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物質及其變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0
新課程改革不僅需要教師不斷革新教學觀念,而且需要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將學生課前、課上、課后的學習作重新統籌,學習內容要整體設計,完全灌輸—接受式學習方式要徹底轉變,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益。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正因如此,優質的“導學案”具備了這種功能性作用,為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搭建了平臺。導學案一般包含以下導學環節:“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課前預習”、“自主與合作探究”、“總結反思”、“課后評價”六個模塊。運用這六個模塊,將課本上的學習內容進行整合,處理成有序的、符合各層次學生認知規律的自主學習方案,即把知識轉化為導學問題、探究問題,并由易到難呈現出來,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習,進而使學生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所以精心編制導學案,使學生按導學案進行學習,更能有效地促進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學習,教與學更有實效性,課堂更高效。但是,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常常會有以下誤區,這需要我們在實施新課程的實踐中加以研究與思考。
誤區一:學習目標等同于教學目標
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學習目標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簡單照抄教參上提供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誤認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流于形式,還有干脆沒有學習目標。例如在進行編制《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時,教參給出的學習目標為:通過對乙醛性質的探究活動,學習醛的典型化學性質,這其實是教學目標。
對策:首先,教師應明確學習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別,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學習的歸宿。學習目標是指學生在學習中所追求的預期結果。它通過對學生的行動進行控制調節,從而使活動維持穩定的方向并指向目標的實現。而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標準。教學目標具體而精確地表達了教學過程結束時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任務,由于它是預先設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學任務完成與否的標準。
其次,教師應重視學習目標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領作用。學習目標引領著學生的行動方向,學生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達到和實現學習目標,有學習目標的行為才可能取得最滿意的結果。
第三,應當設定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且學習目標應當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可以這樣設定:
1.能夠搭建甲醛、乙醛的球棍模型,能夠識讀甲醛、乙醛的1H-NMR譜圖。
2.能夠熟練書寫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知道并能說出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的實驗要點。
4.能從得失氫、氧的角度和化合價升降的角度判斷有機反應中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所以學習目標要具有行為導向,要具有具體的操作行為與活動體驗。
誤區二:“教的重點與難點”等同于“學的重點與難點”
教師在編制導學案時沒有關注學生的學情,學生學習重難點由教師主觀認定。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許多學案給出的學習重點為醛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學習難點為醛的氧化反應,這其實是教師認定的教學重難點。
對策:首先,教師應明確教的重點與難點與學的重點與難點的區別,教學難點是學習主體(知識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生理水平)、教師(教學能力)、技術結構和環境四個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構成了學生學習中的障礙。學習難點是動態變化的,其中學生是發展的、不可預測的,教師能力也是在不斷提高的,教學環境是瞬息萬變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學習難點不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強調先有學習過程,然后才有難點。
其次,教師剖析教材,研究知識點,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教師應剖解教材,羅列、梳理知識,厘清知識間的內在關系,認定教學重難點。
第三,分析學情,確定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難點需要關注學生的特點,在發展上主要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知識上主要考慮學生的準備狀態,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難點突破。
例如《有機化學基礎》“醛的性質和應用”第一課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習重點和教學重點是對應一致的,但是大多數學生出現的難點恰是銀鏡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記憶。
誤區三:課前預習等同于瀏覽教材
教師編制導學案時,課前預習模塊教師采取閱讀XX頁或者把從教材中的一些內容以填空的形式簡單地摘抄到“導學案”上。例如復習凈水原理時這樣設計:氯氣與水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可以殺菌消毒,因為其具有____________性。這樣學生就會在教材上直接尋找,使得學生深度思考的過程缺失。
對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就能明確學習目標,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方向、有目標、有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初步了解新課的內容,掌握課堂上要涉及的重難點和教學結構,知曉自己存在的疑點,更重要的是預習使學生發現問題、產生問題、提出問題,帶著問題上課,加強聽課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編寫“課前預習”模塊時,要把課堂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變取為找,變取為思。這些問題的設置應呈階梯性,由易到難,問題層次化,可分為基礎、中等、較難三個層次,目的是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時,能根據“導學案”完成課前預習任務。
在編制導學案時,要以問題驅動,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度思考,重新認識,引領學生構建對知識的新的認識方式和新的認知結構,通過問題驅動產生對已學過知識的新認識,在導學中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擴大知識使用范圍,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通過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積極的學習情感。
誤區四:自主探究缺乏學法指導
教師編制導學案時,自主探究模塊僅是書本內容的羅列,或者是一些記憶、認知內容,學法指導無從體現。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時,不少教師這樣設計:
A.與銀氨溶液反應
[實驗1]:向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mL 2% AgNO3溶液,一邊振蕩試管,一邊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即配成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蕩后把試管放在熱水浴中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實驗結論:化合態的銀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B.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
[實驗2]:向試管里加入3mL 5%的NaOH溶液,滴入3~4滴2%的CuSO4溶液,振蕩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將試管放在酒精燈上加熱至沸騰,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現象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化合態的銅被____________,乙醛被____________。
以上的教學設計,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引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深度思考,沒有激活學生學習的探究欲望。
對策:導學案要有學法指導。學法指導彰顯了導學案“導學”、“誘思”的特色,是導學案所要突出的重點。學法設計要以知識點為載體,要根據所學內容特點、學生的智力因素、已有知識水平以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以知識為載體的學法,在導學案的學習內容中,設計學習方法提示,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獲取知識,以讓學生明白“怎么學”。通過導學案的啟發和教師的引導,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法指導的內容主要有六個方面:摹仿性學習方法的指導,抽象概括的學習方法的指導,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形象思維的學習方法的指導,總結提高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探索創新的學習方法的指導。依這幾個方面,結合我們的實驗,這里提供一個案例:(1)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點問題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由學生尋找解決方法;(2)設計能力訓練點,利用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獲得各種體驗,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3)分組討論研究,提出疑點問題,相互合作,悟出新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4)引導激發學生勇于創新,大膽實踐,解決新問題。
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我這樣設計:
1.如何制備銀氨溶液和新制氫氧化銅溶液?(學生實驗)
2.乙醛的銀鏡反應以及與新制Cu(OH)2反應實驗有何不同?(學生思考)
3.分析和配平這兩個方程式,有何記憶的技巧?(師生交流)
4.乙醛能被氧氣、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嗎?(提出疑點,探究提升,感悟新知)
所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探究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拓展問題的空間、拓展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提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誤區五:總結反思缺乏引領
許多導學案都有總結反思模塊,但是在導學案中都是留下空白,讓學生自己填寫,學生還沒有達到這種高度,所以導學案使用后仍然是空白,效果不佳。
對策:好的總結反思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而且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生成、重組、整合,建構知識網絡,完善認知結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最優化,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因此在總結反思模塊,教師應該提出具體要求,明確總結反思內容,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學習乙醛的性質我這樣設計總結反思:
(1)用概念圖總結醇、醛、羧酸之間的轉換關系。
(2)用一種試劑鑒別乙醇、乙醛、乙酸,如何檢驗CH2=CH-CHO中的碳碳雙鍵?寫出實驗步驟。
所以,課堂教學中注重引領學生總結反思,可以完善和構建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
誤區六:課后作業缺乏選擇和梯度
較多的導學案中課后作業模塊多為習題的堆積,編者不注意練習的整體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不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很難發揮課后作業的功能與作用。
[關鍵詞] 膽管癌;糖類抗原19-9;動態變化;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 R73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8(b)-0010-03
膽管癌在臨床中屬于常見癥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而且近年來呈現上升的趨勢,嚴重地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且這種疾病的惡性程度也比較高,預后也比較差。因此,臨床中如何盡早地診斷與治療對提高膽管癌患者的生活質量顯得尤為重要。臨床中常采取腫瘤標志物進行診斷癌癥,而且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目前臨床中對于膽管癌的腫瘤標志物較多,但是其特異性與敏感度均不是很高,從而造成診斷效果并不理想。隨著人們對該病的不斷研究發現,糖類抗原(CA)19-9是一種新型的腫瘤標志物,而且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特異性與敏感度[1]。因此,本文筆者結合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總醫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之后收治的50例膽管癌患者和同期的50例膽道良性疾病患者以及50名健康對象血清中CA19-9含量進行測定,探究其對膽管癌的診斷價值以及臨床意義。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主要選取總醫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膽管癌患者(研究組)和同期的50例膽道良性疾病患者(對照1組)以及50名健康對象(對照2組)。研究組男25例,女25例,患者的年齡為54~78歲,平均(63.4±2.5)歲。國際抗癌聯盟的膽管癌分期:Ⅰ期患者12例,Ⅱ~Ⅲ期患者28例,Ⅳ其患者10例。對照組1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齡為50~79歲,平均(64.2±2.4)歲。對照2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為51~78歲,平均(64.5±2.3)歲。本次的研究對象均經總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三組對象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的三組對象均采取化學發光免疫法進行測定血清中CA19-9含量[2]。三組對象均在清晨空腹靜脈采血3.0 mL,并進行離心處理,離心速率為1500 r/min,離心時間為5 min,并取上層清液,并將其置于-70℃冰箱中進行保存。12000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由美國雅培公司生產)和相關的配套試劑盒,且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應嚴格的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CA19-9的正常參考值: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9.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CA19-9含量檢測結果比較
通過對三組血清中CA19-9含量測定分析,研究組患者的CA19-9含量明顯高于對照1組和對照2組的CA19-9含量,三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3 討論
膽管癌是臨床中常見癥狀之一,而且在近年來呈現上升的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臨床中對于膽管癌的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從而為該病的治療帶來困難。因此,臨床中積極地、盡早地診斷,是提高膽管癌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由于其早期癥狀不明顯,而且缺乏特異性癥狀,臨床中常常采取影像學的診斷方法進行檢查。由于影像學的檢查定位比較準確,但是其定性比較困難,尤其是早期的診斷陽性率比較低[3]。因此,如何更好地診斷該病是臨床醫師們關注的重點。
隨著人們對癌癥的不斷研究,腫瘤標志物成為癌癥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4]。這種標志物在腫瘤組織中含量明顯高于正常組織中的含量,常常依據其存在或者量變進行分析腫瘤性質,從而有效的了解腫瘤組織的發生和細胞的分化以及細胞的功能,尤其對早期腫瘤的診斷、分類以及預后均具有較好的意義[5]。近年來,膽管癌的血清腫瘤標志物報道也比較多,而且具有一定的進展。因此,如何選取有效的腫瘤標志物對膽管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
血清腫瘤標志物CA19-9是一種高分子糖蛋白,這種蛋白主要是由唾液糖脂蛋白而組成的,屬于識別單抗NS19-9抗原,具有較強的特異性,而且這種抗原并不是所有的腫瘤細胞而具有的,但是在正常的健康人組織中也有存在,一般主要位于胰管和膽管以及胃腸道等上皮細胞中[6-7]。一般在正常的組織中CA19-9的含量比較低,且不釋放或者很少釋放到外周血液之中。而且臨床中對于CA19-9在胰腺癌的診斷中報道比較多,而且具有較好的診斷效果[8]。
通過本次的臨床研究分析,在膽管癌患者血清中腫瘤標志物CA19-9存在異常的表達,而且其表達情況明顯高于正常健康人和膽道良性疾病患者的表達情況。本組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的CA19-9含量明顯高于對照1組和對照2組的CA19-9含量,三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由此分析,CA19-9在膽管癌中表達,可以作為一種診斷該病的重要參考指標[9-10]。另外,本組的研究分析顯示,不同臨床分期患者的CA19-9含量也不相同,而且隨著臨床分期的不斷增加,其CA19-9含量也在不斷地增加。本研究結果顯示,膽管癌Ⅰ期患者CA19-9含量為(118.6±47.5)U/mL,Ⅱ~Ⅲ期患者CA19-9含量為(222.3±54.4)U/mL,Ⅳ期患者CA19-9含量為(452.4±55.6)U/mL,三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因此,臨床中可以依據膽管癌患者血清中CA19-9含量進行判斷其臨床分期狀況。而且陶鵬輝[11]研究也證實,通過測定血清CA19-9含量能夠對胰腺癌的病情狀況進行分析,而且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其CA19-9含量也不相同。陳錦隆等[12]及陳卓琳[13]研究顯示,腫瘤標志物CA19-9在卵巢上皮性腫瘤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具有較高的特異性,是該病診斷的一種重要方法與標志物。另外,本組的數據顯示,對照1組的CA19-9含量也明顯高于對照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選取的良性疾病患者其血清中的CA19-9含量受到膽汁淤積而致。并且選取的良性病變患者多數為膽結石患者,由于結石刺激其膽管壁,造成其通透性也增加,從而促進CA19-9的含量增加。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測定血清中腫瘤標志物CA19-9的含量、對膽管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而且能夠依據其含量的多少進行臨床分期狀況的判斷,含量越高,其臨床分期越大。總之,血清腫瘤標志物CA19-9水平動態變化對膽管癌患者的篩查和臨床分期具有一定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錦隆,易石堅,賀德,等.膽管癌患者血清CEA,CA19-9和CA242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廣東醫學,2008,29(8):1380-1381.
[2] 毛奇琦,嚴惟力,孫旭,等.腫瘤標志物CA19-9、CA242、CA125在胰腺癌診斷和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9,23(2):231-232.
[3] 司序,譚桂菊.探討腫瘤標志物CEA、AFP、CA199在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08,12(16):466-467.
[4] 甘紹軍.腫瘤標志物CA199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7(32):675-676.
[5] Shen Jianhong,Luproduct Phase. Serum CA199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t tumor [J]. 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8,23(20):666-667.
[6] Li Siqiao. Changes of bile duct cancer patient sera CA125,CA19-9 and CA50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2011,12(13):345-346.
[7] Zhou Zhaokui. The tumor markers of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 CA19-9 )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ovarian tumors in the application [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12,23(17):563-565.
[8] JIA Ang,XIAO JianYing,LIU Xin. Serum tumor markers CA199,CA125,CA242,CEA detection for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J].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ine,2011,(35):586-587.
[9] Zhang Yijie,Lu Yingying. The tumor markers CA125,CA153,CA199,CEA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leural effusion [J]. Capital Medicine,2010,24(14):671-672.
[10] Liu Q,Lu P,Zhang T,et al. Dynamic changes of 19-9 of the bile duct cancer tumor markers of 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2012,12(17):452-453.
[11] 陶鵬輝.血清CA199檢測在胰腺癌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9,23(9):674-675.
[12] 陳錦隆,易石堅,賀德,等.膽管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9):96-97.
關鍵詞:城市生態環境;化學物質;環境污染
化學物質涉及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世界豐富多彩。據美國統計,約有4萬余種化學物質在商品中流通,每年約有500—1000種物質投入使用。另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發展中國家每年約有50萬人遭受化學物質危害,有近5000人死亡[1];而全世界每年約有75萬人死于空氣污染[2]。在物質、能量、信息的交換中,大量的化學物質經各種途徑排放到環境中:印度博帕爾農藥廠甲基異氰酸鹽的泄露,深圳化學品倉庫爆炸,吉林石化雙苯廠爆炸等,對生態環境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危害。隨著社會進步,綠色、和諧和區域生態保護,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減少化學物質的排放,保護環境,就顯得極為重要。
1 城市生態環境中的化學問題
1.1 能量供給中的化學問題
目前,我國城市能源消費結構組成中70%為煤,而其中的80%用于工業生產,且利用率低于30%。2000年因燃煤排放的SO2為2000萬噸[1]。供能過程中產生的SO2、煙塵(主要是顆粒物、飄塵)以及NOX等造成城區煙霧彌漫,環境污染嚴重。二十世紀30-70年代,引起世界重大的大氣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質,均為SO2和煙塵[3]。2006年,我國都市空氣粉塵量為87.8ug/m3,位列亞洲倒數第三位[4]。SO2、NOX在環境中能進一步發生化學反應,行成危害更大的第二次污染:
SO2+O2=SO3 SO3+H2O=H2SO4(酸霧) NOX+H2OHNOX(酸霧)
1.2 車輛能源供給的化學污染
世界發達城市的車輛密度最高約為每平方公里近1萬輛;我國大中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石油產品的消耗量與日劇增,隨之而來的是城市生態環境中有害化學物質的增加。
汽油、柴油在發動機中反應的共同點是燃燒不完全,產生大量的含有NOX、CO、CO2和其他的含炭化合物。據河南日報報道,鄭州市大氣污染的主兇是機動車,尾氣中CO的排放量日均近500T,年排放量約為22萬T,占市區CO總量的70%;NOX年排放量約7000T,占總量的40%[5]。
在未來的若干年中,我國家庭轎車和農用機械車輛將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燃油生成的NOX、CO、CO2、粉塵、顆粒物、含炭有機物及由此引發的光化學煙霧等有害物質必然會大量增加,生態環境被污染的程度必將加大。
1.3 金屬污染物
城市金屬污染物主要來自化石型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排放。原煤燃燒后的大氣煙塵超過10%;油料約1%。礦石的加工、燒結;水泥的煅燒、運輸、使用;各種礦物的開采、篩選、冶煉;有色金屬加工;焦碳的燒制等都產生大量的粉塵和含有多種金屬微粒的有害氣體,如Pb、Hg、Gd、Ba、As、Se、Fe及其氧化物。粉塵吸附NOX、SO2、CO2,在金屬及氧化物的催化下發生氧化反應,再與H2O形成含有H2SO4、HNOx的高毒性酸霧。
金屬、金屬氧化物的粉塵,使大氣生態的成份發生改變,對生物群產生危害,尤以人和動物受害明顯。甘肅徽縣有色金屬(鉛、鋅)冶煉公司周圍居民血鉛嚴重超標,近300人住院治療。10年間,該公司周邊的土壤、水體、植被均遭受Pb、Zn的嚴重污染。據專家預計:污染作用將持續近30年[8]。
1.4 生活中的污染
化學物質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家中用的滅蚊、蠅、蟑螂、臭蟲的殺蟲劑中含有機氯殺蟲;多氯聯苯用于電器制造;阻燃劑用于塑料、紡織、小家電生產;氟化物用于不粘鍋、防水服、防水家;人造麝香廣泛用于化妝品、清潔用品的芳香劑;三氯生用于肥皂、個人護理品生產;雙酚A常用來制造食品容器(如奶瓶等)、飲料容器、CD、DVD、鏡片及環氧樹脂的添加劑,……事實上,現代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質材料,都與化學物質緊密相聯,并有致癌、致突變、致畸變的嚴重危害。
1.5 汽車裝潢的化學污染
轎車裝飾中的貼膜、膠合劑、裝飾布、防蟲劑等,,以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丙酮、氯仿、乙苯、苯乙烯、醋酸乙烯、芳香烴類為代表形成污染。甲醛,對中樞神經和視力有強烈作用,會誘發鼻咽癌,支氣管炎;造成育齡婦女月經紊亂,甚至胎兒畸變。現代調查顯示:甲醛超標地域,幼兒患白血病比例明顯上升。苯進主要存留在骨髓和腹腔脂肪中,能抑制血細胞的制造和血機能,破壞白細胞,破壞人體免疫機制,危及生命。
1.6 塑膠運動場地
城市許多學校都建造的塑膠運動場地,材料都含有溶劑C6H6、C6H5-CH3、CH3COCH3等,主要基質是以二異氰酸甲苯酯(TDI)為主的軟質泡沫材料。TDI它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醋酸乙酯、甲苯等有機溶劑,有特殊氣味,揮發性大;具有明顯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濃度接觸表現為咽喉干燥、劇咳、胸痛、呼吸困難,并能引起肺水腫、肺炎;長期低濃度接觸,呼吸功能嚴重受損。據涂料協會統計, 97年涂料年產量為11萬噸[7] ,而今更高。涂料的80%用于城市建設,家裝也占大部分。
2 化學污染的危害作用
2.1 特點與途徑
化學物質與環境體系中個體的作用有以下特點:a、低濃度;b、長期性;c、多因素;d、復合性。化學污染物與生物群落的循環(以人類為例)主要通過以下三種途徑進行:1、以空氣為媒介,由呼吸道吸入后經肺血液循環侵入人體。2、經空氣、水、接觸物(如衣物)為媒介,經皮膚、毛囊被皮脂腺吸收侵入人體,但不同種類的化學物質其溶解性不同,經人體皮膚吸收侵入的量亦不相同,如苯胺屬水溶性物質,易于皮膚吸收,而苯經皮膚吸收的則較少。3、以各種食物為媒介,由消化道侵入人體,常見的有各種超標的食品添加劑及非法添加劑,如蘇丹紅、瘦肉精、亞硝酸鹽、吊白塊、水發食品中的甲醛等。
2.2 作用
各類化學物質侵入人體后,經血液、淋巴液輸送到各器官(稱為靶器官),以器官組織為底物結合并發揮作用,干擾受體的正常配體過程,影響細胞膜的正常功能,最終導致生物細胞中毒或引起肌體組織變異而受害,甚至死亡。化學物質作用的靶器官各不相同:如:Pb,90%沉積于骨骼中;DDT、六六六等有機氯化合物多積聚于脂肪中;Hg:沉積在腦組織和腎小管中,雖然量小但屬蓄積性物質;TDI,主要作用于肺部。
眾多證據表明,現代癌癥發病率的上升,與生態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種類、劑量增加的關系密切。
1.2006年8月10日,九龍鎮某企業清潔工在實驗室用丙酮清除地面膠滴污漬,突然發生閃燃將該員工的衣服燒著并造成2度燒傷。是因物理實驗室的熔錫爐正在使用,處于高溫狀態。丙酮在空氣中的濃度超過閃點時,發生閃燃著火。
2.2007年9月23日,廣深公路北側的瑋通物流公司倉庫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1000平方米。因倉庫的電線出現短路而引發倉庫中存儲的過氧化二苯甲酰起火,在存放紙張及炭黑等物品時,違規存放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
3.2012年4月20,滬昆高速一輛載36噸五硫化二磷的掛車行車途起火,造成大量劇毒氣體外泄。因危險化學品事故處置專業性強,現場污染嚴重,清理難度大,車輛只能間歇放行、關窗通行。
二、危險化學品對人體的毒性危害
1.過敏
開始接觸某些危險化學品時可能不會出現,長時間地暴露時會引起身體反應。即便是接觸低濃度化學物質也會產生過敏反應,皮膚和呼吸系統都可能會受到過敏反應的影響。
2.缺氧(窒息)
窒息涉及到對身體組織氧化作用的干涉。分為單純窒息和化學窒息。
單純窒息是由于周圍氧氣被惰性氣體所代替,造成周圍的氧氣量不足以維持生命的繼續。如氮氣、二氧化碳、乙烷、氫氣或氦氣等,通常空氣中的含氧量為21%,如空氣中氧氣濃度降到17%以下,機體組織的供氧不足,就會引起頭暈、惡心,調節功能紊亂等癥狀。缺氧嚴重時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化學窒息是由于化學物質直接影響機體傳送氧以及和氧結合的能力,典型的化學窒息性物質一氧化碳在空氣中含量達到0.05%就會導致血液攜氧能力嚴重下降造成血液內窒息;另外氰化氫、硫化氫這些物質影響細胞和氧的結合能力,盡管血液中含氧充足,稱為細胞被窒息。
3.昏迷和麻醉
高濃度的危險化學品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烴類、乙醚、異丙醚等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一次性地大量接觸可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4.全身中毒
全身中毒是指化學物質引起的一個或多個系統產生有害影響并擴展到全身的現象,中毒作用不局限于身體的某一點或某一區域。
5.致癌
長期接觸一定的化學物質可引起細胞的無節制生長,形成癌性腫瘤。這些腫瘤可能在第一次接觸這些物質后許多年才會顯現,潛伏期一般為4-40年。
6.致畸
接觸化學物質可能對未出生的胎兒造成危害,影響胎兒正常發育。懷孕的前三個月,胎兒的腦、心臟、四肢等重要器官正在發育中,易導致胎兒畸形。
7.致突變
某些危險化學品可引起接觸者基因改變,導致后生不希望出現的變化,實驗證明,80%-85%的致癌化學物質對后代有著嚴重影響。
8.塵肺
塵肺是由于在肺的換氣區域發生了小塵粒的沉積以及肺組織對這些沉積物的反應。塵肺病患者肺的換氣功能下降,在緊張活動室將發生呼吸短促癥狀。引起塵肺的病物化學質有石英晶體、石棉、滑石粉、鈹等。
三、危險化學品的污染危害
1.危險化學品的廢氣量會破壞地球的臭氧層,導致溫室效應,引起酸雨,最終形成光化學煙霧。
2.危險化學品的廢物會給土地造成土壤酸化、堿化、板結等現象。
3.含氮、磷及其他有機物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可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赤潮”和“水花”。
4.重金屬、農藥、揮發酚類、氰化物、砷化合物等污染物可在水生生物體內富集,造成損害、死亡,破壞生態環境。
5.石油類污染物可導致魚類、水生生物死亡甚至引起水上火災。
四、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
1.操作控制
操作控制的最終目的是指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將工作場所的危害消除或降到最低,防止工作人員在正常的作業時受到有害物質的侵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用無毒、低毒替代高毒、劇毒物質,選用可將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工藝技術,加大作業人員與危險源之間的距離,降低作業場所中有害氣體、蒸汽、粉塵等的濃度,正確選擇和使用個體防護用品,保持作業場所清潔及個人衛生等等。
2.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就是指依照法律法規和我國現行的相關標準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程序及措施,這是預防在作業場所中危險化學品所帶來危害的一個重要方面。管理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危險化學品的危害識別、安全標簽、安全技術說明書、貯存方式、安全運輸、安全處理與使用、廢物處理等。
3.危險化學品的環境污染控制
對重點有害的化學品要加強環境管理及執法力度,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對危險化學品中的廢氣及廢物的排放要嚴格進行控制,強化危險化學品廢物的管理、處置工作。同時,要通過加強宣傳教育來提高公眾的安全認識。
五、結束語
總之,危險化學品管理和處置不善會嚴重損壞人的身體機能與自然環境的安全。只有加強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才能將危險化學品帶來的損害降到最低。
關鍵詞:環境激素 化學物質 內分泌系統 有毒有害
人和其他生物具有共同的特點,即根據個體生長階段所需的物質,合成各種新陳代謝,并世代相傳。然而近些年來,當產業化浪潮給人帶來物質文明時,人們也發現了一些存在于生物機體之外的激素,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獲取暫時利益的同時,也蒙受了巨大危害。目前,無論人類還是動物,幾乎都生活在“環境激素海洋”之中,環境激素污染問題已同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等一樣,嚴重威脅著全球環境和人類健康。
一、環境激素的概念
“環境激素”一詞,最早見于1966年由美國記者戴安·達瑪諾斯所著的《Our Stolen Future》一書,引起了美、歐、日等發達地區和國家對環境激素問題的重視和研究。歐洲環境毒理和化學學會(SETAC)1988年年會將環境激素定為大會的重要主題,環境激素迅速成為國際研究的新熱點。
環境激素是指由于人類活動而釋放到環境中的一類化學物質,對人體內和動物體內原本營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響,從而影響內分泌系統。它是以類似激素的方式,對人體或其他生物體產生作用,即使攝入微量,也會導致人體或其他生物體內的內分泌失衡,影響到包括人類在內的各種生物的生殖功能、生殖器腫瘤及各種生物的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同時也可稱作叫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是外源性內分泌干擾素。
二、環境激素的產生和種類
現在,全球已合成各種化學物質約1000萬種,每年還新合成約10萬種,這些化學物質在生產、存儲、運輸和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進入了環境,引起環境污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學物質都是環境激素,目前發現的環境激素物質首推焚燒垃圾中排出大量劇毒物質的二惡英;其次是避孕藥劑;三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釋放的損害人和動物生殖能力的物質,如農藥DDT、多氯聯苯、洗滌劑、稀釋劑、發泡劑、林木防護劑、食品添加劑、汽車尾氣、電磁波污染、兒童用的橡皮奶嘴、金屬罐頭盒內的金屬防腐膜等,總計約70余種。
三、環境激素對人體的作用方式及其特點
(一)環境激素對人體的作用方式
環境激素對人體的作用方式有:其一,激素與受體的直接作用;即環境激素與人體中已存在的激素受體相結合,表現出激素的效果。其二,環境激素起代謝阻礙劑的作用;它阻礙人體內類固醇正常代謝,后果是產生性分化表現異常。其三,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與環境激素作用,間接影響生殖系統。內分泌紊亂可使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受到傷害;甲狀腺性能低下也會影響生殖系統的正常活動;神經系統的發育階段,雄性激素受環境激素的影響,會使生殖行為表現異常。
(二)環境激素作用的特點
人類使用的多種化學物質從單個來看是沒有不良影響的,但如果混合在一起就會產生相當于個體150至1600倍的激素使用,即無數的內在信號(如激素、生長因子)或環境信號(包括化學物質、溫度)構成了細胞的全部生物反應,不同類型的信號間形成了協同作用。另外一個特點是環境激素作用的復雜性。一些環境化學物質在競爭性的與妊娠激素受體結合過程中表現奇特,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也因組合不同而產生不同的作用。即使環境激素濃度低,也可能繞過血液的自然保護而與受體結合。一些無毒的人工化學物質通過肝臟轉變為有毒的物質,懷孕婦女母體內無毒的化學物質可能對正在發育的胎兒、嬰兒是有毒的。也就是說,環境化學物質與內分泌系統的相互作用相當復雜。
四、環境激素的危害
(一)影響機體正常的內分泌功能
1、具有內源性激素的活性。如苯酚能與雌激素受體結合,顯示出雌激素亢進,1-二甲胺乙氧基苯基-1,2- 苯基-1-丁烯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后顯示出拮抗作用,烷基酚類化合物可以阻止雌二醇與雌激素受體結合,并能夠將雌激素受體上已結合的激素取代下來,從苯乙烯塑料試管中游離出來的壬基苯酚可以誘導人的雌激素敏感型乳腺癌。
2、對生物體的神經系統產生毒害,從而影響大腦皮層、下丘腦、腦垂體等對激素分泌的調節作用,導致激素合成、釋放、傳輸異常,如有機膦農藥進入人體后,即與體內的膽堿酯酶結合,形成比較穩定的磷酰化膽堿酯酶,使膽堿酯酶失去活性,喪失對乙酰膽堿的分解能力,造成體內乙酰膽堿的積蓄,引起神經傳導生理功能的紊亂,出現一系列中毒癥狀。
3、作用于生物體的生殖腺,影響性激素的分泌。在雄性生殖系統中,由于生精細胞的快速分裂繁殖使得對環境毒物非常敏感,金屬鉛、鎘和許多農藥都對有較強的毒性作用;在雌性生殖系統中,環境激素可以影響卵巢內卵泡的發育和成熟、性激素的合成與釋放。有機氯農藥對生殖機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鳥類產蛋數目減少,蛋殼變薄和胚胎不易發育;對哺乳動物大鼠的影響是損害和使大鼠的受孕和生殖能力明顯降低。
4、作用于生物體的肝臟、腎臟。肝臟和腎臟擁有代謝和排泄各種激素的酶催化系統,它們的功能決定了激素在體內的半衰期。環境毒物通過影響肝腎代謝功能,改變體內的激素水平。如有機膦、有機氯農藥可以誘導肝臟甾醇羥化酶、微粒體酶,從而加速內源性激素的代謝和排泄。
5、影響機體的免疫機能。機體對進入體內的異物具有識別、殺滅、清除能力,從而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但是人的免疫系統在環境激素的長期作用之下,會發生免疫失調和病理反應。如鉛、汞可使機體產生過敏性皮炎,一些殺蟲劑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二)致畸、致癌作用
一些環境激素作用于細胞的染色體,使染色體的數目或結構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攜帶遺傳信息的某些基因,使一些組織、細胞的生長失控,產生腫瘤,如發生在生殖細胞,則可能造成流產、畸胎或患遺傳性疾病;胎兒出生后,體細胞遺傳物質的突變易引起腫瘤。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許多農藥接觸者的染色體畸變率比非噴灑季節高5倍。多環芳烴、芳族胺、芳族偶氮化合物、酞酸酯、氯乙烯、有親電子基的烷化劑等都是強的致癌物。
(三)蓄積和生物放大作用
蓄積作用是指環境污染物進入機體的速度和數量超過機體消除的速度或數量,造成環境污染物在體內不斷積累的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是指在生態系統的同一食物鏈上,由于高營養級生物以低營養級生物為食,一些難分解化合物在機體內的濃度會隨著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這種生物放大作用,使進入環境中的毒物即使極微量,也會使生物尤其是處于高位營養級的生物受到毒害,直至威脅人類的健康。如DDT和狄氏劑等農藥,性質穩定,脂溶性很強,被攝人動物體內后即蓄積在脂肪組織中,很難分解排泄。
五、環境激素污染的防治措施
由于環境激素目前在世界上幾乎無處不在,人類要杜絕它實際上不可能做到。為此:
(一)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對人體和環境有嚴重危害的化學物質進行優先管理。
(二)制定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標準和專項法律,加強對人工合成化學物質從生產到使用的管理。
(三)加強環境教育與宣傳,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有效預防措施,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不要將聚乙烯包裝食品放在微波爐中加熱;不要購買塑料嬰兒用品和兒童玩具;對含有激素的藥要慎用;避免食用近海魚;大量食用谷物和黃綠葉蔬菜。
參考文獻:
[1]王毓秀等.化學農藥與環境激素,農村生態環境,1999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