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古代文學常識

      古代文學常識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古代文學常識

      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第1篇

      為此,我們申報了“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教改課題,該項目分別獲得我們所在學院和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立項。新的教學模式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師生互動,相互啟發,集思廣益。我們甚至大膽地提出師生互教,這一點考驗老師的自尊心。其實學海無涯,面對無邊的知識的,每一個人都是渺小的。在網絡時代,學生在某方面超越老師既不奇怪也不必驚慌。

      一、困難與對策

      研究式教學模式的展開,困難與阻力無疑是存在的,當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教學模式所形成的教與學的心理定勢與教學習慣,對接受并極積參與研究式教學是一種阻力。人們按照習慣或原有模式行事,往往覺得較輕松;而新的習慣與行為模式的形成須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開始是不適應的,甚至是痛苦的;但是一旦變成了新的習慣與模式,就會同樣感到輕松,甚至能夠讓參與者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愉悅。

      第二,研究式教學必須具備一定規模的圖書資料,目前我們這樣的地方新升本科院校圖書資料還不能充分滿足研究式教學的需要。由于這些地方本科院校大都處于較偏遠的地區,經濟文化欠發達,社會上的其他圖書館的資源也非常不足,使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改革產生了一定的困難。然而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網上資源十分豐富,只要我們善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資源的不足。

      第三,如何發揮研討課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教改成功的關鍵。討論課對教師的掌控能力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求老師有充足的教學準備,具備解決多方面問題的能力。比如,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式學習,如何調控課堂氛圍;如何調動所有上課學生的極積性,解決好點與面的關系;如何掌控課程教學的進度;如何使教師的講授與點評既有深度又有針對性;如何指導學生對討論的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式學習,如何收集、整理和積累研究式教學的資料等等。這些都必須在教學過程中一一加以解決,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老師與學生都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具挑戰性,師生雙方的能動性進一步被調動起來,教學活動更具有活力。

      第四,如何將課堂教學向課外拓展,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教學活動,也是教改的重要環節。如舉辦讀書報告會,開展征文比賽,成立專業興趣小組,創辦內部專題刊物,外請專家講學等等,通過一系列課外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培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第五,如何改革學生成績的評定方式,如何更科學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是教改過程中的一道難題。研究式教學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不僅要看結果,更要看過程;不僅要看期未成績,還要看平時參與討論、撰寫讀書筆記和研究式小論文的情況;不僅要看課程學習情況,還要看課外及社會實踐的情況。因此對學生成績的評判也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一個全方位的考量體系,而不是單純的看學生的期未考試成績和平時作業。要糾正一些學生僅僅滿足于考試過關拿到學分的消極態度,要把古代文學的學習作為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陶治情操、提高素質的重要方式,并把這些方面作為個人主動追求的目標。

      二、善事與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有效地開展研究式教學,我們要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例如,必須教會學生如何檢索和利用古代文學的文獻資料。學生不會利用資料,僅從老師講課中被動地獲取的知識,其知識量是有限的,而且這種嚼飯喂人的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在教師方面可能是苦口婆心,而在學生方面卻并不一定受益。學生學會研究式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文獻學知識。就拿查找人物資料來說,人物資料在文獻中的分布以史部傳記類書籍最為集中。傳記類圖書中有人物的行狀、年譜、宗譜,還有匯集多人事跡的傳紀資料集。例如,張撰寫的《漢丞相諸葛武侯(亮)傳》、呂大防撰寫的《杜工部年譜》、記載朱熹家族有關資料的《紫陽朱氏建安譜》,以及朱熹撰寫的《名臣言行錄》,元代辛文房撰寫的《唐才子傳》,清代阮元的《疇人傳》等,都在史部傳記類書籍中,利用傳記類圖書可以找到研究對象的大部分資料。此外,正史中的本紀、列傳部分有很多人物資料自不待言,而筆記野史中的人物資料也應引起高度重視,如《世說新語》《大唐新語》《唐摭言》等也有大量的人物資料。此外,還有書目提要中的傳記資料,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但對歷代一萬余種圖書的內容得失、版本異同進行評論的考訂,并且對作者的爵里生平、人品學術亦多有論述。另外,詩文總集中的小傳也不乏人物資料。唐人編選的唐詩總集如《河岳英靈集》《國秀集》《中興間氣集》《極玄集》,往往載有入選作家的字號、籍貫、仕履,能為進一步查找資料提供線索。又如沈德潛的《國朝詩別載集》、王昶的《湖海詩傳》、符葆森的《國朝正雅集》,據統計載有三千多詩人的小傳,而民國時期徐世昌的《晚晴詩匯》收詩人多達六千余人,亦大都附有作家小傳。地方性的文獻資料,如《江蘇詩征》《江西詩征》《兩浙軒錄》《兩浙軒續錄》等等,也收有大量的人物資料,其中后兩部書選錄了浙江自清初至晚清九千多名詩人的小傳和作品。再則,別集中的人物資料也十分豐富,不過這些資料比較分散,查找利用不太容易。但也有些工具書可以利用,如陳乃乾編的《清代碑傳文通檢》,把清代很多別集的碑傳文按碑傳主的姓名編出索引,為利用別集中的人物資料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最后,方志中的人物資料也十分寶貴,古代方志中的人物門、職官門、雜記門等往往有不少人物資料。如南宋史安之修、高似孫撰的《剡錄》卷五收錄了許詢、孫綽、王羲之、謝靈運、孫稚圭等人的資料。而康熙年間徐相國等人撰的《湖廣通志》、清代鄧顯鶴輯的《沅湘耆舊集》、陸寶忠編的《沅湘覽秀集》等等有關地方志資料對查找人物資料也是非常有用的。

      進行研究式學習必須具備目錄學方面的基礎知識,了解我國古代圖書分類的情況,這對我們查找古籍很有幫助。如要查找《瀛奎律髓》一書,不明白這本書的內容和體例,對古籍的分類方法又不太清楚,不知道這是一部詩歌總集,而誤以為書中有大量論詩之語,就到《四庫全書》詩文評一類中去查找,結果是找不到的。其實這部書收在集部的總集類中,有人把《瀛奎律髓》作為詩話著作,是因為書中不僅匯集江西派詩人的詩作,而且有江西派詩許多作家的小傳和大量的論詩之語??梢娏私夂驼莆罩袊诺湮墨I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三、個案與體會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研究式教學的關鍵性環節。人們一般習慣于消遣式的閱讀,閱讀過程中未能發現問題,這樣的學習往往只能停留在表層,知識與能力難以得到深化。尋找問題式的學習與此不同,有時一個小小的問題深入挖掘下去會越挖越深,知識就象滾雪球似的增加,甚至于能夠發現大的學問,產生重大的創造性成果,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

      在教改中,我的一位學生在閱讀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有關中唐著名詩人劉長卿的相關資料時,發現一個句子讀不通,前來請教。原來是《唐代詩人叢考》引用《皇甫持正集》卷四的一句話:“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阮籍為老兵矣;舉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眴为毧催@一句,不太好理解。其實這是一句很有名的語句,宋元以來著書人常常引用,其意思是說后世有些儒生自己學問不深卻自視甚高,菲薄前賢,目空一切。《皇甫持正集》引文前還有:“乃至有一謙三十年之說”十字,引文后面還有:“書未識偏旁,高談稷契;讀書未知句讀,下視服鄭,此時之大病”等數語。引文未引全句,所以不太好懂。通過進一步查找資料發現“舉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句中“舉語”一詞,很多不同版本都作“筆語”?!芭e語”是古人常用語,“筆語”則不可通。傅先生引用的明代毛晉汲古閣本作“舉語”,沒有錯誤,汲古閣本版本價值較高,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唐人作文尚很重視駢偶,“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阮籍為老兵矣;舉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書未識偏旁,高談稷契;讀書未知句讀,下視服鄭,此時之大病?!睆暮竺娴摹芭e語”“讀書”“書字”(宋代有的引文“書”后有一“字”字,今本《皇甫持正集》當是有奪文)三個詞語來看,這是鼎足對語,可知首句“詩末有劉長卿一句”前應還有一字,方才符合對偶的要求。元代陶宗儀《說郛》卷三十五引此文即為“讀詩末有劉長卿一句”,可見“詩”前有一“讀”字。汲古閣本《皇甫持正集》中已經脫去此字,傅先生據汲古閣本,所以引文也漏了此“讀”字。這說明即便是好的版本,也不是沒有問題,讀書求真,何其不易!學生茅塞頓開,我也有新的收獲,真所謂教學相長啊。至于前一句“一謙三十年之說”,仍然是個疑問,古人常說“一謙而四益”,這句話最早出處是《漢書?藝文志》道家類小序,顏師古的注釋為:“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币馑际侵t虛的人,天、地、神、鬼、人都會益助他。顏師古的話又是出自《易經》的《謙》卦中的《彖》辭。至于“一謙三十年”之說,不明何意。此語在唐以后的文獻中雖亦數見,然而它的最早出處,并且也是唯一出處,卻都是皇甫的《與李生第二書》一文,也許是當時的一句俗語,也可能是皇甫的一個誤筆。這個問題無法解答,只好留待今后了。

      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其意義不低于解決這個問題。而在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獲得新知。開卷有益,探求問題的開卷更有益。學生自主地學習、極積地閱讀、細心地發現問題,師生共同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應該大力提倡。

      參考文獻:

      [1]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0.

      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第2篇

      高職院校把古代文學列為選修課程之一,這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是培養人文素養和梳理價值觀念的重要課程。在高職院校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備課,把教材上的知識內容淋漓盡致地講解給學生,挖掘教材內的精髓讓學生充分吸收。學生也要把這些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聯系到社會生活實踐中來,結合教師的授課內容,深入的感觸古代文學中的思想精華。以下是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二、改善教學方式、豐富教材內涵

      在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改善教學方式,化傳統的一言堂為百家講堂。根據課程的設置和學生的普遍要求,采取因材施教、 因課制宜的教育理念。需要讓學生明確每一節課程的學習內容與目的,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添加一些與時俱進的生活文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帶學生們發覺學習古代文學的樂趣,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在掌握教材學習內容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充分理解學習古代文學的意義。人們可以定期規定學習任務,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通過小組查閱資料、制作PPT的形式來講授同學知識,教師對學生沒有講到的知識點進行補充總結,這樣不僅改善了教學方式,教師還豐富了教材的內涵。

      三、理論聯系實踐、注重開展活動

      現如今,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古代文學學習的熱情不是那么高,對文學典籍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比較差,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古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不夠生動新穎,沒有吸引力。所以,教師應該注重理論聯系實踐,通過多元化的活動來調動課堂學生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方式的課堂或許更能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們在多元化的課堂實踐活動中,學到更多的古代文學知識,在無形中受到文學氛圍的熏陶,培養良好的文學素養。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聯系生活實際,問學生一些關于朋友、友情之類的話題,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能了解學生,也加深了其他學生對朋友、對友情的認識。這些看似與課堂無關的話題,還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體現出學生們多元的思想內涵。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回答,稍作補充或訂正,教導學生們與朋友要友好相處,珍視與朋友間寶貴的情誼。

      四、激發學習熱情、培養鑒讀習慣

      學生在課堂上有旺盛的學習熱情是學到知識的一個前提,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培養學生的鑒讀習慣。這些都需要學生在上好古代文學課程的前提下,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興趣,培養習慣。高職院校古代文學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對人文素質的培養有重要作用,人文素養豐富人們的知識,提升鑒賞水平,對人們的學習和工作能產生積極的影響。希望同學們在課堂中,培養一個輕松活躍的文化氛圍并培養一個良好的鑒讀古代文學典籍的好習慣。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養成每日誦讀文學經典的習慣。例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不僅偏度短小,而且易于理解,日積月累,人們的文化積淀會越來越豐厚。《史記》這本書是筆者個人非常喜歡的,閱讀的過程,就是享受學習的過程。通過讀《史記》,筆者認識了很多歷史人物,掌握了朝代和國家的關系,更了解了很多常識,豐富了大腦,也更加佩服作者的文化功底,寫出了這部絕世奇書。

      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第3篇

      (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江蘇徐州221008)

      摘要:古代文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具體表現在人本思想、和諧理念和擔當精神等方面。古代文學教育者應該努力改進教學方法,加強互動教學,讓學生在接受古代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的同時,更好地認識人生、社會,并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關鍵詞 :古代文學;人文素養;互動教學;大學生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22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2—0049—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學院2014年度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YGJ1431)。

      收稿日期:2014—09—19

      作者簡介:潘莉(1978— ),女,江蘇新沂人。徐州工程學院人文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

      一、人文精神的意蘊及其與古代文學的關系

      “人文”一詞最早見于3000多年前的典籍《易經》:“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保ā兑住べS》)原意是指禮樂教化。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中國古代文學作為重要的人文學科,包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它既是古代先賢圣哲心靈歷程的形象化歷史,又是塑造炎黃子孫人生觀、價值觀的珍貴教科書,永遠值得后人學習。

      中國古代文學體現了古人“關注民生”的“人本”思想。勤政愛民的民本意識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民本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認同,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具人文精神的財富。中國古代文學還體現了古人“人生不朽”的價值追求。早在先秦時期,先賢就已經對人生進行形而上的哲學思考了。他們深刻地意識到肉體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短暫,思考以“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式來提高生命的價值,以達到精神的“不朽”。中國古代文學還體現了“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古代文人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甚至達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很多文學作品都體現著作家對天地自然的精微體悟以及天、地、人之間圓融統一的和諧之美。

      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就是人文精神的寶藏,如何將其挖掘出來,傳播給當代大學生,使他們樹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在文明社會中傳遞正能量,是古代文學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并完成的課題。

      二、互動教學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中的重要作用

      (一)變教師主導為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和探討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古代文學課堂中,教師還是采用單一講解的方式,照本宣科,缺乏感情和激情,自然無法激起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積極性。事實上,古代文學這門課程的價值并不完全局限于文學知識的簡單傳授,而應視之為流動的人生課堂。教師要合理地設計課堂內容,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他們主動探求文學知識之外的人文精神,如古文的美學律動、古人的心理文化等。學生甚至可以直接點評現代作家的創作和古代文學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應該積極互動,深入研討教學中的相關問題,還古代文學課堂以溫情脈脈和生機勃勃。

      (二)變知識灌輸為情感體悟和審美,增強學生和古人之間的精神對話與互動

      目前,高校古代文學課堂普遍存在注重文學史基本知識的簡單講解,輕視甚至忽視作品的朗讀、分析和體悟。戴建業通過對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在內的全國31所高校古代文學課程內容設置情況的統計、分析,認為目前大學中文系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即偏重于文學史線索的梳理和常識的灌輸,相對忽視對文學作品的講習和體悟。這個結論值得古代文學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多年來,受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古代文學教學舍本逐末,將原本富有哲理意蘊內容的理解和體悟變成了支離破碎的字詞默寫、文句簡單翻譯及層次結構分析。這種做法忽略了古代文學作品中豐富的生命精神和生活哲理,扭曲了學習文學的真正意義,導致的結果就是青年學生興趣的萎縮、心靈的枯竭和情感的荒蕪。我們認為,古代文學教學應摒棄泛泛談論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的講述模式,而應更多地關注作家的時代背景、生存狀況及其思想形成,深刻體悟作家獨特的思想意識和人生態度。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思想和理論的角度出發,去認識作家、感受作品,通過作品還原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再現一段段形象的歷史,接受各種富有認識價值的思想與觀念,實現從文學到思想、再到人生的飛躍。

      (三)變就事論事為緊密結合現實,古為今用,強化學生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雙向循環、互動

      當前,高校古代文學教學就事論事、割裂歷史和現實之間的關系也是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誠然,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今天的情況已經不同于古代,但是,古代文學蘊含的很多人文精神具有普世價值,可以超越時空,照亮當代人們的心靈。這種精神是有一定高度的,不是就事論事式的,它要求通過對某事、某物的認知上升到對社會、人生乃至宇宙的觀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作家、作品的基礎上,通過聯想、想象,體悟這些崇高精神并能夠運用其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高校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庭情況各不相同,貧富也很懸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孔子與其弟子子貢的一段對話來對學生進行鼓勵和教化。在《論語·學而》篇里,孔子委婉地否定了子貢滿足于“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的態度,并提出了“貧而樂,富而好禮”的人生追求。這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我們無法改變出身,但是,我們能夠決定自己對待人生和貧富的態度:貧困病患,不忘安貧樂道;富貴安康,仍能溫、良、恭、儉、讓。這樣,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我們都能不拋棄,不放棄,用平和之心堅定地走向預定的目標。

      三、在古代文學教學中加強人文精神培育的內涵

      古代文學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古代文學教學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就是將它們挖掘出來并傳授給學生,以優秀的作品提升其人格,以高尚的精神凈化其靈魂。

      首先,要引導學生關心社會,培養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經世致用。古代文學中既有對社會所有階層提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共同要求,也有對某一個階層提出的“仁以為己任”的要求。與此相關,關懷民生、建功立業便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士子普遍的心理期待和人生追求,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反復歌詠的重要主題。我們研究古代文學佳作,不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其對景物本身的描寫上,而應重點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景物描寫表達對人生與社會的思考的。

      其次,要引導學生觀照自然,領悟人生的哲理和詩意。觀照自然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悟天地之大美,戰勝生活中的苦難,獲得心靈的安寧和幸福。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對自然的觀照中追求人生宇宙的真、善、美,積累生存智慧。黨月異說:“人文精神所具有的超越性,執著于對生命意義的追求,尋求一種人生的信仰,讓人們不因生活困苦而失望,不因環境改變而沮喪,不因遭受挫折而萎靡,不因生活優越而沒落?!痹诋斀襁@樣一個競爭激烈、壓力巨大的社會,古代文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生活的意義和趣味,培育其高尚、完美的人格,從而提高生命質量,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是古代文學教學的最高價值所在,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所在。

      參考文獻]

      [1]戴建業.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現狀與反思[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

      [2]康震.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導向[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1999(4).

      [3]黨月異.中國古代文學與人文精神的弘揚[J].名作欣賞,2010(3).

      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第4篇

      關鍵字:蘇教版;古代文學;教學策略

      步入高中階段,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教育階段針對古代文學教學部分具有明顯的不同,教授初中這一部分的時候老師要淡化語法、詞法、句法,學生在學習時,要借助課文注釋和辭典工具書解讀課文文章內容,但是對古文知識沒有進行明確的梳理,因此教師上課時,會自覺降低教授的內容難度,不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造成學生在對古代文學這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散亂。新課改之后,高中的語文學習要求提高了,學生本身就對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句式這些知識很迷惑,而且還要掌握實詞,虛詞等詞性內容的困擾。學生在考試時,普遍古文方面的得分比較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上課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因材施教,根據課堂教學實施教學策略。

      古代文學是我國文化傳承燦爛的瑰寶,對于它的精華我們要發揚繼承,高中生正處于建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階段,因此學習我國古代文學知識,以史為鑒完善自己,但是鑒于學生對這方面知識薄弱的學習狀況,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時,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整合學生思路,使學生學習得到提高。

      一、注重學生課文預習,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文預習習慣,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又提高了學生的翻譯能力,就教師來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對于古文的預習,教師應該教授給學生分析、閱讀、翻譯古文的方法,比如要求譯文準確精煉的表達原文的意思,在翻譯文言文時要遵循“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并且要符合現代人語言的表達習慣,力求通順優美,語言豐富有張力。其次,學生在獲知方法后,教師在每節課的講課之前,要把下節課課文預習的內容當做作業布置給學生,也就是要求學生通過自己預習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達到對課文內容基本的整體認知目的。學生在課下預習時可以自由結成興趣小組,把預習的內容分小組討論,小組成員都有問題的內容,向老師提問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自身感受古文魅力,閱讀課文,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努力培養他們自主求知的能力。

      二、重視誦讀培養語感,激發學生潛能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課文,特別是古代文言文、詩詞等的語感培養與訓練,高中語文古代文學知識教學不能只是單純地進行課文句子的翻譯和詞語解釋。誦讀是學習古代文言文、詩詞基本的能力,用心領悟通過反復背誦,獲得豐富的文言語感,才能在考試做題時精準的知道作者的用意。學生只有對文章詩詞熟讀的基礎上,才能對詞語進行有效地學習和記憶,增強對課文的理解。熟讀和背誦一些詩詞名篇,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底蘊。

      古文用語凝練簡潔,為學生想象再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在學生在充分理解原文內容后,引導學生合理的想象和聯想,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描寫的景物和人物等方面進行創作,通過對原文內容設計新的場景環境,進行合理想象,增補內容情節,對課文內容進行改寫、補寫和續寫,增加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 激發學生對古代文學的興趣

      很多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古代文學知識的魅力,忽視了對它的學習價值,大多數學生迫于考試的壓力學習古文,容易產生厭煩心理,一小部分學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是因為認識學習古文可以陶冶情操、充實知識。例如,有的是愛好古代文人寫作中透露出的那種古香古色的韻味,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有一種新鮮感;有的同學就是為了獲得高分,在考試中力拔頭籌。根據學生的這些情況,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區分學生學習中不同層次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加強興趣引導,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增加了個人修養。

      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因人而異,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面對學生,要采取多種方式,達到令人滿意的學習效果。運用小組競賽的方法,把學生分成小組,來促進朗讀或背誦,激發其好勝心;注意文章對美的探索,構建優美的情境,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

      講解古文的文學價值和文章的背景情況,使學生理解其意義,增強學習的使命感;設計層次合理、適當反例的習題,摸清其思維規律,舉一反三,促進學生對古代文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古代文學的學習,要積累豐富的知識,要懂得一定的古代文學常識,閱讀量積累的越多,同樣閱讀理解分析能力就越強,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古代文學常識范文第5篇

      所謂人文教育,其本質在于人性教育,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加強受教育者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促進受教育者個人及社會價值的實現。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化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進步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彰顯,再加上人文教育功能的實現并不能一蹴而就,人們的教育觀念開始向科學知識教育傾斜,人文教育逐漸被忽視。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科學知識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對立也屢見不鮮。教師們盲目地認為,為適應當今社會發展需要,讓學生立足于社會,就必須使他們掌握特定的謀生技能,因此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就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一些專業技能課變成老師和學生們重點關注的對象,而文史哲等課程則被置于無關緊要的地位,大學教育呈現出過分專業化的弊端。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并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質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這就告訴我們:教育的核心是人的教育,人的健康全面的發展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重專業,輕人文”的教育觀念則偏離了教育的初衷。高校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基石,因此在高校教學中如何加強大學生的人文教育是關系到整個社會價值導向和整個民族精神塑造的重大課題。

      二、高校日本古代文學史課堂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日本古代文學史的授課對象為高年級日語專業的學生。語言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分注重語言這一工具,認為語言學習的目的無外乎聽、說、讀、寫、譯這幾種能力的習得,語言背后所蘊含的人文知識則無關緊要。部分教師“重專業輕人文”的教育觀更是加深了學生這一錯誤認識。因此,目前高校日本古代文學史課堂出現的問題是,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對教科書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對古代文學史中涉及到的作品及其社會文化現象只字不提或籠統概括;學生則更是出于應付考試、拿學分等目的,機械地學習此課程,教師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日本古代文學史的教化功能,改變過去教學中只重視傳授專業知識的做法,注重人文教育,使廣大學生在學習日本古代文學史的過程中真正獲得心靈的熏陶和升華,“使學生變成歷史意義上、文化意義上、情感意義上、道德意義上的人,實現精神成人的目的”。

      三、人文教育視域下的高校古代日本文學史課堂教學

      (一)分析我國文化對日本古代文學的建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日兩國同屬于漢文化圈,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學的建構,尤其是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古代文學的建構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向學生講授日本古代文學史時,不能忽視中國古代文化的以下作用:奈良時代,漢字的傳入結束了日本漫長的口承時代,使日本進入了文字記載時代,首創了由變體漢文或純漢文書寫的文字文學《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并為假名文字的產生打下了基礎;平安時代初期,日本貴族文化興起,漢字文化更是被置于公眾場合,《凌云集》《文華秀麗集》等大批漢詩集出現在日本文壇,一度占據日本古代文學的主流,掀起了唐風文化的。初期的漢文學模仿帶來了平安中后期的漢文學深層消化吸收,間接地推進了日本文學的“和風化”進程。日本古代文學雙壁《源氏物語》《枕草子》中的白詩受容等就可以反映出中國文學對日本文學的深遠影響。鐮倉室町時代是日本文學發展的特殊時期,這個時期的日本戰亂頻繁,文學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是在中世文學代表作《沙石集》《徒然草》等作品中依舊可以看到中國儒家、道家與佛教典籍及其思想的受容;江戶時代的草子文學、讀本等更是處處有中國明清志怪、傳奇小說的縮影,甚至出現了以中國的小說為題材的“翻案小說”。通過以上的日本古代文學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日本古代文學史是一部日本文學自身發展史的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中國文化受容史,以此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燦爛輝煌及其深遠的影響力,增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使學生樹立起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解讀日本古典名著,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是當代大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素質,審美素養的提升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古代日本文學史課程的講授不僅要包括基本文學常識、文學概念的講解,更要與經典作品的解讀相結合。文學反映的是人與世界的審美關系,對文學著作學習、鑒賞的過程,同時也是審美素養形成的過程。文學經典名著表面上看起來或許只是一次遠離社會生活的個體審美事件,但歸根結底是與某種意識、思想、觀念聯系在一起的,是對客觀世界的人格化處理。在作品的世界里,人的思想、行為在文學藝術中被展示、被感受、被體認,從而在讀者中引起一系列積極的反應。不同時代文化渲染下的讀者對同一作品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審美態度。在日本古代文學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學理論的有效滲透,奠定學生審美意識的思想基石;通過文學經典著作的講讀,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拓展學生的審美視野,真正做到“以美啟真、以美啟智、以美育人”。日本最早的和歌總集《萬葉集》以雄渾、樸實、清新的歌風奠定了日本文學的基礎。其作者層上至宮廷貴人下至普通庶民,題材廣泛還涵括了日本偏遠地區的民歌———“東歌”“防人歌”等,被稱為日本民族的精神故鄉?!度f葉集》是古代日本人民對自身精神生活的直接表露和最真實情感的流露,他們熱愛山水,敬畏自然;忠于國君,奮勇征戰;悼念死者,感傷離別;滿懷希望,追求自由。通過對《萬葉集》的學習,可以讓學生理解用文學來表達對自然及人生的最淳樸的感動———“誠”的文學美意識。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與清少納言的《枕草子》被并稱為日本古典文學的雙壁。作品《源氏物語》以光源氏為主線,描寫了不同身份貴族男女間的戀愛糾葛及生死別離,“美麗”和“哀愁”是貫穿小說的主線。對《源氏物語》的賞析可以讓學生理解日本美學中的“物哀”精神。與此相對,清少納言則一改平安貴族們作品中慣有的感傷情調,采取積極的創作態度,通過對自然和人事的描寫,創造了“明快”的世界,它與《源氏物語》中的“物哀”一起,構成了平安朝文學中的兩大審美趨勢。

      (三)探究文學中日本特有的文化現象,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任何時代的文學都映射著各自發展的歷史背景、社會環境、政治思想以及意識形態等文化內涵。因此,在日本古代文學史課堂教學中,不應局限于文學本身的研究,而應將其上升到文化層面,探尋文學背后的文化意義。日本古代文學史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源頭,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加客觀地理解日本文化,拓寬視野,并用廣闊的視角去比較中日文化的異同,從而加深對中日文化異同的理解,更好地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日本文化向來被稱為“雜合文化”,日本古代文學史中不同歷史階段中國文化的受容,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的這種“雜合性”,了解日本民族自古以來對外來先進事物所采取的慣有的積極吸收、巧妙融合的態度,從而使學生理解當今日本社會對外來文化強有力的兼容和吸收。日本古代文學作品中歌頌自然的作品的大量存在,則展示了日本人對水木山川、日月星辰等大自然的敬畏和熱愛,這與中國古代作品的“詩言志”傾向大有不同。對中日文學差異的講解,有助于培養學生用世界的眼光來看待外來事物和文化。另外,日本古代文學中武家社會生活的描寫則有助于理解日本人所推崇的武士道精神,古代日本稻作文化中則體現了日本人的集團意識。這些異文化的學習和理解,對學生在以后的跨文化交際中能夠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四、結語

      一区国严二区亚洲三区| 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影音先锋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国产精品亚洲аv无码播放|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无码久久99|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福利 |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亚洲理论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7777|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成av人在线视|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资源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亚洲午夜av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v|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