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第1篇

      水質問題中首當其沖的是化學物質污染。無論是在工業化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每個家庭以及整個社會都在廣泛使用化學物質,例如洗滌劑和藥品等,在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和農藥,也嚴重地污染水的質量。美聯社2008年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美國24個大城市的飲用水中含有抗生素和鎮靜劑等多種藥物成分,至少4100萬人在日常生活中飲用這種存在安全隱患的水。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發展中國家,約90%的污水和70%的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道,這會威脅到飲用水安全及生活用水的供給。

      水污染帶來的疾病問題也日益嚴重。霍亂就是典型的與水有關的傳染病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足夠的衛生設施引起的。垃圾散落到水中造成水污染,導致病菌在水中擴散,如果人們喝了被污染的水,就會染上傳染病。國際水研究所的資料顯示,全球每年有140萬兒童因生活環境衛生條件差而死于痢疾等相關疾病。即使在歐洲,歐洲經濟委員會56個成員所在的地區,平均每天有37名兒童由于缺乏安全飲用水而死于腹瀉,每年12萬人因水污染而患甲肝。

      此外,工業污染轉移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現象。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工業的同時也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污染。許多工業化國家的制造業已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隨著制造業中心的轉移,環境問題也轉移到了發展中國家,而在這些發展中國家,關于水污染問題的立法和執法力度都比較薄弱。

      (來源《新華網》楊駿/文)

      大西洋垃圾帶塑料失蹤之謎

      研究人員在對發現于大西洋的一條死鱗魚解剖后,從它的腹中找到了47塊塑料碎片。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西洋垃圾帶”的塑料垃圾數量在過去20年沒有增加。乍一聽上去,這似乎是個好消息,但據他們介紹,塑料垃圾并不是沒有增多,而是多出來的塑料碎片可能被海洋生物吃掉了。

      據領導實施這項研究的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海洋教育協會(SEA)海洋學家卡拉?拉文德?勞介紹,“北大西洋垃圾帶”類似于“太平洋大垃圾帶”,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塑料餳”區域,無邊無際,不過,大西洋上的垃圾多以微小塑料碎片的形式存在,漂浮于距北美海岸數百英里一片尚未探明的公海區域。

      卡拉和同事最近分析了過去22年從“大西洋垃圾帶”搜集的數據,發現那片區域的垃圾密度沒有隨時間推移而增加。但是,即便考慮到垃圾回收利用速度有所增強這個因素,人類過去20年對塑料的使用仍呈增長趨勢。多出來的那部分塑料都到哪兒去了?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社會責任感;探究能力

      外港河是南京江寧人民的母親河,她橫穿江寧主城區,上下游均與秦淮河相連,沿河兩岸有上萬居民和數十家企業。多年來,由于河道淤積,加上企業排污,居民亂倒垃圾,外港河慢慢變成了“龍須溝”。為創建文明城區和生態示范區,江寧區把整治外港河列為重點建設項目。依托外港河、竹山、東晉博物館建成了竹山文化休閑公園,將“龍須溝”變成主城中的景觀河,造福廣大居民。目前外港河的景觀雖然有較大的改觀,但河水顏色發黑、氣味難聞的現狀影響了居民的觀光休閑活動,也污染了秦淮河的水質,嚴重影響南京的城市形象。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就是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強調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與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與自然、社會、生活的聯系更加緊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科技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園藝》是江蘇省勞動與技術教育省編教材,園藝與生活密切聯系,它美化城市,美化校園,美化家庭。學生對學習這門課很感興趣。作為一名勞技教師,如果教學還停留在你教我學的層面上,那與新課改的精神是不相符的。怎樣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外港河水質污染治理上是我校勞技課的一個研究課題,因此我們結合《園藝》課教學組織學生開展此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來解決身邊的社會熱點問題。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考察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2.通過調查研究,使學生了解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

      3.會用實驗的方法對外港河河水進行測定。

      4.認識凈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5.了解無土栽培技術在水質污染治理上的應用。

      6.初步學會水域綠化設計的方法。

      7.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準備照相機、筆記本、塑料瓶、試管等。

      2.調查、了解外港河的污染源。

      3.了解外港河河水污染情況。

      4.查閱資料,了解一些河、湖生物治理污水的措施。

      5.向老師和專家咨詢無土栽培的知識。

      6.走訪環保部門了解環保知識。

      三、組織方法

      實地考察、咨詢訪問、查閱資料、對比實驗、模擬制作、設計方案。

      四、實施步驟

      (一)實地考察外港河,了解水質污染情況

      活動的第一階段,把全班的學生按興趣分成幾個組,教師布置調查任務,由學生親自去實地考察,通過所見所聞,激發探究興趣。學生在考察中要完成的任務:

      1.找出外港河的污染源。

      2.采集水樣,以便測定。

      3.攝制外港河水現狀和污染源的影像。

      學生把采集的外港河水樣和外秦淮河水樣、自來水進行對比研究,從顏色、氣味、固體懸著物、酸堿度幾個方面進行對比,掌握外港河水質污染情況。每小組學生根據實地考察結果和對比實驗結果撰寫一份調查報告。

      (二)課內調查報告交流,激發活動積極性

      活動的第二階段,是學生的調查報告交流,每個小組都有翔實的調查報告,有的圖文并茂,有的是實物對比,通過交流,學生了解到外港河水質污染的原因是:沿河居民小區和一些單位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江寧區的污水處理廠未投入使用。學生通過對外港河水的測定,知道了外港河已被完全污染,生態平衡被破壞,對環境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通過觀看學生拍攝的照片,大家感到外港河地區是多么的臟、亂、差,和我們江寧的經濟發展極不協調。通過學生親手獲得的資料,使他們意識到,外港河河水治理已迫在眉睫。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又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三)展開調查研究,進行方案設計

      第三階段的活動,我們請學生為外港河水域綠化進行方案設計。教師不僅組織好活動,還為學生出謀劃策。許多學生利用雙休日的時間,到新華書店、圖書館查找資料,還上網查找污水凈化的知識,有的走訪環保局了解有關知識,有的實地考察江寧的各種水域,了解適合江寧生長的水生植物。經過兩個星期的調查、研究,學生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我們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分享信息。在課堂上,學生探討秦淮河、蘇州河、太湖等水域采用的生物凈化方法的優缺點,并對各小組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思路進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各小組為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出方案。

      (四)成果展示匯報,總結評價促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每個小組都完成了設計方案。為了讓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我們邀請有關專家、教師觀摩匯報課。在匯報課上,每個小組都交出了內容翔實的報告,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圖案設計。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闡述自己的設計方案。有的小組提出城市生活污水、工業污水要經處理達標后方可排放,要在枯水期對河道進行清淤;有的小組提出參照南京治理秦淮河的方法,在河內栽種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利用植物凈化污水來改善外港河水質;有的小組還提出參照無錫利用水葫蘆治理太湖污染的方案。每個小組發言后,其他小組、教師和專家對其進行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的意見。經過匯報后,學生的方案得到了認可,他們享受了成功的喜悅,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

      (五)活動延伸促發展

      各小組在完善外港河水域綠化設計方案后,活動并沒有結束,各小組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活動。如,利用廢棄泡沫制作泡沫浮床,進行植物的無土栽培,來增強自己的感性認識,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和動手能力;有的小組給環保局寫信,對外港河水域綠化提出建議,讓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本次活動,有利于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了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建立了新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培養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起建設美好家園的情懷。

      參考文獻: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第3篇

      【關鍵詞】免疫缺陷 脊髓灰質炎 疫苗衍生脊髓灰質炎病病毒 流行病學調查

      中圖分類號:R18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391-01

      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N)與原始疫苗株病毒相比,VP1區全基因序列的差異介于1%~15%之間(有≥9個堿基發生變異),稱為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accine Derived Poliovirus,VDPV)。在服用OPV時,病毒在機體內復制過程中堿基發生變異,經多次繁殖后,導致神經毒力回升而成為VDPV。VDPV可導致一些未免疫者或未全程免疫者發病。VDPV有較強的致病性和較高的致麻痹性;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由于及時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未形成VDPN循環。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病例居住在中寧縣某鄉某村,該村處于平原 ,面積4.5平方公里, 2009年統計局總人口17882人,出生82人。人口以外流為主,無流入人口。患兒家庭條件一般,飲用水為自建水窖儲水

      患兒,男性,回族,2008年10月29日出生,第一胎第一產,早產一個月,出生體重2.3Kg。出生時及時接種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常規免疫接種已完成,脊灰疫苗5次接種史,最近一次服苗日期為2010年1月5日。生后體質較差,患先天性魚鱗病,易患感冒,5月齡曾患肺炎一次,1歲和2歲分別患中耳炎一次,經常腹瀉。

      病例父母為非近親結婚(姑舅親),家族有近親結婚史(患兒爺爺和姥姥為同父異母兄妹)。患兒與2009年4月隨父母外出打工,2010年8月返回家中,再無外出。患兒及家人無境外活動史,也無與境外歸國人員接觸史。

      2 臨床診療情況

      2.1 就診情況

      患兒于2011年1月受涼后出現陣發性咳嗽、有痰,咳嗽后嘔吐3-4次,大便次數增多,每日黃色稀便7-8次,每次約5-10ml,予口服頭孢克肟顆粒、羧甲司坦顆粒2天后,癥狀無緩解,16日以“支氣管肺炎”收住于某縣人民醫院。

      住院后給予輸液治療9天后好轉出院,停藥3天,上述癥狀明顯加重,就診于某私人診所(具體不詳),輸液3-4天(藥物不詳),未見好轉。

      2011年2月12日,出現雙下肢無力,2月14日就診于寧夏醫科大附屬醫院門診。急診以“肺炎”收住兒二科。入院后考慮神經系統病變為主,2月15日轉入兒三科。給予頭孢他啶抗感染、能量合劑、氨溴索霧化對癥治療,并進行持續心電監護,并給予丙球4支靜滴等治療。

      2011年2月17日自動出院。出院診斷:①肺炎;②胸腔積液;③四肢無力待查;④先天性心臟病;⑤遷延性腹瀉;⑥皮疹待查;⑦心率不齊;⑧貧血;⑨營養不良。

      回家后自服中藥治療。

      2.2 查體情況

      患兒雙上肢基本恢復,雙下肢肌張力低,肌肉萎縮,肌力Ⅲ級,雙側膝反射(-),雙側跟腱反射(+),病理征(-)。雙側髕上5cm測量,左右均為19cm,髕下5cm測量,左右均為13cm,左膝、踝內翻畸形,無明顯萎縮,左下肢膝反射、跟腱反射均消失,雙側巴氏征(-)。

      3 流行病學調查

      3.1 醫院AFP病例主動搜索

      對病例居住地中寧縣縣醫院2009年1月1日以來兒科和神經內科門診及出入院記錄進行AFP病例主動搜索,查閱病例數6455例,未發現AFP疑似病例。

      3.2 居民AFP主動搜索

      對病例居住村進行AFP病例主動搜索,調查111例,未發現AFP疑似病例。

      3.3 常規免疫報告接種情況

      調查報告接種率95.5%,達到衛生部要求。

      4 標本檢測情況

      4.1 患者糞便標本檢測情況

      分別與2月18日、19日采集患者雙份便標本,與3月26日、4月6日、4月15日、4月27日分別采集患兒單份便標本冷藏送區疾控中心脊灰實驗室檢測,均檢測到三型脊灰病毒,標本病毒陽性分離物送至國家脊灰實驗室,基因檢測結果均為三型VDPV,VPI區18個核苷酸變異。

      4.2 患者脊灰抗體檢測情況 3月28日采集血標本進行脊灰抗體檢測滴度結果顯示脊灰病毒三型株,Sabin和Sabin為1:5;6,Sabin1:16。

      4.3 健康兒童糞便標本檢測情況

      調查時采集病例居住地近6周未服過OPV兒童糞便標本111份進行檢測,未發現陽性結果。

      5 病例隨訪、診斷

      2011年5月4日,寧夏衛生廳組織的AFP病例專家分類診斷會,經過討論分析,該病例診斷為脊灰臨床符合病例。5月6日,經過國家級流行病學和臨床專家討論分析,該病例診斷為脊灰臨床符合病例;先天性低丙種球蛋白血癥。

      6 防控措施

      6.1 根據脊灰防控工作需要,為防止發生VDPV循環,切實保持好我區維持無脊灰狀態寧夏衛生廳決定對6歲以下兒童開展脊灰疫苗查漏補種工作。

      6.2 在全縣范圍內開展急性遲緩性麻痹病例主動搜索,進一步加強AFP監測工作。

      6.3 對本例患兒進行居家隔離,減少外出,避免接觸其他兒童。對患者居住地、便器等物品及排泄物進行徹底消毒。

      6.4 為患兒做進一步檢查,查找免疫缺陷病因和指導治療,提高患兒今后生存的生活質量。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第4篇

      一、作業過程活動化,突出實踐性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學生只有在活動的過程中才能感悟出數學的真諦,才能逐漸養成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勇于創新的習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在課堂上、書本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只有與豐富的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變得鮮活起來;只有經過自己的親身實踐,才能變得豐滿、深刻。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也表明,聽和看雖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一定的信息和學識,但遠遠不如動手操作給人的印象那樣深刻,不如動手操作掌握得那樣牢固,不如動手操作更能將有關知識轉化為實踐行為和能力。因此,學生的數學家庭作業應該活動化、具有實踐性,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感受、探索、應用所學知識,自主完善知識建構。例如: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后,安排這樣的習題:如果每平方米墻面需2千克油漆,重新粉刷我們的教室,200千克油漆夠嗎?(本題學生要知道先測量出教室的長、寬和高,再求出教室四壁和上面的面積,最好還應扣除門窗的面積,然后再計算出200千克油漆夠不夠。)通過這兩題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能進一步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加深學生對數學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其思維在深度和廣度上得到發展,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二、作業內容生活化,呈現開放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中來的數學才是“活”的數學、有意義的數學。因此,家庭作業的設計,要聯系孩子的生活實際,要使孩子感到喜聞樂見。另外,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等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在家庭作業的設計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適度地引入一些具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題目,不僅有利于學生應用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積極探索和力求創造的心理態勢。如:教學 “折扣”后的作業:學校準備買50本練習本,每本2元,甲商店買四送一,乙商店打八五折,學校應去哪買比較合適?

      三、作業形式多樣化,具有趣味性

      1.書面作業要創新,要講究圖文并茂,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表格、“對話”、情境圖等形式,做到“寓做作業于興趣中”。

      2.布置閱讀一些數學故事、數學知識(數學家庭作業還要注重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開展一些數學游戲活動,做到“寓做作業于游戲中”。比如像《課程導報》等報刊書籍中有很多數學童話故事。(智力卡通、稀奇島)

      3.設計一些操作、實踐活動,開展社會調查,做到“寓做作業于實踐中”。例如:學了統計之后,可以布置調查所在的居民小區(或村民小組)各戶的月用水量和用電量,并完成相應的統計表或者調查報告。

      家庭用水調查報告范文第5篇

      習作也是藝術,藝術更多的是要給人美感,生活中處處充滿美,小學生雖說年齡偏小,生活閱歷淺,但是他們的童稚生活世界同樣豐富多彩,同樣富含哲理與韻味。在教學中,我通過自身的努力,積極引導學生有意觀察,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如:筆者在低年級上的一堂習作課《會變的水果》教學片斷:

      課前準備:

      (1)各種水果、刀、果盤、牙簽等。

      (2)教師用各種水果拼成的孔雀等圖案。

      訓練流程:

      (1)引入:水果不僅好看好吃,營養豐富,我們還可以用水果變出各種漂亮的圖案。(出示課前用水果制作出的孔雀等圖案)今天,我們就來開動腦筋,用水果變出我們喜歡的圖案。

      (2)觀察水果變出的各種圖案有什么特征,由幾部分組成,各用什么水果做成。

      (3)小組合作,用水果變圖案,討論制作方法。

      (4)根據小組內創作出的作品,學生練說。練習用“我用水果變什么”“我是怎么變出來的”和“什么怎么樣”的句式 連起來說一說。

      (5)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6) 學生自由交流想法,教師適時點撥。A、我用水果變什么?B、我是怎樣變出來的?句式提供:先……然后……再……最后……C、作品怎么樣?對自己有什么啟發和收獲?

      附學生習作:《會變的水果》

      今天,同學們帶來了許多水果。老師說可以用水果來變出各種漂亮的圖案,她還用水果變出一只漂亮的孔雀來呢,真漂亮!我們也想試一試。

      我們組想好用水果變一條熱帶魚。先把蘋果片切成兩個三角形,大三角形做它的頭和身子,小三角形做它的尾巴,再把一顆葡萄切成兩半做它的眼睛,最后切幾片香蕉片做它吐出的泡泡。你看,我們做的熱帶魚正自由自在地在大海里吐泡泡呢!

      這個案例是低年級教學的課例,對于高年級學生可以適當地拔高。

      如:《我是啄木鳥》教學片斷:

      課前準備:課前利用雙休日開展“啄木鳥在行動”活動,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到街道、社區尋找錯別字、不規范字,并認真做好記錄。

      訓練流程:

      (1)由于漢字字數多,字形復雜,難認、難記、難寫,國家幾次簡化漢字,變化之后,需要適應,書寫時常常出差錯,常常不規范。大家調查到的社會上的用字情況如何呢?

      (2)各小組按分類的結果,將較為典型的繁體字、錯別字、不規范的字制作成頭飾。部分學生制作啄木鳥頭飾。

      (3)演示:讓頭戴啄木鳥頭飾的學生幫助改正調查過程中所搜集到的不規范的字或錯別字。

      (4)遷移:在現實生活中,僅靠我們去發現這些不規范用字,便一個個地去當面勸說其改正,這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要使人們能夠自覺地用好漢字,我們該怎么辦呢?

      (5)導寫:我們該怎樣使今天的這一行動發揮作用,把今天的這個行動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會上呢?有的學生說,通過與寫不規范字的人面對面地談心,請他們改正;有的說,通過寫信的方法,向用字不規范的單位提出改正;有的說,寫一份調查報告,以引起人們對不規范用字的重視;還有的說,設計廣告用語,以告誡全社會

      ……

      看生活,悟生活,可以設計游戲情境,讓“玩”走進作文課堂,玩得有趣,有助于課堂無意學習氛圍的形成,能達到減輕學習焦慮,激趣,提高學習效率的作用。習作教學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敢于表達的能力,要解除羈絆于學生習作情感的條條框框,為學生提供體驗生活的機會,讓學生在開放中捕捉激情,大膽作文,弘揚人性,放飛情感。

      二、快樂做,陽光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教學實踐證明,只有當學生能夠真正“自由表達”時,才能“情動而辭發”,才可能出現“有創意的表達”。

      在小學習作指導中,要使寫作成為一項快樂的活動,就得讓學生對寫作感興趣,并從中獲得快樂體驗。而學生的寫作熱情一旦被激發起來,就會感到“如骨梗喉,不吐不快”。教師要利用兒童的心理特點,開展一些生動活潑,并能啟發學生思維的活動。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觀察,提供親自感受生活的機會,收獲真實生活,引發習作的動機,如把小白兔帶進課堂,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觸摸;播放錄像,再現生活,鏈接記憶;設計場景,觀察體驗,點擊寫作靈感。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們可因勢利導開辟新的信息渠道,組織指導學生經常收聽廣播,看電視、上網等,更快、更多、更廣地獲取信息,實踐證明,經常關注這些的孩子就顯得知識面廣,視野開闊,也比較愿意與人交流,向人傾吐。

      在小學,教師要學會“蹲下來”,從兒童的角度去感受身邊事物、思考問題,去評價學生的作文。“人是能思想的蘆葦”,孩子雖小,但隨著自身的成長,他們對許多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教師應鼓勵學生打破作文條條框框的限制,將自己與別人不同的新發現、新感受、新想法,不拘形式、不拘字數,以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出來。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亚洲中文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亚洲一本到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久久精品|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最新亚洲卡一卡二卡三新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小说专区亚洲春色校园|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成片观看四虎永久|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柠檬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亚洲娇小性xxxx| 色偷偷女男人的天堂亚洲网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AV在线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色|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中国china体内裑精亚洲日本|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亚洲女同成人AⅤ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