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中心 > 紀念品設計論文

      紀念品設計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紀念品設計論文

      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第1篇

      (1)文化性文化淵源是紅色旅游紀念品的生命力之所在?,F代旅游的性質是一項以不同地域間的人員流動為特征,涉及經濟和政治等許多方面的社會文化活動。文化特征越鮮明、文化品格越高的紀念品其價值越高。

      (2)紀念性。對旅游者來說,旅游是一段短暫的經歷,是一種心理體驗和精神享受。旅游紀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經歷的物化,是其日后重溫美好旅游經歷的象征和載體,因此,對于紅色旅游來說紀念性是紅色旅游紀念品的顯著特征。

      (3)獨特性。紅色旅游紀念品多是以旅游地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古跡、民俗風情、歷史人物等為題材,選用當地特有材料甚至采用當地特有工藝制作而成的商品。

      (4)輕便性。旅游者流動性強,攜帶物品有一定限額和重量限制,因此,十分重視旅游紀念品的輕便性。為便于其攜帶,旅游紀念品一般具有小巧、精致的特點。

      (5)時代性。紅色旅游紀念品不僅反映深厚的歷史文化,也要能體現當代人的現代文化需求。

      (6)實用性。紅色旅游紀念品在一定情況下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它對旅游者的旅游活動具有某種實際意義。

      2當前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目前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的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像是一些偉人的像章幾乎在各個紅色旅游景點都能隨處看見,更有一些“全國化”的旅游紀念品,出現在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的市場中。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主要以紅色文化紀念品和旅游工藝品為主,對于這些所謂的紅色旅游紀念品來說,從內容、包裝、材質、特色上來看,這些紀念品大都缺乏紅色文化底蘊、設計淺顯單調、材質粗糙、造型呆板、工藝膚淺、嚴重缺乏江西原產地性、特色性、內涵性、缺乏有影響力、創新性的、激發購買欲望的、有珍藏意義,并有一定升值空間的紅色旅游紀念品。在產品開發初期階段,市場上沒有形成準確的產品定位。缺乏明確的主題,致使旅游產品的開發仍然處在資源導向階段。旅游紀念品生產規模小、質量差,并且存在近距離雷同重復的現象,沒有各個旅游點自己的特色,還處于“小、散、差、弱”的局面,不成體系的現象,使得旅游紀念品市場一直未能形成旅游業核心的競爭力。

      本土文化元素體現的不夠,對于紅色革命老區來說,紅色革命是其重要且不變的主題文化元素。正所謂名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水平、高質量的紅色旅游工藝品,才能得到游客的認可,激發游客的購買欲望,從而滿足市場需求,最終走向世界。當前政府有關部門和相應的機構對于紅色旅游紀念品的理解還不是很全面,對于紅色旅游紀念品蘊藏的巨大經濟效益認識還不夠,沒能樹立起紅色旅游紀念品這一重要概念,缺乏旅游紀念品開發創新的理念,也沒有一套完整的研發紅色旅游紀念品的規劃藍圖。

      3江西紅色旅游紀念品設計創新之我見

      (1)首先要將工藝品開發的重點放在能夠弘揚紅色旅游主題的商品上,堅持大力打開推出這一類與紅色主題相吻合的產品。我省紅色旅游景點資源分布較為廣闊,并且數量較多,各地都有獨具體色,獨具內涵的代表人物、文物和事件,因此根據各地獨具特色的旅游主題開發不同的紅色旅游工藝品是建設的主要策略之一。要想設計出有特色的紅色旅游工藝品就應該在重點紅色旅游區域形象主題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的小主題,從功能、形色與包裝上進行設計開發。

      (2)積極開發功能性產品,結合市場需求進行再設計。目前一些紅色旅游景區出售的紅色旅游紀念特色商品大多局限于手工藝品和小型紀念品,未來仍可在日用品、旅游用品及文化藝術用品等區域上推廣發展。順應當代人大多懷揣著深厚濃烈的“不愛紅裝愛武裝”的軍人情結,針對這一目前的市場需求、開發、出售獨具特色、別具匠心,適合各類不同年齡層次需求的迷彩色、軍綠色、紅色系列具有紅色武裝意蘊且受現代年輕人喜愛的實用性兼具時尚氣息的工藝品。

      (3)開發且出售只具有當地特色和購買條件的商品,很好地避免了與別處景區紀念品雷同的現象。并在各處開設專營銷售的店鋪。

      (4)對于有益于身心健康及紅色教育意義的商品應大力開發,紅色旅游的目的在于使游客游玩了紅色景區之后,不僅鍛煉了體魄,并且切身實地的感受了紅色文化的熏陶。使深受高樓大廈間的都市人們放松了身心,感受并學習了紅色文化,且有如草鞋、布鞋、布衣及用野菜、雜糧制成的綠色食品很好的親近了自然。

      (5)借助外力開發采取全民設計、推陳出新開創新型紅色旅游工藝品?,F有的紅色旅游資源常分布在“老少邊窮”地區,往往這些地區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開發研究新型的特色商品,因此就要借助外力,例如籌措資金方面就要動員社會力量,實施各項優惠政策,拓寬融資渠道,在技術人力方面采取尋求大型企業的支持,在特色工藝品樣本設計方面可以采取向廣大社會應征稿件,并采取各種獎勵形式進行征稿。

      (6)打響紅色旅游品牌戰略,旅游紀念品的品牌建設非常重要,以往我國對于旅游紀念品品牌意識薄弱,放任一些小規模的生產企業盲目模仿,造就一批低成本,大批量,缺乏特色甚至做工粗糙的紀念品充斥著各地的旅游景區。而能夠改變這一現象的關鍵在于對來料加工方式進行優化,培育一批品質過硬、具有感染力和親和力且精美獨特具有紀念意義的紅色旅游紀念品。

      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第2篇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類表意不一?!吧莩蕖币辉~,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強的繁殖力或創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蘊以充裕、富足、精細、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優越、優雅、精致、精細的內涵;沃爾岡•拉茨勒在《奢侈帶來富足》中認為“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維爾納•桑巴特在其《奢侈與資本主義》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開支的花費”。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義是“花費大量的錢財追求過分的享受”,其定義表達和哲學意境明顯要高于西方的含義釋解,從字面表意上看,它較為直觀地揭示出了這一概念內涵中,蘊含著財富和消費、物質和精神的兩種對立與統一關系,即通過對大量占有財富的物質化消耗,換取物質消費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某種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對“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許多人都將其與“奢華”、“奢靡”等同或混同起來,實則不然。雖然三者均含有“通過大量的財富消耗換取某種過分的享受訴求”之意,但究其本質,它們三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內涵上的區別:“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務內在品質為重心的一種消費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某種特定的行為或物品;“奢華”卻主要是以追求裝飾或環境外在華麗來裝裱門面為重心的一種炫耀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外在的裝飾或環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過過分地鋪張浪費來達到外界注目的享樂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某種特定的生活狀況或狀態(沃爾岡•拉茨勒稱之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層次,明顯要比“奢華”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富消耗,往往還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或者說,只要財富充裕、富足,奢華、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應當具備相應富裕的財富外,消費者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或精神品質。“奢侈”是人們自然追求物質與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種富足、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這也應是“奢侈”真正的經濟學意義。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個域外舶來名詞,同樣來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關于“奢侈品”概念的定義,國內外學者作過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較為常見的定義如下:一是認為奢侈品是“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產成本或使用費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辭典中的詞義解釋,“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義中具有精神上獲取愉悅、使用中得到舒逸、價格上異常昂貴的特點。三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克里斯托弗•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中認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輕易并毫無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實質指可廉價替代或輕易放棄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爾納•桑巴特在其《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將“奢侈品”從“量”與“質”的角度進行闡釋,認為奢侈品就是在產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過對產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觀工藝的改良而進行再加工的產品。五是國際定義,認為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這也是目前人們通常采用的一種定義。

      以上各種奢侈品定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內涵,但其內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屬性的某個方面,這無形中擴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無論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觀改良的商品”,還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內涵均只是從生產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屬性。同時,根據概念定義中內涵與外延的反比關系,由于對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擴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義中,很難讓人區分一般低、中、高檔商品與奢侈品的界限,因為“生產成本”與“使用費用”原本就是商品價格的構成,這不僅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觀改良的商品”的定義中,其實質內涵也同樣只是體現在商品價格的成本構成中;至于“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義,其內涵概括明顯過于籠統與抽象。

      對此,本文在借鑒和吸納有關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基礎上,從奢侈品多屬性內涵的角度進行概括,以更為科學地明確奢侈品概念的定義;并從奢侈品的消費主體、消費客體和價值構成的角度,對奢侈品概念的內涵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明確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內容,即:為特定社會富有消費階層擁有和享受,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獲取的精神附加價值要遠高于實用價值的珍貴稀缺商品或服務。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內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費主體只能是社會中極少數的特定富有群體;二是奢侈品的消費客體只能是具有珍貴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務;三是奢侈產品的價值構成主要由物品的實物價值(或可稱原始價值)和精神附加價值(或可稱引申價值)構成,并且消費主體在消費中獲取的精神附加價值,要遠遠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實物價值。

      奢侈品的范疇與屬性

      (一)奢侈品的本質屬性

      哲學上的范疇是人的主觀思維對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潤等屬于經濟學的范疇一樣,研究奢侈品范疇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觀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內涵的普遍本質與屬性表現。從所有商品的實物生產和價值構成的對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確地找到奢侈品區別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處,那就是作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質屬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實物價值的稀有珍貴性。有形實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觀存在的物質載體,這是所有商品在實物生產過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實物生產中所消耗的基礎材料、加工流程、生產技術、人工成本等有形實物,必然具有明顯的稀有珍貴性。這可以從維爾納•桑巴特的“量”與“質”的概括中得以說明,即相對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實物產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實物,通常表現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貴和制作工藝的精良。

      內容摘要:本文從經濟學角度研究奢侈品經濟基礎理論中有關奢侈、奢侈品及奢侈品經濟的基本概念與定義,揭示奢侈品的范疇與屬性、劃分標準與分類,以及奢侈品經濟與現代商品經濟的關系。文章認為,奢侈是人們自然追求物質與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種富足、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奢侈品在現代生活中是一種高品質的特殊商品或服務;奢侈品經濟已經成為現代商品經濟體系中相對獨立的產業部門。

      關鍵詞:奢侈品商品經濟概念定義

      在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奢侈品消費快速增長的時代,尤其是在經濟得到長期快速發展的中國,行將作為奢侈品消費大國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經濟在中國已日漸顯露頭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雖然奢侈品的經濟體量相對于其它重要的基礎產業經濟,占整個社會經濟總量的比重較小,但奢侈品消費中存在的許多獨特現象和特征,對于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和作用。

      奢侈品消費作為一種古老的社會經濟現象,早已存在于現實社會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經濟作為一種新起的產業部門,還處在產業發展的初始階段。目前,對于奢侈品概念、定義、范疇、類型、屬性等基礎性的學術理論研究,業界、學界尚缺少統一或系統的研究闡述,已成為研究現代奢侈品經濟的理論壁壘。

      奢侈品的概念與定義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類表意不一?!吧莩蕖币辉~,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強的繁殖力或創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蘊以充裕、富足、精細、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優越、優雅、精致、精細的內涵;沃爾岡•拉茨勒在《奢侈帶來富足》中認為“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維爾納•桑巴特在其《奢侈與資本主義》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開支的花費”。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義是“花費大量的錢財追求過分的享受”,其定義表達和哲學意境明顯要高于西方的含義釋解,從字面表意上看,它較為直觀地揭示出了這一概念內涵中,蘊含著財富和消費、物質和精神的兩種對立與統一關系,即通過對大量占有財富的物質化消耗,換取物質消費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某種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對“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許多人都將其與“奢華”、“奢靡”等同或混同起來,實則不然。雖然三者均含有“通過大量的財富消耗換取某種過分的享受訴求”之意,但究其本質,它們三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內涵上的區別:“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務內在品質為重心的一種消費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某種特定的行為或物品;“奢華”卻主要是以追求裝飾或環境外在華麗來裝裱門面為重心的一種炫耀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外在的裝飾或環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過過分地鋪張浪費來達到外界注目的享樂行為,其表現對象主要為某種特定的生活狀況或狀態(沃爾岡•拉茨勒稱之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層次,明顯要比“奢華”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富消耗,往往還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蛘哒f,只要財富充裕、富足,奢華、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應當具備相應富裕的財富外,消費者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或精神品質?!吧莩蕖笔侨藗冏匀蛔非笪镔|與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種富足、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這也應是“奢侈”真正的經濟學意義。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個域外舶來名詞,同樣來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關于“奢侈品”概念的定義,國內外學者作過各種不同的解釋,其中較為常見的定義如下:一是認為奢侈品是“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產成本或使用費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辭典中的詞義解釋,“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義中具有精神上獲取愉悅、使用中得到舒逸、價格上異常昂貴的特點。三是美國芝加哥大學克里斯托弗•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中認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輕易并毫無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實質指可廉價替代或輕易放棄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國經濟學家維爾納•桑巴特在其《奢侈與資本主義》一書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將“奢侈品”從“量”與“質”的角度進行闡釋,認為奢侈品就是在產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過對產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觀工藝的改良而進行再加工的產品。五是國際定義,認為奢侈品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這也是目前人們通常采用的一種定義。

      以上各種奢侈品定義,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內涵,但其內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屬性的某個方面,這無形中擴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無論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觀改良的商品”,還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內涵均只是從生產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屬性。同時,根據概念定義中內涵與外延的反比關系,由于對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擴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義中,很難讓人區分一般低、中、高檔商品與奢侈品的界限,因為“生產成本”與“使用費用”原本就是商品價格的構成,這不僅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觀改良的商品”的定義中,其實質內涵也同樣只是體現在商品價格的成本構成中;至于“可擁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義,其內涵概括明顯過于籠統與抽象。

      對此,本文在借鑒和吸納有關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基礎上,從奢侈品多屬性內涵的角度進行概括,以更為科學地明確奢侈品概念的定義;并從奢侈品的消費主體、消費客體和價值構成的角度,對奢侈品概念的內涵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明確奢侈品概念內涵的內容,即:為特定社會富有消費階層擁有和享受,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所獲取的精神附加價值要遠高于實用價值的珍貴稀缺商品或服務。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內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費主體只能是社會中極少數的特定富有群體;二是奢侈品的消費客體只能是具有珍貴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務;三是奢侈產品的價值構成主要由物品的實物價值(或可稱原始價值)和精神附加價值(或可稱引申價值)構成,并且消費主體在消費中獲取的精神附加價值,要遠遠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實物價值。

      奢侈品的范疇與屬性

      (一)奢侈品的本質屬性

      哲學上的范疇是人的主觀思維對客觀事物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潤等屬于經濟學的范疇一樣,研究奢侈品范疇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觀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內涵的普遍本質與屬性表現。從所有商品的實物生產和價值構成的對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確地找到奢侈品區別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處,那就是作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質屬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實物價值的稀有珍貴性。有形實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觀存在的物質載體,這是所有商品在實物生產過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實物生產中所消耗的基礎材料、加工流程、生產技術、人工成本等有形實物,必然具有明顯的稀有珍貴性。這可以從維爾納•桑巴特的“量”與“質”的概括中得以說明,即相對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實物產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實物,通常表現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貴和制作工藝的精良。

      實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產品可以通過有形實物的外在表現形態而存在的奢侈品,簡而言之,就是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奢侈品,如豪宅、名車、游艇、珠寶、服裝等,一般傳統的奢侈品都屬于實物性奢侈品。服務性奢侈品一般是指產品通過無形服務的外在表現形態而存在的奢侈品,這類奢侈品沒有特定的實物形態,其價值往往通過消費者接受服務消費時所獲得的無形體驗和感受而實現,例如健身、社交、休閑、美容、旅游、美食、體驗等,相對于傳統的實物性奢侈品,服務性奢侈品應當是現代生活中一類新興的奢侈品。

      (四)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實物價值載體

      根據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實物價值載體的不同,可將奢侈品分為資本性奢侈品與資源性奢侈品。

      資本性奢侈品一般是指通過對物品的擁有可以實現保值或帶來增值的奢侈產品,消費者擁有這類奢侈品的目的并非直接消費,而在于占有和收藏,如珠寶首飾、金銀玉器、古董字畫等;資本性奢侈品可以通過占有、收藏方式擁有,并可進行估值抵押融資。資源性奢侈品一般是指在生產中過分地占有人力、材料、土地等自然或社會資源并最終用于消費的奢侈品,這類奢侈品的最終效用明確在于消費而非增值,如豪宅、游艇、名車、時裝、腕表、箱包等。資源性奢侈品以使用、消費的方式擁有,一般很難實現保值性融資,同時它們相對于普通商品,在生產制作中會占用和消耗更多、更好的資源。

      (五)使用和消費過程中的實物消耗方式

      根據奢侈品在使用和消費過程中的實物消耗方式的不同,可將奢侈品分為一次性奢侈品與重復性奢侈品。

      一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產品實物在使用和消費過程中一次性消耗并完成全部消費過程的奢侈品,如雪茄、名酒、美食、化妝品等,這類奢侈品只能經歷一次性消費,其產品實物形態隨消費而消耗及消亡。重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產品實物可以在使用和消費過程中多次循環使用的奢侈品,如服裝、皮具、鐘表、眼鏡等,這類奢侈品雖然多次重復地使用直至其實物形態的毀損滅失,但它一般也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或期限。應該明確的是,這種分類方式從邏輯劃分角度而言,一次性奢侈品和重復性奢侈品只是屬于消耗性奢侈品的一級子概念,而與消耗性奢侈品相對的保值性奢侈品,可以將其理解為可無限次循環使用的重復性奢侈品。

      在上述有關奢侈品的分類中,新興的服務性奢侈品是否已脫離了對奢侈品內在實物價值珍稀性的本質范疇或屬性范圍,應當值得關注。事實上,現代生活中出現和興起的康體、美容、健身、休閑以及太空旅游、極地觀光等服務性奢侈產品,消費者在體驗和享受中同樣會含有實物價值的體現,如專業器械、專業護理、精心服務、技術指導、優美環境等等,無不體現出服務性奢侈品中所含實物、資源價值的珍貴性與稀缺性。因此,服務性奢侈品同樣具有奢侈品在實物價值上的稀有珍貴性和在無形價值上的外在彰顯性兩大本質屬性。

      奢侈品經濟與現代商品經濟

      奢侈品是在一定經濟與社會發展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商品類型,它是階級社會等級制度環境條件下的一種客觀必然而普遍存在的商品形態和社會現象。在現代市場商品經濟體系中,奢侈品與其他類別的商品或產業一樣,是現代商品經濟中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由于行業尖端資本的聚合、私人物質財富的集中,以及人們對身份、地位、形象等外在彰顯的心理需求或對某種個性化生活品質的追求,這些經濟和社會條件的客觀存在,為現代奢侈品經濟的發展建立了穩固的市場供需關系,并且已成為現代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

      現代商品經濟是以市場供求關系為基礎、以參與各方互惠為條件、以勞動產品交換為目的的社會經濟關系的總稱,而奢侈品經濟之所以可以相對獨立地作為現代商品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由市場主導條件下的商品經濟產業或行業內部的專業化精細分工所決定的,同時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定商品營銷市場定位的必然要求。首先,奢侈品經濟是一種具有完全商品特征的特殊的消費商品或服務產業體系。由于市場需求的導向和產業分級的細化,以及客觀存在的商品與服務的不同檔次和消費層次的個性需要,使得奢侈品從普通商品序列中分化出來,以其“質優價高,滿足尖端消費群體的個性需求”的鮮明特色,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商品產業體系。其次,奢侈品經濟的運行體系具有區別于普通商品的獨特運行機制。奢侈品的生產制作、營銷宣傳、包裝運輸、售后服務、消費體驗等商品運動過程與生產流通環節,均較之普通商品具有更多、更高的質量要求,產品質量標準往往明顯優于行業或國家的相關質量標準,尤其在原料、工藝、技術和個等資源整合中,一般具有行業的珍稀性、獨創性、領先性等特點。再者,奢侈品經濟具有相對獨立的產業經濟系統屬性。奢侈品的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等經濟關系的調整與運行,可以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經濟產業部門體系,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調整與運行的經濟規律和產業要求。

      奢侈品經濟是集奢侈產品的生產制作、加工流轉、營銷宣傳、消費文化等于一體的系統產業運行集成,作為現代商品經濟系統中相對獨立的產業經濟部門,其特有的生產與消費的周期性形成了獨立的產業循環運行機制。同時它所帶來的促進產業發展水平、創新商品制造工藝、創造社會財富和提供就業崗位、滿足個需求、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等方面的效用,也是引導和推動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理論上而言,任何一個行業或品類的商品與服務,都有可能產生各自領域的奢侈商品。

      在奢侈產品(含奢侈性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過程中,無論是從原料選擇還是制作工藝上,以及在同類產品生產所需各類資源的優化整合上,往往都代表著相應行業內的最高水平,同時在產品研發與創新投入上也要遠高于同行業水平,奢侈品生產中產品品質與工藝技術的更新更迭,使得一些適用的高新技術會梯度轉移推廣至其它同類產品的生產制造中,這必然有助于推動同類產品行業發展水平的改良升級。在奢侈產品的流通過程中,其在包裝、存儲、運輸、營銷等各流通環節上,較其它同類產品具有更高的品質和工藝要求,這些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品質要求,無疑有助于促進奢侈品產業在社會經濟協作關系基礎上的專業化、精細化的分工發展,并形成系統的經濟運行機制。

      在奢侈產品的消費過程中,奢侈產品的擁有和消費不同于其它普通的商品或服務,它能夠更多地帶動其它相關專業性強的社會服務和產品消費的需求,如奢侈服飾消費帶來的服裝保養、專業洗滌、品質維護等方面的服務需求;奢侈豪宅消費帶來家政和生活服務方面的服務需求……,這些產生于奢侈品消費過程的衍生性社會服務需求,將會延伸奢侈品經濟的產業鏈條和范圍。

      參考文獻:

      1.[德]維爾納•桑巴特,王燕平,侯小河譯.奢侈與資本主義[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德]沃爾岡•拉茨勒,劉風譯.奢侈帶來富足[M].中信出版社,2003

      3.[美]克里斯托弗•貝里,江紅譯.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陳雪頻.奢侈品概念正在外延[N].第一財經日報,2004-12-13

      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第3篇

      總的來說,當前基于產品自身進化思想的研究大多還都停留在理論探索階段,相應的計算機輔助創新(ComputerAidedInnovation,CAI)軟件也十分匱乏,更加限制了設計理論的應用與發展。因此,本文在Jacob、Ma.GL等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引入系統功能分析的方法,并綜合考慮功能、結構兩方面因素的作用,提出了一種從多個角度進行激勵分析的功能需求內生式產品創新設計方法。并在課題組開發的原型系統中實現了該功能模塊,體系化、導向性地輔助設計者較好地進行產品概念設計。

      內生功能驅動產品創新設計模式

      1功能驅動產品創新機理

      產品是基于一定物理及幾何結構,在相應技術條件支撐下,實現所需功能集合的有機體。其與生俱來就是市場信息的折射,且任何產品都在按照一定規律不斷的發展和進化。類似于“適者生存”的過程,在市場因素的作用下,產品也在不斷的優勝劣汰。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市場特性就逐漸被“映射”或“編碼”到存活產品中,內化為產品功能或結構的一部分。正是這些蘊含于產品自身的進化特性信息為需求信息提供了一個較為高效、可靠的獲取渠道。發現這些特性并使之向更優的方向轉變,就可以帶動產品進化,感知并滿足新的市場需求。

      基于這一思想,本文從功能演化角度構建了一種基于內生功能驅動的產品創新設計模式。主要通過功能演化的形式拉動結構、市場等特性進化,進而實現產品全面進化,如圖1所示(功能、結構、市場等特性的進化,均是技術系統進步的反映)。其創新機理在于暫時擺脫現有技術和市場對產品設計的束縛,從產品自身出發,運用一定的功能激勵策略對其進行功能改進操作,以激勵產生更多新功能需求信息,實現功能進化;并針對這些功能需求進行概念求解,帶動產品結構也向更適于功能實現的方向演進,進而開拓出新的市場應用空間,實現產品全面進化。

      2功能激勵分析策略

      產品作為一個有機體,與生物體相類似,也是由功能及承載功能的結構載體組成的系統。借鑒系統功能分析的方法,結合已有產品對其加以功能結構分解,并根據其功能-組件間的鏈式關系及組件間的隸屬關系進行系統功能建模,構建相應的基礎功能模型——功能-組件鏈圖,如圖2所示。功能是產品存在的目的,功能的實現除了與產品自身結構有關外,還與超系統內其它關聯組件相關。為了較好地實現對產品自身蘊含的進化特性信息的挖掘,本文提出的方法正是在系統功能建模基礎上,從超系統和技術系統兩個方面對已有產品進行較為全面的功能激勵分析。進行技術系統分析,是為了實現其自身功能結構特性優化,增進其理想化水平。而引入超系統分析,其目的在于實現技術系統特性向超系統特性進化,進而實現超系統進化反向促進技術系統進化的作用。技術系統分析是功能激勵的主要內容,超系統分析是其有益補充。

      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從功能演化角度,綜合考慮功能、結構二因素的設計模式。因此,技術系統分析包含單組件操作、多組件操作兩個方面,超系統分析則采取賦予新的功能關聯關系的激勵模式。對于單組件而言,功能激勵主要是針對其承載功能加以改變操作;對于多組件,則從功能組合角度對其加以激勵操作?;谝陨峡紤],本文提出從多個角度進行功能激勵的分析策略,如圖3所示。

      基于功能需求內生的產品概念設計

      1超系統組件功能關聯

      一般情況下,每一個超系統功能都是為了輔助產品技術系統內某個/某些功能的順利實現,即一個超系統功能肯定與系統內某個/某些功能存在相關關系,但通常并不是與所有功能都存在相關關系(關系十分薄弱/暫未發現其相關性)。且超系統功能間通常也存在很多不相關的情況。因此,這就給產品系統提供了不小的創新思考空間。超系統組件功能關聯分析正是基于對這一創新空間信息進行系統挖掘的創新策略。它通過選擇某個超系統功能,在與其不相關的某個系統功能(超系統功能、系統內功能)間建立起良性關系,使其變為相關。如此,便能創造出新的產品功能需求,進而產生新的產品創意。

      這種相關分析主要通過以產品超系統功能為行,所有系統功能為列,而構建的系統功能相關性分析矩陣加以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1”表示功能間存在相關關系,“0”則代表不存在,“X”表示兩個功能相同(在此不予討論)。針對筆記本電腦功能創新實例,通過在“敲擊鍵盤”與“存儲電能”間建立起關聯(由0變為1),便激發出在使用者敲擊鍵盤的同時可以產生電能,并有效地將其儲存利用的新型節能筆記本電腦的創意。

      2系統內單組件功能改變

      系統內單組件功能改變分析主要針對技術系統內某一功能組件及其所承載的功能加以改變性操作,以激勵設計者產生新的想法。

      (1)功能擴展

      功能擴展主要針對系統內某一功能組件,通過賦予其新的功能,從而帶動其結構也發生相應的改變,進而形成能適應未來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如圖4a所示。擴展的功能主要通過超系統組件功能關聯分析得到,也包括由新的超系統組件引入而衍生得到的新需求功能。如在輪椅創新設計中,通過在超系統中引入臺階,以產生攀爬臺階的新功能需求,進而激勵產生帶越障功能的行星輪式車輪的創新方案。

      (2)功能裁剪

      功能裁剪主要是基于產品簡化及專用化的思想,通過裁剪掉鏈內的冗余功能或對特定應用環境可有可無的功能,甚至一些看上去不可或缺的功能,進而帶動鏈內其它關聯功能改變,以實現產品功能、結構、工藝等方面的簡化,得到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創意,屬于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Innovation)范疇,如圖4b所示。如可通過去除電視機的顯示圖像功能,以降低其生產及使用成本,使盲人得到相對物美價廉的新產品。

      (3)功能分割

      功能分割主要是對系統內某組件所承載的功能進行分割,以形成新的結構及新市場的產品創新模式,包括功能作用分割、功能量值分割兩種形式。功能作用分割是將組件上承載的多個功能進行分割,進而形成多個新功能單元,以促使功能組件向更趨于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改進,如圖4c所示;功能量值分割主要將組件上承載的功能從量值上加以分割,以形成多個量值相同或不同的新功能單元,以促使功能組件向精準化、微控化等方向演進,如圖4d所示。如在顯示器演進道路上,通過對顯示內容加以分割,激勵產生了多顯示器協同顯示的超大顯示屏。

      (4)功能替代

      功能替代主要建立在技術進步或技術優化基礎上,在不影響產品主要功能實現前提下,通過將某組件所承載的功能利用更優的功能,或將發出某功能的組件用更優的組件加以替換操作,以帶動鏈內其它相關功能組件改變,進而實現產品整體性能優化的目的,如圖4e所示。例如,將精密機械移動替換成磁致伸縮移動的,高精密度顯微鏡玻片載物臺移動裝置創新設計方案。

      3系統內多組件功能組合

      系統內多組件功能組合分析主要是針對技術系統內多個組件間所承載的功能加以組合優化,以激勵設計者產生創新想法,進而推動產品功能-結構改進向理想化方向逼近而引入的創新策略。

      (1)功能合并

      功能合并主要建立在對相同或不同功能鏈中具有相近或相關功能的不同組件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其進行功能并處理操作,以實現功能、組件的高效利用,去除多余功能結構,實現產品功能結構優化的目的,演進過程如圖5a所示。通過這一處理,可使產品功能結構得到優化,經濟性、易操作性增強,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如在冰箱制冰機創新設計中,將儲冰裝置內為定向輸送冰塊而進行的螺旋攪動操作,與為防止冰塊粘結而加入的反向攪動操作合并,便形成了定時雙向螺旋攪動裝置的設計方案。

      (2)功能整合

      功能整合主要基于合理化配置的思想,對多組件間承載的多個功能進行優化整合處理,進而帶動結構上的優化整合,以增強其系統性、經濟性、適用性等綜合性能,形成新的競爭優勢,這一過程如圖5b所示。例如,在輪椅創新設計中,通過對各組件間所承載的功能進行整合處理,最終得到利用汽缸結構實現自動調節升降高度及靠背角度調節功能,利用行星輪結構實現越障、行進功能,利用套扣結構實現可變形(變身為擔架)功能等集多種實用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多功能輪椅的改進方案。

      (3)功能捆綁

      功能捆綁主要是對功能-組件鏈圖中功能作用密集的組件加以分析,將作用于該組件的功能,以及鏈內其它相關功能進行打包組合;然后,采取反問“引入該功能目的”的思考形式,探求這些功能的本質(設計需求);最后,對這些設計目的加以組合優化處理,并進行相應的功能性再設計,激勵產生新的功能配置方案,實現功能集成進化,如圖5c所示。這一過程通常會伴隨新功能的產生,可有效帶動產品結構產生較為全面的進化,進而得到更具市場競爭優勢的創新產品。例如,將冰箱制冰機儲冰裝置的儲冰功能與制冰裝置的儲水功能,以及輸冰裝置的定向輸送功能加以捆綁,激勵得到傳輸帶式制冰機的創新方案。

      4功能需求內生式產品概念設計過程

      本文提出的方法應用的關鍵在于合理利用上述激勵策略進行功能激勵分析。將這種方法與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模式相結合,構建的產品概念設計過程模型如圖6所示。這一過程主要包含系統功能建模、功能激勵分析、概念方案生成、方案優化評價四大分析模塊。具體操作步驟描述如下:

      步驟1產品組件、功能錄入。結合已有產品對其進行功能結構分解,提取并錄入產品功能組件及其所承載的功能。

      步驟2功能-組件鏈圖構建。針對步驟1的錄入結果,構建相應的產品功能-組件鏈圖,并適時對錄入的功能、組件加以調整。

      步驟3多角度激勵分析。結合功能-組件鏈圖及在此基礎上生成的功能相關矩陣,從三大分析角度出發,利用對應的分析策略進行遍歷式分析,以得到多個功能改進方向,形成相應的功能需求信息集。

      步驟4概念方案求解。針對上一步分析得到的功能需求信息利用FBS方法進行知識資源檢索,以映射得到相應的原理解。

      步驟5領域具體化分析。結合得到的原理解及已有產品進行具體化分析,使之轉化為相應的產品創新方案。這一步是結合獲取的知識資源進行創造性思維的階段,是新知識生成的過程。

      步驟6方案優化評價。此步操作主要通過對生成的方案做進一步探討,借鑒功能跟隨形式(FunctionFollowForms)原理發現新產品的潛在應用市場,并結合已有信息及設計經驗對方案加以優化評價,進而得到創新性、實用性及可實現性相對較好的產品創新方案。

      5功能模塊實現

      產品創新是市場需求與技術實現對立統一的過程,是創新主體與現代設計技術有機協同的設計過程,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獲取及創造新知識為核心的知識物化過程。本文基于提出的多角度功能激勵的設計思想,融合認知科學、信息技術及創新設計理論,實現了該功能模塊。其體系架構如圖7所示,包含交互層、推理層、資源層。

      (1)交互層是實現人機交互的重要單元,主要給用戶提供一個友好的交互界面,提供信息輸入、輸出接口,并對整個設計過程加以可視化。其中,也包含管理員對系統及知識庫進行的日常維護操作。

      (2)推理層主要根據設計過程中用戶輸入的設計信息,為其提供所需的設計原理及過程推理方法支持。該層除了系統功能建模、功能激勵分析等人機交互式信息操作單元外,還包括信息轉換、映射求解、評價計算等多個采用推理機形式,通過調用相應的知識資源,以實現創新信息映射轉換的智能操作單元。信息轉換單元主要采用自然語義與基于規則推理的形式,對功能激勵結果加以標準化轉換;映射求解單元利用FBS方法,對生成的標準化信息進行概念求解;評價計算單元則是根據輸入的評價信息,利用一定的評價規則對方案加以量化比較,以篩選得到相對較優的設計方案。

      (3)資源層主要為概念設計過程提供知識支持,包括本體庫、效應庫、評價庫等多個知識單元。

      系統內的效應庫、專利庫等知識庫主要采用功能基的形式加以組織,并提供基于自然語義的Internet3應用實例冰箱通常都在冷凍室內裝一制冰裝置,其制冰的工作原理與大型制冰機一樣。制冰裝置的上面部分放置有普通的柵格式盒子。往盒子里倒上水,冷凍一定時間后,再由一個特制的帶有蝸桿減速器的電機把盒子翻轉。當盒子幾乎朝下時,盒子的另外一邊就頂到了專門的凸出部位上。盒子傾斜后,冰塊就能實現與內壁相分離,往下脫落,并掉到收集器中。這一加工過程一直會持續到收集器裝滿冰塊為止,如圖8所示。但這種制冰裝置也存在很多問題,如占用空間較大,工作震動、噪聲大等問題,迫切需要對其加以改進。運用本文提出的方法進行創新分析,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通過選擇已有的制冰裝置作為基礎產品,對其進行功能結構分解,錄入電機1、連桿、制冷裝置、驅動減速器1、轉動冰盒等產品組件及功能信息。

      步驟2結合已有產品,并針對錄入結果對制冰機進行系統建模,構建相應的產品功能-組件鏈圖(如圖9)。

      步驟3根據超系統功能與所有功能間的關系,建立起相應的制冰機功能相關矩陣,如表2所示。并針對矩陣進行超系統組件功能關聯分析,如通過在“提供水”與“轉動冰層推桿”之間建立起關聯,提出在“轉動冰層推桿”時,根據其受到的阻力大小,實時控制是否“提供水”的創意;在“提供水”與“儲存2冰塊”間建立關聯,提出只有當開始“儲存2冰塊”操作時,機器才“提供水”的新需求。針對鏈圖,從系統內單組件功能改變、系統內多組件功能組合兩個角度進行激勵分析。如圖10所示,經功能裁剪分析,提出去除攪拌器“攪拌2冰塊”操作的創意,以減小裝置的控制復雜程度;經功能合并分析,并根據經其它激勵操作得到的設計過程信息,提出將驅動撥冰裝置葉輪轉動的“轉動連桿”功能與驅動傳輸帶轉動的“轉動轉軸”功能加以合并的新需求,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結構簡化;經功能捆綁分析,將冰盒的“儲存水”功能、儲冰器的“儲存冰塊”功能和攪拌器“輸送冰塊”等多個功能加以捆綁,激勵產生要設計一個既能“儲存水及冰塊”,又能“按需定向輸送冰塊”的集成化裝置的想法。

      步驟4通過以上遍歷式創新分析,生成“輸送冰塊”、“轉動轉軸”等多個功能需求。對其進行相應的知識檢索,得到“一種提高冰淇淋抗融性的乳化劑以及用其制備的冰淇淋”、“超薄潛水數顯磁力攪拌器”、“物料輸送螺旋機構”等知識。

      步驟5結合已有產品,對步驟4得到的原理解進行具體化思考,進而產生“在儲冰盒內增加可溶且可食用的抗融泡沫添加劑”、“用磁力攪拌器代替機械攪拌”、“采用多柵格式制冰、儲冰裝置,且伴隨傳送帶輸送,出冰口處受扭曲力和重力作用而自動脫落”等多個概念方案,如圖11所示。

      步驟6結合已有設計經驗及企業實際情況,對以上分析得到的多個概念方案進行初步評價篩選,并進行合理的市場定位,去除可實現性低、經濟性差、創新性不高的噪聲方案。然后,再對剩余的創新想法做進一步組合優化分析,以得到最終制冰機改進方案。即采用一種柵格式的傳輸帶式結構,將其直接放在冷凍室的頂部沿著圓周運動,并采用一個帶葉輪的旋轉裝置,以頂出柵格內的冰塊,供用戶食用;且儲水罐的“提供水”功能也與傳輸帶的運行建立起相應的控制關系,使滴水速度與柵格制冰、儲冰速度保持同步。改進后的制冰機系統工作過程如圖12所示。其去除了原有的冷藏室,縮減了工作空間,部分消除了收集、儲存冰塊所帶來的各種不便,并通過合理調節傳輸帶的運行速度,可實現按用戶需求持續提供冰塊等優勢。

      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第4篇

      關 鍵 詞:昆曲 旅游紀念品 產品開發

      一、昆曲的地位及發展現狀

      1.1昆曲概況

      昆曲亦稱為昆劇,是我國最為古老的戲種之一,被稱為藝術百花園的蘭花?!傲汲矫谰叭鷫簦弊湘碳t六百年”,其細膩悠長的唱腔、精致瑰麗的文辭、雅麗寫意的表演,無不滲透出中華名族優秀的文化精粹,并在中國的戲劇領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昆曲與時代的脫節,漸漸走入曲高和寡的境地。

      1.2昆曲的傳承與保護日益受到關注

      隨著2004年我國正式加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政府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2005〕16號)、2011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一系列舉措來切實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作為首批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項目——昆曲也日益得到重視。如在昆曲的發源地蘇州實施著“走出去”和“扎下去”的戰略部署,一方面向廣度上發展,讓昆曲走出國門,使世界人民領略昆曲的藝術之美;另一方面向深度發展,讓昆曲空降落地,扎根人心。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昆曲已經慢慢開始復蘇,漸漸走向民眾,并受到以大學生為主體的年輕一代的追捧。

      二、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展空間巨大

      20世紀新媒介迭起,一方面擠占著戲曲的生存空間,一方面延伸了戲曲的生存空間,戲曲藝術的實現和傳播享有完全嶄新的媒介[1]。以昆曲為主題的旅游紀念品正是一種全新的物質載體,通過人們的收藏或饋贈來傳播和延續昆曲的藝術美韻。一方面,旅游者在欣賞的過程中體驗了昆曲的藝術特色,領略了帶有歷史氣息的情境,雖能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陶冶,但這種內心的感受卻轉瞬即逝。因此在旅游者意猶未盡之時,通過購買昆曲的旅游紀念品能緩和其內心的失落感,延續體驗昆曲的過程。另一方面,在旅游過程中的購物環節特別是購買旅游紀念品的支出屬于隱性支出,彈性及可塑性巨大,是最具發展潛力的一個環節。發展昆曲旅游紀念品能直接提升昆曲產業的附加值,為昆曲的傳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但就目前市場上所銷售的昆曲旅游紀念品,多以昆曲視聽光盤、昆曲經典介紹書籍、明信片、昆曲臉譜等傳統的旅游紀念品,品種相對單一,占總體收入的比重微乎其微。而一個成熟旅游地的突出標志之一就是旅游商品富有地方特色,品種繁多,市場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地方壟斷經營[2]。

      可見,對于昆曲旅游紀念品而言,前景是非常廣闊,機遇和挑戰并存。

      三、昆曲旅游紀念品未得到有效開發的原因分析

      3.1觀念上,昆曲旅游紀念品未得到充分關注

      對于昆曲的傳承與保護正從舞臺演出、旅游體驗、影視媒體、演講傳習等各方面如火如荼的進行系統性的推廣,而作為昆曲傳播重要物質媒介之一的旅游紀念品卻并未得到充分的關注。主要是由于觀念上片面的認為旅游紀念品是獨立的部分,其發展的好壞與昆曲的傳承與保護并沒有直接的聯系,因此未得到合理的開發。

      3.2流程上,昆曲旅游紀念品開發規范性差

      由于歷史原因,旅游紀念品的設計生產都是在原有手工制作的工藝美術行業發展起來的,很多企業都還停留在作坊式的生產模式上,而較少的融入現代工業生產技術及現代工業設計理念,整個設計流程也不完整,并未將設計與生產進行有效而規范的管理,因此導致昆曲的旅游紀念品設計簡單而吸引度低。

      3.3定位上,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未合理細分

      旅游者由于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的審美要求,使其對于旅游紀念品的需要也是各異的。與此同時,昆曲旅游紀念品的設計和生產者并未對消費市場進行合理的細分,往往只是通過自己的主觀判斷來規劃產品的形式和內容,從而忽視不同消費者的不同消費需要,最終出現了消費者想買卻挑不到自己稱心滿意的昆曲旅游紀念品的窘境。

      3.4設計上,昆曲旅游紀念品創新程度低

      市面上現有的昆曲旅游紀念品雖選取昆曲為題材,但設計載體與其他地區的產品雷同度高,形式單一沒有新意。而且很多產品多是將昆曲元素進行生搬硬套,而忽視了對昆曲文化做多角度的思考與研究,導致設計內涵缺失,無法從內心打動新消費者。

      3.5功能上,昆曲旅游紀念品實用性弱

      縱覽現今的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映入眼簾的更多是如畫作、擺件等注重裝飾功能的商品,但對于消費者而言,除了希望能體現當地特色并具有一定裝飾作用之外,更希望其具有一定的實用功能,從其成為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在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回憶旅游中的點滴記憶。

      四、昆曲旅游紀念品發展的可行性措施

      4.1從品牌戰略角度對昆曲旅游紀念品進行整體策劃

      我國的昆曲藝術凝聚著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民族審美心態的重要體現。因此,對于昆曲的傳承與保護必須從品牌塑造的戰略層面進行重新規劃和布局。

      可以從“大旅游”的全局角度出發,將欣賞昆曲的過程發展成集旅游、娛樂、購物、體驗等多方一體的休閑活動。因此需要大力發展昆曲旅游紀念品,從而激發旅游者的隱形消費能力,為昆曲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一定的資金。與此同時,為避免旅游紀念品品種匱乏、雷同度高、更新速度慢等弊端,可以將旅游紀念品與當地的文化特色、風景名勝、人文特色等結合起來,進行統一的設計、管理、市場推廣,定期推出新品,激起旅游者購買的興趣并積極選購。

      4.2從設計流程入手對昆曲旅游紀念品進行系統開發

      我國的旅游紀念品由于創新度不高、多地雷同、多年不變等現象存在,致使現有的旅游紀念品根本無法滿足消費者求新求異的心理需求。因此對于昆曲旅游紀念的開發,應引入工業設計的設計理念、操作流程、創新方法、效能管理等,對昆曲文化進行設計定位、造型選取、功能再生、宣傳推廣、銷售環節等各個環節的重新審視和設計,最終尋找出一條創造既具傳統藝術的精髓又具現代設計意義的新路,這樣才能使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重現輝煌。

      4.3從消費需求出發對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進行細化

      1999年我國入境游客人均消費調查表統計,消費者特點如下:25~44歲的人均消費能力最強;公務員、企事業管理人員人均消費最高,工人、離退休人員、學生的人均消費較低;學歷方面,大專及以上人員人均消費教高。[3]可見,旅游者由于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消費層次、不同的審美趨向都會產生不同的消費要求,因此想要把昆曲旅游紀念品市場這塊蛋糕做好做大做強,必須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進行合理布局,對不同的消費人群進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其心理需求,而后針對不同的人群對旅游紀念品進行系列設計,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買需要??梢詫⒗デ糜渭o念品設計成高端、中端、低端三個系列的產品,分別對應文化層次及經濟實力較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消費能力的人群、消費能力較弱的人群。從而使旅游紀念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差別性,使各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要與對應產品無縫對接,從而喚起更多的消費購買能力。

      4.4從情感體驗著手對昆曲旅游紀念品進行移情化設計

      在日常生活中,當人們想要對他人或他物有所了解并進而做出判斷時,經常會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以己度人。這種心理或認識活動在理論上被稱為“移情”(德文寫作Einfuhlung, 后來被譯為一個英文的專用名詞Empathy)[4]。與此同時,旅游紀念品多是以旅游目的地文化為原型進行設計的,昆曲旅游紀念品需要基于消費者對于昆曲文化的追隨的基礎上,從視覺審美、情感追隨、產品功能等多方面開展設計。而正是由于昆曲旅游紀念品對于昆曲欣賞者的心理補償作用,使得昆曲旅游紀念品必須帶有情感的烙印,而設計需要傳達和表達的重點則是通過昆曲旅游紀念品的功能、形態、材質、色彩等元素將情感內化,并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轉移給消費者,最終引起情感共振。如圖一所示,可以借鑒2012老鳳祥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一等獎滬語密碼鎖,就是提取諸如“阿拉曉得”、“撒寧來塞”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語言作為設計元素,通過旋轉能產生無數種排列組合,從而設置自己的獨特密碼,整個設計親民而有幽默感,通過使用實現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具有一定的市場潛力。

      4.5從日常生活著眼對昆曲旅游紀念品進行實用性開發

      蘇州的檀香扇、杭州的綢傘都曾是深受旅游者喜愛的傳統旅游紀念品,而究其原因,主要是其即具當地特色又有使用價值,當然,由于時代的變化致使其使用功能的弱化,逐漸退出旅游品市場,但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旅游者對于兼具實用功能和當地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的鐘愛。因此對于昆曲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可以首先通過對昆曲藝術的分析、提煉、重組、創新等環節,提取出符號性特征,運用產品設計創新的理念與方法,將其與現代實用性產品相結合,從而增加旅游紀念品的賣點。如圖二所示以倫敦地鐵為設計元素,將其與杯子、襪子、手表等實用生活用品進行合理的嫁接,產生了一系列既好看又好玩,還好用的實用型旅游紀念品。因此可以將昆曲文化元素與U盤、玩具、啟瓶器等實用物品結合,設計出造型簡單、攜帶便捷、價格適中的現代產品,將欣賞與實用、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從而推動昆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五、結語

      對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昆曲旅游紀念品,需要從品牌戰略、消費需求、創意創新、日常實用等角度出發,尋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設計之路,設計出既具傳統藝術精髓又有現代設計感覺的產品,為消費者所青睞,這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行的。

      項目來源:江蘇省教育廳201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3SJB760042)

      參考文獻

      [1] 吳平平.新世紀昆曲傳播新趨勢[J].藝術百家,2005:86(6):40-43

      [2] 趙直. 喀什旅游紀念品開發研究.新疆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紀念品設計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游客體驗;文化主題公園;ASEB分析

      本論文院級項目編號:WZYY201132;渭南市科技局項目編號:2011JH-23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伴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體驗經濟逐漸蔓延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自從體驗經濟被引入旅游業,游客體驗逐漸成為旅游發展研究中的重大課題,而有關文化主題公園游客體驗研究更加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研究課題。

      經筆者檢索,中國(CNKI)學術文獻總庫中關于游客體驗的文章有376條,關于主題公園游客體驗的文章有3條,而關于文化主題公園游客體驗的文章僅有1條,足見雖然游客體驗在中國旅游業的研究中已形成一股熱潮,但關于文化主題公園游客體驗方面的研究依然寥寥無幾。

      一、研究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種企業戰略分析方法,通過對企業的內外部要素(S、W是內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進行分析,找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研究過程未將消費者納入研究體系。ASEB分析法是在分析過程中將傳統的SWOT分析法與需求層次分析法中的不同要素一一對應起來,使得ASEB分析法形成一個矩陣(表1),矩陣的橫軸為ASEB的四個層級,縱軸是AWOT的四個方面。在這個矩陣中,我們可以按順序從SA(對活動的優勢評估)到TB(對利益的威脅評估)隊列交叉的16個單元逐次進行研究和分析。ASEB分析有利于在體驗型產品開發中對消費者或市場為導向的產品進行開發與升級。

      2011年“十一”長假期間,筆者多次深入大唐芙蓉園景區現場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分為深度訪談和調查問卷兩部分進行,深度訪談以景區工作人員為主,主要了解景區的經營現狀、門票收入、活動類型等,調查問卷主要針對景區旅游者進行,總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256份,其中有效問卷249份。

      二、大唐芙蓉園基本情況介紹

      大唐芙蓉園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區,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建成,于2005年4月11日(農歷三月初三)正式對外開放,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全園景觀分為十二個文化主題區域,從帝王、詩歌、民間、飲食、女性、茶文化、宗教、科技、外交、科舉、歌舞、大門特色等方面全方位再現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

      本文在分析基礎上提出大唐芙蓉園在游客體驗方面的不足,進而提出游客體驗提升策略。

      三、研究結論

      本應該對十六個矩陣依次進行分析,但考慮到文章容量的限制,僅將研究結果列表如表2所示。(表2)

      通過前面的分析,筆者發現大唐芙蓉園在游客體驗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景區產品開發層次較低。隨著游客需求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游客在景區產品設計方面強調親身體驗和游戲娛樂為主要內容。但大唐芙蓉園作為文化主題公園,景區產品在開發層次方面多停留在陳列式和表演式,如在歌舞文化區欣賞的《夢回大唐》歌舞表演,水秀表演區欣賞的水秀表演。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對大部分的景區表演型活動表現出積極性不高,參與性景區產品比較少,未能滿足游客需求,形成游客對產品的重復性消費。

      (二)景區解說系統不夠完善。作為文化主題公園,文化內涵厚重,游客對景區文化內涵不易領會,良好的景區解說系統在此類景區中顯得尤為重要。向導式解說和自導式解說服務的有機集合,對游客體驗有積極推動作用。

      大唐芙蓉園內雖配備有相應的解說系統,但以向導式解說為主,且不易為大多數游客所領會。由此導致部分游客參觀完景區后表現出印象不深、“走馬觀花”的感覺,且景區很難在游客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與周邊景區文化主題的沖突。大唐芙蓉園位于西安城南的曲江開發區,周邊唐文化主題景區比較多,尤其是大雁塔在知名度方面明顯高于大唐芙蓉園,因此在文化主題活動設計和開發方面有一定的難度。

      大唐芙蓉園和大雁塔同為唐文化主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促進,但主題過于相似,容易造成景區在游客體驗活動設計、旅游紀念品開發、景區歷史介紹等方面的難度。

      四、游客體驗缺陷分析

      (一)游客體驗理念淡薄。如今全國旅游主題公園80%已倒閉,給中國旅游業已造成3,000多億元的損失。足以說明體驗經濟已經到來,但中國主題公園設計理念大多停留在傳統陳列式、表演式階段,未能與旅游者多樣化、個性化要求相吻合。

      景區活動設計未能體現游客體驗理念。景區不僅在12個文化主題區域內設計有豐富多彩的景區活動,而且針對特殊節慶亦開展類型多樣的主題活動,但活動本身層次比較低,以陳列式和表演式為主,雖個別項目設計注重游客參與,但活動與其他景區活動雷同性比較大,特別是飲食文化區域的民間小吃與回民街的大同小異,體驗不出景區本身的特色,對旅游者未形成吸引力。

      活動設計應以動態的參與性活動為主,內容可從帝王、女性、科舉、大門等文化主題入手,通過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調動游客,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主動參與,加深游客對景區的印象。

      (二)文化內涵發掘不夠。文化主題公園內涵不易被旅游者接受,且參觀本身比較枯燥,自然與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難以完美結合,導致游客對景區的滿意度不高,內涵理解不夠深刻。大唐芙蓉園以大唐文化作為景區主題,但文化內涵發掘不夠,在旅游紀念品、景區硬件設施、服務人員方面主題色彩不夠濃厚。

      旅游紀念品雷同現象嚴重。在景區開發設計過程中,往往會忽略旅游紀念品的作用。個性化、獨具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不僅可以提高景區的經濟效益,而且對景區的宣傳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更能加深游客對景區的體驗,延長游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

      景區硬件設施、景區交通和服務人員著裝未能與文化主題完全吻合。良好的唐文化主題氛圍,要求在硬件設施的外觀和標志方面,景區交通方式的選擇,服務人員的著裝均要對景區文化進行良好詮釋。

      游客體驗類型包括娛樂體驗、教育體驗、超脫現實體驗、審美體驗和移情體驗五種類型。在娛樂體驗的基礎上,文化性主題公園設計應以文化為主線,結合參觀、娛樂、教育、審美、體驗為一體的景區。

      五、游客體驗提升的思路研究

      針對大唐芙蓉園游客體驗的ASEB分析中得出的研究結論和缺陷分析,結合文化主題公園自身的特殊性,提出文化主題公園提升游客體驗的三個觀點。

      (一)開發體驗式旅游產品。鑒于文化主題公園旅游活動項目中形式單一、類型不夠豐富,因此在旅游產品設計方面提倡參與性活動項目的設計,提升游客積極參與景區活動,更好地領略景區文化內涵。

      體驗式旅游產品設計要求旅游景區以歷史文化為主導,以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地域性為特色設計體驗旅游產品,將旅游者的被動參觀變為主動參與。在這方面,香港迪斯尼主題公園提供很好的借鑒經驗。

      針對大唐芙蓉園本身,在文化主題區域中設計展示主題內涵的活動,茶文化主題區可以向游客展示唐代茶藝表演,教游客辨別茶葉類型,游客品茶、喝茶等活動;詩歌文化主題區提倡游客參與詩歌鑒賞比賽,書法愛好者可以進行書法比賽,鼓勵兒童參加詩歌朗誦比賽;宗教文化主題區可以結合3D影視,向游客播放玄奘取經故事、玄奘說法、大唐宗教盛況,高科技的應用讓游客仿佛回到大唐時代,能夠和歷史進行近距離接觸。女性文化主題區在展示唐代女性生活場景的基礎上,邀請游客參與仿唐女性化妝、發髻、服裝、打馬球表演場景。飲食文化主題區域改變景區內傳統的民間小吃品嘗,強調食品名稱、外觀、種類均能體現大唐帝王飲食特色。多類型的游客參與活動的設計,不僅可以提高游客體驗,更能延長游客在景區的停留時間。

      (二)完善景區解說系統。景區內解說是強化和加深游客在景區體驗的重要手段。傳統的景區解說系統包括自導式解說和向導式解說兩類,對于文化內涵厚重的文化主題公園,應做好兩種解說系統的有機結合。

      在配備完善的自導式解說服務的基礎上,即傳統的介紹牌、警示牌、引導牌、公共信息等,仍配備服務專業、業務能力強、個人修養良好的景區講解人員,對景區的建造背景、建筑、展品等進行詳細講解,滿足游客對景區文化理解的需要,提高游客在景區的文化體驗。

      為滿足景區文化內涵建設需要,自導式解說系統在外觀設計和用語方面要求符合景區文化主題,而向導式解說要求景區配備專業的景區講解人員,并對其進行專門訓練,要求對景區十二個文化主題區域和相關展品能進行全面系統講解,并能針對不同類型游客提供個性化講解服務。

      (三)重視旅游紀念品的宣傳效益。中國目前景區旅游紀念品存在類型單一、購物“陷阱”多、缺乏特色等問題,旅游紀念品對景區而言是一種無聲的廣告,而富有個性化、獨具景區特色的旅游紀念品開發對游客體驗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首先,營造誠信購物環境,讓游客在景區內能夠放心購物;其次,在旅游紀念品設計方面,要求紀念品符合大唐文化主題,并與回民街、大雁塔廣場形成鮮明對比,獨具特色,在景區內部設立紀念品加工作坊,游客不僅可以參觀紀念品加工過程,還可以在加工作坊師傅指導下親手制作紀念品;第三,每逢景區重大活動,參與景區活動的游客可以獲得景區紀念品作為獎品,提高游客對景區的滿意度和體驗感。

      (四)營造濃厚的大唐文化氛圍。文化主題公園在設計過程中要求全程凸顯濃厚的文化色彩,從服務人員的著裝、景區硬件設備、景區參觀路線的設計等方面全面營造游客完整的唐文化體驗旅程。

      清明上河園在景區服務人員管理方面,服務人員的著裝與景區主題相吻合。香格里拉內碧塔海景區道路和垃圾箱設計與周圍環境的完美結合為大唐芙蓉園的硬件設備設計提供很好的參考經驗。要求景區服務人員著唐裝,景區硬件設備回歸唐代風格,由于景區面積較大,對景區線路進行合理規劃的基礎上,要求景區內每條參觀線路均有一定的主題,不僅可以緩解旅游旺季游客擁擠現象的發生,更能強化游客參觀的體驗感。

      主要參考文獻:

      [1]周長春,苗學玲,戴光全.國際旅游規劃案例分析[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相關期刊更多

      中國紀念館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

      北京黨史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

      史前研究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西安半坡博物館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亚洲精品在线网站| 无码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片|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A∨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中文字幕亚洲激情| 亚洲精品少妇30p|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欧洲日韩不卡|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 youjizz亚洲|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青青|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久久青青成人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亚洲日韩v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播放| 国产青草亚洲香蕉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日韩|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观看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