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車輛管理系統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機車管理系統 完善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1目前主要問題分析
1.1功能單一,數據處理能力較低
在現行的車輛管理系統中,只包括了配發數量、基本車況、運行狀態等最基本的數據:而對于車輛的日常調度、油料使用、維修保養等,基本上依然采用純手工的派車單、油料單及維修報告等方式,管理上比較混亂,效率低下,經費使用上也無法達到全透明管理。
1.2數據更新時間跨度大,無法做到實時管理信息
現有系統內的數據一般每年度或者每半年更新一次,最快是每季度更新一次,根本無法準掌握車輛的最新實時情況,無法適應新形勢下車輛管理的新要求。
1.3系統孤立,導致管理斷層
受系統本身的局限的影響,現有的車輛管理系統沒有提供上下級之間以及財務、油料,停車場等相關系統間的接口。這導致了上下級單位之間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管理斷層,并給數據錄入、系統維護等帶來的很大的困難,自動化管理系統在短期內還難以實現。
2機車管理系統完善的方法
2.1正確操作是節油不可缺少的要素
汽車水溫40C以上時才起步。經科學試驗證明,40℃以下水溫的車輛起步行駛,會增加6%油耗。冬季汽車起步行駛在10km以內,車速不能超過30~40km/h,根據當地不同氣溫可適當延長低檔行駛時間。一般情況下,氣溫0~50℃以內的各檔行駛時間為:二檔50S左右,三檔和四檔為35S左右;氣溫-20℃左時,二檔1~2min,三檔3~4min,四檔5~6min。待水溫和各式油溫度升高后再進入正常車速。
2.2加強機車駕駛員的管理
2.2.1加強政治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建設是機關車隊必須建立的制度,其關系到駕駛員職業道德素質的高低,也直接影響著車隊的全面質量管理。因此,車隊要高度重視駕駛員的思想政治建設,把其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提高駕駛員職業道德素質的首要任務,抓好落實。一是要加強和改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講國格、講人格教育起,積極引導駕駛員把握好個人和集體的辯證統一關系,自覺地服務人民。二是要深入進行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教育。檢驗駕駛員奉獻精神的重要依據,就是看能否出色完成本職丁作,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同時客服在駕駛生活中的僥幸心理、賭氣心理、急躁心理、圖利心理等不良心理。三是深入進行駕駛員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淡名利,盡本職,重事業的敬業精神,增強職業道德觀念。
2.2.2加強專業技術教育
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駕駛員隊伍.車隊要對單位駕駛員做到心中有數,要建立好每個駕駛員的工作檔案.根據駕駛員的技能水平、工作作風、思想素質制定科學的培訓學習計劃,盡量不占用駕駛員休息時間。學習的時間要科學地安排,內容要適應,駕駛員是愿意參加單位學習的,關鍵車隊要組織好。要健全內部安全教育、業務技能教育的制度。通過教育培訓,不斷提高駕駛員的專業技術和理論水平,這樣培養出來的駕駛員才能勝任各項運輸保障任務。
2.2.3細化內部行政管理
細化內部行政管理是車隊管理的關鍵環節。一是要加強對車輛使用和維護的管理。嚴格規定比車的批準權限、定期做好車輛保養、及時車輛修理,加強行車安全等應有明確的措施。二是細化內部考勤制度,對外出、生病請假、銷假及社會交往等都要有明確的規定。三是細化獎懲制度。對獎懲標準、獎懲的形式,要嚴格分清,不能貢獻大與貢獻小一個樣,干得好與干得差一個樣,出問題與不出問題一個樣,而應形成“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工作局面。四是要抓好管理制度的落實,要重管理、勤檢查、嚴監督、抓落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車隊的各項管理制度真正地落到實處。
2.3加強車隊管理
(1)制定規章管理制度規范管理合理用人根據機關工作的實際情況.有效合理的進行公務用車配備根據相關的政策法規,進行車輛統籌兼顧,抓落實、保重點、抓管理、保效率,合理分配領導用車與機動用車的用人比例有效調節用車高峰的調度管理在工作職責、工作制度以及駕駛員管理方面加強制度規范,通過有效合理的獎懲制度達到用人管理的最佳狀態。
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無線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展,使得無線傳感器技術有了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特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社會的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有關車輛管理的問題也愈發突顯,此時基于傳感器網絡的車輛管理系統也應運而生。車輛識別信息是交通規劃和管理部門重要的信息來源。基于傳感器網絡的車輛管理系統,對于有效地管理交通提供了更多可執行性以及效率性,對交通管理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與意義。
關鍵詞:
傳感器網路;車輛管理;系統
1基于傳感器網絡的車輛識別技術簡述
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一般包括傳感器節點和匯聚節點。節點大量部署于被感知對象內部或附件中。這些節點通過自身組織的方式構成無線網絡,以協作的方式實時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的信息,通過多跳的方式經由匯聚節點鏈路將整個區域的信息傳送到遠程控制管理中心。正是由于以上途徑,使得無線傳感器網絡具有資源有限、網絡規模大、覆蓋面積廣、拓撲結構相對穩定、感知數據冗余度強、干擾更強等特點。由于每種車輛的物理參數(如長寬高、顏色等)皆不相同,則需做好有關車輛類型的分類。車輛識別將車輛劃歸為實現分好的類別,采集多個車輛參宿作為樣本,根據事先劃分好的車輛類別,將隸屬于同一類別的車輛信息進行匯總。其中車輛的分類精度是評價一個車輛識別系統的重要評價指標。生活中,通常根據不同的交通應用采用不同的車輛分類方案,現較流行的分類方案是美國聯邦公路局(FHWA)的車輛分類方式,其分類的側重點是車輛的車軸數。
2時下的車輛識別技術存在的問題
2.1受到環境與光線的影響大
目前使用的車輛識別方法大多為應用圖像技術、感應技術等方式進行車輛的分類,其中基于圖像識別技術識別率可達90%以上,但是上述方法仍存在局限性,比如環境以及光線的影響,同時,車輛上噴涂的漆料也會對于車輛識別產生影響。
2.2造價高、覆蓋面積小
目前的車輛識別系統的安裝成本以及維護費用很高,且耗能較大,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由于其不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因此其覆蓋面積小,不利于大范圍使用以及大規模部署。
2.3大型車輛對結果的影響
在交通管理以及研究中,譬如卡車、大型貨車這種大型車輛也會對于結果產生影響。大型車輛體型大且速度低,對于公路的容量檢測、環境評估會產生影響,同時會對車輛的分類統計精度也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3用于車輛識別的信號分析及車輛分類
3.1用于車輛識別的磁信號分析
第一,磁場信號的方向性特征。由于地球的磁場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不同的傾角和幅度,但是這僅限于大的范圍而言,在很小的范圍內,在同一行駛方向上的兩個相鄰的磁阻傳感器節點測量的車輛信號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根據計算,在磁力線與地面所成角度為65°左右時,車輛在同一地點的不同行駛方向所測量到的磁場特征差距較小,進一步從理論上說,利用無線節點測量的磁場信號進行車輛分類是可行的。第二,磁場信號的偏移特征。將磁阻傳感器節點安置車輛底部的不同部位,所測量的磁場強度不同。從理論上講,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在測量車道上放置一排節點,將各個節點的測量數據進行結果對比分析,找到數據中相關性最大的數據,便可以作為最終測量數據進行識別。第三,車輛的磁場特征。每種車輛都有其固定的相關特征,不同類型車輛的磁場信號特征也不盡相同。前文提及,車輛識別技術是通過磁阻傳感器測量的車輛特征信號,與每個節點內存儲的每種車輛特定的信號進行比對,其中關聯性最大即實際測量數據。在此操作之前,應先制定車輛識別算法來獲得每種車輛信息的模型。
3.2車輛分類
利用相關算法,可將原始車輛的磁場信號轉換為具有較小矢量大小的車輛特征信號,再根據前面提到的方法利用車輛的特定磁場信號進行車輛分類。每種類型的車輛對應的一系列車輛的特征信號集,計算所測得的車輛特征信號和節點內存儲的車輛特定的特征信號進行比對,比較二者的相關性,相關性最大的車輛特征信號對應的車輛類型就是該車輛的類型。進行車輛識別的時候可使用最鄰近法這一算法,它可以更好地提高車輛識別環節的效率與準確性。
4基于傳感器網絡的路況信息監測
交通管理方面,實時監測惡劣天氣與道路上的情況也是至關總要的。實時監測積水、積雪、結冰、能見度低等天氣情況,以及道路損壞、橋梁損壞等突況,將路況信息快速傳送給駕駛員,確保駕駛員的行車安全。由于監控道路的路況參數變化較為一致,可將用于道路情況的參數監測傳感器安放在各個節點上,或使用專門具有能量供應的節點用于道路狀況的參數監測。其中傳感器可以選擇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強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相結合,全方位進行各項參數的監測。路況監測節點安放在路面上,用來監測道路積水、結冰情況。同時,對于車輛的監測可使用聲音傳感器,搭配前文提到的磁阻傳感器,二者合一,既可以監測當前路況的車流量,又可以進行車輛分類操作,更大程度提高效率。
5傳感器網絡的優化
在計算機互聯網、科學家合作網、產品生產關系網和電力網絡等諸多領域,都會產生小世界現象,許多實際的復雜網絡既不完全規則又不完全隨機,而是介于這二者之間,既有類似規則網絡的較大集聚系數,又具有類似隨機網絡的較小平均路徑長度。無線網絡傳感器也是如此。網絡編碼可以實現數據發送對拓撲結構容錯性,通信代價比傳統的多路徑容錯低,但無線傳感器網絡本身由于體積、計算能力、存儲空間的限制,無法使用高復雜度的編碼算法策略,未來網絡編碼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容錯問題的研究工作則是盡量減小編碼算法的計算復雜度,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攻略,付諸實踐。
6結語
在實際設計相關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時首先應了解其他方法的優劣性,總結其實用性與局限性,其次進行新的系統設計。交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有關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車輛分類系統以及對于路況的實時監測,可提高交通運輸部門的工作效率性以及精準性。此外,合理地使用優化算法,優化網絡編碼技術,使所接收到的車輛特征信號更精確、更及時。從而使得整個系統的效率逐漸提高。
作者:姬婷 侯凱 張歡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關鍵詞: 港口車輛管理系統; RFID技術; 車牌識別; 電子標簽
中圖分類號:TN91134; TP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73X(2012)04008304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RFIDbased port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LIANG Yongyu1, ZHONG Jingwei1,2, LUO Gengqiang2
(1. Shenzhen Inveng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518057, China;
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port business is growing rapidly, so that it is more intensive to improve throughput, but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s, labor management, cannot meet the practical demands nowadays.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ort management mode with hightech.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combine the port vehicle management mode with RFID, which has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remote distance read, large information capacity, rewritble performance, high security, readable capability in motion, allweather, small volume and so on. A scheme of RFIDbased ports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is put forward.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system to improve the por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service level with RFID technology. RFID application makes ports play a greater function.
Keywords: port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RFID technology; licence plate; electronic tag
收稿日期:20110817
基金項目:2010年廣州市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10Y1C741);廣州市重大科技專項計劃項目(2009A1D151)0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快速增長的港口業務量對港口碼頭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將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計算機技術、車牌自動識別技術、地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視頻監控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緊密結合,建設基于RFID技術的港口車輛管理系統能大大提高港口的效率與效益\[12\]。
傳統的人工管理手段存在很多缺陷,港口使用RFID技術等管理能有效地解決以下問題:
(1) 人工管理存在著人為的過失與耗時長的問題,而使用計算機技術自動讀取RFID存儲信息,在系統正常運行中不存在失誤的問題,計算機的高性能也使單位流程的作業時間減少到最優。
(2) 在遇到不實時的問題時可通過系統調出歷史記錄,防止無法追溯問題的出現,減少不必要的分爭端。
(3) 在遇到網絡故障等問題時,車輛身份的信息可直接通過讀取寫入RFID標簽的數據區獲取,實現系統的不間斷運行。
(4) 減少司機的工作量,RFID技術的遠距離、可移動的讀取方式可使司機不下車,不等待便可以通行。
(5) 可防偽性,系統根據一定的規則向每張車輛身份卡寫入數據,他人不可效仿。
1RFID技術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式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自動識別的技術。20世紀90年代以來,RFID技術迅速發展,因其具有數據存儲量大,穿透力強,讀寫距離遠,讀取速率快,使用壽命長,環境適應性好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于身份識別、物流管理、物品追蹤、防偽、交通、動物管理等諸多領域。
一個完整的RFID系統主要由限量的后臺計算機、若干讀寫器、閱讀器及電子標簽組成。其中,電子標簽是物品識別的載體,每個標簽具有惟一的電子編碼,其內部存放著物品的相關信息;讀寫器和閱讀器是系統的中間設備,它們通過射頻信息同電子標簽進行近距離通信,從而識別標簽指代的物品信息,通過接口把信息匯總給后臺計算機。讀寫器和閱讀器的區別在于,讀寫器可以對標簽進行讀寫操作,而閱讀器只能讀取標簽內部存放的信息;后臺計算機分析從中間設備傳來的信息,負責管理整個標簽系統的正常工作。
RFID系統的硬件組成包括電子標簽和電子標簽讀寫器兩部分。讀寫器通過射頻信息同電子標簽進行通信,系統通過讀寫器給電子標簽發送指令,并通過讀寫器分析電子標簽返回的有關信息;電子標簽是應答器,用來響應讀寫器的指令,并報告處理結果。
電子標簽由標簽天線和標簽芯片組成,標簽天線是讀寫器和標簽芯片之間進行信號和能量傳遞的終結。標簽芯片則根據讀寫器的指令,做出相應的操作和響應\[310\]。
2系統概述
系統分為軟件與硬件部分,硬件部分包括RFID讀寫器、RFID電子標簽、工控機、攝像機、硬盤錄像機、自動道閘、LED顯示屏、地感等。軟件部分采用C/S模式設計,具有響應速度快,操作界面漂亮等優點。軟件實現對系統合法用戶的管理,并允許對應的用戶管理車輛的身份卡(RFID標簽),包含新增與注銷。另外,對應的系統用戶可以監控整個車輛的出入行為,必要時可進行人工干預,超級用戶具有對這個系統所有功能的權限,具有對系統所有數據字典、過往歷史記錄的查閱統計等操作權限。另外,系統具有雙數據庫,即中心數據庫與本地數據庫。中心數據是網絡正常情況下系統記錄信息與獲取信息的媒體,系統通過WebService服務與中心服務器進行交互;本地數據庫應具有與中心服務器相同的數據字典,以便于網絡異常情況下,實現系統脫機運行,系統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數據會暫時保存在本地數據庫,待網絡正常后自動上傳到中心服務器,保證記錄的完整,其物理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
由圖1可以看出,系統主要運行在局域網內,一個網內可分步多個閘口子系統,一般情況下一個子系統可包含一個出子系統與一個入子系統,圖中只畫出一個子系統的出與入子系統,每個子系統通過連接基礎硬件設備已達到系統全方位控制,讀寫器與網絡相連,可通過讀寫器的ID地址區分不同的子系統,同時安裝視頻監控,實時記錄現場的畫面并保存,通過串口服務器主要是要達到控制自動道閘與LED顯示屏的目的。其系統軟件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圖1RFID港口車輛管理系統網絡拓撲圖圖2RFID港口車輛管理系統軟件體系數據存儲層包括與數據存儲系統的接口,如數據庫系統、文件系統或者其他類型的數據源,主要是存儲系統所產生與所需要的數據記錄。
數據接口層此層是為業務服務提供相應的數據服務,通過WebService接口實現與數據存儲層的連接。該層由一系列的數據訪問組件組成,它可以完成對數據對象的CRUD(增加、刪除、查詢、修改)操作,可抽象出數據訪問方式,分離數據訪問的實現與其他業務邏輯,上層的業務邏輯組件無需理會底層的數據庫訪問細節,專注于業務邏輯的實現
應用服務層此層是應用系統的核心,由系列的業務邏輯組件組成。它完成了系統所需的所有業務邏輯方法。業務邏輯層建立在數據接口層之上。為了分離業務邏輯層與數據接口層之間的耦合,即業務邏輯組件只調用數據接口層提供的接口,而不與具體的實現類耦合。使應用層僅僅與業務邏輯組件的接口耦合,而無需理會業務邏輯組件的實現。
用戶表示層表示層即UI,UI(User Interface)用戶界面,也稱人機界面。是指用戶和某些系統進行交互方法的集合,這些系統不單單指電腦程序,還包括某種特定的機器、設備、復雜的工具等。控制層接受用戶的輸入,并調用模型和視圖去完成用戶的需求,當用戶單擊系統界面中的按鈕等時,觸發相應的事件提交對應的模塊進行處理。
系統工作流程圖結構如圖3所示。
圖3RFID車輛管理系統工作流程圖上圖主要是從大的角度描述整個系統工作的流程,首先系統定義了身份卡的類型有2種:臨時卡、固定卡。臨時卡只有一個單位的生命周期,即只能完成1次車輛的出入操作,車輛進港口時發卡區提供如車牌等的必要信息后,發卡用戶確認無誤后發出該車輛對應的臨時卡。固定卡是代表長時間有效的,車輛持卡進入識別區,進行核對身份并進行相應的操作。臨時卡的車輛出閘口時,用戶應該在系統的提醒下回收身份卡后才能放行。
3系統功能模塊結構
系統模塊結構圖如圖4所示。
圖4系統模塊結構圖3.1用戶管理
界面如圖5所示。
圖5用戶管理界面圖(1) 查詢:在用戶名稱文本框中輸入需要查詢用戶的用戶名稱,即對應詳細信息列表中的賬戶名,即可查詢對應的賬號信息,該查詢屬于精確查詢,默認文本框為空,則查詢系統所有的合法用戶。
(2) 添加:在添加信息中輸入用戶的必要信息,通過驗證,包含賬戶名不允許相同,2次輸入的密碼要一致等,即可完成用戶的添加。
(3) 刪除:在詳細信息列表中選中需要刪除的用戶,點擊刪除用戶按鈕完成用戶的刪除。
3.2卡片管理
界面如圖6所示。
圖6卡片管理界面圖(1) 添加新卡。首先保證軟件跟讀寫器設備正常連接,軟件左下角會提示當前的連接情況;然后拿一張新的標簽在讀寫器上讀取它的編號后,再根據界面的需求完成必要的信息填寫,點擊確認新增按鈕,即可完成發卡的功能,同時標簽內會寫入一些相關的信息,由于車牌部分設計漢字編碼,按照國際編碼規范轉換一個漢字得占用16 b,因為車牌漢字固定,故采用自定義編碼規則,有效節省標簽存儲空間,其他的寫入信息也按照定義的簡單類型進行寫入,所以讀取標簽時也要在此編碼規則下進行翻譯才能讀取有用的數據。
(2) 銷毀卡片。當卡片不再在系統中有效時,可先讀取標簽的編號,界面顯示這標簽的相關信息,待用戶確認并填寫相關的銷毀原因后點擊確認銷毀即可完成操作。
3.3車輛管理
界面如圖7所示。此模塊主要自動完成車輛持有效身份標簽后通過閘口的操作,可以對車輛進行有效的身份確認與記錄功能。閘口歷史記錄列表記錄允許通過閘口的車輛記錄,顯示最新的N條記錄。左下角是車牌識別模塊實時識別顯示,顯示當前車道的攝像槍的攝像內容,點擊切換按鈕可在出口通道與入口通道的視頻畫面中轉化。
圖7車輛管理界面圖右面顯示的區域是最新通過閘口車輛的截圖與狀態。右上區域顯示出口車輛的畫面,并在標簽車牌文本框中顯示當前車輛的身份卡中記錄的車牌號,系統會自動與車牌識別模塊中的識別結果進行匹配,如果識別成功則自動完成開閘、LED顯示、記錄行跡等相關操作;如果識別失敗則提示人工識別,如果識別成功則填寫開閘原因,并點擊手動開閘按鈕進行放行;如果識別的結果與身份卡的信息不匹配,則提示操作人員匹配失敗,操作人員人工確認后可進行相應的處理。
3.4統計查詢
車輛基本信息查詢界面、行跡信息查詢界面如圖8所示。
圖8查詢界面車輛基本信息查詢是查詢所有已發車輛身份卡的信息。行跡信息查詢是查詢所有允許通行的車輛的記錄信息。此模塊按照界面所能提供的屬性進行相應模塊的查詢操作,支持組合條件查詢,查詢部分為提供更快的查詢效率,添加緩存機制。根據搜索內容的關鍵字,可優先從本地緩存中取數據,不用向服務器請求。
除此之外,系統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模塊,菜單欄中的下載數據是指在網絡正常的情況下。從服務器下載最新的數據字典,達到本地數據與遠程服務器數據的一致性。上傳數據是指脫機運行時產生的數據,如行跡記錄等都暫時保存在本地,客戶端跟服務器恢復正常通信后通過“上傳數據”菜單把記錄保存到后臺服務器。切換用戶是指在模塊的管理員賬戶之間可以在不退出系統的情況下進行切換。修改密碼是指修改當前處于登錄狀態的用戶密碼,需要輸入原始密碼與新密碼。
4結語
RFID港口車輛管理系統是基于RFID的車輛管理應用解決方案,采用先進的RFID技術結合數據庫技術、電子技術、通信和信息技術等諸多高科技技術,能有效地解決港口車輛信息管理中的傳統問題,有效地提高閘口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實現對車輛的自動識別和實時跟蹤,避免了人為的過失,提高了車輛在港口的通關速度。所以RFID技術應用于港口車輛的綜合服務與管理,具有多方面的戰略性積極影響與巨大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杜平.RFID技術應用于集裝箱領域的解決方案分析\[J\].模擬設計,2007(11):912.
[2]游戰清.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3]鐘經偉.貫通Tomcat開發Java Web開發配置、整合、應用開發詳解[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4]何阿毛.RFID技術應用前景\[J\].信息技術與標準化,2006(1):1517.
[5]游戰清.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規劃與實施[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6]張成海,張鐸.現代自動識別技術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7]陳文浩.RFID低頻讀寫器的研究與實現[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08.
[8]陳大才.射頻識別(RFID)技術[M].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車輛檔案管理;系統設計;應用分析
1.車輛檔案管理系統目標
車輛檔案管理系統相對于傳統的車輛管理系統,具有很多的優點。車輛檔案管理系統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1.實現對車輛檔案管理的自動化和系統化,使得管理方式更加規范化。目前已有的車輛檔案管理系統中,部分存在著客戶端操作復雜,數據庫安全性不高的問題。因此,給檔案管理員的工作造成了諸多不便和重復操作。
1.2.對車輛的相關信息能夠實現高性能的處理能力,在用戶界面可以實現清晰的可視化數據傳輸。
1.3.及時掌握車輛的運營情況,提高車輛的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
2.車輛檔案管理系統設計方法
2.1.車輛檔案管理系統功能分析及系統流程圖
在已知車輛檔案管理系統開發總體任務的前提下,需要對該系統的功能進行分析。車輛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檔案管理,運營管理,車輛管理,駕駛員管理,系統維護等。以上五個模塊可以快速實現對車輛檔案信息及其相關信息的查看、更新和分析,從而使得車輛管理人員能夠更有效的實現對車輛信息的掌握。
基于以上功能分析,我們可以做出車輛檔案管理系統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
2.2.車輛檔案管理系統主要功能模塊設計
車輛管理系統功能模塊的設計主要是基于VB應用程序和Access2000數據庫系統,能夠通過VB窗口對數據庫進行操作。系統采用服務器(Server)形式,既方便實現車輛信息的查詢,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維護性和重復利用性。由于系統模塊詳細設計繁多,本文只對登陸界面設計和車輛檔案錄入設計進行介紹,其他模塊設計方法類似。
2.2.1.用戶登陸界面設計
系統登錄窗口是操作用戶進入系統的惟一入口,分為兩種權限:管理員權限和普通用戶權限。通過在”登錄”按鈕的Click事件下使用SQL語句判斷用戶名稱,密碼和用戶類型,進入系統。操作用戶的權限不同的功能模塊也不同,管理員可以維護整個系統和系統操縱身分,而普通用戶只能對系統各別功能進行操作。如圖2所示。
2.2.2.車輛檔案錄入操作窗口
車輛檔案錄入操作窗口用于添加,修改,刪除車輛信息。車輛檔案的添加,修改,刪除可以通過ADO對象來實現,也可以通過ADO控件實現,要使用到AddNew,Updateh和 Delete方法。其設計圖如圖3.
3.車輛檔案管理系統的應用分析
整個車輛檔案設計過程中,需要應用到VB應用程序和SQL SERVER 2000數據庫的應用技術。SQL Server是由Microsoft開發和推廣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一共有6個系統數據庫,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兩個:
3.1.Master數據庫是SQL Server系統最重要的數據庫,它記錄了SQL Server系統的所有系統信息。這些系統信息包括所有的登錄信息、系統設置信息、SQL Server的初始化信息和其它系統數據庫及用戶數據庫的相關信息。
3.2.Model數據庫是所有用戶數據庫和Tempdb數據庫的模板數據庫,它含有Master數據庫所有系統表的子集,這些系統數據庫是每個用戶定義數據庫需要的。
以上兩個數據庫不僅能夠配置系統環境和管理SQL Server,而且由于能夠以層疊列表的形式來顯示所有的SQL Server對象,因而所有SQL Server對象的建立與管理都可以通過以上兩個數據庫來完成。SQL Server 2000是為迅速提供可伸縮性電子商務、企業及數據倉庫解決方案而開發的完整數據庫與分析軟件產品。SQL SERVER 2000定位于Internet背景下的數據庫應用,它為用戶的Web應用提供了一款完善的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車輛管理 B/S MVC
一、引言
物流運輸行業中,車輛管理系統應該合理調度行車路線,適時安排保養計劃,有效利用運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傳統人工填寫表單的管理方式,工作量大且效率低,難以對全部車輛進行整體管理;計算機管理軟件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但靈活性不足,無法實現信息的實時互傳,不能根據車輛狀態及行車環境的變化做出及時調整。互聯網移動終端和無線通信網絡的大規模應用,給車輛管理帶來了信息化的發展契機。將車輛管理與移動互聯網相結合,把車輛的運行參數、天氣變化、道路擁堵程度等動態信息納入管理策略,實現車輛管理的“互聯網+”。
二、系統功能
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由中心服務器、數據庫及車載終端組成。其具體功能模塊劃分為:
(1)數據管理:包括車輛及駕駛員資料數據兩個部分。車輛數據主要包含車輛品牌、使用年限、保養周期、載重量、油耗、保險及營運證信息等;駕駛員資料包括個人信息、出車記錄、違章記錄等。以上數據由管理員錄入系統,并適時更新。
(2)車輛調度管理:管理員利用此模塊調度車輛和分配駕駛員。系統將車輛劃分為在途、空閑、停運三種狀態,將駕駛員劃分為駕駛、空閑、休假三種狀態。所有的車輛、駕駛員狀態由系統匯總,結合運輸任務進行綜合運算,自動生成多套可供選擇的調度方案。經管理員選擇后,將確定的運輸方案推送至運輸部門。
(3)車輛行駛參數采集:車輛運行狀態參數,包括發動機轉速、冷卻液溫度,點火正時等,是動態數據,由車載終端持續采集,再經由無線網絡傳輸,保存到系統數據庫中。運行狀態參數不但可反應行駛中的車輛技術狀況,經過累積還可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車輛技術狀況變化的規律,制定維修保養方案。
(4)車輛軌跡監控:利用車載終端中內置的GPS模塊,獲得車輛的位置信息。根據地圖信息以及路面擁堵情況,系統可以提示駕駛員改變行駛路線,節省運輸時間。利用此功能不但能查詢車輛當前位置,還可以進行車輛軌跡回放,對駕駛員的駕駛行為進行監督。
(5)車輛報警:車輛行駛過程中,如發生交通肇事或遇到盜搶事件時,駕駛員可在車載終端發出警報。系統根據警報類型提供急救、報警或保險服務。
(6)GIS地圖操作:GIS是地理信息系統的簡稱。GIS將地圖立體化,動態化,且存取速度快,能提供更加豐富的地理信息。系統利用數字地圖可實現行駛路線規劃,車輛軌跡監控,車輛導航,地物查詢功能。
(7)登陸驗證:用戶憑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可登陸系統。所有用戶被劃分為三個組別:主管、管理員、以及駕駛員。每個組別擁有不同的操作權限。
三、技術路線
現存的多數車輛管理系統多是單機架構,這類系統雖然能減少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會出現數據冗雜,信息交互滯后,系統維護困難等問題。因此,提出構建基于B/S架構的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思路。
3.1 服務器架構
B/S架構既瀏覽器/服務器(Browser/Server)架構的簡稱,可僅憑網絡瀏覽器與服務器進行交互。用戶經瀏覽器向服務器發送請求消息,服務器經過處理后,再把處理結果送回瀏覽器顯示。B/S架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1)硬件門檻低,B/S架構以廣域互聯網為構建基礎,無需專門的網絡硬件,通過任何一臺能夠上網的電腦都可使用;
(2)系統維護成本低,B/S架構的應用程序都集中在服務器中,系統在進行升級維護時并不涉及終端設備,花費時間短;
(3)數據實時性強,B/S架構可以隨時看到當前業務的進行狀態,可靈活的根據條件的變化做出決策調整;
(4)數據安全性好,B/S架構的數據存放于總服務器內,操作終端不保存任何業務數據,減少數據丟失風險。
3.2 開發平臺
本系統采用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作為軟件系統的開發平臺。J2EE平臺由一整套服務、應用程序接口和協議構成,支持開發基于Web的多層應用。J2EE的核心是一組技術規范與指南,其中所包含的各類組件、服務器架構以及技術層都擁有共同的標準和規格,使遵守J2EE的平臺之間存在良好的兼容性,進而能夠提高了系統的可移植性、安全性與再利用價值。
3.3 數據庫
數據庫提供數據的存貯、檢索、維護功能,在車輛信息管理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本系統是基于B/S架構開發的,并且從系統開發的數據規模、開發和維護成本以及系統的擴展性考慮,選用MySQL作為系統的中心數據庫。
3.4 車載終端
車載終端是車輛信息管理系統的延伸,可隨時與系統服務器進行交互,向系統提供車輛的行駛參數,地理位置,裝載率等信息;同時也接收服務器發出的運輸任務,路線規劃,天氣路況提示等通知。車載終端由駕駛員隨身攜帶,駕駛途中與車輛的OBD―Ⅱ系統通過接口連接。根據使用要求,考慮生產設計成本,采用Android智能手機作為車載終端。由于Android系統開源的特性,可以編寫專門用于登錄系統的APP應用,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
四、系統框架設計
為了便于軟件的后期維護,本系統的應用程序均采用MVC框架,即Model(模型)―View(視圖)―Controller(控制器)的縮寫。MVC框架的特點是使應用程序的輸入、處理和輸出部分分離,三個核心部件――模型、視圖、控制器――各自處理自己的任務,其原理如圖1所示。各個部件的功能如下:
視圖(View):視圖是被用戶看見且可操作的界面。在MVC框架中,視圖只是作為一種輸出數據并與用戶交互的方式,而不執行任何應用程序,常用JSP等來實現。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是MVC框架的核心,將用戶輸入的數據發送到相應模型進行數據處理,再將結果返還到視圖。控制器本身不處理和輸出任何數據。控制器通常是由Servlet來實現的。
模型(Model):模型是應用程序中處理數據邏輯的部分,包含數據和業務邏輯的處理規則。模型返還的數據是中立的,能為多個不同的視圖所用,可減少了代碼的重復性。模型部件由JavaBean程序語言實現。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物流運輸已經不再是電子商務的衍生服務,而是電子商務生態圈中的核心產業。來自買賣雙方的共同需求迫使物流運輸業必須向著更快,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發展。車輛信息管理系統把傳統運輸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將提升物流運輸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既能使車輛調度高效及時,又能降低費用支出、節能減排,應用前景廣闊。
參 考 文 獻
[1]袁芳.基于B/S模式的高職院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