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第十一章11.2.1三角形的內角答案
1、直角三角形
2、60°
3、115
4、125
5、解:設一個角的度數為x,第二個角為6x,第三個角為7x-44°
由三角形內角和性質得
x+6x+7x-44°=180°
解得x=16°
所以角是96°
6、解:AB∥CD,
∠AFC=45°,
∠EFC=135°,
∠C+∠E=45°,
又∠C=∠E,
∠C=∠E=22.5°
第十一章11.2.2三角形的外角(1)答案
1、65°
2、120°
3、>
4、360°
5、答:命題正確。
∠BDE是∆DEC的外角,則有∠BDE=∠DCE+∠E;
同理,∠DCE=∠A+∠B,
所以∠BDE=∠E+∠A+∠B
6、解:(1)∠F=(∠B+∠D)
由題意可知∠DEG=∠GEA=∠DEA,
∠ACF=∠FCB=∠ACB
在∆DEG和∆FGC中,
由于∠DGE=∠FGC(對頂角相等),
則有∠F+∠ACF=∠D+∠DEG,
即∠F+∠ACB=∠D+∠DEA
同理可得∠F+∠DEA=∠B+∠ACB,
可得∠F=(∠B+∠D)
(2)x的值為3
第十一章11.2.2三角形的外角(2)答案
1、直角三角形
2、20°
3、70
4、75°
5、解:∠DAC=∠BAC-∠1=63°-∠1,
∠DAC=180°-∠3-∠4=180-2∠3,
而∠3=∠1+∠2=2∠1,
∠DAC=63°-∠1
∠DAC=180°-4∠1,
求∠1=39°,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1、在ABC和DEF中,AB=DE, ∠B=∠E,如果補充一個條件后不一定能使ABC≌DEF,則補充的條件是( )A、BC=EF B、∠A=∠D C、AC=DF D、∠C=∠F2、下列命題中正確個數為( )①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②三個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③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④有兩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A.4個 B、3個 C、2個 D、1個3、已知ABC≌DEF,∠A=80°,∠E=40°,則∠F等于 ( )A、 80° B、40° C、 120° D、 60°4、已知等腰三角形其中一個內角為70°,那么這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度數為( ) A、70° B、70°或55° C、40°或55° D、70°或40°5、如右圖,圖中顯示的是從鏡子中看到背后墻上的電子鐘讀數,由此你可以推斷這時的實際時間是( )A、10:05 B、20:01 C、20:10 D、10:026、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為腰的一半,則它的頂角為( )A、120° B、90° C、100° D、60°7、點P(1,-2)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P1,P1關于y軸的對稱點坐標是P2,則P2的坐標為( )A、(1,-2) B、(-1,2) C、(-1,-2) D、(-2,-1)8、已知 =0,求yx的值( )A、-1 B、-2 C、1 D、29、如圖,DE是ABC中AC邊上的垂直平分線,如果BC=8cm,AB=10cm,則EBC的周長為( )A、16 cm B、18cm C、26cm D、28cm10、如圖,在ABC中,AB=AC,AD是BC邊上的高,點E、F是AD的三等分點,若ABC的面積為12 ,則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A、2cm ² B、4cm² C、6cm² D、8cm²二、填空題(每題4分,共20分)11、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有 條.12、(-0.7)²的平方根是 .13、若 ,則x-y= .14、如圖,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則點D到AB的距離為__ .15、如圖,ABE≌ACD,∠ADB=105°,∠B=60°則∠BAE= .三、作圖題(6分)16、如圖,A、B兩村在一條小河的同一側,要在河邊建一水廠向兩村供水.(1)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距離相等,廠址P應選在哪個位置?(2)若要使自來水廠到兩村的輸水管用料最省,廠址Q應選在哪個位置?請將上述兩種情況下的自來水廠廠址標出,并保留作圖痕跡. 四、求下列x的值(8分)17、 27x³=-343 18、 (3x-1)²=(-3)²
五、解答題(5分)19、已知5+ 的小數部分為a,5- 的小數部分為b,求 (a+b)2012的值。 六、證明題(共32分) 20、(6分)已知:如圖 AE=AC, AD=AB,∠EAC=∠DAB.求證:EAD≌CAB. 21、(7分)已知:如圖,在ABC中,AB=AC,∠BAC=120o,AC的垂直平分線EF交AC于點E,交BC于點F。求證:BF=2CF。22、(8分)已知:E是∠AOB的平分線上一點,ECOA ,EDOB ,垂足分別為C、D.求證:(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線。
23、(10分)(1)如圖(1)點P是等腰三角形ABC底邊BC上的一動點,過點P作BC的垂線,交AB于點Q,交CA的延長線于點R。請觀察AR與AQ,它們相等嗎?并證明你的猜想。(2)如圖(2)如果點P沿著底邊BC所在的直線,按由C向B的方向運動到CB的延長線上時,(1)中所得的結論還成立嗎?請你在圖 (2)中完成圖形,并給予證明。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30分)C C D D B A B C B C二、填空題(每題3分,共15分)11、1或3 12、±0.7 13、2 14、4cm 15、45°三、作圖題(共6分)16、(1)如圖點P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2)如圖點Q即為滿足要求的點…………………3分 四、求下列x的值(8分) 17、解:x³= ………………………………2分 x= …………………………………2分 18、解:3x-1=±3…………………………………2分①3x-1=3x= ……………………………………1分②3x-1=-2 x= ……………………………………1分五、解答題(7分)19、依題意,得,a=5+ -8= -3……………2分b=5- -1=4- ……………2分a+b= -3+4- =1…………2分 = =1…………………1分六、證明題(共34分)20、(6分)證明:∠EAC=∠DAB ∠EAC+∠DAC=∠DAB+∠DAC 即∠EAD=∠BAC………………2分在EAD和CAB中, ……………3分EAD=CAB(SAS)…………1分
21、(7分)解:連接AF ∠BAC=120°AB=AC∠B=∠C=30°………………1分FE是AC的垂直平分線AF=CF ∠FAC=30°…………………2分∠BAF=∠BAC-∠CAF=120°-30°=90°……………………1分又∠B=30°AB=2AF…………………………2分AB=2CF…………………………1分22、(9分)證明:(1)OE平分∠AOB ECOA EDOB DE=CE………………………2分∠EDC=∠ECD………………1分(2)∠EDC=∠ECD EDC是等腰三角形∠DOE=∠CDE………………………………1分∠DEO=∠CEO………………………………1分OE是∠DEC的角平分線…………………2分即DE是CD的垂直平分線…………………2分23、(12分)解:(1)AR=AQ…………………………………………1分ABC是等腰三角形∠B=∠C……………………………………1分RPBC∠C+∠R=90°∠B=∠PQB=90°………………………………1分∠PQB=∠R……………………………………1分又∠PQB=∠AQR ∠R=∠AQR……………………………………1分AQ=AR…………………………………………1分(2)成立,依舊有AR=AQ………………………1分補充的圖如圖所示………………1分ABC為等腰三角形∠C=∠ABC………………1分PQPC∠C+∠R=90°∠Q+∠PBQ=90°…………1分PBQ=∠ABC∠R=∠Q…………………1分AR=AQ……………………1分
一、課時化原則
學案要分課時編寫,對學習進行分課處理,使學生對每節課應當完成的學習任務和內容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通過任務對學生形成行為驅動,促使其養成按時按量完成相應任務的學習習慣,為此要避免以一個學案涵蓋幾個小專題的全部內容,而應一個小專題設計為1-2課時的學案。比如《平行四邊形》一節可以分為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和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兩個小專題。
二、目標性原則
目標對任務的執行起到結果預測的作用,其能產生顯著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學生學習預期達到的成果就是所謂的學習目標,這種目標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此,這就要求教師應當以學習目標為中心和重要依據開展學案的設計和編寫。同時,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持續通過評價他們的學習進程和學習質量來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更為深入地進行自主學習,這里就必須借助學習目標為作為評價指針的衡量標準。所以,設定學習目標時,首先要促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的興趣點凸顯出來,促使學生對進一步的學習有所期待;其次還要為學生制定一個能夠幫助他們進行明確而有效的自我評價的依據或者標準,使學生能夠及時、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探索過程與結果。比如青島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第五節《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教學目標可以定為:
1.知識與能力:(1)應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識,解釋角平分線的原理.
(2)會用尺規作一個已知角的平分線.
(3)會證明角平分線的性質,并會在題目中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操作,觀察,探索用尺規作一個已知角的平分線,歸納得出角平分線的性質的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 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使學 生樹立信心。
三、引導性原則
編寫學案是為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性學習,主張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此學案編制應當遵循引導性原則。這樣學案才能夠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開展探索性學習,并從探索學習中體會樂趣、驚喜和成就感,更加能夠促進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模式和嚴謹的治學態度。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可以以若干個小模塊實現對知識的分解處理,并在每個模塊中設置梯度較為合理且程度由淺入深的教學問題,同時適當地給予解答提示,一步步地引導學生盡可能自己探索出問題的答案、解題的技巧和思想。以下以青島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第五節《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為例加以說明:
1.復習思考:
1)什么是線段垂直平分線?怎樣畫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有什么性質?
2)什么是角的平分線?怎樣畫一個角的平分線?
2. OC是∠AOB的平分線 ,點P是射線OC上的任意一點 操作測量:取點P的三個不同的位置,分別過點P作PDOA,PE OB,點D、E為垂足,測量PD、PE的長.
將三次數據填入下表 :觀察測量結果,猜想線段PD與PE的大小關系,寫出結論
PD PE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四、梯度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編寫學案時,要盡量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出發設置相應的問題,同時這些問題還應具備一定的梯度性。立足于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步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將本節選用的學習內容轉化成深入淺出、梯度較低的學習方案。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努力一下就能觸碰到學習的成果,充分享受來自成功的喜悅,進而促進學生形成更為主動的探索積極性。以下以青島版八年級數學上冊第二章第五節《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為例加以說明:
例1.計算:(1) ;
例2.計算: (1)
例3.計算:(1) ;
例4.計算: (1) ;
學生的學習往往會經歷感性思維――理性思維――辨證思維的思維過程,學生在課前通常憑借直觀感受開展自主學習,這是一種準備式學習,此時學生的認知水平處在“最近發展區”的前端水平,為此教師應當首先設置難度較小且能夠由學生直接回答的自主探究問題和體驗式練習,然后通過深入的教學和廣泛的互動,學生就能形成較高且較為理性的思維水平,進而可以通過適當點撥,加大問題的難度,這時學生的認知水平是處在最近發展區的后端水平,教師可在課后布置一些自主學習活動,使學生更加明確所學知識,并形成一定的辨析能力,促進其進入到學習的后發展區,因此,教師在設計編制學案時應當適當地設置一些具有綜合性和挑戰性的問題,來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跨越式發展和自主探究學習的進一步深化。
參考文獻:
[1]王富英,王新民.數學學案及其設計[J].數學教育學報,2009,(2):19頁.
[2]楊衣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施“學案教學”的體會[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1,(8):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