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李白的中秋節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敬愛的同學:
大家好!謝謝大家給我這次發言的機會。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古詩是瑰寶》。
是誰家的庭院里飛出了這么美妙的玉笛聲,這聲音隨著春風傳遍了洛陽城。這讓詩人李白聽見了。他就寫下了《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這是常年在外的游子李白寫的,你看,詩人李白在自己的國家中都思念故鄉,別說遠離祖國了。
庭院里泛著銀白色的月光,樹上棲息著夜歸的鴉雀,冷冷的露水浸濕了桂花樹。這個夜晚人們都在賞月。作者就寫下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作者王建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寫下的也是因為自己思念家鄉時而寫下的。
像這樣的古詩還有很多,如:李白的《靜夜思》、陸游的《示兒》、《金錯刀行》、文天祥的《揚子江》、《過零丁洋》``````
在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的中秋節,我們去了風景優美的寧波五龍潭風景名勝區游玩。
進入景區,游人如織。我們沿著山石小路,依次走過了孚澤潭、昭澤潭、潤澤潭、利澤潭和顯澤潭。
五潭各有各的美景。其中有一個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顯澤潭。還沒走近那個潭,就聽到了嘩嘩的水聲,我加快腳步走去。再走幾步,就看到了一條白色的瀑布從高處掛下來!那瀑布就似一條白色的簾子,迎面撲來一陣陣密集的水汽,就象在下毛毛細雨。耳邊響起嘩嘩的水聲,那聲音真響啊!我們說話都要提高嗓門了。這情景使我想起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句古詩: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覺得龍潭飛瀑簡直可以跟廬山瀑布相媲美,實在是太壯觀了,令人流連往返!
我愛這龍潭飛瀑,我更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古典詩歌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圣杜甫的話道出了古典詩歌的巨大魅力。
吟讀古詩,讓我們感受到李白的飄逸、杜甫的沉郁、孟浩然的清新、白居易的平易通俗、王維的詩情畫意;吟讀古詩,如同面對良師益友,讓我們可以聆聽教誨,受到啟發;吟讀古詩,如同徜徉在花海,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奇葩的芳香,得到藝術雨露的滋潤。
過年時,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雨時,我們吟:清明時節雨紛紛;中秋時,我們吟:明月幾時有;思念時,我們吟:每逢佳節倍思親;送別時,我們吟:勸君更盡一杯酒;喜悅時,我們吟:漫卷詩書喜欲狂;感嘆時,我們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激越時,我們吟:憑欄處,瀟瀟雨歇……下面,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苑,去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它多姿多彩的創作風格,含英咀華,共同接受一次古典文化洗禮。
【活動內容】
一、分門別類話古詩
(一)自然界的顏色豐富多彩,赤橙黃綠青藍紫。這個世界因為有了色彩,才更加美麗。現在我們就來填一填古詩詞中的顏色名稱。
1.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2.(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5.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6.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二)下面詩句中含有植物的名稱,我們來填一填古詩中的植物名稱。
1.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4.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5.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6.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很多同學家里都養過小動物,小動物既可愛又好玩,在古詩中那些動物更是活靈活現。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些詩句中寫的是哪些動物。
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2.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5.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四)南京、開封、洛陽都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古詩中也會出現地名。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含有地名的詩句。
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2.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今位于重慶市奉節縣)
3.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三秦,今陜西省一帶)
4.(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今江蘇省蘇州)
5.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二、成語出自古詩
1.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撲朔迷離)
3.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4.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
5.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得意)
6.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
7.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
三、醉月賞花唱古詩
請你來點歌,男女生各選唱兩首,看誰唱得好。
歌曲1:但愿人長久(王菲)
歌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今夕是何年……
歌曲2:相見時難別亦難(徐小鳳)
歌詞: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干……
歌曲3:滿江紅(張明敏)
歌詞: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四、靈活巧妙用古詩
下面是一位同學巧用古詩寫的作文片段,請結合語境補寫詩句。
(1)有幸去杭州,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陰雨綿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詩提起了我的興致,竟決意去冒雨游西湖。
(參考: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今年的中秋節不比往年,我是“_________________”了,古詩云“_________________”,這真是一點兒也不錯的。
(參考: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跟蹤訓練】
一、全班分組,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抽簽背誦相關主題,每小組背出相關主題的2首詩,就可獲得基本分100分。
1.描寫春、夏、秋、冬的詩詞。
2.抒發愛國情懷的詩詞。
3.含(寫)月的詩詞。
4.描寫離別情愁、相思苦的詩詞。
5.描寫邊塞生活的詩詞。
二、各組每輪派一人參加搶答詩歌,答題者不能重復,答對得一分,答錯不得分。
(一)猜一猜
1.唐朝虞世南有首詠物詩:“的歷流光小,飄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請問此詩所寫何物?
2.表達不斷進取、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詩句,你記得有幾首?
(二)悟一悟
3.新事物終究要取代舊事物,用劉禹錫的話來說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書讀得越多,寫起文章來就越順手,誠如杜甫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師節,你和同學去看望小學老師,買了一張賀卡,要在上面寫上贊美的話。你可以用哪些詩句來表達你對老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贊美之情呢?
三、默寫古詩。
1.正是江南好風景,_________________。
2.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_______。
3.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殘夜,_________________。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
6.蒼蒼竹林寺,_________________。
7.國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
可是,我們的學生對待傳統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遠,年輕一代正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傳統文化,對祖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冷漠感。《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兼顧語言與文化的層面,闡釋了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體,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語文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而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語文的靈魂。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運用和語感的培養,也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也要承擔起“體認中華文化、厚植傳統精神”的重任。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文。站在時代的講臺,手執教材的語文教師,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這一歷史使: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讓學生在祖國的燦爛的文化長河中游弋、翱翔,使中華文化傳統得以光大。
為了更好的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以下的嘗試: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文化內涵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語文教材每冊書中,都安排了不少于七篇的優秀經典文言文,課文不僅貯積了豐富的語文知識,更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韻,字里行間處處流淌著中國文化濃濃的鮮活的血液。結合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挖掘教材內在的文化因子,引導學生求真、求美、求智慧。
在教學這些文章的時候,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充分挖掘其思想內涵,對他們進行愛國教育,熱愛家鄉的教育,親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進而對學生進行中華文化傳統教育,讓古詩這一顆璀璨的歷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奪目的光芒。
二、創設文化課堂教學情景
(1)教室布置:在班內建設文化長廊,在教室的墻壁上張貼古代名人的畫像和書法家撰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專門開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以此來營造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中耳濡目染,親近,學習傳統文化
(2)精心設計導入情節: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詩文,鋪墊蓄勢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在教學《荔枝圖序》時,我為學生展示了蘇軾的《惠州一絕》里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學生追問蘇軾為什么會如此喜愛荔枝的興趣下,抓住契機自然地導入新課,在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有進一步領略了古文的魅力。
三、把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活動中
(1) 誦讀積累,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是傳統語文教學的法寶,也是語文學習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用誦讀的方式學習和積累傳統文化是最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經典可積累的內容很多,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求七年級學生主要背誦我校中華傳統文化校本教材《三字經》和《國學經典誦讀》,每天利用晨讀時間讓學生大聲地朗讀,讓朗朗的讀書聲充滿校園。要求學生對所選內容反復朗讀,以至熟讀成誦,牢記在心。這個誦讀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語感、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是博聞強記、增強記憶力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民族精神熏陶的過程。
(2)情境解讀,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厚重的,時代的變遷使有些詩詞句的內涵顯得深奧,學生不易接受,針對此種情況,我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講述“二十四孝”的故事,文化名人的故事“鑿壁借光”“程門立雪”等,自主趣味解讀《三字經》,搜集成語故事,古代名人軼事……他們聽了故事,了解了歷史,體味了詩詞的蘊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興趣,增加了文化底蘊。
(3)趣味訓練 ,鐘情傳統文化
訓練是語言學習的手段,也是文化傳承的手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情趣的訓練內容,能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美妙。針對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組織學生尋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漢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會意和形聲。了解了漢字的發展過程,講述了關于漢字的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楊修巧解字》《歐陽修追字》《神奇的“打”字》《“馬虎”的由來》等,同時透過漢字還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學生感覺漢字很神奇,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寫字不再隨隨便便,而是用心寫字,錯字逐漸在減少。學生在活躍有趣的氣氛中領略了中國文化,掌握了字詞。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運用一些有趣味的訓練內容強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使學生了解了語言表達的靈活性,語言訓練的趣味性以及詩與詞之間的區別。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些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4)節日熏陶 ,追尋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節日活動本身就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最佳機會,在此期間開展的傳統教育活動會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重陽節組織學生朗讀李白的《月下獨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懷》等詩篇,在清明祭掃烈士墓和懷念親人時引導學生誦讀程顥的《郊行即事》杜牧的《清明》等詩篇。將節日融入中華經典誦讀的內容,都將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熱愛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利用語文研究性學習或綜合性學習的形式,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言實踐。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相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有哪些別名?端午節的來歷及與哪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跡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在查詢的基礎上整理資料,通過出板報,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等形式進行交流。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1.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2.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溫庭筠《夢江南》)
4.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5.沒有比別離更痛苦的東西了,愛卻在遙感與思念中日益深刻,日見清晰。
6.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7.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望闕云遮眼,思鄉雨滴心。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8.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張九齡
9.春蠶到死思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10.渡漢江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1.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13.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14.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15.此情無處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16.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17.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8.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垅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19.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唐.李煜《《清平樂》》
20.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2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22.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3.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24.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25.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26.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7.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清;史清《溪佚題》
28.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9.延客已曛黑,張燈啟重門。
30.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31.次北固山下【元】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2.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3.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3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35.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36.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7.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晏幾道的《鷓鴣天》
38.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39.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40.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41.次北固山下【元】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2.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唐.趙瑕《《江樓感懷》》
43.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44.等待一萬年不長。中秋思念親人的詩句中秋思念親人的詩句。——狄金森
4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46.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唐·魚玄機)
47.淚咽卻無聲,只向從前毀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字早醒儂自夢,更更。泣不盡風檐夜雨鈴。——《南鄉子》
48.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49.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50.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51.客中寒食【唐】李中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52.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5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宋.蘇軾《《水調歌頭》》
54.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55.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56.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海內進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妝不褪唇紅。高情憶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57.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58.此情無處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59.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園里最傷情。
60.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玉樓春》
61.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6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3.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64.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6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唐.高適
66.取第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6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6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69.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70.相愛幾時窮,無物似茶濃
71.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
72.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73.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絕,發亂不能整。青簟日何長,閑門晝方靜。頹思茅檐下,彌傷好風景。 ——《林園即事寄舍弟》
74.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75.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李白的《長相思·其一》
76.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77.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李白的《秋風詞》
78.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唐.李商隱<<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