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傳統節日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The August Moon Festival or Mid-Autumn Festival (Chinese characters above)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s. It is held on the 15th day of the 8th lunar month. Chinese legends say that the moon is at its brightest and roundest on this day. Based o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this year's August Moon Festival will be held on September 19.
The August Moon Festival is often called the Women's Festival. The moon (Chinese character on right) symbolizes elegance and beauty. While Westerners worship the sun (yang or male) for its power, people in the Far East admire the moon. The moon is the 'yin' or female principle and it is a trusted friend. Chinese parents often name their daughters after the moon, in hope that they will be as lovely as the moon.
傳統節日英語作文(二)
Nowadays, some western holidays like Christmas Eve and Valentine’s Day have become so popular with Chinese people that they have been a part of some people’s life. On the contrary, som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gradually are ignor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However, to our delight, some social groups have appealed to common people for more attention to our own national culture.
Although a few people once advocated that traditional festivals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should be discarded because they have become obstacles to social progress. It can not be accepted and supported by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people in reality. Indeed, the old way of spending festivals produces several disadvantages such as money wasting and transportation overloading. But we cannot disregard its other side: traditional festivals play an active role in our life. Traditional festivals not only bring joy but also bring the family together, which is so priceless in modern society.
What we should do is to preserve the positive things and make them flourish in the modern world. As for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it, we should not hesitate to abandon them and prevent them from affecting and troubling us and the next generation.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代表著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民魂是什么?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淺薄無知的民族;一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一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一個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一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為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及其在高校的現狀
傳統節日即中國傳統節日。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我國重大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顯示了我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是在我國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逐漸形成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的部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能夠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價值。因此,運用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對于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有著重要的作用。
為了了解當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對大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程度,筆者對鄭州市北大學城的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鄭州師范學院、中州大學等幾所高校的30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對象涵蓋了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在校大學生。就針對中國傳統節日和西方節日的認知進行了調查。主要詢問了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知程度、看法以及態度,并針對西方節日在大學生心中的想法和態度也做了問卷調查。
從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基本了解狀況及掌握程度來看,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比較淺顯,其掌握程度大都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上,對于春節、中秋節及端午節等重要節日中,大多印象停留在“吃”的節日,比如春節吃餃子,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等,覺得傳統節日過的相對單一,吸引力不夠。對傳統節日的態度上則基本肯定。相比較而言,西方節日比較受大學生的追捧和歡迎,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熱衷于過西方節日,認為比較新鮮,娛樂性比較強。
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中國的青年一代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要任務,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能夠讓當代大學生肩負起參與祖國建設的歷史重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有利于提升大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當前許多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少仁愛之心和感恩之心,存在道德缺失的現象。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幾千年積累的文化底蘊,對于道德情操的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思想,“言忠信,行篤敬”的誠信品質等等,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學習并且需要擁有的品質。
3.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自強精神。
當代部分大學生存在怕苦、怕累,獨立自主性差的現象,學生對家長的過度依賴心理使得他們的意志力和自強精神正在漸漸消失,而中國傳統文化中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志不強者不達”的自強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認識并逐漸培養自強自立的品質。
三、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1.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時代的艱苦使人對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瑣屑興趣予以太大的重視,現實上很高的利益和為了這些利益而作的斗爭,曾經大大地占據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們沒有自由的心情去理會那較高的內心生活和較純潔的精神活動,以致許多優秀的人才都為這種艱苦的環境所束縛,并且部分地犧牲在里面。”隨著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重點都圍繞著選修第二專業、參加各種等級考試、課外培訓等,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也漸漸被他們忽視。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傳統節日文化教育也只是一概而過,并沒有針對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深刻的領會。所以,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大學生加強傳統文化觀念,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將現代的教學與傳統的講授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生動的課堂氛圍中受到教育,真正把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大學生的頭腦中,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使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2.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主題活動
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節日文化要與校園及節日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開展第二課堂,可以豐富校園節日文化內容,并且提高廣大學生的參與熱情。例如可在清明節到來之際,引導學生舉辦“放風箏”、踏青活動,在春節到來之際,舉辦“過中國年微博征集”等活動,通過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引導學生融入到傳統節日當中,把傳統節日寓于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中,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也能夠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傳統節日的氛圍以及其所蘊含的內涵及教育意義,進而使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繼承和發揚。
一、結合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
我國一直有著悠久而豐富的節日文化資源,除了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外,二十四節氣也是節日文化的組成部分。除夕吃年夜飯體現了家庭和睦的精神,清明節的禁火寒食體現了尊老敬祖的精神,端午節相傳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屈原,重陽賞菊據說是由晉代陶淵明而起……但很多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基本停留在“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上,未能體會到傳統節日更深層次的意味。而現行語文教材中,以傳統節日為題材的課文也為數不多。在人教版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六冊語文課本中,只有《過故人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社戲》《端午的鴨蛋》《春酒》《游山西村》《阿長與山海經》共七篇(首),但涉及的傳統節日較多,有重陽、中秋、社日、端午、春節。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課文,激發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興趣。比如教學汪曾祺《端午的鴨蛋》,適逢端午,家家戶戶吃粽子。我從這一點導入,引出汪曾祺在文中談到的江蘇高郵地區的端午習俗。在體會了作者借端午習俗抒發濃濃思鄉情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鄉潮汕地區的端午習俗。由此引發學生探究各地端午習俗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端午節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二、廣泛挖掘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資源,提高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關注度
為了彌補教材中傳統節日題材較少的缺陷,語文教師還應廣泛挖掘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資源,來提高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關注度。教師首先應廣泛搜集以傳統節日為題材的名篇佳作、優秀書籍,推薦給學生閱讀。如豐子愷的《過年》、錢鐘書的《辛巳除夕》、哈爾濱出版社的《中國傳統節日民俗》、知識出版社的《清明節·中華傳統節日詩歌選》……其次,在課后閱讀訓練中增加有關傳統節日的內容,多設計與節日內涵有關的練習題。比如教完《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后,要求學生收集、誦讀有關中秋賞月的詩文,在同步訓練中選擇《中秋詠月詩三首》作為拓展閱讀的材料,設計與中秋節“月圓人圓事圓”的精神內涵相適應的題目。除了挖掘閱讀資源,有意地引導學生關注傳統節日文化外,還可以把傳統節日文化作為寫作教學的資源,在節日到來之際,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將自己對這些傳統節日文化的感悟真切地表達出來。我在初一學生的課外寫作訓練中,就設計了《清明情思》《端午粽香》《中秋月色美》《登高說重陽》一系列題目,既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將傳統節日文化教育滲透其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關注度。
傳統節日元宵節作文400字
很快就要元宵節了。學校讓我們每人帶個手工燈籠過去。我不擅長做手工燈籠,一是手不巧,二是沒材料,三是壓根兒不知道應該要把燈籠做成什么樣。沒辦法,只好讓爺爺做。
爺爺細心地選擇好了木材,開始給我做燈籠。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刀,往木頭上削去。削了一陣子,那塊木頭成了一根小木棒,他再用尺子量了一下度數,對準后用筆作個記號,把刀壓在上面,一用力,木棒就出現了一個坑。他用刀在里面又削了一陣子,坑就變光滑了。他照著這些動作,又做了幾根木棒。他把木棒按坑洞細心地拼在一起,拿出錘子和釘子,在各個接口處釘上釘子,用力敲了幾下,一個燈籠骨架完成了。最后,他在骨架上貼上一張紅紙作為外部裝飾,系上一根結實的繩子,一個燈籠就完成了。
爺爺捧著燈籠,左看看,右看看,眼睛閃著智慧的光。他仔細端詳著這個燈籠,直到認為沒有地方還需要修改時才把燈籠給我。這個燈籠很普通——外表并不出眾。但它的故事并不普通——它凝聚了長輩對晚輩的愛。
傳統節日元宵節作文400字
在我的腦海里,裝著許多五彩繽紛的事,有難望的事,傷心的事,可笑的事,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事發生在今年的元宵節。
正月十四,大街上響起了爆竹聲,演化把天空裝飾得格外美麗,噴出了紅的,紫的,黃的,粉紅等各種顏色。這時,我耳邊傳來一陣“滴答滴答”的號子聲,也傳來了咚咚的鼓聲,走進一看,原來是龍燈呀/只見浩浩蕩蕩的舞師們舞著龍燈,走過大街,走進了人民府又是一陣煙花爆竹聲。威風凜凜的龍朝著政府大門三鞠躬,隨著舞師們舞法,龍滾起身子,繞著“S”形線舞起來,真是精彩極了/喊的人很多,喊了以后,都嘖嘖稱贊。龍為了吃得上龍珠,就飛快地跟著龍珠跑。而龍珠呢?好像故意讓龍吃不到它似得,飛奔向前。龍隨著龍珠左拐一下,右拐一下,隨著龍珠‘移’動,真是好看極了/舞師們個個汗流浹背,使出渾身的力氣,真讓人佩服呀!
在精彩的龍燈和美麗的煙花中,大家都目不轉睛地觀看著,瞪著龍燈,我們都鉆進龍燈的肚皮下面。
聽別人說,龍象征著:吉祥如意,健康平安呢。
這次的元宵節可比往常來的好看多了。
傳統節日元宵節作文400字
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
元宵節有很多傳統習俗,比如賞月、放煙花、吃元宵和猜燈謎等。這些傳統習俗我都喜歡,其中,我最喜歡吃元宵,而且我也會包元宵。今年,我和奶奶就包了元宵。
因為元宵節已經開學了,沒法和奶奶一起過,所以我們提前吃了元宵。在我們包元宵的過程中有個小插曲,是這樣的:那天,包元宵時我發現包元宵的皮怎么都包不好,怎么回事呢?奶奶左想右想,終于,奶奶看到了桌上的芝麻餡,奶奶想:會不會是餡太軟了?肯定是的!于是,奶奶就把芝麻餡放去冰箱里,凍了十分鐘后再把芝麻餡取出來,奶奶一試,輕輕松松就包好一個湯圓了,這下總算不用那么費時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