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第1篇

      憶我龍江熱淚傾,英年浩氣薄青云。

      紅顏壯烈馀芳遠,碧水凄清逐恨深。

      舊地遺悲驚噩夢,豐碑鑄史奠忠魂。

      炎黃自為巾幗傲,拭目神州日月新

      2、于化虎(一首)

      身獻硝煙衛國家,英雄美譽遍天涯。

      威風震懾群倭膽,智慧催開勝利花。

      解放區新人更美,地雷戰果眾爭夸。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第2篇

      清明是心頭的一縷煙,煙中飄蕩著無盡的思念;清明是心頭的一只船,船上滿載著濃濃的牽掛;清明是心頭的一杯酒,酒中盛滿了沉重的哀傷。清明節到了,愿逝者安息。共同閱讀清明節比賽演講稿2021,請您閱讀!

      清明節比賽演講稿14月5日清明到了,爸爸、媽媽要帶我和弟弟去山上給爺爺、奶奶掃墓。在去山上之前,媽媽準備了一些飯、菜和酒,爸爸帶上了鞭炮、蠟燭、香和墳標。

      我們到來了爺爺、奶奶的墓前。媽媽把飯菜和酒拿出來,放在墓碑前面。爸爸先把墳標插好,再把蠟燭和香點燃。接著,爸爸把香分給我、媽媽和弟弟。我們一家人拿著香拜爺爺、奶奶。我一邊拜一邊對爺爺、奶奶說:“爺爺、奶奶保佑我考上大學。保佑爸爸、媽媽身體健康。保佑弟弟快快長大……”這時,我想起小時候,爺爺很疼愛我,有好東西他總是舍不得自己吃,總是要讓給我吃。現在,爺爺去世了,我都還沒有孝順過他老人家呢。想到這里我難過地想哭了。

      拜完爺爺、奶奶之后,爸爸、媽媽開始燒冥幣給爺爺、奶奶。冥幣有一百萬、一億、兩億面額的。爸爸一邊燒一邊嘴里說:“這里有很多的錢不要搶,人人都有。”我聽了忍不住笑了,說:“這么多錢,還用搶嗎?”

      過了一會兒,爸爸開始放鞭炮了。我們在鞭炮聲中下山去了。

      我想雖然爺爺、奶奶離開了我們。但是爺爺、奶奶依然是最愛我的人。因為我的身上有爺爺、奶奶給予我的血液。我一定要好好地學習,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爭光。我覺得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先輩。

      清明節比賽演講稿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無錫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后,我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干凈。接著,我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后我們再燒香,把折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我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愿外婆在另一個世界里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滿臉皺紋,頭發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里。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著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蘇的景象。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清明節比賽演講稿3外婆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時時掛念的我們在清明節這一天決定回到老家去給外婆掃墓。

      在鄉村田野的小道上幾經顛簸,我們來到了外婆的墳前。看著外婆墳前散發幽幽清香的,悲痛便在心中醞釀開來。忘不了三年前那個黑色的日子,肅穆莊嚴地靈棚支了起來,蒼涼凄厲的哭叫聲劃破了靜寂。花圈、挽聯,還有在寒風中搖擺的白色燈籠。滿眼重疊的人影,滿耳嗚咽的哭聲,幾十米長的白布被扯成條條塊塊,戴在脖子上,捆在腰間。燭光閃爍,還有那慘白的孝衣。昏黃的氛圍,大家已哭得泣不成聲,稀薄的空氣讓人窒息……

      外婆一生從沒有與任何人吵過架、紅過臉,什么都是替別人著想,別人做錯了什么,她都幫別人找理由解釋口頭禪永遠是一個“好”字。是她那份偉大的愛,感染了身邊每一個人。哪家缺了油鹽醬醋時,會聽到外婆的聲音:“拿去用吧,沒關系!”哪家孩子生病了,家長會按外婆的“旨意”:“抱過來我看看,你們找醫生去!”鄰里的一些人常會找她談心,拉拉家常為她們疏通心中的煩惱。本來外婆的腰就經常疼,可當我去外婆家時,外婆總是忍著疼痛為我忙前忙后,還問我喜歡吃什么菜,要不要買什么東西。在外婆家里,總是我過得最開心最舒適的日子。媽媽讓外婆別太慣著我,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可外婆總是笑著說:“沒事!__難得來一趟,我心里高興!”晚上,外婆會為我們準備宵夜,捧著那一碗香噴噴的蛋炒飯,我們都樂到了心里。

      漸漸地,我的思緒又回到了前,淚水已模糊雙眼,我在心底默默地祈禱:外婆,您在天堂一定要比我們過得好……

      清明節比賽演講稿4“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這一天,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了迷蒙黯然的氣氛,給人帶來憂愁和悲傷。我和老爸老媽因為思念家鄉,便一起到美麗的鄉村踏青。

      一路上,春景明朗絢麗,生機盎然。讓我們倍受感染,我不禁低吟:“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奏的山村,千里大地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郁郁蔥蔥的樹林綠遍了山陵和原野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呈現出一片白色。山間到處鳴響著鳥兒歡快清脆的叫聲,蒙蒙的細雨如煙似云,輕輕地飄灑著,這真是“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啊!我們欣賞著美景,興致勃勃地前進著。這時,兩個天真爛漫的孩子映入了我們的眼簾,他們在路邊追逐打鬧,在和煦的東風中放起了風箏。“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我吟誦詩句,這兩個活潑的孩子給美好的春天平添了幾分生機。“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我們走進農家的花園,美麗的景色讓我們驚嘆。小路兩旁開滿了鮮花,壓得花枝都彎下了腰。游戲的蝴蝶在花叢中時來時往,盤旋飛舞,依戀著不愿離去。自由自在的黃鶯在樹上發出嬌柔的鳴叫,聲音是那么和諧動聽,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我們又來到田野,真是“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田野上長得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枯榮,又一度繁榮,春風吹來,它們生機勃勃地生長著,充滿了生氣。“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田野無邊無際,一陣清風吹過,草兒低伏下去,顯現出成群的牛羊,給靜寂的田野增添了無限樂趣!今天,清明踏青讓我體會到了農村簡樸而富有樂趣的生活,農村是多么的美好,四月的鄉村,到處呈現著別樣的風景。

      清明節比賽演講稿5清明,在遙遠的周代已經流行。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歷代的詩人詞家都有關于清明盛況的描寫,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

      清明掃墓,追祀祖先,由來已久,相沿成習。掃墓,又叫墓祭、祭掃、上墳。清明掃墓是因為驚蟄、春分已過,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墳瑩,有沒有狐兔穿穴打洞,會不會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到墳上一方面清除雜草,整修樹枝,給墳上添幾锨土;另一方面準備一些祭品,燒幾張紙錢,給樹枝上掛些紙條,舉行個簡單的祭掃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第3篇

      清明之夜,靜室獨思、把玩回味古人關于清明節的一些詩詞和記載,突然感覺很奇妙。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特殊的一個。首先,傳統節日都是以太陰歷(夏歷)的某個固定日子為準,如正月初一春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等,唯有清明節是以太陽歷為準,在每年公歷的4月4日至6日之間,與太陰歷基本無關,卻與農時有著莫大的關系。其次,其他節日大多以喜慶為主基調,只有清明節,祭祖、寒食、踏春、插柳、飲樂五大主題,把悲傷、喜悅、勞作、游樂融為一體,既有追舊、又有撫今、形成了一種奇妙的矛盾組合,把五大主題重新排序一下,一天之中,似乎濃縮了某種人生的意味。第三、其他節日,人們大都不在意天氣情況,陰晴雨雪都不會太影響節日氣氛,唯有清明節,詩人們的情緒似乎總是被天氣左右著,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雨霏霏,無論是早晨正午還是黃昏黑夜,都給人以無限意味、生出不同的感慨來。忍不住翻閱一些書籍資料,想整理、考據出一些頭緒來。

      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夢梁錄》記載:在古代,清明節這一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祭祖、上墳、掃墓,表示對先人的敬意和孝思。據《舊唐書》記載:“寒食上墓,禮往無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為五禮,永為例程。”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生發的緣故。而草木萌生,總是從根上開始萌動,而祖塋,正是人們心目中的自己的“根”,所以要去親臨察看。一方面給墳墓添土除草;同時供上酒食果品等祭品,填新土、壓墳頭、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這樣的祭祀無疑是悲傷凝重的,若是孤獨一人,又趕上陰雨霏霏,更會平添無限的悲戚哀傷,唐代杜牧那首著名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寫的就是清明節的這種特殊氣氛。南宋詩人高翥有《清明》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月落狐貍眠冢上,夜來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更直接寫出了對人生、生死的感悟。(明)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寫盡了動亂年代清明墳墓無人祭祀的荒涼與冷清。清明節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每年清明,都有大批的海外華僑華人專程回歸故鄉,祭掃祖先陵墓、追懷先人功德、拜會親友、尋根問祖。即使遠在異域、無法在清明節期間返回故鄉,人們也要焚化一些紙錢、或寫下一些文字,稱之為“遙祭”、“心祭”。祭祀,似乎奠定了清明節沉重傷感的主基調。

      清明節又名寒食節、踏青節。寒食節的起源,應為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鉆燧取火,燃起新火,稱為“換火”。換火之后,負責“鉆燧取火”的祭司或部落首領,要派人將新火種傳送給下屬各部,稱為“傳火”,“換火”之前要禁火三天,稱為禁火節。禁火節人們只能吃冷食,后來又轉化為寒食節。(唐)韓翃有《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傳蠟燭”指的就是“換火、傳火”的習俗。換火時,舊火熄滅、新火重生,猶如奧運火炬般次第相傳、綿延不絕,傳達了新舊更迭、生生不息的生命信息,至今還留有一句成語“薪火相傳”。

      關于寒食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躲避禍害流亡期間,因饑餓暈倒,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送給重耳吃,救了重耳的性命。后來,重耳回國做了君主,介子推不愿為官。便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讓軍士上山搜索,沒有找到。乃下令舉火燒山,想把介子推逼出來,孰料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終究不見介子推下山。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留下遺書勸晉文公愛惜百姓“勤政清明”,晉文公把介子推母子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又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祭祀。 晉國百姓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稱為寒食節。此后,寒食節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宋】黃庭堅清明有詩:“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士甘焚死不公候”指的就是介子推的典故。寒食,反映了一種傳統的美德、操守和氣節。

      上巳節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 上巳,是指以干支紀日的歷法中的夏歷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周禮·春官·女巫》有:“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韓詩注》解釋說:“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開始日期在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晉以后改為三月三日。故又稱三月三。從先秦到漢代,上巳節的習俗活動有三種:一是到水邊舉行祭祀儀式,并結伴到水中洗浴,以祓除過去一年中的污漬與穢氣,稱為“祓”或“禊”(祓禊fu2xi4)祓,為祓除病氣,禊,是修潔凈身。祓禊,即除去兇疾的祭祀儀式。《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就是寫的當時的情形。二是招魂續魄,在野外或水邊招喚親人亡魂,也召喚自己的魂魄蘇醒、回歸。三是春嬉,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嬉戲,并自由擇偶或交合。

      據古老傳說,上巳節這一天是伏羲、女媧交合造人的日子,直到今天在一些地方還有“三月三”祭祀伏羲女媧的習俗。這一天也是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談情說愛和眾人游樂的日子。《周禮·地官·媒氏》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 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人們都穿上新縫制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到深山幽谷采摘蘭草,或到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而未婚嫁的青年男女更是節日的主角,他們載歌載舞,自由尋找或約會情人,談情說愛、私奔野合。《詩經·鄭風·溱洧》中描寫了水邊人群聚集、青年男女交游示愛的場景: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徂。”、“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從此,“令會男女、奔者不禁”成為“三月三”節日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

      魏晉以后,該節日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于是后來的“三月三”不僅就有了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于蘭亭集會,曲水流觴,歡飲之間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雅事;更有了杜甫《麗人行》詩中“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的曖昧、香景。還有了崔護“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相思之情。宋代詩人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蘇堤清明即事》)其中“半出城”一語道破了清明期間男女游人蜂擁出城、踏春郊游的盛況。而“萬株楊柳屬流鶯”更隱含了踏春男女之間難以言表的情懷。此節在中國流傳時間甚長,不少地區至今尚有余韻可尋,現在南方許多少數民族中盛行的各種以三月初三為期的節日活動,也與古代的上巳節有淵源關系。即使到了現代,人們依然把青年異性之間的艷慕吸引叫做“春情”、思春、懷春。上巳踏春的歡快清新、浪漫旖旎成了清明節的另一基調。

      戴柳的風俗,據說起源于晉文公,而插柳的風俗,據說最初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陰,隱含著生命繁盛、生生不息的主題。柳樹是古時人們做棺木的上好材料,故有“清明不插柳,死后變黃狗”亦即死后會遭人遺棄的民間俗語。清明前后,春風和煦、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使得人與大自然實現和諧與溝通,為清明節增添了一股清新之氣,增添了更多的春天的希冀與夢想。踏春之時,仕女簪花、士子別柳,更有一種敞開心扉、返璞歸真的天然野性,民間諺語亦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的說法。“尋花問柳”,也就成了一種順應天時人性、自然而然的事。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清明節是祭祀之日,那些得不到祭祀的孤魂野鬼,便會趁機作祟。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南北朝時期,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菩薩以柳枝沾甘露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最初的“贈柳”,也只發生在戀人、夫妻或異性朋友之間,男子遠行,女子折柳相贈,《詩經

      ?偊b小雅

      ?偊b采薇》里說“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柳”與“留”諧音,以表示依依惜別、款款挽留之意。后發展到同性朋友之間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主人送客至此橋,離別贈柳以表示不忍相別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長長的楊柳枝條,在春風中披拂搖曳,似飄曳的長發、似揮舞的手臂、似纏綿的柔情,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加之柳枝寓意著家鄉、兼有生命力強、驅邪平安之意,“折柳贈別”就蘊含了多重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德輿詩:“新知折柳贈,舊侶乘籃送”,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清代陳維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清明折柳,與濃濃的親情、友情之中,又帶出了濃濃的離愁別緒。

      清明更是我國農民一年辛勤勞作的開始,南方桑蠶初孵、黃淮小麥返青、華北土地解凍,唐王維詩《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描寫了清明期間雨后鄉間的景色,一派清新之氣,以及雨后農家全家去下田的忙碌充實,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農家歡快放松的心情。我國古代還有清明節聽蛙鳴預測年景的習俗,宋范成大春田園絕句:“湔裙水滿綠蘋洲,上巳微寒懶出游。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形象地寫出了農人“聽蛙計年”的喜悅之情;“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清明節過后,就該是緊張忙碌的農活了。民間更有“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種田、雨打清明后、高田可種豆”“清明有霧,夏秋有雨、清明起塵,黃土埋人(沙塵暴)”等農事、天氣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清明節激人奮進,促使人們為了新的生活而努力。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第4篇

      2022年法定節假日期間,各地高速公路免不免費呢?2022年高速免費節日有哪些?為了讓大家提前了解2022年各地高速公路是否免費下面給大家分享關于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時間表公布,歡迎閱讀!

      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節日有哪些?根據國家交通運輸部的相關文件,只有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這四個節日,高速公路對7座(包括7座)以下小型客車實行免費通行,所以,正常情況2022年法定節假日里元旦、端午節、中秋節是收費的,不過,要根據當地給出的最新通知為準,很多地方每次遇到小長假,高速就會免費。

      如何免費辦理高速ETC?ETC是英文(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的簡寫,ETC翻譯過來是不停車收費系統,以前辦ETC非常的麻煩,現在支付寶、微信都可以可以免費辦理ETC,具體步驟如下:

      支付寶:用戶上支付寶搜“ETC服務”,進入相關小程序,即可全程在線辦理,收到設備后根據指引短短幾步即可完成設置。一旦設備激活,130元押金將原路退回用戶的支付寶賬戶,一分錢也不用花。

      微信:在微信端搜索ETC申辦小程序,選擇辦理所在省份的ETC卡、校驗車牌、填寫收貨地址、支付完成后,按指示上傳個人身份證與車輛資料,綁定微信支付,即可完成申辦,全程不用再到線下網點。此外,微信“城市服務”也提供了在線申辦ETC服務。2022年高速公路免費時間表

      2022年春節高速免費時間:2月11日—2月17日,共7天

      2022年清明節高速免費時間:4月3日—4月5日 ,共3天

      2022年五一勞動節高速免費時間:5月1日—5月3日,共3天

      2022年國慶節高速免費時間:10月1日—10月7日,共7天

      高速公路免費怎么計算時間?高速公路免費時間是根據你離開高速公路出口收費車道的時間來算的,也就是說,如果4月5日24時截止免費,但你4月6日0點30分才下高速口,這個時候就要收費了。但反過來,如果你是在非免費時間段上的高速,只要你下高速的時間是在免費時間范圍內,此次通行就不會被收過路費。另外,普通公路則是根據通過收費站的時間來計算的。

      春節回家過年的心情句子1、衣服穿的新新的,心情換的好好的,禮物裝的滿滿的,發型修的帥帥的,大喊一聲:回家嘍!回家的感覺不錯吧?記得,帶上我的祝福,一路順風。

      2、年底到,交通忙,載游子,送歸客;我也忙,送祝福,祝愿您:回家路,平安伴,常返鄉,多團圓,快樂幸福到永遠!

      3、臘月白日短暫,長夜難已入眠,白發娘親盼團圓,猶有人未還!頂風冒雪鏖戰,汗水濕透衣衫,城市建設需要俺,再苦也心甘!

      4、回家是一種幸福,結束了一年的奔波,回家是一種溫暖,結束了一年的思念,回家是一種感動,結束了一年的牽掛,回家是一種祝福,送出了一年的禮物,回家是一種幸福,愿你歸家旅途愉快。

      5、過年了,回家了,買票了,擠火車了,坐大巴了,趕飛機了,就等著回家吃年夜飯了。

      親愛的朋友,你選擇怎樣啊?一定要記住,回家路上安全第一!

      6、過年就要回家,不要多慮。

      快把忐忑心情,過濾。遙望家鄉方向,炊煙縷縷。祝你快馬加鞭,旅途順利。

      7、有家是種幸福,過年記得歸宿,生活酸甜苦辣,回家快樂瀟灑,分享生活心酸,感受家庭溫暖,就在車流的對岸,歸家的旅途,愿你開心不斷。

      8、背上希望的行囊,踏上征程的旅途,拿上幸福的車票,走進快樂的列車,看看四處的美景,想想人生的愜意,回憶拼搏的艱辛,體味成功的喜悅,祝你旅途一路平安!。

      9、平安夜我熬通宵,守著圣誕老人到,什么禮物都不要,就想要張返鄉票,老人無奈搖搖頭,人太多,沒搶到!祝春節返鄉順利!

      10、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范文第5篇

      1寒食節的演變及其主要活動

      1.1寒食節的起源寒食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節日,曾盛極一時。該節在冬至后105日,在清明前兩、三日。節日期間嚴禁舉火,只吃冷食,故名寒食節。關于寒食節的起源,眾說紛紜,總其要略,大致可分為“子推說”和“改火說”兩派觀點。“子推說”認為,寒食節起源于一個感人的傳說[1]:介子推,又作介子綏,是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的從臣。他曾隨重耳流亡十九年,歷盡艱險。流亡中饑餓難忍,介子推曾割其股肉為重耳充饑。重耳返國后即位,成為晉文公,大行封賞,卻忘了曾與他患難與共的這位賢臣。介之推恥于與同僚邀功爭賞,偕母隱居山西綿山。晉文公為讓其出山,從山三面舉火,介之推與其母藏而不出,一起被焚死于綿山。晉文公為表達對介之推的懷念和銘記自己的過失,下令在其忌日不許動火,人皆寒食,寒食節即由此而來。“改火說”認為寒食節源于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極大的災害,于是古人便認為火有神靈,要祀火。在祀火時,各家都要“去舊取新”,即熄滅舊火,然后重新燃起新火,稱為“改火”。改火活動約源起于周代。在熄滅舊火、鉆取新火之時,中間有一段時間斷火,就只能食用冷食,同時,還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久而久之,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來的禁火習俗。其中,“子推說”屬坊間流傳版,在民間傳播更為廣泛,也饒有趣味。“改火說”屬學界考證版,論證較為嚴謹,更具說服力。2寒食節的演變因介子推的傳說,寒食節的影響日益擴大,逐漸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至唐宋時盛極一時。后來改火制逐漸淡化,寒食節在南宋時已開始不被重視。至元明時期,朝廷已不再舉行鉆火儀式。特別是在元代,改火制已廢,但寒食節的部分習俗保留了下來。《歲時雜記》說:“清明節在寒食第三日,故節物樂事皆為寒食所包。”寒食節通常禁火三天,節日活動多延續至清明。久而久之,人們對寒食與清明就不加區分了。隨著改火、寒食等風俗的衰亡,寒食節逐漸為清明節所取代,以至現在人們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了[2]。

      1.3唐代寒食節的主要活動寒食作為唐代節日(元日、上元、中和、寒食、上巳、中秋、重陽、冬至)之一,尤為人們喜愛。唐代詩人王冷然在《寒食篇》中寫道:“天運四時成一年,八節相迎盡可憐。秋貴重陽冬貴臘,不如寒食在春前”[3],反映出當時人們對寒食節的重視。在唐代,上起宮廷,下至民間,均視寒食為重要節令,并圍繞寒食節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唐代寒食期間的活動主要包括:①禁火,即為紀念介子推而禁止舉火,如“普天皆滅焰,匝地盡藏煙”(沈佺期《寒食》);②冷食,只吃節前儲備的“冷”食,如“可憐時節足風情,杏子粥香如冷餳”(曹松《鐘陵寒食日郊外閑游》);③賜火,即寒食節即將結束時皇家御賜新火給近臣、權貴,如“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④掃墓,即拜掃、祭祀等,如“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白居易《寒食野望吟》);⑤游樂,就是在戶外進行的一些游玩、娛樂活動,如“香塵未歇暝煙收,城滿笙歌事勝游”(李中《都下寒食夜作》)等。其中,與體育有關的游樂活動成為唐代人寒食節期間的主要內容和活動特色之一。

      2唐代詩人對寒食體育活動的描寫

      唐詩是唐代社會現實的形象反映。據筆者初步統計,在《全唐詩》中,內容含“寒食”一詞的唐詩有200余首,表明寒食節成為唐代詩人關注的重要事象之一。在寒食題材的唐詩中,有60多首詩作描繪了寒食節期間人們的體育活動,為我們考察唐代體育提供了具體、生動的材料。寒食題材的唐詩對體育活動的描寫分為兩類情況:第一類是專門描寫寒食節體育活動;第二類是僅僅提到某幾項體育活動的名稱。第一類情況反映了唐代寒食節期間體育活動的具體情況,是本研究考察的主要內容。唐詩描繪的寒食體育活動主要包括斗雞、秋千、蹴鞠、踏青、擊鞠等。

      2.1“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的寒食斗雞斗雞,即以雞相斗為戲,早在春秋時就已產生,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娛樂活動。到了唐代,斗雞在以前的基礎上更為興盛。唐代喜愛斗雞的階層涉及到皇帝、諸王、重臣寵幸、四方豪客等,民間斗雞之風也盛極一時。陳鴻在《東城老父傳》中揭示了唐玄宗在宮中建立專門馴養斗雞的機構“雞坊”以及斗雞場所“斗雞臺”的情況[4],反映出斗雞是唐代較為流行的一項活動。唐代斗雞活動主要在寒食節期間進行。花蕊夫人的《宮詞》中第一百二十四首詩專門描寫了皇宮女伎在寒食節觀看斗雞比賽并打賭的情況:“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樓雙夾斗雞場。內人對御分明看,先賭紅羅被十床。”而杜淹的“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長翹頻掃陣,利爪屢通中”(杜淹《詠寒食斗雞應秦王教》)等詩句,則刻畫了斗雞比賽的壯觀場景。另外,唐代詩人在其詩作中多次提到寒食斗雞的情況,如“煙火臨寒食,笙歌達曙鐘。喧喧斗雞道,行樂羨朋從”(孟浩然《李少府與楊九再來》);“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斗雞沙鳥異,禁火岸花然”(盧綸《舟中寒食》);“鶯啼正隱葉,雞斗始開籠。藹藹瑤山滿,仙歌始樂風”(韋承慶《寒食應制》)等,反映了斗雞在寒食節期間普遍開展的情況。

      2.2“花籠微月竹籠煙,百尺絲繩拂地懸”的寒食秋千秋千是北方少數民族在狩獵、勞動之余的一種嬉戲活動,傳說起于山戎,到了漢武帝時成為后宮之戲[5]。秋千也是唐代寒食節期間人們主要從事的運動之一。在唐代,秋千先為宮內女子所喜好,后在民間盛行起來。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6]杜甫《清明》詩中“萬里秋千習俗同”一句表明,秋千已在唐代民間普遍開展。唐詩描寫的寒食秋千活動,以女子為主。韓偓的《想得》勾畫了一位女子面對秋千架的有趣景象:“兩重門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想得那人垂手立,嬌羞不肯上秋千。”秋千架前欲上卻怕、似喜又憂的“嬌羞”女子形象躍然紙上。唐代有多位詩人描繪了寒食節期間女子打秋千的情況,如“綠楊枝上五絲繩,枝弱春多欲不勝。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喚擺階(張籍《寒食》)”;“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秋千”(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一);“花籠微月竹籠煙,百尺絲繩拂地懸。憶得雙文人靜后,潛教桃葉送秋千”(元稹《雜憶五首》之二)等,描繪出唐代女子閑適、活潑的形象。另外,諸如“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韓偓《寒食夜》);“夜半無燈還有睡,秋千懸在月明中”(薛能《寒食日題》);“佳人宿妝薄,芳樹彩繩閑”(羊士諤《雨中寒食》);“抱膝思量何事在,癡男騃女喚秋千”(白居易《寒食夜》);“彩索飏輕吹,黃鸝啼落花”(吳融《寒食洛陽道》)等詩篇,均說明秋千是寒食題材唐詩的重要意象,反映了秋千是唐代寒食節的主要活動之一。

      2.3“村球高過索,墳樹綠和花”的寒食蹴鞠從現有資料來看,蹴鞠活動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相當普及。魏漢時出現了專門用于蹴鞠的場地“鞠城”。到了唐代,蹴鞠的制作、踢法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由八片熟皮縫制而成的充氣球,以及雙球門、單球門、一般場戶、白打(即兩人或多人進行對踢的一種玩法)等踢法[7],極大地促進了蹴鞠活動的開展。蹴鞠也是唐代寒食節期間的一項基本活動,多在宮中、軍隊以及民間舉行。蹴鞠曾是古代訓練軍士的一項活動,韋應物的《寒食后北樓作》描寫了在寒食節期間軍中蹴鞠并擂鼓助興的場面:“園林過新節,風花亂高閣。遙聞擊鼓聲,蹴鞠軍中樂。”在寒食節期間,唐代宮中開展具有組織性的蹴鞠活動。據《新唐書》記載,少府監下屬的中尚署負責組織“獻球”活動,其中就有蹴鞠表演[8]。王建的《宮詞一百首》之八十一首對此進行了描寫:“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另外,描寫寒食蹴鞠活動的唐詩還有:“村球高過索,墳樹綠和花”(薛能《寒食有懷》);“蹴球塵不起,潑火雨新晴”(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筑氣球聲”(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五)等,均反映了唐代人寒食節期間開展蹴鞠活動的情況。

      2.4“饑童餓馬掃花喂,向晚飲溪三兩杯”的寒食踏青陽春三月,鶯飛草長,百花爛漫,是踏青、出游的大好時機。眾多富貴子弟、市民階層、年輕女子以及文人墨客等,多外出留戀往返于綠樹芳草、鄉村曠野之間[9]。唐詩中有眾多詩篇對寒食節期間人們的踏青活動進行了描述。胡曾的《寒食都門作》一詩,描寫了節日期間都市市民競相出游的熱鬧景象:“金絡馬銜原上草,玉顏人折路傍花。軒車競出紅塵合,冠蓋爭回白日斜。”在暖日照耀,氣溫漸長的情況下,長時間或大量室外活動不免會饑腸轆轆,人困馬乏,孟郊的《濟源寒食》對此進行了生動的描繪:“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沒腳走芳埃。饑童餓馬掃花喂,向晚飲溪三兩杯。”此外,“寒食權豪盡出行,一川如畫雨初晴”(盧延讓《樊川寒食二首》之一);“馬驕風疾玉鞭長,過去唯留一陣香”(韋莊《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之四);“喧喧里巷蹋青歸,笑閉柴門度寒食”(白居易《寒食臥病》);“東郊蹋青草,南園攀紫荊”(白居易《六年寒食洛下宴游,贈馮、李二少尹》);“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李中《客中寒食》);“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楊花”(齊己《寒節日寄鄉友》)等詩篇,均反映了寒食節期間人們外出踏青、游玩的熱鬧紛繁景象。

      2.5“球落畫樓攀柳取,枝搖香徑踏花回”的寒食擊鞠擊鞠自漢代已出現于中原以至黃河流域,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球類運動中主要的運動形式之一[10]。到了唐代,擊鞠達到了最為輝煌的時期。唐代擊鞠至少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參與階層廣泛,皇帝、諸王、大臣、軍將等均熱衷于此項運動,并樂此不疲,尤以玄宗、穆宗、敬宗、傅宗、昭宗等皇帝為代表;二是,建有專門活動場地,不但皇宮建有許多球場(如麟德殿、中和殿、梨園、飛龍院、清思殿、勤政樓、含光殿球場等),京畿以外的許多郡、縣治所以及藩鎮駐區,也建有球場;三是運動水平高,比賽激烈,場面壯觀,唐代詩人韓愈、張建封、楊巨源、張祜等在其詩篇中作過精彩的描繪[11]。擊鞠作為唐代最為流行的運動,也是寒食節期間開展的基本活動之一。張籍的《寒食內宴二首》描述了皇宮在寒食節這天御廚分冷食、殿前打馬球的情況:“朝光瑞氣滿宮樓,彩纛魚龍四周稠。廊下御廚分冷食,殿前香騎逐飛球。”另外,王冷然的“球落畫樓攀柳取,枝搖香徑踏花回”(王冷然《寒食篇》)等詩句對唐代寒食節期間的擊鞠進行了形象的描述。

      2.6唐詩對寒食節其他體育活動的描寫上述斗雞、秋千、蹴鞠、踏青、擊鞠等,是唐代寒食節期間最主要的體育活動。除此之外,部分唐詩也提及了“捉迷藏”、“斗雞卵”、放“紙鳶”以及“打獵”等活動。如“憶得雙文朧月下,小樓前后捉迷藏”(元稹《雜憶五首》之三);“紅染桃花雪壓梨,玲瓏雞子斗贏時”(元稹《寒食夜》);“不得高飛便,回頭望紙鳶”(羅隱《寒食日早出城東》);“田父引黃犬,尋狐上高岡”(于濆《寒食》)等,均反映了唐代人節日期間較為豐富的戶外活動。

      3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審美情趣對唐詩的鑒賞至少應從語言斟酌、意象刻畫和意蘊滲透三個方面入手。如果說語言是唐詩的骨架,意象是唐詩的血肉,意蘊則為唐詩的靈魂。

      3.1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語言之美除了部分唐詩專門描述寒食節某項體育活動外,大多唐代詩人對寒食體育活動的描寫往往是兩種體育活動并提,構成對仗工整、格律優美的詩句。最常見的是將寒食節的重要活動“秋千”與“蹴鞠”并提,這樣的詩句在唐詩中比比皆是,如“云間影過秋千女,地上聲喧蹴鞠兒”(曹松《鐘陵寒食日與同年裴顏李先輩鄭校書郊外閑游》);“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王維《寒食城東即事》);“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馬上廢秋千”(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彩索平時墻婉娩,輕球落處晚寥梢”(溫庭筠《寒食日作》);“彩索拂庭柯,輕球落鄰圃”(溫庭筠《寒食節日寄楚望》);“彩繩拂花去,輕毬度閣來”(韋應物《寒食》)等。唐代詩人對斗雞的描寫,往往與“走馬”、“擊鞠”、“秋千”等活動并提,也構成形式整齊、動態盎然的優美詩句。有的將“斗雞”與“走馬”聯寫,如“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崔顥《雜曲歌辭•渭城少年行》);“斗雞寒食下,走馬射堂前”(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戲馬上林苑,斗雞寒食天”(王貞白《少年行二首》之二)等;有的將“斗雞”與“擊鞠”并提,如“斗敵雞殊勝,爭球馬絕調”(張說《奉和圣制寒食作應制》);“擊鞠王孫如錦地,斗雞公子似花衣”(皮日休《洛中寒食二首》之一)等;有的將“斗雞”與“秋千”聯句,如“陌喧金距斗,樹動彩繩懸”(白居易《會昌春連宴即事》之五)等。將兩種寒食體育活動并提,一方面是作品遣詞造句、對仗形式的需要,體現了唐詩的形式之美,另一方面,也說明它們是唐代寒食節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3.2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意象之真在文學視閾中,所謂“意象”,簡而言之,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它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物象”,是賦有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唐代詩人在描寫寒食體育活動時,塑造了斗雞、擊鞠、秋千等意象,表達了作者當時的情緒與感悟。杜淹的《詠寒食斗雞應秦王教》詩,描寫了當時民間寒食斗雞的情景:“寒食東郊道,揚鞲競出籠。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風。顧敵知心勇,先鳴覺氣雄。長翹頻掃陣,利爪屢通中。飛毛遍綠野,灑血漬芳叢。雖然百戰勝,會自不論功。”“花冠”、“芥羽”、“長翹”、“利爪”四詞勾勒出斗雞的雄健造型,“頻掃”、“屢通”、“飛毛”、“灑血”則體現出斗雞的矯捷與勇猛,一個英勇善戰、百戰不撓、不擅論功的“斗雞”形象呼之欲出,是在描寫具體的“斗雞”,亦在頌揚心中的“斗士”、“驍將”。王冷然的《寒食篇》對唐代寒食節期間的擊鞠描述道:“別殿前臨走馬臺,金鞍更送彩球來。球落畫樓攀柳取,枝搖香徑踏花回。”“別殿”、“香徑”、“金鞍”、“彩球”四詞交代了在寒食節打球的地點和器具,“球落畫樓”、“攀柳取球”、“踏花而歸”則描繪了打球的經過。整詩的文筆清新自然,事象刻畫栩栩如生,全詩并未說出一個“春”字,但陽春三月馳馬擊球的生動畫面躍然紙上,唐人閑適、激情的生活志趣可見一斑。在唐代,有的女子藝高人膽大,秋千技藝讓人稱奇,體現了我國封建時代婦女的“另類”形象,如王冷然在《寒食篇》中對此描寫道:“畫閣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見秋千。來疑神女從云下,去似姮娥到月邊。”似在“畫閣”,又在“云里”;似是“神女”,又像“姮娥”。全詩雖沒有用“高”、“險”之類的詞語,但生動描繪出了女子打秋千“優美”“愉悅”“驚險”的形象,儼然一幅惟妙惟肖、情趣盎然的寫意畫,唐代婦女豪邁、無懼的獨特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另外,部分唐詩描述了包括體育活動在內的幾種事象,向后人集中展示了唐代人在寒食節進行各種活動的有趣畫面。如白居易《和春深》之十六首:“何處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瓏鏤雞子,宛轉彩球花。碧草追游騎,紅塵拜掃車。秋千細腰女,搖曳逐風斜。”全詩40字,描繪出在陽光明媚、碧草如茵的春日里,人們“鏤雞子”、“彩球花”、“追游騎”、“拜掃車”、蕩“秋千”等活動,刻畫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再如李山甫的《寒食》:“風煙放蕩花披猖,秋千女兒飛出墻。繡袍馳馬拾遺翠,錦袖斗雞喧廣場”,短短一首七言絕句,揭示了在和風蕩漾、百卉爭芳的季節里,人們從事“秋千”、“走馬”、“斗雞”等活動,活潑、歡悅的新春氣息撲面而來。可以看出,這些唐詩是在寫景、狀物,也是在刻畫人物、臨摹生活。

      3.3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意蘊之幽民俗學研究的成果表明,某種民俗事象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強的執范性,在不斷的重復中,會形成自覺維護習俗慣制的力量[12]。唐代寒食節繼承了前人的做法,主要活動為禁火、冷食、賜火、掃墓等,描寫寒食節的基調以悼亡、別思、傷時等情緒為主。如“舊墳新隴哭多時,流世都堪幾度悲”(李郢《寒食野望》);“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無處不傷神”(云表《寒食日》)之類的詩句,在寒食題材唐詩中俯拾皆是。正如南宋著名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所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這是寒食題材唐詩充滿“悲催”的一面。但是,針對寒食節這一看似“抑郁”的節日,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卻給我們展現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異類”畫卷。“人在死亡的觀照與參悟中獲得生的意志和力量。死亡意識,實質上是一種特殊形態下的生命意識”[13]。唐代人在完成了悼亡等寒食節固有的儀式后,并未一直陷于悲傷氛圍中,而是在感念過去的同時,在春日美景的感召下大膽享受現世的生活。唐代人對自我個性的充分尊重與張揚,逐漸沖淡了寒食這一特定節日對鬼神的敬畏,轉而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尋求生命新的色彩[14]。詩人對寒食體育活動的大量描寫,完整展現了當時人們的社會生活,體現了唐人對生活的理解、對生命的珍惜,反映了唐代貴生、積極、活躍的社會生態和時代風貌———“即使是享樂、頹喪、憂郁、悲傷,也仍然閃爍著青春、自由和歡樂”[15]。

      4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時代價值

      4.1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對我國古代體育特征的揭示中國古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受到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生產節律的限制,再加之氣候、節氣以及政府對官員定期放假的影響,人們的社會生活也形成一種節令性活動。節令性活動形成之后,再輔之以民間傳說等人文素材,又形成了寒食節之于介子推、端午節之于屈原等民俗紀念活動。而作為節令、生產、人文綜合產物的元宵夜游、寒食蹴鞠、陽春踏青、端午競渡、重陽登高等體育活動應運而生。這些體育活動構成了我國古代體育的一個重要方面———節令體育或民俗體育。民俗“表現為一種習慣或定式,在人們的物質生活、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大量存在,并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演進、變化,具有相對穩定與長久遺存的特征”[16]。節令體育或民俗體育產生后,以其固有的“規范性”一代代延續下來,這是中國古代部分體育活動流傳至今的基本機制之一。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所揭示的古代體育的節令性、民俗性特征,對我們下一步發掘這一傳統文化寶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2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學術意義文學作品是考察古代體育活動的一扇窗戶,這是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留給我們最主要的學術啟示。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國詩文大家錢仲聯對其價值進行了經典闡述:“唐之三百年,詩稱極盛,朝廷以詩治世,文士以詩為用,人文風氣丕變,而天地、山川、風云、草木、人情、世態皆可詩情,臺省、幕府、市肆、廟觀、樓館、田園,無不播揚清音,為文學史一大奇觀……其中峻偉精辟者,或著于詩史,或家弦戶頌,至于東傳西漸,舉世視如瑰寶,實可證吾國文化之宏邈,文明之輝煌。”[17]其中,與體育活動有關的作品數量亦相當可觀。體育題材的唐詩,彌補了唐代體育資料的不足,并與歷史資料、文物相互引證,對研究唐代體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此推之,體育和文學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代可能一直有密切的聯系。如詩歌總集《詩經》、荷馬史詩《伊里亞特》分別是東、西方較早描寫古代體育活動的文學作品。從《詩經》開始,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漢賦(如《鞠城銘》)、唐詩(如《打球篇》)、宋詞(如《酒泉子》)、元曲(如《仕女圓社氣球雙關》)以及明清小說(如《金瓶梅》)等,都有對體育活動的描述。這些文學作品成為考察古代體育文化的重要資料和線索,成為體育史料、體育文物的重要補充和參照,因此,有必要從體育文化角度對古代文學作品這一文史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

      4.3寒食體育活動題材唐詩的實踐啟迪寒食節是一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也是一項歷史上曾經有過、現實中業已消亡的文化活動,更是一項獨具民族特色、尚需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西方文化在國內的快速蔓延,“言必稱希臘”、“數典而忘其祖”的現象日益嚴重,圣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西方節日對國人尤其是青少年影響巨大,而寒食節等傳統節俗卻逐漸淡漠。特別是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等事件使我們嚴重意識到,中國傳統民俗文化保護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在保護的基礎上,在闡釋傳統節俗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結合時代的變化,給予傳統文化以新意,進行適度的開發,也是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通過分析唐代詩人筆下的寒食體育活動,對我們今天的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如寒食“禁火”,可引申為護林防火、保護生態等含義,開展寒食節“消防安全宣傳”等活動;寒食“斗雞”,可開發為斗雞養殖、斗雞肉食加工、斗雞比賽表演等產業鏈群等。從體育角度而言,推而廣之,結合我國體育現狀,可以傳統節日為載體,建立與地域、氣候、民族傳統相適應的全國性或地方性體育節,大力開展節日體育活動,如寒食足球競賽、端午龍舟競賽、重陽登山比賽、冬至滑冰滑雪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發和開展,一方面,可以繼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國民的體育和健康意識,推動全民健身運動的深入開展,進而為體育的全面、和諧發展以及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剛健活躍的社會氛圍[18]。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成a人在线看天堂无码|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网站色|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 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精品13p|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电影| 亚洲日本韩国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av天堂| 久久亚洲2019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排名|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浴池|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蜜桃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