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抗生素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家校合作;心理素質;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3)07-0064-05
一、調查目的與調查方法
當今的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或問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要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加強親子溝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影響孩子”。因此,學校需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與合作,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筆者于2013年1月初,對太倉市新區(qū)第三小學全體五年級學生家長下發(fā)了調查問卷,共發(fā)放232份,回收231份,回收率約99.6%。下面就調查數據作一提取與分析。
二、調查數據的提取與分析
1.家長對健康教育的認識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而早在197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提出:“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虛的匿跡,而是身心健康、社會幸福的總體狀態(tài)”。在對健康概念的認識中(見表1),有179人的健康觀是完全正確的,占77.5%,有224人認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占97.0%(見表2),有214人認為要是個別孩子已有過激想法或行為,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占92.6%。
從上述數據中,我們欣喜地看到,絕大多數家長都有較高的素質,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都很全面、科學。大部分家長都認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也承載著重要的職責,他們平時能注重孩子的身心全面發(fā)展。家長具有這樣的教育觀念是非常可貴的,這是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基礎。
2.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為了了解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筆者設計問卷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解:
(1)是否了解孩子的生活圈?孩子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學習的。平時最多接觸的除了家人以外,還有老師、同學和朋友。家長對孩子了解程度詳見表3—表6。從中,我們可看出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了解程度較高,對孩子的生活圈比較熟悉,了解孩子的老師和同學,清楚孩子的學習狀況,了解孩子的日常作息。這樣融洽相處的環(huán)境,能帶給孩子較強的安全感,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成長,心智能得到健康發(fā)展。
(2)與孩子平時的溝通情況。親子溝通,是彼此人生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愛的橋梁。我們從溝通頻率、溝通內容、溝通態(tài)度、溝通成效等方面,了解家長們是否能進行良好溝通,真正走近孩子心靈,詳見表7—表10。
從表7中,我們可以看到,還有近一半的家長,或許是因為工作忙,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舍棄了與孩子一起享受親情的好時光。和孩子溝通的話題(見表8),近一半是關于學習任務,這一方面說明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重視,但另一方面也使溝通少了些許溫情。孩子有煩惱,向家長傾訴時,有78.8%的家長能暫時放下手邊的事情,認真聽,并能予以舒解,使孩子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重視。從最終的親子關系來看,有62.8%的家長認為孩子和自己顯得很親近,無話不談,32.5%的家長認為關系一般,另有11人認為孩子不敢親近自己。
(3)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現。孩子心理健康包括很多方面,有對自我的認知,有對環(huán)境的適應,有對不良情緒的合理排解。筆者選取某幾方面,調查孩子在家時的種種表現,詳見表11—表14。
從這組數據中,我們可看到,78.4%的同學對日常的不良情緒有較合適的排解途徑。有74%的學生能正確看待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比較自信。約64%的同學能較快地融入周圍的同伴群,具有適度的主動性,不為環(huán)境所左右。但就考砸后的表現來看,還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不敢拿給家長看,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家長對學習的要求,或許采取的一些措施比較粗暴,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4)孩子的綜合表現。一般來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正確認識自我,樂于交往,因此,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調查中得知,有近70%的家長認為孩子在班中受到同學的喜愛,能友好相處。但也有8位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班中不合群或受到欺負(見表15)。綜合數據顯示孩子身心發(fā)展水平優(yōu)良率為74.1%(見表16)。
總體來看,大部分的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良好,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孩子在校情況受到家長的關注和了解。但不容忽視的是還有個別同學,沒有掌握溝通交往的方法,顯得不合群,或和同學關系緊張,因此更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高度關注。
3.了解學校開展的相關活動。學校開展的活動,如果得到廣大家長的關注,就能更好地發(fā)揮合力。多項選擇調查顯示,家長平時了解學校的途徑(見表17),主要聽孩子述說的占55.9%,路路通或QQ的占41.6%,閱讀家教小報《婁江苑》占11.7%。47.6%的家長不清楚學校以什么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44.6%的家長希望學校能為家長提供心理健康專家講座,48.1%的家長希望在班級家長討論會上進行專題討論。認為目前家校合作程度良好146人,占63.2%,一般80人,占34.6%,較差5人,占2.2%(見表18)。
從以上數據來看,學校的工作,還需要引起更多家長的關注。大部分家長習慣于家校之間路路通、QQ群、電話的聯系,對家教報《婁江苑》及學校網站關注不夠。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家長們希望學校提供專業(yè)的講座,或在班級中自發(fā)組織研討。總體來看,家校合作的空間還很大,需要學校和家長集思廣益,探討出更多的途徑和方式。
4.關于今后的建議。這是一道開放題,有家長提出,最好能及時獲知學校開展的活動,了解學生在校的表現。大型活動可放在雙休,家長也可參加。有的家長提出,可在路路通上發(fā)些健康心理小貼士,建立家校交流平臺等。
三、思考與啟示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如何使家長發(fā)揮教育者職能,與學校志同道合,一致行動,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呢?
(一)加強對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
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家長雖然對孩子健康的概念等能科學準確地作出判斷,但落實在具體行動上,往往會出現偏離。當孩子考砸后,害怕面對家長的責備,當家長與孩子的交談話題多為學習內容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也就迫在眉睫了。《素質教育觀念學習綱要》指出“在人的基本素養(yǎng)中,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要教學生學知識、學科學,更要花大功夫教學生做人,做品格高尚、身心健康的人。”對家長來說,也是如此。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提出的要求也要量力而行。因孩子們存在差異性,不能一味看成績高低。只要孩子認真付出,有所進步,就應該多鼓勵,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孩子。當然,在重視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道德行為、個好、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的協同發(fā)展尤為重要。
其次,要進行專業(yè)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因其特有的專業(yè)性,學校有必要對家長進行專業(yè)的指導。要幫助家長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長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不同年段,孩子會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特點,如小學高年級時,要正確對待成績,要注意建立和維持良好的異性同伴關系等。同時,學校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礎上,還要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根據家長遇到的實際問題,對癥下藥,協助家長共同解決。
第三,要教給恰當方法。教師平時可引導家長加強親子溝通,掌握恰當的方式方法。首先,要以平等、尊重孩子為前提。孩子通常會對居高臨下的說教持反感態(tài)度,以致溝通效果不理想。其次,學會采用恰當的溝通體態(tài)語。充滿愛意的眼神,親昵的牽手等,可有效縮短心理距離,使孩子能敞開心扉。第三,家長可采用溫情的休閑方式。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走近孩子心靈,或和孩子玩他喜愛的活動。在活動時,孩子能卸下偽裝,展露自己真實的想法。當然,家長也要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以和諧的家庭氛圍來熏陶感染孩子,培養(yǎng)孩子健康、樂觀、自信的良好素質。
(二)創(chuàng)設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機會
家長是學校教育的合作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因此,學校的要求,學校的重大活動,有權讓家長們知情并參與其中。
1.做好常規(guī),更有效地發(fā)揮固有的溝通渠道。學校通過定期舉辦的家長學校、親子運動會、家校路路通、班級QQ群等,及時向家長宣傳學校的重大舉措,利用好QQ群,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展現學生在校的表現,使家長更多感受到孩子的成長。
2.加大開放力度,讓家長體驗孩子的成長歷程。學生是不斷成長的個體,其身心和智力在不斷發(fā)展成熟。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很多經歷是值得家長共同分享的。我們可向每位家長發(fā)出邀請,家長視自己情況決定是否參加。如新生的入學典禮,畢業(yè)典禮,運動會的參賽,星光大道的領獎……孩子在學校的成長歷程,可向家長無限開放,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了解孩子,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家校合力。
3.嘗試開通“一句話新聞”,及時播報學校新聞。學校可利用路路通,及時對學校的重大活動,以一句話新聞形式,向全體家長播報,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動態(tài)。學校還可送上健康心理小貼士。為了提高家長對學校的關注度,也可在一月中舉行一次“我最感興趣的一則新聞”的短信有獎征答活動。
(三)打造一支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
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他們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離不開一支科學化、專業(yè)化的穩(wěn)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
這隊伍離不開與孩子們息息相關的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引導者,有更多的機會關注、了解孩子。首先,班主任要注重營造團結、民主的班級氛圍,形成互幫共進的良好風氣,使每個孩子在班級中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其次,班主任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需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個別輔導,對特殊孩子,更要加強人文關懷。
這隊伍離不開心理健康兼職教師。學校的心語吧,是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和成長中出現問題的專門場所。心語吧的教師,都受過專業(yè)的培訓,掌握一定的輔導方法,能在與學生的交談中,發(fā)現問題,找到問題的癥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生力量。他們?yōu)槊總€年級的特殊孩子建立專門的跟蹤檔案,跟進研究這些特殊孩子,使這些孩子能有所改變與進步。
這支隊伍也離不開德育導師。德育導師掌握精湛的教育教學藝術,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教育事業(yè)充滿熱愛。他們能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在“一幫一”或“一幫多”活動中,他們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對結對的學生從生活、學習上多加關心,使這些特殊群體享受到更多的關愛。
當然,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每個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他們在學科滲透中,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中,也都應自覺向學生滲透積極的心理健康意識,營造健康和諧的成長氛圍。
(四)重視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作用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第七十九條建議中說:“一個少年,只有當他學會了不僅仔細地研究周圍世界,而且仔細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時候;只有當他不僅努力認識周圍的事物和現象,而且努力認識自己內心世界的時候;只有當他的精神力量用來使自己變得更好、更完善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里說的就是學生在精神生活的一切領域里的自我教育。”[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根本,充分發(fā)揮和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引導他們進行自我教育,主動關注并自主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學校平時應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促使其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識,測試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水平,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有意識地加以克服和改正。
綜上所述,要使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離不開學校、家庭、學生三位一體的合力。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蘇]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338.
A Survey Report o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y Through Family-School Cooperation
MAO Jun-fang
(New District No. 3 Primary School, Taicang 215400, China)
睡得少與睡得晚一樣可怕,它們就像是免疫力的天然殺手。曾有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每天只睡4個小時的人,血液中的流感抗體會比正常8小時睡眠的人減少一半。而且8小時的最佳睡眠起點應該從23時開始,從中醫(yī)的氣血角度來看,23時人體的肝經開始造血,錯過了這個時間,血氣自然不會充足,免疫能力也大打折扣。
“點水”蔬菜
對于蔬菜的攝取量如果每天只是蜻蜓點水,對人體來說遠遠不夠。而在所有蔬菜里,首推的是番茄,其含有兩種最重要的胡蘿卜素(它們對產生維生素A至關重要)。人體內若有充足的維生素A,就能有效降低腹瀉的發(fā)生率,從而提高人體免疫力。除此之外,玉米、杏仁、菌菇類等也不錯。
做慣“獨行俠”
我們的大腦中有一種釋放焦慮的化學物質,一旦長期積累焦慮感,就會忽視細菌的侵入,正所謂“無暇顧及”。有時候你會發(fā)現,一個人感冒、咳嗽、發(fā)燒的病癥越發(fā)強烈,也正是這個道理。所以和你的朋友們分享你的苦悶與壓力,能夠有效幫助自身消化掉這種焦慮感。
長期的壓力
長期的壓力,會導致免疫系統抗擊疾病的能力顯著下降。
使用公用物品
自帶筆可以讓你避免接觸到病毒,因為感冒和流感病毒可以通過手傳手的方式傳遞。避免使用醫(yī)院、銀行、快遞員和餐廳等的公用物品。
無與無興趣
這里并非是說擁有性生活人的免疫力比沒有的更好。真正的原因在于,男女雙方在一起時,女性能分泌一種“催產素荷爾蒙”,其能增強人體的抗疼痛感,從而提高免疫力。所以很多熱戀中的男女精神狀態(tài)特別好,也很少生病。另外,保持興趣愛好,比如唱歌、跳舞,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抗生素依賴
【關鍵詞】細菌耐藥; 大腸埃希菌
Study on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n childrenLIU Wei-dong, LI Man-yuan, XU Chong-bo. Dalian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Dalina 11662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solate escherichia coli from children and investigate the drug resistance. Methods Collected 123 cases of escherichia coli from children and then determined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cefotaxime, cefixime, ceftazidime, ciprofloxacin, ceftriaxone, gentamicin, imipenem, cotrimoxazole. Results Ciprofloxacin was the most effective(77.8% susceptible), followed by drug gentamicin (66.4% susceptible). The most common resistant-drug was cefixime (58.5%) and cotrimoxazole (56.9%). Conclusion The study drug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is very important in preven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spread.
【Key words】Drug resistance; Escherichia coli
抗生素在降低細菌引起人類和動物的感染及死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抗生素最初是被用于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但是隨著抗生素的廣泛應用, 越來越多的細菌對其產生了耐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菌株之間耐藥可以相互傳播。一些耐藥菌株如大腸埃希菌, 彎曲桿菌和腸球菌可以通過接觸污染源家禽來相互傳播[1, 2]。大腸埃希菌中的致病性菌株可以引起感染包括尿路感染、腸胃炎、腦膜炎、敗血癥及腹膜炎[3, 4]。大腸埃希菌是目前全世界范圍發(fā)展國家中致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uzauskas等[5]調查大腸埃希菌的流行及其耐藥情況, 發(fā)現最常見的耐藥抗生素是鏈霉素, 其次是氨芐青霉素和萘啶酸。Akond等[6]在孟加拉國進行了另一項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的研究, 用50例菌株進行13種抗生素耐藥分析并沒有發(fā)現菌株對耐慶大霉素產生耐藥。一項用來評估感染傷口的大腸埃希菌菌株對抗生素的敏感性的研究發(fā)現大腸埃希菌菌株對阿米卡星和亞胺培南高度敏感[7]。從無癥狀的男女學生體內分離出來的大腸埃希菌和其他大腸菌群對慶大霉素最敏感的[8]。本研究的目的是要調查
1材料與方法
1. 1標本來源本實驗的大腸埃希菌是從123例培養(yǎng)陽性兒童體內收集。標本來源是尿液、血液、分泌物和進行動脈造影患者的血培養(yǎng)(89例尿標本, 11例血樣標本, 15例分泌物, 8例動脈造影標本), 大腸埃希菌抗菌譜檢驗中用到的抗生素類型包括: 頭孢克肟、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曲松、環(huán)丙沙星、慶大霉素、亞胺培南、復方新諾明。
1. 2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使用SPSS20.0軟件來分析,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P
2結果
本研究抗菌敏感性數據來源于大腸埃希菌培養(yǎng)陽性住院超過48 h的住院患者或門診患者。研究人群年齡是1~17歲。見表1。
表1123例研究對象年齡分布
年齡(歲) 例數 比例(%)
1~6 87 70.7
5~10 22 17.9
10~15 4 3.2
15~17 10 8.1
分離出的菌株對抗生素敏感、耐藥、中介的比例見表2。耐藥率最高的是頭孢克肟(58.5%)和復方新諾明(56.9%)。耐藥較低的是環(huán)丙沙星(17.6%)和慶大霉素(23.8%)。
表2大腸埃希菌耐藥分析[n(%)]
抗生素 耐藥 敏感 中介 總數
頭孢克肟 69(58.5) 44(37.3) 5(4.2) 118(100)
頭孢噻肟 39(35.8) 65(59.6) 5(4.6) 109(100)
頭孢他啶 42(44.7) 45(47.8) 7(7.4) 94(100)
頭孢曲松 49(40.8) 63(52.5) 8(6.7) 120(100)
環(huán)丙沙星 19(17.6) 84(77.8) 5(4.6) 108(100)
慶大霉素 29(23.8) 81(66.4) 12(9.8) 122(100)
亞胺培南 28(28.5) 63(66.3) 7(7.1) 98(100)
復方諾明 70(56.9) 50(40.7) 3(2.4) 123(100)
3討論
在各大醫(yī)療及診療中心由耐藥菌引起的感染越來越普遍, 耐藥菌株的發(fā)生發(fā)展對患者治療構成了重大生命威脅。大腸埃希菌就是其中一種革蘭陰性的耐藥菌株。它會造成感染, 包括尿路感染、腸胃炎、敗血病和腦膜炎等等。
在立陶宛, 大腸埃希菌耐藥最高的是鏈霉素(100%)。在孟加拉國首都開展的另一項調查大腸埃希菌耐藥性的研究發(fā)現, 沒有一例菌株對諾氟沙星和慶大霉素耐藥, 其中有86%、80%、60%、36 %、30%和26%的菌株對那利得酸、慶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四環(huán)素和鏈霉素敏感[5]。調查結果也顯示, 大腸埃希菌對慶大霉素敏感(66.4 %)。其他地區(qū)也對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性進行了評估, 如一項從住院患者感染傷口分離大腸埃希菌調查報告發(fā)現大腸埃希菌對阿米卡星最敏感的(75%), 35%~50%的大腸埃希菌對IV代頭孢較敏感, 52.3%的菌株對亞胺培南敏感[7]。與這項調查結果相比, 作者發(fā)現了較高的環(huán)丙沙星(77.8%), 慶大霉素(66.4%)耐藥率。巴耶爾薩州大學從中段尿中分離出大腸埃希菌, 并研究他們對常見抗生素的耐藥情況。他們發(fā)現大腸埃希菌對幾種常見抗生素產生耐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本研究中作者發(fā)現大腸埃希菌耐藥率最高為頭孢克肟(58.5%)和復方新諾明(56.9%)。耐藥率較低的是環(huán)丙沙星(17.6%)和慶大霉素(23.8%)。抗菌藥物敏感性的調查是十分必要的, 因為這將有助于發(fā)現對抗生素耐藥的大腸埃希菌菌群, 進而更有效的進行干預和治療。
參考文獻
[1] Apata D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poultry. Inter J Poul Sci, 2009, 8(4):404-408.
[2] Hammerum AM, Lester CH, Heuer OE.Antimicrobial-resistant enterococci in animals and meat:a human health hazard? .Foodborne Pathog Dis, 2010, 7(10):1137-1146.
[3] Von Baum H, Marre R.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Int J Med Microbiol, 2005, 295(6-7): 503-511.
[4] Sodha SV, Lynch M, Wannemuehler K, et al. Multistate outbreak of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a national fast-food chain, 2006: a study incorporating epidemiological and food source traceback results.Epidemiol Infect, 2011, 139(2): 309-316.
[5] Ruzauskas M, Siugzdiniene R, Suziedeliene E, 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Enterococcus spp. spread in poultry products in Lithuania.J Food Saf, 2010, 30(4):902-915.
[6] Akond MA, AlamS, Hassan SMR, et al. Antibiotic resistance of E. coli isolated from poultry and poultry environment of Bangladesh.Internet J Food Saf, 2009, 5(1):19-23.
[7] Mos I, Micle O, Zdranca M, et al. Antibiotic sensitivity of the E.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infected skin wounds .Farmacia, 2010, 58(5):637-645.
【關鍵詞】 ICU;目標性監(jiān)測;醫(yī)院感染
Target monitoring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in ICUHUANG Su-ling,TANG Li.The Affiliated Quanzhou First Hospital,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36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ditions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ICU for favorably controlling the occurr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Methods Accrording to the methods introduced in the book Administrat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formats were self-established and all ICU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every day.Results Among all the infected cases, the cases with lung infection consisted of 80%, the ones with G-were 54.69%, an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related to the use of respirator was higher.ConclusionThe strict idea of sterilization, the maintenance of air cleanness, the intensified administration of the wards and the sterilization of respirator, and the shortened time of invasive operations should be emphasized.
【Key words】 ICU;Target monitoring;Nosocomial infection
科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醫(yī)院感染的控制已在醫(yī)院管理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呈逐年上升趨勢,大多病情急、重,涉及到較多的侵入性操作,在挽救生命的同時,也可能帶來醫(yī)院感染的潛在危險。重癥監(jiān)護室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明顯上升,醫(yī)療費用增加,加重了個人和社會的經濟負擔。開展ICU醫(yī)院感染目標性監(jiān)測,及時分析感染發(fā)生的原因,對有效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和病死率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我科于2003年起即對ICU進行目標性監(jiān)測,現將2006年1月至12月ICU目標性監(jiān)測調查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我科根據《醫(yī)院感染管理學》[1]中醫(yī)院感染的目標性監(jiān)測設置表格,參照其方法每日對ICU進行調查,填寫“ICU患者日志與月報表”,再將資料匯總;同期ICU患者總數972人,感染69例,80例次,感染率為7.10%,感染例次率為8.23%。
2 結果
2.1 感染率 同期住ICU患者總數972人,感染69例,80例次,感染發(fā)病率為7.10%,感染例次率為8.23%。69例感染患者均符合《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同期ICU患者住院日數為3 408 d,日感染率為20.25%。
2.2 醫(yī)院感染感染部位構成比 見表1。69例感染病例中,肺部感染64例次,占80%,尿路感染、胃腸道感染各4例次,均占5%,中心靜脈感染3例次,占3.75%。
2.3 醫(yī)院感染病原菌 69例感染病例中,共檢出64株病原菌,送檢率為80%,其中革蘭陽性菌21株,占32.81%,金黃色葡萄球菌18株,人葡萄球菌1株,腸球菌屬2株;革蘭陰性菌35株,占54.69%,不動桿菌屬14株,銅綠假單胞菌10株,非發(fā)酵菌屬7株,腸桿菌屬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真菌8株,占12.50%,白色念珠菌5株,熱帶念珠菌屬3株。
2.4醫(yī)院感染易感因素 尿道插管相關的泌尿道感染發(fā)病率為18.42‰,泌尿道感染人數為59例次,同期尿道插管患者總日數為3 203 d;動靜脈插管相關的血液感染發(fā)病率為15.15‰,血液感染人數為32例次,同期動靜脈插管患者總日數為2 112 d;使用呼吸機相關的肺部感染發(fā)病率為57.97‰,呼吸機中肺部感染40例次,同期使用呼吸機患者總日數為690 d。
3 討論
3.1 嚴格無菌觀念 遵守各項操作規(guī)程,嚴格無菌技術。各引流管要防止引流液逆流,及時傾倒引流液,以免逆行感染。接觸患者的護理操作特別是吸痰時應洗手或戴手套。導尿和各種穿刺都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預防污染。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2 保持空氣潔凈度,加強病房管理,減少侵入性操作時間 我院ICU病房為10萬級層流潔凈病房,加強進出ICU人員的管理,嚴格更換服裝,減少進入人數,保證空氣潔凈度;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地面及用具;減少侵入性操作的時間,手術后應盡早拔除氣管插管;中心靜脈置管的患者,敷料每2~3 d更換1次;盡量避免留置尿管,縮短留置尿管時間;縮短患者在ICU停留時間,加速病床周轉率。
3.3 加強呼吸治療器械消毒管理 此次調查中肺部感染比例最大,其原因可能與ICU患者較多使用呼吸機或人工氣道,口咽部定植菌誤吸是醫(yī)院內肺炎的最主要發(fā)病因素,氣管插管增加氣道細菌寄殖和感染。因此,應加強呼吸治療器械特別是呼吸機的消毒管理,波紋管、濕化器、接頭、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24~48 h)更換消毒,更換時要防止冷凝水倒流,浸泡消毒后的晾干過程亦需避免污染。
3.4 合理使用抗生素 嚴格掌握抗菌藥物應用的適應證;護理人員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合理使用抗生素,護士要自覺按規(guī)定時間給藥,同時認真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及時向醫(yī)生提出停用或換藥的依據,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縮短用藥時間。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宿主狀態(tài),加強營養(yǎng),重建免疫防御機理。加強醫(yī)護人員的培訓提高預防感染的意識。
3.5 加強重點監(jiān)測檢查 加強醫(yī)院感染的監(jiān)測工作,通過分析監(jiān)測結果,能夠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提高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的意識,使其工作達到規(guī)范化、系統化和標準化。
凡可疑、可明確有感染者要重點監(jiān)測,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加強ICU內各種器械和患者呼吸道定植菌的監(jiān)測,若發(fā)生交叉感染或耐藥萬古霉素的球菌感染時,則應追溯感染源。
又有46種藥轉為非處方藥。12月開始,病毒性感冒藥也可以在藥房買到。
如果參照美國的樣本,這絕對是個好消息。在最新三份關于藥品的調查研究中,都不看好醫(yī)生推薦的藥。
連續(xù)12年被《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評為美國最佳醫(yī)院的布萊根婦女醫(yī)院聯合哈佛醫(yī)學院做了30項關于心血管病的藥物研究。研究者收集了自從1894年以來的所有名牌心血管藥和非專利心血管藥,結果發(fā)現名牌藥的臨床效果并不比非專利更好,而名牌藥的價格通常是非專利藥的10倍左右。
名牌藥之所以更貴,是因為大藥廠一般都會把大筆經費用在研發(fā)和打通醫(yī)院上。大醫(yī)藥公司都會有為數不少的專利產品,其中藥里最有效的活性成分,在幾年內都有專利保護。專利保護期一過,其他制藥公司就可以開發(fā)相同類型的藥品。此時,名牌藥和非專利藥的區(qū)別就只在添加劑、惰性成分、顏色和形狀上,真正發(fā)揮藥性的成分則完全相同。
布萊根婦女醫(yī)院的聯合調查還發(fā)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大醫(yī)藥公司通常會用廣告、公關或醫(yī)囑的方式來強調名牌藥更加安全有效,很多健康刊物的編輯也對非專利藥的安全性大加抨擊。而且,醫(yī)生也不會推薦非專利藥。據美國非專利藥生產協會提供的數據,非專利藥占美國所有藥品的66%,而從醫(yī)生處方那里開出的非專利藥卻不到15%。
醫(yī)生不推薦非專利藥,是因為大醫(yī)藥公司更愿意在醫(yī)院系統下工夫。12月初,一份由非盈利期刊《科學公立圖書館醫(yī)學》發(fā)起的調查顯示,90%的醫(yī)生都會接受大公司贈送的免費試用藥,并把這些藥推薦給患者。僅美國2004年一年,各大醫(yī)藥公司就免費給了醫(yī)生共116億美元的藥品,相當于這些醫(yī)藥公司一年市場預算的1/4。
免費藥調查的研究者分析,接受了免費藥的醫(yī)生會更愿意給患者開這些價格昂貴的藥;而沒有拿免費藥的醫(yī)生,則更容易從患者真正需要的角度出發(fā)開處方。劍橋健康聯盟的另外一項調查顯示,大醫(yī)藥公司免費贈出的藥,更容易被有醫(yī)保的人買走。相比之下,醫(yī)生更不愿意把這些免費藥開給真正需要新藥的兒童,因為他們的家長并沒有持續(xù)買這種藥的經濟能力。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法院于11月底聯合頒布新法,認定醫(yī)生以各種名義收受醫(yī)藥產品銷售方財物,為醫(yī)藥產品銷售方謀取利益,數額較大的就是貪污。相信從醫(yī)藥公司那里拿免費藥絕對不會獲罪。首先,醫(yī)生并沒有明著從醫(yī)藥產品那里獲利,雖然不能排除一些醫(yī)生會把免費獲得的藥按照正常價開給患者。其次,醫(yī)藥公司在贈藥時,并沒有明確要求或暗示醫(yī)生從此為這種藥大開綠燈,雖然實際上醫(yī)生的確從此對這種藥有了偏愛;最后,贈藥這種行為經常是以慈善之名進行的,表面的賬目和貪污回扣無關。
如果醫(yī)生真的都把這些贈藥用來福利大眾,而患者也不擔心自己成為試藥的小白鼠,這本來是件你情我愿的好事。問題就在,醫(yī)藥公司并不傻,用過高效藥的人,就不再可能只滿足低效藥。好在,這種現象好像也僅是停留在心理層面,至少布萊根婦女醫(yī)院就證明名牌藥其實沒有那么神。
即使是非專利藥,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支付得起的。著名醫(yī)學雜志《柳葉刀》12月3日發(fā)表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的藥品價格調查報告,證明只有38%的人能通過公共醫(yī)療系統獲得可信賴的藥。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了36個成員國和加入世界銀行的所有經濟體,發(fā)現在這些國家和地區(qū)里,普遍存在人們在私人藥店買藥的現象。以非洲為例,一個低收入的政府員工,如果買非專利性糖尿病藥,每月的藥費需要花掉他兩天的薪水:如果買名牌藥,則需要花掉8天的薪水。
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共健康系統和服務副主任卡利薩?艾提納認為要解決這種問題,就得加強初級健康醫(yī)藥系統,這樣的系統可以保證破產和不富裕的人同樣可以獲得相應的正規(guī)治療。當然,建立每個人都可以買得起藥的健康系統并不容易,原因是大公司根本不愿意降低他們的藥價,而非專利藥又不值得信任。于是,醫(yī)藥界出現了見怪不怪的系統漏洞:大公司綁架醫(yī)院抬高藥價,而醫(yī)院也不自覺地成了大公司的幫兇。
名牌藥之所以貴,除了新品研發(fā)和對醫(yī)院的滲入式投資外,中間醫(yī)藥經營商的層層盤剝也在疊加藥品的價格:藥廠、總經銷商、渠道銷售和零售商都得靠提高藥價來盈利,再加上政府的稅收,名牌藥就變得離普通人越來越遠,最終到了患者手里的藥,價錢是藥成本的380%到552%。
問題是,藥店也不值得完全信任,尤其是中國的藥店。基本上,中國零售藥店的店員更偏愛無名小廠的非專利藥,那些價格透明的名牌藥,會被悄悄地放在不顯眼的地方。原因是小藥廠不像大藥廠財大氣粗,也就只能買通胃口更小的藥店售貨員。所以,世衛(wèi)組織建議規(guī)范藥品市場要從國家層面做起,建立多層次的藥品供應鏈,使真正起作用的救命藥更容易獲得;規(guī)范非專利藥市場,讓非專利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在中國,建立這種多層次的藥品供應系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醫(yī)藥分離這種可以牽制藥價虛高的路子,在中國還沒看到有任何開動的跡象。
濫用藥物的盲區(qū)
相信抗生素
抗生素需要服用夠一定期限才生效,否則體內細菌反而容易形成耐藥性。抗生素只對細菌有效,對病毒沒有滅殺和抑制作用,長期服用抗生素會損傷肝腎。
迷信貴藥和進口藥
很多外國藥在臨床試驗時采取的是西方人的樣本,會考慮到西方人的身體傷害。人種不同,對藥物的反應和吸收不同,藥物產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同一種病,在不同人身上會產生不同的作用,沒有一種藥適合所有人。標本兼治,對癥下藥才是解決之道。
忽視中草藥的副作用
完全迷信中藥也是不對的。中藥在種植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污染,且在服用時也會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長期服用。末代皇帝溥儀每天早晚三粒大山楂丸加強抵抗力的方法,并不是任何人都適用。
打針比吃藥快
通過血管注射的藥物的確吸收快,但注射給藥容易引起過敏或靜脈炎,也容易發(fā)生局部感染,結成硬塊或腫塊。
如何正確用藥
每年都有150萬美國人因為錯誤用藥住院,中國的情況更糟糕。正確用藥,患者也可以選取自助式:
確保醫(yī)生聽懂你說的每句話
清楚地告訴醫(yī)生你正在服用的藥,包括維生素和草藥。一年至少要有一次把所有的藥拿給醫(yī)生看,這會有助于醫(yī)生了解你目前的狀況。同時,醫(yī)生也會給出更新藥品的建議。
報告所有的過敏反應和副作用
確保醫(yī)生了解你對各種藥的過敏反應和副作用,可以避免進一步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