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課件

      初中物理課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初中物理課件

      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第1篇

      一、圖文聲像并茂,完整展現生活場景,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在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第一節《熱機》的新課教學時,課一開始,我便打開課件,屏幕播放動畫視頻:一強壯男人正拉著載有重貨的人力車汗流滿面緩慢前行,這時另一嬌弱漂亮女司機開著一臺裝有比人力車多好幾倍貨物的卡車向流汗男人吹了一下口哨后急馳而過,然后屏幕出現一行字: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畫面戛然而止,定格在這美女卷塵而去和顯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背景中。此時,課堂上學生已經開始了沸沸揚揚的討論,我借機讓他們說說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解。在提問和討論交流中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技術給生活帶來的重大意義后,我再動一下鼠標,屏幕上展現出很多類型的機動車及發動機的外觀圖,很多學生已經急不可耐地想知道這些車子是如何能開動的了。這樣,我輕輕松松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入了這節課的主題――熱機(的工作原理)。從而,學生在充滿對知識的渴求而又愉快的探討聲中開始了高效的學習。

      二、直觀動畫演示,教學重點、難點迎刃而解

      在《熱機》這一課中,教學重點是汽油機的工作過程,難點是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做功沖程的認識及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常規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及客觀實際等條件的限制,無法滿足學生對內燃機四個沖程工作過程的有效理解。在講到內燃機四個沖程的工作過程時,我播放了汽油機截面圖工作演示動畫,學生們看著動畫慢動作:進氣門打開活塞下行吸入油氣混合物、上行壓縮、點火、膨脹氣體推動活塞再次下行做功、上行排氣這樣循環往復的直觀、形象而又結構精簡化的工作過程,好奇心和神秘感終于得到了釋然――原來汽油是這樣讓汽車開動的!通過動畫演示,輕松地讓學生全面地了解了汽油機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原理。這種多媒體動畫演示帶給學生對發動機工作原理的理解是用實物代替不了的,若真放一臺汽油發動機在教室內,學生是很難直觀而又整體地了解得到汽油機的內部構造的,更不可能如此清楚地看得到汽油機各個沖程的緩慢工作過程。

      在講到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異同點時,我將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結構圖同時展現在屏幕上,并在兩者有著不同結構的地方設置了不同顏色且動畫閃爍,然后讓學生面對直觀的汽油機和柴油機畫面自己說出它們的異同點。在學生回答后,屏幕上結構圖的下方再展示出汽油機和柴油機異同點的歸納對比表格。這樣,通過運用課件演示,學生們不用去猜,不用去死記硬背,一眼就直觀看到并印象深刻地理解了這個知識難點。

      三、激動人心的歷史畫面重現,擴大學生視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化日新月異,學生們需要了解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然而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怎樣才能利用僅有的45分鐘更廣地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就成了很重要的課題。我在這節課上,介紹“熱機種類”的同時,用多媒體展示了汽輪發動機、噴氣發動機和火箭發動機等其他幾種熱機的工作場面,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的圖片,讓學生對科學改變世界的理念得以強化。然后,播放我國神舟六號的發射過程以及我國航天員在太空體驗完全失重的現象,播放嫦娥一號發射,播放我國同步衛星在太空中的運動等科技成果,再現我國偉大科技成果的壯觀場面,激起學生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從而讓學生心情振奮,立下為中華的崛起而努力學習的報國之志。

      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第2篇

      一、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和視頻功能巧妙化解教學難點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學生普遍感到難學的課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學生對事物認識過程的起點是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因而造成學生對物理學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論很難理解和接受,形成一系列教學難點。這些難點會使學生對學習物理產生畏懼心理,也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要想提高物理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巧妙化解這些教學難點,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

      在物理教學中,有些難點的解決需要調動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觀察或感受。短短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不允許我們將學生帶到生活中去親自體驗,若只通過語言調動學生頭腦中對這些曾經觀察或感受到的東西的記憶來回想,那么由于學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我們將需要的生活情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制成動畫或視頻,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例如在“運動的描述”這一節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我在課件中制作了一個動畫和一個視頻。動畫的內容是觀察汽車的運動,動畫效果是汽車不動,背景緩慢移動。在播放時,學生開始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車在行駛,然后通過與固定點比對,學生才感受到實際是背景在動。視頻內容則是讓學生觀察并猜測兩列并排的火車哪輛開動了。播放了兩個鏡頭,一個鏡頭是以其中一列火車為背景,另一個鏡頭是以站臺為背景,使學生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通過播放動畫和視頻,無需過多的語言描述,學生就深刻體會和理解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輕松自然地化解了這一教學難點。

      在講解比較抽象的習題時,我們同樣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制成的動畫加以輔助。例如,通過動畫方式模擬題目所述情景,讓學生對抽象的內容產生感性的認識,會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

      另外,在物理教學中涉及一些微觀的內容,如分子運動,電荷運動、原子結構等,這些現象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不可能觀察到的,因此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形成教學難點。這些內容僅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而當我們把這些東西制成動畫呈現出來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獲得很直觀的感性認識,既形象又生動,且省去了大量的語言描述過程,在化解難點的同時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態板書功能加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深刻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新奇的、多方面的刺激可以使大腦記憶更加深刻。黑板板書是靜態的,為了強調某些內容,我們只能通過加劃著重符號、改變字體大小或是改變字的顏色等方法來引起學生注意。但這些方法只是從視覺單方面刺激學生大腦,對大腦的沖擊較小,且變化方式單一,很難調動學生興趣。而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功能設計的動態板書,則可以用靈活多變的方式給學生創造強烈、新奇的視覺刺激,再加上適當的聲音刺激,從兩方面共同對大腦形成沖擊,從而加深大腦的記憶。例如,我在制作“牛頓第一定律”教學課件時,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涵義有如下板書:

      靜止物體

      保持

      靜止 不受外力

      運動物體

      保持

      勻速直線運動

      對于最后面的“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兩詞,我特別做了這樣的設計:“靜止”設置的動畫方式是原地閃爍一下,同時伴有一聲敲擊聲;“勻速直線運動”設置的動畫方式是從右側飛入,同時伴有汽車急駛的聲音。兩詞一靜一動,且配合“一錘定音”和“汽車急駛”兩種聲音來烘托,再配合前面內容的動畫設計,學生頭腦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我們在對動態板書進行設計時,一定要注意動畫、聲音必須與所展現的內容情境相符,切忌不分重點,盲目地添加動畫效果和聲音。過多的無用刺激只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不追求形式花哨,一切圍繞教學需要,恰當合理,這是設計動態板書的根本原則。

      三、應用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隨著時展和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要想在一堂課中多呈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僅憑一塊黑板和教師的一張嘴顯然是不夠的。

      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可以使教師搜集更多的教學素材來輔助教學。使用課件時,我們可以將多個素材在短時間內集中展示出來,時間短且內容豐富,有助于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進行。例如在“光的傳播”這一節教學時,在猜想光的傳播路徑這一環節中,由于學生平時對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很難也很少觀察到,如果由學生直接討論提出會很困難。于是我在網絡中搜索了多張反映光的直線傳播的美麗圖片加入課件中,學生在短時間內看完這些圖片后,很容易就提出了光沿直線傳播的猜想。

      多媒體課件強大的內容收納功能還可以使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知識,很好地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有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對科學的熱愛。課外知識在課件中可以短文、圖片、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呈現,具有時間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信息量大且學生愛看。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學中,我在新知識后面加入了多張關于海市蜃樓的圖片,學生觀看后感到非常新奇,同時也很容易就記住了這一現象的原理。

      此外,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增加習題訓練的容量。習題訓練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在黑板上板書習題浪費時間、題量太小;事先印在紙上的習題又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多媒體課件則可以收納較多的題目,且呈現時間短、呈現方式靈活,另外還可以配上漂亮的背景和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充分享受解題的快樂。

      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我的課堂教學變得輕松起來,物理課成了學生最愛上的一門課。

      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第3篇

      [關鍵詞]超級課堂 教學方法和策略 新型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C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1-0223-02

      構建初中物理超級課堂,應以新課標倡導的基本理念及杜郎口課堂風暴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倡導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己動手實踐、合作互動等學習物理的方式,以“先學后教”“當堂精練”教學模式為基礎,讓學生體驗物理的發展歷程,全面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隨著杜郎口課堂風暴不斷深入,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從表面上看似乎走進了新課改的最佳狀態,但認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沒有真正的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沒有充分地挖掘學生的物理潛能。推行新課標以來,有很多教師在轉變觀念和教學改革方面存在著一些誤區,比如: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過度的重視教學手段的多、新、奇,從而淡化了教學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構建超級的物理課堂尤為重要。

      一、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上師生互動策略

      做作業的效果怎么樣,取決于課堂學習的效果,而課堂學習的效果怎樣取決于課前自主學習。經常自主學習的學生物理成績偏高,因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對老師將要講解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學習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問,了解新課程的重點和難點,以便在互動交流的時候更有針對性,從而把一個被動接受過程轉化成一個主動的求知過程,會學習的學生應該是有準備的、有疑問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會”集中的那種人。教師對物理課的自主學習要求要有明確性、可行性、自主學習問題要有點撥性、層次性、自主學習作業要有差異性、反饋性。教師要把學習內容以導學案的形式呈現出來,設計的問題難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淺出,體現點撥性,通過點撥使學生能順利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收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要將自主學習題與課時教案設計緊密結合起來,將自主學習題作為教案設計的一部分,通盤考慮自主學習應達到什么目的,自主學習要初步解決哪些問題,經驗證明:自主學習過的學生,其疑問更有針對性和適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動地獲取疑問的答案,學習的質量也明顯高于別人,“杜郎口課堂風暴”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課堂活動應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要積極營造一種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傳統的課堂活動中,信息的傳輸不是雙向,只有老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沒有師生互動。結果整堂物理課死氣沉沉,效率低下。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在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時,也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實現師生互動。要注重課堂教學方式創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物理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教師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過程中,盡可能要讓所有學生主動參與,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然后有意識地進行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通過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對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學生在這樣的輕松環境下,暢所欲言,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二、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物理學習的興趣策略

      皮亞杰說過:“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學要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耐人尋味的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探究“影響液體沸點的因素”時,我當堂表演了如下魔術:水沸騰后把燒瓶從火焰上拿開,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并向瓶底澆冷水,結果,燒瓶中的水又重新沸騰。“哇!”學生當即被眼前的情景驚得目瞪口呆!“這是怎么回事?”“真奇怪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冷水來降低物體的溫度,而學生經常認為只有提高溫度才能使停止沸騰的水重新沸騰起來。而在此實驗中,給停止沸騰的水澆上冷水后,水會重新沸騰起來。由于這個實驗現象與日常觀察到的現象相悖,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三、靈活運用計算機技術,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許多摸不著、看不到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現象缺少豐富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而物理教學中大量的內容又是實驗無法直接向學生提供的。例如:大型船閘、天體運動、航天發射、磁場、電流方向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教學內容。可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把所講的對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從而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變成看得見、看得清,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遙遠的東西變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付諸于學生感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創新活動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時空環境,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觀其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積極的思維,使教學難點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四、精心設計超級的鞏固練習,設置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母題策略

      物理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基本途徑,因而設計有效的練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筆者在設計練習時注意了以下幾點:(1)設計練習應貼近生活。從實際生活出發,設計貼近生活的練習,能使學生學以致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設計有趣味性的練習,能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3)設計對比性的練習以防產生思維定勢。對比性的練習能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4)設計有坡度的練習。因學生能力有強弱,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應有坡度、有階梯性。例如,可先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設計一些富有變化和發展的練習,這樣就能面向全體、各有所得,讓優生能拓展探究,讓學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樂,使全體同學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地設置能啟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母題,讓學生通過獨立探索來不斷優化物理思維品質。開放性物理題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規的套路去解決,而必須經過思考、探索和研究,尋求新的處理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滿足于例題的演示,而應引導學生去探求“變異”的結果,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促進學生從順、逆、側等不同角度進行創新思維訓練。在課本習題的基礎上,通過變化題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掌握變式題與母題內在的聯系及本質,達到一把鑰匙開多把鎖的效果。這不僅能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訓練學生創新思維,拓展他們思維空間,開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注重物理知識的產生過程,讓學生發現和尋找物理的規律 及其表現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過程,從根本上改革課堂教學。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之,我們要充分利用新課程理念在物理教學中的指導作用,從學生的實際發展出發,從超級教學出發,積極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合理運用和安排各種教學手段與環節,提高超級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五、優化教學內容,促進課堂教學超級策略

      課堂教學是否有效,關鍵要看教學的內容是否與課程標準吻合,是否能夠體現事先制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是否有效,是關系到課程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學生是否能夠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提高技能的關鍵。新的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提出三維教學目標。新課程強調,物理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必要的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結論的本質,了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后續學習中的作用。通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物理發現和創造的歷程。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和物理素養,即充分發揮物理的文化價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為目的。

      六、構筑新型師生關系策略

      物理課堂教學的超級性研究,重點在于構筑新型師生關系,學校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教師要善待每一名學生,做他們的朋友,做他們的引路人,“親其師而信其道”“厭其師而棄其道”,平等、尊重、傾聽、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學生,這是為師的底線和基本原則,而高素質、時代感強、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正逐漸成為學生欣賞崇拜的對象,現在,學生正從“學會”變為“會學”,教師正從“講”師變為“導師”,課堂中新型的師生關系正逐步形成,總而言之,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我們初中物理教學要改變教學方法與策略,優化教學理念,通過教學方式的改善,提高課堂效率,在有限課堂時間內,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同時,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識,迅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 崔其升主編的《杜郎口課堂風暴》,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2]同紅勤,程建華。試論“有效備課”。江蘇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課標下初中物理 “有效教學”的策略探究。創新教育,2009(3)

      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第4篇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物理教學;實驗

      隨著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入,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電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進入課堂教學。在物理科的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是當今物理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就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創建高效課堂略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1 運用多媒體技術,使物理現象形象化,激發學

      習興趣

      運用多媒體進行物理教學,教師輕松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增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如引入“溫度”概念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幾幅在同一季節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和南疆鮮花盛開、瓜果累累的圖片及吐魯番盆地“早穿皮襖,午穿紗,夜抱火爐吃西瓜”的漫畫,使學生在享受美的熏陶時,聯想到熱和冷兩種不同感覺,加深對溫度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又如在“重力”這節,講到重力隨地理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時,教師不妨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費俊龍、聶海勝在“神舟”六號太空艙中的生活情景片斷,這樣就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長見識,他們仿佛親自遨游太空,體驗到失重狀態,無形中加深對重力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多媒體技術模擬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學

      習效率

      許多物理概念和規律都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的特點。由于種種原因,物理實驗有些過程很難分步觀察與判斷。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控制實驗的速度,調整教與學的進度,在教師與計算機的共同啟發下,培養學生的能力。同時,模擬物理實驗能讓學生抓住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和變化過程,明確觀察對象產生變化的現象和條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如研究凸透鏡的成像規律實驗,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實驗,也是一個較復雜的實驗。在學生實驗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將操作步驟和要求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然后要求學生按要求實驗。對本實驗記錄的分析及結果的理解是光學中的一個難點,為此在總結這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實驗,將學生的實驗過程再現出來,找到凸透鏡成像的兩個轉折點――“焦點”“二倍焦距處”,以及“物體向焦點移動像逐漸變大,像距逐漸變大”,這樣可降低學生理解這一規律的難度。

      在“阿基米德原理”一節課中,內容多、時間緊,課程標準只提出演示實驗的要求,存在教師操作時,學生聽、看(且看不清)而不能參與的缺點。要實現學生既積極參與,又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制作課件,用動態畫面提供示范,導控實驗步驟,讓學生積極參與。

      再如,電流的方向判斷及大小計算在初三電學中是重點,但電流在導體中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對初中學生來說是較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導致在電路分析和計算中經常出錯。課本中雖然有許多幅相關插圖,卻是靜止的,不能讓學生有電荷流動感覺。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動態軟件(Flash、3D)設計,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導線中正、負電荷流動的畫面,這樣把微觀粒子夸張化,學生理解起來就不那么困難了。

      而在介紹船閘是利用小道理解決大問題時,課本畫了船經過船閘從上游駛往下游的過程的4幅插圖,教師也可用動畫設計演示閥門打開,船隨水位下降而下降及船運動的效果。還有許多現象及應用是在課堂上無法做的實驗,都參照類似做法。

      3 運用多媒體技術,便于理解和應用物理規律,

      加強學生的品質素養

      物理規律,常常是從實際研究對象出發,通過反復多次的科學實驗而得出的。但物理規律受一定條件的限制,一些實驗難于操作。因此,在進行這些物理規律的教學時,如果能夠運用電教手段,重現物理現象,進而總結出物理規律來,這樣學生容易接受,而且便于理解和應用物理規律。

      如在復習“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時,通過電腦動畫,模擬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折射光線三者的分配關系,學生清楚地看到:一束激光斜射入圓形厚玻璃磚上,反射角、折射角隨著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由此進一步歸納出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內容。

      通過多媒體技術,能把實驗和數據處理分析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晶體的熔點”的教學要求調整到“知道”的層次,課標要求中又有“晶體和非晶體熔化”的演示,在教學中同樣面臨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問題。本節課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唯一有“圖象”的教學,筆者認為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老師口講,學生知道”的低層次。初中物理實驗數據的分析處理大都是為了得到結論性的規律。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往往不重視實驗過程,只重視實驗結論,而晶體熔化和凝固的實驗數據分析,引發了學生對整個物理現象過程的具體分析,也有利于高中物理知識圖象學習方法的遷移。

      筆者在“熔化和凝固”這節課中用了2個課時,第一節進行學生分組實驗,觀察現象記錄數據;第二節利用已制作的“數據和圖象”課件,讓學生輸入自己實驗中記錄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多組數據,觀察微機繪制出來的熔化圖象。兩個課時的教學,讓學生經歷了觀察記錄輸入繪制分析的全過程。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對學生重視了態度情感因素的熏陶與教育,落實了全面素質教育。在挖掘媒體資源時,教師應重視內容中體現出的真、善、美的價值成分,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內容,學習者最容易記住。

      如在“液化”一節課中,筆者剪輯資料、畫面,介紹我國航空技術發展情況,簡介3號火箭發射,并介紹為祖國航天事業默默無聞奉獻的航天設計師。這樣營造了喜悅、滿足、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熱情。而通過設計具有特色的多媒體畫面,在課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空氣污染,浪費用電”等不良現象,讓學生去批判,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能源節約、環境保護的意識。

      物理學史中有許多科學家在成功的背后有著感人的故事,教師可搜取資料,網上下載他們的故事,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展示給學生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4 應用現代媒體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教師學習及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熱情都很高,然而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工具,因此,教師應用要適時恰當、科學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多媒體的輔。盡管計算機在信息的識別、分析、判斷及綜合等方面有著其他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學中只是一個輔助工具,既不能取代教師,也不能代替實驗。課堂上師生間的知識交流與情感交融是無論多先進的機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組織、傳授及先進媒體的策劃控制者。如果把教師比做教學過程的“導演”,而現代媒體只能算是“道具”,導演利用先進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學生這個“主角”的潛能,使其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同時,多媒體也不能代替物理實驗,物理實驗是發現物理規律的重要基礎,它能真實地再現科學家的發明發現,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實驗動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擬實驗完全代替真實的實驗,否則便是違背物理教學原則,本末倒置。

      2)多媒體的實用性。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優勢在于它能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式學習。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必須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果通過明顯真實的實驗演示、激烈的討論爭辯以及科學的分析推斷等方式可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課件,以免造成畫蛇添足。

      然而目前存在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傳統灌輸式教學的情況,有的教師用課件只是替代板書,失去先進媒體的使用價值。因此,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應充分考慮它的實用性與必要性。只有那些教師不能用語言詳盡描述、圖片不能充分顯示、實驗不能或不易操作,才考慮采用多媒體技術。

      初中物理課件范文第5篇

      物理實驗的成敗決定著物理課堂教學之優劣。多媒體課件可以“激活”學生思維、實驗興趣和探究熱情,使物理實驗教學生動有效,事半功倍。但是,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是物理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本人在多年實踐中得到一些經驗和教訓,現歸納如下,希望對廣大初中物理老師有所裨益。

      一、運用多媒體課件,有效激發學生實驗興趣

      初中學生知識面窄,直接經驗少,好奇心強、求知欲旺,而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直觀形象,用以激發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興趣非常有效。“飛行員手抓子彈”可激發學生對“機械運動”的興趣;奧運賽場的飛人大戰能激發學生測量物體平均速度的興趣;世博會現場豐富的內容也能激發學生觀察光、熱、電效應……但是,學生接觸多媒體課件多了,新鮮感自然減弱,如果教師的課件不能及時“升級換代”,老是“飛入”、“縮放”,風鈴聲聒噪、百葉窗花眼……學生就會產生感覺疲勞,繼之乏味,甚至厭煩。因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的方式方法要不斷翻新,才有可持續性。

      首先,教師要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然后精心制作課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多媒體課件可“復制”可“共享”,既是優勢,又是缺點。它能節省教師的時間、精力,但也容易使教師懈怠,不假思索“粘貼”過來,隨便“共享”,反而弊大于利。例如,2004年劉翔得世界冠軍,那短短的十幾秒跨欄鏡頭激動了國人的心,當時用這段視頻激發學生對運動快慢的比較非常有效,但時過境遷,今天再用它就激不起學生多少反應了。還有“怎樣增大與減小壓強”,滑雪、沙漠巨輪車、大型牽引車等都是較典型的例子,但我們縣地處長江與巢湖之間,是一片圩區,周圍大河環繞,其中溝渠縱橫,池塘星羅棋布,卻從未見過滑雪、巨輪車、牽引車之類的物體,所以教師制作課件時就不能以它們為重點了,而要在橋梁、涵洞、船只上做文章。這樣的課件才能真正起到“激活”的作用。

      當然,運用多媒體課件不是多多益善。可直接做實驗的,或能用語言導入的就不需要用課件。有些實驗在教室里或實驗室里無法做,則可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以激發學生興趣。還有的實驗必須消耗一些物品,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可節省材料降低成本,何樂不為。如,用給水加熱觀察魚在其中的反應,學習“水的不善于傳熱”的實驗,用多媒體課件鋪墊鋪墊,能挽救一些小魚的性命,善莫大焉。

      二、運用多媒體課件,打開深入探究的“窗口”

      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可以說是物理實驗教學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在教學“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知識點時,可以這樣設計:課件內容前面已提到,三個人比賽游泳。先讓學生觀察所有“擺設”,然后開始比賽,中途點擊“暫停”,叫學生看三個人行進的距離和時間,這時為學生們發現三人用時一樣,但游出的距離不同。等大家都記住這一點后,點擊“繼續”。選手到達終點,計時鐘則自動停止,等三人都到終點后,再突出放大顯示計時器,讓學生觀察:同樣的距離用時不一樣。還讓學生自己點擊觀察實驗,發現問題共同討論探究。最后,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得出求速度的運算公式。

      三、找準多媒體課件與實驗教學的切入點

      在多媒體課件與實驗教學之間,如果不能找準切入點,使之整合得天衣無縫,那么就等于沒有拿到“激活碼”,打不開實驗教學的突破口,或者只是個“試用版”功能不齊全,作用有限的東西。如果錯誤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反而會出現事與愿違的現象,限制學生思維,誤導學習方法,禁錮探究精神。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兩點:

      1.多媒體課件本身要科學,否則可能會誤人子弟。比如,“凸透鏡成像”。課件中凸透鏡的焦距應可隨意調整,用鼠標拖動“物體”,計算機就能按科學規律給出物體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虛實都能正確地呈現出來。如果課件沒有隨機性,只能在固定的幾個點上“成像”,那么這樣的多媒體課件效果欠佳。要想做出可隨機變化的課件,靠Powerpoint就不行了,用flash還得有一定的編寫腳本的水平。所以需要制作出科學的多媒體課件。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4SE|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www| 国产 亚洲 中文在线 字幕|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国产亚洲sss在线播放|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人妻| 苍井空亚洲精品AA片在线播放|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五月综合网|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亚洲最大视频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果冻传媒|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一卡一卡二新区无人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亚洲自偷自偷图片|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亚洲人妖女同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第一页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