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環保局申請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為切實做好我市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進一步優化全市生豬屠宰行業布局,促進生豬屠宰行業健康發展,提高肉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商務廳等部門〈省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19號)和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市商務局等10部門〈市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字〔〕57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審核清理的目標、范圍、條件和標準
(一)審核清理的目標。通過審核清理,取消經整改仍不達標、不符合設置規劃或有嚴重違法行為企業的定點屠宰資格,確保所有取得生豬定點屠宰資格的企業符合法定生產經營條件,實行規范化操作,標準化生產,確保肉品質量安全。
(二)審核清理的范圍。全市現有已取得《生豬定點屠宰資格證書》的13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
(三)審核清理的條件和標準。審核清理要依據《食品安全法》、《動物防疫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等規定的條件及《豬屠宰與分割車間設計規范》(GB50317—)等國家標準,嚴格執行《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規劃》(政辦發〔〕30號)。具體條件和標準詳見附件。
二、審核清理的時間和程序要求
第一條為加強我省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防止進口廢物污染環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國家環保局等五部委聯合頒布的《廢物進口環境保護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福建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省廢物進口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規定對本轄區內進口廢物實施監督管理,并有權對管轄范圍內從事進口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
第三條省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海關、進出口商品檢驗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進口廢物及其經營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第四條禁止進口境外廢物在省內傾倒、堆放、處置。列入《國家限制進口的可用作原料的廢物目錄》(附件一)的廢物確有必要進口的,必須按本規定執行。
未列入《國家限制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物目錄》的廢物,禁止進口。
第五條廢物進口單位和廢物利用單位必須是依法成立的企業法人。廢物利用單位具有利用進口廢物的能力和相應的污染防治設施,排放污染物必須達到國家和省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本局行政審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方便申請人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和市、區人民政府推行“陽光政務”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局行政審批的實施,適用本制度。
第三條本局設立統一受理行政審批申請、統一送達行政審批決定的*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務中心環保局窗口(以下簡稱“窗口”),窗口設在*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務中心。
第四條本局確定法規處作為督辦行政審批內部流轉的行政審批工作聯絡員。
第五條本局局長對行政審批工作負總責。
各地(市)環保局、省直有關廳(局):
現將國家環保局環科*號文“關于轉發《環境保護產品認定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我省制定的《福建省環保產業市場管理暫行辦法》,認真遵照執行。并重申如下:
一、積極發展環保產業,是實現我省環境保護目標的重要技術和物質手段,各級環保部門都必須依法加強對轄區內環保產業市場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促進環境治理和環境建設。
二、認真執行國家有關發展環保產業的經濟、技術政策,有計劃、有重點地扶持環保產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和限期治理、驗收環保工程、安排環保貸款或環保補助金時,都要優先采用國家和省推薦的環保最佳實用技術,國家和省認定、認可的環保產品,選擇有相應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環境影響評價或環境工程設計等。
三、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全省統一、開放、規范有序和公平競爭的環保產業市場,反對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業保護主義,嚴厲打擊環保產業市場的“假、冒、偽、劣”產品和工程。
四、嚴格執行關于環保產品認定和環境工程設計資格審查權限。省級以下各級環保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環保產品認定(或認可),審可或認定環境工程設計資格。
在這幾天里,我親身體驗了環保的意義,并且深入地思索,共同探討大家關心最多,也是討論最多的環境與**旅游業及經濟發展的問題。
首先,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成為重中之重。
特殊的城市性質決定了**的環境保護工作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80年代初,**市就開始了大規模環境綜合整治工作。1979、1980兩年,全市共關、停、遷了27家嚴重污染的企業或車間,當年損失產值1.5億元。20年來,市委、市政府換了一屆又一屆,整治環境的“接力棒”一站站往下傳,環保招數一屆比一屆多:在漓江流域封山育林、推廣沼氣、開展生態建設,關、停、轉移一大批企業,限令企業按期達標排放,疏浚清淤、興修兩江(漓江、桃花江)四湖(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工程,煤爐改油爐……市委、市政府對環保部門的工作全力支持,使環保部門擁有實實在在的對新上項目的“第一審批權”、“一票否決權”以及對排放不達標企業的處罰權。全市大中型項目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執行率達100%;城市地面水水質達標率、飲用水水質達標率和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都達到100%;全市企業污染物總排放達標率達到98.5%;生活污水處理率達44.88%,這在全國中小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
關停搬遷大批企業后,**市工業產值下降。但是,這也給**市調整工業結構提供了契機,促使市里將無污染、低能耗、附加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工業發展重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乘勢發展,在國內外引智引資,將科研院所、重點大學的科研成果引到**高新區孵化、開發,形成產業。高新區累計實施高新技術項目592項,其中國家火炬計劃等國家級項目44項,自治區級項目118項,已形成電子與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環保五大支柱產業,帶動和促進了全市經濟的快速發展。
**自然環境質量的提高、投資環境的改善,對外資對人才都產生了吸引力,截至目前,不少著名的跨國公司已相繼在高新區落戶,100多名博士已在**找到了用武之地。
建設好之后,第二步保護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