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消費稅暫行條例

      消費稅暫行條例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第1篇

      按稅法規定,納稅人的一些特殊業務應當視同銷售。按照稅法認定視同銷售業務的目的在于正確計算稅金。企業常見視同銷售業務所設計稅種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所得稅。

      (一)增值稅的視同銷售

      根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1)將貨物交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代銷;(2)銷售代銷貨物;(3)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4)將自產或者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指非增值稅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和不動產在建工程);(5)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6)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7)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8)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視同銷售行為通常沒有明確的銷售額,《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以計算應交增值稅的稅金:(1)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2)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3)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屬于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二)消費稅的視同銷售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消費稅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納稅人生產的應稅消費品,于納稅人銷售時納稅。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的,不納稅;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時納稅。這里的用于其他方面就是需要繳納消費稅的視同銷售情況。按照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六條,《消費稅暫行條例》第四條所稱用于其他方面,是指納稅人將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用于生產非應稅消費品、在建工程、管理部門、非生產機構、提供勞務、饋贈、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獎勵等方面。

      顯然這些用于“其他方面的”應稅消費品應該繳納消費稅,但由于不是通常意義上的銷售,也不存在明確的銷售額。《消費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規定,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具體如下: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比例稅率)

      實行復合計稅辦法計算納稅的組成計稅價格計算公式: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自產自用數量×定額稅率)÷(1-比例稅率)

      因為消費稅是對所有繳納增值稅的商品再選擇部分商品征收的稅金,因此,消費稅的視同銷售情況大多數都是和增值稅的情況一致。由于增值稅征稅范圍大于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大多數情況下,按照消費稅法規認定為視同銷售的,也一定是增值稅的視同銷售業務。

      (三)營業稅的視同銷售營業稅是對在我國境內提供《營業稅暫行條例》所規定的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或個人,根據其營業額征收的一種稅。2009年1月1日施行的《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五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發生應稅行為:(1)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2)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建筑物后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3)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同時,《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條規定,納稅人有本細則第五條所列視同發生應稅行為而無營業額的,按下列順序確定其營業額:(1)按納稅人最近時期發生同類應稅行為的平均價格核定;(2)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發生同類應稅行為的平均價格核定;(3)按下列公式核定:營業額=營業成本或者工程成本×(1+成本利潤率)÷(1-營業稅稅率)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確定。

      (四)企業所得稅的視同銷售企業所得稅是對企業的經營成果所得征收的一種稅。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但《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并沒有明確規定這些視同銷售業務的收入金額如何確定。筆者以為,基于這些視同銷售行為,也是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的視同銷售行為,因此其視同銷售的收入金額應該按前三種視同銷售金額計算。

      二、會計上的視同銷售判斷

      對于會計核算而言,確認銷售的目的在于準確判斷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時間和金額并加以登記入賬,或者說會計核算上,銷售的的確認就是企業銷售收入或者主營業務收入的確認。

      (一)收入確認條件自2007年1月日起施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下稱《收入準則》)第四條規定,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五個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2)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3)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4)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5)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因此判斷一項業務是否為銷售的關鍵就看其實質上是否符合銷售收入確認的五個條件。

      (二)其他視同銷售判斷會計上的視同銷售判斷也源自于那些形式上沒有銷售金額的交易或事項,《收入準則》并沒有明確規定哪些應視同銷售業務,哪些不應視同銷售,僅強調凡是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事項就應該確認為收入。會計實務中需要加以判斷的事項。除貨物用于非貨幣資產交換和抵償債務外(《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非貨幣資產交換》、《企業會計準則第12號――債務重組》已對這兩類事項作了具體規定,這里不再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四項業務:(1)自產或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2)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無償贈送他人;(3)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發放給職工、分配給股東或投資者;(4)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購買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個體經營者。這些業務都是相關稅法規定的視同銷售業務,但會計上判斷的結果和稅法不盡相同。

      筆者認為,會計上不宜將前兩種業務認定為銷售,因為貨物用于非應稅項目,貨物在企業內部就消耗了,是一種內部結轉關系,不存在銷售行為,不符合銷售成立的標志;貨物無償贈送他人,貨物雖然流轉出企業,但企業沒有獲得因贈送行為而產生經濟利益

      的流入,也不會增加企業的營業利潤,根據《收入準則》,這些業務均不符合收入確認的條件。因此,這三種業務發生時會計上不能作銷售處理,而應按成本結轉。會計上應將后兩種業務認定為視同銷售行為。因為企業將貨物分配給投資人或發放給職工,不導致貨幣資產的增加,而表現為應付利潤和應付職工薪酬兩項負債的減少;貨物對外投資使企業獲得了另一個企業的股權。這些行為都以發生外部交易為前提,最終企業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另一方,也沒再對商品實施控制,并能產生相應經濟利益的流入,符合收入的確認條件。

      三、視同銷售稅法規定與會計處理

      盡管企業的這些特殊交易或事項,按照稅法和按照會計準則判斷的結果是有差異的。在會計實務中,對一個特殊的交易事項,通常既要按照會計準則判斷是否視同銷售和確認收入,又要按照稅法規定,正確地計算和繳納相關的稅款,并最終將判斷和稅金計算結果編制成具有對應關系的會計分錄。

      (一)涉及增值稅或消費稅的視同銷售業務下面以一些常見的特殊業務為例,說明會計視同銷售和增值稅、消費稅視同銷售的關系及賬務處理。

      (1)將貨物分配給投資者或發放給職工或對外股權投資。這類事項,會計和增值稅、消費稅稅法都認定為視同銷售,因此既要確認銷售收入,又要計算增值稅和消費稅。如果貨物應交增值稅和消費稅,則會計分錄如下:

      產品發放或分派或對外投資時:

      借:應付利潤或應付職工薪酬或長期股權投資[金額為貸方和]

      貸:主營業務收入 [金額為公允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金額為應交增值稅額]

      結轉發放或分派產品的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金額同貸方]

      貸:庫存商品

      [金額為發出貨物實際成本]

      計算分配產品的應交消費稅

      借:營業稅金及附加 [金額同貸方]

      貸: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金額為應交消費稅額]

      (2)企業將貨物無償贈送他人。企業以自生產、購買或委托加工的產品無償贈送他人,稅法認定為視同銷售,按照會計準則不能視同銷售,如果貨物應交增值稅和消費稅,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金額為貸方和]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金額為發出貨物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金額為應交增值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金額為應交消費稅額]

      這里的增值稅和消費稅金額都是按照稅法確定的計稅銷售額計算確定的,如果涉及貨物不是應稅消費品,則無需進行消費稅的賬務處理。

      (3)貨物用于在建工程。企業以自生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在建工程,稅法認定為視同銷售,按照會計準則不能視同銷售,會計上不確認收入但應交增值稅和消費稅,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在建工程 [金額為貸方和]

      貸:庫存商品 [金額為發出貨物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金額為應交增值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 [金額為應交消費稅額]

      (二)涉及營業稅的視同銷售業務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規定,涉及營業稅的視同銷售業務主要是,土地使用權和不動產的贈送他人或出售,其在會計實務中的處理如下:

      若為土地使用權贈送他人,其會計分錄為:

      借:營業外支出 [金額為貸方和]

      貸: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

      [金額為土地使用權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金額為應交營業稅額]

      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第2篇

      Yan Mingxing

      (Guizhou Provincial Qian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Duyun 558022,China)

      摘要:增值稅法、所得稅法、營業稅法、消費稅法、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企業會計制度等法規,對視同銷售行為的有關規定相矛盾。財稅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視同銷售行為的處理很難兼顧財稅法規的規定。本文就存在的問題及改進作了探討。

      Abstract: The law of value-added tax, income tax law, law of business tax, law of consumption tax, and the No. 14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incom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ystem and so on are contradictory for relevant provisions that are regard as sales behaviors. Tax officers are difficult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tax regulations when dealing with behaviors that are regard as sal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were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

      關鍵詞:財稅規定 視同銷售 問題 研究

      Key words: tax regulations;be regarded as sales;problem;research

      中圖分類號:D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9-0283-02

      1財稅法規對視同銷售行為有關規定存在的問題

      1.1 稅法與企業會計準則對視同銷售行為的規定不統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發生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以及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償債、贊助、集資、廣告、樣品、職工福利或者利潤分配等用途的,應當視同銷售貨物、轉讓財產或者提供勞務,但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①將貨物交付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代銷;②銷售代銷貨物;③設有兩個以上機構并實行統一核算的納稅人,將貨物從一個機構移送其他機構用于銷售,但相關機構設在同一縣(市)的除外;④將自產或者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⑤將自產、委托加工的貨物用于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⑥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作為投資,提供給其他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⑦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⑧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

      《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28號)第二條規定:企業將資產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因資產所有權屬已發生改變而不屬于內部處置資產,應按規定視同銷售確定收入。①用于市場推廣或銷售;②用于交際應酬;③用于職工獎勵或福利;④用于股息分配;⑤用于對外捐贈;⑥其他改變資產所有權屬的用途。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營業稅實施細則)第五條規定: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發生應稅行為:①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②單位或者個人自己新建(以下簡稱自建)建筑物后銷售,其所發生的自建行為;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消費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規定:納稅人自產自用的應稅消費品,按照納稅人生產的同類消費品的銷售價格計算納稅;沒有同類消費品銷售價格的,按照組成計稅價格計算納稅。

      《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以下簡稱收入準則)第四條規定: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①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②企業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④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⑤相關的已發生或將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上述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贊助”、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④、⑤、⑦、⑧款、《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第二條①-⑤款、營業稅實施細則第五條①款、消費稅暫行條例第七條與收入準則第四條③、④兩款規定相矛盾。使財稅人員對視同銷售行為的賬務處理不能兼顧財稅法規的規定。

      1.2 財稅法規對視同銷售行為中捐贈、贊助規定相矛盾

      1.2.1 增值稅實施細則、營業稅等稅法與企業所得稅法對捐贈、贊助規定相矛盾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第八款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銷售貨物;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企業將貨物、財產、勞務用于捐贈、贊助應當視同銷售貨物”;《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第二條第五款規定,“企業將資產用于對外捐贈視同銷售貨物”;營業稅實施細則第五條第一款規定,“單位或者個人將不動產或者土地使用權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發生應稅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企業所得稅法)第九條規定,“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第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本法第九條規定以外的捐贈支出、贊助支出不得扣除”。

      所得稅實施條例、增值稅實施細則、營業稅實施細則、《關于企業處置資產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對捐贈、贊助均視同銷售行為,而所得稅法規定,除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外,其余的捐贈、贊助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

      從表面看,捐贈、贊助視同銷售行為和“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沒有聯系,實際上兩者是矛盾的。根據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①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②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③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屬于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因此,捐贈、贊助行為視同銷售,就是要將其換算為銷售收入,扣除各項成本、費用等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再根據所換算的銷售收入,計算繳納營業稅、消費稅。“不得扣除”,就是要將捐贈、贊助支出扣除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部分后,全部作應納稅所得額。所以,這是相矛盾的規定,或者說是不便理解、不便實際操作的規定。

      1.2.2 所得稅法與會計制度規定相矛盾企業所得稅法第九、十條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除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公益性捐贈外,其余的捐贈、贊助均不得扣除。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營業外支出”科目核算企業發生的與其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凈支出,包括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在會計處理上,“營業外支出”就是應納稅所得額的扣除項。因此,兩者規定相矛盾。

      1.3 根據財稅法規進行視同銷售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3.1 進行視同銷售核算形成稅務和會計兩派之爭根據稅法和收入準則規定,在進行視同銷售行為會計核算的實際工作中,形成了稅務和會計派兩派。稅務派認為,凡是稅法規定視同銷售的行為,都應通過銷售收入進行會計核算。即視同銷售行為發生時,借“應收賬款”、“長期投資”、“銀行存款”、“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利潤”、“應付股利”、“營業外支出”等,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和有關收入賬戶。這種處理方法,不符合收入準則的要求。

      會計派認為,凡是不符合收入準則第四條規定的,就不應該通過收入進行會計核算。進行會計帳務處理時,將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的視同銷售貨物分為兩類,一類是涉及貨幣流量的①、②、③、⑥款,通過銷售收入作賬務處理;另一類是不涉及貨幣流量的④、⑤、⑦、⑧款,不作銷售收入處理,只按售價體現銷項稅即可。對①、②、③、⑥款的賬務處理為:借“應收賬款”、“長期投資”、“銀行存款”等,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和“主營業務收入”;對④、⑤、⑦、⑧款的賬務處理為:借“在建工程”、“固定資產”、“應付職工薪酬”、“應付利潤”、“應付股利”、“營業外支出”等,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銀行存款”、“庫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這樣處理滿足了增值稅法的要求,也符合收入準則對商品銷售收入確認的條件。但是,與其他稅法對視同銷售的規定、所得稅法第九條和第十條五、六款規定不相符。這種處理,沒有考慮繳納所得稅、營業稅和消費稅。否則,就要視同銷售收入的換算,要進行復雜的納稅調整。

      1.3.2 不便實際納稅操作在實際工作中,財稅人員對視同銷售的處理,如果要執行稅法的規定,又要滿足企業收入準則的要求,要兼顧好兩者的關系,就要進行復雜的納稅調整。如會計派對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視同銷售貨物的④、⑤、⑦、⑧款的賬務處理,為了兼顧收入準則的要求,未作收入處理。這種處理,首先,增值稅是按照成本價計算,不符合視同銷售規定,要進行納稅調整;其次,對繳納所得稅、營業稅,消費稅要進行視同銷售收入的換算,并作相關的扣除。如果納稅調整疏漏,就會導致逃稅、漏稅、重稅、偷稅等。

      2財稅法規對視同銷售行為規定存在問題改進思考

      2.1 財稅法規的制定和修改

      2.1.1 稅法的制定應注意法與法之間的銜接、要通俗易懂稅法與稅法之間對同一問題的規定要注意銜接;法規、條例和細則之間,應承上啟下,通俗易懂。對同一問題不能有兩種以上不同的表述,或有讓人誤解的表述。

      2.1.2 財稅法規的制定應簡便易行財稅職能部門在制定財稅法規時,要注意跨部門法規之間的銜接,如稅法、財政法規、會計法規之間對同一問題的規定,應口徑一致,簡便易行,注意可操作性,便于財稅人員的實際操作。

      2.1.3 財稅法規的制定應集思廣益稅法、財政法規的制定和修改,應交叉吸收有關專家學者參與,并充分、廣泛征求意見或建議,包括縱向和橫向的意見和建議。如財政法規的制定和修改,不但要廣泛征求本系統的意見和建議,還要征求稅務等有關系統的意見和建議。

      2.1.4 及時修訂不完善的財稅法規對目前正在實施的,存在著口徑不一、不易理解、不便實際操作、前后矛盾等問題的法規,應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保證法規的嚴肅性。如稅法對視同銷售行為的規定和收入準則對收入的確認條件的規定,應及時進行修訂和完善。

      2.2 會計賬務處理的改進措施

      2.2.1 發生視同銷售行為一律作銷售處理財務人員在發生視同銷售行為時,應一律作銷售處理。不必考慮兼顧收入準則,否則,將導致復雜納稅調整,同時增大財稅人員的工作量和增加稅收管理難度。

      2.2.2 捐贈、贊助賬務處理的改進方法企業發生捐贈、贊助行為時,財務人員只能作視同銷售處理。即借“營業外支出-捐贈、贊助支出”(公益性捐贈支出中,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資本公積-捐贈、贊助支出”、“盈余公積-捐贈、贊助支出”或“實收資本-捐贈、贊助支出”(稅法規定不準扣除的部分),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其他業務收入-捐贈、贊助視同銷售收入”;按捐贈、贊助成本價結轉成本,即借“其他業務成本-捐贈、贊助成本”,貸“庫存商品”、“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2.2.3 捐贈、贊助納稅調整根據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增值稅實施細則第四條與所得稅法第九條、第十條和會計制度對捐贈、贊助的規定,對企業的捐贈、贊助進行納稅調整。

      2.2.3.1 公益性捐贈扣除額

      公益性捐贈扣除額=年度利潤總額×12%。

      2.2.3.2 應納稅所得額調整企業應納稅所得額在無其他納稅調整的情況下,就捐贈、贊助行為的應納稅所得額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年度利潤總額+〔資本公積(捐贈、贊助支出)+盈余公積(捐贈、贊助支出)+實收資本(捐贈、贊助支出)〕-〔其他業務收入(捐贈、贊助視同銷售收入)-其他業務支出(捐贈、贊助支出)〕。

      2.2.3.3 捐贈、贊助應納消費稅從價定率計算的應納稅額=其他業務收入(捐贈、贊助視同銷售收入)×比例稅率。

      從量定額計算的應納稅額=捐贈、贊助商品數量×定額稅率。

      2.2.3.4 捐贈、贊助應納營業稅企業捐贈、贊助應納營業稅額=其他業務收入(捐贈、贊助視同銷售收入)×稅率。

      參考文獻:

      [1]朱克實,錢愛民.視同銷售流轉稅、所得稅和會計處理規定的差異與協調[J].會計月刊,2010,(7).

      [2]馬新平.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政策剖析[J].會計月刊,2010,(10).

      [3]陳順琴.資產貨物對外捐贈會計處理探微[J].會計月刊,2010,(11).

      [4]郭志華.增值稅和所得稅視同銷售行為規定的協調及改進[J].會計月刊,2010,(12).

      [5]尹莉.財務會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9.

      [6]張天西,薛許軍,劉濤.財務會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7]陳信元.會計學[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8]王虹.會計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

      [9]耿建新,杜美杰,續芹.高級會計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10]陳新濱.基礎會計[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1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12]《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13]《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

      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第3篇

      1.下列屬于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法規有( )。

      A.《營業稅暫行條例》

      B.《增值稅暫行條例》

      C.《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D.《消費稅暫行條例》

      2.下列各項中,不適用《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有( )。

      A.契稅

      B.關稅

      C.車輛購置稅

      D.教育費附加

      3.根據《稅收征收管理法》的規定,下列屬于稅收保全措施的有( )。

      A.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暫停支付納稅人的金額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存款

      B.扣押、查封、拍賣納稅人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以拍賣所得抵繳稅款

      C.書面通知納稅人開戶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從其存款中扣繳稅款

      D.扣押、查封納稅人的價值相當于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其他財產

      4.下列行為中,按稅法規定應征收增值稅的有( )。

      A.納稅人受托開發軟件產品,著作權屬于受托方

      B.銀行經營融資租賃業務收取的租賃費

      C.生產企業銷售貨物時收取的優質服務費

      D.招待所預訂火車票的手續費

      5.以下以發出貨物并辦妥托收手續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結算方式有( )。

      A.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

      B.預收貨款方式

      C.托收承付方式

      D.委托銀行收款方式

      6.某一般納稅人為生產酒類產品的企業,該企業銷售自產糧食白酒收取的包裝物押金正確處理的有( )。

      A.逾期1年以上的并入銷售額繳納增值稅

      B.逾期1年以上的并入銷售額繳納消費稅

      C.無論是否返還均于收取時并入銷售額繳納增值稅

      D.無論是否返還均于收取時并入銷售額繳納消費稅

      7.根據現行消費稅的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納稅人銷售金銀首飾,計稅依據為含增值稅的銷售額

      B.金銀首飾連同包裝物銷售,計稅依據為含包裝物金額的銷售額

      C.帶料加工金銀首飾,計稅依據為受托方收取的加工費

      D.以舊換新銷售金銀首飾,計稅依據為實際收取的不含增值稅銷售額

      8.下列收入免征營業稅的有( )。

      A.高校后勤實體經營學生公寓所取得的收入

      B.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用住房公積金在指定的委托銀行發放的個人住房貸款取得收入

      C.從事國際航空運輸業務的外國企業從我國運載旅客出境取得收入

      D.保險公司攤回的分保費

      9.下列項目中,按20%計征營業稅的有( )。

      A.保齡球館收人

      B.游藝

      C.跑馬場收入

      D.射擊場收入

      10.租賃方式進口貨物中,進口完稅價格的確定方法有( )。

      A.以租金方式對外支付的租賃貨物,以租賃貨物的到岸價格作為完稅價格

      B.以租金方式對外支付的租賃貨物,在租賃期間以海關審定的租金作為完稅價格

      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第4篇

      (1)交納消費稅的企業,應在“應交稅金”科目下增設“應交消費稅”明細科目進行會計核算。

      (2)企業生產的需要交納消費稅的消費品,在銷售時應當按照應交消費稅額借記“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實際交納消費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發生銷貨退回及退稅時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如按規定不予免稅或退稅的,應視同國內銷售,按上款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3)企業以生產的應稅消費品作為投資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借記“長期投資”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

      企業以生產的應稅消費品換取生產資料、消費資料或抵償債務、支付代購手續費等,應視同銷售進行會計處理。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按照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將生產的應稅消費品用于在建工程、非生產機構等其他方面的,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借記“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營業外支出”、“產品銷售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

      隨同產品出售但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借記“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企業逾期末退還的包裝物押金,按規定應交納的消費稅,借記“其他業務支出”、“其他應付款”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

      企業實際交納消費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4)需要交納消費稅的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于委托方提貨時,由受托方代扣代交稅款。受托方接應扣稅款金額借記“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直接用于銷售的,委托方應將代扣代交的消費稅計入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成本,借記“委托加工材料”、“生產成本”、“自制半成品”等科目,貸記“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委托加工的應稅消費品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應稅消費品,按規定準予抵扣的,委托方應按代扣代交的消費稅款,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科目。

      (5)需要交納消費稅的進口消費品,其交納的消費稅應計入該項消費品的成本,借記“固定資產”、“商品采購”、“材料采購”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6)免征消費稅的出口應稅消費品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①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應稅消費品或通過外貿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按規定直接予以免稅的,可不計算應交消費稅;②通過外貿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時,如按規定實行先稅后退方法的,按下列方法進行會計處理:

      Ⅰ。委托外貿企業出口應稅消費品的生產企業,應在計算消費稅時,接應交消費稅額借記“應收賬款”科目,貸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實際交納消費稅時,借記“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應稅消費品出口收到外貿企業退回的稅金,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科目。發生退關、退貨而補交已退的消費稅,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出口應稅消費品的外貿企業將應稅消費品出口后,收到稅務部門退回生產企業交納的消費稅,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將此項稅金退還生產企業時,借記“應付賬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發生退關、退貨而補交已退的消費稅,借記“應收賬款——應收生產企業消費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收到生產企業退還的稅款,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Ⅱ。企業將應稅消費品銷售給外貿企業,由外貿企業自營出口的,其交納的消費稅應按本規定第二條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自營出口應稅消費品的外貿企業,應在應稅消費品報關出口后申清出口退稅時,借記“應收出口退稅”科目,貸記“商品銷售成本”科目。實際收到出口應稅消費品退回的稅金,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出口退稅”科目。發生退關或退貨而補交已退的消費稅,作相反的會計分錄對于正常銷售的應稅消費品,若按規定應當采用從價定率方法計算應納稅額的,應當根據銷售的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若按規定應當采用從量定額計算應納稅額的,則應當根據銷售數量和規定的單位稅額計算應納稅額。

      在具體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在銷售時根據所銷售的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或銷售數量和規定的稅率或單位稅額計算出應納稅額,進行會計處理。

      [案情說明]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向外銷售小轎車40輛,氣缸容量為2200毫升,出廠價每輛150000元,價外代收有關基金10000元,增值稅稅額為每輛27200元,款項已收。

      [要求解答]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會計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征收范圍注釋》。

      [政策解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征收范圍注釋》規定,小汽車采用從價定率方法計算應納消費稅稅額。

      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其中銷售額指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應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不包括應向購貨方收取的增值稅稅款。

      [計算說明]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銷售業務的應納稅額為:

      應納消費稅稅額=(150000+10000)×40×8%=512000元

      [會計處理]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1日應當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7488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6000000

      其他應付款4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1088000

      同時:

      借: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512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消費稅512000

      [案情說明]仍以[案例213]為基礎,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收到北京汽車交易市場交來結算清單和轉賬支票,已經銷售小汽車260輛,合同規定的結算價格為每輛175500元(含稅,包括代收基金每輛10000元)。

      [要求解答]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會計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征收范圍注釋》。

      [分析說明]在這項銷售業務中,汽車制造廠收到款項45630000元,但這45630000元是含稅銷售額,其中包含了增值稅額,所以應當將含稅銷售額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

      =45630000÷(1+17%)

      =39000000元

      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應納消費稅稅額為:

      應納稅額=39000000×8%

      =3120000元

      [會計處理]奔騰(上海)汽車制造有限公司2002年7月6日應當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4563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36400000

      其他應付款26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6630000

      同時:

      消費稅暫行條例范文第5篇

      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的環境保護稅種,只是在一些稅種的規定中直接或間接地含有環保因素。下面擬就環境稅立法中的主要問題談談我們的幾點思考。

      一、“環境稅”的征稅客體和法定名稱問題

      環境稅是旨在保護環境和資源的國家稅收,環境稅應該是我國整個稅種體系中一個獨立的稅種,其法律地位是與流轉稅、所得稅等稅種等同的。在環境稅法定名稱的尋找上,可否作如下考慮:

      1.“環境稅”:它是以環境中的物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碍h境稅”的內容廣泛,可看作一個廣義的概念。它下面還可分為污染物稅、環境能源稅、環境資源稅、環境關稅等。而且,每一個名稱下面還可再分,如污染物稅可分為噪聲稅、垃圾稅、二氧化碳稅、硫稅、有毒化學品稅等。上面提及的環境資源稅,也可稱為生態環境稅。

      2.“環境污染稅”:它以特定行為為征稅對象,任何單位和個人造成環境污染和公害的行為,可以確定為征稅客體。這些環境污染行為包括向環境排放廢水、廢氣、廢熱、固體廢物、噪聲、放射性物質等行為。環境污染稅的計稅依據是所排放污染物的濃度或總量。這個名稱還可以有另外的叫法,如稱為環境保護稅,不過這是從狹義上來解釋的,它的課稅客體不包括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

      3.“環境消費稅”:以消耗某種環境資源為征稅對象,如美國對消耗臭氧的化學制品征稅等。我國現行消費稅雖然將鞭炮、焰火、汽油、摩托車和小汽車等污染環境的消費品納入課征范圍,而且對小汽車按照排氣量大小確定差別稅率,這在控制污染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未能對含鉛和無鉛汽油、是否安裝尾氣凈化裝置的車輛加以區別,降低了稅收對控制污染行為的作用。筆者提議的環境消費稅,消耗的環境資源不僅僅包括汽油,還應包括天然氣、煤、焦炭、重油、臭氧等等。具體范圍可由稅法確定。環境消費稅在環境資源的生產和消費環節征收。

      4.“環境資源稅”:它以開發、使用、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作為課稅對象。其名下有:“開采稅”、“開發稅”、“采伐稅”、“土壤保護稅”等。其納稅主體是開發、利用土地、森林、草地、水、礦產、地熱、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社會組織和個人。計稅依據由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和開發利用的程度共同確定,對不可再生、本國稀缺的自然資源可以課以重稅。以行為作為課稅對象的環境資源稅,可以冠名為生態環境補償稅,或叫生態環境稅。

      環境資源稅也可設計為以物為課稅對象,名稱包括化學燃料稅、水資源稅、礦產資源稅、森林資源稅和草原資源稅等,主要體現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或價值。

      以上陳述的幾個環境稅名稱中,“環境稅”的名稱顯然范圍過大,包羅萬象,立法中難以界定其具體內容,實踐也不好操作。“環境消費稅”以幾種消費的環境資源為課稅對象,范圍過于狹窄,對其他幾種常見的污染行為如排放污水、排放噪聲等不聞不問,也違背了環境稅的立法宗旨?!碍h境資源稅”只顧及自然資源的維護與利用,忽視了以稅收手段抑制排污行為的作用。而“環境污染稅”與“環境資源稅”正好相反,忽視了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筆者認為,我國環境稅立法,可以冠名為“環境保護稅”,其具體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環境污染稅,對污染物或排污行為征稅;二是環境資源稅,對稀有資源或利用、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征稅。環境保護稅這兩部分內容,還應該包括環境稅收優惠的法律制度。鑒于我國環境稅立法仍處于醞釀階段,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加之國外的情況和我國也不盡相同。因此,筆者還認為,環境稅立法可以首先采取以某種或某幾種常見的、嚴重的環境污染物、稀有資源、污染行為或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作為課稅對象,單獨立法,以“暫行條例”的形式頒行,如制定《固體廢物(垃圾)處置稅暫行條例》、《水污染稅暫行條例》、《空氣污染稅暫行條例》、《汽油稅暫行條例》、《噪聲污染稅暫行條例》以及《水土保持稅暫行條例》等等。環境保護稅法律體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上述環境稅種的單獨立法,都是環境稅法律體系完善的重要步驟。

      二、中國環境稅的立法宗旨問題

      環境稅是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社會成本,內在化到生產成本和市場價格中去,再通過市場機制來分配環境資源的一種經濟手段。環境稅主要目的應當是為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服務。這里,稅收是手段,運用這個經濟手段控制環境污染和保護改善環境、維護人類健康是環境稅的立法宗旨。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在經濟建設中基本上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可以說,我國此時的經濟效益是以犧牲環境效益為代價的。開征環境稅雖然不是環境保護的唯一經濟手段,但它卻是一種規范的、有效的也是有力的手段,今后也應該是最重要的一種經濟手段。這種手段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明確其立法宗旨,更有利于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而且,稅收作為政府籌集財政資金的重要工具和實施宏觀調控的經濟杠桿,還可以為環境保護事業籌集專項資金。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環境稅立法確立前述的立法宗旨是適宜的。

      三、中國環境稅法的立法原則問題

      1.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原則

      這一原則在環境稅中的體現主要有兩層含義:一、發展經濟不能犧牲環境。開征環境稅會增加企業的成本,對經濟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基于保護環境的理念,我們仍然要開征環境稅,尤其是對于那些嚴重的污染行為和破壞自然資源的行為,更是要課以重稅,在這種情況之下,要優先考慮環境的保護。二、環境保護要考慮其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開征環境稅不能不考慮企業的稅收負擔,以及因此對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就要求立法者在環境稅立法中應科學的設置環境稅的納稅主體、課稅客體和稅率,運用環境稅的稅收優惠政策,考慮企業的整體稅負。尤其是現在我國企業的稅負整體偏重,大量國有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在保護環境,開征環境稅的同時,要把環境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2.稅負和污染相適應的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誰污染誰納稅”,對污染嚴重的物和行為課以重稅,對污染輕微的物和行為實行較低的稅率,對污染防治實施項目的建設實行零稅率。隨著各國普遍利用環境稅來防止污染、治理環境,環境稅收收入越來越成為各國籌措環保資金的主要來源。對環境稅的具體征稅對象和課稅稅率的設計,大體是遵循稅收收入和環保資金相當的原則。在稅率上一般實行動態稅率,即根據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所需資金不斷調整具體的環境稅稅目的稅率;有些國家對具體環境稅稅目的稅率是每年公布一次的。動態稅率的實行是稅負和污染相適應原則的直接體現。這一原則的重要意義還在于:假定政府征收等于邊際污染成本的稅收,那么可使污染者的邊際私人成本等于邊際社會成本,邊際私人收益等于邊際社會收益,即把污染者的外部性成本(社會成本)內在化,使其面臨真實的社會成本和收益;最終必能抑制或減少污染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這一原則的實施也有利于避免企業環境稅負的畸輕畸重,實現稅收的公平目標。

      3.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

      所謂預防是指預防一切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造成的損害;所謂治理是指對一切環境污染或環境破壞所進行的治理。環境稅的開征并不是簡單的為環境的污染事后提供治理的資金,其首要的作用還在于防止污染。預防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是稅收宏觀調控和籌集資金雙重功能的體現和運用。

      四、中國環境稅法規范的內容問題

      構建我國的環境稅法體系,設計其基本內容,首先應從完善現行的稅制結構開始,綠色稅制改革的重點應是目前與環境資源有關的資源稅和消費稅。另一方面,我國要大膽借鑒發達國家環境稅法的立法經驗,引入能源稅、水資源稅、含鉛汽油消費稅附加以及臭氧耗損物質(ODS)稅,2同時考慮從排污收費到污染稅的可能改革。下面,筆者擬在前述的環境保護稅的名下,選擇幾個主要的環境稅種,就其內容作一些設想,當然,這還不能概括環境稅法體系的全部內容:

      1.垃圾稅:是一種以抑制環境污染為目的、以垃圾(或叫固體廢物)為課稅對象的稅種。垃圾稅稅率為定額稅率,課稅對象是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納稅人為產生垃圾的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垃圾稅可規定一個起征點。征收的垃圾稅稅金,應該相當于處置垃圾所花費的資金(與此相適應,垃圾稅也可稱為垃圾處置稅或固體廢物處置稅)。如奧地利聯邦政府從1989年1月1日起征收垃圾稅。按照規定,每噸家用垃圾征收40—50先令,每噸特殊垃圾征收200—500先令。

      2.含鉛汽油稅:含鉛汽油稅是一種具有行為調節功能的稅收,它是汽油消費稅中的一個稅目,應視為一種消費稅附加。其征收對象是供機動車船使用的所有標號的含鉛汽油和70#低標號汽油。納稅人是中國境內生產含鉛汽油和70#汽油的生產廠家。其稅率的確定應主要以在我國高標號汽油中占比例較大的90#汽油為依據。

      3.污染排放稅:是指根據污染者排放物數量或能產生有污染的產品數量征收的一種稅收,也是最能直接體現環境稅本質的一種稅收。其征收依據是排放污染物的數量或能產生有污染的產品數量。納稅人是排放污染物或生產有污染的產品的單位和個人。從長遠的觀點,排污收費宜改成征收污染排放稅。不過,這種轉變的前提是大大簡化現行的收費標準,從以污染物排放量為征收依據轉變到以產品生產或消費數量為征收依據,或者只征收少數污染物的排放稅。污染排放稅稅率宜采用超額累進稅率。稅額的確定,以足夠支付治理污染的費用為基準。

      4.企業環境稅:企業環境稅以生產或排放有毒性物質的企業為納稅人,課稅對象是有毒性物質或其排放會造成污染的物質。稅率為從量定額稅率。

      5.水資源稅:是對水資源的開采和使用以及污染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稅。征稅對象是對水資源的開采、使用行為以及污染水資源的行為。水資源包括地下水資源和地表水資源。我國現行的水資源費可改成水資源稅,并在現行的水資源費費率基礎上,根據各地區水資源的稀缺性和水污染程度確定差別幅度稅率。全面提高水資源稅稅率。

      上述的垃圾稅、含鉛汽油稅、污染排放稅和企業環境稅,可以歸屬于環境保護稅名下的環境污染稅,而水資源稅則歸屬于其名下的環境資源稅。

      五、環境稅收優惠政策

      我國現行稅收體系也包含了一些環境稅收優惠政策,不過,現行稅制中考慮環境保護因素而采取的稅收優惠措施的形式過于單一,僅限于減稅和免稅,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影響了稅收優惠的實施效果。因此,筆者主張,環境稅收優惠政策可做如下考慮:

      首先,在關稅方面,對出口的環境保護設施、材料可采用低關稅率,以扶持該類產品的發展。對國內目前不能生產的污染治理設備、環境監測和研究儀器以及環境無害化技術等進口產品,減征進口關稅;在農業稅方面,對改良土壤、提高肥力、維持耕地面積、植樹造林等有助于環境與資源保護的農業生產活動減免農業稅;在營業稅方面,對工業企業自銷的綜合利用產品、環境保護政策性虧損的經營活動等實行減免營業稅或緩征營業稅;在消費稅方面,對清潔汽車、清潔能源以及獲得環境標志和能源效率標志的家電產品和汽車,減征消費稅;另外,對經營環境公共設施的企業,在征收營業稅、增值稅和城市維護建設稅方面給予優惠。

      其次,為鼓勵企業開發利用防止污染、節約能源等方面的設備、機器,保護環境,政府應采用加速折舊的方式來實現其環境目標。目前,我國的加速折舊制度,不僅加速折舊方式少,而且,相關規定也不明確。我國應該允許清潔能源企業、污染治理企業、環境公用事業以及環保示范工程項目加速投資折舊。

      再次,擴大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零稅率政策的適用范圍,準確界定零稅率調節稅的適用項目類型;界定朝陽產業——環境保護產業的范圍,在規定期限內對環境保護產業的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此外,對工業企業購入的環境保護設施允許扣減進項增值稅額等,也是屬于環境稅收優惠政策的范圍。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私拍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人精品午夜射精日韩 |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蜜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曰|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久一区| 亚洲综合校园春色|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亚洲综合无码无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不卡在线|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频| 无码天堂va亚洲va在线va| 亚洲成A人片77777国产|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亚洲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麻豆| 亚洲精品美女网站|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狠狠色婷婷狠狠狠亚洲综合 | 亚洲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五月丁香综合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 国产亚洲精aa在线看|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