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氣候變暖;綠色經濟;綠色經濟思維;生態主義;可持續發展

      1962年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在其寫的《寂靜的春天》中有這么一句話:“一個恐怖的幽靈正悄悄向我們襲來,而且這個想象中的悲劇極可能變成我們終將面對的嚴峻現實。”①這是作者在美國上世紀60年出的關于濫用化學制品對于環境的嚴重影響,這也是引申出我們今天的人類活動加劇的全球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其中,全球氣候變暖是我們正在面臨的極其嚴峻的生態危機。那么如何用綠色經濟思維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是我們正在面臨的重要研究課題。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問題,用綠色經濟思維去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將是未來的研究出路之一。

      一、全球氣候變暖的前因后果

      在談到氣候變暖問題的原因之前,有必要了解什么是氣候變暖。氣候變暖,大部分是由于人們焚燒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將其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透過性,而對地球發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強烈吸收地面輻射中的紅外線,導致地球溫度上升,即溫室效應。概念中已經談到了其產生的一些原因,那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和后果產生?

      氣候變化科學的最新研究結果證明,1750年人類社會工業化以來,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和其他污染物質,其綜合效果導致全球氣候系統變暖,20世紀中葉以來進一步加劇,成為制約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知道,氣候變暖的產生不僅有其自然因素,更有其人為因素。自然因素有來自太陽活動、火山活動、地球軌道參數發生變化等引起的生態系統破壞而引起氣候變化異常。人為因素則來自人類通過對地球生物量、地面狀況、大氣成分所施加的影響造成的下墊面的變化等。②

      自從有了氣候變暖,它給我們人類社會帶來的后果和產生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它導致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極地冰凍圈退縮、水循環紊亂(水資源短缺等)、極端事件頻發、生物多樣性受損、災害加劇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如干旱、洪水、熱帶氣旋(臺風)等,顯示了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在氣候變化面前的脆弱性。

      氣候災害可能加劇一些地區原有的沖突和壓力,影響生計(特別是貧困人口),并使一些地區的暴力沖突加劇,從而進一步降低當地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適應能力。氣候變暖也給許多病菌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病菌的繁殖率和傳播速度將更大更快。氣候變暖還會使人的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就會增加瘟疫流行的幾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熱死亡人數也將增加。

      氣候變暖所產生以及帶來的后果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生態循環系統,牽一而發動全身。全球氣候變暖所影響的不只是地球的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國家,影響的領域也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個學科,某一個系統,而是整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擴大到我們的地球。意識到其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危害,那么我們生存在地球大家庭中的人類社會有必要為此采取措施以應對全球氣候變暖問題。

      二、人類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所做的努力

      直到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的緊迫性,尤其是世界上的主要大國為這一問題并提出了相關措施。

      首先,歐盟和日本率先發展“循環經濟”和推行“清潔生產機制”。歐盟和日本憑借其先進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以及雄厚的資金,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而實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在經濟發展中回收一些不必要的浪費資源,在生產末期注重清潔排污,盡量減少環境污染。

      其次,英國最早提出“低碳”概念并以發展“低碳經濟”應對氣候變暖。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實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也曾經深受環境危害而帶來的巨大代價,在全球氣候變暖中致力于實行“低碳經濟”,減少碳的排放量,營造一個空氣良好的環境。

      再次,中國選擇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并控制人口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每年實施一定的減排計劃。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十三億人口的生存我們每年利用大量的能源,也產生大量的環境污染,對全球氣候變暖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治理環境的污染中艱難重重。

      此外,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召開,會議發表了《人類環境宣言》,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此后,聯合國和世界各國一道不定期舉行會議商討氣候變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聯合國在解決全球氣候變暖中做出了許多的努力。

      由此可見,各國與聯合國一道為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所做的努力成效是明顯的。從其措施中可以看到綠色經濟思維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經濟的發展而引發的環境問題中采取綠色經濟發展模式。采取綠色經濟思維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將會是今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的一個出發點。

      三、采取綠色經濟思維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普遍開展,綠色經濟思維是一個新出現的潮流,對于運用綠色經濟思維解決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問題,首先要解釋綠色經濟思維都包含了哪些思想內容,如何運用綠色經濟思維去改善具體的經濟行為,而且其思想對于解決這一問題所起到的正面的積極的作用。

      第一,綠色經濟傾向于實行經濟上的“零增長”,主張將發展重心置于改善結構、提高質量,這對于一些工業化程度高的國家尤其是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來說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空氣質量。一定程度上改善經濟結構向健康合理、清潔能源生產的方向發展,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

      第二,綠色經濟提倡縮小經濟規模,反對“恐龍式”的現代化生產體系。因為隨著人類活動規模越大,資源消耗越多,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就越多,產生的不利影響就越大。溫室氣體的排放大部分來自燃燒能源礦產或者城市生產建設、汽車尾氣排放等等,與大型的生產建設項目息息相關,那么產生的氣候變暖也是全球性的。

      第三,綠色經濟要求停止無止境的物質追求,改變高消費、高耗電的生活方式。畢竟,奢侈的生活消費需要以犧牲巨大的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產生的垃圾和消耗的能量更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全球氣候上升。從目前的物質生產發展水平來看,不少國家的人民存在高消費高耗電高污染的生活習慣,引起了社會的反感,但譴責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需要從源頭,從根本的意識去樹立人們擁有綠色經濟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讓綠色經濟文化根植于每個人的內心。綠色經濟不是從來就有,作為生態主義的衍生品在生活中逐漸影響人們的活動進而影響全球氣候。全球氣候變暖的改變關鍵到個人的意識改變,如果每個人內心樹立綠色經濟意識,改變生活方式,保護生態環境,致力于改善氣候變暖,那么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四、中國如何用綠色經濟思維應對全球氣候變暖

      我國是最早把保護環境作為基本國策的發展中國家,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1992)和《京都議定書》(1997)的締約國和推動者。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把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走新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保護環境的具體行動。

      (1)堅持和完善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之路。我國已把科學發展觀納入政治思想體系中,成為學習和傳承的思想之一,可持續發展戰略也是一直以來所堅持的發展觀。因此,在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上,我們的國家戰略已經明顯接軌并施行良好。

      (2)繼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長。我國是個擁有13億人口的人口大國,維持如此龐大的人口數量需要很多資源的支撐,而由此引發的資源浪費也是驚人的,進而引發的全球生態的改變也是潛在的危險因素。我們在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也要提高人口質量,具體解決由此引發的全球氣候變暖。

      (3)發展綠色經濟,改變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提倡使用清潔能源,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近年來,我國在改善經濟結構,提高新能源開發,發展綠色經濟上有了許多的成效,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中國在綠色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

      (4)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未雨綢繆,投資低碳經濟,發展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推行循環經濟。我國一直以來都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參與國際間的各項氣候變化大會,探討氣候變化問題,并承諾減排協議,做出實際改變。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解決全球氣候變暖中合理運用綠色經濟思維,積極針對本國的國情而實事求是提出自己的對策,致力于改善這一全球大問題,是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

      《寂靜的春天》第十七章中寫道:“我們現在正站在兩條路的交叉口上,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行駛的那條路看起來是舒適、平坦的高速公路,我們可以加速前進,但路的盡頭卻有災難在等著我們。另一條我們很少走的岔路為我們提供了保護地球的最后一個機會。”③歸根結底,走哪一條路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人們始終認為,不斷改革和堅持發展綠色經濟是解決人類面臨的氣候變暖問題的途徑之一。

      在現代文明社會中,偏見與分歧仍然存在,正義與邪惡也相伴相生,世界各國隨著科技和大眾知識的影響而存在文化多元化,至于用何種方法和措施,達成何種協議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將會存在很大的分歧和意見不統一。選擇的道路是不言而喻的,真正為了人類能夠永續生存和發展下去,必然要解決氣候變暖。我相信,只要合理的運用綠色經濟思維,科學的系統的提出一套解決思路,人類必定能夠重獲地球的碧海藍天。

      參考文獻: 

      [1][美]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 :3. 

      [2]劉云、季鑄.《綠色經濟》[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4. 

      [3]李培月.《也談全球氣候變暖問題》[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11). 

      [4][美]亨利·梭羅.《瓦爾登湖》[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11.11. 

      [5]李正圖.《中國發展綠色經濟新探索的總體思路》[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4). 

      [6]曹東、趙學濤、楊威杉.《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和機制政策創新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5).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第2篇

      新年伊始,反常天氣紛現世界各地,凸顯出嚴峻的全球氣候變暖趨勢。南極上空臭氧空洞逐年擴大、北極熊無法冬眠、紐約冬季氣溫攝氏22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類似報道在各大媒體上層出不窮。科學家甚至預測,受厄爾尼諾現象及溫室效應的影響,2007年將可能超過1998年而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份。

      那么,是什么引起了全球氣候變暖?我們怎樣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全球氣候變暖已成事實

      二氧化碳能讓陽光順利穿過大氣層,并且防止地表的熱量散失。在冰河世紀末期,地球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只有180ppm,因此那個時代天寒地凍;此后大地回暖,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到280ppm;但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里,其濃度已經升至380ppm,而且越來越高。在有記錄以來的20個最熱的年份里,19個發生在1980年以后。

      對地球變暖感應最敏感的是南北兩極,那里的冰川和冰蓋正在不停地融化。英國南極考察站不久前發表的近30年氣象數據研究報告表明,南極地區的變暖速度是地球平均變暖速度的3倍。2002年以來,南極冰川融化導致世界海洋水平面每年大約上升0.4毫米。北極的情況更糟,格陵蘭島冰川流失的速度在最近5年中加快了一倍。據估計,如果整個格陵蘭冰蓋融化,全球洋面將升高7米。如果整個南極冰蓋都融化,那將更可怕,屆時全球洋面將升高65米。

      “地球變暖”這個概念對普通人來說可能多少有些模糊。不過,對于居住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來說,氣候變暖已經切實影響到了他們的生活。

      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月2日了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梗概。這份報告認為,在過去50年中,“很可能”是人類活動導致了全球氣候變暖。

      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用詞中,“很可能”表示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這是這個委員會成立以來,首次使用這樣嚴重的措辭形容人類活動與氣候變暖之間的關聯。而2001年的上一次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使用的詞語僅是“可能”,“可能”表示66%的可能性。

      報告梗概說,從1750年開始,全球二氧化碳、甲烷以及氧化亞氮的含量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經遠遠超出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所致,而甲烷和氧化亞氮的增加主要緣于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國際地球觀測組織聯合主席鄭國光表示,公布的這份梗概綜合了全世界科學家6年多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與2001年發表的第三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相比,增加了科學性,減少了不確定性。他以預測海平面升高幅度為例說,在起草第三份評估報告時,科學界的依據僅有幾項實驗,而此次的依據是11個國家采用14種氣候評估模式進行的58項實驗。此外,對全球氣溫升高幅度的預測浮動范圍也明顯縮小,這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水平大大提高。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多重災難

      科學家近年來對全球變暖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雖然還不能全面預測全球變暖給地球帶來的多種變化,但人類對全球變暖的負面影響已經有了很深入的認識。

      一是水供需矛盾加劇。全球變暖導致降水變化,全球水資源供需矛盾愈加明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就會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

      二是天災威脅加重。熱帶風暴和颶風的次數和強度都可能增加。

      三是島國命運堪憂。地球兩極冰雪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眾多島嶼將被淹沒,一些島國可能不復存在,島上及沿海居民生活受到威脅。

      四是夏天熱浪頻仍。有關報告顯示,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北美地區受熱浪侵襲的次數將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與北美情況類似。

      五是生物鏈被打亂。由于氣候變化,不少動物開始向南部或北部遷移,生物物種活動范圍的變化將導致遷入地和遷出地生物鏈出現混亂,從而對農林業和漁業產生不利影響。

      六是傳染疾病肆虐。由于全球變暖,許多通過昆蟲、食物和水傳播的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范圍將擴大,并對貧困地區的人口造成顯著影響。

      七是經濟發展蒙上陰影。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全球發生的重大氣象災害比50年代多5倍,因此造成的年均經濟損失從60年代的40億美元飆升至90年代的290億美元。

      雖然全球氣候變暖也可能對少數地區有益,但綜合評價其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人類未來生活的巨大威脅。

      適應與減緩工作應同時進行

      面對人們關于“減少二氧化碳可以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但在減緩的同時,能恢復回過去的樣子;全球變暖對人類造成的影響是不是可逆的”問題,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徐影表示,從目前來看,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的影響是不可逆的。為了以后不再增加這種影響,我們現在要采取一些措施。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存活的時間是200年,即使我們現在就減,或者一點不增加二氧化碳的話,它對我們的影響還會持續200年。

      她同時表示,氣候變暖造成的損失,目前已是現實,在減緩影響的同時,應該怎么去適應它,才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面對目前極端事件頻繁發生的現狀,要建立一些預警系統,像現在的天氣預報、沙塵暴的預警系統等。我們要提前知道怎么預防,才能將損失控制到最小。(摘自新華網、搜狐網、《廣州日報》)

      相關鏈接

      二氧化碳為什么會影響全球氣候?

      二氧化碳是一種無毒的氣體,對人體無顯著危害作用,但它卻能改變大氣的熱平衡。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不影響太陽輻射穿過大氣層,但由于二氧化碳能吸收地球的紅外輻射,會引起近地面大氣溫度的增高。近地面大氣變暖會使地面蒸發增強,造成大氣中的水汽增多,大氣中的水汽增多又會使近地面大氣對地球紅外輻射的吸收進一步增強。如此相互作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改變了原有的大氣熱平衡,造成了全球氣候變暖。專家估計: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將會增高0.5℃~2.0℃;如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0%,近地面氣溫將會增高1.5℃~6.0℃。如果這種估計正確,到21世紀中期以后,二氧化碳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就不可被忽視了。

      奇思妙想救地球

      除了敦促國際社會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之外,很多科學家都在想方設法“拯救”地球。盡管有的“拯救”方法過于異想天開,但也為人類解決地球變暖問題提供了新的視角。

      二氧化碳埋海底。英國科學家近日表示,他們已找到一個解決全球氣候變暖的方法,就是將導致溫室效應的元兇――二氧化碳埋入海床下。科學家相信,他們每年可將數百萬噸的二氧化碳重新泵回北海的海底,以減輕全球氣候變暖的程度。科學家選擇英國石油公司的米勒油田進行了首次試驗。根據這項技術,發電站不再將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而是通過液化技術,經由一條廢棄不用的輸油管,重新泵回米勒油田。科學家表示,米勒油田每年可吸納500萬噸液化二氧化碳,并可將之儲存在那里達1萬年以上。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第3篇

      關鍵詞:全球變暖;原因;中國;農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07-02

      1.前言

      全球變暖作為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現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的焦點。大量數據表明,全球氣候變暖將會給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生態系統帶來嚴重的、普遍的和不可逆轉的影響。

      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現狀已經對各國的農業生產活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根據專家們的看法,熱帶氣候區的溫度將越來越高,沙漠和荒地面積會進一步擴大,相反地,耕地面積會不斷減少,糧食因此大量減產。

      2.全球變暖的原因

      2.1自然原因。造成地球表面溫度變化的自然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太陽活動不斷變化的影響;大氣中紅外輻射濃度由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而提高,進而導致有效輻射從溫度較低但位勢較高的高度上攝入太空,使得氣溫升高的態勢有所加強。

      2.2人為原因。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為因素:(1)人類的生活、生產等一系列的社會活動造成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這些活動包括:一切以化石為主的能源燃燒行為產生并釋放的二氧化碳;部分能源資源在開采開發過程中造成的煤炭瓦斯、天然氣泄露嚴重;一些制造業在各個工業環節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種植業和畜牧業在開展過程中排放的甲烷;土地資源布局的改變減少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廢棄物處理不當,導致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排放量增加;(2)近幾年,人口數量的急劇增長也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變暖的趨勢與人口增長的趨勢相一致,二者為正相關關系。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其帶來的人口遷移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對氣候產生重要影響。(3)根據科學家的實驗測量,如果森林生長1立方米,就可以吸收1.83噸的二氧化碳,并且釋放1.62噸的氧氣。然而,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和發展需求,不加節制地濫砍濫伐,導致森林資源日益減少,進而降低了對溫室氣體的吸收,對緩解全球變暖的貢獻不斷減小。

      3.全球變暖對中國農業經濟的影響

      3.1導致農業生產的產量和質量下降。農業生產對氣候的要求較高,氣候變暖進一步擴大了農業生產活動的不穩定性,從而導致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都遭受到不同水平的損害。IPCC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年平均氣溫上升3.6度,作為我國的三大農作物之一的水稻的產量將會下降5%~12%,另外兩大農作物小麥和玉米也都將不同程度地減產。

      氣候變暖給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環境,使其活躍性增加,對土壤中有機質的分解作用加強。因此,如果不及時向土壤中添加所缺少的有機質,會使得土壤中有機質比重迅速減少,土壤貧瘠化程度將進一步加深,農作物生長因缺少所需要的養分,從而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3.2導致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的變化。氣候變化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是使農作物原本適合的生長環境不再適合,而且還會給農作物的種植制度產生各種影響,要想重新滿足農作物對特定生長環境的要求,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合理調整農業生產的布局和結構,準確把握農作物的實際播種規律和制度。中國氣象局相關調查顯示,當年平均氣溫上升1℃的時候,以長城一線為北界的冬小麥的適宜種植區將移至沈陽-張家口-包頭-烏魯木齊一線。例如河北廊坊,以前該地區以種植冬小麥套種夏玉米為主,但是自從1980年以后,逐步演變為冬小麥夏玉米接茬的種植方式。

      3.3農業病蟲害加重,農業生產成本提高。全球變暖改變了害蟲的分布地區以及病蟲害發生的時間和周期,而且為一些新的害蟲危害農作物提供了有利條件。首先,因為氣溫在春季上升的時間早,而氣溫在秋季下降速度卻較為緩慢,所以病蟲害發生時間會比以前提早,而結束的時間卻比以前延遲,最終導致危害周期也相應延長。此外,伴隨著溫度的持續升高,尤其是冬天氣溫的上升,農田土壤中的蟲源以及菌源的過冬死亡率會持續減小,這會使得過冬的病蟲基數變大,導致來年病蟲害爆發的時間更長、范圍更廣、強度更大。除此以外,升高的溫度也為各種雜草創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雜草叢生、雜草蔓延情況愈發嚴重。這些因素都將導致農藥以及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使得農業生產的成本大幅上升,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3.4旱澇頻發,河流水位上升。氣候變暖也會大幅提高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全球降水的極端化現象更為嚴重,干旱和洪水的發生愈加頻繁。隨著氣溫的上升,地表蒸發不斷加速,作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干旱將越發嚴重。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我國南部的暴雨天氣日數會持續增多,這將造成水土流失現象嚴重,而且對土地的侵蝕程度也將進一步加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發。黃河三角洲一帶的地下水位不斷升高,鹽漬化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大量耕地的地下水位和含鹽量都將處于臨界狀態。這一切都會給中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4.全球氣候變暖情況下中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4.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地適當調整種植制度。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氣溫不斷升高的作用下,熱量條件也會隨之發生變動,種植雙季稻的地區將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要更好的利用不同地區不同的氣候條件,隨時調整各地的種植模式和生產結構。例如我國以種植春小麥為主的西北和東北兩地,氣溫上升造成兩地春季氣候干旱且降水減少,導致春小麥減產。據此,我們可以在東北和西北地區推行耐旱的小麥種類,也可以合理地提前種植期,來減少溫度升高對兩地小麥種植質量和產量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樣,溫度升高使得南方地區積溫增加的優勢越來越明顯,因此要在南方地區積極推廣適合該地種植條件的雙季稻。要格外注意的一點是,清楚地知道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產量增減和氣候環境三者之間的緊密聯系,可以使氣候資源在農業方面的利用更加合理有效,有利于做好農業氣候災害防護工作,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4.2選擇和培育抗逆品種,積極開發生物技術。農業生產應對全球變暖的最基本的措施之一就是選擇和培育抗逆品種。全球氣候變化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大,為了積極應對氣溫升高所帶來的不利影響,要進一步提高對優良品種的選育及研發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強對抗逆性品種開發培育,提高農業科技的攻關能力。對于農作物抗逆性的選擇培育需要符合三點要求:一是為了應對溫度升高和干旱少雨的情況,作物要耐旱、耐高溫;二是要有抵抗紫外線的能力,經得起高強度的太陽輻射;三是海平面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沿海地區鹽堿度增加,所以作物要有耐鹽堿的特性。各個地區可根據自身不同的氣候條件,因地制宜的研發、培育、引進抗逆品種,積極開發生物科技。

      4.3合理開發和優化配置水資源,大力完善農田水利設施。華東地區和中南地區是我國水稻生產的主要集中地,隨著溫度升高,干旱頻發,降水減少,主要以雨水為灌溉源的長江中下游地區會因為缺水而導致糧食生產的穩定性下降;以小麥為主要生產作物的華北地區也會因為水分匱乏而造成產量下降。由此可見,完善農業灌溉設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減少氣溫升高對農作物產量帶來的消極后果。所以,我們應該加快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增加投入,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4.4積極推行節水制度。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制度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之一。盡管我國的農業灌溉總面積已躋身全球第一,然而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去遠遠不夠,與部分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這表明,灌溉水浪費狀況普遍出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中,農業灌溉水嚴重短缺。隨著溫度持續升高,干旱頻發,我國西部地區的農業生產活動受到了水資源不足的嚴重阻礙。因此,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促使高效高質的節水農業長效機制的加速推行和完善,政府要制定和完善農業用水、用電等方面的相關扶持政策,通過多種渠道,加大農業節水補貼的執行力度,積極鼓勵引導農民擴大生產加大投入,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大力宣傳和推廣高效節水農業。

      4.5強化對海平面變動趨勢監測的科學性。由于氣候變暖,各種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顯著提高,而且其災害強度也會越來越大,通過籌劃和建立相關專業的觀測網例如極端天氣觀測網絡、區域氣象觀測網絡、國家氣候觀測網絡等,來提高對農業災害性氣候的長時間預測和防護。要推動各類觀測資源的實時共享,就要建設完整的氣象觀測體系,通過對所收集到的氣象數據的統一分析和研究,提高氣象觀測體系的相對穩定性,推動該體系的和諧運營。促進碳循環溫室氣體監測分析系統、天氣雷達系統等相關系統的建設和完善;政府要加大對科技的資金投入,進一步提高防災減災體系,提高農農業生產的抗災能力;當地政府還要堅持趨利避害的基本原則,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和安排糧食播種生產,積極主動地為農民提供和實時有效的天氣信息,提前做好防災工作和安排。

      4.6增強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氣候變化一直以來困擾農民,如果溫度持續升高,極端氣候頻發,農民自主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將會被大大削弱。因此,國家要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宣傳渠道和新聞媒介,加強農民的凝聚力,提高農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對農民進行責任教育,讓更多的農民意識到全球變暖對農業生產的重大影響,提高農民的責任意識和應對氣候災害的能力。

      5.結論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第4篇

      關鍵詞氣候變暖;農業生產;影響;巴州地區

      中圖分類號s1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0)22-0307-02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

      3.2氣候變暖對草場的影響

      隨著巴州地區氣溫的升高,對水資源蒸發和草場退化產生很大的影響,加之降水少、過度放牧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部分草場干枯、退化現象嚴重,使得巴州地區可利用草場面積大幅度減少,草原承載力嚴重下降。草場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巴州地區牛羊養殖的規模和質量,牛羊存欄頭數呈逐年下降趨勢。

      3.3對農作物病蟲害的影響

      隨著氣候變暖,各種病蟲害將會激增,暖冬為越冬害蟲及蟲卵提供了溫床,使其死亡率降低,存活數量上升,易造成大面積病蟲害發生,從而導致防治難度增大,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產生威脅,尤其在冬麥區和棉花種植區更為明顯,包括果樹病蟲害[3]。

      3.4對農藥、化肥使用的影響

      氣候變暖加速了土壤肥料的分解和流失,必須依靠增加肥料來滿足作物生長需要,加之病蟲草害的發展,導致化肥、農藥、除草劑用量加大,增加糧食作物受化學物品污染的機會,給糧食安全帶來隱患,降低糧食綠色品質。

      4結語

      巴州地區氣溫處于明顯的上升趨勢,溫度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冬季平均氣溫升高上。氣候變暖對巴州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加強農業氣象監測與服務工作,引導農民改進耕作栽培方法,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加強防災減災工作,建立防災減災的種植制度,提高農業應變能力和抗災減災水平。要充分利用氣候變暖后豐富的熱量資源,調整作物種植界限和種植制度,提高復種指數,擴大農業生產[4]。并研究和建立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和損失的對策和設施,推動氣候變暖條件下農業的可持續性穩定發展。

      整理

      全球氣候變暖措施范文第5篇

      【關鍵詞】全球氣候變化;水文;水資源;影響;建議

      由于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人口激增、廢氣排放、土地遭到破壞、海洋生態環境惡化、水土污染、有毒廢料污染等情況都會對全球氣候變化產生影響,而當全球氣候發生了變化后,反過來又對水文與水資源產生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因此,需要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與水資源的影響進行分析,并通過合理的對策來應對。

      1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與水資源的影響

      1.1對水文水資源質量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氣候變化最為明顯的表現,全球氣溫的升高使得一些干旱或是半干旱地區的降雨量增加,空氣中的濕度也有所提升,這樣的氣候變化對農業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性作用。但是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講,降雨量的增加會導致洪澇災害發生的幾率增加。此外,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氣溫的整體提升,這樣會影響到水資源對污染物的分解能力,無法保障水文水資源的質量,進而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1.2對供水方面的影響

      農業發展、工業發展以及人們的生活都離不開對水資源的需求,而全球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了區域降水量不平衡的情況發生,進而引起水資源蒸發總量升高,影響了水資源的正常供給狀態,更多地使用自然供給方式,減少人工供給量。但是在實際情況中,一些地區的降雨量并沒有產生很大變化,如果降低了供給量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全球氣候變化會直接對供水方面產生影響。

      1.3對水資源管理方面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暖會導致很多情況變化,比如:海平面上升、徑流減小、降水分布情況不均勻等,進而影響到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但與此同時,人口總量的升高會對水資源的利用產生直接影響,加劇了水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由于我國南北方人口分布不均勻,因此,水資源的分布也不均勻,比如:北方人口較多,但是實際水資源的占有量卻很少,導致北方干旱缺水情況嚴重;而南方則水資源較為豐富,甚至一些地區由于降水量的增加而經常發生洪澇災害。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國水資源管理部門的管理工作的難度將會增加。

      2降低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影響的建議

      2.1強化水資源的供需和管理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我國相關管理部門應當要加強對水資源的供需管理,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水資源供需管理系統,并定期對水資源的使用情況及其承載力進行全面評估,確保我國不同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和需求處在更加穩定的狀態。比如:針對我國北方、西北方降水量較少、容易干旱的地區,可以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來進行水資源供給,以緩解干旱的情況發生。此外,為了加強水文與水資源的管理,需要對天氣情況進行全方面了解,不斷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程度,以便做好預防措施和水資源管理應對措施,避免氣象災害導致降雨量突增而影響了水文水資源的整體管理。

      2.2加強節水、高效利用

      加強節水、高效利用水資源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節約用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水資源的總量和質量,降低污水排放量,降低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也能夠節約成本,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為了促進提高人們的節約用水、高效用水意識,需要相關部門加大節約用水的宣傳,呼吁人們在生活過程中節約用水,并進行多渠道開源節流,如:再生水、非傳統水源甚至是海水等,都可以將其作為水資源供應。此外,為了節約用水,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來涵養水源,通過增加植被的覆蓋率來避免水資源流失過快,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壤的含水量,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情況。還可以加強對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資源。

      2.3加強體制改革

      基于全球氣候變化對水文與水資源的影響,相關人員應當要不斷探索水資源變化的實際情況,改善當前的管理體制,提高管理能效。在加強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應當要注重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和互動性,以便在對水資源管理的過程中能夠高效化完成,避免出現管理工作的時滯性。此外,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通過嚴格的法律條例來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統一、全面的管理,同時也能夠對水資源市場進行嚴格的管理,降低水文水資源浪費的現象,避免全球變化對水文與水資源產生的負面影響。除了上述內容,相關科研人員應當要加大力度展開研究,給予水資源開發管理和利用工作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促進水文水資源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有效利用。

      2.4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上文中已經提到,全球氣候變化很可能會導致極端干旱、頻繁降水等情況發生。因此,相關管理部門應當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確保人們所從事的各種活動都能夠尊重自然,尊重與水資源之間的協調發展,比如:強化沙漠地帶的儲水工程建設,有效緩解沙漠化加劇的情況發生;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避免降雨量突增而影響了水資源的總量,造成洪澇災害。此外,應當要充分調節人類與水資源之間的關系,提高人們抗旱、防洪、減災的理念,做到未雨綢。與此同時,為了避免干旱、洪澇的情況發生,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建立預警急救系統,對水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監控,保證水資源的調度能夠滿足人類發展與自然的正常發展。如圖1所示,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水文水資源監控管理平臺。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麻豆 |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乱码最新视频| 亚洲人成免费电影| 亚洲白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亚洲中文无码亚洲人成影院|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同gay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亚洲av再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最新|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大桥未久| 丰满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亚洲高清无码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被多人伦好爽| 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下载|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青青草原|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亚洲一级免费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