。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建立全國統一的學籍信息管理制度,實行全國學生“一人一號”,全國統一編碼,終身使用。該系統將于年內全部建成,并實現全國聯網運行。
建立全國統一的學籍信息管理制度
我國首部全國性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出臺,這標志著全國統一的學籍信息管理制度正式建立。該辦法規定,以學生居民身份證號為基礎進行編碼,從幼兒園入園或小學入學初次采集學籍信息后開始使用,一人一號,籍隨人走,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有機銜接,終身不變。與之相配合,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也將在年內全部建成。該系統全國聯網運行,為每名學生建立全國唯一的電子學籍檔案,對學籍注冊、學籍檔案管理、學籍異動、升級、畢業、成長記錄等進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實現全國范圍內學生流動情況的實時監控與管理。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杜柯偉在新聞會上指出,近年來,一些地方對學籍的規定管理不夠嚴謹,出現一人多籍、人籍分離、有人無籍等問題。學籍管理辦法實施后,學校將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統一申請學籍號,杜絕“虛假學籍”、“重復學籍”等問題。
杜柯偉表示,此前學籍管理主要在地方教育部門,隨著城鎮化加快,流動人口增加,出現了與當前流動學生學籍管理需要不相適應的情況。加之當前出現的“高考移民”、大城市擇校、隨遷子女就讀、留守兒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困難,迫切需要一個統一的電子學籍系統。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羅方述介紹,實現對學生學籍注冊、學籍檔案管理、學籍異動、升級、畢業、成長記錄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包括學籍注冊、日常管理、畢業升級、招生入學、統計分析等功能。從應用上講,可以通過對學籍信息管理系統觀測,了解到類似于擇校問題的現狀及變化。
據悉,10月底前全國將完成中小學生信息采集錄入。采集工作將采取家長簽字、修改留痕等技術手段,可實現逐級核查、永久追蹤,從技術上防止隨意修改學生學籍信息。
《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對加強教育監督有重要意義
《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學習資格、隸屬關系、學習經歷等基本要素信息建立、審核、轉接和監管提出了規范性要求,是處理學籍管理相關問題的基本規則。
它確立了學籍管理的三個基本原則,也是三個內在的制度邏輯。
一是省級統籌,屬地管理。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是基礎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根據《義務教育法》規定的“義務教育實行國務院領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籌規劃實施,縣級人民政府為主管理的體制”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提出的基礎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并充分考慮到各地學籍管理的實際情況和較大差異,《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確定了省級統籌、屬地管理的原則,明確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在學籍管理中的具體權限和職責,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當地實際統籌制定各學段各類學籍變動的具體條件和辦法,但對學籍信息的管理全國統一。
二是一人一籍,籍隨人走。學籍是指某個兒童少年作為某所學校學生的身份,也是學生在該校學習的資格。學生和學校構成了學籍的兩個基本要素。正常情況下每個學生都應擁有一個學籍,對應著某所學校。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對學籍的取得、變動、喪失、恢復、完結等方面的規定和管理不夠嚴謹,出現了一人多籍、人籍分離、有人無籍等問題。為確保中小學生學籍的唯一性,《辦法》規定了新生辦理入學手續后,學校就要為其建立學籍,通過電子學籍系統申請學籍號。學籍號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唯一性,終身不變。學籍號生成規則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訂。同時規定學校不得以虛假信息建立學生學籍,不得重復建立學籍。學校和學籍主管部門應利用電子學籍系統進行。
為確保學籍內容真實、及時記錄學生基本信息和學習情況,也為了確保數據更新的及時性和方便統計,為防止出現學生在原學校“不辭而別”,在新學校無從登記和無法統計,確定了“籍隨人走”原則。除普通學校接收特殊學校學生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工讀學校外,學校不得接收未按規定辦理轉學手續的學生入學。
三是動態監管,全程跟蹤。學籍管理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全面、全程記錄學生的成長經歷。為全面記錄學生的成長情況,《辦法》立足促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設計了學生學籍檔案基本內容,除包括學籍基礎信息外,還包括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報告(含學業考試信息、體育運動技能與藝術特長、參加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情況等);體質健康測試及體檢信息、預防接種信息等;學生在校期間的獎勵信息,以及享受資助信息等。為完整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辦法》規定了學籍變動,包括正常變動(升級、升學)和非正常變動(轉學、休學、復學、出境、輟學、死亡)處置的辦法和流程;對于跳級、留級和失蹤等學籍異動雖然沒有直接提及,但已經體現在學生學籍信息發生變化后的處置要求中。
為兼顧基礎教育階段的各類學生,《辦法》覆蓋了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工讀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學生的情況,還考慮了外籍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的學籍管理問題。總之,《辦法》力圖構建跨地域、貫穿基礎教育各學段、動態監管、全程跟蹤的綜合體系。
《辦法》的制訂,國務院領導高度關注,教育部領導高度重視,各地教育部門、學校和有關專家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辦法》的制訂工作按照“科學定位,重在規范;全國統一,兼容并包;目標明確,權責清晰;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原則推進,前后歷時三年,經過反復征求意見和論證修改,數易其稿。在制定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吸收各地學籍管理的有效經驗,始終認真聽取專家、學者和基層的意見建議,始終把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重點。
總之,加強中小學生學籍管理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是轉變管理方式、改進工作作風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的頒布和實施必將推動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深刻變革,對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加強教育監管、支撐教育決策和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十條軍規”為小學生減負
《中小學生學籍管理辦法》出臺的同時,教育部再出重拳,《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征求意見稿)》,下大力氣治理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
1.陽光入學
各地要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實行信息公開,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每所小學和初中的招生計劃、范圍、程序、時間和結果,積極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
2.均衡編班
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目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
3.“零起點”教學
一年級新生入學后,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
4.不留作業
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
5.規范考試
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每門課每學期測試不超過2次。考試內容嚴禁超出課程標準。
6.等級評價
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采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7.一科一輔
教輔材料購買遵循“一科一輔”和家長自愿原則。學校和教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或變相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材料。
8.嚴禁違規補課
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余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公辦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舉辦“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
9.每天鍛煉1小時
按照國家課程方案上好體育課。安排好課間操、眼保健操或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體育鍛煉時間。
10.強化督察
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對減負工作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每學期公布督導報告。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問責。
各方觀點
專家:太過絕對,值得商榷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小學階段不留作業,實際上是剝奪了老師的話語權。他認為,不同學生的學業情況差異很大,一刀切地要求不布置作業不符合實際。老師對某個學生學業的具體狀況、興趣愛好等個性化因素都有了解,所以才有資格給學生布置作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才能提高作業效果并減輕負擔。
北京教育學院副院長鐘祖榮認為,學生的很多問題并不能完全在學校解決,因此這個要求太過絕對,值得商榷。
家長:適量布置作業,培養學習習慣
《規定》(征求意見稿)公布后,記者在第一時間采訪了部分小學負責人和家長。家長普遍認為,以隨機方式對學生、教師進行編班是值得提倡的,更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學校真的做到“零起點”教學,可以避免孩子因為沒有提前學習而被落下。對于小學階段不留家庭作業,有家長認為小學階段也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如果完全沒有書面作業,可能會影響習慣的養成,希望可以給孩子布置適量的書面作業。
校長:不留書面作業,挑戰教師能力
一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的出發點是值得提倡的,其中不少規定內容也是學校應當特別注意的。但完全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就要求教師要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此外,可能也有家長會因為學校不留書面作業而自行盲目給孩子“加量”,導致學生不僅沒有減負,反而還會多做許多并不科學的作業。
網友熱議小學生全面取消百分制
鳳鳴軒:重點還是高考,如果高考還是百分制,還是沒有變化,那么這些都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
Mia-Chen:①不能只管學校,對于家庭教育特別是校外的各類輔導班也要管理。②取消地方聯校統考,取消學校、班級排名。③教材也應跟進全面修訂,降低難度。④學生家庭書面作業不應一刀切取消應適度。⑤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⑥高考不改革神馬都是浮云。
張璐:不留書面形式的……小學生們要開啟一天背一整本書的時代了。
金蓮花之劍花:現在的英語老師,上課不講好,課余和假期安排本班學生集體補習,更有甚者將期末考試卷分配給參加補習班的學生先預習一遍,不參加補習班的學生則沒有,這樣,參加補習班的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就會取得高分,補習老師也會得到補習班學生家長的認可,讓家長覺得參加了補習班才能學習好,得高分。
雙子水龍:要從對小學教育的減負這項“基礎設計”做起,但關鍵還得對高考體制作全面的改革,這才是最終的“頂層設計”。
宇宙無敵的小魔女:光盯著小學的表面又不延續到初中、高中,還不是要家長自己花錢補,有啥用。
3G網友:我不認為減負對孩子有好處,現在的孩子競爭太大,要從小就學會備戰,長大后才能獨當一面……
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
每位小學生都會被親戚或好友無數次問起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分這種問題,有些家長更會與自己的孩子互相比較一番,得出一些或好或不好的結論。考得好的學生自然心安理得地告知,可成績差一些的學生被問及這個問題時,都會或多或少的觸及到自尊心。因此筆者認為,教育部的這項規定恰好吻合我國一直推崇的注重素質教育,小學生取消百分制,是在向應試教育開戰,是讓應試教育無地自容。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經濟的不斷發展,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越來越意識到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高素質、全方面發展型人才,絕對不僅僅是成績夠好就可以,更加注重的是提高現代年輕人的整體素質。而我國原來的教育體制,過于注重分數的做法與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有一定出入的,從而導致大眾普遍認可的應試教育理念也是與培養社會所需人才的方向相違背的,而要想打破這種出入,這種不和諧,當然要首當其沖從小學生抓起,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學生、家長,都應從根本上打破唯分數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