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學方程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記憶;高中;化學方程式
談到化學,特別是高中化學,給學生的印象就是化學方程式太多,記不住。而有效記憶并熟練運用化學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關鍵。高中化學方程式種類繁多,很多學生在記憶化學方程式時死記硬背,或者強行記憶,這樣就導致今天記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結果。記不住化學方程式就導致學習化學非常困難,從而影響了化學成績的提高,最終對化學這門課失去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有效記憶化學方程式呢?根據本人的經驗總結了以下幾條記憶高中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對廣大高中生有所幫助。
一、分類總結記憶法
1.根據物質的分類記憶
掌握此類方法的關鍵是要熟練掌握酸、堿、鹽及氧化物這幾個概念。同類物質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質,記住一個方程式也就記住了一類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應:CO2+2NaOH=Na2CO3+H2O,對這個方程式我們不能只把它看成一個方程式,要從分類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屬于酸性氧化物,NaOH屬于堿,這個方程式代表一類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堿=鹽+水。如SO2、SO3都屬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們都可與堿反應生成相應的鹽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據元素的位置記憶
如在周期表中處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質。如第一列的堿金屬元素都能和水反應生成相應的堿和氫氣,鹵族元素單質都能和氫氣反應生成相應的氫化物等。
二、情境記憶法
人們在記憶時,總是對圖像、聲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說記憶化學方程式時不能單純地記憶,而應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記憶。例如在記憶Na和H2O反應時,可以結合實驗現象這個情境來記憶,如鈉與水反應時水面有響聲說明有氣體生成,最后溶液變紅了說明有堿生成。又如我們在學習Cu和稀HNO3反應時,記憶Cu和稀HNO3前的系數3和8時可以結合一個節日“三八婦女節”,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婦女節”比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記住了銅和稀硝酸反應前面的系數是3和8。
三、“特征反應”記憶法
此類方法適用于有機化學中方程式的記憶。記憶有機化學方程式關鍵是記憶官能團的特征反應。有機化學基本反應類型包括:取代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消去反應、酯化反應、縮聚反應等。每一類有機物都可發生其對應的特征反應,抓住這些特征反應,就有利于記憶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比如烷烴可發生取代反應;烯烴可發生加成反應、加聚反應;鹵代烴、醇可發生消去反應;醇、羧酸可發生酯化反應等等。這些特征反應實際上是由有機物中的官能團決定的,抓住了官能團就抓住了特征反應,也就容易記憶方程式了。
四、做題重現記憶法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睂W習知識,就要溫習它,記憶化學方程式也不例外,記憶了、學習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記過以后一定要做做題目,學以致用,在題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時就相當于溫習了,第一次做題不會看看書,第二次就有點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準確地寫出了。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見面是“朋友”的道理。
一、殘缺型方程式
此類試題一般給出部分反應物和部分產物,通常是“缺胳膊、少腿”,需要我們補充完整,并配平。這是常見的一種考查形式,一般難度不大,可依題給信息找出已知的反應物和產物,再根據原子個數守恒或物質的特征填寫出未知產物后配平。
【例1】[2013年全國課標卷I,36(1)問選編]CO和NaOH在一定條件下合成甲酸鈉、甲酸鈉加熱脫氫生成草酸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 。
【思路分析】本題所涉及到的方程式并非中學所要求的,但結合題意,給出反應物和生成物,根據質量守恒定律不難寫出方程式,注意反應條件的書寫和配平,這樣才完整,才能得該問的滿分:CO +NaOH HCOONa ; 2HCOONa Na2C2O4 + H2。
【評注】考生易忽視反應條件的書寫或對脫氫不理解,若注意到產物中有草酸鈉,根據元素守恒,即可理解脫氫是變為H2而不是變為水。亦可從氧化還原的角度理解:HCOONa中碳顯+2價,Na2C2O4中碳顯+3價,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易知脫掉氫必然變為H2。
【備考方略】平時掌握一些方程式配平得基本技巧,如:觀察法、化合價升降(得失電子守恒)法、拆分法、待定系數法、缺項配平法等。在考試過程中遇到此類試題不要驚慌失措,冷靜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能夠把題目所給物質理清楚了,即可把“胳膊和腿”診好。
變式訓練1. (1)在隔絕空氣的密閉容器中加熱Fe(OH)2固體,發現有H2和黑色固體生成,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橙紅色(NH4)2Cr2O7固體受熱分解得到固體甲和常見無色無味的氣體單質乙,又知乙不能氧化Na2S也不能還原CuO,寫出該分解反應的方程式:
。
【思路分析】(1)氫元素的化合價降低,化合價升高的不能是氧元素,由于O2和H2加熱條件下不共存,只能是鐵元素化合價降低,從顏色和價態判斷,固體是Fe3O4,再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得失電子守恒則有:3Fe(OH)2――Fe3O4+H2,根據原子個數守恒不難發現還有H2O生成,配應為:3Fe(OH) 2Fe3O4+H2+2H2O;(2)根據題給信息和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可知乙為N2,而不是H2(能還原CuO)或O2(能氧化Na2S),進而推測(NH4)2Cr2O7分解得N2、H2O(8個H結合4個O變成4個H2O)、Cr2O3(剩余的2個Cr結合3個O 變為Cr2O3,即甲),故分解的方程式為:(NH4)2Cr2O7 N2+4H2O+Cr2O3。
二、流程型方程式
近幾年廣東、上海、江蘇、安微、福建、浙江、山東、天津等地高考試題中頻繁考查化學工藝流程題,2013年幾乎各省都涉及到了流程題的考查。此類試題必然有些設問與信息方程式的書寫有關,而往往該處是學生得分障礙較大的地方。
【例2】[2013年全國課標卷I?27(3)~(4)問選編]LiCoO2固體在H2SO4和H2O2混合液中“酸浸”,一般在80℃下進行,寫出該步驟中發生的所有氧化還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寫出“沉鈷”(CoSO4與NH4HCO3反應,生成CoCO3沉淀)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思路分析】結合題給流程來看,LiCoO2是不溶于NaOH的,因此在濾渣中LiCoO2會與H2SO4、H2O2反應,要注意確定氧化劑和還原劑,Co由+3+2,則LiCoO2是作氧化劑,H2SO4僅提供酸性環境,還原劑是H2O2,配平可得:2LiCoO2+3H2SO4+H2O2 Li2SO4+2CoSO4+O2+4H2O;此時不能顧此失彼,注意要寫所有的反應,另外反應是過量的H2O2受熱分解:2H2O2 2H2O+O2;“沉鈷”就是要使Co2+變為沉淀,加入的是NH4HCO3,能產生CoCO3,另外必然產生CO2,否則無法配平(可理解為:1個HCO3-電離產生了H+和CO32-,H+結合另1個HCO3-產生CO2):CoSO4+2NH4HCO3=CoCO3+(NH4)2SO4+H2O+CO2。
【點評】本題陷阱較多:(1)由于思維定勢的影響,只知道H2O2做氧化劑,結果配平錯誤;(2)以偏概全,漏寫H2O2分解的方程式;(3)不理解用硫酸酸化而不能用鹽酸酸化的原因所在;(4)“沉鈷”時看到陌生的名詞如:“反萃取”、“有機相”、“水相”就束手無策,沒有信心去作答;(5)CoSO4與NH4HCO3的產物不能推測出有CO2和H2O生成,錯誤寫成生成H2SO4,在2009年北京高考、2009年江蘇高考、2012年廣州二模均考過類似的反應:FeSO4+2NH4HCO3=FeCO3+(NH4)2SO4+H2O+CO2。從上述不難看出,只有我們慢慢審題,細心作答,才能得到應有的分數的。
【備考方略】有關與化學工藝流程有關的信息方程式書寫模式可總結如下:先寫出“反應物(原料+加入的物質+溶液酸堿環境) 生成物(目標產物+雜質)”,再配平。靈活運用守恒(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正確預測合理的產物,提高準確率。
變式訓練2. 某實驗小組設計如圖1所示的操作流程來制備KMnO4:
①寫出第一步高溫熔融時生成了K2MnO4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反應a的化學方程式
;
③反應b是用惰性電極電解,請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思路分析】題給流程不復雜,反應物和生成物關系明了,關鍵是我們要看得懂流程。①題給流程中反應物已列出有三種,生成物有K2MnO4和KCl,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可知MnO2作還原劑,KClO3作氧化劑,KOH提供堿性介質環境,另外根據質量守恒還有H2O生成,不難配平:3MnO2+KClO3+6KOH 3K2MnO4+KCl+3H2O;②結合流程可知K2MnO4在酸性溶液(通入了CO2)發生歧化反應,產物MnO2、K2CO3、KMnO4配平即可得:3K2MnO4 +2CO2 ===2KMnO4+MnO2+2 K2CO3;③結合流程,根據電解規律,Mn的化合價升高,降低的必然是H2O中的氫,生成H2,另外還得到KMnO4和KOH,注意書寫離子方程式,配平得:2MnO42-+2H2O 2OH-+2MnO4-+H2。
三、預測型方程式
有些方程式,考生不能準確判斷產物,與上面介紹的兩類相比難度更大。如何正確預測產物?這對能力要求較高,需要考生在問題空間里進行搜索,結合已有知識和題給新信息進行加工、類比、聯想、討論等多種科學思維方式聯用,最終得出正確答案。
【例3】[2013年全國課標卷II?27(1)問選編]工業級氧化鋅(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的提純方法如下:先加稀硫酸得浸出液,再調pH約為5后,后加適量高錳酸鉀溶液,加KMnO4此時除掉的雜質離子是 ,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加高錳酸鉀溶液前,若pH較低,對除雜的影響是
;【提示:在本實驗條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錳酸鉀的還原產物是MnO2】
【思路分析】題給流程中的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可理解是其對應氧化物,這點要能夠理解,否則給后面作答帶來困難。加硫酸ZnO、FeO、MnO、NiO均溶解得到對應的硫酸鹽留在浸出液中,再加KMnO4時,Fe2+和Mn2+會被氧化而除去。MnO4-與Mn2+發生歸中反應產生MnO2這點要想得到,根據得失電子守恒,把主要物質配出來:2MnO4-+3Mn2+――5MnO2,左邊缺2個O,右邊缺4個正電荷,只要在左邊補2個H2O,右邊另外生成4個H+剛好配平此反應:2MnO4ˉ+3Mn2++2H2O=5MnO2+4H+; Fe2+的氧化產物是否為Fe3+呢?這就要注意題給的pH=5,周知Fe3+在pH=3~4時已完全轉化為Fe(OH)3沉淀,此時生成Fe(OH)3才比較合理,這樣才符合除雜而不引入新的雜質,將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主要物質列出:MnO4-+3Fe2+――MnO2+3Fe(OH)3,左邊缺7個O,只能在左邊再補7個H2O,而非補7個OH-(酸性條件補充OH-不合理),這樣右邊會多余5個H,剛好寫成5個H+,滿足兩邊電荷守恒:MnO4ˉ+3Fe2++7H2O=3Fe(OH)3+MnO2+5H+。結合題意可知若pH過低,酸性過強,鐵離子和錳離子不能生成沉淀,從而無法除去鐵和錳雜質。
【點評】本題難點:(1)Fe(Ⅱ), Mn(Ⅱ), Ni(Ⅱ)等雜質理解為其對應氧化物,導致判斷錯誤,影響后面問題的準確率;(2)離子方程式的配平錯誤,①產物判斷錯誤,不能理解是生成Fe(OH)3;②介質寫錯,不能理解生成Fe(OH)3還生成H+,因而反應物補充了OH-,③漏寫沉淀符合等各種錯誤?;卮鸬诙盏姆匠淌揭Y合第一空和第三空來看好理解些,因為第一空就是除雜,但不能引入新雜質,只能轉化為對應沉淀才行,第三問就是問控制pH的原因,但不少同學無整體意識,而導致該題失分特別嚴重。
【備考方略】有關產物預測時一定要注意不只是滿足氧化還原反應規律,還要注意環境介質,因為物質的具體存在形式不只是滿足氧化還原規律就對,還得看環境的酸堿性。書寫反應式要注意巧用水的小技巧,具體可列表如下:
從上表可清晰表明:在酸性介質中,生成物不可能是OH-,在堿性介質中生成物不可能是H+,在中性介質中,生成物可能是H+、OH-、H2O等。例如2012年全國卷也有類似問題。
變式訓練3 、(2013年廣東高考理綜第31題(3)問改編)請寫出O3通入到FeSO4溶液中發生反應的的離子方程式,已知:溶液pH反應前為5.2,反應后變為4.1,且O3參與的反應和:2I-+ O3+2H+= I2+O2+H2O類似。
【思路分析】本題要求所寫的反應方程式與本例相似,是今年我省得分率較低題目之一,要求考生要學會類比,但又不能機械類比。不注意pH的變化,則會認為發生反應為:O3+2Fe2++2H+=2Fe3++O2+H2O……①的典型錯誤。因為這樣會導致pH升高,另外pH=4.1時,Fe3++3H2O=Fe(OH)3+3H+……②進行完全了,因而所寫的反應應該是①與②相加消掉Fe3+,即:2×①+②得:O3+2Fe2++5H2O=2Fe(OH)3+4H++O2。這樣既能解釋pH下降,又能解釋鐵的存在形式。
四、計算型方程式
這類與計算相結合的方程式書寫難度最大,部分考生會望而生畏,直接放棄,高考考慮得分因素,一般考得少,作為有區分度的考點使用。例如2011年全國課標卷的第26題的熱重分析、2012年全國課標卷的第26題FeClx的確定,計算量都較大。
【例4】(在不同溫度下Fe2O3被CO還原,產物可能為Fe3O4、FeO或Fe,固體質量與反應溫度的關系如圖2所示:
(1)根據圖像推斷400℃-500℃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2)根據圖像推斷600℃-650℃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3) 根據圖像推斷700℃-800℃之間發生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首先我們要讀懂圖像中的曲線變化含義,200℃-400℃質量不變,400℃-500℃質量第一次減輕,600℃-650℃質量第二次減輕,700℃-800℃質量第三次減輕,之后不再變化了,并且結合題意知反應過程中固體減少的質量只能是氧元素的質量,以此思路進行計算即可得固體成分,再進行方程式書寫即可。(1)先算出n(Fe2O3)=48.0/160=0.3mol,,400℃-500℃之間:m(O)=(48.0-46.4)g=1.6g,減少n(O)=0.1mol,450℃時產物中n(Fe)=2n(Fe2O3)=0.6mol、n(O)=3n(Fe2O3)-0.1mol=0.8mol,即對應固體化學式為Fe3O4, 故400℃-500℃之間的反應可表示為:3Fe2O3+CO 2Fe3O4+CO2;(2)500℃-600℃之間質量不變,仍為Fe3O4, 600℃-650℃之間:m(O)=(48.0-43.2)g=4.8g,減少n(O)=0.3mol,650℃時產物中n(O)=3n(Fe2O3)-0.3mol=0.6mol,故化學式為FeO,則600℃-650℃之間的反應為:Fe3O4+CO 3FeO+CO2;(3)800℃時固體質量33.6g為0.6molFe的質量,故700℃-800℃之間的反應為:FeO+CO Fe+CO2。
【點評】關于熱重分析法的相關計算,最早出現在1997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初賽中,考查MnC2O4?2H2O的熱重分析,隨后2000年廣東省高考考了CaC2O4?2H2O、2011年全國課標卷考了CuSO4?5H2O的熱重分析,近幾年各地模擬題中也常出現考查此類計算,此類試題要讀懂圖表的含義,搞清楚變化特征,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化學問題是關鍵之一。
【備考方略】關于計算型方程式書寫其實關鍵還是在計算,當我們掌握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這一基本能力,能夠將圖、表、數據這些抽象語言通過具體計算轉化為化學語言,題目才能順利答對,這也是體現個人學習能力和化學學科魅力所在之處。在平時的訓練中必須有意識的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學會自己計算,不要依賴于答案,做多了自然能夠順利突破這個瓶頸。
變式訓練4、某化合物中A中僅含K、Fe、C、N四種元素。取36.8gA加熱至400℃分解成KCN、Fe3C、C、 N2,生成的N2折合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2.24L,Fe3C質量是C質量的3倍。Fe3C的物質的量是N2物質的量的1/3,則A的化學式為 ,寫出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
【思路分析】利用題給數據計算可得:n(N2)=0.1mol;n(Fe3C)=0.1/3mol,m(Fe3C)= 0.1/3mol×180g/mol=6g,則m(C)=2g,根據質量守恒可得:m(KCN)=36.8-2.8-6-2=26g, n(KCN)=26g÷65g/mol=0.4mol,根據元素守恒:n(N)∶n(Fe)∶n(C)∶n(K)=(0.2+0.4)∶0.1∶(0.1/3+1/6+0.4)∶0.4 = 6∶1∶6∶4,結合題意再整理順序可得化學式為:K4Fe(CN)6,結合物質的量的關系,可寫出400℃時分解方程式為:6K4Fe(CN)6 C+2Fe3C+6N2+24KCN。
其實信息方程式的書寫類型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借助蓋斯定律的書寫類型、電化學中的電極反應類型、有機推斷中的反應類型等,總而言之書寫這些信息方程式,我們要遵循化學反應原理,進行推導、切不可違背反應原理,再加上自己的創新能力,才能順利解決。
關鍵詞:高中化學 記憶 理念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3-0164-01
化學作為一門具體的自然學科,要求要有數學的邏輯,也要求人文學科的記憶素養。因為作為一門具體的自然學科,在具體的領域有著自己的獨特的性質與學習要求。如我們在一線教學中就經常遇到:記憶的東西太多,特別是化學方程式和一些實驗的步驟。這些讓很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在他們的理念中,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需要的是人類的邏輯推理能力與思維,記憶的東西相對較少,可是真正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東西都需要去記憶,而且是不能有所差錯的。這給學生學習帶來了不少的困惑與不適,讓學習成績有所下降,這點在我們江蘇的高考中也有所體現,選化學的學生在等級達標中出現了較多的不匹配情況。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因為我們對這樣的學情不關注或是不給以探索的話,不僅對自己的教學會有影響,更主要的是對自己的教學信心與教學效果也會產生影響。下面就如何在高中化學教學活動中通過改進教學方法來對這一問題做下粗淺的探索。
1 幫助學生改變理念,正確看待化學學科
大家知道,初中化學教育重點在培養學生的化學基本素養,目的是讓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常識,為此,初中的化學課堂教學多是對化學現象的了解與掌握,是對一些基本的化學實驗有個基本了解即可。再加上中考的應試壓力與化學學科學時的影響與限制導致我們初中的化學課很“勢利”,為此初中化學課堂主要是基礎知識的了解與記憶,給學生以中錯覺,就是化學只要記憶就夠了。然而到了高中以后,高中化學教育不是化學基本素養的培養,而是對化學基本知識的運用于掌握,而要想掌握的話,就必須要拓展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因此高中化學教材看似很薄其實是很厚的,需要教師不斷的根據教材去拓展很多的知識,所以本來要掌握的知識就多,再加上邏輯推理出來的很多“衍生”性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知識的浩瀚,也讓學生感覺到無所適從。為此我們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心理,讓學生明白這樣的知識掌握是必須的。讓其明明化學學科作為一門具體的學科,其有著自己的特點,需要記憶,只有在掌握很多知識背景的前提下才能讓自己在化學知識的運用更加的自如。
2 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基礎知識
由上所述,大家知道高中化學教材在知識量上比初中有了很多的拓展,為此想盡快的幫助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就必須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正確記憶基礎知識的機會與方法,幫助學生重拾學習化學的信心。既然高中化學對高中生的要求有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或是抽象思維提升,那我們就要注重對學生思維上的引導與鍛煉,不可以像初中時期那樣對學生采取簡單的方法,為了應試而進行大量的記憶。我們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教會學生如何記憶如此多的內容。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解難答疑,幫助他們提高記憶的效果。
2.1運用直觀教學法,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記憶如果單純的是記憶的話,這樣的記憶往往是徒勞的也是無效的,因為記憶的目的不是記憶,而是運用。為此,在課堂教學中短暫的教學時間里,我們可能沒有過多的時間去讓學生親手去做,或是過多的時間慢慢的去感悟一個化學方程式,但我們可以通過更加直觀的教學方法來告訴學生這個化學方程式發生的真實過程。如通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親手演示就是很直觀的教學方法,以鹵素為例,我們通過學生比較熟悉的氯元素化合物為例,著力探索其化學性質,教師可以通過演示氯素化合物的化學方程式給學時以直觀的感受,在演示的過程中要告訴學生這樣做的目的與注意事項。并在在演示后讓學生總結出我們想要的結論,這樣的話,學生就更容易的理解,也就更有利于學生對氯化合物相關知識的記憶。同時因為同屬于一個系列當中,所以其他鹵素也就有了相對共同的化學性質比如:化學性質相對穩定等,這樣的舉一反三的理解加記憶就有利于學生學習他們認為比較難記憶的化學方程式了。正所謂我們所說的“在理解中去記憶,在記憶中去理解”。還比如講“離子方程式”時,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成象技術,播放一些離子在發生反應時的運動過程,讓學生感覺一目了然,印跡深刻。
2.2加強實驗教學,增強記憶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們要注重對學生實驗的開展,通過學生自己親手的實驗讓學生親自明白化學方程式發生的真實過程。由于化學學科的實驗性,也就是具有實證主義的特點,因此在實驗中學生有可能因為對實驗發生條件的把握不是很清楚,會使實驗失敗,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正是這種失敗讓學生在不斷的實驗中找到符合條件的實驗條件與前提,從而在反復的實驗中加深對化學方程式的“無意記憶”,而且在實驗中還可以訓練學生其他綜合素質,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關鍵詞:高中化學;提高成績;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9-0016
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盡管有些學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與時間,但學習效果并不明顯。在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教學實踐出發,談談提高高中化學成績的七大策略。
一、學與練相結合
學生要想獲得進步,就必須清楚導致自己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常用的公式、概念記憶不清,或是基本的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例如,摩爾、物質的量的濃度、氧化還原反應以及差量法、守恒法、離子方程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其相關計算等,是高中階段出題的核心內容,如果對這些內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就容易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因此,學生在了解自己的薄弱環節之后,應及時找教師查缺補漏,同時應注意處理課本與做題的關系。研究課本與做題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甚至3∶7。所謂“研究課本”是指一字一句地閱讀課本內容,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內容。有不理解的地方,應向教師請教,認真傾聽教師的分析,糾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
另外,要學好化學,還需要做一定量的習題,“4∶6”的意義就在于此。在開始做題時,學生不必過于強求自己每道題都能作對,尤其是在從“差”到“優”的轉化過程中,“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在研究完課本之后不能馬上做題加以鞏固,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并且,只做課本上的題是不夠的,學生還需要涉及任課教師推薦的課外習題,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通過做題,學生不僅能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而且可以在做題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或對一些題型的不同理解,從而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夯實,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
二、敢于提問,解決問題
現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集體授課”。其弊端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這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面對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的課堂,教師不能針對每一個人的理解進行分析和解答。而且課堂所講的內容,很多時候是環環相扣的,如果前面的內容沒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導致后面的內容更加難以理解,最終導致聽課失敗,甚至淪為“差生”的行列。
對此,學生應積極地向教師提出疑問,將自己的理解大聲說出來,從而使疑惑被扼殺在萌芽之中。
三、上課認真聽講
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由上課不注意聽講造成的。“跑神”的表現多種多樣,有苦思冥想其他問題的、有胡思亂想其他事情的……這些都可以說是退步的導火線、是學習進入“惡性循環”的開始。這樣會導致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最后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而不是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
因此,學生只有杜絕上課跑神,才能得到進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陰影,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
四、避免被教師“傷害”
任何一個教師都不愿意傷害學生。當然,這里的“傷害”不是人身傷害,而是指教師在無意間扼殺了學生的思維。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造成的。我們知道,不論干什么事情,關鍵在于“落實”。就學習而言,教師講得再生動有趣,但是學生如果最終不落實在作業上,那么,一切都如過眼煙云、曇花一現。因此,及時完成作業,對于學好數理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作業是考查學生對課本知識理解程度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載體。因此,當教師在評講作業時,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完成作業,而是直接竊取了教師的答案。那么,學生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喪失培養和訓練思維的機會。
對此,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化學成績,就需要認真完成作業,并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將自己做錯的題進行摘錄,為以后的復習與進一步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避免了在教師講題的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不高的問題,避免教師的“傷害”。
五、敢于提出疑問,與教師及時交流
很多時候,學生自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但是再做類似題目的時候,還是無法完全得分。這說明學生對這些問題所涉及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對此,學生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將自己做題的方法與教師進行探討,從而發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或解題方法上的不當之處,最終使自己的成績獲得提升。
六、認真識記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是考試的重中之重。特別是化學計算題,更與化學方程式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幾乎可以斷言:學生只會寫化學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準確書寫方程式,一定得不到高分。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差生與優秀生的本質區別就是在化學方程式上是否進行了認真的識記??梢?,認真識記化學方程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意義重大。
七、準備“備忘本”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于“差生”。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優秀學生之所以能在各種考試中保持較好的成績,一個關鍵的原因是他們可以將不會的知識通過再次復習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進行再次復習的最好方法就是準備“備忘本”。這樣,學生可以將自己不會的知識記錄下來在課后進行答疑解惑,而不至于由于課程過緊而出現忘記的現象。
從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后,我們在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學習中普遍存在著學習困難的問題,因此本文將從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困難問題入手,通過分析高中化學學習困難的認知因素,旨在提高自身的化學成績,找到高中化學學習困難的認知影響原因,從而可以科學有效地解決高中化學學習困難的問題。
關鍵詞:
高中化學;學習困難;認知因素
一、前言
針對高中化學學科中普遍存在著的學習困難問題,將對我們在學習化學時的狀態和特點進行認知因素影響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高中生化學學習困難的原因是由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構成的,找到這些影響化學學習的因素,并且對其進行認知因素分析,能夠有效地提高我們自身的化學成績。
二、高中化學學習困難分析
根據查閱資料的結果表明,高中化學學科新課程學習困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有的同學的化學學習態度差,因為化學這門學科占高考分數中的比例比較低,因此,很多同學都沒有對化學學科進行相應的足夠重視。其次,大部分同學的化學理論學習基礎較弱,由于高中化學新課程起步較晚,很多同學對高中化學的知識還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系統體系。再次,由于化學學科比較難理解,很多同學都對高中化學缺乏學習的興趣。最后,有的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速度比較快,導致了我們很多同學的化學學習理解思路都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沒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進行高中化學的學習,使得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學習很吃力,從而導致了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問題的產生。比如說我們在學習電離方程式這節課時,一些同學無法掌握好對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因而有的同學在學習化學時就產生了對化學學習的畏難情緒,對化學方程式中的各離子在電離過程中的電價變化學習掌握不到位,這些高中化學中新課程中的學習困難導致了自己的化學成績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具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要表現為學習化學的能力比較差,學習的主動性差,缺乏對化學知識的整體認知體系[1]。
三、高中化學學習困難的認知影響因素分析
(一)學生身心發展特點
根據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高中時期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是以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的,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要以具體經驗思維為基礎。而高中化學課程當中的許多概念都具有抽象性的特點,因此要想提高化學成績,還是要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化學。
(二)學習的認知風格不同
每位同學的認知方式不同,也導致了對化學新課程的理解程度不同,而同學之間不同的認知差異也造成了化學學習困難。有的同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當中,不容易受到其他學習環境所影響,而有的同學在學習時就容易溜號,并受到身邊同學影響,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干擾從而影響對自己對化學學習的判斷理解能力[2]。
(三)化學學科認知結構
我們對各種化學知識結構的理解程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對高中化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也就不同。有的同學的化學理論結構框架比較松散,是導致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的主要影響因素,化學學習困難的同學的認知結構主要存在化學知識不足的特點,因為每位同學的理論知識儲備都是不同的,因此對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他們的化學知識體系缺乏相應的結構化,對待化學知識概念的認識并不清晰,所以說我們對化學知識的表征系統并不是十分完善,不能正確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表征,思維比較僵化,原有的學習知識提取比較困難,比較容易受到之前學習的干擾。比如說初中化學學習到的知識或者是物理生物學的知識混淆不清,不能將原來的學習知識同新學習的化學課程相結合,許多錯誤的學習概念在頭腦中根深蒂固,具有思維定勢,而思維定勢的出現又導致了化學知識負遷移現象的出現,比如說在我們在學習有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時就常常會受到無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習慣影響。
(四)元認知監控
元認知是指對自身認知活動進行監控,在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對化學學習困難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都有著元認知過程的監控,通過元認知控制進行高中化學的學習時,能夠有效地使用化學學習策略,掌握高中化學知識體系中的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掌握陳述性化學知識學習的策略,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加工深度。所以我們要對高中化學的學習進行合理的監控,增加學習化學的反饋效果,提高元認知監控能力。
四、提高化學成績
高中化學新課程學習困難主要是由同學中的認知影響因素造成的,因此我們要不斷優化自身的化學知識體系,構建一個合理的認知結構,將高中化學新課程教材中的各單元知識點結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的化學知識網絡體系,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主動探索并研究化學課程學習當中遇到的問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們要學會自主進行研究學習,并且通過每次的階段性考試來檢驗學習的結果,要對自己的化學成績要進行思考和總結,培養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學會自我調節自己的學習狀態,不能因為高中化學新課程存在學習困難就產生畏難的學習情緒,我們只有不斷地總結自身的學習特點,才能夠更好地認識自己,提高學生自身的化學成績[3]。
五、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探討了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困難的問題,并且對高中化學學生學習困難問題進行了認知因素的有關分析,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上分析并研究了高中學生化學學習困難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從根本上認識到了我們在學習化學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的化學成績。
作者:范穎霏 單位:武鋼三中國際部
參考文獻:
[1]馬雷蕾.化學學習困難的診斷性評價分析[J].商洛學院學報,2014,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