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假日生活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正文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一個寒假過去了,但是,在寒假里發(fā)生的所有一切,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特別是去歡樂谷的那一段時間,雖然那是短暫,但它卻像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一直填在我的腦海里,搬也搬不開。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小姨發(fā)信息來,說要帶我們去歡樂谷。這個消息使我們家的笑聲沸騰起來,特別是我,一聽到歡樂谷這三個字,一蹦三尺高,簡直不敢相信,頓時都快高興得暈了過去,因為歡樂谷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
盼哪盼哪,終于讓我盼到了,小姨抱著愉快的心情,和我們坐著105路汽車,直奔歡樂谷。
到了歡樂谷,我真想要馬上沖進歡樂谷,玩?zhèn)€夠。
我們在歡樂谷里玩了許多刺激的`游戲,例如礦山車,雪山飛龍,完美風暴,太空梭,還有……但是最好玩的,同時也最搞笑的還是北極探險了。
我們排了很長的隊,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哪,輪到我們玩了。我和弟弟興沖沖的坐上車子,拿起手x,準備出發(fā)。已經出發(fā)了很久了,可我只有118分,但是,弟弟卻有227分了,我不服氣,便大聲的沖著弟弟嚷:“喂,你不要打了,你已經有228分了!”弟弟見了,說:“我還要打到400分呢!”我不服氣,便打了他一下。他就打了我一下。一會兒,我們便打起架來,后面的大姐姐看了,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
不少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甚至談文色變,交上來的作文往往內容雷同,寫法相似,缺乏個性和新意,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教師的命題不切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觸不到他們胸中“積蓄”。下面談談自己針對學生心理精心設計作文命題的一些做法和嘗試。
一、趣味性的命題,激發(fā)獨創(chuàng)思維
高年級的學生思想開始成熟,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主見、自己的秘密和向往,渴望獨立,渴望有所成就,胸中已“積蓄”了十分豐富的情感。教師如果能把握住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設計作文題,就能開啟學生的心扉。如學生剛升上六年級時,心里非常高興,對新老師及新的學習環(huán)境充滿新鮮感,這時我就提供題目讓學生寫:《我是六年級學生了》《告別五年級》《六年級的第一天》《在小學的最后一年里》。他們覺得題目對口味,樂于寫。新學年伊始,學生都希望給新老師留下好印象,都渴望得到新老師的理解和幫助,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我就設計《新老師,我想對您說》,請他們把自己的性格、愛好、特長、優(yōu)缺點及對老師的希望一一寫出來
二、發(fā)散性的命題,激發(fā)多向思維
學生的年齡段不同,其心理發(fā)展也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年段的學生,其思維、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在命題時,不能只限于一個題目,應做到一材多題,一課多題,讓學生有選擇的余地,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愛好學生的需求。如考試后,有的學生成績好,有的差,有的一般,他們各有各的想法,針對這些情況,我設計了《考試之后》《成功的喜悅》《粗心Ю吹摹…》《這次考試告訴我……》這類作文題,學生就會根據自己經歷與體驗,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此外,還可以發(fā)動學生自己參加命題。學生自擬的題目,有時往往更有新意。由于學生自擬的題目和他們的生活比較貼近,所以寫作積極性也高。如一些半命題作文,學生選材的自由度增大,作文也就有話可說,有事可議,有情可抒,如《我學會了……》《我夢見了……》《我的……》《我愛……》《我發(fā)明了……》《未來的……》等等。此外,我還根據學生喜歡看漫畫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了漫畫自命題作文,讓學生自讀自悟,往往一幅漫畫能寫出多篇風格不同的作文來。
三、啟發(fā)性的命題,激發(fā)逆向思維
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獨立性和批判性,他們對周圍一些現象有看法,并常常不滿足于教科書上的解釋,會提出疑問和不同意見。作為教師,我很珍惜這可貴的質疑性、批判性。注意在學生質疑與批判性言論中挖掘命題因素。如學習《偉大的友誼》這篇文章后,學生提出《資本論》一書為什么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呢?我便讓學生討論,隨后寫《為什么不署名》《署名好還是不署名好》等作文。學生們利用從閱覽室、圖書館、網絡等查閱到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效果非常好。如針對現在“減負”和假日多而長的情況,我改變假日作業(yè)的內容,讓學生寫參觀訪問記,小調查、小探究報告、假日見聞、觀察日記等。這樣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學生寫的作文真是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鳥獸蟲魚,大千世界,無所不及,讓我驚喜地發(fā)現“兒童可以做成年人的教師”了。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就學校、市、省、國家的熱點、焦點問題,寫作文,訓練學生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如談談2008北京申奧、世界杯足球賽等給我們的啟示,如《我看焦點訪談》……學生寫的作文題材豐富:《論學雷鋒》《論讀書》《論垃圾》《談考試改革》《小店取消點滴談》《寵物市場》《談環(huán)保》《也談流動人口管理》《乞丐你好嗎?》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已在他們的作文中得到體現。
四、虛擬命題,激發(fā)幻想靈感
本文的時間和內容都跨度很大,我盡可能精心地組織材料,恰當地剪裁力爭做到詳落得當,條理分明。
由于本人寫作水平有限,未必能達到以上要求,敬請編輯老師斧正推薦。
十分感激。順頌
編安
作者:尚天歌
20080928
中學版
大娘喊兒不用愁
(236127)安徽省阜陽市聞集中學2008級(9)班
尚天歌
鄰居大娘再也不愁眉苦臉了,因為她如今喊兒子比兒子小時候喊回來吃飯還容易。
大娘過門沒半年就守寡了,含辛茹苦地把遺腹子養(yǎng)大。兒子也真爭氣,考上大學,畢業(yè)后分配到省城工作。結了婚,成了家。不逢節(jié)假日,仨月伍月也顧不得回來一趟。這一來,和兒子相依為命二十幾年的大娘成天愁眉苦臉了。問她咋啦,她不語;問她病啦,她搖頭。幾個月未過,大娘瘦了一圈,一下子老了許多。兒子假日回來一見,以為大娘得了大病,要帶她到大醫(yī)院檢查一下,大娘不肯,自言自語地說:“你要是長不大多好。你放學后做作業(yè),我一邊看著你,一邊拾掇家里;你出去玩,我做好飯,一喊你就回來。”母子心連心,兒子知道大娘一個人在家很孤單,天天想念自己,就把大娘接到省城。可是大娘在鄉(xiāng)下住慣了,到了那里整天不舒服,執(zhí)意要回家。兒子又是到單位請假,又是到車站訂票,親自把她送回來。這一來一去耽誤了不少工作。大娘見自己拖累了兒子,很過意不去。
兒子把大娘送回家,又怕大娘年紀大了,做飯啦下地啦有個閃失,又不能天天請假回來。急中生智,就給大娘按了部電話。這樣,大娘就可以隨時喊兒啦。
電話有了,大娘臉上笑容也現出了。可是有時一天連撥幾次,那頭無人接。原來,兒子出差了,媳婦上班緊,小孫孫也上幼兒園啦。于是大娘臉上又布滿了愁云。
兒子知道這事后,趕忙配了部手機,及時告訴大娘手機號碼。這樣,大娘無論什么時間都能跟兒子說話了。
現在你看:大娘現在的高興勁甭提啦!逢人就說:“現在也真是,喊百十里外的兒子比兒子小時候喊回來吃飯還容易!”
簡評:在現代生活中,哪家按部電話、買部手機是司空見慣的了。然而,小作者卻能從這日常瑣事中,看出時代變化、科技進步給人們帶來的方便,看樣子,生活處處是作文的素材,關鍵是我們留心沒有。
第一,學習計劃,具體如下:
1爭取7月1日至7月20日完成語、數、外三門暑假作業(yè)。計劃大概每天完成6面暑假作業(yè)。
2預習語文六年級上冊的古詩詞,文言文,日積月累等等。并有重點的選擇背誦。
3預習六年級上冊數學相關內容。
4預習六年級上冊英語的課程,默寫有關單詞,聽磁帶。
5每天看課外書,報紙,還可以看看動畫片,但時間不能太長。
6寫暑假日記一本,作文10篇,練好鋼筆字。
第二,生活計劃具體如下:
1培養(yǎng)個人的生活能力,比如:做飯、洗衣服。幫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掃掃地,給父母捶捶背,幫父母買點東西等等。
2要注意個人安全等方面問題,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能私自外出,不做危險違法的事。
一、原因透視
第一,長期以來,寫作教學要求學生在作文中表達偉大的理想、積極的意義、高尚的情操等,扭曲了寫作本應具有的作為個人表情達意的功能,容易造成學生說假話、大話、空話的現象。這也是教育不當造成的。實際上也是缺乏真誠與探究精神的表現。
第二,課業(yè)負擔過重使學生生活單一,難得有時間走進生活,深入生活,思考生活,缺乏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寫不出反映生活的作文。
第三,學生為考試而寫作,導致學生對作文普遍的抵觸。寫作成了對范文的重復模仿,成為一種高強度的技術操練,導致虛情假意泛濫。很多學生寫作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而是為了考試。近年來中考作文文體全面放開,自選文體,淡化了文體要求。這無疑為考生展示個性提供了廣闊空間。但隨之而來的是:一些學生產生錯誤認識,認為不限文體就是不講求文體,平時不注意記敘文、議論文等常見文體的練習,忽視作文技巧訓練。
二、應對策略
(一)從語文教學和各類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的文本閱讀賞析、審美,都要不忘聯(lián)系學生生活,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讀出自我。如學習的《我的母親》,可以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的母親從而感受親情的具體表現,感受母愛的博大。讀《斑羚飛渡》,可選讀“飛渡”片段,從悲壯的一幕,感悟整體精神、群體意識。讀《皇帝的新裝》可將故事的主題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而揭示要脫去虛偽的外裝,呼喚“真”的回歸等主題。大力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讀課文。
特別重視語文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1)開展語文活動,如每周抽出一節(jié)課,讓學生自行組織開展語文活動,將班級分成12個左右的興趣小組,每組6人,口頭表達上的好、中、差生均有,各小組推選一名組長負責準備工作。活動的內容可以是講故事、演講會、討論會、辯論會、座談會等。活動的題目由學生自選或師生共選。要求內容上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每次活動的主持人均由學生自己擔任,先由口頭表達強的學生,再逐步讓其他學生輪流主持。教師只當監(jiān)督者和引領者。(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利用節(jié)假日讓學生參與調查當地資源狀況等活動,或者就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展開調查采訪,然后寫出調查報告。讓學生親歷社會實踐,培養(yǎng)他們的交際能力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在失敗的采訪中得到啟發(fā),在成功的調查中得到提升。
(二)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作文教學的思維模式。
以學生的體驗為基礎,以主題活動或生活中的現象等為導向,引導學生發(fā)現適合自己的寫作資源。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為學生設計一個好寫的寫作題目,尋找貼近學生生活的突破口,讓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走進感興趣的生活。如,可以就班級同學打架、逃學、抄襲作業(yè)、欺騙父母等現象開展主題活動,運用討論會、辯論會、自編情景劇等活動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以此為寫作資源,為學生寫作提供引子。我曾經以學生打架、逃課為主題活動召開了討論會和辯論會,然后以“拳頭”、“我心中的那份企盼”為話題進行命題寫作,這兩次作文,主要是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適合自己的寫作源泉。學生以自己的感知與體驗為基礎,結合相關資料,在情境中自然引入寫作話題,他們有話可寫。因此,教師的作文教學思維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注意訓練的方向。
(1)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把課堂作文的引導訓練和日常應需作文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課堂作文是限時作文,能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訓練寫作思維,但也會抑制學生寫作思路,甚至會出現“為情造文”的現象。應需作文是生活作文,包括假條、通知、申請書、隨筆等,易于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這也是學生寫課堂作文、考場作文的好素材。應需作文訓練彌補了課堂作文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