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1.專業教育課程教學不合理。

      學校在專業教學課程方面做得不合理,首先,學校不能夠真正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什么,一直弱化“一個界面兩個就業方向”教學原則,將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的學生分的太明確,學生不能夠多方面的涉獵。其次,學校的課程教學不合理,藝術類專業尤其是室內設計這種完全活化的專業,它的教學最需要的就是靈活、創新,但是有很多學校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教學都不注重創新,很多學校都相互模仿,教學雷同,不能體現出自己獨特有效的教學方案。還有就是學校不能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水平以及創作方式、思維方式等等設置獨立的教學方案,不能夠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特有的個性格創作方式。

      2.學生的基礎能力薄弱。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藝考生,我們都知道,對于藝考生來說,美術是必考科目,但是對藝考生的文化科的要求就相對較低,這就說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的基礎能力比較薄弱。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跨專業的專業,它結合了美術、建筑、環境、設計、裝飾等專業,它不僅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美術底功,而且要求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能力,但是藝考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都比較薄弱。

      3.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缺乏。

      學校在課程實踐教學這一環節做得不到位,有很多學校的實踐教學設備都不夠完善,導致學校實踐教學的進行有氣無力,不能打到預期的效果,而且這也導致科學校室內設計專業理論教學偏重的結果,老師總是教給學生專業知識,而不能有效進行時間教育。有些學校甚至不重視實踐教學這一環節,在實踐教學的關節上明顯缺失,不能給學生更多的實踐學習的機會,不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些學校會讓學生在假期都一些公司企業去實習,但是有很多學生根本就找不到實習單位,不是所有的單位都有應聘實習生的義務,而且由于實習的時間太短,學生不能得到深刻的認識和體驗。

      二、環境藝術設計中室內設計的教育策略

      1.合理使用教學方法。

      在室內設計專業中,我們合理設置課程教學,合理使用教學方法。首先,我們應該將室內設計的理論知識“實務化”,在原先室內設計基礎知識教育的基礎上,以市場發展為導向,及時觀察市場發展的動向,從而切實根據市場要求對學生做有效的理論知識導向,降低學生有用的、能夠實踐應用的理論知識,而不是教給他們一些空洞的、不能實際運用的知識。其次,我們應該將專題內容模塊化,室內設計專業教學可以分成很多模塊,比如說方案設計、環境結合、圖紙繪制等等,這些都是室內設計專業教學中必學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不能夠綜合教育所以,我們要有機的將這些知識都模塊化教學,在每一個模塊,讓學生能夠重點掌握所學的知識,從而將每一個模塊的知識學好。

      2.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

      要想加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水平,我們就要提高學生的基礎能力,這里所說的基礎能力不僅僅指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當然,我們要把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放在首位,培養他能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有就是,我們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深入研究、不斷探索的能力,室內設計專業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專業,它需要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所以,我們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的基礎能力。

      3.增加課程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對于室內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課程時間教學環節的設置。首先,學校要將實踐教學的教學設備都準備好,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準備最好、最齊全的教學設備,給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過硬的硬件設備。其次,就是要有過硬的實踐教學方案,此間,學校可以擬定適合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將每個班級的學生都分成幾個項目小組,給每個項目小組都設定固定的創作任務,然后小組根據自己的情況,有效利用組內人員的優勢,從方案設計、圖紙設計、圖紙繪制,到技術圖紙、設計方案投標解說等,都努力完成,然后請老師評價指導,并且逐漸改進完善,最后完成一份優秀的創作作品,從而,也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室內環境設計;表達方式

      Abstra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the impact of a varie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means the coexistence of Being Digital computer as the core to the various fields of art and design. Digital technology for art and design has brought new ways of expression, that the knowledge of digitization and digitization of inform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indoor environment brings new creative methods and language, and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art and design.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design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 expression

      中圖分類號:TU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1-0020-02

      一、 數字化技術為藝術設計帶來新的表達方式

      1.1 知識的數字化

      知識的數字化即信息載體的數字化,包括聲音、文字、圖像的數字化。計算機的廣泛運用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對知識的汲取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千里之外的遠程視屏、電子雜志的在線閱讀和下載、圖像的傳輸與共享等。知識的數字化也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語言和美學形態。

      1.2 信息的數字化

      信息的數字化,即通信方式的數字化。以前信息的傳遞大多數使用模擬信號,但模擬信號失真、易受干擾,不能最高精度的還原到原信息且難以實現信道的多路復用。計算機處理的是數字信號將信息用二進制數碼表示,其簡單又可千變萬化,也方便信息壓縮傳輸和儲存,多存儲于光盤和磁盤。如將圖書、報紙、期刊、雜志、文獻、論文等內容通過數字化加工以后以電子文檔資料格式存儲和管理,并支持瀏覽、下載、打印、修改、分類查找、全文檢索等。

      二、 以室內環境設計為例淺談數字化表達方式

      2.1 傳統藝術設計中的室內設計

      室內設計是在藝術設計這樣一個邊緣學科大背景下活躍的一個小小分支,以創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室內空間設計。這一空間環境既具有使用價值又滿足相應的審美要求,同時也折射出建筑風格、風俗特征、人文需求等。傳統藝術設計下的室內環境設計表現手法與形式相對單一,約定俗成地進過繪制草圖、前期資料和手稿的整合、設計方案的確立、具體施工,以及對設計結果的審查與驗收。然而這種傳統的設計流程與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設計師頭腦中及時涌現的想法不能快速地經過技術和審美的檢驗;在創作過程中若發現圖紙存在很嚴重的問題甚至一個必要環節的缺失時,就要打道回府從原始的草圖階段做起,既浪費了設計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拖延了工期。傳統室內設計注重使用功能和形式美的需求,在材料的運用上以天然材料為主,更多地汲取大自然本身的元素,在裝飾手法上更趨向于傳統并極具地方特色。

      2. 現代室內設計中數字化表達方式的運用

      數字化帶來的是機械動能到數字動能的轉變,從傳統的操作技術上升到遙感技術,是人力、物力和視覺的解放。數字化技術打破傳統的空間格局,通過自由的位移與重組、燈光效果的運用與變換,實現不同環境下的空間感受。數字化表現是運用數字化的工具與手段,將室內設計方案通過靜態的(AUTOCAD)圖像、 動態的(3DMAX)影像或者是虛擬現實和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準確地傳遞方案的體量感、空間感、色彩感、材質感、光感等。使受眾有更為直觀的理解并準確判斷將來生活在這樣一個空間會帶來什么樣的心理感受,及時對設計師有較明確的反饋。

      數字化技術表現也同樣影響著人的行為活動,就室內設計師而言,已經從傳統的設計手法中解放出來,運用 AUTOCAD、3DMAX、V-Ray、 Photoshop等各類相關的軟件模擬真實材料的質感和不同時間段光線的表達效果。傳統設計手法由于受到工具、材料和技法的限制,通常沒有辦法表現出預想的效果也不能及時準確地展現出來,數字化設計手法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可塑性,不僅能快速展現設計效果還能及時查缺補漏返回到任意一個設計環節進行修改,設計的靈活與自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設計師的靈感確保設計的可實施性。

      3. 室內設計中數字化表達方式的發展趨勢

      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數字的可能性體現在科技與技術的關系、藝術與技術的關系。數字化室內設計不僅僅是設計師在現有材料基礎上的思維活動,更多地體現出設計師大膽的創新與豐富的想象。數字化時代是以人為主題的時代,是對人的身心最大限度地解放的時代。4D影像、LED燈、遠程遙控、仿真機器人等是數字化技術帶來的切實感受,目前已發展到以人的感應對外界傳輸信號以達到自動調節的目的。例如當一個人打開房門感覺有些熱,他的這種熱的感覺會立馬傳輸出去接收系統快速接收并及時調節降低溫度,人不需要做任何操作就得到想要的感受。數字化技術帶給人們的是極輕松、舒適的生活環境,它使室內空間具有可變性、可控性、可動性,其在未來室內環境設計中必將成為主導力量且具有太多的引導性與不可知性。數字化技術正處于發展和探索階段,正因為各方面發展的不成熟給人們帶來更為廣闊的思維和想象空間,使未來有更多的可能和不確定性,我們期待數字化時代帶來更優美的視覺享受、更輕松舒適的生活方式、更徹底的物力解放。

      三、 數字化表達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

      在當今數字化信息時代,藝術設計面臨種種的挑戰,無論是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是社會經濟方面,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因數字化信息時代的來臨在悄悄地改變著。數字化信息時代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科學與藝術緊密結合的時代、注重生活方式與幸福指數的時代,藝術設計的表達方式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變換。計算機輔助設計主要是為了加快設計中數據化的過程,現已被廣泛運用到藝術設計等專業領域,在現代設計領域中,包括CAD在內的數十種設計軟件已成為普遍應用的設計輔助系統。無論是包裝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還是環境藝術設計,計算機都是教師和學生離不開的設計表達工具,從前期制作到最終效果的表達,計算機都伴隨左右,貫穿始終。

      四、 總結

      數字化技術影響著藝術設計的表達方式,新創作方法與新設計語言的出現,為當今藝術設計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活力。面對數字化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在未來的藝術設計中,只有緊跟時代步伐、牢牢把握藝術創新,在熟練掌握傳統設計表達方式的基礎上用數字化技術為藝術插上創新的翅膀,才能創作出符合社會發展與需求的優秀作品。

      參考文獻:

      [1] 傅騫,數字化:藝術教育創新的助推器[J],.光明日報,2004,9.

      [2] 廖祥忠,數字藝術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5,(287-352).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動畫漫游;建筑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各行業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以科技為依托的虛擬現實技術,是現代前沿科技的代表之一。環境藝術設計領域同樣如此,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來越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與欣賞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對于居住環境也提出了人文、綠化等要求,“未動工,先見形”已經成為建筑與環境設計行業的基本要求。建筑動畫漫游應運而生,在現在乃至將來都是藝術設計領域熱門的概念。

      一、動畫漫游中的建筑環境設計

      建筑動畫漫游是在科技的依托下,將環境藝術設計的思維方式與創作手法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根據規劃設計圖紙將建筑、園林景觀以及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等諸多環境藝術設計元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展現出來,是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領域普遍采用的一種較先進的科技手段。近年來,隨著數字科技的進步,建筑動畫漫游在國內外都得到了更多的運用。與以往的建筑環境設計方式相比,建筑動畫漫游有著前所未有的人機交互性特征,其制作呈現的真實建筑空間感和大面積的三維地形仿真,都是傳統建筑規劃與環境設計所不能比擬的。建筑動畫漫游能夠較為全面地展現建筑整體的建成效果,甚至可以通過虛擬技術制作出實拍所無法展現的鏡頭,有利于建筑設計師將設計思想準確無誤地體現在建筑環境設計中。通過建筑動畫漫游,人們能夠提前看到未來居住環境的概貌,感受到未來家園的美麗景象。目前,房地產商在開發項目之前,往往會將整體設計理念通過三維圖像技術進行綜合體現,對整體的建筑環境進行現實模擬,展現未來的設計效果。在建筑動畫漫游中,人們可以在虛擬現實的三維環境下,用動態交互方式對未來的居住環境,包括室內環境、室外景觀、生活設施等方面,進行身臨其境的綜合體驗與全面審視,可以在任意的角度與距離仔細觀察每一個場景;人們能夠選擇多種運動方式,自由控制瀏覽路線,通過行走、駕駛或者飛翔等不同的運動方式,選擇多種路線進行觀察。而且在整個漫游過程中,還能夠實現多種設計方案效果的切換,人們可以感受不同設計方案中不同的環境設計效果,從而獲得強烈、逼真的感官沖擊和身臨其境的體驗。

      二、動畫漫游制作中的環境設計思維

      虛擬現實中體現的環境藝術設計,是通過動畫漫游的視覺形式而體現的一種環境設計展現方式,可以為觀眾提供更直觀的視覺參考,也是人們了解環境整體設計的便捷途徑。在建筑動畫漫游中,關于環境建筑場景的設計需要遵循如下幾種思維方式。第一,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設計的整體思維方式。在這里,整體思維也稱為系統思維,它認為整體是由局部有序組織構成的,并且要求綜合、全面、整體地把握設計對象。在進行建筑動畫漫游的整體環境設計時,設計師自始至終要保持一種整體、全面、系統的創作理念,并且要在設計制作過程中處理好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整體來看,建筑物設計、景觀設計、場景設計或者內部裝飾設計,在整個動畫漫游制作中都屬于局部設計,這些局部設計中要體現整體思維的內在特質。在實際的建筑環境設計過程中,局部設計的設計師,如景觀設計師,在設計之初就要與主創人員進行溝通與交流,并達成統一的創作意圖與目標。景觀設計師要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整體動畫漫游制作的景觀造型、色彩與情景基調,從整體上駕馭動畫漫游作品的關系框架,因為景觀設計在整體的建筑動畫漫游中能夠起到銜接的作用。在一些具有復古風格的現代傳統建筑設計中,設計師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系統地進行設計,一般環節為搜集素材、整合材料、創新設計等。首先要搜集素材,傳統風格的建筑設計素材搜集一般包括考古資料、實物素材以及當地居民生活方式、建筑營造方式甚至氣候特征等多方面。其次是整合材料,對于搜集到的所有素材,要根據整體設計需求進行整合、歸納,目的是使素材條理化、系統化、合理化、簡潔化,為整體設計提供直接的參考數據和相關資料。再次是創新設計,根據所整理出的設計素材,先要設計出整體規劃的平面圖紙;再根據整體動畫漫游制作的意圖與目的,包括風格、色彩基調等,進行局部的建筑與具體物件設施的設計;到后期還需要將局部的個體設計放在整體的大關系中進行調整。總的來看,動畫漫游的整體制作過程也就是由整體構思到局部設計再到整體調整的過程。因此,建筑動畫漫游本身就具備整體思維的特性。第二,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設計的辯證思維。辯證思維遵循唯物辯證法的規律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環境藝術設計源自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審美需求,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審美對于設計師的思維與設計方向有著很強的導向作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建筑動畫漫游同樣需要遵循此理念,在已有的技術條件下,設計的過程更關注市場的供求關系與人們審美的演變。現階段,通過現代科技藝術形式,以動畫漫游的方式帶領人們進行仿真體驗,其設計制作過程要求設計師以開放性的眼光進行設計,用事物之間存在普遍聯系的觀點完善素材,參照當地環境特色、建筑美學、園林景觀規劃等,綜合受眾的通識審美特征,在變化與對立中尋求統一,用一種辯證思維的方法理解并指導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建筑動畫漫游制作。優秀的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要求實事求是,符合當今的國情,并對當地風土人情、環境氣候尤其是受眾的要求有適當的體現,在建筑動畫漫游設計中同樣如此。動畫漫游中的主體設計要根據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建造材料與技術、地方獨特氣候綜合考量,現代建筑設計也是根據這些影響因素構成的。因此,在建筑動畫漫游中,用唯物辯證思維進行設計制作,就能夠設計出符合當地民俗文化與大眾審美要求的動畫漫游作品。第三,建筑動畫漫游中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意思維方法。創意思維可以被理解為設計師在針對設計對象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活動。設計師通過想象、組合與創造對設計對象的主題、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進行觀念性的創新構思,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意念或者系統,使創造主體的內在屬性上升為大眾能夠接受的具象表現。一般情況下,創意思維包括形象、直覺、抽象、靈感、收斂、發散、聯想、逆向等多種思維方式,有獨特性與趣味性,是具有創造性的一項行為活動。環境藝術的動畫漫游設計更需要較強的創意思維,以提升設計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與趣味性。在建筑動畫漫游設計中,設計師還要注重設計對象的科學性與真實性,通過多種途徑,依據自身經驗與學識,得到合理、準確的數據,從而設計出逼真的場景、道具、主體建筑等。在設計中,設計師需要運用多種創意思維的方法,綜合整體動畫漫游的基調,進行設計造型,完成既與主題要求相符又形象逼真的動畫漫游形象。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與虛擬現實技術的融合,以動畫漫游的科技藝術形式提前展現設計師的思路與創作,讓受眾在仿真體驗未來居住環境的同時,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需求,對設計方案進行考察,更加全面、直觀地感受未來的居住環境,彰顯了環境藝術與虛擬技術不同領域的文化藝術多元化的交互式發展。在環境藝術設計創新發展的道路上,跨學科、跨領域的發展模式能使設計師擁有更廣闊的思考范圍,從而挖掘出新的作品與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王暉.虛擬現實動畫技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現代裝飾(理論),2012(7).

      [2]田世彬,韋凱.談虛擬古跡漫游動畫的場景設計思維方法.藝術教育,2009(1).

      [3]潘祖堯.古為今用——現代化傳統建筑設計探索.現代城市研究,2002(2).

      [4]楊洋.虛擬漫游在小區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論文摘要: 從藝術院校學生的基本特點及培養目標出發,分析建筑設計課程設計的原因,對課程設計的每個階段進行解讀,探討其課程設置的特點,得出藝術院校設計教育應以技能培訓、社會實踐、教學研究、市場開發為中心,促進設計教育的實際可操作性。

      0引言

      建筑設計是目前我國藝術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基礎必修課,與建筑院校所不同的是,藝術院校中的學生感性意識強、動手能力強而理性思維相對欠缺。針對這一特性,藝術院校的建筑設計其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樹立有關建筑的基本概念,逐步建立對建筑空間與建筑構造的理性認識,系統縝密的思維方式、扎實的空間設計基本功、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及設計水平。

      1課程設置的原因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與建筑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建筑設計課程應當說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對其他課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建筑設計課程開設的成功與否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無論是室內設計還是室外景觀設計等其他課程都具有重要影響。

      建筑設計追求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其建筑空間除滿足正常的功能需求外,還應當追求科學和理性的建筑結構,節能環保和物美價廉的建筑材料,此外,建筑設計還應當充分體現出時代的審美特征與地域風格;體現建筑本身室內室外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與統一。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建筑設計課程是將各門相關聯課程進行緊密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對其他相關課程有著全局性和指導性的意義。

      藝術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所開設的建筑設計課程,首先應當是圍繞對建筑設計的理性分析和解讀,摒棄傳統藝術院校中感性過多,任由學生自由發揮的教學特點,必須將建筑設計的嚴謹和細致特點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首先,強化對建筑基礎知識的解讀,每一項與建筑及其相關常用元素尺寸都應反復解讀、熟記于心,對近代經典建筑案例要反復解讀、熟記于心。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針對藝術院校學生的特點,循序漸進的通過課堂講解及課題練習,在具體的課程講解中應當從建筑設計的最基本知識學起,從研究建筑的選址到建筑設計本身,從建筑造型到建筑材料、從室內到室外等必須嚴格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在對建筑形態的講解中應當從研究平面形的組合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空間形的研究。由淺入深,了解建筑設計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體會空間組織在環境設計中的重要性。此外,藝術院校的建筑設計課程更應當發揮學生的特長,在作業練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手頭功夫的培養,培養學生觀察、理解、塑造空間形體的能力,并能夠熟練運用建筑制圖手段將構思準確反映到圖紙上。手頭功夫的訓練和培養是藝術類院校學生的強項,必須借助建筑設計課程強化學生的手頭變現能力。

      2課程設計的階段解讀

      根據藝術院校的學生特點和普通建筑院校建筑設計課程的設置特征,在藝術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當中,一般分為理論教學和設計實踐兩大塊。綜合普通建筑院校中建筑設計課程的特點,藝術院校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主要應當分為對建筑圖紙的精讀、對建筑模型的構建、對建筑周邊環境的統籌協調以及通過對居住類建筑空間設計等實際設計項目和案例的實際訓練來達到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目的。并且嚴格的、系統性強的手頭功夫的培養和訓練體系要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

      2.1 精讀圖紙,強化基礎訓練水平。這一階段課程訓練的主要目的和重點是培養學生對建筑圖紙的讀圖能力。作為一名設計師,無論是從事建筑設計還是室內設計或是景觀設計,對建筑圖紙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是設計的基本功,只有對建筑的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等有較強的識別能力才能認識建筑、感受建筑空間。對建筑造型的把握、對建筑各構成要素如形體、線條、質感等形式要素的觀察和理解,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過對各種設計圖紙的觀察和識別。

      教師以建筑制圖的手法講授建筑圖紙,從對平、立、剖等圖紙的精讀和講解使學生認識和體會建筑。對平、立、剖等圖紙的觀察、理解,對各種透視手段的講解和比較等是進行實際操作和練習的基礎性內容。精讀過后的大量練習才是真正掌握建筑制圖的關鍵。通過練習使得學生將平、立、剖等建筑圖和基本透視手法的表現手段等內容完整的體現出來,在師生交流和互動中使得學生掌握建筑圖紙繪制的基本形式規律和一般性方法。如我院環藝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強調對世界經典建筑圖紙的解讀,如美國著名現代建筑師賴特的“流水別墅”,教師在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對原版英文圖紙進行一一講解,包括流水別墅周邊景觀環境在內的平面分析圖等內容都進行了深入分析與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練習了專業外語,又熟悉了建筑周邊環境并且對建筑構造、室內設計、建筑用材等內容都有了系統性的學習,一舉多得。

      2.2 制作模型,提升空間理解水平。建筑設計課程的另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能力,對建筑的“實體”和“虛體”能夠融會貫通,對建筑空間的形式和功能劃分能夠熟練掌握。而對這些知識的掌握初對建筑圖紙的精讀之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制作建筑模型。

      從最基本的空間幾何形體的拼接到經典建筑模型的制作。通過對建筑空間圍合與開啟的解讀使學生對空間的限定方式有直觀和深刻的理解。在教學過程當中使學生體會開啟與圍合程度的不同,可以形成形式多樣、層次豐富的開放或封閉的建筑空間。而建筑設計形式的復雜和多樣,就是通過各種建筑構件利用其圍合和開啟手段所表現出來的。

      在建筑模型的制作過程當中,發揮藝術院校學生的手頭功夫較強的特性,前期大量設計草圖的臨摹與繪制,方案的不斷完善與修訂,師生之間不斷的互動和交流,制作小組成員之間的協作與配合,也使得建筑設計課程的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夠受益匪淺。

      我院在這一環節更加強調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我們在這一階段仍然選擇的是對世界經典建筑的分析與解讀,選取的是法國著名現代建筑師勒.柯布西耶的薩伏伊別墅的模型制作及其內部空間分析,通過對圖紙的解讀到設計圖的繪制以及建筑模型材料的購置等各個環節,教師與學生一起全程參與,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有問題隨時與老師溝通,這一環節的訓練對學生的專業培養的幫助是最大和最直接的,學生普遍反映對建筑空間概念的把握更加直觀和清晰,對空間與圍合的關系把握更加深刻,教學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 設計環境,凸顯環藝專業特點。作為藝術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其專業特點更加強調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與一,更加強調對建筑實體空間室內環境及其外部景觀的設計與完善。因此,形式服務于功能,一切從人的實際需求出發,從人的活動規律出發,將人體工程學、環境心里學的專業知識和材料搭配、色彩搭配、植物及綠化配比、室內外家具的風格與配置等設計原則體現在環境設計的過程當中。

      通過對建筑的室內及室外環境的設計,將內外部環境與建筑本身能夠和諧統一,空間的劃分、人流的組織、風格的定位、細節處理的方法、新材料的應用、虛實空間的布置與分隔等建筑設計的基礎性知識和設計常識等內容都能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的體現。此外,通過教學實踐還能夠擴大學生對于空間設計思考的范圍,使學生能真正抓住空間設計這條主線,培養其更有效率的空間塑造和功能定位與布置的能力。

      這一環節我們普遍采用真題真做的形式,讓學生直接到現場進行調研,將現狀圖紙和場區環境等現狀資料交給學生,將設計要求布置完后,學生實地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進行方案設計,我們以南京某市民廣場的改造作為課題,學生再也不是紙上談兵式的去做設計了,他們在進行廣場的設計過程中,要對現場情況進行反復調研,對周邊的居民進行訪談甚至要進行問卷調查,這樣才能掌握和了解使用者的第一手資料,才能清楚諸如廣場正常的客流情況、廣場使用群體的年齡構成、休息座的設置情況、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的設置情況等直接影響到設計平面布局的信息,對過這種訓練,學生從頭至尾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才是設計,設計的內涵是什么,什么樣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在后期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對設計方案進行一一點評,學生普遍反映收獲頗豐。 轉貼于  2.4 居住空間,掌握住宅設計要領。通過對具體的居住空間案例的設計,使學生在設計過程當中更深刻的體會形式美感的基本要素,即點、線、面、體的組合與搭配,從完善功能、滿足實際需求的角度在更加理性的層面上激發出學生更多創新靈感,從而能夠更好的加深對基本空間設計要素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居住空間設計的基本概念和居住空間的歷史發展,以及居住空間室內的設計內容、相關知識;初步掌握室內設計設計的基本原理和程序,并通過設計課題掌握室內設計工作方法;理解居住空間與建筑、室內家具、戶外庭院的基本構成關系,以及人們生活方式與居住空間室內設計的關系。

      重點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居住空間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外部環境設計之間的關系;居住空間與人們的生活方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居住空間室內設計的平面布局與功能組織;居住空間與文化、藝術、經濟等相關領域之間的關系等。

      從歷史發展、設計概況和優秀設計作品分析等方面入手了解居住空間設計的發展歷程。從功能分區、室內空間特征與結構、空間類型設計要點、構成原則、空間性格等方面入手熟悉和掌握居住空間的設計原理。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掌握居住空間與建筑、室內家具、戶外庭院的基本構成關系,以及人們生活方式與居住空間的關系等知識。通過指導學生的課題作業,使其掌握從創作構思到最終方案表達的工作方法和設計程序。

      與室內設計公司進行聯合設計培訓來培養學生,一直以來是我校環藝專業在這一教學階段的教學特點,我們與南京市的知名設計企業合作,將學生分組直接參與到公司的室內設計業務中去,學生從跟甲方第一次見面談判開始就進入到一線狀態,由師傅帶徒弟性質的在現場手把手的去教學生,重點是讓學生掌握住宅設計的要領、住宅施工的程序流程以及工程造價預決算等內容,通過公司化運作的培訓方式,學生真正的了解了社會的需求和當今的設計風格,一個學期的訓練使他們普遍覺得專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3課程設計的特點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比較雜的專業,專業課程面廣量大,而作為其基礎性課程,建筑設計課程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和其他課程相比,它更加看出對建筑基礎知識的培養和在設計過程中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環藝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與普通建筑院校的建筑課程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3.1 更加注重對建筑環境空間形態的觀察及理解能力的培養。環境藝術的建筑設計課程中所研究的是建筑環境的空間物象,而建筑環境空間形體是處于大尺度的三度空間的立體狀態,要在一個固定的角度獲得其總體的、復雜多變的形體構造認識是很難的。對于建筑環境空間形態的必須進行多角度的、多方位的、多層次的解讀與分析。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性觀察、分析、判斷建筑環境空間形態的觀察和理解能力的培養。在授課過程中,無論是對建筑圖紙的解讀、對建筑模型的制作還是對實際經典建筑案例的觀察與分析都能夠較明顯的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及理解能力。

      3.2 更加注重對建筑及其周邊環境整體空間形態能力的提升。藝術院校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藝術素養較高、造型及形體把握能力較強的特點。因此在建筑設計課程當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空間形態能力的培養;又由于環境藝術設計所研究的是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整體空間,因此,環藝專業的建筑設計更強調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空間整體能力的把握與提升。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綜合運用解構、重構、變形、夸張等造型技法,創造空間形體。利用諸如空間形態、體量、明暗等因素表現不同性質與類別的空間。提升對于建筑中的材質、肌理、色彩等構成要素等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3.3 更加注重對建筑環境空間形式與風格的設計能力的把握。環藝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設計能力、造型把握能力、形式與風格的變現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將不同培養學生對于不同形式與風格的建筑環境空間的理解與把握,從而使學生逐步掌握對于不同類型和風格空間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設計原則。使學生逐步強化對不同建筑環境設計空間形態形式與風格的感性性思考;從而增強其對不同建筑環境空間形體的風格的視覺感受與理性認識。在處理今后的環境藝術設計實踐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得心應手。

      3.4 更加注重對建筑環境空間的理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提高。環境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具有感性思維強、缺乏系統性和理性把握及理解空間的能力和水平,設計往往流于形式而忽視最基本的功能,針對這一特點,在建筑設計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對其理性思維與創新型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我們所設計的環境,以功能的實用性為基本宗旨,以滿足人的實際需求為基本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端正學生嚴謹和規范的設計態度,在理性和規范的基礎上,拓寬其空間造型的設計能力,逐步提高其理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4結論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筑設計課程的開設,應更加注重符合時代需求的新技術、新思維、新材料的應用。把握國際最新建筑設計動態,以創造和諧生活及有利于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而未來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應置于創造多樣性、綜合性、環境價值相互和諧的人類生活體系,為人類創造宜居、舒適的生活環境。

      為達到這個目標,需要把藝術設計教育方向轉變為以技能培訓、社會實踐、教學研究、市場開發為中心,促進設計教育的實際可操作性。這樣才能真正找準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游佳丹.設計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比較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2]鐘啟泉.開發新時代的學校課程:關于我國課程改革政策與策略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1(1).

      [3]周擁軍.關于建筑設計專業頂崗實習教學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7,33(15):227-228.

      [4]景桂蘭.俄羅斯環境藝術[J].裝飾.2003(5).

      [5]朱華.論師范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建設[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4(2):35-37.

      [6]祝本杰.產學結合培養環境藝術裝飾設計技能型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5).

      室內環境藝術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關 鍵 詞:傳統文化教育 現代藝術設計教育 教育改革 忽略

      任何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都會有著獨特而強大的設計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美國、日本、歐洲如是,同樣,正面臨著產業化高速發展的中國也不例外。然而,形成我國今天令人難以滿意的設計現狀固然存在著眾多的原因,但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支撐起今天現代設計實踐的是遠遠落后的藝術設計教育。其中有教育方向、教育方法和教學實踐等問題,但我們的藝術設計教育更應冷靜地反思一下和我們民族發展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教育是否已經被我們忽略甚至遺忘了。

      作為“人類昨天社會實踐活動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傳統文化,其實只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已。我們不能夠先入為主,一提傳統文化,就聯想到落后。事實上而被保留下來的,對我們今天和明天能夠產生巨大影響的,很多都是人類文化中的精髓。回到我們討論的問題——藝術設計,它是以藝術文化和科學技術相結合為產物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其中的藝術文化與不斷發展中的技術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與精神文明的結晶,具有不可逆轉的傳承性。雖然歷史上每一代的藝術家與設計師都在不斷地創新中完成自己的豐碑,但骨子里還是透露出傳統文化深刻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能夠把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及科學技術最優化結合的人才能稱得上大師的原因。這些例子在設計界比比皆是。例如被世界公認的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的巴黎盧浮宮前的金字塔,是一個現代材料加現代技術的玻璃金屬結構,但骨子里折射出的卻是埃及大漠上巍然聳立的古典藝術精神。又如他在中國的代表作——香山飯店,玻璃金屬太空頂下延伸著傳統文化中頗具特色的江南水鄉所特有的灰瓦白墻的園藝景觀。又如靳埭強、陳漢民、韓美林等,也不難從他們身上找出傳統文化的烙印。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傳統文化對現代藝術設計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現代藝術設計實踐領域尚且如此深受傳統文化影響,那么擔負著振興祖國現代藝術設計的藝術設計教育則更是這樣。一直被我們推崇仿效的包豪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又何嘗不是一種傳統文化呢?甚至包豪斯教育思想本身就是對傳統文化吐納的一種最好的反映。譬如它的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主張的“把人作為尺度”“實踐能力與理論素養并重”的觀點就滲透著古代希臘傳統文化的藝術精神。在教學當中,極具影響力的約翰·伊頓把老莊的道家哲學思想與西方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應用到教學和設計實踐當中,他的“天地人為貴”“有教無類”“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因材施教”等等都是對孔子教育思想的深刻詮釋。在當代,各國對傳統文化教育也都很重視。美國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雖然沒有像四大文明古國那樣深厚的文化傳統,但其對印第安文化、殖民文化卻表現出無比的珍視。1994年美國制定的《藝術教育國家標準》就是最好的例證。《標準》對視覺藝術的規定,涵蓋了素描、繪畫、雕塑、設計、建筑、電影、電視和民間藝術。視覺藝術可以作為創作活動、歷史和文化的探究或分析的基礎。其根本宗旨為:建立全面、透徹、堅實的知識和技能體系;明確藝術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和建設文明社會的作用;強調學科的合理聯系,力求實現整體教育;把藝術產生的歷史、文化、民族背景作為藝術課程的基礎,強調藝術教育的文化多樣性……

      而忽視傳統文化教育,在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是非常嚴重的現象,這可以從全國大部分院校的藝術設計教育所設置的課程中見證問題的嚴重性。下面列出三所國內院校的課程設置來作分析比較。

      1.清華大學工業設計的專業主干課程:素描、色彩、基礎圖案、平面構成、色彩構成、主體構成、攝影、設計基礎、雕塑、畫法幾何、模型技法、設計制圖、設計與消費心理、人體工程學、材料與加工、設計概念、設計思維與方法、專業史論、工業設計史、平面設計史、中國工藝美術史、中外建筑及室內設計史、專業課程、材料表面與裝飾工藝、視覺設計、計算機基礎、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計算機組成及網絡、3D—STUDIO、三維電腦設計、環境設施設備、日用器具設計、改良性產品設計、工作機具設計、開發性產品設計、展示設計、裝飾造型、實習課程、畢業展覽、畢業設計(論文)。

      2.東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的專業主干課程:

      ①平面設計:構成設計、圖形設計、色彩設計、字體設計、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設計、插圖設計、攝影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企業和機構視覺形象設計、銷售環境設計、設計概論;

      轉貼于

      ②廣告設計:綜合造型基礎、綜合設計基礎、廣告概論、廣告文案與創意、市場營銷、媒體研究、廣告攝影、計算機圖形設計、平面廣告設計、立體廣告設計、平面設計等;

      ③攝影專業:攝影史、攝影機械、感光材料、攝影技術技法、暗房工藝、構成原理、平面設計、人像攝影、廣告攝影、產品攝影、攝影藝術創作、計算機圖形設計;

      ④動畫專業:綜合造型基礎、綜合設計基礎、透視學、影像表現編排設計、字體設計、圖形設計、動畫美術設計、原動畫技法、影視廣告、漫畫、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影、動畫賞析等。

      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主干課程:素描、色彩、構成、藝術設計史、室內設計學、工程制圖、設計表現技法、裝飾材料和預算、裝飾施工技術、住宅室內設計、電腦表現技巧、創意概念設計、酒店設計、建筑設計基礎、室內環境與設備、空間模型、展示空間設計、園林設計、家具與陳設、商業空間設計、市場營銷、平面繪圖軟件、光環境設計、環境藝術設計。

      盡管以上只是列舉了三所院校的部分專業課程,但其中涵括了高等教育及職業技術教育在內,雖然不能極盡代表全國的藝術設計專業院校。但我們還是不難看出問題的所在,就是基本上都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特別是對藝術設計有莫大幫助的傳統藝術、設計、建筑、園藝、古詩、名著及可以稱得上國粹文化的易經、儒、釋、道等的傳授。正是因為缺少了傳統文化的傳授,所以在我們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就缺少了一種文化的傳承性,一種民族、地域特質的文化,一種可以在世界藝術設計文化圈中突圍而出的底蘊。這應當成為當今我國現代藝術設計教育急需要正視的嚴峻問題,更應當成為藝術設計教育改革中一個重要的內容。

      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進行傳統文化知識的教育,這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我們的學生并不是專門從事文學、哲學、歷史學等方面的學習和工作,所以并不能把這種知識當成專門的學科來研究,如果太過側重,未免會陷入本末倒置的境地。我們應當從提高專業文化素養的角度來考慮,既要避免學生因為枯燥而產生厭煩情緒,又要達到提高修養的目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門綜合性很強的學問,我們的學習宗旨并不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學習傳統文化有的思想方法和深邃的意境表達,這就需要長久的和孜孜不倦的傳授和學習。另一方面我們不單是把學會、學通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而是在提高修養的同時要學會懂得合理和恰當地運用,無論是以顯性或隱性的語言、符號或精神反映到我們的設計作品上,這是我們最終要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的傳統文化教育也應當圍繞著這些問題來展開,在靈活、富有條理性的基礎上,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來進行。下面是圍繞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這一問題進行的設想。

      第一,結合各個設計專業的特點,適當補充設置一些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豐富理論傳授這一知識框架,完善理論知識的承傳性,特別是針對傳統文化中表面形式下的思想、意境等環節應作比較細化的討論、講解,作為難點來解決,力求讓學生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領會和掌握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語言。

      第二,在進行傳統文化知識傳授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枯燥、乏味,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應多以結合實例的方式來進行,讓理論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事例的展開當中,積極鼓勵學生互動,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結合傳統知識應長時間學習的特點,所以除了集中設置課程外,還應該讓傳統文化分散、分流到學習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在專業性的理論和原理講授當中,應有意識地將傳統文化適當地深化到每門課程甚至每堂課當中,并且結合專業應當定期舉辦一些講座、論壇,以此來豐富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緊扣專業的基礎上來學習傳統文化,增加學習的興趣。

      亚洲欧洲春色校园另类小说|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石榴|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线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亚洲视频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亚洲an天堂an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大片免费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午夜亚洲WWW湿好爽|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人人|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