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林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本文作者:梅秀英作者單位: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芬蘭林業管理的啟示
1滿足林主需求
芬蘭通過TAPIO機構使得國家的各項林業政策、法律法規、科技成果等能夠很容易地落在實處,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能夠深入到林戶,給予具體而細致的指導。這樣就可以使得政策、法規不至于懸于空中,落實不到基層,也使得科學研究成果不至于束之高閣。而我國各地現有的森林資源管理部門和科技服務部門在對集體林區的森林資源管理上往往是相互獨立的,森林資源管理部門負責森林資源數據調查、森林經營方案的編制、林地林木權屬管理和利用等;科技服務部門主要是通過上級部門下達的項目指南和評審而獲得項目資金的支持,這些項目在申報立項和具體實施過程中,大多是從科技服務人員的意愿、興趣出發,未能充分利用當地的森林資源基礎數據,重復調查林地和設置實驗樣地的情況比較普遍,這樣,科技服務項目對生產單位和林農的指導作用有限。
2建立林主組織
芬蘭約有114個林業管理協會,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區域林主聯盟和林主中央聯盟。這些民間組織機構承擔私有林80%以上的資源管理中的各種建議和服務,確保了林主利益在國家、地區和當地各個層次上得到保護。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以來,廣大林農成為林地的經營主體和林業科技成果的主要實施者。我國在林農合作組織方面開展了一些實踐,主要有三種基本形式:股份合作組織、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6-7]。林農合作組織在參與生態維護、區域林業決策、山區林區扶貧和公共產品供給等多功能的管理地位將逐漸顯現[8]。但是,在數量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普遍存在發展能力普遍不強、經營規模較小、松散型合作較多、機構設置流于形式、內部運作不規范、輻射范圍較窄等問題[9]。
1我國林業資源現狀
1.1森林資源不斷壯大當前,我國森林資源正在從毀滅性的喪失開始轉變,森林面積正在逐年擴大。在國家的大力重視和相關政策的出臺下,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勢頭出現了良好的趨勢,正在從過去的“窘態”走出來,數量上正在以200萬hm2的速度逐年遞增,過去的消耗大于增長的趨勢已得到控制,森林的范圍也在逐年擴張,退耕還林的政策也在有條不紊地實施。
1.2我國竹材資源豐富南方的竹材資源豐富,竹林面積約占全世界的1/3左右,其儲量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木材的替代品。因此,在開發林業資源和林產品時要重視這一優勢。
1.3森林資源總量少在社會經濟中,隨著各個領域的不斷發展,林產品需求量很大,加上人造板工業比較落后的局面,林產品加工的總體水平不高。這就更迫切的需要具有合理的森林資源。
2改善林業資源的措施
針對我國林業資源存在短缺的問題,必須盡快改善森林資源短缺的局面,從而保證我國的森林資源和林業產業的良好發展。
1林業資源現狀
我國的林業產量出口數額已經位居世界首位,林業產品的年產量達到7000多萬噸,林業產業已經成為支撐我國林區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生態環境日漸惡劣的威脅,所以要加強造林舉措,提高林業造林的技術手段,讓林業資源更長久健康地發展。
1.1林業資源的評價中國雖說地大物博,但林業資源相對匱乏,特點體現在分布不均、林業質量過低、結構不合理、管理水平不高、林木的生長量過低等方面。林業資源若是不能提供出更高質量的原材料,會導致市場木材短缺,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發生,將直接影響林業產品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影響林業產業發展。
1.2林業資源的價值我國林業資源的總面積雖然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但是由于消耗嚴重,開采不加節制等人為因素,最終還是導致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率呈現“低谷”狀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國際間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林業產品上,而優質產品的關鍵就是原材料,歸根結底還是林業資源的競爭。
2林業造林的方法
2.1播種造林又被稱作直播造林,是指將林木種子直接播種在造林地進行播種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不進行育苗過程,而且較利于進行具體播種操作,適合大面積播種時使用。想要更好地利用這種方法播種造林,對造林地和幼苗保護措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幾方面條件:種源充足、發芽較為容易、種粒飽滿的樹種,例如山杏、核桃等物種,而且造林地點的土壤要保證水分充足,沒有災害性的因素,最好還要處在邊遠而且人煙稀少的地區。
一鄉鎮林業造林技術策略
探究在鄉鎮植樹造林工作中,林業造林技術策略的應用顯得非常重要。融入科學、先進的技術,才能夠保證鄉鎮造林工作的完善。所涉及的造林技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1種類多樣化技術
種類多樣化是指在樹種選擇上,盡量選擇多種品種,以此培養出多樣化的森林。對于多樣化樹種的調配,需根據植物、動物及微生物等方面的生態特征,以此使物體間的能量流動得到有效維持。為了鄉鎮林業造林能夠長期有效地發展,可以購進類型不一的植物,并采取混植的方法,在保證林業樹種種類多樣化的基礎上,才能夠使森林展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另外,充分利用種類多樣化技術完善鄉鎮林業造林工作,還能夠使不同物種之間實現有效補充,這樣還能夠使森林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得到有效強化。
2苗種本土化技術
鄉鎮與鄉鎮之間在自然環境條件方面是具有差異性的,所選擇種植的苗種也會不同。因此,對于苗種的選擇,需結合苗種本土化技術。融入此項技術的目的是更好地使鄉鎮林業造林中的苗種能夠健康成長。苗種本土化是指,在造林苗種的選取方面,盡可能選擇本土苗種,并在本土培育。這主要是因為本土苗種對本土環境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及抗耐能力。因此,充分利用苗種本土化技術,還需要使所種植的苗種盡快適應本土生態環境,以此使苗種的生長發育得到有效促進。除此之外,對于苗種的選擇,還需要避免“南樹北調”情況,盡可能地降低苗種進行長途運輸的數量及次數等。
1要擴大市場
實施分類經營管理在此基礎上,林業企業應該進一步擴大市場,拓闊林業產品的銷售渠道,使林業企業能夠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并在此基礎上投入更多的資金推動企業向集約化發展模式轉型,更進一步改革與更新技術和設備。具體地說,林業企業應該以生態林業為基礎,可以逐步開發旅游、原料、果品、花卉等不同的林業產品,并針對不同的林業產品進行分類管理。這就能夠針對不同的市場需求進行分配,極大的提高市場占有率,最大化實現生態林業價值。以林業旅游為例,林業企業不但可以通過開采林業資源增加經濟收益,同時可以發展林業旅游,減少對林業資源的采伐力度。從某種意義而言,林業旅游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方式,但也容易造成林業資源的毀壞。這就需要林業企業在開發林業旅游資源的同時注意尺度的把握,不能只為了增加經濟效益而舍棄環境效益,最終導致林業資源在大量的人流中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通過分類經營管理,其本質在于規范林業經濟,引導林業經濟在市場中得到快速的發展。在分類經營管理的背景下,林業企業才能夠更合理的開發各種林木資源,將林業資源最大化的轉變為經濟效益,快速提高企業自身的實力,并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政策的推動和支撐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要真正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必須要有相應的政策和制度進行推動和有力支撐。政府需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政策,約束林業企業的行為,使林業企業能夠正視環境效益,加快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建設。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的宣傳力度,必須要讓眾多林業企業深刻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其次,政府從法制建設的角度開展工作。其一,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森林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對濫砍濫伐等現象進行更嚴厲的打擊,對企業進而保護林業;其二,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政策來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制定相關的方針政策,例如,稅收對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其三,政府應該加強法制宣傳,避免法制法規沒有認真落實與貫徹。最后,政府要加大對林業企業的監督和管控力度,要加強對在職的督查人員進行考核及監督,對林業企業的行為進行約束和管控。政府應進一步推動民主監督機制的發展,通過群眾的力量對林業企業進行監督,使其受到更有強度的約束和限制,避免其為了經濟效益而損害環境效益。
3總結
總的來說,推動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和要求,它要求林業企業改革自己的經濟增長模式,并進一步規范和擴大市場,同時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