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結構與穩定性物理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結構和設計》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可使學生對結構的基本知識有更深的認識與鞏固,而且也為以后結構的強度、結構的設計等教學打好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探究、實驗、討論、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過程與方法:通過討論、分析等方法使學生懂得應用相關的理論知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討論等得到結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學習樂趣。滲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
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現象
四、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更易學到相關知識,必須以“影響結構穩定的主要因素”為主線,并以這條主線進行展開,使學生達到應用知識的目的。
五、教學資源:
生雞蛋和熟雞蛋、單腳撐自行車、照相機的三角架、陀螺、不倒翁、啤酒瓶、方木塊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探究];創新意識培養,老師拿一熟雞蛋,請學生讓它站起來。
方法一:當從側面讓它旋轉起來時,它就會豎直地站立起來,生雞蛋是不成的,里面的蛋清、蛋黃等液態的東西由于慣性,不隨外殼一起轉,所以這就成為鑒別生雞蛋和熟雞蛋的方法。
鏈接:這里有兩個問題使人百思不解,物體運動只能使它趨向于降低重心,而雞蛋一轉,由平放而立起重心反而提高了;另外,誰都知道陀羅定向,雞蛋在桌面上繞豎直軸轉動時,轉的方向不動而雞蛋自己翻身而起;其三,任何物體底面越平越穩定,雞蛋卻偏偏不安于現狀,偏要一尖兒著地立起來,本來是躺著時與桌面接觸面積更大的狀態更穩。
這個謎,直到本世紀八十年代初才解開。一位美國的物理系研究生,通過電腦進行復雜的運算,終于從理論上解決了。問題就出在旋轉速度和摩擦上了。雞蛋在旋轉起來時,支持點周圍也不免與支持面(桌面)產生摩擦,而這種旋轉的物體總是使運動趨向于摩擦更小的狀態。當雞蛋搖搖晃晃地立起來,終于使一個尖端著地時,就逐漸達到了支持點面積最小,穩定旋轉的狀態,水平的能量轉化成為繞對稱軸旋轉的動作。當然,由于摩擦,它的轉速又會慢慢減小。然后開始搖晃,最后,倒下來,因為這時它要趨向重心更低,更穩定的狀態。
方法二:輕輕一敲,那稍微碎了一點殼的蛋就穩穩地立在桌上,講的是腦筋急轉彎,是個邏輯問題,因為大家下意識的前提是雞蛋不能損壞,這也是創新意識,要打破傳統凝固思維。
鏈接: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回到了西班牙。在一次歡迎宴會中,忽然有人高聲說道:“我看這件事不值得這樣慶祝。哥倫布不過是坐著船往西走,再往西走,碰上了一塊大陸而已。任何一個人只要坐船一直向西行,都會有這個發現。”宴會席上頓時鴉雀無聲,面面相覷。哥倫布笑著站起來,順手抓起桌上放著的熟雞蛋,說:“請各位試試五看,誰能使熟雞蛋的小頭朝下,在桌上站住?”大家都拿起面前的熱雞蛋,試著、滾著、笑著,但誰也沒把它立起來,哥倫布微笑著,拿起熟蛋,把尖頭往桌上輕輕一敲,那稍微碎了一點殼的蛋就穩穩地立在桌上了。那人高叫道:“這不能算,他把蛋殼摔破,當然可以站住。”這時,哥倫布正色說道:“對!你和我的差別就在這里,你是不敢摔,我是敢摔。世界上的一切發現和發明,在一些人看來都是簡單不過的。然而他們總是在別人指出應該怎樣做以后才說出來。”
[引出問題]:那到底什么樣的結構是穩定的,什么樣的結構又是不穩定的?
(二)、新課內容:
結構的穩定性是指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探究]:不倒翁為什么不倒?
[分析]:研究不倒翁的結構,發現它的重心低。
結合生活現象:以前的農作物個子高,遭遇暴風驟雨容易傾覆,造成減產;現在的農作物普遍個子矮。就是利用了重心低結構穩定的原理。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重心的高低影響結構的穩定性。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穩定性越差。
[舉例]:落地電風扇或者賓館里的落地燈,它們都有一個比較大的底座。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的底座,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支撐面越大越穩定,越小越不穩定。
[探究]:學生拿一本書,讓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馬上傾倒了,顯然,其穩定性不好。
同樣的一本書,把它的下端各書頁展開一定的角度,仍舊將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實例展示]:三角架
[分析]:照相機的三角架為什么能保持平衡?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構或構件的形狀影響其穩定性。
[教師總結]:影響結構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形狀。
[案例分析]:靜止狀態的單車如何保持穩定
(1)雙腿支撐
(2)單腿支撐
[探究]:道具采用一輛自行車,調整單腳支撐位置,研究何時最易倒下,何時最平衡?
[試驗]:學生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