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命只有一次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生命如同鮮艷的花朵,燦爛美麗。但生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拒絕,是我們每個中學生必須分清的是非,古語有云:“萬惡毒為首”。當今環球,幾無凈土,茫茫人海,無窮。已像瘟疫一樣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大危害,吸毒者數不勝數,人們往往談毒色變,吸毒人員已經淪為社會邊緣人。,猶如一股渾濁的河流悄然地侵襲每-處角落。不僅如此,,還像可怕的惡魔,是它奪走了我們的一切。自1988年起,不斷地用它強有力的攻勢,侵襲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仿佛一個可怕的惡魔,在一點一點地奪取人類的生命。然而生命又只有一次,它不屬于別人,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少人成為了如惡魔般的奴隸:有多少家庭因為吸毒者而傾家蕩產,導致家破人亡。有多少人因為吸毒,而失去了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骨瘦如柴,生不如死的日子將伴隨他每一天,不能和其他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工作,不能和其它人一樣自由地體味生命的燦爛。
作為祖國未來棟梁的我們,不但要遠離,而且要拒絕它。沒有了,自然就不會產生新一代的“癮君子”,吸毒是個人的深淵、家庭的厄運、社會的毒瘤、人類的天敵。
曾經有一位大學生在戒毒所里敘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由于好奇心而嘗試了,就在這一刻陷入了的魔掌,成了的奴隸,為了吸毒,想盡辦法去賺錢:曠課去打工,偷東西……直到毒癮發作昏迷了,在戒毒所里吃后悔藥,大好前途就這樣毀了。就像一個深崖,你跌進去就不可能再回到過去,即使你現在多么后悔也好,也是沒有辦法的。世界上沒有“后悔”的藥,要想不后悔,擁有美好的人生,就必需遠離,千萬不要抱著好奇的心理去嘗試任何東西,要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要為養育自己辛苦的父母著想,不要做出些既傷害別人,又傷害自己的事。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正值花季,面對陌生的東西,我們總是想去探索、研究,卻從未想過事情發生后的結果,所以想要有美好的人生,就必需遠離。
我們青少年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的時候,不要辜負了老師對我們的殷勤教誨。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讓我們共同珍愛生命,拒絕!
我的世界,就如同沒有開天辟地前一樣,一片混沌,一片渺無邊際的黑暗。沒有時間,沒有地點。一團沒有輪廓,似有似無的東西在飄。在這個渾濁的世界里,我茫然,我迷蒙。我再也受不了。我乞求上帝。我讓他,給我一次生命。
終于,上帝拗不過我,給了我生命。
在我呱呱落地時,有個低沉、渾厚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記住,生命只有一次!”
我是一個人。
刺眼的光芒照得我的眼睛生疼,不由得張嘴大哭。我感到我有了頭,有了脖子,有了跳躍的心臟。我低頭看看自己的身體,又環顧四周,新奇。我的心靈為之一顫,難以言說的興奮。我終于有了夢寐以求的生命。
我還很小。很小很小。圍繞在我身邊的人們,在我眼里,就如同巨人般高大。我還不會說話,我也聽不懂他們再說什么。我只知道,餓了,我哭一聲,就會有人給我喂奶;困了,我哭一聲,就會有人哄我睡覺……
我躺在床上,身旁有一圈的娃娃、玩具、衣服。每天都會有我記不住樣子的人來逗我開心。有人推我出去玩。我抬頭看天。它藍得像一塊碩大無比而又透徹無比的翠玉,湛藍碧透而又毫無瑕疵。偶爾做客的浮云也像棉花一樣潔白,天空被裝點得迷離可愛。我羨慕的望著身旁奔跑嬉戲的孩子,我渴望像他們一樣。我徹底愛上了這個世界。
我終于會說話了?!皨寢尅边@個生疏的單詞從我口中生硬的蹦出時,我看到我身旁的人是那么的高興。我終于學會走路了。當我勇敢的邁出第一步時,我看到我身旁的人高興的歡呼……
我上學了。幼兒園。我的親人們在身旁鼓勵我,讓我膽怯的邁進了那個充滿歡樂的地方。我高興,我害怕,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我第一次坐在教室里,第一次拿起筆在本子上寫了一個個彎彎曲曲的字體,第一次受老師表揚,第一次拿到小紅花,第一次受到委屈,第一次被人欺負……
生命是寶貴的,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的一粒粒金黃的細沙;生命是偉大的,就像泰山上的一棵棵挺拔的蒼松。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珍惜生命的黑板報,供大家參考。
珍惜生命的作文1生命,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懂得珍惜的。生命是唯一的,是寶貴的,每個人只擁有一次,世界因為有了生命而精彩。朋友們,你的生命,你珍愛嗎?
一天中午,我去上學,剛走到校門口,一男孩也來上學,他什么也沒看就急匆匆地從馬路對門跑過來,正好一輛小轎車駛過來把男孩撞倒了,還在地上打了幾個滾。我被眼前的這一幕嚇壞了,兩腿直打哆嗦。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過了一會只見男孩自己站起來,還拍了拍身上的灰,看上去沒什么大礙。但司機還是把他送去了醫院。當人群已經散開,有人還在議論:“哎,幸虧沒什么大礙,要不小孩的家長會急死的。這男孩也真是的,自己不注意安全才弄成這樣?!弊咴谛@里,我一直在想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幸好這次沒什么事,要是真出了意外,后果真不堪設想。
在學校里,有的同學一下課,就急急忙忙跑下去,在樓道里,被擠得水泄不通,意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操場里,有的同學喜歡你追我趕,互相打鬧。同學們,你們是否知道,事故往往發生在這些細小的事情中?是否知道由于你的一個小小過錯,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在下樓梯時,能否將你的腳步放慢;在課余生活中,能否注意不玩危險性的游戲。20--年12月7日晚,我市育才中學踩踏事件中,共造成8名學生遇難,26人受傷。這樣慘痛的教訓還不夠嗎?
朋友們,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很脆弱,因為你或他人的不注意,可能就會失去,不會再重來,讓我們一起珍愛我們的生命吧!
珍惜生命的作文2曇花醞釀了一生,傾其畢生心血,在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或一個凄風苦雨的夜里,在人們熟睡之時,百花沉寂之際,悄然綻放,那種美麗,那種光輝,并不亞于牡丹的雍容,并不遜色于玫瑰的妖嬈,使人為之震撼。曇花就這樣在夜里孤芳自賞,悄悄然從人們夢中走過,不留下一絲痕跡。那瞬間的炫爛使人留戀……
破曉之時,你所能看見的,只有一個枯焦而褐黃的垂朵,美麗已消失。我嘆息:曇花這么美麗,確因為她花期特別短暫,在夜間悄然綻放,默默無聞。所以,很少有人去關注她、欣賞她……
蜜蜂的生命,只有那短暫的幾個月而已,但它十分珍惜,哪怕是一天,兩天,也從來不閑著,在花叢里不停的飛舞,在花朵與蜂房之間來回穿梭,哪里有花,就趕往那里,大江南北,百花叢中。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凝結成甜蜜的蜜汁。當人們在吃蜂蜜時,有誰會想向勤勞的蜜蜂呢?它用短暫的生命,留給人們無限的甘甜,又有誰知到它的辛苦與無私的奉獻呢?
曇花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但是留給我們的是無限的芬芳與美麗;蜜蜂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幾個月,留給人們的卻是永遠的香醇與甜美。我們為什么不能像它們一樣,去珍惜有限的生命,抓緊每分每秒,去創造出更多的更有價值的東西,讓生命更加有意義呢?
我的孫子還比較小的時候,語文常常不及格。我就奇怪,你語文怎么會不及格呢?我給你講講。他說你講不了,你根本就不懂。我連初中的語文都根本不懂?后來我一看,我真不懂。
第一個選擇題是這樣,原句是:在我的窗外長著一棵楊樹。下邊寫幾個選擇:有一棵楊樹長在我的窗外;隔窗望去有一棵楊樹;我看到窗外有一棵楊樹。這幾個里頭你挑一個最符合原意的句子。
我一看幾個都符合。我的水平太低了。
第二個選擇題:保爾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下面又是幾個句子:A: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因為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B:生命對于人是非常寶貴的,因為他只有一次。C:既然生命只有一次,所以它非常寶貴。
我看完這幾個,又都覺得對,可在孫子面前又不甘心敗下陣來,于是就發揮自己的最大智慧,挑選了一個。孫子一查答案:錯,零分。
由此,我聯想到高考作文,如果這個孩子是中等水平,千萬別想什么出奇制勝,讓他四平八穩寫就行了,起碼能得個及格。可是這個孩子如果智商特別高,突然來一個絕的、怪的,按老師這種答題思路,恐怕“風險”就太大了。
語言是靈活的,很多時候并沒有“標準答案”,中小學的漢語教育搞成這樣,令人費解。究竟應該怎么教孩子學好母語,我不是教育學專家,不好亂講,但祖先留給我們的漢語這么美,實在應該好好研究一下怎么傳給子孫,而不是一門心思研究讓孩子們摸不著頭腦的“標準答案”。
前一段網上宣傳,說王蒙提出來要進行漢語保衛戰,因為現在英語學得太多了。這純粹是胡言亂語,我是談到過這些問題,但我沒有提過“保衛戰”。其次,我也不認為學英語是漢語水平降低的原因。
如果說學英語學得好,你可能沒有辜鴻銘學得好,沒有林語堂學得好,沒有錢鐘書學得好,但他們的中文比英文都更好。
首先,我們認為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關系不大。這樣說是因為:
1.寫作即系統,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是兩個不同的系統
結構主義認為,世界不是由物組成的,而是由物與物之間的關系組成的。寫作即系統,系統就是一種關系。一個系統之內,具有共同的心靈密碼,暢行無阻;一旦超出系統之外,就會雞同鴨講,處處掣肘。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就是兩套不同的系統,很難兼容。
教師寫作屬于私人寫作,學生寫作屬于考場作文,兩者的關注點和指向性大相徑庭,寫作目的和閱讀受眾也截然不同。有一年報刊社邀請一線教師參加高考作文寫作,絕大多數教師得分一般,一類卷基本上沒有。豈止是教師,很多作家一聽說要寫高考作文,也是頭皮發麻,渾身發冷?!侗本┣嗄陥蟆吩埼逦蛔骷以诳荚嚠斕熳珜懲}作文,盡管沒有限時,較為寬容,經高考資深閱卷專家認真批閱后,竟然有四篇文章不合格。
其實,作家得不了高分,并不難理解。專業寫作和考場作文,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比如文貴含蓄,考場作文你豈敢含蓄?非但不能含蓄,還要小心點題。高考作文命題有一定的限制性和目的性,不可能不設定范圍,讓考生隨意亂寫。除了文字表述,還有考察判斷力、價值觀的內涵在內,每一道高考作文題,都有自己的價值追求,而且越來越“專業化”,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人,根本無從下筆。更要命的是,高考作文命題的價值追求,重感性、重審美、重抒情,常常陷入到一元的、片面的抒情慣性之中,一味強調真情實感,忽視了真知灼見,理性命題則被打入冷宮,難脫“小我”范疇;而作家寫作則是以哲學和人生思辨為主,追求分析、批判、理性和反思,關注社會和人生等重大命題。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兩種不同的價值追求,兩套不同的系統,很難兼容。
2.寫作即生活,教師生活和學生生活截然不同,兩者的寫作很難真正關聯
很多時候,我們誤以為寫作是技術問題,以為解決了寫作方法,學到了寫作技能,學生就能下筆千言,倚馬可待。但事實上,寫作技巧只是一個指頭的問題,甚至連一個指頭都算不上。這些年,我們教授的寫作技巧還少嗎?為什么一到正式寫作之中,獨抒性靈的文字,發人深省的言論,啟迪智慧的篇章,卻累屆而不見,學生就只能干巴巴地說一些地球人都知道的廢話、套話、假話、空話呢?
道理很簡單。作文即生活。素材的累積,是生命記憶的衍生;不管是真實的來自實踐的記憶,還是從閱讀中,從那些一代代物化的經典中得出的間接生活,都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素材和營養。材料的分析,則是對生活與生命的闡釋;用我們自己的生活和生命去解讀材料中的生活和生命,這是生活的交疊,也是生命的交融。每一次材料的分析,都是生活的一次豐富,生命的一次重生。人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不僅是客觀的河流在變,更重要的是主觀的人隨時在更新。所以,重要的不是材料,不是事實,而是闡釋。筆墨的流淌,則是情感與思想的激蕩。處于真正的情感之中,應該達到無我的境界。這個時候沒有觀察者,只有觀察。摒棄了一切前見,只有當下,只有存在,如海德格爾所言,存在不斷涌現。
一個嚴肅生活的人,一個理解生命的人,他何須積累材料?何須分析材料?他的生活就是材料,他對生命的理解就是分析。所以,他提筆就寫,他的喜怒哀樂,思考憂慮,性情氣質……盡在筆底流淌。這樣的文字,一定是性情文字;這樣的文字,一定色香味俱全,煙火氣息濃厚;這樣的文字,也必定是有溫度有熱度有靈魂的文字。因為生命在場,靈魂在場。他寫的就是生活,就是生命,他為生命和靈魂而寫作。這樣的寫作,哪里是雕蟲小技的技術寫作可以比擬的呢?失去了生命的支點和價值底座,學生怎么可能寫出真正的生命文字呢?
站在這樣的角度之上,思考教師寫作和學生寫作之間的關系,就會發現,教師的生活和學生生活盡管很多時候重疊在一起,但是,教師生活就是教師生活,學生生活就是學生生活。兩者根本不可能相提并論,也不大可能產生多么大的共振和共鳴。
3.寫作即常識,要想寫好作文,自然要深入理解生活,體悟生命,這是難以口傳和示范的
什么是常識呢?常識就是關于生活和生命最基本的認識。人首先要滿足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其次是安全的需要,不僅是身體的安全,還有心理的安全,心靈自由發展的安全;再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人是群體動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類別之中,互相辨認,彼此皈依,才會有歸屬感,才會有愛與被愛的溫暖;最后還有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在自我肯定中獲得生命的價值。
這些需要都必須實現,這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權利。每個人都一樣?!澳阏驹跇蛏峡达L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就是生活的辯證法。個體需要層次的提升,就是自我的不斷完善。生命無非就是一個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而一個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成全,并在此基礎上成全他人與社會。
當這些生命常識,轉化為我們的生命倫理,深入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必需,我們就能趨向于嚴肅合理的生活。而當我們以當事者的身份參與這個世界,我們必將發現,他人的存在,正是對我們生命倫理合理性的最好檢驗。我們自身的生命倫理與他人的生命倫理互相驗證,互為鏡像,并最終互相編織。這時候,我們恍然明白,我不只是代表了人類,我還是這個物種的全部,我代表著整個人類的心智。原來我們每次相遇他人,相遇自然,相遇寫作,只是相遇我們自己,是對內在自我的辨認,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照亮。這種照亮,因為具備了共同的倫理,必然摻雜著我們的生命經驗與他人的生命經驗,融合著不同的生命倫理,我們將因此獲得對生命的深入體悟。
這就是寫作的常識。但這些常識沒有必需的生命歷程,是很難認識到位的。這也是教師寫作無法真正影響學生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么,是不是說教師寫作對學生作文沒有意義呢?不是。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寫作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寫作的標桿作用,在于揭開了文字的奧妙,撕開了寫作的神秘面紗,給了學生無窮想象?,F實中,很多熱愛寫
作的教師,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這種榜樣的力量會給學生極大的激勵,并使他們逐漸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教師帶領學生重新經歷自己具體文章整個的寫作過程,重新經歷自己創作中立意的掙扎,構思的彷徨,選材的糾結,靈感驟然獲得的狂喜,還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修改的執著,學生或許就會因此敬畏寫作,鐘愛寫作,用全部的生活和生命的積累去寫作。教師如果能夠和學生一起真正經歷一次寫作的全過程,哪怕只有一次,根據全息理論,學生或許就會學會寫作了。真正的寫作,只需要一次,就相對完整了。教師和學生一起寫作,互相評點,或許比所謂示范更有意思。學生在批評教師的過程中,會獲得很多啟迪,下一次他就有了蠢蠢欲動的超過教師的愿望。這個持久的強烈的愿望,就是寫作的興趣和動力。我有一次和全班同學一起寫江蘇高考作文題“綠色生活”,一口氣寫了五種構思,被學生作為靶子批駁得一塌糊涂。但是,后來很多學生說,那一次收獲最豐。
2.教師寫作可以幫助學生對寫作形成正確的理解
學生寫作的問題有時候不是寫作的能力問題,而是對寫作的理解問題。如何幫助學生界定什么是好的文章,什么是優質的寫法,特別是辨析當前泥沙俱下的混亂的寫作認識,這是教師的責任。
比如我們總是告訴學生要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但關注生活什么,如何貼近生活,又語焉不詳。生活是什么?對學生而言,上課、下課,上學、放學,和同學和老師交往,和家人和朋友交流。這些叫不叫生活?應該說這些都是生活,但學生切近生活,關注生活了,卻寫出很多千人一面無比乏味的流水賬。因為這里的生活,并不是你所見所聞的一切生活,而應該是被你的心靈所光照的,被你的心靈所同化的,被你的心靈所提純的,成為你心靈一部分的獨特的人生體驗和生活體驗,只有這樣的生活,才是個性的,水靈的,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我們還告誡學生寫作不要丟掉自我,應該說這個要求也是有意義的,但并不是一切自我的東西,就是獨特的、個性的。因此,必須摒除自我中的共性面,在貼近生活和貼近自我中,找到兩者的契合點,精神升華,題材升級,讓生命煥發出個性光彩。這樣的文章才是好的。而對諸如此類作文理念的理解,如果自己沒有寫作體驗,僅僅根據課程標準根據教材根據教參書,要和學生“講”清楚是很困難的。我常常利用自己的寫作體驗讓學生認識這些寫作理念的內涵,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