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大學生購物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調查目的
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
(調查問卷附在最后一頁)
四、調查結果分析
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占該層的50%。
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
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
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
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
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
五、調查結果總結
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目前,人們在網上消費的商品種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網購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要優化購物體系,打破這種局限。購物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能讓我們實現資源共享,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質量最好的,最時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來網購一定會成為人們的主要購物形式之一。
附錄
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問卷
1.您是否聽說或接觸過網上購物?
說明:如果您選擇“A”或者“B”選項,請只回答第2、3題
A從來沒聽說過
B聽說過但沒有接觸過
C偶爾在網上購買物品
D經常在網上購買物品
2.您沒有網購經歷的原因是什么?
A網購流程太復雜
B網購不安全
C其他
3.如果您沒有網購經歷,那么您接下來會考慮嘗試網購嗎?
A會B可能會C不會
4.您經常登陸哪個購物網站?
A淘寶B易趣C拍拍D當當E其他
5.你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是?
A節省時間、節約費用
B操作方便
C尋找稀有商品
D出于好奇,有趣
E追求時尚
6.您認為購物網站哪些最吸引您?
A打折優惠
B節日促銷
C商品種類齊全
D商品介紹全面
E其他
7.在網上購物你經常選擇的產品?
A圖書B服裝C化妝品D禮品E數碼產品F食品
8.您平均一次購物金額大約在?
A5000元以上B1000-5000元C500-1000元D100-500元E100元以下
9.您對網上購物是否信任?
A非常信任B信任C一般D不信任E非常不信任
10在網上購物過程中,有無受騙經歷?
A有B沒有
11.您在網上購物的頻率?
A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
12.您在網上購物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
A商品描述不清楚
B品種類和網站數目太多
C面復雜,不易操作
【關鍵詞】網癮大學生;狀況調查
一、網癮定義及危害
“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格登博格(Goldberg)提出,隨后,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Kimberly Young)發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IA)、“網絡成癮癥”(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IAD)或“病態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PIU),指在無成癮物質作用下的上網行為沖動失控,表現為由于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致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損害[1]。本文所指的網癮為每天連續長時間上網進行與學習和工作無關的行為,包括網絡游戲、單機游戲、聊天、視頻、購物等。
目前,遼寧省高校大學生的網絡使用非常普遍,網絡對他們的學習、生活、身心健康影響的積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負面作用也日益浮出水面,沉湎網絡使得學生日常生活規律被打破,生物鐘紊亂,身體虛弱,性格變得孤僻,容易產生悲觀沮喪等心理障礙,甚至導致思維混亂、非正常死亡。一些學生因“網癮”而降級、退學、犯罪等現象層出不窮,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了不小的傷害,也給當前的教育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如何有效地引導大學生正常的上網行為,己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二、調查對象
為了調查遼寧省大學生的網癮現狀,本課題組在2011年6月至10月期間以遼寧省10所高校大學本科生為主體調查樣本,包括的高校有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建筑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沈陽理工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體育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東北大學。此次調查投放問卷數1600份,有效問卷1341份,有效率達83.8%,其中男生為73%,女生為27%。
三、調查結果
1.遼寧省大學生網癮比例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于2010年2月2日在京了2009中國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2009年青年網癮調查報告》顯示:每次連續上網時間的統計是確定網癮的最佳隱性指標,目前我國城市青少年網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民的14.1%,18—23歲的青少年網民中網癮比例達15.6%[2]。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遼寧省大學生連續上網4至8個小時的有161人,占被調查總數12%,屬于具有網癮傾向的人群。連續上網8個小時以上的有82人,占總數的6.1%,屬于重度網癮的人群。把以上兩個數據相加,18.1%應該是遼寧省大學生的網癮比例。可見遼寧省大學生的網癮比例比全國的調查數據要高。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能夠提供給大學生的需求源越來越多,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深。
2.高年級學生網癮比例高于低年級學生
根據調查問卷統計,本科四個年級網癮人數和所占網癮總人數的比例如下表: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高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大三、大四的學生網癮人數較多,上網是一種中,從一方面來看,高年級同學設計到難度較大的專業課知識和就業信息,需要從網絡上獲取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從另一方面來看,隨著年級的增高,高年級學生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出現逃課和包宿上網等行為,利用大量時間來上網,進而發展成網癮。
3.使用手機在課堂上網現象嚴重
手機這種移動通訊工具已經在大學生人群中實現全面普及,而且隨著這個領域科技的不斷發展,大學生手中的絕大部分手機都能夠實現上網功能。根據調查問卷統計,1341名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均有手機,其中有1298名學生的手機具有上網功能,占總數的96.8%。在這1298人中,經常使用手機上網的有897人,占總數的69.1%,在課堂上使用過手機上網的有798人,占總數的61.48%,其中經常在課堂上使用手機的有432人。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可知,由于用手機上網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很多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上網,這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聽課的質量。
4.網絡社交平臺和網絡購物逐漸成為形成網癮的新誘因
眾所周知,網絡游戲是導致網癮的最重要原因,有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虛擬世界無法自拔。相比于大家所了解的網絡游戲、網絡聊天、網絡娛樂等會導致網癮,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網絡上新興的事物正在逐漸成為網癮的新誘因。
根據調查統計,有1211人在使用微博、人人網等網絡社交平臺,占總人數的90.3%,其中有64.5%人認為他們的主要信息來源來自于這些網絡社交平臺。有445人每天都會堅持登錄這些網絡社交平臺。有231人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登錄這些網絡社交平臺。網絡社交平臺提供一種信息溝通渠道和交友的平臺,方便大家了解知識和信息的同時,也容易讓大學生沉迷于其中。
同樣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56人曾經通過各種途徑進行過網絡購物,占總數的56.37%,有209人經常使用網絡進行購物,占總數的15.58%,有85人對各類團購網站上癮,占總數的6.34%。網購雖然有它的優勢,但在網絡上瀏覽大量有關商業信息,期望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理想的商品和服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購買很多不實用的商品,甚至會為了購買而購買,消磨很多時間。
參考文獻:
[1]付洪濤,姚飛,鮑杰,張艷輝.淺析大學生網癮及輔導員因對之策[J].科技教育,2011.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一】
以前的龍山河非常清澈,可是現在卻污水滿河而且河里都是垃圾。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和付某去河邊進行了調查報告。
調查
我們到了河邊,進行了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發現有兩個污水排放管道,而且有一些像魚蟲的不明生物。我們又觀察了周圍的環境,植物生長得很茂密,可水中的死魚非常多,垃圾也不少。
分析
1.這條河常年清澈見底,魚死的也很少,又沒有那么臭,而且垃圾也不多。因此按一般情況,應該不會那么臭,而且死那么多。而實際上卻糟得很!
2.我從調查中發現,小河的一段在公路下面,公路上有很多車輛來往。小河附近有許多做買賣的,這條河離著這他們非常近。
結論
小河非正常受到污染的原因有:
1.有的人隨便往河里扔垃圾、吐痰、抖煙抹。小河里的水被弄臟,所以就被污染了。
2.有些工廠因用過的污水沒地方排放,就引了一條管道,通到河里。因廢水排放,小河就被污染了。
3.由于河里有污水,有的魚是直接喝了污水被毒死,還有的是吃了被污染的紅色不明生物致死。死魚身上發出的臭氣污染了河水。
4.有的小孩在河邊玩的時候,想尿尿了,就隨地大小便,尿到河里。河水因尿液變得非常臭。
種種跡象表明,小河被污染,大多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并且與污水排放有很大的關系。如果人們吃了被毒死的魚,后果可想而知。
關于低碳環保調查報告篇【二】
一、調查概況
1. 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學院在校學生對低碳的了解情況,對學校各種浪費電能、水以及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調查食堂里浪費糧食的狀況,同學們使用一次性餐具的情況以及他們對此的看法等。通過此次調查了解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相關對策,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培養大學生低碳意識做理論上的依據。
2. 調查對象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只針對xx學院的學生,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向學生調查。問卷調查有兩個內容(共20道題),一是你眼中的低碳二是生活中你的做法和看法及建議。
二、正文:
1.調查目的
為了了解xx學院學生對低碳生活的了解狀況,對學校浪費水電、糧食等的看法,以及他們生活中的做法。此次調查為以后開展低碳活動做數據準備。
2.調查方法
調查一發放問卷為主,配合一詢問學生,走訪觀察各食堂的糧食浪費情況以及教室、自習室、宿舍的用電用水狀況。
3.調查對象
此次問卷調查對象主要是對xx學院各院系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涵蓋了二、三、四三個年級。
三、調查報告
(一).調查問卷反饋
此次調查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回收1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有效問卷145份,有效率96.7%。無效問卷原因為沒有按要求填寫或沒有填寫完整。問卷內容包括同學們對低碳的了解情況以及同學們生活中的做法和看法兩個部分。
1.同學們眼中的低碳:
回收的調查問卷顯示,73.1%的同學聽說過低碳這個詞,但不了解低碳的具體內容,只是一個空泛的概念,5.52%的人對低碳的相關知識從未了解過,另外還有21.38%的同學對低碳非常了解。其中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電視、新聞媒體了解到低碳環保的,認為低碳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占74.48%,但也有極少同學認為低碳是政府的事情,與我們沒有關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低碳知識在校園中還需進一步普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時刻關注國內外大事,提高低碳意識,倡導低碳,呵護地球。
2.同學們生活中的看法和做法:
(1)關于水電方面。61.38%的同學認為我們學校的電力資源浪費比較嚴重,17.24%的人甚至認為浪費現象非常嚴重。在我們對自習室、教室及宿舍的走訪觀察中發現普遍存在著空教室、自習室開燈、開電扇、空調及多媒體設施等現象;用水方面則表現為過度用水與一次性用水等,特別是不交水電費的宿舍樓此種現象最嚴重。大力提倡節電節水,迫在眉睫。
(2)對食堂的調查。食堂糧食浪費現象以及被同學視為正常事情,62.07%的同學認為此情況有些嚴重,但也難免,一小部分人已經養成了浪費糧食的習慣,總是會剩下一些飯菜。64.14%的同學會因情況不同偶然浪費,只有26.9%的同學總不浪費。還有近10%的同學認為浪費糧食沒什么關系,全國各地都這樣,作為大學生,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我們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步提高,減少糧食的浪費,珍惜每一粒糧食。此外,對于大多食堂所提供的一次性餐具,67%的同學認為有必要時才會使用,主要是趕去上課時或帶飯回宿舍吃時,而從不用的同學只有10%左右,其余的同學則因方便而經常使用一次性餐具。對于食堂浪費現象不容樂觀也不容忽視。
(3)環保方面。據調查,每年全球要消耗超過5000億個塑料袋,其中有不到3%可回收,其污染非常嚴重。我們的調查顯示,有近64%的同學買完東西的塑料袋會選擇性的收集起來備用,27.6%的同學會收集起來多次利用,這兩種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不但可以環保而且也減少不必要的消費,但也有近10%的同學在購物后會將塑料袋馬上扔掉,下次用時再買;在紙張的使用方面,有一半的同學在平常學習或打印東西時會雙面使用紙張,作為學生,這是我們實現低碳環保的一種有效途徑,然而還有近10%的人從未對紙張進行過充分利用;此外,對于派發到手中的傳單,38%的同學選擇把它們收集起來當廢品賣,30%的人會收集起來當作草稿紙等使用,其余的人則將傳單隨手扔掉,這樣做不但浪費資源而且污染環境。對此,我們建議某些廣告信息可以多通過網絡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減少傳單的發放,同時,同學們也應學會妥善處理發到手中的傳單,最好將其進行二次利用,而不要隨手丟棄。而對于其他類的垃圾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會分類投入垃圾箱,只有少數人不會那樣去做。
【關鍵詞】網絡購物;市場前景;高校大學生;網上創業
一、研究方案
(1)調查對象:江西省南昌市主要高校在校大學生,包括南昌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東華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院校。(2)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中,采用留置調查法,將調查問卷當面交給被調查者,說明填寫要求,并留下問卷,讓被調查者自行填寫,稍后有調查者收回,保證了問卷調查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對于調查總體我們采取分層抽樣的抽樣方法,再對層內以寢室號為依據編號并采取簡單概率抽樣,保證抽樣的隨機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壞樣本造成的誤差。(3)樣本有效率:本次調查我們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按所抽取學校的人數比例確定各校發放問卷數。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50份問卷,收回750份,回收率為100%,其中廢卷39份,有效率為93.87%。
二、個體人群分析
針對個體人群是否網購,我們采用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將是否有網購經歷作為被解釋變量(0/1二值變量),其余各變量為解釋變量,且均為品質變量,并建立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可寫出Logistic回歸方程:式(1)、式(2)、式(3)、式(4):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 式(1)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2.746年級(大一) 式(2)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1.052年級(大二)式(3)
Logit P=2.685+0.411性別(男)-1.222年級(大三) 式(4)
分析得出如下結論:學校對是否有網購經歷無顯著影響,較女生來說,男生網購的可能性更大,且大四較大一、大二、大三學生有較高的網購可能,大二、大三較大一更有網購可能,且二者網購的可能性相差不大,大二學生網購的可能性略高于大三學生。
三、大學生網購行為研究
(1)選擇網購的原因。在選擇網購的原因中選的最多的是價格便宜,其次是商品種類豐富,少部分選擇商品獨特有個性。由此可見,大學生選擇網購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價格方面和商品方面。(2)未選擇網購的原因。大學生不選擇網購的原因中,習慣傳統購物及商品質量難以保證分別排在了第一、第二位;同時,有部分學生擔心網絡安全問題及賣家信譽。隨著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人們觀念的轉變,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網絡購物中。(3)商品類型。在所調查的有網購經歷的大學生中,無論男生還是女生,網購最多的商品類型均為服裝/鞋帽類,其次是圖書及音像制品的購買。而對于化妝、護膚品,箱包,飾品以及食品類商品的選擇則是有網購經歷的女生多于男生;電子數碼類產品、虛擬服務類以及運動器材類商品男生網購的比率要多于女生。(4)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額度。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的開銷額度為121.825元,樣本方差為113.60,并且我們有95%的把握認為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的額度在112.388元130.725元之間,該數據大于往年調查數據。綜合上述分析,我們可知大學生平均每月網購開銷的額度有大幅度上升,其中當然也會包括通貨膨脹的原因,但剔除通脹的原因后,大學生網購平均消費水平仍是有所上升的,可見網購消費在大學生中呈上升趨勢。
四、大學生創業可行性探討
通過這份調查報告與經濟預測,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網上購物市場前景十分良好,網購市場以其相對低廉的價格獲得了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大學生這個缺乏經濟能力的團體更是如此。網購市場的巨大前景,無疑為就業難的大學生多提供了一個就業平臺——創辦網店。另外,大學生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同齡人的消費習慣都比較熟悉,也就方便其對市場的把握,使得大學生開辦網店更容易取得成功,大幅度增加大學生的創業信心。由此可得出結論:大學生網上購物市場前景很好,大學生利用其進行自主創業將更容易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李承安,徐永軍.論我國網絡購物的現狀及發展策略[J].商業研究.2007
[2]王輝等.當前網絡購物狀況及前景對大學生網上創業的參考[J].寧波大紅鷹學院學報.2010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應用寫作 應用 效果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7C-0103-02
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圍繞特定的項目,設計可操作性強的、任務化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活動完成任務,達到學習和掌握的目的。近年來,高職院校各種課程中不斷引入項目教學法。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2011年開始,該院大學語文教研室成立了“項目教學法在應用寫作課程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組,并在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進行了實施項目教學法的有益嘗試和探索。本文試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應用寫作課程項目教學法的應用及效果進行初步探討。
一、高職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實施情況
(一)以社會活動的項目流程為基礎設計教學內容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以應用文寫作教程作為教學內容顯得過于程式化,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以社會活動項目的具體流程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設計,而且盡可能把幾種應用文結合在一個項目里,讓學生在體驗社會活動過程中完成各種應用文的理論學習和寫作。如在學習“事務文書”這一內容時,以“完成一次社會調查”為項目,綜合學習計劃(方案)、調查問卷、調查報告、總結的寫作,具體流程見圖1。
又如,在上行政公文這一內容時,以模擬院學生會舉行一次活動的方式展開項目活動,圍繞這個項目完成過程,要求學生完成以下寫作任務:學生會向院團委擬寫舉行活動的請示、院團委下發的批復、學生會擬寫開展活動的有關通知、向其他院校學生會或學生社團發出邀請函、活動結束后向院團委寫報告。通過這個項目活動依次學習行政公文中重點公文請示、批復、通知、函、報告的寫法。
(二)創設開放性的項目活動
應用文寫作不等同于工藝流程,雖然其格式具有相對的固定性,但其內容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因此,在進行一些項目的設計時,我們創設了一種開放性的項目,一是避免小組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互相抄襲,二是發揮了同學們的創造性,三是同一種應用文撰寫不同的案例,便于同學們進一步拓寬思維,舉一反三。如進行調查報告寫作教學時,每個工作小組調查的項目都不相同,這些調查項目大都是由學生自行擬定。如: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園環境衛生的調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調查、大學生課外活動情況調查、2010屆動物科學技術系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XX班同學消費情況的調查、大學生網上購物情況調查、西鄉塘種子(水果、蔬菜、豬肉)銷售情況調查、廣西綠悅食品有限公司(注:為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校辦企業)糕點生產銷售情況的調查、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兼職情況調查等。這些調查的項目或結合學生的專業情況,或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調查的原動力。又如在進行方案這一內容教學時,要求學生完成“制定班級一項活動方案”這一項目,有些小組制定“秋游活動方案”,有些小組制定“感恩主題班會活動方案”,有些小組制定“慰問XX敬老院老人活動方案”,有些小組制定“圣誕節化妝晚會活動方案”,等等。
(三)多種形式完成項目
在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根據項目的內容及難易程度,采用多種形式來完成項目。其中多數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項目,如調查報告、計劃、方案、行政公文等教學內容。但一些項目如求職信、應聘信等,因每位同學的情況不一樣,寫作內容無法統一,不便于小組合作開展完成項目,因此應個人完成。而合同則是由兩人完成則比較好,兩位同學分別擔任甲方和乙方,協商擬定合同。
(四)修訂完善評價體系
傳統的評價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學期結束后進行一次書面測試。這種評價過分倚重教材,重視測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識記,忽視學生技能及應用能力的培養,顯然不適應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在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法,我們也制定了新的評價機制,以期末考試(或考查)為主,以平時作業、小組作業、小組實訓、課堂討論、提問答疑為輔,綜合考核評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百分制中,每部分成績分值如下:紀律成績占10分,平時成績(即上課的表現)占15分,技能成績(即完成作業的情況)占35分,考試(考查)成績占40分。
二、實施的成效及分析
經過近兩年的實踐,我們于2012年8月及2013年1月對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的部分班級進行了教學情況及效果的調查,以問卷調查為主,個別訪談交流為輔。發放問卷300份,收回有效樣本296份,調查對象為食品加工專業及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經過調查表明,在高職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嘗試實施項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主要有以下:
(一)充分調動學生內在動力
調查結果顯示,87.68%的同學喜歡項目教學法來進行教學,只有2.9%的同學喜歡傳統的講授法,9.4%的同學則選擇“無所謂”;在“喜歡項目教學法”的原因中,有73.2%的同學認為“課堂比較活躍”,52.92%的同學認為“促使自己多動腦思考”;在采用項目教學法的收獲中有75.17%的同學認為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在參與工作小組完成項目時,36.23%的同學積極參與,55.8%的同學較積極參加。以上這些數據表明,在項目教學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課堂氣氛較為活躍,改變了以往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枯燥的授課方式,引發學生主動去思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內在動力,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