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護理應急演練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應急預案是科學管理的一種前沿方法, 是人們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事先預想作出的對策, 擬定的處理方案[1]。突發應急事件具有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和復雜性[2]。如何積極應對是當今醫療機構面臨的重大課題。成批搶救需要高度的協同性,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組織協調、沉著應對是急診搶救成功的關鍵環節。征對如何提高和規范成批搶救中護理人員的行為,我院根據實際情況擬定了一套護理應急預案,并作為提高護理部組織管理能力的重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現報道如下。
1人員要求職責
應急小分隊的成員由護理部統一領導,均為各科護理骨干,并具有豐富的搶救技能和搶救經驗,人員相對固定,并有后備力量。將護理應急小分隊各組分工,各成員職責,電話號碼及搶救流程打印成冊,要求每個成員熟記內容。
應急人員必須保證通訊聯絡通暢。在遇有重大疫情時,要求在第一時間到達指定地點。負責現場的緊急救治及消毒隔離處理。定期進行實戰演練,做到有備無患,常備不懈。需了解搶救物品、藥品及防護用品放置位置,操作方法等。
2 實施方案
2.1規范化管理,標準化實施
護理應急小分隊護理部指揮下,由急診科護士長任組長,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為秘書, 各科室指派一名護士參加,分成4 個小組,每組設一名小組長。每月組織一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督導會議,布置學習計劃,布置突發事件演練方案, 組織討論可能出現的病情和應對措施,確定搶救演練流程,每季度進行一次演練。
單月的第三周布置本月的學習內容, 包括需掌握的急救知識和應急預案知識的學習;安排理論講課,由各科的質控員承擔。雙月的第三周,學習內容主要是進行技能操作的學習,由經驗豐富的護士示教急救儀器的操作.做到每月有學習目標,人人會操作,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每個季度根據所布置的突發事件演練方案,討論可能出現的病情和應對措施所確定的搶救演練流程,組織一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演練。
流程學習: 由急診科護士長主持演練, 提前三天通知科護士長,由其通知該科成員按時到急診科集合, 按分工展開演練。
模擬演練:由急診科護士長主持演練,為了鍛煉其快速反應能力, 是由急診科值班護士臨時通知各小組組長,再由其通知下屬成員迅速到急診科集合,在組長指揮下分工展開演練。
以上計劃組長和專家成員不在位的情況下由秘書按計劃組織實施。
2.2分工明確
將護士按要求分組進行:分類組 迅速觀察、測量生命體征,配戴分類標識牌:神志(詢問姓名)、瞳孔、血壓、脈搏、呼吸立即告知醫生并記錄于病歷上,病情較輕的手工測量,病情較重的迅速送入搶救室,連接監護儀測量;搶救組 吸氧,用留置針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必要時采血,保持病人正確、安全的:昏迷、嘔吐病人頭偏向一側、必要時吸引器吸痰、嘔吐物 意識喪失、躁動的病人用保護具(護攔等)、牙關緊閉抽搐的患者要用壓舌板裹上數層紗布放于病人上下臼齒之間,以免咀嚼肌痙攣而咬傷舌頭、引流管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配合醫生做好給藥、插管、止血、固定等處理;保障組為所有搶救工作的正常展開提供所需物質,與物業,藥房和供應室聯系,為患者的搶救提供物質;后送組生命體征穩定后方可送病人檢查或辦住院,危重、軍隊傷病員必須有醫護人員陪同,攜帶血壓計 聽診器,監護儀和病情交接本4 分析總結 演練結束后,全體人員進行討論分析,找出不足,為下次的演練積累經驗。
3結果
通過實施演練的做法,患者滿意度由之前的85%上升到94%,護士理論考試成績由89.4%上升至93.6%,操作考核由89.9%提升到95.8%,提高了護士應急反應能力。
4體會
4.1加強應急應變能力培訓,進行大型模擬應急預案演練針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整改,不斷規范應急程序,磨練快速反應能力。應急預案的建立和實施,使成批傷病員得到及時有效的搶救和護理,使批量搶救工作組織有序,在搶救病人時做到忙而不亂,贏得搶救的最佳時間,提高搶救成功率。
4.2 通過實施應急做法,進一步加強了護士專業技能,為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提供有力保證,提高了護士應急綜合能力。開展應急預案演練使護士能系統、完整地體驗與掌握基本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充分體現了演練的直觀性、實用性、有效性、重復性和可控制性。
參考文獻
根據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特點,制訂應急計劃、預案和流程,完善應急制度及應急門診和病區的建設。建立應急護理梯隊,充分保障傳染病突發事件時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組建一支人力充足、反應迅速、技術精良的應急護理隊伍,是確保應急救護任務圓滿完成的關鍵。
1.1成立應急領導小組和應急梯隊
應急領導小組由院長掛帥親自抓,由分管醫療的副院長協助具體抓,領導小組成員為政宣、醫療、護理、院感、總務、設備維修等部門負責人,醫務科、護理部和院感科負責應急治療護理和隔離消毒及防護工作,護理部負責應急護理工作。護理部成立應急護理第一、二、三梯隊,由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搶救知識和技能,獨立工作能力強,善于溝通交流,身體素質好,作風過硬及居住在醫院或距醫院較近的護理人員組成。
1.2制定應急紀律制度
一旦發現突發傳染病疫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應急梯隊人員及全院工作人員進入備戰狀態,終止休假和正常休息,無條件服從醫院調遣。護理部建立應急病區護士長及應急梯隊成員通訊錄和聯系網,要求應急隊員在應急狀態時保持24h信息暢通,一旦接到通知,以最快的速度到達指定的地點。
2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突發傳染病知識和護理技能培訓
2.1確定目標
通過培訓演練提高護理人員應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的能力;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的應急護理隊伍,使應急護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2.2培訓內容及方法
2.2.1突發傳染病處理能力的培養
首先,理論學習,由護理部組織全院護理人員學習應急管理和相關應急組織體系及應急聯動機制,重點學習衛生部及省地市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突發傳染病應急護理工作流程,隔離防護知識,特殊治療護理,針對性的急救知識和技術并進行護理理論操作考試,使應急護理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其次,突發傳染病應急門診和應急病區的工作程序,由臨床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擔任導醫、分診、咨詢及就診病人突發傳染病知識的健康教育,按病情輕重緩急將病人大致分類,對重病人就診實行先就診后繳費和辦理住院手續;應急病區對診斷明確的重癥住院病人,及時請示院領導,請求上級醫院技術支持,遠程會診和專家指導,確保診療護理質量;對輕病人集中管理,同時做好病人及周圍人群的健康教育,穩定正常社會秩序,使人們樹立堅定信念正確應對傳染病疫情。再次,護理搶救知識和技能訓練,護理部平時注重對護士搶救技能(心肺復蘇術、導尿術、吸氧術、靜脈留置針技術、氣管切開護理技術、心電監護儀和呼吸機使用)的系統化培訓、強化和考核力度,并根據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技術考核時常出現的問題、操作中的關鍵環節以及搶救器械使用中故障的發現與排除法等組編缺陷題庫,人為設置“缺陷”讓護理人員先行識別缺陷操作,明白正確的操作方法,然后對照標準進一步規范,使大家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化為主動尋錯,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自覺學習的積極性。通過糾錯補漏加深記憶,以提高護士的急救技術及觀察病情能力和搶救配合能力。
2.2.2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演練
由于突發傳染病很少發生,而且多種多樣,護理部每年將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和搶救技術作為護士“三基”考試內容。應急領導小組組織各應急小組成員按應急預案進行反復情景模擬演練,高標準嚴要求參加省市組織的應急演練,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意識。通過演練不僅僅使應急梯隊成員掌握應急預案內容,重要的是檢驗應急計劃、預案和流程是否全面、科學、合理,并且根據演練結果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可以全面了解應急梯隊成員的應急救護能力,隨時調整訓練計劃、預案和流程,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從而有效地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
3突發傳染病的應急護理管理
3.1快速反應,啟動緊急預案
院總值班領導執行突發傳染病報告程序,每當有突發傳染病預報,應急小組成員處于待命狀態,一旦接到通知,立即啟動緊急預案,整體應急系統開始運行,參與應急救治的各級人員迅速到崗,明確任務和職責,組織和指派相關人員迅速進行突發傳染病的評估,以便作出下一步的安排。應急護理小組長接到通知,馬上召集應急護理梯隊成員開放應急門診和應急病區,為隨時能夠接診和收治病人開辟綠色通道。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病情判斷能力的分診護士到應急門診接待就診病人,維持就診秩序,根據病情輕重緩急進行簡單查看病情,快速準確的分類,迅速安置病人。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流程為:應急梯隊處于待命狀態;應急門診、應急病區啟動,導醫、分診、預檢分流、轉送和收治病人;醫療護理服務、隔離消毒防護、心理支持等健康管理。
3.2人力資源調配,護理技術支持
2006年我市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期間,病人數量尤其是重危病人數量突然增加,又要設立專門的應急門診和應急病區,因此護理人員數量遠遠達不到應該配備的要求,護理部想方設法將“辦公室”搬到應急病區,主任每天固定時間到應急病區召開簡短會議,部署工作并了解應急工作的動向,兩位副主任深入病房,著重了解重危病人搶救和基礎護理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臨床上各種困難,指導重危病人治療護理,隨時修正各種護理計劃和工作流程。并抽出院感科和信息科的部分護理人員作為應急第二梯隊支援臨床一線工作,滿足應急需要,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確保護理質量。同時通知本年度新聘用護士提前上崗不僅可協助帶教做力所能及的護理工作,又可抓住應急病區作為第一課堂的時機,使她們見到了平時見不到的危重病人,學到了平時學不到的危重病人護理知識和搶救技術;經受了鍛煉,磨煉了意志,重要的是保證了護士與危重病人的配備比例,順利完成了45例乙腦病人的救治和護理任務。2008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間,應急病區的手足口病住院患兒曾達到20余例,針對治療中靜脈穿刺困難的問題,為了確保治療質量,減輕患兒痛苦和家長擔憂,護理部專門調集臨床各科室動靜脈穿刺技術優秀的護理人員組成應急技術支持小分隊,隨時為血管穿刺難度大的患兒進行采血和治療,經過3個月的奮戰,圓滿完成了139例患兒的護理任務,受到患兒家長的贊揚,收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和社會效益。
3.3綜合醫療資源,配足應急物質
護理部及時準備緊急搶救,短時間組建應急病區和門診所需的大量物資和設備,整合全院所有的資源,保證應急救護的需要。護理部要求應急病區護士長做好突發傳染病搶救物資和隔離防護用品的貯備,注意搶救器材的保養與維修,使搶救器械處于備用狀態,并與總務科、器械科隨時保持聯系,以保證應急搶救的物資供應。要求應急病區明確專人管理應急貯備物資,規定應急貯備物資一律不得挪用和外借。應急病區護士長定期或不定期檢查醫療儀器、藥品、通訊、電源和氣源等在位完好情況,確保物資能及時供應。
4對策
4.1應急梯隊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應該根據應急需要不斷完善
專科醫院護理部在應對突發傳染病的管理中,也暴露了許多弱點和不足,在人員的培養、搶救設施的完善、搶救器械的使用、重危病人護理和搶救技術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由于專業所限,近年來我院招聘的護理人員中,普遍文化水平較低,護理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不扎實,加之平時重危病人偏少,ICU無法正常開展工作,護理人員對搶救器械的使用和搶救技術容易產生生疏感。因此,護理部對護理人員的培訓難度和廣度加大,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進行系統化培訓,通過考試和競賽提高操作技能,確保應急時的熟練度,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應充分考慮傳染病專科醫院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和角色。
4.2應急病區的建設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不僅僅是應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的需要,便于應急病人的管理,有效利用醫院僅有的醫療資源,確保重危病人的及時救治,更重要的是防止了與普通傳染病人的交叉感染,消除病人之間的顧慮,且使應急病區護理人員更快更好地適應應急工作和環境,確保了應急護理工作質量,最大限度挽救病人生命。
4.3專業化的護理服務是保證應急救治質量的關鍵
護理部應注重專業護士的培養,并調集人力資源,采用由專業護士負責培訓指導的多專業合作的工作模式,實施重點病人重點管理,解決臨床護理中出現的各種專業難題。
4.4加大應急計劃預案流程的學習和演練
在突發傳染病救護中,護理人員面臨的壓力是巨大的,突如其來的大批重危病人,而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恐懼生疏感,不僅影響工作節奏,甚至出現難以應付的局面。因此,護理部應將應急演練納入每年的護理工作計劃中,加大應急預案的演練力度,要求全員參加,真實情景模擬,演練形式多樣,包括理論考試、緊急集合、穿脫防護衣、隔離技術、搶救技術、搶救器械的使用等,不斷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和護理急救水平。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8-0179-01
近10多年來,我國各類重大突發事件頻頻發生,我們不僅經歷了1991年華東大水、1998年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云南泥石流,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更是震驚世界。這些重大的突發事件,往往使醫院短時間內病人數量猛增、而且患者病情復雜、傷勢嚴重,加上患者以及家屬情緒激動,無法接受應激。在這種情況下,護士如果缺乏一個指導性的統一安排,則更容易使搶救現場失控,造成現場混亂、工作無序,從而因忙亂而影響救護質量,甚至發生差錯事故。如何應對突發事件,使護理人員在有限的單位時間、有限的工作場所為傷病員提供“高效、準確、快速”的護理服務,體現護理與傷病員同在的服務理念,是護理部面臨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此次參與批量地震傷員的轉運、護理,以及醫療護理秩序的重建等工作,對護理部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有一定的體會,現總結報告如下:
1全院動員,統一調配是保證成批病人救治成功的基礎。地震發生后,我院被市政府批準成為抗震救災應急醫院,全院工作立即緊緊圍繞“應急醫院”轉。此次地震傷員以骨科、外科病人為主,護理部在啟動緊急預案的同時,成立現場指導小組,對具有骨科、外科、急診科和ICU工作經驗的護士長、護士進行統一調配,并積極配合總務、設備科室在全院調配空床、床上用品及有關設備、儀器,并動員其他護理人員在保證病房護理質量的同時,主動去協助完成應急醫院的病房準備,做到了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在短短的兩天時間就建立了兩個共計180張普通病床的應急科室和一個12張床的監護病房。
2有效的組織協調是對成批病人救治成功的關鍵。護理部安排專人蹲點應急醫院,著重檢查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是否完善,各項護理措施是否到位,視情況做好協調管理工作,包括與設備科、總務科、藥劑科聯系,隨時做好藥品、物資供應,為臨床服務,并做好向有關領導的請示匯報工作。同時,護理部協助護士長對參加救護的護理人員進行合理分工,定位定職責,骨科護士因對骨科專科護理熟悉,安排負責骨科護理指導,分別擔任骨科護理組組長;外科護士任腦外護理組組長,負責腦外病人的護理;急診科、ICU護士在負責完成監護室重癥病人的搶救、護理的同時保障搶救物資的準備和補充;內科護士和增援護士則由護士長根據各自的工作經歷,分配到相應的護理小組進行全程跟進護理;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護士則帶領我市職業技術學院心理系學生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通過各司其責,使整個治療護理過程緊張有序、忙而不亂。
3團結協作是使病人的救治得以保持及時性、完整性、連續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保證。此次參與應急醫院護理工作的護士,一部分是由護理部在骨科、外科、急診科和ICU抽調的,還有部分是我院內科護士及10名外院支援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她們始終做到以病人為中心,充分發揮護理人的團隊精神,保證了病人救護的連續性和有效性,無一例病人發生壓瘡和二重感染。
4多渠道的培訓和及時評價是提高護理人員應急能力的重要手段。突發事件往往具有不易預見、突發性、嚴重損害性三個特征。因此,在以后的護理工作中,護理部除了堅持不懈地教育護理人員在思想上時刻保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應急意識,還應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院應急流程納入護理人員繼續教育和崗前培訓內容,通過集中培訓、個人培訓和模擬演練使這一內容的培訓制度化、常規化。同時將護理人員的應急流程掌握和執行情況納入科室質量評價體系,經過及時評價,了解各科室應急流程的知曉率和執行合格率,針對存在問題落實獎罰和制定持續質量改進措施,以不斷完善和規范流程及評價方法。通過反復強化,使護理人員對突發事件應急流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達到應急能力不斷提高的目的。
【關鍵詞】 療養院;護理培訓;意義
為提升療養院護理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與技能,創新護理服務內涵,結合工作實際,我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護理培訓活動,以適應療養院的發展需求。而針對我院冬季工作量相對較少的特點,以這時期的培訓尤為集中。全體護士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此次培訓、考核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提高。現將我院護理部開展的冬季護理培訓的做法與意義報告如下。
1內容與實施方法
1.1組織培育藝術化護理理念在培訓中加入了護理美學、人文學、社會學、溝通學等方面的內容,引導大家就“護理與美”的話題展開討論。通過觀看護士禮儀錄像、組織人員在護士節活動上進行情景演練、請客房部主任進行客房禮儀專業指導與訓練,不僅規范了每位護士的儀表儀容,對各種治療姿勢,如端治療盤、拿血壓計,以及在與療客員溝通的技巧等方面也起到了鞏固促進作用。
1.2組織護理查房考核護理查房是每位護士必須具備的能力,它貫穿在每天的療養護理工作中。考核分筆試和口試,由療區護士長組成考核小組,考核者現場隨機抽取病歷,針對性地寫出為期15 d的查房流程與重點,然后進行健康宣教和情景交流問答。
1.3組織護理流程培訓與考核各崗位工作流程采取一人主講他人補充的方法,對療養中心、體檢中心各崗位工作流程進行梳理,并優化各細則。學習有關體檢項目的基本知識和臨床意義(心電圖、動脈硬化測定、腦彩超、人體成分分析、呼氣檢測、CT、DR、鉬靶、檢驗項目等),采用主任授課和護士提問交流互動的形式,活躍學習氛圍,加深知識點。考核實行情景案例分析、隨機抽題的模式,為來客制定個性化體檢套餐,根據體檢結論進行健康宣教。
1.4組織三基理論知識考核護理部按《實用臨床護理三基》理論篇制訂每月考試內容,對工作5年以下護士每個月底進行考核。年底對全體護士進行三基理論考核。
1.5組織相關護理操作培訓與考核由高年資護士進行操作標準演練,包括靜脈輸液、靜脈抽血、測血糖、糖耐量試驗、相關電腦操作等,考核者現場隨機抽題進行考核。
1.6組織學習護理應急預案學習包括摔傷、重癥哮喘、驚厥、消防緊急疏散療客員等比較實用的應急預案與程序,并組織現場演練,提高應急能力。
2效果
開展冬季護理培訓,完善了護理流程,深化了服務內涵,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培訓方式與內容的多元化,轉化了護理人員學習的觀念,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學習,讓她們可以真正學以致用,用到今后的工作中。
3討論
3.1有利于提升護士的整體形象無論是在體檢中心,還是在療養中心,護士的工作性質始終處在服務窗口的最前沿,護士能否提供優質的首次服務,提高首因效應的正性化,與護士自身的整體素質息息相關。而療養院面對的不僅僅是護患關系,因此學習、規范護士服務禮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光局限于要培養開口服務意識、自覺使用敬語和微笑服務上,更主要的是讓培訓活動成為一味催化劑,促使她們不斷充實自身的內涵修養。
3.2有利于提升護士的查房能力查房是門技術,更是門藝術。查房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護理工作質量,它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拓展其內涵。通過培訓考核,吸取了高年資護士的查房經驗,填補了年輕護士查房空洞性的缺點。個性化查房理念不僅引導著她們不斷轉變自身觀念,讓主動查房、有房可查不再是空話,更促使她們不斷去挖掘新的查房內容,更好地用在實際工作中。
3.3有利于提升護士的理論水平通過有計劃地對三基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鞏固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彌補了療養院護士對臨床理論知識的不足,更培養了學習的自覺性。通過對院內開展的體檢項目相關知識的學習,拓展了視野,也便于聯系實際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健康宣教是療養院護理工作的特色,如何行之有效地落實到工作中,成為我們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經過知識的更新,使宣教工作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為其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使護士的宣教能力有了質的飛躍。
3.4有利于提升護士的操作能力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術是每個護士必備的基本功,加強護理操作訓練是提高這一能力的唯一途徑。基于療養院的側重點,護理部選擇性地進行操作標準培訓,不僅體現了其實用性,也調動了全體護士的積極性,使之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參與培訓。通過考核,大家可以清楚地認識各自的不足,重新審視自身的弱點,相互學習交流經驗,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5有利于提升護士的應急能力雖然說療養院休養員病情比較穩定,可是普遍有著年齡偏大、病種較多的特點,若自己不夠重視,那么潛在的危險性更大,發生意外的幾率更高。所以我們更不能松懈怠慢,而應未雨綢繆地做好應對措施,因此學習應急預案刻不容緩。通過學習,大家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樹立信心,從容應對突發問題,并從中吸取積累經驗。
【關鍵詞】危機管理;急診護理;不良事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03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36-01危機管理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對相關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機因素進行預測、評估和防范。急診科是醫療機構中危機存在最多的科室,急診科室收治的患者多為危機重癥患者,因此,護理管理人員一定要明確急診科內存在的危機因素,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有效的措施進行放置,從而盡可能的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我院為降低急診科中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將危機管理合理的運用到急診護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本次研究選取的是我院2009年收治的15236患者和2010年收治的14894例患者,將其分為2009年組和2010年組,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本次研究選取的是我院2009年收治的15236患者和2010年收治的14894例患者,2010年開始我院將危機管理應用到急診科中,對兩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進行對比。
1.3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兩組間比較用X2檢驗,P
1.4危機管理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
1.4.1危機前的防范危機前的防范工作要加強對以下幾方面的重視:第一,溝通協調,近些年來,我國醫療機構的護理隊伍逐漸向著年輕化發展,護理人員往往缺乏危機意識、主動服務意識,且不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和交流,往往會造成護患關系緊張,因此護理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強對護理人員危機意識教育的重視,并耐心的指導護理人員如何處理護患關系,向其傳授自身的經驗,同時還要讓護理人員認識到有效的溝通交流在急診護理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使其積極主動的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比如,對于醫療費用這個敏感的問題,護理人員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獲得患者的理解等,從而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第二,做好搶救物品準備工作,護理人員要確保急診科所需的所有器材、藥品等無論何時都要處于備用狀態,確保搶救物品性能良好,能有效的應對緊急使用,從而為搶救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第三,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急診科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確保其得到有效的落實,比如,搶救期間醫生的口頭囑咐,護理人員要重復一遍,在醫生確認后再給予執行;同時還要確保病歷書寫的規范性,對于不能及時書寫病歷的危重患者,要確保在搶救結束六小時內予以補齊。此外,護理人員還要認真按照操作規范進行護理操作,嚴禁隨意更改或簡化操作流程。第四,加強對業務培訓的重視,護理管理人員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專業技能學習和培訓,并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急救模擬,從而確保患者熟練掌握相關護理操作技能,同時有效的提高護理人員的應急應變能力。第五,制定急診護理危機應急預案,護理管理人員還要制定相應的危機應急預案,同時還要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演練,從而確保護理人員在面臨護理危機時能沉著冷靜的應對。
1.4.2危機中處理危機發生時的處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應用應急預案,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有效的對危機進行控制和處理。比如,在使用呼吸機時突然出現停電現象,護理人員要在第一時間將患者呼吸道和簡易呼吸器相連接,并利用人工呼吸法對患者的呼吸進行調整,同時要及時告知相關主治醫生,并要及時和相關部門聯系,盡快恢復通電。二是執行危機處理措施,在出現危機事件時,護理人員要及時告知護士長及科室主任,然后逐級匯報,并且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處理,對危機事件進行控制,從而盡可能的降低損害。同時護理管理人員要耐心的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取得患者及家屬的理解;對于科室內不能解決的糾紛現象,要逐級上報并采取有效地措施進行協調解決,從而盡可能的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1.4.3危機后處理危機發生后護理人員要認真對危機事件進行評估,認真查找導致危機事件發生的原因,并總結相關的經驗教訓,從而有效的避免再次出現同類危機。同時護理管理人員還要認真的分析護理危機時間,同時要制定并落實相應的改進計劃,并要認真對其效果進行檢查。此外,危機事件往往會對患者及相關負責人員的心理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護理管理人員一定要耐心的和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逐漸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要對在危機處理中表現優秀的護理人員進行相應的獎勵,從而優秀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對于心理上受到影響的護理人員要耐心的進行疏導,必要時要給予其相應的治療。2結果
2009年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21%,2010年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06%,2010年組明顯低于2009年組,(P
3討論
危機即對社會系統行為準則架構、基本價值等造成較大的威脅,同時受到不確定性因素及時間壓力的影響,必須要進行相應處理的事情[1]。危機管理的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是怎樣減少危機事件的發生幾率;二是怎樣做好危機管理準備;三是怎樣培養工作人員應對危機事件;四是怎樣盡快從危機中復原[2]。護理危機即為在醫療機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的所有不安全事件[3]。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逐漸的提高,對于醫療結構的護理工作也逐漸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糾紛的發生幾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對護理危機進行預防和化解,從而盡可能的降低護理糾紛就成為現階段急診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急診護理危機管理就是以急診護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風險、糾紛為依據,制定的針對性的管理方式[4]。同時要強調的是,預防是危機管理的重點,若醫療機構未經過預防控制,未合理的對危機進行管理,那么護理人員在應對危機時就極易出現手足無措的現象,因此,醫療機構一定要加強對急診護理危機管理的重視[5]。
將危機管理應用到急診護理中,能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減少或消除不安全因素,從而有效的降低護理危機的發生幾率,從而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醫療機構一定要加強對危機管理的重視,通過技能培訓、危機模擬等方式來增強護理人員的危機意識、憂患意識,激發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及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高護理質量,盡可能降低急診護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幾率,從而為急診護理工作的安全性、高效性提供有效的保障。通過將危機管理應用到我院急診護理中,我院急診科2010年收治的14885例急診患者中僅有9例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其發生率為0.06%,和2009年組0.21%相比有了極大的提升,這就說明,合理的將危機管理應用到急診護理中能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幾率,臨床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參考文獻
[1]柯義英,陳祥鶯.在急診護理中應用分區包干制管理方法的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9(11):134-136.
[2]陳莉,吳萌,關麗娜.風險管理在急診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1,5(34):137-139.
[3]Tomaszewski,B;MacEachren,AM.Geovisual analytics to support crisis management:Information foraging for geo-historical context[J].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2012,Vol.105(No.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