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教案熔化和凝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設計理念】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從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過實驗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點,總結規律,及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應用。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固體熔化時的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應用視頻等多媒體手段,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態變化,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區別物質的氣態、液態和固體三種形態,能描述這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變化的規律,感知發生狀態變化的條件。
(2)了解有沒有固定的溫度是區別晶體和非晶體的一種方法。
(3)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圖象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的情感。
【重點難點】
1.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晶體與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的本質區別,進一步總結出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
2.讓學生根據實驗記錄的數據在方格紙上描繪固體熔化圖象,根據圖象敘述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和凝固的特點。
【教學儀器】
鐵架臺、酒精燈、石棉網、大燒杯、溫水、大試管、粉末萘、石蠟、溫度計、攪拌器、火柴。
【教學模式】實驗探究模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教師講述:我們在小學學習過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是物質的狀態不是一成不變的。
動畫展示:鐵礦石在高爐中熔化為鐵水,從高爐中倒出的鐵水凝固成鐵板;低溫度實驗室在低溫狀態下制得液態氧、氮和固態氧氮;不同季節、氣候下的水的狀態變化。
引導歸納: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
聯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凍室里,水就會變成冰;把冰加入飲料中,冰從它們那里吸收熱量就變成了水。點燃的生日蠟燭的火焰旁邊,固態的蠟不斷地變成液態的蠟,一部分流下來的蠟滴很快又變成了固態的蠟。路橋施工人員把固態的瀝青加熱成液態,再把液態的瀝青澆在路面上,很快又變成固態。
點明課題:科學上把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如冰變水。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如水結成冰。
動畫展示:正在噴發的火山。(讓學生用以上的結論分析火山噴發的現象)
引出問題:物質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條件?不同物質熔化和凝固的規律一樣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興趣。本課設計中用多媒體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從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猜想假設:熔化過程中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進行實驗:
(1)四個同學為一組,選出一名同學作為組長,負責本組探究性學習,教師課前要對組長進行指導,交待實驗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注意事項,確保實驗能順利進行。每一組分成兩個小組,分別探究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
(2)介紹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強調酒精燈和溫度計的用法。
(3)第1小組探究萘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68℃開始計時,實驗員每隔1分鐘報告一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記錄員把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第2小組探究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要求從50℃開始計時,實驗員每隔1分鐘報告一次溫度值和物質狀態,記錄員把數據填入記錄表,并在坐標紙上描出對應的點。
動畫展示:如何用圖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數據。
分析論證:各小組將描在坐標紙上的點連成一條曲線。根據圖象分析固體熔化時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小組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么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級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設計意圖:固體的熔化和凝固是學生常見現象之一,選擇這一內容讓學生參與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發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有利于體現“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的新課程理念。
第二部分:認識熔點和凝固點。
對比研究:分析兩種不同固體的熔化曲線。
得出結論:(1)一類固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晶體;如各種金屬、冰、海波等。另一類固體沒有確定的熔化溫度叫非晶體;如松香、瀝青、玻璃等。
(2)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確定的熔點。
(3)晶體凝固時也有確定的溫度,這個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
知識擴展:讓學生閱讀小資料“幾種晶體的熔點”,體會不同晶體熔點不同,認識熔點是晶體的一種特性。同時記住冰的熔點是0℃,鎢的熔點最高。
設計意圖: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圖象的方法來表示物理過程,教師應通過班級討論的方式,解釋清楚曲線上每一個點的含義,讓學生深刻地體驗圖象法是一種非常簡潔、有效地表示物理過程的方法,為今后使用圖象法學習物理打好基礎。
[NextPage]
第三部分:認識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歸納總結:晶體與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
逆向思維:從冰吸熱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變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讓學生根據物質熔化的規律推理出物質凝固的規律:無論晶體還是非晶體,在凝固時都要放熱;晶體凝固時放出熱量,但溫度不變,非晶體凝固時放出熱量,溫度降低。
聯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幾桶水,可以利用水結冰時放出熱,窖內溫度不致太低,保護菜不被凍壞。
前沿科技:現在人們研制出一種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圍內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時,溫度保持不變。把這種材料制成顆粒狀,摻在水泥中制成儲熱地板或墻壁,天氣熱時顆粒熔化,天氣冷時又凝固成顆粒,能調節室內的溫度。
學以致用:請同學解釋“下雪不冷化雪冷”這句俗語中包含的科學道理。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強調通過科學想像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本部分從設計上啟發學生應用逆向思維的方式學習,并緊密的聯系前沿科技,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課堂小結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3)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4)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5)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6)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基本規律:
(1)晶體熔化的條件:一是溫度到達熔點,二是繼續吸熱。
(2)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物質的熔點不同。
(3)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基本技能:
(1)酒精燈、溫度計的使用技能。
(2)組裝垂直組合實驗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
利用實驗數據繪制圖象來分析問題的方法
(四)板書設計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
2.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
1.萘在熔化的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2.松香在熔化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溫度逐漸上升。
3.認識固體熔化曲線。
三、熔點和凝固點:
1.晶體: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2.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3.非晶體:沒有一定熔化溫度的固體。
4.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
5.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不同物質的熔點不同。
四、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任何物質熔化都要吸收熱量,凝固都要放出熱量。
(五)作業設計
1.如圖所示,為某種晶體熔化過程的圖象。由圖可知,該晶體的熔點為________,熔化過程用了________min,該晶體可能是________。
2.有兩個同學研究海波和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記錄的數據如下表:
他們在實驗中觀察到,海波第5min開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畢;石蠟第2min開始變軟,第12min全部熔化完畢。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海波的溫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48
53
56
59
63
石蠟的溫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63
65
請你對以上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題:
(1)海波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蠟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0℃;2.(1)海波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2)石蠟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3.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