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語文新課改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奇妙的對聯》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形式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能力。對聯對學生來講是司空見慣的東西,如楹聯、春聯、賀聯、挽聯等。但是真正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對對子,好像又沒那么容易。以前課堂教師只是一味的理論講解,學生似懂非懂,動手能力很差。那么新課改如何組織課堂,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動手是備課必定要深思的一個問題??菰锏睦碚撝v解不可能使學生有什么收獲。于是,整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學生分析理論知識。走上講臺,我問了一個問題:1932年清華大學入學考試有這樣一道試題,上聯:孫行者;下聯:——。有以下幾個答案:之,韓退之,祖沖之,王引之等。閱卷的老師認為非常好,為什么?同學們看到是清華入學考試的題目,來了興趣,又看到如此簡單的上聯,更有興趣,看到只是評價答案而不需要對,更是興趣大增,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言開了。一些同學回答“者(zhě)”是仄音,“之(zhī)”是平音,平仄相對。我說好。什么是平仄教材的知識短文中有講解,能回答上來,說明這些同學自己看并理解了,一些同學回答上聯中間字是“行”,下聯中間字是“適、退、沖、引”,都與行動有關,相對仗,我說好,這就是對偶。接著,我就又問,誰能從內容上評價一下?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最終有一個學生小聲地說了一句“之是一個首倡白話文的作家”……我及時地捕捉到了這個信息,便要他再重復一遍。同學們愣了一下,突然都鼓起掌來。我想有戲,我問為什么鼓掌,不知哪位同學說了一句:“那還用說,都是敢做第一的?!比缓笸瑢W們爭先恐后地說了起來,孫悟空斗天斗地,敢于反抗;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沖之的圓周率……一個小問題引發了學生各方面的思考。看來,設計問題要巧妙,有趣味。
理論知識解決了,第二個環節就需要考查一下學生的文學修養。我把幾副與一些名人有關的句子寫在黑板上:
一代文章推——,畢生心血似——。(茅盾的兩部作品,查資料填寫)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涉及到哪幾個作家)
同學們在一番緊張的翻閱資料、討論之后,答案準確地寫了出來。我又不失時機地進一步提問:《子夜》、《春蠶》寫了什么內容?你還了解作者哪些作品?唐宋家是哪幾個人物?他們的代表作是什么?連續的問題,不但沒有讓學生感到厭倦,相反,他們的興趣卻越來越高。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調動了學生的文學儲備,真令人驚喜、欣慰。
整堂課的還在第三個環節上,學生當堂對對聯。開始我只要求每組寫兩句上聯,相鄰組對下聯。一會兒,情況就失控了,上聯一出,學生就爭著搶著對下聯,一個上聯甚至有好幾個下聯,學生也不由自主地離開了座位,圍著講臺,思考著,評論著,爭搶著,沒有了回答問題的羞澀,沒有了課堂上的挺身端坐,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展現自我的身影。看到好的下聯,雷鳴般的掌聲和叫好聲便驟然響起。黑板的每一個角落都寫滿了學生稚嫩的對聯,如
中國字四四方方,方方正正;西洋文彎彎曲曲,曲曲折折。
平頂山頂平;青草地草青。
東升旭日山河秀;西落殘陽星空奇。
高一十班小組擂臺熱火朝天;鷹城二高運動盛會硝煙四起。
……
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還不愿離開,還圍著講臺討論著……
課下交流,業務校長說,這節課,上得很好,如果買來紅紙與毛筆,當時讓學生來寫對聯,豈不是錦上添花?一語道破天機,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怎么完成?怎樣在課堂上落實素質教育……回憶一下參觀所見,資料所看,我恍然大悟。新課改的課堂就應該是這個樣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動腦、動手、動口,做學習的主人。
反思這一節課,有以下幾點感悟:
一、設計課堂問題一定要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不是傳統的分層、背景、寫作意圖與思想,讓學生局限在這樣的框框中而厭倦。形形的資料給了學生偷懶的機會,人云亦云的表述扼殺了學生的思維。備課切記遠離現成的教案,給自己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更是給學生一個創新思維的機會,也就是說,備課一定要把“備學生”放在首位。
二、切實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不只是停留在口號上。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就讓他們擔當當家作主的責任行使權利?!叭齻€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集體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每一個個體的才能是不可小視的,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權利,智慧的火花就會開遍課堂的每一個角落。
三、語文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積累和個體的見解與感悟,不能用統一的模式去規范和強化,因此,需要拓展課堂的容量。只有讓個體去表達切身的體會、獨到的見解,才是語文教學的本質。字、詞、句的積累貫穿到課堂的每一部分,學生才有真正的收獲,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上,乘勝追擊,拓展容量,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開放課堂,自主探討,不僅學生收獲很大,教師也會學到很多,而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和大綱。
四、新課改倡導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學生既然能爭先恐后地在黑板上對對聯,如果能夠拿來毛筆與紅紙,不就更能培養學生對這種文化形式的興趣與愛好?說不定,一節課會成就一位未來的書法家,如果真是那樣,更是功德無量,我們為什么不這樣去做呢?
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告訴我們動手操作的重要性。動手實踐,才能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運用的過程,是運用知識技能的手段,也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既然是實踐課,就應以實踐為中心,讓學生觀察、閱讀、習作、動腦、動手、動口,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中,把課本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知識和能力相結合,既增長了才干,又優化了個性。只有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一系列的鍛煉,才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實踐的設計要注重趣味性
語文實踐課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依據,在語文教師的引導、學生自立實踐中獲得新的知識,以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能力的過程。不管什么樣的課堂,如果有較強趣味性最能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知”的目的,所以語文實踐課的設計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才能達到寓教于樂、啟智于動的效果,才能喚起學生的豐富想象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特長,發展其智力。怎樣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實踐課堂呢?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巧妙設計多種形式,如表演式、游戲式、辯論式等。無論何種形式都要以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教材范圍來設計,力求靈活多變。
三、實踐的層次具有階梯性
在語文實踐課的內容設置上要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發展,不能跨度較大,使學生在實踐課中有一種跳一跳可摘到果子的,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不會因為難度偏小而乏味,也不會因實踐的跨度太大而失去信心。如教學《找春天》,分別設計“找春”、“賞春”、“頌春”的多媒體片段,逐層深入,具有層次性,使學生保持一種欲罷不能的情緒,消除了學生注力不集中的現象,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四、實踐氣氛要保持和諧性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實踐課堂效果的有力保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情感往往影響著每一個學生,一個表情嚴肅、面孔冷漠的教師在課堂上無法和學生進行溝通,更談不上寓教于樂。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構建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教師只有把課堂變成學生溫馨愉悅的樂土,把干巴無味的說教變成親切的囑咐,把嚴肅的質問變成真摯的叮嚀,才能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興趣,打開學生的心門。如何創設實踐課的和諧氛圍呢?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了解學生的期望值。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和老師在一起活動,而高年級學生則喜歡老師在平等的位置引導他們活動。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方案,給學生充分的自立表現機會。
五、實踐的節奏要有張弛性
農村初中物理教學過于死板,不重視與鄉土教材結合。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特殊性就在于物理知識中很多都能與農村常用的農活工具以及常見的物理現象相聯系,這些都是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鄉土教材,但是當前我國農村初中物理教學過于死板,只教授教材中的知識,忽視與農村的實際生活相聯系。
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策略
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出現的問題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因地制宜的發揮農村學生以及農村環境的特殊性。當前我國新課改也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所以我們課借助學生中心教學理論去改善農村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1.結合農村學生的特點,進行探究式教學。農村學生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學生一般除了學習之外,有相當一部分課余時間是用在幫家里做農活或干其他活,這就使得農村初中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強,而且學生的實踐經驗也比較豐富,再加上初中生本來就好奇心強,活潑好動,這就使得在物理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引導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它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農村初中物理教師在應用時要注意與農村學生的特點形結合。利用農村學生豐富的實踐經驗,組織學生在實踐中探索知識。
例如在學到重力這個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農村蓋房勞動現場,觀察測試墻壁是否垂直的重錘線,或者組織學生去參觀灌溉渠的修建,讓學生體會在灌溉渠修建中如何運用重力原理讓水自行流動,教師在讓學生觀察的同時在旁邊作指導,啟發學生在觀察探索中獲得關于重力的知識以及在農村中的實際應用,再讓學生把重力知識與自己平時干農活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從而達到加深知識的理解,鞏固知識的效果。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最基本的精神就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既能結合農村初中學生的特點,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
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農村初中教師可在實驗教學中充分利用合作學習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例如在進行電阻實驗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試驗來得出相關結論。在進行實驗前教師讓引領學生學習歐姆定律等相關知識,然后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小組學生可先集體討論如何設計實驗,然后進行分工,有的學生利用電源、燈泡、電阻器、電壓表等動手操作實驗,有的可對燈泡亮度以及電壓表數值進行觀察,有的記錄數據,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達到以學生為中心的目的。
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和把握也并不是那么簡單,有的課文比較明顯,一眼就能看出其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而有的課文思想感情的表現很隱晦,需要根據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當時的情感態度才能深入領會。所以,要想上好語文課,教師就要先具備研讀文本、把握主題的能力,以為學生深入領會文章內涵打好基礎。
二、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教學目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方向。語文課堂中如果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就相當于明確了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就能使教師教得游刃有余、學生學得自然放松,特別是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方向,就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有針對性地學習。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會合作得很輕松、愉快,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很好。在確定好教學目標以后,教師就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精心設計教案,從而使課堂教學能夠有序進行。課堂設計離不開對文本的準確把握和明確的教學目標,這樣語文教學才不至于偏離方向。例如,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由于課文篇幅較長,學生剛開始學比較陌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我經過多方面、多角度研究課文內容,根據課文內容制定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一是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詞,使學生能夠積累運用;二是根據文章的結構,把握文章的線索脈絡;三是學習文章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學會運用這種手法來描寫人物;四是深刻領會文章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體味情感背后的深刻背景。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再分層次設計課堂結構,使學生在明確的方向下、嚴格的結構層次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必要嚴格按照預先設定的教學方針去實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出發,隨時調整教學目標和設計方案,從而使語文課堂充滿科學性。
三、推敲詞句,品味語言
推敲文章的語言,領會語言背后的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關鍵一環。因為語言是組織文章的重要因素,是表現文章情感的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懂得欣賞文章語言的魅力,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那么,教師應通過什么方法去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呢?我們知道詞語的內涵不能孤立地去理解,必須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把握,因此,要想能夠準確體味字詞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就必須先領會字詞所在句子的含義,更深入地說即是要先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如何去體會呢?首先,學會讀。我們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有讀的多了,才能正確把握語句在文章中的內涵,領會其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其次,定位,即定位詞句的類型。通常來說,詞句有以下幾種類型:通過修辭手法來表達含義;通過詞語的色彩來表達情感;通過具體的動詞修飾來體現思想。要想真正去體味詞句的含義,就要通過詞句的類型來識別定位,找到分析詞句的切入點。
四、在語文教學中及時滲透作文訓練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運用,即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能夠運用語文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作文訓練就是運用語文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但語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靠上一兩節作文課就能實現的,還要靠平時語文課堂的訓練。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經典的范文,不僅在思想情感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寫作技巧、表達方式上都是學生學習的良好范例。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把作文訓練及時滲透進去,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使其能夠為自己所用,進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
(一)參與式教學的主要內涵
參與式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通過自主性學習,體會到學習帶來的快樂,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將參與式教學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去,能夠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熱情。而在參與式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充當指導者以及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平等,這就使得民主合作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這將有效促進學生在認知方面的發展。此外,參與式教學也有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應用參與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二)參與式教學在高中語文中的應用價值
第一點,將參與式教學法應用于高中語文課堂,將創造更加民主的教學環境。參與式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協作式或者是合作式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靈活應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法,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能有效創造民主的教學環境。民主的環境能夠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地位更加平等,二者之間的交流也會更加真誠。參與式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增強自我的效能感,主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第二點,參與式教學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采用統一的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沒有及時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難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傳統教學法相比,參與式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使得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二、參與式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積極創設參與式的教學環境
高中語文教師應該逐漸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為高中生創設參與式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去,讓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并找回自己的主置。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每本必修課本都含有表達交流這一章內容,這部分就是為語文教師創設參與式的教學環境打基礎的,在運用參與式教學模式時,教師可以從這章內容入手,參考其中的一些內容制定科學合理的參與式的教學計劃,為后期的教學提供參考。
(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主,而應用參與式教學法的課堂則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以便有效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應該是學生注意力最為集中的時候,同時也是最佳的學習時間,這時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完成。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這一文章時,在傳統的教學法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在課下仔細閱讀課文。但是學生在課下注意力難以集中,對于閱讀課文這一任務也會敷衍了事,因而很難真切體會到文章作者的真實情感。在應用參與式教學法的語文課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荷塘月色》進行閱讀,并鼓勵學生在閱讀文章后對于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探討,強化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積極采用多種參與方法
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盡量多地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高中語文的學習中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組競爭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與他人合作或競爭的過程中自主學習,通過多種教學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雷雨》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將文章各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表演出來,以此來加深學生對于那個時代婦女地位以及四鳳和大少爺周萍悲慘命運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幫助學生理順文章各角色關系,同時幫助學生對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