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煤礦測量人員專業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礦山測量;煤礦;安全生產
1.礦山測量工作的重要性
礦山測量工作是技術性很強的基礎工作,是礦井開拓的重要組成部分。礦山測量工作對每項礦井工程都有著非常的重要的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幾點:礦山測量工作在資源開發中起著先鋒作用,礦山測量在礦井生產過程中起著保證作用:礦山測量工作在資源利用和礦井工程施工過程中起著監督作用;礦山測量工作在礦井安全運行方面起著指導作用。礦山測量工作的測量結果作為煤礦礦井施工的最基礎的資料,是安全生產的主要指導依據,是煤礦礦井進行長遠規劃和生產設計的重要基礎,是煤礦礦井嚴格按照設計執行開拓和生產的重要保證,影響煤礦礦井安全生產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礦山測量結果。所以,為了提高礦山測量管理工作,首先要確保精確地測量成果,從而保證礦井的工程質量。
2.目前礦山測量工作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礦山測量工作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煤礦的礦井巷道因受壓而不均,礦井的巷道嚴重變形,復修率比較高,礦井的測量點位移量大,給礦山的測量工作帶來很多得不便,影響了礦山測量的精確度 (2)礦井的資源枯竭,儲備量比較少,根據礦井的地質條件,隨時都有可能會調整礦山測量工作,增加了煤礦礦山測量工作的工作量,(3)目前煤礦礦山測量人員的薪酬方面待遇不高,而又生活在物價飛漲的今天,入不敷出,艱辛的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從而礦山測量人員就失去了工作的積極性,造成很多的礦山測量人員紛紛另謀他就,影響了礦山測量工作的順利進行;(4)礦山測量工作所需的儀器更新速度比較慢,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先進的礦山測量儀器設備也在迅速的更新,但是還有很多礦井測量人員所用的儀器設備還是光學儀器,根本就沒有配備先進的全站儀、激光測距儀和GPS等儀器設備,嚴重影響了礦山測量工作的效率,同時也制約著測量人員新測量技術的更新;(5)煤礦礦山測量工作的技術性很強,是由眾多的測量人員共同工作,密切的配合,不時地會有新的礦山測量人員融入到礦山測量崗位,這段時間礦山測量工作會很容易出現問題。
3.加強礦山測量工作
礦山測量工作是多人共同參與的,為了能夠確保礦山測量成果的準確可靠,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1)盡量做好礦山測量人員的思想工作,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梢远ㄆ诘呐e辦一些與測量工作相關的座談會,每位工作人員都可以講述自己遇到的測量事故,共同探討測量事故的原因所在,共同解決。同時還得讓大家明白測量事故不僅會造成企業的經濟損失,而且還會讓集體和個人的榮譽受損。(2)加強礦山測量工作人員測量技術和技能的培訓,結合日常實際測量工作需要,有計劃,有組織的讓大家學習礦山測量專業技術,交流日常工作經驗,不斷提高測量人員的業務素質和他們的操作技能。(3)做好礦山測量的安全質量保準化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煤礦的經濟效益,減少煤礦的安全隱患這就需要礦山測量人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避免應付檢查的工作作風出現,并要對出現的問題嚴格按照安全質量保準進行適當的整改。(4)礦山測量人員還要定期對測量儀器設備進行保養和檢校,礦山測量人員所使用的測量儀器,它們各部件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幾何關系,達到了這種幾何關系才能讓測量結果達到應有的精度。有些測量儀器可能由于長期使用而出現測量成果不精確,所以要定期的對測量儀器設備進行維護和校驗。
4.加強測量工作質量管理
礦山測量工作的連貫性極強,如果測量前的準備工作沒有做好,就會直接影響到后面的測量工作,所以需要要個控制測量工作的質量管理,做好測量質量管理工作主要加強一下幾點控制:(1)每次測量的時候,都必須檢查測量成果的精確性、可靠性,根據《煤礦測量規程》的有關規定來控制限差要求。(2)定期的檢核測量工具、儀器,讓測量儀器時刻保持良好的狀態,對于有問題的工具、儀器,絕對不能使用,若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測量儀器有故障,則應停止使用。(3)認真檢查設計圖紙,經確認無誤后,方可準備測量資料,測量方案在測量人員共同研究后,并下井試測,若有問題,必須提交設計部門。(4)在測量工序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煤礦測量規程》的相關規定來執行測量工作,并嚴格把關,對于超限的資料必須重測和補測。(5)在測量過程中,測量人員按照各自的崗位職責,做好自己本職工作。(6)在測量現場,不能因現場人員的催促、雜亂,而導致緊張,造成測量成果錯誤。(7)測量過程中,必須做到清楚的記錄、準確的計算,在原始記錄本上應有相應的草圖。(8)測量結束后,經現場檢查無誤后,才能上井。(9)測量資料必須統一的整理,歸檔保存。
5.結束語
在礦山測量工作中,要靈活地運用各種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促進測量人員更快速地、高精度地做好每一項測量工作。在測量工作結束后,及時地根據測量成果,計算出測量精度,便于指導后續的測量工作。在測量過程中,盡量運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和工具。所有測量人員人根據管理層次和分工不同,加強各作業小組的組織協調,把各層次的測量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努力搞好測量工作。礦山測量工作對礦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礦山測量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礦山的生存和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代開友加強礦山測量工作促進煤礦安全生產[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6):30-31.
[2]朱孔凡,尹東光,徐波等.加強礦山測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煤礦現代化,2008,(5):98-99.
關鍵詞:煤礦測量誤差;解決措施;礦圖繪制;煤礦測量
Abstract: the article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in coal mine measurement first line experience, in view of the coal mine measurement appear constantly because of the measurement errors of accident case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puts forward how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 work some ideas and methods.
Keywords: coal mine measurement error; Solving measures; Mine chart drawing; Coal measure
中圖分類號:TD1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02-0082-02
一、前言
煤礦測量工作是煤礦生產建設的基礎工作,它貫穿于煤礦設計、基本建設和生產的全過程,由于煤礦測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它不但要為煤礦生產建設服務,還要為安全生產提供信息,以供領導對安全生產做出各種相應的決策,由煤礦測量產生的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事故發生,因此,煤礦測量在煤礦開采中的責任與作用都是很大的。
二、綜合分析煤礦測量工作的各個環節并提出相對應的措施
煤礦測量工作的環節較多,它主要包括測量、記錄、計算、繪圖以及現場標定,這些環節互相銜接,需要密切配合,如果有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就會造成最終成果的錯誤,因此要提高煤礦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必須從上述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一)要提高煤礦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必須加強外業測量工作
1.測前必須對儀器工具進行認真檢驗及校正?!睹旱V測量規程》第4條規定:“為了保證測繪成果的質量,對測繪儀器、工具應加強管理,精心使用,定期檢驗、校正和維修。在進行重要測量工作前,對所使用的儀器、工具亦必須檢驗和校正。”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測量人員嫌麻煩,圖省事,對所使用的儀器沒能按規定進行定期檢驗和校正,使儀器在非正常狀態下工作,這就難以保證測量結果的質量。在目前光機電一體化的測量儀器如光電測距儀、陀螺經緯儀、全站電子經緯儀以及全站儀在煤礦測量工作中得到推廣應用的條件下,對高精度測量儀器的定期檢核尤為重要。
2.對測點要進行認真檢查和核對。在礦區,有的三角點、水準點受條件限制,布設在開采沉陷區以內;在煤礦井下,測點受礦山壓力的影響,移動的機率較高。作者自己所在單位是主、副、風三井深度均超過1000米的礦井,地壓大,頂板條件不好,對點的頻繁位移身有體會。因此在礦區進行測量工作時,對受開采影響的控制點,在利用前進行檢查測量是十分必要的,在井下更應嚴格執行《規程》的有關規定,即在延長導線之前,必須對上次新測量的最后一個水平角和邊長按相應的測角精度進行檢查,如果不符合要求,應繼續向后檢查,直到符合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長導線。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測量人員卻忽視了對測量控制點的檢查測量,沒有嚴格執行上述規定,有的還從測點表面上看,認為不會發生移動,便盲目使用,這種現象在測量工作失誤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要提高煤礦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必須加強測量內業計算工作
1.對原始記錄要進行認真檢查和復算。《煤礦測量規程》第25條規定:“觀測工作結束后,應及時整理和檢查外業觀測手簿中所有計算是否正確,觀測成果是否滿足各項限差要求,確認觀測成果全部滿足要求后,方可進行計算。……”。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測量人員圖省事,嫌麻煩,對外業手簿不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核計算,即將手簿中的計算結果抄人計算薄中進行計算,一旦外業計算有誤,即造成內業計算結果發生錯誤。還有的記錄薄上對記錯或報廢的記錄沒有用清晰醒目的標志劃掉,并加以文字說明,致使計算者抄錄了錯誤的記錄資料。
2.要認真地進行復測復算。位在《細則》或補充規定中,對這一點都十分重視,有的單位還規定,繪圖人員在根據計算成果進行繪圖時,必須以“對算簿”的成果為依據,而且還規定“對算簿”必須經過測量負責人簽字才能使用,這就有效地杜絕了根據錯誤資料進行繪圖而使圖紙出現錯誤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測量人員在沒有核對“對算”結果是否正確時便匆忙提供資料,或者核對計算結果時只按對最后的結果,而對中間的可利用結果沒有認真地逐項核對,這樣便不能發現由于筆誤而造成的中間結果的錯誤,一旦使用該錯誤成果時,就會造成測量工作的失誤。
(三)要提高煤礦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必須要充分重視礦山測量圖的基本要求
礦山測量圖是指揮生產的重要工具,對礦圖的繪制要求是十分嚴格的,要求礦圖在內容上要能全面反映井上下生產建設狀況,在繪制精度上應滿足《規程》的有關要求,在時間上要及時地反映生產動態,同時還要求圖面清晰、美觀,但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對礦圖的基本要求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致使在生產中由于礦圖問題而影響安全生產。
1.要求礦圖繪制內容齊全,主要按《煤礦測量圖例》新規定的內容和要求進行繪圖,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礦圖的內容不齊全,不能全面反映生產狀況,特別還應指出的是有些繪圖人員很少下井,不深入了解生產情況,只在圖面的美觀上下功夫,一些工作檢查也往往不注重圖紙內容的檢查,而注重表面,這些都是影響圖紙內容不齊全的原因。
2.要求礦圖繪制的準確性,主要包括礦圖繪制的精度要達到相應的要求,同時要求礦圖要正確地表示井下巷道、峒室、回采工作面之間的空間幾何關系及井上下之間的對應關系。我們建立了碎部測量記錄,及時把各個迎頭的躲避所、絞車窩、水窩以及車場開寬等特征記錄下來,及時上圖,這對沿空掘巷非常重要。我集團公司兄弟單位就因為采空區順槽中的水窩沒有標示,造成新的工作面設計時與水窩煤柱太小,在掘進過程中,造成透水事故,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是造成停頭停產,經濟蒙受損失,影響接續。
3.要求礦圖的填繪要及時,以正確及時地反映采掘工程的動態,在礦區內有小煤窯或者有和本礦礦界相臨的礦井開采的情況下,還應及時對小煤窯的采掘情況進行填圖,因為小煤窯開采造成的積水或瓦斯積聚對礦井生產的安全威脅極大,特別是在礦區內有的小煤窯開發歷史久遠,已無法進行測繪,這時便應認真進行調查,防止與礦井采掘發生誤透,造成事故,要定期將相臨礦井的礦界附近的巷道填繪到圖紙上以防越界。
(四)要提高煤礦測量工作的準確性必須加強施工標定時的測量工作
在施工標定過程中,涉及到設計圖紙的審查,資料和測點的使用,現場測量、計算和標定,以及檢查測量等環節。如果有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造成標定工作出現錯誤。為了減少和杜絕標定工作失誤的發生,應在各個環節中進行技術把關。
1.認真審查設計圖紙,對于幾何關系要求嚴格的設計圖,應進行導線設計和計算,檢查標定幾何要素的正確性,發現問題應與設計部門聯系,解決后才能進行標定。
2.在施工標定前,對標定時所用的起算數據、起算點位應認真核對和檢查,對所使用的起算數據資料,應核對其計算和對算資料的結果是否一致,在現場應對標定工作所用的測點點位進行核對,包括對已知水平角和已知邊長進行核對,確認點位沒有發生移動時,方可用來進行標定。
3.對標定工作要認真檢查核對,在煤礦測量中,標定工作不外乎根據導線點確定巷道開切、邊坡的位置和根據巷道設計方向和坡度標定巷道中腰線,為確保這項工作的正確性,一般均要求進行兩次,或一人標定另一人檢查;在標定“指向角”時,還要求標定中線方向后,重新測量“指向角”,以核對所標定巷道中線方向的正確性。
【關鍵詞】減小誤差;提高精度;測量流程;順利貫通
中圖分類號:TD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3)06-176-01
通過近幾年的工作實踐,我們認為在貫通測量工作中做好貫通測量誤差分析預計和各項測量檢核工作,注意落實好各項具體的測量工作,就能保證井下巷道貫通工程的順利完成。
一、影響貫通測量的各項誤差及對策
(一)分析影響巷道貫通的重要方向
導向層貫通,一般不需要給出巷道腰線,只控制巷道的中線即可,所以水平方向是貫通的重要方向,因此貫通測量工作主要是控制井下導線測量精度。
(二)井下導線測量誤差構成和誤差預計
井下測量導線誤差由測角誤差和量邊誤差構成,井下測角誤差包括儀器誤差、測角方法誤差、對中誤差和視線觀測誤差,量邊誤差主要有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構成。
井下導線測量誤差引起貫通點在垂直與巷道方向(X軸)上的誤差預計公式為:
根據以上公式,由技術人員編制計算機程序對主巷采用全站儀導線進行了誤差預計,貫通誤差采用中誤差的2倍,誤差預計結果為0.297米,與貫通允許偏差0.3米相差僅0.003米。
(三)提高貫通測量精度的各項對策
為提高貫通測量精度,對貫通導線由不同人員在不同時間段獨立觀測2次;增加水平角觀測次數;盡可能的采用長邊導線,從而使導線平均邊長得到120米以上,減少測站數,提高測角精度;要求兩次測距加入各項改正后換算水平距離變成相對誤差不大于1/8000,煤礦測量規程規定為1/6000,必須控制邊長誤差;對個別邊長較短的測站及風速較快的巷道觀測時,要設法提高儀器對中精度,必要時增加更多的測回數。由于各種條件局限造成的測量誤差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把各項誤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相應地制定貫通測量技術措施。
二、貫通測量過程中的各項檢核工作
各項測量工作要有可靠的檢核是礦井測量應遵循的三大原則之一,加強檢核,杜絕粗差也是保證貫通測量的主要途徑。歸納起來,貫通測量過程中的檢核工作有:儀器檢核、圖紙資料檢核、計算檢核、外業測量檢核。
(一)儀器檢核
即對將投入使用的儀器進行全面的檢核。對所使用的鋼尺送國家有關檢定單位進行比長檢定,對各類儀器由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月檢,對各類儀器進行檢核最有效的方法是重復對比測量,發現儀器是否存在誤差。
(二)圖紙資料檢核
即對貫通測量的各項設計圖紙和測量資料進行全面檢核驗算,首先對貫通巷道兩端原有測量導線資料進行全面的復核驗算,然后結合圖紙兩端貫通開口位置、方位進行圖紙復核驗算,發現問題,及時更正,避免剛開工就已造成巷道偏差。
(三)計算檢核
包括放線數據的計算檢核,導線記錄本的計算檢核,導線計算檢核。進行計算檢核的辦法是兩人獨立對算,一人審核計算,確認無誤后,各項數據方可使用。
(四)外業測量檢核
包括導線點使用檢核,開口位置標定檢核,測量導線過程檢核,施工放線過程檢核。1.導線點使用檢核,即對向前延伸使用的導線點要進行距離及水平角進行復合驗證,確認所用導線點是否移動或有誤。2.開口位置標定檢核,即在確認使用導線點無誤后,用不同的導線點進行距離復核,方向復核,或重復兩次進行標定。3.測量導線過程檢核,即在測量導線時,要嚴格執行各項測量次數和限差要求,確認所測水平角和距離沒有粗差存在。4.施工放線過程檢核,即檢核中線點是否移動,撥角送線過程中的角度檢核和后視目標檢核。另外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導線點與中線點釘在一起,便于導線控制和檢核中線以及滿足日后鋪設皮帶送線需要。通過以上各項檢核,杜絕人為誤差的發生,確保了貫通測量工作萬無一失。
三、在貫通測量中應做好的具體的工作:
(一)嚴格執行《煤礦測量規程》及貫通測量技術措施
《煤礦測量規程》是以礦井測量的精度應滿足的采煤生產的要求為依據而制定的,同時為保證巷道貫通,特別制定了貫通測量技術措施,在措施中對具體測量方法,各項測量限差及相關保障措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因此在施測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煤礦測量規程》和貫通測量技術措施。
(二)認真及時組織實施貫通前的測量工作
認真及時組織實施貫通前的測量工作是整個貫通測量的關鍵所在,尤其為確定貫通巷道兩端位置進行的導線測量任務最為艱巨。在戊―31100采面貫通測量中,共進行導線測量8000余米,工程導線測量6000米,測導線,送中線70余次,其中在井下連續作業5小時以上40次。且由于開工時間緊,因此必須在短期內完成大量控制導線測量工作。
(三)及時檢查和調整巷道的掘進方向
根據1級控制導線測量成果,及時檢查和調整巷道的掘進方向,是貫通巷道測量中日常開展的主要工作。在兩項貫通工程中,要求巷道中線每30米用儀器延伸一次,1級緊跟2級導線,共進行3次方位調整,每次調整均未超過2次。最后一次方位調整巷道距離為100米。在巷道掘進過程中,檢查發現掘進隊未按中線掘進,偏差超過0.1米,共5次,及時通知掘進隊修正,滿足鋪設皮帶的要求。
關鍵詞:開采現狀 監測 礦山實測 工程測量
中圖分類號:P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0-125-02
1 礦山開采現狀監測的意義
本文所指的礦山實測是指國土資源部門組織的對生產礦山的實際采掘(剝)工程進行實地測量,是國土資源部門對礦山生產活動和安全現狀進行監督的方式和進行執法檢查的依據,不同于礦山生產過程中的測量工作。
承德市境內的礦山,均需按照承德市國土資源局《關于印發礦山實測制度等有關規定的通知》(承國土資發【2009】4號)要求,進行礦山開采現狀實測。
礦山開采現狀監測的意義:
(1)能夠實時監測礦山采掘工程的規范性,為建設標準化礦山提供依據。
(2)能夠掌握礦山的生產活動,正確反應礦山的采出量和爆破器材使用量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監測爆破器材的使用地點、用途,確保用于生產。
(3)能夠及時地掌握礦山生產活動的動態變化,采礦活動是否在合法的許可范圍內進行,是否存在超層越界的情況,是否存在非法采礦情況。
(4)能夠及時地掌握礦山安全性設施的建設情況,安全措施的落實情況,為確保安全生產,確保職工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在國土資源局監督下,由具有相應測繪資質的專業測繪機構對生產礦山進行開采現狀監測的測量工作。
2 礦山開采現狀監測的一些要求
2.1 礦山實測的主要內容
礦山需對下列內容進行實測:
(1)實測礦山法定礦區范圍。
(2)采掘(剝)工程、采掘(剝)工程底板高程。
(3)采空區位置及塌陷區位置以及其它必要的工程測量。對于開拓系統比較復雜的采區,要提交垂直縱投影圖。
2.2 礦山實測的周期
煤礦礦山地下開采的,每個月實測一次,露天開采的,每季度實測一次。非煤礦山地下開采的每季度實測一次,露天開采的半年實測一次。采礦工程瀕臨礦界時要相應增加測量次數,以確保不發生越界開采。
2.3 測量單位的資質要求
(1)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和健全的安全與礦山測量質量管理體系。
(2)具有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測繪資質證書。
(3)從事礦山實測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3人,并應具有測量(繪)初級以上技術職稱。
(4)具備露天和井下測量、定位和室內數據處理、成圖等必要的儀器、設備和成圖軟件。
2.4 測量工作程序
(1)礦山實測單位應遵循實事求是、誠實守信的原則開展礦山實測工作。
(2)依據現行測量規范。規定要求和技術標準進行實地測量作業,測量儀器必須達到礦山測量精度要求。
(3)測量單位完成野外測量工作后,繪制礦山采掘(剝)工程平面圖,平面圖上須標注礦山礦區范圍與已有采掘(剝)工程及底板高程;坑口、各中段采場標高、采場作業面位置要全部表明。
(4)按要求填寫礦山實測登記表。
(5)及時將采掘(剝)工程平面圖、垂直縱投影圖、礦山實測報告和礦山實測登記表報送縣區局。同時將采掘(剝)工程平面圖抄送礦山企業。
(6)實測數據應歸檔保存、備查。
2.5 責任追究
(1)測量單位必須到礦山實地測量,嚴禁“閉門造車”,以“編”代“測”等弄虛作假行為。測量人員與礦山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隱瞞越界開采工程的,或不按規定出具圖紙、填寫礦山實測登記表或實測數據不保存的,由市局限期改正,在全市范圍內通報批評;拒不改正,再次發現后取消其在全市轄區內的相關工作資格;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2)縣區局工作人員不按本制度規定的職責開展礦山實測工作或不依法查處的,市局限期督辦,同時給予該縣區局全市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按有關規定給予有關責任人行政處分。與實測單位或礦山企業串通隱瞞越界工程的,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3)市局工作人員不按規定履行抽查職責或依法查處的,限期督辦改正;弄虛作假的,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
(4)生產礦山不按規定提交采掘(剝)工程圖紙、不按國土資源部門要求進行礦山實測或不承擔相應的測量費用的,由國土資源部門責令停止開采,限期進行礦山實測;拒不接受監督管理,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采礦許可證。
3 隆化鑫峰礦業有限公司金礦實測
3.1 礦山概況
(1)自然地理。
礦區地處燕山山脈中北部,大黑山西麓。海拔高度620-1350m,相對高差730m,地形陡,溝谷發育,屬中低山區。據承德市氣象記錄資料,礦區年平均氣溫8.9℃,最高達41.5℃,最低氣溫-23.3℃。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平均風速20m/秒。雨季多集中在6、7、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542.5mm,年蒸發量1516.5mm,相對濕度54%。封凍期11月份至翌年3月份,最大凍土深度1.26m。平均無霜期154.4天,屬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氣候。農作物以玉米、水稻、雜糧為主。
區內礦業自改革開放以后有較大發展,在礦區周邊地區采礦業蓬勃發展,形成國營、集體、私營采選業競爭之勢。伴隨工業的發展,服務性行業也隨之發展。
華北電網及承德發電廠3.5萬伏高壓線通過本區,電力充沛,為礦山建設和工業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本區為貧困山區,地少人多,勞動力資源充足,發展采礦選礦業,也是解決剩余勞動力的重要途徑,同時對發展農村經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位置交通。
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金礦位于隆化縣城北353方位1荊km,運距57km處。行政隸屬隆化縣山灣鄉莊頭營村管轄,礦區中心地理坐標為:
東經117′53″
北緯41′40″
礦區北距承德―圍場(西線)公路5km,有鄉級公路相連,交通比較方便。
(3)礦業權設置。
該礦于2003年 1月由河北省國土資源廳頒發采礦許可證,證號1300000320015,采礦權人為隆化縣山灣鄉礦業開發服務站,經濟類型為集體企業,有效期由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2006年1月礦山委托秦皇島董鴻翔地質勘查有限公司對該礦進行核實并將采礦權轉讓給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經營。經濟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
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金礦于2010年1月續辦采礦許可證,證號為C1300002010014120054806,有效期自2010年1月27日至2015年7月27日,采礦方式為地下開采,生產規模0.10萬噸/年,采礦權人為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見表1。
3.2 礦山實測的實施
3.2.1 坐標系統
(1)起算數據:本次資料收集來源于隆化縣國土資源局提供的起算點:化縣山灣鄉莊頭營村北尖國家坐標點,為C級GPS控制點。
(2)坐標系統:坐標系統采用1954年北京坐標系,三度帶,中央子午線為96。
(3)高程系統:高程采用1985國家基準。
3.2.2 測量依據
(1)《地質礦產勘查測量規范》GB/T18341-2001。
(2)《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式》GB/T7929-1995。
(3)《光電測距高程導線測量規范》DZ/T0034-92。
(4)《全球定位系統(GPS)城市測量技術規程》CJJ-73。
3.2.3 人員組成及儀器設備
(1)人員由測量工程師4名,技術員1名,共5人組成。
(2)儀器為BTS―802CLAR全站儀、V8GPS雙頻靜態接收機、計算機3臺(其中筆記本電腦2臺)、對講機6部、工作車1輛。
3.2.4 控制測量
以隆化縣山灣鄉莊頭營村北尖國家坐標點為起始點。使用V8GPS,按E級GPS測量標準,采用靜態模式,將首級控制點坐標引至礦區,測設定兩個控制點,精度平面小于0.015m,高程小于0.012m,滿足測量規范要求。
控制點設置于:
(1)點位均勻分布在礦區內,點間距300左右。
(2)點位盡量在高處,通視良好,易于長期保存。
(3)點位靠近道路,有利于交通。
(4)級控制選點完成后,采用現場澆灌的辦法,用混凝土澆灌。
3.2.5 工程測量
本礦山主要采礦工程主要為豎井、斜井和平巷,豎井采用鋼絲定位和傳遞高程,斜井平巷測量使用BTS―802CLAR全站儀,按導線方法測定點位及高程。
3.2.6 測量成果
提交成果資料:
(1)測量報告。
《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測量報告》。
(2)圖紙。
1:5000礦區地形圖。
1:2000采掘工程平面圖。
1:2000井上井下對照圖。
(3)表格。
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測量數據表。
隆化縣鑫峰礦業有限公司礦山實測登記表。
(4)電子資料。
所有測量成果光盤一套。
關鍵詞:企業員工凝聚力 激勵機制 學習型組織 需要理論
企業員工凝聚力是企業中成員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是企業的向心力。很多著名的學者和企業家都非常重視企業員工凝聚力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學者立論成書,得到了理論界和企業界的認同和稱贊。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促進有效決策,幫助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獲得好的經濟效益。但是,現實中很多企業對這一問題認識不夠,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現狀有待盡快改善。企業要想改變自己的現狀,建立自己的員工凝聚力,就要對它有一個全面而深入的認識,理解它的內涵。
1 企業員工凝聚力問題綜述
1.1 企業員工凝聚力概念界定 企業員工凝聚力是指企業成員為實現企業目標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企業成員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1]。可以這樣說,企業員工凝聚力是一個復雜的變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它的涵義和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研究。本文側重于企業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這些關系對企業的影響。它是衡量企業成員為實現企業目標而相互影響的程度。企業凝聚力的大小反映了企業成員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凝聚力越強,企業成員之間的關系越融洽,企業的整體目標和成員的個體目標越容易實現。
1.2 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層次 企業員工凝聚力分為幾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員工,是基礎;第二個層次是企業領導,是核心內容;第三個層次是專業技術人員,是重點;第四個層次是企業的中層干部,是中心環節。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買方市場的形成,企業之間你死我活的競爭更加明顯和慘重,企業改革也進入了一個關鍵和攻堅階段,許多企業開展了“競爭上崗,減員增效”、“因事設崗,因職設崗”活動,為企業帶來了一定的作用和效益,在增強企業凝聚力方面也發揮了相應的積極作用。[2]
1.3 企業員工凝聚力的作用 企業員工凝聚力在企業中有很大的作用,能夠提高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促進有效決策,提高組織績效。凝聚力越強,企業成員之間的關系越融洽,企業的整體目標和員工的個人目標越容易實現,反之,不利于組織目標的實現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所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就必須加強企業員工凝聚力,把成員的思想和力量整合到一塊,勁要往一塊使。[3]總之,企業員工凝聚力是企業行為的基本標志,凝聚力的大小對企業的效率、利益、長遠發展以及企業成員的成長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要塑造和建立企業員工凝聚力,并且要建立一整套形成企業員工凝聚力的科學機制,保證企業長遠發展。[4]
企業管理在國外已經有很長的研究時間,美國學者RolandE等通過對服務業的實證研究發現,群體凝聚力能夠產生積極的行為;[5]Jacksons(1966,1975)運用潛在回歸模型(Return Potential Model)測量研究了群體凝聚力,認為有著良好的績效規范和高凝聚力的群體往往會以更積極的態度看待他們的工作。Jains(1982)明確地指出,凝聚力可以導致更有效的群體決策。[6]
在國內,企業管理研究的時間要晚一些,對企業員工凝聚力問題的研究時間不長。有些專家學者在借鑒國外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得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國內學者提出,高凝聚力給組織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組織目標的達成、組織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質量的提高等;而低凝聚力會使目標達成困難,會增加群體解散的可能性,造成成員間更少的交流以及個人主義。企業凝聚力是企業的基本行為,是企業的重要部分。
2 影響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因素
2.1 企業內部成員 一個組織中成員的興趣、愛好、信念的同質性,以及成員之間性格、知識的互補性,對企業員工凝聚力有很大的影響,可以這樣說同質性和互補性的大小關系到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大小。
我國很多企業由于社會、歷史和自身等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企業內部成員在企業中難以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因而,企業人才流失現象相當嚴重?,F在,不少企業懷有人才流失之憂。根據廣州中小企業協會的粗略統計,廣州受此困擾的中小企業高達95%。職場頻刮跳槽風,企業和個人互不信任,是一種新的企業和人才危機。
2.2 組織文化 組織文化在深層次上影響著企業,組織文化可以塑造自己企業的形象,培養成員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提高企業員工凝聚力有很大的作用。[7]企業文化應該是全體員工思想觀念的提升概括,而不完全是一種從上到下的灌輸。經營變革、管理創新的過程,就是企業經營理念的實踐和傳播過程。經營變革、管理創新一方面要對企業過去成功的經營思想、觀念、方法、體制等進行回顧和總結,使之更廣泛地為企業員工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則應根據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積極主動地改善不足之處,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更新經營觀念,建立更有效率的組織結構,以獲得更大的成功。
2.3 企業成員的需要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分為5層,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價值自我實現需要。這五個層次有很強的發展性,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低一層的需要得到滿足后,才會產生高一層的需要。企業員工凝聚力與這五層需要都有關聯,人的這五層需要可以有效地建立企業員工凝聚力。[8]
許多研究表明,高層管理人員和基層管理人員相比,更容易滿足他們的較高層次的需求,因為高層管理人員面臨著有挑戰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們能夠實現自我尊重的需要,另一方面,基層管理人員更多地從事常規性的工作,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就相對困難一些。而且需求的滿足根據一個人在組織中所做的工作、年齡、公司規模以及員工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2.4 企業規章制度 每個企業的成員都要遵守自己企業的規章制度,這是他們的行為準則,也是他們的義務,這樣,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也是形成企業員工凝聚力的保證。企業規范和制度是形成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動力。
2.5 企業家領導方式 領導是企業的核心。企業家的領導方式、行為對企業和員工有很大的影響,可以創造凝聚力形成的氛圍,幫助企業增強自己的凝聚力。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企業的外部環境也在不斷變化,企業家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來領導和管理自己的企業和員工。[9]
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首先必須要有良好的素質,要精力充沛,要竭盡所能了解自己的企業,不要僅限于企業現狀,要放眼于企業的未來,無論是經營者還是員工,都應具備良好的素質,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3 企業員工凝聚力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所謂“凝聚力”,是企業營造的關心人、理解人、凝聚人的健康向上、催人奮進的企業精神和氛圍。一個企業要發展、要騰飛,必須要有一個萬眾一心的凝聚力,有了這個凝聚力就不至于在困境中傾塌,有了這個凝聚力就有了永攀高峰的動力[10]。但事實上,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很不完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凝聚力也缺少活力。目前,企業員工凝聚力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1]:
3.1 員工對企業忠誠度降低,歸屬感不強 這種情況在實際中的表現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員工不積極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工作任務往往不能按質按量完成。因此,企業的經濟效益上不去,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同時員工的個人目標也無法實現等。
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實行家庭式管理。在企業內部,關鍵的職位往往留給與企業主有血緣關系或地緣關系的“自己人”,如:財務、營銷、人力資源部門等往往由企業主的親戚把持,與企業主無血緣關系的人很難謀得要害職位,而且也很難晉升到較高的職位。這種落后的觀念與現代社會所倡導的任人唯賢的標準對立,很多人才感覺“英雄無用武之地”,難以發揮其自身的優勢和特長,而且使員工很難跨越血緣關系的界限,很難對企業產生較高認同感。久而久之,企業員工的忠誠度下降,從而導致了每年大量人才流失[12]。
3.2 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差 由于企業員工凝聚力不強,許多人不愿到這些企業就業。企業自身招收不到優秀的人才,不能為企業發展儲備力量,影響了自身的長久發展。雖然一部分中小企業意識到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企業管理基礎較弱,人力資源部門的功能定位不準,導致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有很多的不足。同時,雖然中小企業不能像大型企業一樣有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但必須要有貫穿企業管理整個過程的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錄用、使用、考核、薪酬、晉升、社會保障與勞資關系等一系列職能。但是,目前很多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職能與原國有企業人事工作的行政人事和勞資福利沒有多大區別,大多僅僅停留在員工的檔案管理、工資和勞保福利等日常事務性管理中,是很典型的靜態人事管理[13]。這些狀況導致了企業對人才吸引力低,企業不能招聘到優秀的人才,不能為企業發展貯備力量,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
3.3 員工離職率高 在很多企業內部,員工之間關系不和諧,矛盾很多,工作不舒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員工工作一段時間后,在找到更好的工作后,就會自動離開公司,這種現象在許多地方很普遍。一旦員工離開公司,他們就帶走了公司的機密和核心信息,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14]
人才高比例的流失,會帶走企業的商業與技術秘密,而這些都是企業經過投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后才擁有的,甚至是一個企業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保證。當一些關鍵人才(如高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離開企業時,他們很可能把這些秘密一起帶離企業,使得企業的競爭力受到巨大影響,并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效率,使得一些關鍵步驟無法正常運行。
3.4 忽視員工培訓和人才職業生涯發展 隨著知識技術的快速增長與迅速更新,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創新發展,就必須對員工進行更多的教育和培養,來及時更新員工的知識結構,以保證企業發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很多企業在人才培養上都存在著一些短期行為,沒有形成與企業發展戰略相匹配的培訓系統,在別的企業挖人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為了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長,采取從其他相關企業挖取人才的措施,不進行人才的培養;甚至許多企業認為培養人才的層次越高,人才流失也就越快。因此他們不重視也不愿意進行人才教育和培訓,造成了人力資本的無形貶值。另外,有些企業只對新人進行培養,而忽視了對舊人的培訓,寧愿從市場上現招相關人才也不肯花錢自己培養[15]。
4 企業員工凝聚力構建途徑
4.1 組織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是指在一定社會文化環境影響下,企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文化形式和行為模式,以及與其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結構,體現了企業及其成員的價值準則、經營哲學、行為規范、共同信念及凝聚力。
構建企業文化建設平臺,開創企業發展新局面。通過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塑造企業良好的形象。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一方面能夠促進員工素質越來越高,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活力;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挖掘企業內部潛力,增強企業發展的新優勢,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企業經營持續不斷發展。
4.2 建立激勵機制和績效評估系統 激勵是管理學上的一個術語,是指激發員工工作動機,也就是說用各種方法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員工努力地去完成企業任務,實現組織目標。因此,企業實行激勵機制的根本目的是正確地誘導員工的工作動機,使他們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實現自身需要,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提高企業員工凝聚力。企業運用好激勵機制,往往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避開不利因素,出奇制勝。
在企業建立自己激勵機制的過程中,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制訂公平、操作性強的激勵機制,同時,企業在不同時期要建立同本時期相適應的激勵機制。員工的工作績效要通過績效評估系統來考核,得出一個科學合理的結果,然后企業根據評估的結果,對他們進行合理的獎懲。這樣,企業可以逐步完善自己的激勵機制,逐步提高企業員工凝聚力。[16]
4.3 要正確行使領導職能 根據理論界的研究,管理有五大職能: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領導是管理的一項基本職能,要正確行使領導職能。領導在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的同時,要適當授權給下屬,讓他們管理一部分事務,這樣可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使企業中不但人人有事做,而且事事有人做。領導可以很好地對員工進行激勵,而且在組織中進行有效溝通。[17]
4.4 建立學習型組織 學習型組織這一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比德?圣吉在他的著作《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中提出來的。所謂學習型組織是一種組織模式,它有自己的核心(應該是正確而崇高的)價值觀念、信心和使命感,同時具有堅韌的毅力和實現共同目標的不懈動力。[18]在這種學習型組織中工作和生活,人們將胸懷大志,心手相連,求真務實,勇于挑戰極限,勇于挑戰自我。另外,學習型組織具有能使全體成員精神振奮并全身心投入到極其遠大目標的工作中去,具有為實現這些遠大目標而配套的政策和行動規范,可以充分調動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使成員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創造出非凡的社會成果,從而在學習中體悟到工作的意義,達到心靈的滿足和實現自我需要。
參考文獻:
[1]王亞平.中小民營企業人才流失問題與對策[J].煤礦現代化,2009.
[2]任新國.民營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7.
[3]劉祥勝,郭楊.我國中小企業人才流失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6.
[4]彭溶.中小企業如何留住人才[J].現代管理科學,2003.
[5]王躍武.如何做好賓館管理工作[J].科技資訊,2010.
[6]韓險云.試析中小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J].魅力中國,2007.
[7]張愛晨.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5).
[8]周文利.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的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
[9]姜巖.新形勢下不斷增強鄉鎮企業員工凝聚力[J].天津農林科技,2001.
[10]呂華.如何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J].山西科技,2007.
[11]王立.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六要素[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4.
[12]焦金英.談影響企業員工凝聚力的因素與對策[J].中國培訓,2003.
[13]甘保根.試述如何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J].江西通信科技,2003.
[14]趙琪,范德成.我國民營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09.
[15]李靜.食品加工制造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2010.
[16]陳婉梅,田建春.民工荒背景下零售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0.
[17]李金俁.基于心理契約視角的民營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研究[J].中國商界,2010.
[18]王鵬.民營企業員工流失問題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