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林業助理工程師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畢業論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 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也是達到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根據國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實踐 性教學環節如畢業論文不合格,可在彈性學習年限 內申請重修,直至合格方能畢業”“若在彈性學習 年限內畢業論文不合格,不予頒發畢業證”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搞好畢業論文寫作教 學與引導,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的來源與知識層次分析
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成高報考條件的放 寬,學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西南林業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的統計分析,成高學生由過 去單一的中專以上學歷、在職業務或管理骨干轉變 為在職業務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管理 骨干(部門負責人)或普通職工;具有高中或相當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社會青年;中?;蚣夹?畢業生;村社管理人員等共同組成的復雜體系,所 占比例分別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復雜導致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其中,技 術工人中具有高中學歷層次僅占11.5%,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占88.5%。在職業務或管理 骨干、在職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實踐經驗,吸收新知識的系統能力較強; 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專業 實踐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薄弱,理論知識欠缺, 綜合學習能力較差;社會青年以及中專或技校畢業 生等知識面窄,缺乏專業實踐經驗,但學習能力高 于技術工人。
(二) 年齡結構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國家對生態環 境的重視,國營林場由差額或自負盈虧單位逐步轉 化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加之大部分林業系統 單位就業門檻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專業在貴州呈現年齡結 構偏大的現象。
(三) 學習動機分析
成人大學生,學習心理比較復雜。在職的是因 職稱、職務、工資等問題出現困難,甚至是為了避 免“下崗”而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學到足以維 持生計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顯 示自己的實力,贏得社會、企業、家庭的認可。高 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由于經濟轉型和人才市場 變化的影響,專業思想比較濃厚,學習內容要求務 實,迫切希望學到行業急需、人才市場短缺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找到工作, 獲得社會的認同。此外,由于近年來國家實行大學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機感,因而參加成人高等 教育學習。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
(一) 主觀認識不夠
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識。 這種心態制約了論文質量的提升。加之長期以來, 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論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傳統標準和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部分 學生畏懼心理凸顯,難以激發寫作興趣,甚至出現 畢業論文抄襲、下載或請人寫作的現象。
(二) 知識結構系統性弱
成人學生經過實際工作,知識的運用和技術的 選擇上有了明確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 和技術熟悉、熟練,不用的生疏甚至遺忘,知識呈 點式或間隔狀態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知識結構不合理,運用能力不強,導致論文寫作時 很難將系統性的問題表述清楚。根據多年的統計分 析,65%的學員論文存在結構混亂、邏輯不嚴謹、 條理不清楚等問題。
(三) 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論水平不夠
成人學生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中,表現出個體實
踐技能性突出的環節準確透徹、論證嚴密,而不熟 悉的環節顯得脆弱,論文忽深忽淺,知識運用不在 同一層面上,削弱了學術論文的特性。據統計分析, 有55°%左右的論文存在口語過多、專業性表述不 清、參考文獻引用欠缺等問題。
(四) 畢業論文教學與指導不力
由于學生本身文化基礎薄弱、專業理論水平不 高,加之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 期,課時較少,以及教師在講解時往往只從自己的 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和引導,難以與學生的工作實踐 及其專長有效對接,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 感,無法有效達到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目的。
(五)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學管理部門聯 合指導教師來共同實施的,從選題到收集資料、做 實驗、做調查,到論文的開題、撰寫、修改、評閱 直至畢業答辯,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 程規范,不能馬虎從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 些環節和流程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教學管理部門 更多地關注最后的結果,卻忽視了對于決定論文成 敗關鍵的中間環節的管理。管理部門的過程管理不 到位,畢業論文的程序和環節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響其質量水平。
三、根據成人學生特點,提高論文寫作質量的 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是對其綜 合素質和能力的整體評估,是獲取畢業證的前提條 件之一,還是在工作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形成 的能力進行實踐的基礎。其次,指導教師必須提高 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認識,應結合成人大學生的特點 和基本情況積極有效地進行論文指導,這是全面提 高畢業論文的關鍵。最后,教學管理部門的認識提 高是論文整體質量能否提高的保證。因此,需加強 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把畢業論文工作提高到與 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認識到畢業論 文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 創新論文評價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較 豐富,職業性特點突出,專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但工作、家庭壓力重。因此,必須 根據其學習特點,認真總結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成人大學生工作實際為基 礎,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為主 要內容,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成人大 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改革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據統計,2008年以來,有85%左右來自于生 產一線的學生從未寫過專業論文,不知道論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標準等。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改 革教學計劃安排,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由最后一個 學期提到第三學期進行,便于讓學生盡早掌握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和要求。第二,應加大畢業 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課時數。傳統的面授課時安 排僅為8學時,對于論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學 生來說,明顯偏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合理的 課時數應為20— 24學時。第三,科學合理把握教 學重點。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要求、論文結構、論 文選題、論文材料收集、論文撰寫等應作為面授教 學重點。第四,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方 法。授課教師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成人大學生畢業論 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有針對性 的教學,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教學目標。
(四)多管齊下,加強論文寫作引導
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是作為引導、規范 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專 業課程是啟發學生寫好論文的保障。僅僅依靠課程 面授教學難以解決學生論文寫作的全部問題,無法 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畢 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模式,各門課程的教學應 以基本知識點為基礎,以專題論文寫作為主線,課 外作業安排相關課程的專題調研以及實踐報告,并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以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進行撰寫,任課教師進行認真點評,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選 題、收集資料、論文撰寫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學 時,及時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名單和基本信息, 指導教師以課程面授教師為主,搭建師生相互交流 的平臺,增強學生論文寫作的信心。經不完全統計, 2008年以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關學術刊物公開發表 文章,畢業論文一次通過率達到70%以上。
(五)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管理 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畢業論 文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核 心。第一,要選配好指導教師,強化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有效指導是提高論文質量的 重要保證,指導活動貫穿于論文寫作的每一個具體 步驟。要求指導教師從學生選題、查資料、調查、 實驗,到論文開題、撰寫、修改、定稿等全過程進 行引導。第二,應規范論文評審意見。根據成人大 學生的特點,對于論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 點評,盡量詳細地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第三,充 分利用電子網絡,及時反饋論文評審意見。傳統的 論文評審是由學生打印好畢業論文郵寄到學校-學 校分發到論文評審指導教師-評審指導教師將論文 評審意見反饋到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論 文評審意見郵寄到學生。不僅耗時,而且溝通不暢。 因此,應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改革評審手段和方式。 另外,嚴格畢業論文答辯,不僅能為畢業生相互學 習提供寶貴機會和平臺,也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或 請人寫作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質 量。
摘要:一串紅花序修長,色紅艷麗,花期又長,適應性強,是潞安礦區布置花壇、會議、各種慶典活動的主要花卉之一。本論文主旨從栽培管理方面介紹了適于該地區的種植方法,并且對一串紅的延長花期方面做了詳細論述,提出一些新的適于本地區栽培的方法。
關鍵詞:潞安礦區;一串紅;栽培技術
一、一串紅的栽培技術
第一階段:苗床整制。在溫室內用磚砌成東西向的長方形育苗床。 根據我礦區的需要,五一節和國慶節用花,我們每年播種兩次。五一節用花,我們自己采收的種子應在12月上旬在溫室內播種,國慶節用花應在4月中下旬播種,矮串紅種子可相應推遲20-30天播種。每平方米播種3—4克,用粗質蛭石覆蓋種子以蓋住種子為宜。苗床上加上弓形架,然后蓋上農膜,可縮短萌芽、出苗期,并可提高出苗率。
第二階段:室溫保持在18-20℃時,約7天左右,子葉便可露頭,當子葉完全展開后,要掀開農膜一角透氣,降低土壤水分,以便萌芽和根系發育。在這個階段,當表土發黃時,堅持在早晨用潔凈水澆灌,這樣可使植株葉子在晚上干燥,以防疾病的發生。
第三階段:當長出一對真葉后,要逐漸揭去農膜,這時要避免植株持續萎蔫,但要等到土壤徹底干燥才澆水,(即土壤表面出現小的裂縫時再澆水),這樣可促進根的生長,同時可控制幼芽的生長。每澆水2—3次,施肥一次。在這個階段要用硫酸鎂或硝酸鎂補充1—2次鎂,但不要將硫酸鎂和硝酸鈣混合,否則會產生沉淀物。
第四階段:當真葉長出2對后,即可進行移植。之后,便進入旺盛生長期,在這個階段如果溫度降低,會出現下部葉子變黃、下垂、分根慢等現象。此時可施用腐熟的人糞尿或餅肥水。一串紅從生長到結束的溫度為夜間13—16℃,白天16—18℃。在保持適中溫度的同時,要盡可能提供光照。在控制植株高度方面有兩點要注意,一是一旦植株根系觸及到盆壁,要等到葉子稍有點萎蔫再澆水;二是通過控制施肥來控制高度,尤其是磷和銨。
二、一串紅生長期技術管理
1.移植:當幼苗生長到2-3對真葉后,即可進行移栽。移栽時盆栽土都要施足基肥,隨栽隨即澆足定根水,然后置遮陽處7天,即可返活。這時澆水,要等盆土表面發黃后再澆水,否則澆水太多,根系不能正常呼吸,爛根而死。
2.摘心:定植后當真葉長到4-6片時,要打頂則留下2片葉子,促發側枝生長,當側枝上葉子長到4-6片時,再打頂留下兩片葉子,這樣反復摘心,可促使植株矮壯、豐滿、花密。同時,還可利用這一特性來根據需要,調節花期。例如要使國慶節開花鮮艷而整齊,可于9月1—5日作最后一次摘心
3.除蕾:一串紅在生長期間能多次開花。一般在氣溫20—25℃和短日照條件下,新梢紅經25天生長又可開花。我們在2006年七一慶祝黨的85周年時,購買了2000余盆串紅裝點會場,過后,我們及時剪除殘花,并加以追肥,在國慶節又長得枝繁葉茂,花開艷麗。因此,在一串紅開花后要及時剪除殘花,減少養分的消耗,促使再度開花。
三、一串紅生長需要技術管理
1.水肥控制。一串紅喜肥,生長期間每半個月澆一次腐熟的糞肥水或餅肥水,也可增施腐熟的有機肥。生長后期,可每隔10天噴施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滿足植株對磷、鉀肥的需要。使開花繁盛。
2.光照調節。一串紅為陽性植物,生長、開花均需要陽光充足,光照充足還有利于防止植株徒長,但在光線較強地區,要避免陽光直射,晴天在適當遮蔭降溫。
3.溫度控制。上盆后溫度可降低至18℃,開花前后可適當再降低溫度,這樣能形成良好的株型,植株在5℃以上就不會受凍害,10—30℃均可良好生長。
4.花期控制。要保證一串紅能在全年各大節日準時開花,除了抓好以上技術管理外,還要確定最后一次摘心時間,以實現花期準確控制。一般最后一次摘心,在花前25—30天。
5.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病害有猝倒病、葉蜓病、霜霉病和花葉病。(1)猝倒病可用殺毒礬800—1000倍液防治;(2)葉蜓病、霜霉病可用5%代森鋅可濕性0.2%的溶液噴灑;(3)花葉病,又叫一串紅病毒病,其表現癥狀為葉片發黃、變皺、變小、整株萎縮不長,直至死亡。由于此病多為蚜蟲傳播引起,在防治中就采用殺蚜防病的方法,葉片嚴重發黃時可用維果,即乙二胺四乙酸合鐵2000—3000倍液噴1—2次,每周一次效果較好,轉綠較快。
蟲害常見蟲害有白粉虱、蚜蟲、紅蜘蛛。(1)白粉虱吸食汁液會導致葉片褪色、卷曲、萎縮,而且也經常成為各種毒素的傳播媒介,可用0.01%的溶液噴殺。如果是在溫室等密閉的環境中,用熏蒸劑強力棚蟲11號熏蒸效果更好,連續2—3次,可徹底消滅溫室白粉虱;(2)蚜蟲通常集中在嫩芽、嫩葉、嫩枝上刺吸汁液,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縮變形,蚜蟲還分泌蜜露污染植株,并誘發霉污病等病害,可用萬靈600—800倍液噴殺;(3)紅蜘蛛多在葉背刺吸葉汁,常造成葉片變色甚至卷曲,可用0.01%的三氯殺螨醇溶液噴殺。
四、延長一串紅花期的方法
一串紅株型整齊,枝繁葉茂,花色鮮紅亮麗,是節日綠化花卉的主角。它的花期可以延長,觀賞價值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們花房經過幾年的精心培育,試驗種植,采取下述二方面的措施,終于在我們潞安礦區達到了證實。
(一)讓一串紅在北方五月進入盛花期。
種雜交當代矮串紅的觀賞價值較高,生長期也短,約80至100天,應在有保溫設施的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內,于1月下旬播種,才能保證五·一開花。而高串紅則長達4、5個月應在上一年的12月上旬播種,才能保證五·一開花。一串紅從一對真葉出現到第二對真葉形成,容易發生立枯病,一旦發病,蔓延迅速。種子和苗床土壤帶菌是內因,菌床低溫高濕、小苗擁擠、不通風透光是外因。防治上要在殺菌劑拌種,苗床用土消毒處理的基礎上,撤除覆蓋薄膜降低濕度,并讓幼苗接受陽光。
扦插一串紅嫩枝扦插極易成活,只需50天就能培養出枝葉豐滿盈盆、多個花穗競相開放的盆花。扦插的基礎是在頭一年的10月份,選健壯的植株,每株選留三、五個壯枝,每枝只留5至6厘米剪截。然后移到塑料大棚內密植,盆栽時則搬入大棚堆碼上垛,澆透水后覆蓋塑料棚膜越冬。冬季只需對大棚進行常規的保溫、采光管理,3、4月份這些母株上會抽生大量的新枝,供用于扦插繁殖。5月用花可提前80天扦插,7月和國慶用花可提前70天扦插。
(二)加強管理,讓一串紅盛花期經夏到秋。具體采取的措施:1.提高土壤肥水含量和根系的吸收供應能力。實踐證明,定植前按每株10克二銨施足底肥,以后結合鋤草和澆水,每半個月施一次餅肥水,或腐熟的有機肥,還可每株每月按復合肥3至5克追肥。再加上適時澆水防止干旱,基本上可以滿足植株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2.控制花穗和結籽,協調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從盛花期開始,要及時剪掉開敗的花穗,但保留下部的葉片,以控制花后結籽。密枝、弱枝、下垂枝和短枝上的花穗,觀賞價值不高,但消耗營養不少,常與枝葉生長爭奪營養,破壞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協調。因此要疏除這些花穗,不待其伸長,更不使其開放。這樣就改善了枝葉生長的營養狀況,使植株在盛夏依然有能力抽生健壯枝條和花穗,使一串紅在炎熱的夏日依然鮮花盛開,持續到9、10月份,從而延長盛花期提高觀賞價值。
參考文獻:
[1]顧炳國.《一串紅栽培技術要點》.國土綠化,2003.
[2]李彥國.《一串紅的栽培與管理》河北農業科技,2001.
關鍵詞:路基 荷載穩定性質量含水量防治
中圖分類號:F253文獻標識碼: A
路基是路面的基礎,它和路面共同承受行車荷載的作用,沒有堅固、穩定的路基就沒有穩固的路面,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是保證路面強度和穩定性的先決條件,路基的強度與穩定性,受水、溫度、土質的影響,路基的常見病害就是沉陷,而由于路基土中含水量偏大造成壓實度不足引起沉陷的事例最多,因為土中的水分過大,土粒被水膜包圍而分散得過遠,含水量越大,水膜越厚,水分不能排除,由于水的密度比土的密度小,因此土的密度反而下降了,因此,在壓實工作中經常注意并檢查土的含水量,并視需要采取相應措施,盡可能消除和減輕水對路基造成的危害。
確保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手段路基強度,壓實度,含水量。先進的設計施工是確保路基強度的先決條件,而嚴格檢查、測試才能使好的設計和施工落到實處,所有的路基填料都要經過施工監理人員檢驗并認可才能使用。另外,在合理使用路基填料方面,對于用不同強度的土所填路基的部位也是很講究的,特別是土質變化較多的路段更應引起注意,不允許將CBR值較大的土填在CBR值較小的土層下面,也不允許將CBR較小的土填在路基頂部。
1 確保路基強度的有效措施
高等級公路沿線及附近的水文、地質和筑路材料的調查、試驗是保證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基本條件。因此,不論是施工監理人員,還是承包單位,都必須集中全力,認真細致地做好沿線土質調查和取樣試驗工作。關于水文地質調查和試驗方面的工作,除調查當地的氣溫和降雨量外,還應調查地下水的深度、流量、流向,以便采取相應的處治措施和選擇合適的路基材料。關于土質調查和試驗,主要是調查挖方路基頂部填方原地面以下的土壤類型。對于軟土地段,還要做貫入度、沉降、固結試驗,并根據試驗結果,提出相應的處治方案。關于筑路材料的調查和試驗,主要是對沿線挖方及附近的各類土壤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試驗,摸清可用作填料土的質量和數量,以便合理地調配使用。尤其在丘陵和山區地段,土質變化是很大的,每個山頭挖方的深度不同,土質也不一樣,切不可草率從事。
2 壓實度是填土工程的質量控制指標。
先取壓實前的土樣送試驗室測定其最佳含水量時的干密度,此為最大干密度。再取壓實后的土樣送試驗室測定其實際干密度,用實際干密度除以最大干密度即是土的實際壓實度。用此數與標準規定的壓實度比較,即可知道土的壓實程度是否達到了質量標準。
2.1公路路基的壓實度是體現整個公路結構質量的關鍵.以路基能夠達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壓實度為目標來確定實際施工操作方法及目標,提高了對填土厚度控制、含水量控制、碾壓程序及壓實度檢測的系列控制措施,確定了最少碾壓遍數,達到最佳壓實效果的方案,保證公路路基的結構質量
2.2在路基施工過程中,為控制好路基壓實質量,提高現場壓實機械的工作效率,需要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1)通過試驗準確確定不同種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是現場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實際施工中,填土的含水量是一個影響壓實效果的關鍵指標,路基施工中當含水量過大時應翻松晾曬或摻灰處理,降低含水量;當含水量過低時,應翻松并灑水悶料,以達到較佳的含水量。
3)是分層填筑、分層碾壓。施工前,要先確定填土分層的壓實厚度。最大壓實厚度一般不超過20厘米。
4)是加強現場檢測控制。填筑路基時,每層碾壓完成后應及時對壓實度、平整度、中線高程、路基寬度等指標進行質量檢測,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后方能允許填筑上一層填土。
3 導致路基濕度變化的水源有以下三種
3.1大氣降水,通過路面、路肩和邊坡滲入;
3.2邊溝水及排水不良時的地表積水,以毛細水的形式滲入;
3.3靠近地面的地下水,借助毛細作用上升到路基內部。
4 地表水來源
4.1雨雪直接降落到路面和路基工作區域內的大氣降水形成的地表徑流。
4.2從路基上方地面匯流進入路基工作區內的徑流。
4.3沿水道由遠而近流來橫貫路基的河、溪水流。
5 地下水來源
5.1從地面滲入地下尚未達到局部隔水層或透水層的上層之流水。
5.2在地面以下第一個隔水層以上的含水層中的潛水。
鑒于以上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將對路基產生危害,必須做好地基的排水。
6 防治措施
對于以上兩種水源,采用地面排水??h鄉公路路基地面排水主要是通過全線貫通的邊溝來進行的,邊溝的橫斷面形狀常用的有梯形、矩形、三角形。一般情況下,土質邊溝采用梯形,內側邊坡不陡于1:1.5,公路過街路段邊溝宜采用漿砌片石矩形邊溝。為了保證邊溝迅速排水,邊溝縱坡一般與路線縱坡一致,并不得小于0.5%,以防淤積。
7 影響路基的水流可分為地面水和地下水兩大類,與此相適應的路基排水工程,則分為地面排水工程和地下排水工程。
7.1中央分隔帶排水及護坡道
中央分隔帶排水設施是由于高等級公路的修建才出現的。中央分隔排水設施由縱向排水溝(明溝、暗溝)、滲溝、雨水井、集水井、橫向排水管等組成。至于采用何種形式,可視公路等級及排水條件設計適合于本地區的中央分隔帶排水溝管形式。
7.2排水設計對于公路路基的穩定性及路面的使用壽命有著顯著的影響。公路排水設計應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要考慮如何減少地下水、農田排灌水對路基穩定性及強度的影響,一般稱之為第一類排水;其二是要考慮如何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減少雨水對路基、路面質量的影響,減少因路表水排水不暢或路表水下滲對路基、路面結構和使用性能產生的損害,這稱為第二類排水。 第一類排水設計通常采用適當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設置隔水墊層等辦法。施工期間一般都考慮在施工前開挖臨時排水邊溝,排除施工期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同時在路基底部摻加低劑量石灰處理設置40cm厚的穩定層等。采用這一系列措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類排水設計一般包括:
1)通過路面橫坡、邊溝、邊溝急流槽等,將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以外;
2)設計中央分隔帶縱向碎石盲溝、軟式透水管及橫向排水管,將施工期進入中央分隔帶的雨水及運營期中央分隔帶的下滲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
3)設計泄水孔以迅速排除橋面水;
4)設計中采用瀝青封層、土路肩縱橫向碎石盲溝或排水管,將滲入路面面層的水引出路基之外。公路路基邊坡的質量和狀態能否持久而穩定、能否經得住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損壞,通常用邊坡穩定性來評價。邊坡的地質條件、水文條件、地形地貌和新構造運動等自然因素是對邊坡穩定性起決定作用的關鍵因素,而地下采掘、開挖坡腳、人工削坡等人類的工程活動對邊坡穩定性負有重大影響。路基邊坡穩定性(或狀態改變及損壞)是上述因素綜合作用的反映,邊坡穩定性和各種因素構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整體、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改變往往會誘導其它因素改變,進而引起邊坡原有穩定狀態發生改變。
8 路基邊坡損壞形式及特點
路基邊坡在自然條件下的損壞,有多種形式和各自的特點。
8.1 滑坡部分巖(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帶)緩慢地、整體地向下移動,一般分蠕動變形、滑動破壞和漸趨穩定等三個階段。因下伏巖層壓縮,邊坡沿巖(土)體內較陡的結構面發生整體下坐(錯)位移,稱為坐(錯)落。組成邊坡的巖(土)體常不發展為連續的滑動面,而順著邊坡方向發生塑性變形,則稱為傾倒。
8.2 崩塌整體巖(土)塊脫離母體、突然從較陡的邊坡上崩落下來,并順著邊坡猛烈翻轉、跳躍,最后堆積在坡底,稱為崩塌。懸崖陡坡上的個別巖塊突然下落,稱為墜落的巖塊或危石。
8.3 剝落 邊坡表層巖(土)體長期遭受風化,在沖刷和重力作用下巖(土)屑(塊)不斷地沿著邊坡滾落、堆積在坡底,即為剝落。
9 影響路基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影響路基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包括地質條件、水文條件、新構造運動、地形地貌、自然氣候和人類的工程活動等。
9.1 地質條件
9.1.1巖(土)體的地質性質巖(土)體的力學性質決定了邊坡穩定性的喪失方式,如堅硬巖石邊坡失穩以崩塌和結構面控制型失穩為主,而軟弱巖石則以應力控制型失穩為主。巖(土)體的工程地質性能越好,邊坡穩定性越高。
9.1.2地質構造因地質構造關系到巖(土)體結構面的發育程度、規模、連通性、充填程度和充填物成分、以及結構面的產出狀態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因此在分析巖(土)體結構面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時,要充分注意巖(土)體結構面的產出狀態與邊坡面的相互關系,亦即結構面與邊坡面的組合不同,邊坡穩定性分為反傾穩定、順傾穩定等不同形式。
9.2 水文條件“十個邊坡九個水”形象地說明了邊坡穩定性與地下水的活動關系。由于巖(土)體的力學性質受水的影響很大,地下水富集程度的提高不僅增大邊體下滑力,而且降低軟弱夾層和結構面的抗剪強度,導致滑動面的抗滑力減小。因此,治理邊坡也往往是由于改善了水文(地質)條件而獲得成功。
9.3 新構造運動新構造運動(地震)最容易引起邊坡形態、產出狀態及水文(地質)條件發生改變而導致邊坡失穩,其原因是地震產生的水平地震附加力促使邊坡的下滑力增大、滑動面的抗滑力減小。
9.4 地形地貌邊坡的形態和規模等地貌因素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較為明顯,即不利形態和規模的邊坡往往在坡頂產生張應力,并引起坡頂出現裂縫;在坡底產生剪切應力而促成剪切破壞帶,這些作用均極大地降低邊坡的穩定性。此外,邊坡面與地質結構面的不利組合還會導致邊坡結構控制型失穩。
9.5 自然氣候大氣降雨是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源,氣候類型不同時大氣降雨量也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地區,由于大氣降雨量不同,即使其它條件相同,邊坡穩定性也不相同。
10 路基邊坡的防護與加固
10.1
1)根據當地氣候環境、工程地質和施工材料等情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用適當的工程類型或采取綜合措施,以保證公路路基的穩定,并不要隨意取消或減少必要的邊坡防護工程措施。
2)在不良的氣候和水文條件下,對粉砂、細砂與易于風化的巖(土)石邊坡以及黃土類邊坡,均宜在土石方施土后及時防護。
3)對于沖刷防護,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壞作用較弱地段,在沿河路基邊坡設砌石護坡、石籠和水泥混凝土預制板等,以抵抗水流的沖刷和淘刷。
4)坡面防護一般不考慮邊坡地層的側壓力,故要求防護的邊坡有足夠的穩定性。
5)對高而陡的防護構造物,設計和施工時要設置便于檢查、維修的安全設施。
10.2 坡面防護
10.2.1種草及鋪草皮
種草和鋪草皮防護適用于邊坡穩定,坡面沖刷輕微,且宜于草類生長的土質路堤和路塹邊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結表土、增強路基的穩定性。
10.2.2植樹
在路基邊坡上合理地植樹,對于加固路基有良好的效果。也可和種草、鋪草皮配合采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護層。
10.3 沖刷防護
公路路基和邊坡的沖刷防護技術設施包括護面墻、干砌片石、漿砌片石、水泥混凝土預制塊等。
10.3.1護面墻防護
為了覆蓋各種軟質巖層和較破碎巖石的挖方邊坡,免受大氣因素影響而修建的墻,稱為護面墻。護面墻多用于風化的云母片巖、綠泥片巖、泥質頁巖、千枚巖及其它風化嚴重的軟質巖石,以防止繼續風化。護面墻除自重外,不承受其它荷載和墻后的壓力。因此,護面墻所防護的挖方邊坡陡度應符合極限穩定邊坡的要求。
10.3.2干砌片石防護
較軟的土質路基邊坡因雨水沖刷會發生泥流、拉溝與小型溜坍,或有嚴重剝落的較質巖層邊坡,周期性浸水的河灘等均可采用干砌片石防護。
10.3.3漿砌片石防護
路基邊坡小于1:1的土質或巖石邊坡的坡面防護采用干砌片石不適宜或效果不好時,可采用漿砌片石護坡。采用漿砌片石護坡時應在路堤沉實或壓實后施工,以免因路堤的沉降而引起護坡的損壞。
10.3.4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防護
在選擇設計路基邊坡沖刷防護類型時,有些地區缺乏片石、塊石材料,此時可選擇水泥混凝土預制塊防護。它比漿砌片石防護能抵抗較大的水流速度和波浪的沖擊。
論文主要對路基施工中的土石方工程、特殊地基處理以及路基的排水作了介紹說明,針對特殊地基的處理采用了較大篇幅,其中針對不同地基采取不同的施工工藝,主要是提高地基承載能力和保持路基整體穩定性 。
參考文獻
[1] 李朝輝.公路施工技術[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本書編委會 公路質量員[M] 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9
[3] 聞德云 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質量控制技術手冊[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4] 王首緒 公路施工組織及概預算[M]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
[5] 馬先超 公路路基施工方法與質量控制相關探討[J] 四川建材,2010
[6] 孫穎,孔曉波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重點的分析[J] 中國新技術新產品?工程技術,
[7] 徐永遠,方大云高速公路質量通病防治 [N]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8] 趙海瑜公路施工中的質量控制[J] 交通世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