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水滸傳閱讀體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利用多種形式帶領學生開展“廣泛閱讀活動”,循序漸進,由興趣走向習慣
在一年級開學伊始,我特意召開了一次家長動員會,有針對性地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作了要求,避免了此活動開展時在校內和校外出現斷裂帶,從而保障了活動的持續性。也正是因為有了家長作堅強后盾,“廣泛閱讀活動”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做法是:由家長定期帶學生到書店瀏覽、挑選書籍。起先只是帶孩子們逛逛,但慢慢地,他們發現原來去書店玩也相當有趣。有那么多的大人、孩子在隨意地挑書、看書、買書,就像逛市場一樣;還有他們從沒見過的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書籍。時間一長,原來單純地逛逛就變成了每次去都有收獲,一本兩本,家里的小書櫥也開始豐富起來。每次聽到他們在課下爭論著誰的書多,誰的書種類豐富,總能看到那帶著驕傲、自信、不服輸的笑臉。興趣的種子在快樂閱讀的同時,已悄悄地在孩子的心里發了芽。
在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后,趁熱打鐵,由教師推薦或學生、家長自行決定訂閱一些兒童期刊、雜志,繼續豐富學生的閱讀生活,做到廣泛閱讀。如,《小星星》《兒童時代》《小學生之友》等。
到了三年級,由我或家長陪同學生不定期到圖書館借閱書籍。我在分期分批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時,總是相機指導學生挑選、瀏覽、閱讀書籍的方法,將課堂搬到了圖書館。慢慢地,孩子們知道了學習、讀書不再只是學校里的事,甚至閱讀都不再只是閱讀,而漸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隨著視野的不斷開闊,我發現孩子們的閱讀方向開始轉變了,由最開始的字少畫多的漫畫、畫報變成了青少年類的期刊雜志,更有一部分學生開始迷上了少年版的中外古典名著,甚至有孩子手捧著某些人物傳記也讀得津津有味。這些變化真是讓我看在眼中,喜上眉梢。顯然,此時的閱讀已不單單是興趣,它正悄悄地轉化成一種生活習慣――生活中,我們不能沒有書讀。
從四年級開始,我勸導家長們放下擔憂和顧慮,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讓孩子們自己去圖書館閱讀學習。這個決定是基于我校良好的區位優勢,離市圖書館很近,孩子們又都住在附近,加之下午放學較早,即使學生回家,家中也無人照料和輔導,倒不如讓學生結伴去圖書館自由學習閱讀。隨后在實際調查中我發現,在圖書館寧靜的書香里,連平時毛躁好動的孩子都在安靜地捧著《水滸傳》《格列佛游記》《海底兩萬里》……
二、建立班級圖書角,并設立借閱記錄本
利用早午自習和一切課余時間鼓勵學生讀書,白天沒看完的書晚上也可以借來繼續看,并由專人負責對書籍進行發放、收集和整理,讓學生把讀書當作每天最快樂最放松的事。圖書角的書均由學生和教師自愿提供,將自己家中看過的藏書捐借出來,供大家閱讀,且每月更換一批。同時也提醒學生要愛護好書籍,并在每次借閱時先填好借閱記錄,養成良好的借閱習慣。同時,教師也可根據記錄隨時掌握學生的閱讀動向和興趣變化,及時輔以個性化閱讀指導,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p讀好書的習慣。
三、設立個人的 “采蜜集”和班級的“蜜巢集”
個人的 “采蜜集”中學生隨時記錄閱讀中的好詞佳句或心得體會,也可由教師隨時布置一些或摘抄或原創的“采蜜”小任務。記錄時可配以各種圖片、小粘貼或手繪圖畫。孩子們將自己的“采蜜集”布置得越有創意,就越值得鼓勵和提倡,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滲透個性化教育和培養創新意識。
班級的“蜜巢集”由各小組長負責,定期輪換。在一定時間內每人記錄一天,內容隨意,可以是自己喜歡的一本書,包括書名、簡介或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看到的一段話;甚至是聽到的有趣的交談都可以。每組完成后將“蜜巢集”在全班傳閱,由大家投票評選出最佳作者予以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