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杉盆景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者:能否請胡主席簡要地給我們的讀者介紹WBFF與WBC2013?
胡運驊:世界盆景友好聯盟雖然由日本發起成立,但是它在大膽嘗試主席輪值制度的過程中,早已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國際組織。此次世界盆景大會完全是由中國(包括臺灣地區)盆景界來操辦的。很多朋友,像中國盆景界知名人士謝克英先生等人,就公開地說過,這不是某個協會或者某幾個人的事情,而是中國盆景界的事。我非常贊同,也十分感動!
記者:大會的籌備工作有哪些最新進展?
胡運驊:2月17日,我們世界盆景友好聯盟與江蘇省金壇市人民政府、常州寶盛園現代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召開了2013世界盆景大會籌備會議。我和WBFF中國地區主席、常州寶盛現代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辛長寶先生,金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許小波先生及金壇市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共20多人出席了這次會議。會上正式成立了籌備機構,并進一步明確了各方的責任與具體工作。會議決定2013世界盆景大會將于明年9月25日至27日在金壇市茅山風景區內的寶盛園舉行。
為了成功舉辦這次國際盆景盛會,許小波副市長表示,金壇市將按照“詩畫盆景,山水金壇”這一主題,以“一盆一景一世界”為口號,將金壇打造成為永久性的盆景花木展示與交易平臺:并且,金壇會用更加開放的意識和姿態,舉全市之力舉辦好、服務好這次大會,確保把這次大會辦成一個綠色、低碳、精彩、成功的國際盛會。
記者:寶盛園是本次大會的主要載體,它的建設直接關系到大會的成敗。請辛總介紹一下寶盛園的建設情況。
辛長寶:我們寶盛園已經于2009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將建成一個以盆景為主題的文化藝術園林。寶盛園主要由盆景博物館、美術館、雕塑博物館、字畫館、科普館、宗教博物館和國文學院組成,園內還將建造生態飯店、星級賓館、高檔別墅、游客中心、兒童游樂園等。在去年8月18日我們WBFF、寶盛園與金壇市三方的簽約儀式上,時任金壇市委書記的方國強先生代表市委、市政府作承諾時,對我們寶盛園的建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籌備工作的重點是結合中國文化元素,高質量地建好寶盛園,把寶盛園建成精品博物園、特色旅游園和文化藝術展覽園,向世界賓客展示金壇生態山水、旅游產業、美麗鄉村、城市風光和人文精神。”
目前,我們寶盛園的建設正在按計劃進行,主要場館已進入內裝修階段。
記者:在申辦成功的兩年多時間里,你們具體做了哪些工作?
硬石類山石要經過鋸截、雕鑿、酸洗、拼接、膠合,才能組合起來,體現構思,但又最忌雕鑿拼接的痕跡,現將加工制作的經驗交流如下。
(一)鋸截
石料比較大的可用臺式切割機鋸截,小的石料可用手提切割機鋸截。切割時選準角度將石料上形態優美的部分鋸截下來,也就是保留石料上天然的丘壑,采用其精華部分,達到去蕪存菁的目的,故硬石加工的成敗就在這關鍵的一刀。因此鋸前必須細細觀察,反復推敲,并用多種造型方案加以比較,使自己認為此造型方案較滿意時然后下手,鋸時力求使石料底部平整,被鋸下的少部分石料翻過來可供配置山腳部位用(如圖一)。
(二)雕鑿
根據石料形態、紋理和造型需要,用手提切割機靈活調整刀片角度切磨出外部輪廓和層次,盡可能利用天然的紋理,切磨掉不協調的部分(如圖二)。
山石雕鑿造型特別要注重以下三個部分的加工:
(1)山頭部分(即山峰部分)
峰有主次之分,主峰只能有一個,客峰可以一個至數個。主峰的形態大小、位置、紋理等都決定了客峰的狀態:主客峰的石種、紋理應一脈相承,但在山頭的排列、高低、形態上不可呆板、等齊、雷同,一定要有口乎應關系和節奏感,耍有動勢和自然活潑感。
(2)山腰部分(即山體的兩條腰線)
山腰忌等腰對稱和僵直呆板,宜一長一短、一陡一緩、要求自然活潑。
(3)山腳部分(坡腳、水腳)
山腳線對于分割水面,產生動態感和深度感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水腳線要曲折回抱、有開有合、虛實相生、含蓄有味,忌直線、弧線和八字線等。
坡腳有陡、有緩、有平,陡山有的坡腳烘托山勢的高大雄偉,多用于近景;斜緩的坡腳要模糊柔和,多作于遠景;低平臺的坡腳要使山和水更加融入自然。
(三)酸洗
鋸截、切磨造型好的石料,上面有污染和切磨痕跡,用普通工業鹽酸進行稀釋,稀釋后用毛刷在山石表面刷均勻,讓其發生化學反應,酸化30-60分鐘,進行沖洗,然后用鋼絲刷或銅絲刷順著皴紋的方向用力拉刷(如圖三)。
(四)拼接
石料經過鋸截,雕琢造型之后往往在形態上不夠完美,需要橫向拼接幾塊補缺。
在山石布局時是要從前后、左右、高低等不同方向與部位縱觀全局,邊審視琢磨,邊加工造型和橫向拼接。通過大小配置,遠近呼應,山水結合,剛柔相濟,疏密相間,動靜映襯等藝術手法來進行合理布局。
筆者多年觀察、蒔養對節白蠟,發現對節白蠟有很多優良的屬性,非常適宜制作盆景,現與全國的讀者交流,期待更多的人能正確看待這一難得的樹種,保護性開發,更好的弘揚盆景藝術。
一、萌發力強,適應能力強。
對節白蠟的下山樁,可以不分季節隨時挖,當然以冬末春初采挖最好,下山樁經截裁后,適當遮陰、澆水,植于土壤中就能成活,用河沙假植成活率更高。樁坯芽點豐富,萌發力極強,根據造型需要可隨時選芽定芽,若出枝不理想,還可靠枝彌補,成功率也極高。
二、不擇土壤,耐旱、耐濕。
對節白蠟成活后上盆,基本上不擇土壤,山泥土、泥沙土、園土、垃圾土,偏酸的堿性土都能長得很好。耐旱抗濕能力很強,有時澆漏了水,葉子變枯,置于蔭處,澆透水,數天后葉子重新長出,照樣成活。盆土偏濕,只要不澆水,照樣生長良好。
三、病蟲害極少,抗病能力強。
對節白蠟鮮有蟲害,蚜蟲、螨蟲、蠟蚧、線蟲、紅蜘蛛,螞蚱等,均不危害對節白蠟。有時嫩芽剛出,薊馬偶爾危害芽梢,數天后芽葉老化,危害自行消除。白粉病、煤煙病、立枯病等均不對其構成危害,非常難能可貴。
四、木質好,光滑結實,耐腐蝕。
對節白蠟樁體,經過不斷砍伐,截裁、蟻蝕、畜啃,留有很多疤痕,洞穴,經石硫合劑處理骨化后,耐腐蝕,耐暴曬,耐雨淋。木質紋理自然、結實、美觀,還可以設計水線,雕琢舍利于,其舍利干的形態之美,完全可以與刺柏媲美。
五、耐蟠扎、耐修剪、好造型。
對節白蠟萌發力強,枝對生,相臨兩對芽出枝互為90度,這是對節白蠟別于其它物種的標志。枝條下蟠扎,很難成型,只要手法正確枝條易定位,易蟠扎:隨時可修剪,截裁,可縮枝;不枯頭,傷口易包卷成“馬眼”,反復修剪易成雞爪枝、鹿角枝,成型裸枝極具觀賞性。
六、枝干、葉顏色美,是盆景中難得的佳品。
關鍵詞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目標定位;基地建設;四川郫縣
郫縣花卉苗木產業發展迅猛,成為四川省重要的花卉苗木產區,但多年來花農只能多品種小批量生產,隨行就市且隨意性大,整體質量水平較低,花木生產普遍重數量輕質量且密度過大,產業效益不突出。在消費市場蘊藏巨大商機的情況下,對郫縣花卉苗木產業功能進行梳理,形成其功能定位,從而進一步分析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建設內容,使郫縣花卉苗木產業具有品牌優勢,提高產業效益。
1郫縣花卉苗木產業功能定位
1.1成都市優質苗木生產基地與成都平原苗木交易平臺
依托郫縣作為全國十大苗木基地縣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種植結構,將其建設成為都市優質花卉苗木生產基地;構建一個大型的花卉苗木交易平臺,集中成都平原及四川省的苗木交易,形成苗木物流集散中心,帶動郫縣經濟區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動,形成農副產品在服務業上的特色品牌優勢。
1.2城市綠化建設工程景觀植物主要供應區
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郫縣花卉苗木產業應瞄準城市綠化發展的巨大市場需求,建設以大型喬木為特色的城市綠化建設工程景觀植物主要供應區;以不斷推出與城市建筑風格相協調的新品種,擴大市場份額,成為西部最大的綠化苗木產銷區。
1.3規模化鮮盆花生產集散基地和物流中心
利用郫縣目前已初具規模的紅東路鮮盆花產業帶,通過引進具有現代管理手段的大型花卉企業,大力發展室內觀賞花卉、彩葉植物生產,努力將其打造成為四川省最大的鮮盆花集散基地和物流中心。
1.4成都市生態園林型后花園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各種觀賞植物生態特性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結合郫縣的區位優勢,將郫縣的花卉苗木產業與農業觀光第三產業融合,打造郫縣鄉村旅游新亮點,為成都市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宏偉目標添磚加瓦。
2郫縣花卉苗木產業基地重點建設內容
2.1鮮盆花
在紅東路鮮盆花生產基地中,著重提高中、高檔盆花生產能力,提供家庭和饋贈用的各種盆花,并為新、特、優盆花的引種、馴化提供基地與示范化栽培。在生產種植模式上以冬、春季生產為主,滿足春節市場的需要,主要生產中高檔盆花,如西洋杜鵑、鳳梨、火鶴、大花惠蘭、蝴蝶蘭等價格高、銷路好的花卉。同時,圍繞郫縣打造“西部花鄉”這一戰略品牌,調整盆花品種結構,提升盆花商品效益,打造成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區最大的集生產、交易為一體的現代花卉標準化生產基地。同時,與當地鹿野苑石刻博物館、烏木博物館等文化項目相結合,使鮮盆花基地成為西部花鄉旅游點。
2.2綠化苗木
利用土壤環境等自然條件,在郫花路綠化苗木生產基地生產以綠化苗木的栽植和培育為主。樹木苗圃可選擇以下種類:速生楊、水杉、濕地松、金絲柳、池杉、香樟、桂花、女貞、法國冬青、欒樹、青桐、重陽木、苦楝、合歡、青楓、楠木、枇杷、辛夷、白玉蘭、楓香、楓楊、七葉樹、銀杏、杜仲、梓樹、喜樹、刺楸等。栽種這些苗木不僅可以大大地降低由于城市化發展及規模化養殖可能給周圍環境帶來的環境壓力,也可以為周邊省市提供大量的優質綠化苗木[1-2]。由于苗木培育是一項長期的投資,一般在幾年后可以取得可觀的經濟價值,苗木生產人力投入少,生態效益高,可以為郫縣帶來很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
2.3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的市場呈現較大的波動,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對盆景的需求將會出現新一輪增長,應充分利用郫縣川派盆景發源地之優勢,大力改造和提升郫縣盆景產業。比如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川派盆景商品化率[3];為滿足以集團消費為主的高端市場需求,在蜀都花卉產業園、友愛農科村、花園涌泉村筒春村、唐元鎮釣魚村分別建設面積26.7~53.3 hm2的盆景基地,帶動縣內盆景生產。以金彈子、羅漢松、銀杏、梅花、貼梗海棠、六月雪等川派盆景傳統材料為基礎,積極探索新品種、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實現盆景的商品化、規模化生產。
2.4川西蘭花
將蘭花品牌作為主攻項目,構建郫縣花卉產業“西部花鄉”品牌優勢。以友愛鎮現有的“川西蘭花種植基地”為基礎,輻射郫筒、唐昌等鎮,改善蘭花種植營銷的基礎設施條件。同時,加大郫縣蘭花交易中心的建設,舉辦東方蘭花珍品博覽會,打造國際性蘭花交易平臺;開辦國際蘭花節,帶動觀光農業發展,通過大力開展商品蘭花開發及市場推廣,提高郫縣蘭花的知名度,擴大蘭花的對外銷路,打響郫縣花卉的生產、流通品牌。除上述基地建設外,郫縣花卉苗木產業應以蜀都花卉產業園區為中心,采取“政府扶持、企業運作、社會參與”的方式進行運作,運用市場機制,實現多元化投入,用土地資源換取土地資本,在園區實現企業化開發。同時,將追求技術創新視為產業前進的動力,以郫縣花卉新品種研發中心為基礎創建蜀都花卉技術工程研發中心,開展花卉新品種、新技術研發,使之成為現代花卉工業化生產的科研龍頭;打造蜀都花卉苗木交易平臺,按綠化苗木、盆景、鮮花、蘭草、根藝、賞石等進行分區銷售,并配套建設商務中心、物流中心、經紀人活動中心等,構建專業銷售隊伍,產銷分離。在全方位了解市場需求信息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郫縣花卉苗木產業的資源品種優勢,通過實施品牌戰略,推進品種和技術的創新;在重視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種的同時,逐步實現產業布局合理化、經營集約化,形成區域化的規模效益[4-5],使得郫縣花卉苗木的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大幅提升。
3產業效益分析
隨著郫縣花卉苗木產業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在占領市場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將成為郫縣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鄉經濟良性互動、和諧發展,成為城鄉統籌中產業發展的連結點,帶動傳統農業產業的現代化、農民的工人化轉變,增加農民的就業機會,提高收入;同時通過園區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帶動第三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優化郫縣農業產業結構。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改善,筑起綠色屏障,保護了成都市飲用水源,使郫縣有潛力成為真正的花園城市。
4參考文獻
[1] 馬錦義,陳發棣,房偉民,等.現代花卉產業基地建設與發展模式探討[J].江蘇農業科學,2000(1):63-66.
[2] 王亞松,徐博.綠化苗木市場的發展方向[J].河北林業科技,2007(1):44-45.
[3] 馬少初.中國盆景進入國際市場的分析與對策[J].上海農業科技,2006(5):124-125.
為搞好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特提出以下幾方面供參考:
1.養護管理計劃
制訂比較完整和切合實際的養護計劃,并認真執行。首先要有個技術過硬工作勤墾的養護工與普工配合完成,在短期要完成量大的任務時可叫臨時工協助。其次是主管單位要經常檢查督促和及時滿足其在工作、機具、農藥、其它護理物品等方面的需求。
2.養護管理的質量標準
2.1生長勢好、抽枝快、恢復快、年生長量大;
2.2葉片健壯、葉大而肥厚、正常條件下不黃葉、焦葉、落葉,葉上無蟲及糞網等,被蟲咬食的葉片在5%以下;
2.3枝干健壯、無明顯枯枝、死枝,枝條粗壯,越冬前新梢已木質化;樹冠完整美觀,內膛不亂,通風透光;無蛀干出現,介殼蟲危害不嚴重(危害株在2%以下);無明顯人為損害、無搭棚堆物,侵占綠地;
2.4綠籬、綠球、灌木色塊等應枝條茂密、表面平整、完滿無缺、草坪無雜草、見不到泥土、修剪及時;
2.5死亡樹木及時去除,適時補栽,其缺株在2%以下。
3.養護內容及技術措施
3.1水。生命離不開水,各種樹對水的要求不同,有喜濕耐水浸、怕干旱的,如楊、柳、楓楊、水杉、池杉等;有稍耐旱的,如槐、椿、洋槐等;有耐旱的側柏、龍柏等。按其性狀供應一定的水分才能生長健壯,充分發揮綠化效果。生命過程中不能缺水,在其不同時期對水分的要求不同,但水分過多也會使樹木遭受水澇危害。
新植的樹木花草根系都受到不同程序的斷離,吸水受到很大影響,有一段恢復時期。為保證水分平衡,常以扎干、搭棚、噴水、地面復膜等以增濕、保濕、防陽光直射、強射,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
具體工作即澆灌,其目的是補充土壤水分不足,當土壤含水量適合植物吸收需要時,生長最好,相反不足或過多都會影響其生長,長期缺水就會造成死亡。澆灌能力受設備和人力的限制,因此必須分輕重緩急來進行;新植樹、小苗、灌木(根系淺)、闊葉樹(蒸發量大)要優先;早栽、落葉、針葉可緩澆。夏季高溫、久旱時尤其要注意澆灌,名貴樹、果樹、大樹應作為重點。總之,因樹種、植株大小、生長狀況、水源、氣候、土壤、環境條件來決定澆灌水量和次數,達到節約用水。現運用自來水及河湖池塘水及處理后的污水,也有用雨水井中的積水,但不能用含有害物質的水,不然反造成不良結果,澆灌時期要錯過晴熱中午,冬要近中午時。
排水。平時注意防止積水,有不耐澇的如桃積水就有受害表現,要及時以地面挖溝、填土調整地形,疏通原設有的溝引出積水。
3.2肥。現在浙江省驗收規范是土壤有機質含量要達2%以上。施肥就是為補充土壤中的營養元素,改良土壤性質并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與活動,創造有利條件,促進肥料分解成可吸收狀態,有利植物生長。
樹木春夏生長旺盛需肥量大,秋逐漸減少,冬幾乎停止。樹木青年期需大量氮肥,壯年期開花、結實需大量磷、鉀肥。因此,施肥要做到因樹、因時、因地制宜(現農村始實施測定土壤缺什么施什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現種植的基土如有機質含量高,樹木新根伸入基本能滿足需求,尤其有的已加入基肥,經發酵腐熟可供應較長的時期,可暫不考慮施肥,但灌、草根系淺,植株密度高就要適時補充肥分,多以散施化肥、菌肥等速效肥料。而對于觀花樹木在花前、后追施一次肥料,如桂花花前一個月,在冠周開淺溝10-20公分深施入,可達花榮、香濃的效果。
有機肥要充分發酵、腐熟,化肥要完全粉碎。施肥后要適當噴灌水,有利滲入和不致造成土壤溶液濃度過大不利根系吸收。而根外噴施最好選取傍晚,有利葉面吸收。
在城市中為注意市容環境衛生,要注意肥料的選擇和施用方式。
3.3剪。修剪是指樹木的枝、葉、花、果等加以疏刪或短截,以達到調節生長、開花、結實的目的和使樹木長成所期望的特定形狀,這又稱“整形修剪”。
自然形修剪是發揮各種樹木的樹形特征,如雪松、銀華不能截頭打腳,只能去除枯枝、過密枝等。
造型修剪,為達到造園的某種特殊目的,將樹木修剪成各種特定的形態,如幾何形、動物形、盆景形等需費工、費時來維持形狀,其中有:
1)行道樹:一般以杯狀整形,落葉樹冬季進行,常綠樹生長期進行。中央干生長強的,以側枝短截形成圓錐、圓頭或卵形樹冠,如馬掛木、銀杏、水杉等。行道樹的枝下高定在2.5~3.5米,這與車高控制在4.2米有關。
2)灌木都為叢生枝、小枝疏剪和短截。如紫薇、繡球、木槿、月季等應于休眠期至花前重剪;梅、櫻、迎春、黃馨、海棠、碧桃等花后1-2周內適度修剪:綠籬及需保持球形、方形、錐形、波浪形等達表面平整圓滑,在春發芽前進行強修剪,新枝葉成長后進行弱修剪,之后注意去除個別徒長枝,色塊灌木也同,但在其分界線上可以兩種相差10-15公分高度來分層,也可同一平面,為達到互不穿插必須在分界面上垂直修去互侵入的枝葉,死亡缺株要及時補植。
3.4防治病蟲害、防臺、防寒、保潔等
1)防治病蟲害:注意觀察及時防治,達治早、治小、治盡,注意用藥安全。
2)防臺,7~9月為臺風侵害時期,要做好椿柱、拉線的檢查,已侵害要及時扶正,去除死枝,排除積水等工作。
3)防寒,是指南方易受低溫侵擊的樹木,入冬適時立防風障、設防寒罩、刷白、草繩護干等,如垂枝榕、花葉榕、九里香等,在早春時尤其要注意春寒霜害。
4)清潔衛生工作,及時將剪下的枝葉清理外運,不留垃圾死角。
3.5管理(看管、維護、巡查)
為了保護樹木、免遭或少受人為破壞,重點綠地設置看管和巡視工作,可吸收退休人員參加,其責任是:
1)看護綠地,宣傳教育,及時勸阻和制止不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